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过洞庭湖①杜甫鼓室围青草②,龙堆③拥白沙。护堤盘古木,迎櫂④舞神鸦。破浪南风正,回樯畏日斜。湖光与天远,直欲泛仙槎⑤。[注]①此诗为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自湖南归襄阳时所作。②青草:与下一句中“白沙”都是湖名。③龙堆:洲名。④程:同“棹”。神鸦:逐舟觅食的乌鸦。⑤槎(chá):木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地点,照应标题,“围”“拥”描写了湖面浩渺广阔的景象。B.领联通过转换视角并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生机勃勃的画面。C.虽然小船乘风破浪,快速行进,但诗人依然担心日暮来临耽误行程。D.杜甫的《登高》通篇对仗工整,被誉为“七律之冠”,本诗亦如此。16.在古代诗歌中,意象不仅是具体的事物,还是诗人传情达意的重要载体。本诗中“神鸦”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神鸦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15.D解析:D项,本诗尾联不对仗。16.不相同。①含义不同:本诗中“神鸦”指“逐舟觅食的乌鸦”,辛诗中“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2分)②作用不同:本诗中采用拟人手法,(1分)描写逐舟觅食的乌鸦好像在翩翩起舞迎接诗人到来,诗人以此烘托自己回乡途中的喜悦之情。(1分)“一片神鸦社鼓”描写人们在佛狸祠祭祀的热闹景象,(1分)表达对沦陷区百姓安于现状的隐忧,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收复故土。(1分)(本题共6分,意思对即可)山东省东营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山雪朱彝尊山雪消犹未,江梅冻已残。龙蛇翻远蛰,鸟雀凛相看。短服装绵少,深杯①入手干。今宵闻击析,转忆北城寒。注:①杯:酒杯。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入篇点题,山雪开始融化而尚未消尺,直道眼前之景同时暗示了时令正值初春。B.第二句用“残”字写梅,既有“为有暗香来”的袖韵,又有“凌寒独白开”的傲骨。C.第三句写初春之际自然界变化,龙蛇之类的热伏动物,蠢蠢欲动,有破土而出之势。D.尾联写作者夜里听到击柝声,从一声声的敲更声中引发了对当年“北城寒”的追忆。16.前三联处处写初春之“寒”,但不见“寒”字,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15.B“江梅冻已残”表明在严寒和山雪的摧折之下,江梅既没了“为有暗香来”的神韵,也没有了“凌寒独自开”的傲骨16.【答案】(1)首联写山雪已经开始融化而尚未消尽,暗示了严冬的寒潮尚未完全褪去;而江边的梅花因严寒与冰雪的摧折而凋零残损,写梅之残表现初春之寒。(2)颔联写蛰伏的龙蛇畏惧春寒,迟迟未能破土而出;林间的鸟雀因为天气寒冷而抖抖索索,凄凄然相对而视。(3)颈联写短服“绵少”,不抵天气寒冷,作者将装满酒的深杯一饮而尽,有借酒驱寒之意。(每条2分)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夜过瑞香庵作刘克庄夜深扪绝顶,童子旋开扉。问客来何暮,云僧去未归。山空闻瀑泻,林黑见萤飞。此境惟予爱,他人到想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了诗人迫不及待深夜到访位于最高峰的瑞香庵,足见其对此境的喜爱。B.颔联省略主客问答内容,实处落笔、虚处传神,与《寻隐者不遇》异曲同工。C.“他人到想稀”一句,应为“他人稀想到”,诗人特意改变词序,匠心独运。D.本诗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使事、景、情有机统一,水乳交融。16.请赏析本诗颈联“山空闻瀑泻,林黑见萤飞”的精妙之处。(6分)15.A[解析]诗人深夜到访瑞香庵,不足以体现对此境的喜爱。16.①运用衬托手法。以动衬静,山谷中听到瀑布倾泻的声音,更显山谷之幽静;(2分)以明衬暗,黑暗的林间看到飞舞的萤火虫,足见山林之暗。(2分)②视听结合,传神写出深山古寺的空旷、寂静。(2分)[评分标准]6分。意思对即可。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崔曙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①云山皆北向,二陵②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注:①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在今山西、河南一带。②二陵:指崤山南北的二陵,在今河南洛宁、陕县附近。据《左传》载,崤山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言事,交代了登临地点以及登临时的景色,与题目相呼应。B.颔联写景,三晋的云山朝向北方,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边飘来。C.颈联写令尹、仙翁,着重表达了对两位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怀念。D.全诗将写景、议论、抒情熔于一炉,起承转合自然,一气呵成。16.同为登高望远,此诗与杜甫《登岳阳楼》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15.C(颈联用典,表达了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的看法)16.相同点:都写到了登高远望看到的开阔、雄浑之景,表达了赞美之情。(2分)不同点:崔诗向往陶渊明饮酒自娱、归隐田园的生活,表达了对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杜诗则慨叹自己老病孤身,而又心忧天下。(2分)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初发夷陵①陆游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②舞便风。【注】①孝宗淳熙五年,陆游在度过八年的川陕生活后奉诏出蜀东归,往临安廷对。此诗作于船出三峡到达夷陵(今湖北宜昌)后再出发时。②黄旗:古代军中用旗,此处借指船上的旗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笔以一“雄”字描绘出船行三峡时,舟人击鼓而行、鼓声响彻两岸的雄壮气势。B.第二句写诗人经过漫长的旅程,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之后,终于到达了路途的终点。C.第四句写仿佛一指手一回头天地就被开辟了出来,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惊叹之情。D.尾联以问答的形式抒发内心的喜悦,既增强了感染力,又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16.简要赏析颈联的妙处。(6分)15.B

(“到达了路途的终点”错误)16.

①意境宏阔:翱翔的鹰隼掠岸而去,大鱼从水中腾跃而出,从天空到水面,写景宏阔壮丽。②用词精炼:“掠”“凌”凸显了俊鹘飞行之快,大鱼腾跃之高,展现动态美。③寓意深远:俊鹘横飞,大鱼腾跃,借物抒怀,寄托了诗人的壮志与情怀。(6

分。每点3分,任答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暮春①陆游憔悴都门白发新,归来一振客衣尘。啼莺妒梦频催晓,飞絮钟情独殿春②。湖上风光犹淡沱③,尊前怀抱颇清真。诗成绝恨知心少,自写吴笺寄故人。【注】①本诗为陆游离开临安,返回山阴故家时作。②殿春:春季的末尾。指农历三月。③淡沱:形容风光明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振客衣尘”刻画诗人归来时抖落身上的尘土,尽显风尘仆仆之态,暗示在外漂泊的艰辛。B.“啼莺妒梦”运用拟人手法,一个“妒”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啼莺扰梦的厌恶之情。C.诗歌选用了“飞絮”这一典型暮春意象,写其钟情于春,独自飞舞,描绘了春天将尽的画面。D.本诗从诗人自身的状态写起,到自然景色摹写,再到思想情感的抒发,过渡自然,层次清晰。16.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