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节选自《说苑·君道》)材料二: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今东作①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奏言:“准阴阳家②,用二月为胜。”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要,不可暂失。”贞观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使开侥幸之路。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贞观十四年,戴州刺史贾崇以所部有犯十恶者,被御史劾奏。太宗谓侍臣曰:“昔陶唐③大圣,柳下惠④大贤,其子丹朱甚不肖,其弟盗跖为巨恶。夫以圣贤之训,父子兄弟之亲,尚不能使陶染变革,去恶从善。今遣刺史,化被下人,咸归善道,岂可得也?若令缘此皆被贬降,或恐递相掩蔽,罪人斯失。诸州有犯十恶者,刺史不须从坐,但令明加纠访科罪,庶可肃清奸恶。”(节选自《贞观政要》)[注]①东作:谓春耕。②阴阳家:指战国时期提倡阴阳五行说的一个学派。③陶唐:即唐尧。④柳下惠:即春秋鲁大夫展获,食邑柳下,谥惠,故称其为柳下惠。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然理国A守法B事C须画一D今若赦E之F使G开H侥幸之路。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道,文中指途径、方法,与《离骚》中“来吾道夫先路”的“道”意思不同。B.违,文中指违背,与《孔雀东南飞》中“谓言无誓违”的“违”意思相同。C.所以,文中表原因,与《石钟山记》中“此世所以不传也”中的“所以”意思相同。D.善,文中指好的,与《归去来兮辞》中“善万物之得时”中的“善”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平公向师旷询问“人君之道”,师旷从德行、用人、视野、见识、考绩等多方面进行了阐释。B.太宗不同意二月为太子行加冠礼,是因他担心调集士兵会妨害春耕,且自己也不懂阴阳五行。C.太宗认为若赦免高甑生,那些曾追随自己征战有功之人就会心存侥幸,因此依法处置了他。D.太宗认为唐尧等圣贤尚且不能让其子弟弃恶从善,若让刺史“化被下人,咸归善道”,就是苛求。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2)诸州有犯十恶者,刺史不须从坐,但令明加纠访科罪,庶可肃清奸恶。14.材料二中唐太宗的哪些言行体现了师旷所说的“人君之道”?(3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但治理国家必需遵守法律,处理事情必须一视同仁,如果现在赦免了他,便让朝廷开了侥幸免罪的先例。

“理国守法”主谓宾结构齐全,其后B处断开;

“事”是主语,“画一”是谓语,不断开,“今若”表示假设情况,放在句首,D处断开;

“赦之”是动宾结构,F处断开。

故选BDF。

(2)A.正确。途径、方法/同“导”,引导。句意:做国君的方法是怎样的?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

B.错误。违背/过失。句意: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因为违背李靖的调遣。/总以为你在夫家不会有什么过失。

C.正确。表原因。句意:我决不赦免他的原因,正是这个呀。/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

D.正确。好的/羡慕。句意:使他们都归从正路。/羡慕自然界的万物各得其时。

故选B。

(3)B.“自己也不懂阴阳五行”错误,原文“阴阳拘忌,朕所不行”意思是“阴阳禁忌,是我不施行的”。

故选B。

(4)①“遵”,遵守;“会”,相遇,遇到;“假”,依靠,凭借。译文:如果所作所为都能遵守正道,自然能常常与吉利相遇。况且吉与凶都取决于人,怎么能依靠阴阳禁忌(来决定)呢?

②“但”,只;“坐”,连坐;“奸恶”,形容词作名词,奸诈作恶的坏人。译文:各州有犯十恶不赦大罪的,刺史不必连坐获罪,只令其明加查纠定罪,也许可以肃清奸诈作恶的坏人。

(5)①材料一中师旷认为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材料二中唐太宗担心太子冠礼耽误农时,改在十月进行,“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戴州刺史贾崇犯罪,太宗没有牵连别人,“诸州有犯十恶者,刺史不须从坐,但令明加纠访科罪,庶可肃清奸恶”唐,体现了“人君之道”中的博大仁爱;

②材料一中师旷认为人君之道“不固溺于流俗”;唐太宗不信阴阳之说,认为“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理义,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体现了“人君之道”中的不拘泥于世俗偏见;

③材料一中师旷认为人君之道“不拘系于左右”;材料二中有司上书和太子少保萧瑀进言,都认为应该在二月举行太子冠礼,但太宗坚持自己的意见,体现了“人君之道”中的不受身边人意见的影响,立场坚定;

④材料一中师旷认为人君之道“廓然远见,踔然独立”;材料二中太宗认为“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使开侥幸之路”,若赦免高甑生,那些曾追随自己征战有功之人就会心存侥幸,因此依法处置了他;唐太宗认为“若令缘此皆被贬降,或恐递相掩蔽,罪人斯失。诸州有犯十恶者,刺史不须从坐,但令明加纠访科罪,庶可肃清奸恶”,如果属下犯罪就牵连刺史,反而会使官员掩盖事情真相,让罪犯逍遥法外,体现了“人君之道”中的目光远大,见解卓越独到。

答案:

(1)BDF

(2)B

(3)B

(4)①如果所作所为都能遵守正道,自然能常常与吉利相遇。况且吉与凶都取决于人,怎么能依靠阴阳禁忌(来决定)呢?

②各州有犯十恶不赦大罪的,刺史不必连坐获罪,只令其明加查纠定罪,也许可以肃清奸诈作恶的坏人。

(5)①唐太宗不愿因太子行加冠礼耽误农时/不愿因属下犯罪就牵连刺史,体现了“人君之道”中的博大仁爱;②唐太宗不信奉阴阳禁忌,体现了“人君之道”中的不拘泥于世俗偏见;③唐太宗面对两位大臣在二月为太子行加冠礼的请求都坚持己见,体现了“人君之道”中的不受身边人意见的影响,立场坚定;④太宗认为若赦免高甑生,那些曾追随自己征战有功之人就会心存侥幸,因此依法处置了他/唐太宗认为如果属下犯罪就牵连刺史,反而会使官员掩盖事情真相,让罪犯逍遥法外,体现了“人君之道”中的目光远大,见解卓越独到。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做国君的方法是怎样的?”师旷回答说:“做国君的方法是:要清静无为,务必做到博大仁爱,尽快任用贤能;广开耳目,用来明察各方情况;不拘泥于世俗的偏见,不受身边人的约束和羁绊;目光远大,见解卓越独到;经常检查考核官吏的政绩,以此驾驭臣下。这就是国君应持有(的方法)。”晋平公说:“好!”

材料二:

贞观五年,有关官员上奏说:“皇太子将举行加冠礼,应当选择二月作为吉时,请调集士兵以供各项礼仪之需。”太宗说:“现在春耕刚刚开始,恐怕妨碍农事,下令改在十月举行吧!”太子少保萧瑀上奏说:“按照阴阳家(的推算),在二月举行最好。”太宗说:“阴阳禁忌,是我不施行的。如果人的行动都依照阴阳禁忌去办,不考虑规律和礼义,想求得福佑,怎么可能得到呢?如果所作所为都能遵守正道,自然能常常与吉利相遇。况且吉与凶都取决于人,怎么能依靠阴阳禁忌(来决定)呢?农时非常重要,不可耽误片刻。”

贞观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因为违背李靖的调遣,又诬告李靖图谋造反,(触犯法律)被减免死刑流放到边远地区。当时有给太宗上书的人说:“高甑生是当年秦王府的功臣,请求陛下宽恕他的罪过。”太宗说:“高甑生虽然是秦王府的旧功臣,确实不应忘记。但治理国家必需遵守法律,处理事情必须一视同仁,如果现在赦免了他,便让朝廷开了侥幸免罪的先例。况且我大唐从太原起兵以来,原来就跟随我征战有功的人很多,如果高甑生获得赦免,哪个能不存非分之想?(这样一来)有功劳的人都会去犯法了。我决不赦免他的原因,正是这个呀。”

贞观十四年,戴州刺史贾崇因为部属中有人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被御史上奏弹劾。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从前帝尧是大圣人,柳下惠是大贤人,但帝尧的儿子丹朱很不成才,柳下惠的弟弟盗跖罪大恶极。凭圣贤的训诲,父子兄弟的亲情,尚且不能熏陶改变他们,(使他们)摈弃邪恶归从良善。现在派一名刺史,就想让教化遍及下面的百姓,使他们都归从正路,怎能做得到呢?如果让人因为所管的地方有人犯罪就都被贬官降职,恐怕他们就会互相掩盖事情真相,而使罪犯逍遥法外。各州有犯十恶不赦大罪的,刺史不必连坐获罪,只令其明加查纠定罪,这样也许可以肃清奸诈作恶的坏人。【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凡与敌战,士卒前进而不敢退后,是畏我而不畏敌也。将使士卒赴汤蹈火而不违者,是威严使然也。法曰:“威克厥爱,允济。”春秋齐景公时,晋伐阿、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乃召穰苴与语兵事大悦之以为将军。穰苴曰:“臣素卑贱,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以监军。”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中,立表下漏待贾。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贾乃至。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返,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皆震栗。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以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渡河而解。于是,穰苴乃率众追击之,遂取所亡邦内故境,率兵而归。(节选自《百战奇法》)材料二:太宗曰:“严刑峻法,使众畏我而不畏敌,朕甚惑之。昔光武以孤军当王莽百万之众,非有刑法临之,此何由乎?”靖曰:“兵家胜败,情状万殊,不可以一事推也。如陈胜、吴广败秦师,岂胜、广刑法能加于秦乎?光武之起,盖顺人心之怨莽也,况又王寻、王邑不晓兵法,徒夸兵众,所以自败。臣案《孙子》曰:‘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此言凡将先有爱结于士,然后可以严刑也。若爱未加而独用峻法,鲜克济焉。”(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景公A乃召B穰苴C与语D兵事E大悦F之G以为H将军。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旦日,文中指第二天,与《鸿门宴》中“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旦日”意思相同。B.期,文中指约定,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期”字意思相同。C.勒,文中指统率,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勒”意思不同。D.不行,文中指没有执行,与《陈情表》“九岁不行”的“不行”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兵法认为,如果将帅平时从严治军,作战时,士卒慑于将帅的威严,会克服对敌人的恐惧,奋勇向前,不敢后退。B.考虑到田穰苴在齐国危难之际初担大任、威信不足,齐景公同意了田穰苴的请求,派遣宠臣庄贾到军中担任监军。C.田穰苴斩杀庄贾收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全军士卒震惊战栗。到军队出征时,连生病的人都请求随同出发,不敢拖延。D.光武帝没有用严刑峻法威逼军队作战,却凭借很少的士卒打败了王莽的大军,使唐太宗对严刑峻法的有效性产生怀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既往,未及返,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2)兵家胜败,情状万殊,不可以一事推也。14.李靖认为治军的正确方法是什么?与田穰苴的治军方法有什么不同?(3分)(一)(20分)10.(3分)CEG(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11.(3分)B(A项,“旦日”的意思都是“明天,第二天”;B项,“期”的意思分别为“约定时日”和“日期,期限”;C项,“勒”的意思分别为“统率”和“雕刻,铭刻”;D项,“不行”的意思分别为“没有执行”和“不能行走”)12.(3分)C(生病的人请求随同出发,也有被田穰苴的慈爱感动的因素)13.(8分)(1)派出的人已经前去求救,还没等到他返回,在这种情况下田穰苴就在三军前将庄贾斩首示众了。(大意2分,“既”“徇”1处1分)(2)军事上的胜与败,情况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不可以根据一件事去(简单)推断。(大意2分,“殊”“可以”1处1分)14.(3分)李靖认为治军应该:①对士卒要恩威并施,缺一不可;②要先施行慈爱,再施行严刑峻法。与田穰苴治军方法的不同:③田穰苴治军是先用严刑峻法立威,再施行恩义。(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对敌作战,士卒奋勇前进而不敢后退,是畏惧将帅而不畏惧敌人。将帅命令士卒赴汤蹈火而士卒不敢违抗的,就是将帅的威严使他们这样的。古典经书说:“严明胜过慈爱,就能成功。”春秋齐景公时期,晋国攻打齐国的东阿和鄄城,而燕国侵犯齐国黄河南岸,齐国军队被打败了。景公于是召见田穰苴,同他谈论用兵之事,非常欣赏他,就命他当将军。穰苴说:“我一向地位低下,人的地位低微就没有权威,希望您派一个您宠信的臣子来作监军。”景公答应了他的请求,派庄贾前往。穰苴辞别齐景公后,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军营门前相会。”穰苴先快速骑马赶到军营,竖立了测影标竿和计时漏壶等待庄贾。第二天中午庄贾没有到达。田穰苴便放倒测影标竿,撤掉计时漏壶然后进入军营,检阅队伍,整顿士兵,申明军纪。部署完毕,傍晚时分,庄贾才来到军营。田穰苴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于约定日期却迟到的人是怎么规定的?”军法官回答说:“应当处斩。”庄贾恐惧起来,派人迅速报告齐景公,请求解救。派出的人已经前去求救,还没等到他返回,在这种情况下田穰苴就在三军前将庄贾斩首示众了。全军将士都震惊战栗。对于部队的行军宿营、掘井埋灶、士卒伙食、看病吃药等事宜,田穰苴都亲自安抚慰问。他还把自己那份官俸粮饷拿出来,供士卒们享用,自己同士卒一样平分粮食,标准最接近于身体瘦弱的士兵。三天之后率军出发。生病的士卒都请求一同出征,大家奋勇争先地为报答将军而去战斗。晋军听说后,撤兵而去;燕军听说后,渡过黄河北撤,危机解除。在这种情况下,田穰苴就挥军追击,于是收复了沦陷的国土,率军大胜而归。材料二:唐太宗问道:“通过实行严酷的刑罚和峻厉的法律,来使得全军上下怕我而不怕敌人,我对这种说法深感疑惑。从前汉光武帝刘秀以一支孤立无援的部队,抵挡王莽的百万大军,并不是用严刑峻法去威逼部队作战的,这又该作何样的解释呢?”李靖回答说:“军事上的胜与败,情况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不可以根据一件事去(简单)推断。比如说陈胜、吴广打败秦朝的军队,难道是陈胜、吴广的刑法要比秦朝的刑法更为严苛吗?汉光武帝当初兴兵起事,是因为顺应了天下民众怨恨王莽统治的心,更何况王莽所任用的将领王寻、王邑又不懂得兵法,只知道夸耀自己兵多势众,结果自取败亡。我根据《孙子》所说:‘士卒还没有亲近依附就施行刑罚,那么他们就会不服;士卒已经亲附,而军纪军法仍得不到执行,那也无法用他们去作战。’这就是说,大凡将领,首先必须要爱抚和交结士卒,然后才可以执行严厉的刑法。如果对士卒未加以爱抚,便单纯用严刑峻法去约束,那是极少能够取得成功的。”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材料二: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仆虽怯懦A欲苟活B亦颇识C去就D之分矣E何至F自沉溺G缧绁H之辱哉!11.下列选项中,对材料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木主”指木制的神位,上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又称神主,俗称牌位。B.“兵”意为杀,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兵”用法意义不同。C.“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三个“所”字用法相同,都表被动。D.“诎体受辱”,“诎”是通假字,通“躯”,意思是身体受辱。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孤竹君有三个儿子,他生前想要立小儿子叔齐为君,孤竹君死后,叔齐要让位给大哥伯夷,伯夷以父命不愿为君,叔齐也不愿为君,二人相偕投奔西伯昌。B.伯夷、叔齐死前作的歌的意思是“登上西边的山,采薇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无边。神农、虞、夏这些圣君都已消逝了,我该去向何方,归附谁呢?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C.“刑不上大夫”,司马迁引用这句话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不对读书做官的“士”用刑,其用意是为了“励节”,即保持士大夫阶层的人格尊严。D.司马迁认为勇敢的人一定会为名节而死,因为连怯懦之人尚且仰慕大义,在大是大非面前自己是懂得去生就死的道理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4分)(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4分)14.司马迁写了《伯夷列传》,有感于二人之“义”,同样是“义”,伯夷、叔齐执“义”而死,司马迁为“义”而生,请简述他们坚持的“义”有何不同?(3分)10.ABE11.D诎通屈,弯曲肢体,卑躬屈膝。12.D且勇者不必死节13.(1)但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耻:意动,以之为耻;义:坚持道义;隐:隐居;采薇:采野菜)(2)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因为他们追求的目的不同啊!(固:本来;或:有的人;用:因为;趋:追求)14.伯夷、叔齐的“义”是仁义礼孝、坚守信念,为了实践这个大义可以献出生命;司马迁的“义”是个人价值的实现,重大功,轻小义、小耻,不愿为个人名节而死,而要著书立说,完成个人价值。文言文翻译材料一: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又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意愿。”于是就逃开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避了。国中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正当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他为文王,正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动起干戈来,能说得上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而杀害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是两位义士啊!”扶起他们,送走了。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顺于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无边?神农虞夏死,我欲归附难!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从这种情况看,伯夷、叔齐是怨呢?还是不怨呢?材料二:我的祖先没有剖符丹书的功劳,职掌文献史料、天文历法工作的官员,地位接近于算卦、赞礼的人,本是被皇上戏弄,并被当作倡优来畜养的人,被世俗所轻视的。假如我伏法被杀,那好像是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根毛,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世人又不会拿我之死与能殉节的人相比,只会认为我是智尽无能、罪大恶极,不能免于死刑,而终于走向死路罢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我向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地位,使人们会这样地看待自己。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用死追求的目的不同啊!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使祖先受辱,其次是不能使身体受辱,其次是不能因自己的脸色不合礼仪而受辱,其次是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语不当而受辱,其次是使肢体受扭曲(长跪、被可捆绑)而受辱,其次是穿上囚服受辱,其次是带上木枷,遭受杖刑而受辱,其次是被剃光头发、颈戴枷锁而受辱,其次是毁坏肌肤、断肢截体而受辱,最下等的是宫刑了,侮辱到了极点。古书说“刑不上大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士大夫的气节,不可不劝勉鼓励啊!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都挂念父母,顾虑妻室儿女。至于那些激愤于正义公理的人当然不是这样,这里有迫不得已的情况。如今我很不幸,早早地失去双亲,又没有兄弟互相爱护,独身一人,孤立于世,少卿你看我对妻室儿女又怎样呢?况且一个勇敢的人不一定要为名节去死,怯懦的人如果仰慕大义,什么地方不可以勉励自己去死节呢?我虽然怯懦软弱,想苟活在人世,但也稍微懂得区分弃生就死的界限,哪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生活而忍受屈辱呢?再说奴隶婢妾尚且能够下决心自杀,何况像我到了这样不得已的地步!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陷在污浊的监狱之中却不肯死,是遗憾我内心的志愿有未达到的,如果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河南省新乡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今世近习之请行,则官爵可买;官爵可买,则商工不卑也矣。奸财货贾得用于市,则商人不少矣。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商贾之民多矣。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谈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患御者,积于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选自《韩非子·五蠹》,有删改)材料二: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末必倚,始不盛者终必衰。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河间献王曰:“管子称:‘仓库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谷者,国家所以昌炽,礼义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尚书》五福,以富为始,子贡问政,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也。”晋文公见咎季,其庙傅于西墙,公曰:“孰处而西?”对曰:“君之老臣也。”公曰:“西益而宅。”对曰:“臣之忠,不如老臣之力,其墙坏而不筑。”公曰:“何不筑?”对曰:“一日不稼,百日不食。”公出而告之仆,仆顿首于轸曰:“君之明,群臣之福也。”乃令于国曰:“毋淫宫室,以妨人宅。板筑以时,无夺农功。”(选自《说苑·建本》有刪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则称先王之道A以籍仁义B盛容服而饰C辩说D以疑E当世之F法G而贰H人主之心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与“位卑则足羞”(《师说》)两句中的“卑”意思相同。

B.“以成其私”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私”意思不同。

C.“聚弗靡之财”与“则弗能攻”(《兼爱》)两句中的“弗”意思不同。

D.“西益而宅”与“单于益骄”(《苏武传》)两句中的“益”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混乱风气的形成跟五种像蛀虫一样的人有关,不除掉这些人,国家就危险了。

B.人们想要行为正当就需要本性正,如果一开始就不够强盛,那么,最后肯定会失败。

C.晋文公听到咎季家的墙坏了不修的事,深受启发,下令不准滥修宫室,要保障农事。

D.管仲认为君王应把百姓当作天,百姓亲附,国家就安宁;百姓背弃,国家就要灭亡。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商贾之民多矣。(4分)

(2)夫谷者,国家所以昌炽,礼义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4分)

14.两则材料中,给君王的建议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5分)

10.BDG[(原文标点)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

11.D[“西益而宅”中的“益”是“增加、扩建”的意思;“单于益骄”(《苏武传》)中的“益”是“渐渐”的意思]

12.C(“咎季家的墙坏了不修”错,根据原文“臣之忠,不如老臣之力,其墙坏而不筑”,可知是咎季隔壁的老臣的墙坏了不修,不是咎季)

13.(1)(奸商)搜刮所得成倍地超过农民的收入,而在社会上受到的尊重又超过从事耕战的人,那么光明正直的人就减少,而经营工商业的人就增多。(“聚敛”“倍”“耿介”各1分,句意1分)

(2)谷物,国家是靠它繁荣昌盛的,礼义是靠它实行的,人心是靠它安定的。(“所以”“炽”“行”各1分,句意1分)

14.①相同点:以农为本,重视农事。(1分)②材料一中希望君王能保证从事农耕的人多于经商之人,否则会本末倒置,导致社会风气不好,体现了以农为本、重视农事。(2分)③材料二中管子劝谏君王,国家粮食增加则国家富裕,国富则兵力可以强大;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很难治理,体现了以农为本、重视农事。(2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明君治理国家的政策,总是要使工商业者和游手好闲的人尽量减少,而且(让他们)名位卑下,因为从事农耕的人少而致力于工商业的人多。现在社会上向君主亲近的侍臣行贿托情的风气很流行,这样官爵就可以用钱买到;官爵可以用钱买到,那么工商业者的地位就不会低贱了。投机取巧非法获利的活动可以在市场上通行,那么商人就不会少了。(奸商)搜刮所得成倍地超过农民的收入,而在社会上受到的尊重又超过从事耕战的人,那么光明正直的人就减少,而经营工商业的人就增多。因此,造成国家混乱的风气是:那些著书立说的人,称引先王之道来宣扬仁义道德,讲究仪容服饰而文饰巧辩言辞,用以扰乱当今的法令,从而动摇君主的决心。那些纵横家们,弄虚作假,招摇撞骗,借助于国外势力来达到私人目的,进而放弃了国家利益。那些游侠刺客,聚集党徒,标榜气节,以图显身扬名,结果触犯国家禁令。那些国君的近臣,大批依附权臣贵族,肆意行贿,而借助于重臣的请托,逃避从军作战的劳苦。那些工商业者,制造粗劣器具,积累奢侈资财,囤积居奇,待机出售,希图从农民身上牟取暴利。上述这五种人,都是国家的蛀虫。君主如果不除掉这五种像蛀虫一样的人,不广罗刚直不阿的人,那么,天下即使出现破败沦亡的国家,地削名除的朝廷,也不足为怪了。

材料二:孔子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本性不正的人最后肯定行为不正当,一开始就不够强盛的最后肯定会失败。

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广阔无边的天,给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百姓亲附,国家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国家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国家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国家就要灭亡。”河间献王说:“管子曾说过:‘仓库充实时,人民会明白什么是礼节;衣食丰裕时,人民会认识到光荣和耻辱。’谷物,国家是靠它繁荣昌盛的,礼义是靠它实行的,人心是靠它安定的。《尚书》五福中把富裕作为开端,子贡问为政之法,孔子说:‘使百姓富裕。’富裕之后再进行教导,这就是治国之本。”晋文公去见咎季,看到他的家庙紧靠在西墙下,晋文公说:“谁住在您的西边?”咎季回答说:“是君王的老臣。”晋文公说:“从西边扩建您的住宅。”咎季回答说:“我忠于职守,但比不上老臣的功劳,老臣的墙坏了却没有再修筑。”晋文公问:“为什么不修筑呢?”咎季回答说:“一天不种庄稼,一百天都得不到吃的。”晋文公出门就将此事告诉了他的车夫,车夫在车后叩头说:“君王的英明,是群臣的幸福。”晋文公于是向全国发布命令说:“不准滥修宫室,以此妨害百姓的住宅,修建要按一定的时间,不准妨碍农事。”河南省新未来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臣之论:有态臣者,有篡臣者,有功臣者,有圣臣者。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内足使以一民,外足使以距难,民亲之,士信之,上忠乎君,下爱百姓而不倦,是功臣者也。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是圣臣者也。(摘自《荀子·臣道》)材料二:戚纶,字仲言,应天楚丘人。解褐沂水主簿,按版籍,得逋户脱口漏租者甚众。徙知太和县,就加大理评事。江外民险悍多构讼,为《谕民诗》五十篇,因时俗耳目之事,以申规诲,老幼多传诵之。久之,授大理评事、知永嘉县。境有陂塘之利,浚治以备水旱。复为北禄寺丞,转运使又上其政绩,连诏褒之。真宗即位,判鼓司、登闻院。出内府缗帛市边展,诏纶乘传往均市之。景德元年,改盐铁判官。上疏言边事,甚被嘉奖。纶久次州县留意吏事每便殿请对语必移晷,或夜中召见,多所敷启。俄上奏曰:“臣数蒙召对,皆延数刻,屈万乘之尊,接一介之士。圣德渊深,体其至愚,安敢循嘿不言。谨摭十事该治本者附于章左。”词颇深切,上为嘉奖。景德二年,与赵安仁、晁迥、陈充、朱巽同知贡举,纶上言取士之法,多所规制,并纳用焉。判鸿胪寺。先是,群臣诏葬,公私所费无定式。纶言其事,诏同晁迥、朱巽、刘承珪校品秩之差,定为制度,遂遵行之。纶以三公、尚书、九列之任,唐末以来,有司渐繁,纲目不一,谓宜采《通礼》《六典》令式,比类沿革,著为大典,时论称之。进秩右司谏、兵部员外郎。时诏禁群臣匿名上封及非次升殿奏事,纶谓“忠说之人,当开奖言路,若疏远之士,尤艰请对”,上颇嘉之。迁户部郎中、直昭文馆,会峻待制之秩,又兼集贤殿修撰。建议修释奠仪,颁于天下;立常平仓,隶司农寺,以平民余,皆从之。出知杭州,属江潮为患,乃立埽岸,以易柱石之制,免水患。大中祥符八年复知青州。岁饥,发公廪以救饿殍,全安甚众。天禧四年冬,以疾求归故里。五年,卒,年六十八。(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戚纶》)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纶久次A州县B留意C吏事D每便殿E请F对G语H必移晷。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卒,完成,终结,与《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中的“卒”意思相同。B.解褐,指的是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意味着正式步入仕途。C.逋,拖欠,与《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中的“逋”意思不同。D.乘传,指乘坐驿车,这是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传”在此处指驿站的车马。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认为“篡臣”既不忠于君主,也不顾及自己在民众中的声誉,拉党结派,蒙蔽君主,图谋私利。B.长江以南的民风刁蛮强悍,诉讼不断,戚纶把当地风俗和百姓熟悉的事情写成歌谣来劝诫教化百姓。C.针对官员冗杂、政令不一的现象,戚纶建议采用《通礼》《六典》中的法令条规,加以整理,写成大典。D.朝廷禁止大臣们匿名上奏和越级言事时,戚纶进言说,谏言者应该被给予奖励,否则就会堵塞言路。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数蒙召对,皆延数刻,屈万乘之尊,接一介之士。(2)先是,群臣诏葬,公私所费无定式。14.荀子认为圣臣不同于功臣,圣臣能够根据社会现实制定法令制度。据此,戚纶理当为一代圣臣。其具体表现有哪些?【答案】10.BDG11.A12.A13.(1)臣下多次承蒙召见应对,每次都被接见很长时间,委屈皇上的尊严,接见微贱之臣。((2)在此之前,王公大臣受诏安葬,公私花费没有固定的标准。14.①主管贡举时,他制定了选拔人才的制度;②任鸿胪寺时,制定了朝廷的安葬制度;③建议沿革唐朝的《通礼》《六典》,制定当朝法典。【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戚纶长期驻留州县官,对政事十分关注,每次上殿应答皇帝,必谈到日影西移。“纶久次州县”是一个主谓宾齐全的句子,结构完整,宾语后B处断开;“留意吏事”是动宾结构,其后D处断开;“便殿请对”是偏正结构,不断开,“语”是下句主语,其前G处断开。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错误。选文中的“卒”通“猝”,意思是意外的突发的变故。/完成,终结。句意:用来应对各种变故。/自以为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罪过,能够终身侍奉公婆报答他们的大恩。B.正确。C.正确。拖欠;/逃避。句意:搜查到拖欠赋税、逃脱赋税、漏交租税的人很多。/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D.正确。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荀子认为“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篡臣”对上不忠于君主,对下善于在民众中骗取声誉,故选项中的“不顾及自己在民众中的声誉”错误。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数”,多次;“延”,延请,接见;“接”,接见。(2)“先是”,在此之前;“定式”,固定的标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原文“与赵安仁、晁迥、陈充、朱巽同知贡举,纶上言取士之法,多所规制,并纳用焉”可知,主管贡举时,他制定了选拔人才的制度;②由原文“判鸿胪寺。先是,群臣诏葬,公私所费无定式。纶言其事,诏同晁迴,朱巽、刘承珪校品秩之差,定为制度,遂遵行之”可知,任鸿胪寺时,制定了朝廷的安葬制度;③由原文“纶以三公、尚书、九列之任,唐末以来,有司渐繁纲目不一,谓宜采《通礼》六典》令式,比类沿革,著为大典”可知,建议沿革唐朝的《通礼》六典》,制定当朝法典。参考译文:材料一:臣子的类别:有阿谀奉承的臣子,有篡夺君权的臣子,有立功的臣子,有圣明的臣子。对内不能治理民众,对外不能抵御外侮,百姓不亲近他,诸侯不信任他;但是机巧奸诈,阿谀奉承,善于从君主那里博得宠幸,这是阿谀奉承的臣子。对上不忠于君主,对下善于在民众中骗取声誉,不顾有利于公家的原则和普遍适用的道义,拉党结派互相勾结,把封锁蒙蔽君主、图谋私利作为自己的主要事务,这是篡夺君权的臣子。对内能够治理民众,对外能够抵御外侮,民众亲近他,士人信赖他,对上忠于君主,对下爱护百姓而不懈怠,这是立功的臣子。对上能尊敬君主,对下能爱护百姓,对政策法令和教育感化,他像影子一样随时给百姓作榜样,应付突发变故,他就像回声一样敏捷,推论类似的事物、综合对照同类的东西,用来应对各种变故,多方设法制定法令制度,这些就是圣贤的臣子。材料二:戚纶字仲言,应天楚丘人。刚做官担任了沂水主簿,调查名册和户籍,搜查到拖欠赋税、逃脱赋税、漏交租税的人很多。调任太和县知县,加任大理评事。长江以南百姓性情刁蛮强悍,经常诉讼,戚纶写下《谕民诗》五十篇,运用当地风俗和百姓熟悉的事情,来规诫教诲百姓,当地百姓大多传诵它。不久,被授予大理评事、知永嘉县。境内有池塘灌溉之利,疏通治理防止水涝旱灾。又担任光禄寺丞,转运使又将其政绩上报,朝廷多次下诏书褒奖戚纶。真宗即位,不久判鼓司、登闻院。拿出官府所藏钱帛买军粮,朝廷诏令戚纶乘坐驿车前往协调买卖。景德元年,改任盐铁判官。上疏奏言边防之事,很受真宗嘉奖。戚纶长期任州县官吏,对政事十分关注,每次上殿言对,必谈到日影西移,有时夜中被召见,也多有陈述。不久戚纶上奏说:“臣下多次承蒙召见应对,每次都被接见很长时间,委屈皇上的尊严,接见微贱之臣,圣德广大,体谅臣下的愚钝,怎敢顺俗不言呢?慎重地选择应该治本的十件事情附在奏章左边。”言词很诚恳切合实际,真宗给予嘉奖。景德二年,起用赵安仁、晁迥、陈充、朱巽共同主管贡举,戚纶上奏阐释选拔文士的办法,大多成为条规制令,得到朝廷采用。通判鸿胪寺。在此之前,王公大臣受诏安葬,公私花费没有一定的标准。戚纶上书禀告此事,诏令戚纶与晁迥、朱巽、刘承王圭校定官吏的等级,形成制度,于是遵照执行。戚纶认为三公、尚书、九列的官职,从唐末以来,有司逐渐增加,号令不统一,建议应当采用《通礼》《六典》法令条规,按类进行继承和改革,写成大典,当时人们对此称赞不已。晋升为右司谏、兵部员外郎。当时朝廷禁止大臣们匿名上奏以及越级上廷言事,戚纶认为“忠诚正直的人,应当广开言路并对上言者予以奖励,如果是朝廷疏远之人,就更难上书言事了”,真宗对此很赞赏。升任户部郎中、直昭文馆,恰逢提高待制的等级,又兼任集贤院修撰。建议制作并解释祭奠礼仪,颁布天下;设立常平仓,隶属司农寺,来平抑民间买卖,都被采纳。离开京城就任杭州知州,所在之地江水涨潮成为祸患,戚纶于是就在岸边建立防水埽,改变树立柱石的办法,免除了水患。大中祥符八年又任青州知州。这年发生饥荒,戚纶拿出官府所藏粮食来救助饥饿的百姓,使许多老百姓得以保全生命安定生活。天禧四年冬天,由于患病请求回归乡里。五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河南省商丘市商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宋清传柳宗元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①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成誉清。疾病疙疡③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蜚妄④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⑤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材料二:余病痞⑥且悸,谒医视之,曰:“唯伏神⑦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现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戚然愁惭,忾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人者众矣,又谁辨焉!(节选自《柳宗元集》)【注】①居:储存。②雠:出售。③疙疡:头疮。④蚩妄:愚昧荒唐。⑤翦翦:小气狭隘的样子。⑥痞:中医称腹胸间气血阻塞不顺畅的症状。⑦伏神:中药名,外形似芋。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吾观今A之交乎B人者C炎而D附E寒F而弃G鲜有H能类清之为者。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已,文中指治愈,与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庭中始为篱,已为墙”的“已”意思不同。B.闻,文中指听说,与李密《陈情表》中“臣具以表闻”的“闻”意思不同。C.怠,文中指懈怠,与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故病且怠”的“怠”意思相同。D.诸,文中为兼词,相当于“之于”,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或取诸怀抱”的“诸”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清作为长安西部药市的商人,以诚信经营著称,对于前来买药的顾客,无论他们来自何处,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B.宋清在药材买卖中,不仅提供优质药材,还慷慨大方地允许顾客赊欠药款,并且一到年底,就把债券全部烧掉不再催讨。C.材料一中,作者赞扬了宋清的高尚品格,并希望人们能够摒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