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选择题1.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因此,它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A.具有空想性B.革命任务不明确C.目标不清晰D.指导思想不科学2.《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A.武力震慑B.文化侵略C.严刑惩凶D.心理征服3.“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频年所全力经营者,毁于一旦。是知祸患之伏于隐微,为朕所不及觉察者多矣。惩前毖后,能不寒心。”以上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与该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4.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5.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组织的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此事发生的最主要的历史背景是A.日本逼签《马关条约》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6.梁启超说:“戌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若其形式,则殊多缺点……若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精神既立,则形式随之而进,虽有不备,不忧其后之不改良也。此戌戌维新之真相也”。在梁启超看来,戊戌变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起到了A.思想启蒙的作用B.救亡图存的作用C.政治变革的作用D.推动革命的作用7.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诏书中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下列与创办京师大学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8.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指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意图的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9.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维新运动 D.义和团运动10.戊戌政变后,倾向于变法的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遭到弹劾并充军,在路过保定时,观者数万,直呼他为“大奸臣”。材料主要表明()A.戊戌维新运动损害了广大人民利益B.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总理衙门出卖了民族利益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的反抗11.有学者在评论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时说,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片面条约,“条款之酷,赔偿之巨,为亘古所未有”,中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等方面,被列强紧紧缚住了手脚。这位学者评论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12.“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二、综合题13.建立公平合理的理想社会始终是近代中国人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恰相反。按照一种人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的,设计的越细,危险性越大。《天朝田亩制度》明文规定每户只能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材料二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了辩护。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是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反映出太平天国理想社会模式的哪一突出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梁是如何“重新解释”儒家思想的。这对“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有何作用?康梁在19世纪末的活动对中国“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社会”有何贡献?(10分)(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康梁等追求的理想社会与太平天国追求的理想社会有何显著不同,造成上述不同的根源是什么。(8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选择题1.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因此,它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A.具有空想性B.革命任务不明确C.目标不清晰D.指导思想不科学【答案】D2.《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A.武力震慑B.文化侵略C.严刑惩凶D.心理征服【答案】A3.“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频年所全力经营者,毁于一旦。是知祸患之伏于隐微,为朕所不及觉察者多矣。惩前毖后,能不寒心。”以上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与该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答案】D4.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答案】D5.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组织的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此事发生的最主要的历史背景是A.日本逼签《马关条约》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答案】A6.梁启超说:“戌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若其形式,则殊多缺点……若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精神既立,则形式随之而进,虽有不备,不忧其后之不改良也。此戌戌维新之真相也”。在梁启超看来,戊戌变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起到了A.思想启蒙的作用B.救亡图存的作用C.政治变革的作用D.推动革命的作用【答案】A7.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诏书中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下列与创办京师大学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B8.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指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意图的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9.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维新运动 D.义和团运动答案:C10.戊戌政变后,倾向于变法的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遭到弹劾并充军,在路过保定时,观者数万,直呼他为“大奸臣”。材料主要表明()A.戊戌维新运动损害了广大人民利益B.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总理衙门出卖了民族利益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的反抗答案:B11.有学者在评论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时说,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片面条约,“条款之酷,赔偿之巨,为亘古所未有”,中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等方面,被列强紧紧缚住了手脚。这位学者评论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答案:C12.“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答案:D二、综合题13.建立公平合理的理想社会始终是近代中国人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恰相反。按照一种人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的,设计的越细,危险性越大。《天朝田亩制度》明文规定每户只能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材料二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了辩护。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是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反映出太平天国理想社会模式的哪一突出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梁是如何“重新解释”儒家思想的。这对“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有何作用?康梁在19世纪末的活动对中国“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社会”有何贡献?(10分)(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康梁等追求的理想社会与太平天国追求的理想社会有何显著不同,造成上述不同的根源是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