第+1课 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1课 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1课 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1课 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1课 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习目标】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的史实。2.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中华文化的内涵与特点。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中华文化的价值。4.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程与内涵。学习难点: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基础知识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到秦统一)1、原始社会:多元起源,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2、西周时期:提出“敬天保民”思想并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文明3、春秋战国:①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共同血缘和文化认同;②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③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二)发展:秦汉到明清1、秦汉时期:文化由多元走向一统①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推崇法家学说;②董仲舒融合阴阳、黄老、法家思想形成汉代新儒学。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儒学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2、魏晋到隋唐:民族交融、中外文化交融随着汉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融景象;3、宋元:哲学化、思辩化;世俗化、平民化①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理学形成。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哲学化),但宣扬封建礼教,压抑人性。②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文化逐渐世俗化、平民化,如宋词、戏曲、话本等;4、明清:①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提倡个性自由;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工商皆本、经世致用;②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钳制思想,禁锢中华文化发展;(三)转型:晚清以来(1840年以来)①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进步;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①起源于发展具有本土性;②文化的多样性;③包容性;④凝聚性;⑤连续性;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①民本思想,重视以人为本;②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③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④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⑤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⑥主张和而不同;【考点】中华文化的价值与独特性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②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③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④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借鉴;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政治:中央集权下国家统一、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发展完善;经济: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奠定物质基础;思想:①统一的文化政策推动;②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③中华文化自身的优势,具有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民族:民族交融推动文化发展;对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丰富文化内涵;其他:①重视教育和史学传统;②先进人物的传承与创新;(如孔子、朱熹等)六、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贯穿其中,从秦朝的法家大一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再到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另一方面在统一性中则包含着多样性,例如董仲舒新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程朱理学则吸收了佛道思想,同时每个时期都存在着多个学派。综上所述可见,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与统一的碰撞与交流中不断发展的。七、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如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的哲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新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继承,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例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提出了限制君权和经世致用等符合时代的思想主张。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重复,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习题巩固1.顾炎武认为,“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为天子为百姓之心,必不如其自为,此在三代以上已然矣”“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顾炎武这些言论()A.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B.反思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弊端C.批判了程朱理学的理欲观 D.体现了主流价值观念的嬗变2.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其理念植根于古代丝绸之路精神,是当代中国为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带一路”中所蕴含的文化理念是()A.内外有别,远交近攻 B.天下一家,家国情怀C.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D.求同存异,各取所需3.“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陆九渊、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太简,陆以朱教之人为支离,此颇不合。”二者的分歧主要在于()A.万物本原的认识不同 B.儒学入世与出世的看法不同C.探求天理的方式不同 D.学习与思考关系的理解不同4.儒家思想认为,礼乐是对人类感情的彰显和节制,是合乎人的性情的。墨子则认为,礼乐制度会给老百姓带来物质上的不足。这本质上反映出两者()A.学术主张的对立 B.阶级立场的差异C.人性观念的冲突 D.生活态度的差异5.传说中的伏義氏十一个氏族,皆以龙为图腾。神农氏所属的五个氏族,皆以火为图腾。祝融八族中,有以动物为图腾之虎氏,有以植物为图腾之芋氏。与图腾崇拜同时或者稍晚的时候,又发生了祖先崇拜。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A.人类已经出现了阶级社会雏形 B.是部落战争掠夺财富的必然结果C.中华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D.人类过上了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6.如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各家对“义”的解释,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义”的实质是()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