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1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2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4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写作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26.作文。行走是一种体验、一种学习。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行走,但总有那么一次行走与众不同,也许会升腾起你心中最淳朴的情感,会点燃你脑海里思想的火花,会激活你体内潜藏的能量……请以“那一次行走”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23.根据要求写作。格里高尔在床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甲虫;林冲在山神庙醒来,手刃仇人,奔向梁山;鲁迅在仙台医学院醒来,决计用文字唤醒沉睡的国民……从睡梦中,从幻想中,从迷茫中,醒来,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请以“醒来”为题目,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26.根据要求完成作文。以“领悟”为题,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个方面或角度,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25.根据要求作文。绿荫如盖,蝉鸣蛙叫;日炎风热,大雨滂沱。……总有一些故事在盛夏发生。请以“又见盛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26.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魏征对太宗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树高千尺,它的根深扎土壤;远游当归,游子的根扎在故乡;黄沙之上,八步沙三代治沙人将根埋入边陲热土;千年之下,璀璨耀目的现代文明将根深入传统文化;疫情期间,团聚相守,我们的根在温暖的家庭;复兴潮头,千帆竞发,新时代的“后浪”们将根植入当下中国……你如何理解“根”?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2)请以“那年花开时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以记述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也可以发挥合理想象创作一个虚构的故事。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答案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答案】例文:那一次行走从姗姗学步开始,行走便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常态。可有时候,即便是积累了千万跬步,却仍然只达咫尺之遥。而有时仅一跬步,却已是万里之外。在我的人生中,就有那么一次行走,跬步即达万里,令我没齿难忘。舅舅是私企老总,见多识广,颇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所以每年寒暑假,他总是要邀请我们这些子侄外甥们出门旅游,开阔眼界。而我因为性格活泼,爱说爱笑,深得舅舅喜爱,所以便是舅舅邀请最多的一个。但是父母工作忙,没空带我去,于是我也就成了应邀最少的一个。我12岁那年暑假,舅舅家的表妹好不容易错开所有的课外培训到我家来玩。我按捺不住看世界的欲望,缠着父母同意我和表妹结伴出行。经不起我软磨硬泡,父母终于同意了。偌大的候机大厅里,假期出行的人特别多,我俩瘦小的身躯很快就被淹没了。虽然之前我也做过攻略,但毕竟是第一次坐飞机,真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搜索大屏幕上的航班信息,寻找对应的值班柜台,换登机牌,过安检,进入候机专区,这一系列的动作,表妹做得如行云流水,我却全程像一个傻瓜似的木然地跟随着。准备登机的时候,表妹给母亲打去电话:“姑姑,我们准备登机了,你们回去吧!”看着表妹小大人似的安排着一切,我尴尬极了:“原本信誓旦旦跟父母保证要照顾好妹妹,结果反而是妹妹照顾我,真是没用!”到了长沙,舅舅安排司机来接待我们,给我们订了五星级酒店的房间,并与我们约定办完手头事情后第二天带我们去登衡山。于是,第二天我和表妹早早起床,去餐厅吃早餐。在电梯口我们遇到了一位画着精致妆容的白人老太太,她很礼貌地和我们打招呼,接着与表妹叽里咕噜一通对话,最后就跟我们一起到了餐厅。我又是像傻瓜似的,只听懂了少数的单词,不明就里。悄悄问表妹:“刚才你们说什么?”“她问我餐厅在哪里,我说正好我们也去餐厅,跟我们一起去。”我顿时又郁闷了,觉得自己就是陈奂生进城。于是,那次行走我一改过去的叽叽喳喳,变得沉默多了。舅舅还戏谑我:“玲子大了,变文静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一笑。其实我心里清楚,是表妹比我小比我优秀比我起点高还比我努力的事实,深深刺痛了我。既然我需要花十八年才能跟表妹坐在一起喝杯咖啡,那么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扎身学海呢?那次行走归来,我像一下开了窍,开始拼命地学习。父母十分讶异:一次行走,居然魔力十足。的确,那次的一跬步,让我一下子看到了十年后的悬殊,明白奋斗要趁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命题作文题。材料第一句话指出什么是行走:是一种体验和学习。第二句话指出,行走是生活中的常态,但总有一次行走与众不同,可能会勾起你的某种情感、燃起某种思想火花、激发内在潜能,省略号意味着还有很多比较重要的内涵、意义和作用,拓展考生的思路,引发考生思索。提示语要求考生以“那一次行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见,材料和题目的关键词是“行走”。对这个词的解读是考生审题的关键,“行走”是一个动词,材料给它的定位是“体验”和“学习”。所以,“行走”可以是字面意义上的行走,比如,行走在大街上,行走在江边,行走在山林里,叙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的所见所闻,写出自己行走在这些地方的感受和体会。“行走”也可以是比喻义或引申义,比如,我们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里的“行万里路”它不仅仅是说你走了很远的路,而是指你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经历,或者生活实践。这是一场灵魂的旅行,是一种思想的行走。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事。做事就是做人。在做人的过程中,其实你作为一个行者,每天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也就是说,你经历了什么样的体验,产生什么样的思考,从中可以写出对行走的一种感悟。从本义到比喻义、引申义,这就是站在一个更高更深的角度去理解“行走”这个词,从而有更深更好的发现。文体是记叙文。考生可以记叙自己的一次出行的经历,通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景物描写、心理刻画、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凸显那一次出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及其原因,表达自己的体验和生活。也可以叙写自己的一次灵魂出行,将自己在阅读中与书中人物的灵魂对话,融入现实生活的体验中,从而凸显出自己所受到的启迪和激励。立意:1.那一次行走,让我体会到了大自然无言的魅力。2.那一次行走,我发现了人性的美丽。3.那一次行走,我收获了人生的财富。4.那一次行走,激荡了我无澜的心海。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本次作文材料围绕“醒来”这一主题,通过三个不同情境下的“醒来”场景,展现了人物命运的转折、内心的觉醒以及行动的改变。这三个例子分别代表了个人困境中的自我认知、正义与复仇的觉醒,以及社会责任感的觉醒。“醒来”是一种状态,一种觉醒、清醒、醒悟的状态。醒来的触发点也许是一件事情、一个人,也可能是一句话。写作时学生可以探讨个体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或挑战时,如何从“梦中”醒来,正视现实,完成自我认知的飞跃,实现个人成长与蜕变。也可以聚焦于在遭受不公或压迫后,个体如何在“醒来”后,以坚定的意志和行动,追求正义。也可以讲述个人在认识到社会现状或自身使命后,从“沉睡”中觉醒,选择以文字、行动等方式唤醒他人,改变社会展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何种思路,都要注意写作提示的要求:“以‘醒来’为题目”,不可另外拟题;写一篇记叙文,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生动,描写细腻,具有吸引力。立意:1.那件事,使我看清了自己。(月考失利后,自己由失意颓废到勇敢面对,进而发奋努力,期末考出理想成绩,从中看到自己潜力的故事)2.他,使我感受了正义的力量。(乘车时一个40岁左右的中年人道德绑架一个初中生让座,边上的中年男人站出来主持正义的故事)3.那一次,我懂得了责任。(周末与朋友出去玩,一直到凌晨。期间因为手机没电没有给妈妈打电话,妈妈着急地四处寻找的故事)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答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领悟”是一个富有哲理和深度的词汇,它指的是通过生活经历、学习思考或观察感悟,对某一事物、现象、道理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个题目给予了学生广阔的写作空间,可以从个人成长、自然观察、社会现象、历史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挖掘和阐述。写作时可以从一次难忘的挫折或成功经历入手,探讨在成长过程中,面对挑战、失败、成功等经历时,个人如何逐渐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自我价值的认知以及面对困难的勇气与智慧;可以以自然界的景物、现象(如山川湖海、四季更迭、动植物生态等)为引子,阐述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对生命、宇宙、和谐共生等哲学问题的领悟;也可以分析当前社会中的热点现象、问题或趋势,结合个人观察与思考,阐述对社会责任、公平正义、科技发展等社会议题的领悟。以第三个角度为例,学生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社会现象(如网络暴力、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的伦理边界等),先简述现象,再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影响,最后提出个人的见解和领悟。在写作时,应注意结合实际,选择熟悉的领域进行阐述,同时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文章既有深度又具可读性。立意:1.个人成长中的领悟——勇敢追求梦想。2.自然之美中的领悟——生命有限,价值无限。3.社会现象中的领悟——理性面对网络暴力。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答案】例文:又见盛夏耳畔传来的是电扇“呼呼”的风声,窗外的阳光打进屋内,打在人的身上,热热的。我在这个炎热的暑假依然奋笔疾书,为了我的理想而奋斗。盛夏的阳光翻开了记忆的画册,带领我回到了那个夏天。炙热的阳光灼烧着大地,眼前仿佛能够看见树叶顶端逐渐弯曲,鲜艳、透亮的墨绿色变成暗淡无光的、干瘪瘪的枯黄色。刺眼的日光使人睁不开眼,笼罩在这个城市上空的满是聒噪的蝉鸣声。我在马路上大步疾走,心中充满凄凉,也许只有我才在暑假的炙热阳光中还要去图书馆读书学习吧。如同猫儿偷吃鱼一般,我躲进了一条长满了浓密的香樟树的小路上。缩身藏匿于厚厚的、浓浓的绿阴之中,寻得一时清凉。鼻间充斥的是树木特有的淡淡的香气,我的委屈却更厉害了。突然,柔曼如草丛中淌过的小溪般的小提琴声,跨过夏日中热浪般的空气,传入我的耳中。我不禁停下了脚步,四处寻找,凝神注视——哦!那是一位老人在拉提琴。难耐心中好奇,便走近看。那位老人穿着一件蓝色衬衫,虽然颜色已经洗得发白,但仍十分干净,长袖随意地搭在胳膊上。黑色的棉布材质裤子服帖的贴着大腿。脚下穿着的皮鞋似乎有了些年头,但还是可以看出鞋油擦过的痕迹——皮鞋十分锃亮。岁月似乎没有在这位老人留下太多痕迹,有的只是精神矍铄。头发颇为小资地抹上了发胶,胡茬打理得干干净净。在阳光的照射下,他的鼻翼上已经起了细细的一层薄汗,眼睛却仍微微阖着,嘴角扬起了一道弧线,看样子是陶醉在琴音之中了。清凉的提琴声在周围的空气中流动,我忍不住闭眼细细聆听。仿佛置于茂密的大森林中,闻到的是清新的空气,听到的是清脆的鸟鸣。一曲终了,袅袅的余音,微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就连那蝉鸣声都是那样美妙动听。才睁开眼,抬头,便看到老人正满含笑意的望着我。正尴尬之际,瞥见地上有个展开的琴盒,我急忙掏钱想要投入其中,老人却托住我的手,轻轻的摇了摇头,打了一个看不懂的手势,我这才明白他是不能说话的。踌躇之时,他又抬起琴弓,不过这次他是对着我拉的。枣红色的琴身在绿阴层层透过的微光下熠熠发光。弹完这曲,他却没多做等待,将地上的琴盒拾起,小心翼翼地将提琴放进里面,如同对待新生的婴儿一般,爱不释手地摸了又摸。用帕子轻轻掸掉上面的灰尘。做完这些,他才笑着对我摆了摆手,走进小路旁的一个小巷子中,隐没在太阳所触及不到的阴影之中。后来我才知道,那位老人因为年轻时没能实现当小提琴家的梦想,到了迟暮之年就每天拿着那把琴,在这条小路上弹奏两三曲,日复一日,每日如此。耳畔传来的是风扇的“呼呼”声,盛夏的阳光关上了记忆的画册,带我回到了这个夏天。又见盛夏,那美妙的琴音,那执着的老人,都将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导语中对盛夏情境的提示,让学生意识到写作中环境与主题的关系,呼应教材小说单元的教学要求,以及小说单元学习任务中的提示:“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看似平淡无奇,但在特定的情境中,人物也可能展现自己的光彩,事情也可能具有独特的情味。”“总有一些故事在盛夏发生”,暗示学生记叙文的文体特点要鲜明,要写发生在“盛夏”的故事,至于“故事”是什么,要表达什么主题,则需要学生精心选材,但不需要故事多么新奇,而应该在看似平常甚至平淡的故事中发现属于它的独特之处,或写人物的精神品质,或写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题目“又见盛夏”,提示学生要写复杂记叙文,突出“又”字,情节设计上体现出过去与现在“盛夏”上的联系,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呼应教材“叙事要引人入胜”的写作要求。“盛夏”的环境描写应该有所展现,至于环境与故事的关联,环境是否能够参与到故事中去,能否为主题服务,则是更高层次的构思。写作时可以采用倒叙手法,先写当下的盛夏,应该有适当的环境描写,然后通过某个“点”触发回忆,再展开对另一个盛夏故事的描写。记叙文也是“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了避免平铺直叙,可以先写一些“闲笔”,比如对盛夏的厌恶,盛夏的灼热给人带来心情的烦躁等;然后写自己不得不在盛夏做不愿做的事,情绪低落;接着就可以步入正题,写真正的故事,比如写建筑工人在盛夏工作,用细节描写刻画一两个主要人物,还可以写他们的群像,写自己看到的画面如何震撼心灵,感受到自己的娇气、狭隘,于是对需要做的事有了全新的看法。结尾还应该回到当下的盛夏,写那个盛夏对自己的改变,扣题即可。立意:1.盛夏点燃内心的激情。(写盛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悟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内心升腾起努力学习的激情)2.盛夏的一抹清凉。(写盛夏时节到塞罕坝旅游,被塞罕坝人的精神感动)3.难忘的盛夏,教会我坚韧。(写盛夏时节家乡遇到洪灾,在解放军哥哥的影响下加入抗灾队伍,感受到坚韧的力量)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答案】例文:植根,要不忘本树高千尺,根延万里。每一棵参天巨树,都有一个发达的根系为其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但它永远不会忘记根本——树根,总是尽力伸展枝叶汲取阳光雨露,回报树根;作为人,理应如此。植根边陲,不忘家乡。“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王有德在风沙中成长,在风沙中成就。小时候家住偏远地区,常常受到风沙的侵扰,那时候,王有德心中便有一个梦想——治沙。大学一毕业王有德就回到家乡,数十个春秋,数十次治沙。勤于钻研的他创新研究了许多有效的治沙方式,使那漫天的黄沙慢慢消停了下来,俯首帖耳于绿地。风沙吹走了他的青春,吹皱了他的脸庞,可他心甘情愿,只因“风沙不走,我不离”的情怀。爱家,就死心塌地;爱乡,就无怨无悔。边陲也是一方热土,为何不深入植根?王有德用一己之力,为边陲之乡奉献着。植根中华,不忘家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祖国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放弃了美国的高薪待遇,冲破了道道障碍,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怀抱。每当人们提起他时,口中是赞誉,眼中是敬佩,不单单是因为他的智慧与才能,更是因为他的一种情怀,一种不忘根本,不忘祖国的情怀。他面对诱惑毫不动摇,面对威胁毫不退缩,面对逼迫毫不妥协,只愿以一身本领回报祖国。在他的努力下,在他的坚持下,终于让“两弹一星”傲视东方,乃至世界。没错,正是因为有了像钱学森这样的一大批人,祖国才有了如今的繁荣与昌盛。植根岗位,不忘使命。庚子鼠年,新冠疫情让人始料未及,然而在这场疫情中又赋予了国人一份时代使命。“00后”的刘家怡,带着父母的担忧坚守在方舱医院。她说:“我要守好这一关,让大家安全走出这个舱!”是的,正是这一守,为医护人员赢得了更多时间抢救病人。她是新时代青年的代表,有这个新时代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仅是她,也是无数战斗在抗疫一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