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以及体育卫生保健_第1页
大学生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以及体育卫生保健_第2页
大学生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以及体育卫生保健_第3页
大学生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以及体育卫生保健_第4页
大学生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以及体育卫生保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以及体育卫生保健

第一节大学生生理主要特点

大学生普通处于17~23岁年龄阶段,这一阶段生理发展总的趋势逐渐缓慢,日

趋成熟和完善。

一、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

反映外部形态特征的指标有:高度(身高、坐高、足弓高等),长度(腿长、臂

长手长、头长、颈长、足长),围度胸围、臂围、腿围、腰围、臀围),宽度(头宽、

肩宽、雕宽)和充实度(体重、皮脂厚度等)等。

反映内部形态的指标有:心脏纵膜径、肌肉的形状与膜断面等。

二、身体机能

(一)神经系统

在大学阶段,人体大脑皮层细胞间的联系更加复杂、完善,分化抑制能力提

高,分析与综合能力明显加强,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接近于平衡,人

体第二信号系统高度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提高,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

统活动的协调程度接近个体最高水平,为思维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

础。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展和完善,大学生的高级神经系统的功能

达到最佳状态,表现为注意力集中、观察力和加强、记忆力完善、想象力丰

富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所以,大学阶段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机,是人一

生中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的发育,无论是再在形态还是机能方面,在大学阶段都接近成人

水平。左心室壁厚而富有弹性,心肌收缩力增大,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

神经系统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更加精确,具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为人

体进行大强度、长期运动提供了生理保证。我国大学生的平均心率为:成年男性

约为60-80次/分钟,女性约为70-90次/分钟。入睡状态时心率减少,男性约为

50-70次/分钟,女性约为60-70次/分钟,有的可低达45-50次/分钟。平均血压为

正常成人肃静时,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脉压为30-40mmHg

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和(或者)舒张压>95mmHg

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1-159mmHg或者舒张压91-94mmHg

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

(三)呼吸系统

在大学阶段,随着生理功能的成熟,呼吸系统的功能也增强了,表现为胸廓增大,

接近个体最大值,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完善,换气效率提高,呼吸肌力量

增加,呼吸频率减慢,呼吸深度加大,肺活量、最大吸氧量、最大通气量均达到

成人水平。我国大学生男生平均肺活量为3800~4400毫升,大学女生的平均肺活量

为2700~3100毫升。

(四)运动系统

在大学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中的无机盐增加,水分减少,并逐步骨化,

2g25岁骨骼化完成后骨再也不生长,身高再也不增加。由于骨密度增加,骨质坚硬,

故能承担更大的负荷。关节、韧带及肌腱的抗拉强度加大,但关节的灵便性相对

减弱。肌肉内水分减少,收缩蛋白增加,肌力增大。

(五)血液系统

在大学阶段,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已达到或者接近成人水平。

我国健康成年男子红细胞数平均为450-550万个每立方毫米,女子的平均数约

为380-460万个每立方毫米,男子的血红蛋白质量浓度为每100毫升血液中

12~15克,女子为11~14克。全身血液量约占体重的8%,平时人体的循环血量

仅占全身血量的3/5~4/5,其余部份储存在肝脾。献血200~400毫升或者外伤失血

后,储存的血液即进入循环系统,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三、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

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普通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

体素质时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

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

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第二节体育卫生保健知识

一、体育锻炼卫生

(一)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在体育运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体尽快

地由相对肃静状态逐渐过渡到紧张的运动状态,为基本部份做好生理上和心理上

的准备.充分活动开各关节,避免受伤,动作幅度由小至大,为正式训练作好充

分准备。整理活动的过程与准备活动相反,它是消除疲劳、促使体力恢复的一种

良好措施,它使人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更好地过渡到相对肃静状态。其活动的强

度逐浙下降,生理机能的水平逐渐平稳和降低,使肌肉对静脉挤压的“唧筒”作用

逐渐下降到一定水平上。整理活动使心肺活动逐渐恢复到接近原有的肃静状态,

如心跳减慢,减弱,肌肉血管收缩,内脏器官舒张,毛细血管收缩,呼吸减慢,

氧债逐渐被偿还,以及排出过多的碳酸等,均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和运动能力的

恢复和提高。加速消除血乳酸,对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是显著的。影

响准备活动完成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准备活动的强度、持续时间及正式练习之间

的间隔时间等。其中准备活动的强度和时间还应考虑年龄、季节、训练水平等特

点。例如少年的神经系统灵便性高,准备活动可少些,寒冷季节准备活动可多

些,训练水平较低者的准备活动量不要过大,等等。

准备活动的作用:

1.提高肌肉温度,克服肌组织的沾带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锻炼前进行

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升高,这样即可以使

肌肉的沾带性下降(不发僵),还可以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减少由于

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运动损伤。

2.提高她掰官的机能水平,以适应身体运动的需要。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是惰

性较大,适当的准备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使正式锻炼

一开始时内脏器官的机能,使正式锻炼一开始时内脏器官的机能就达到较高水

平,这样还可以减轻开始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不舒畅感觉。

3.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可以将锻炼者的

心理状态调整到体育锻炼的情景中来,同时接通各运动中枢间的神经联系,使大

脑皮层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准备活动的方式:

1.普通性准备活动

主要包括队列及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器械操,韵律操,走及慢跑,伸展性练

习,普通性游戏等。

2.专门性准备活动

在进行运动难度、强度较大的练习之前,普通都应做些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例如:

在短跑距离跑前做些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跑的专门性练习。在跳跃项目

前做一些单足跳,跨步跳及助跑起跑的练习。在投掷类项目前,做一些持器械助

跑(滑步、旋转)练习。在球类项目前做一些熟悉球性的练习。

整理活动的作用:

主要是有利于促进因运动锻炼而增加的乳酸循环,更快的消除运动锻炼的疲劳,

同时,也有利于血液重新合理的分布,使人体更好的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过渡

到相对的肃静状态。

整理活动的方式:

普通有走步、慢跑、伸展运动、放松舞蹈、动作和缓的游戏等。但起始的活动应

和刚刚结束的运动相衔接,特别是参加赛跑、滑冰、自行车等项比赛时.,到达终

点后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段距离,逐渐减低速度,然后做腿部屈伸和呼吸等动作,

促使下肢的血液能够很快地流回心脏,防止脑贫血的发生。普通说来,整理活动

着重于深呼吸运动和较缓和的全身运动。

(二)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是指较剧烈的体育运动结束时所做的放松练习。运动之后做整理运

动,可以使人体由紧张状态过度到肃静状态。

整理活动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普通有走步、慢跑、伸展运动、放松舞蹈、

动作和缓的游戏等。但起始的活动应和刚刚结束的运动相衔接,特别是参

加赛跑、滑冰、自行车等项比赛时,到达终点后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逐渐减低速度,然后做腿部屈伸和呼吸等动作,促使下肢的血液能够很快

地流回心脏,防止脑贫血的发生。普通说来,整理活动着重于深呼吸运动

和较缓和的全身运动。

整理活动的量不可过大,要逐渐减轻,尽量使肌肉放松,当自己觉得呼吸

和心跳已较稳定,其他一些不适感觉消失时就可以了。

(三)掌握合适的运动量

运动量也称“运动负荷”,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

量以及消耗的热量,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

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所决定运动量的大小。运动强度是运动量中最主要

的因素。

从严格意义上讲,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并不单纯取决于运动量,

而是运动负荷(“运动量”只是一种通俗的叫法)。组成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是;“量”和“强度”。

掌握运动量的简单方法常用以下两种。

1.适宜心率法

健康成人按最大心率的70%~80%的运动强度进行锻炼,效果较好。此时的心

率大致在120~160次/分钟之间,在运动生理学中称为“适宜心率”。通常用“180-年

龄”的得数作为自己在运动中的适宜心率。2用运动后脉搏和恢复

到肃静水平的时间来划分运动量

(1)大运动量。运动结束时的脉搏达150-180次/分钟,经过50-60分钟才干恢复到

肃静时的脉搏次数。

(2)中运动量。运动结束时的脉搏为120-150次/分钟,经过20~30分钟才干恢复到

肃静水平。

(3)小运动量。运动后即刻脉搏为90~120次/分钟,经5~10分钟即可恢复。如果

在运动后1小时仍不能恢复到肃静时的脉搏次数,则提示运动量过大。也可在运动

的次日早晨测量脉搏,若比平时明显加快或者减慢,都提示运动量过大。对于青年

人来说,每次运动应持续15~60分钟以上,其中保持适宜心率的时间在10~15

分钟以上,才干达到锻炼效果。

(四)锻炼时应注意的卫生问题

1.运动先后的进食卫生

如在剧烈运动后很快就吃饭,往往食欲很差,再好的饭菜也不想吃,因为运动刚

结束时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仍处在高度兴奋状态,情绪还很紧张,消

化腺的分泌仍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所以不想吃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勉强吃

下去,食物也不能很好地消化,长此以往,就会引起消化不良,患慢性肠胃病。

普通来说,运动后歇息大约20-30分钟以后,再吃东西是比较合乎卫生要求的。

饭反即将进行剧烈运动,对肠胃的影响更大。因为,饭后胃肠的活动和消

化腺的分泌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多。如果在这时进行剧烈运动,则会引起飞我感

神经和肾上腺激素大量分泌,进而使肌肉小动脉扩张,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血液

较集中供应运动器官,而减少了胃肠的血液供给;同时,胃肠的活动也减弱,消

化液的分泌也减少,胃壁松弛无力,食物得不到充分地搅拌和消化,就会拖长食

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以致发酵酸化,吐酸水。胃液减少,胃的防腐能力就降低

了,这又是消化道易被感染患病的原因。因此,饭后应稍事歇息再作运动。2.

运动时的饮水卫生

激烈运动扣,常使人感到分外口渴,有些人只图一时痛快,在运动后大量饮水,

这是不卫生的。因为运动时,胃肠道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供应暂时减少,这

时大部份血液都流向肌肉了,以便供应运动时肌肉所需要的养料和更快地带走废

物。如果这时大量饮水,由于胃肠血管收缩,吸收能力减弱,使人感到胃部沉重

闷胀,影响呼吸。在运动结束后,心脏的负担在逐渐减轻,如果这时大量饮水,

一部份水经胃吸收进入血液之中,循环血量有所增加,非但给心脏和肾脏增加了

负担,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快出汗,使体内盐分排出过多。

运动后的口渴,并不一定真正表示人体缺少水分,这主要是由于运动时呼

吸加强,水分蒸发较快和唾液分泌减少变稠,导致口腔、咽喉、呼吸道和食道上

的粘膜比较干燥,于是产生不舒畅的感觉这时只要漱漱口,湿润一下口腔粘膜,

再故意识的节制一下,那末口渴的感觉就会减轻。

3.锻炼环境与运动衣着卫生

室外运动场地应平整,周围栽种树木,可改善身体锻炼的空气环境。体育馆内

应有完善的通风、照明、卫生设备,时常保持清洁卫生。此外,进行体育锻炼前,

应认真检查运动器材安装是否坚固、有无破损,以防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体育锻炼应在空气新鲜的环境中进行,室外锻炼优于室内。特殊是田野、山林、

公园、河边等地方,空气中阴离子含量较多,阴离子对人体的作用可使人的精神

振奋、精力旺盛、情绪良好,可预防疾病。

参加锻炼的运动着装应舒适轻便,宽松适宜。时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要勤洗勤

换运动衣裤和鞋、袜,以免汗液和细菌污染危害身体健康。

4.定期体检

体育锻炼期间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以掌握身体机能在运动中的变化情况、

运动负荷是否适宜等,为修订锻炼计划和改进锻炼方法提供依据。

二、运动性疲劳

(一)运动性疲劳的定义与阶段

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的暂时性降低,经过适当的歇息和

调整可以恢复到原有的机能水平。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就是一个疲劳一恢复一

再疲劳一再恢复的良性过程。普通的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

运动性疲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代偿性疲劳,运动能力靠进一步提高中

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使相关系统更加紧张地工作得以维持。此时每一动作单元

的能量消耗多,技术动作也发生相应改变。如在步幅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动作

频率维持跑速。第二阶段是失代尝性疲劳,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尽管运动员越来越

用力,但仍不可避免地浮现运动能力逐步下降的现象。

(二)评定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运动性疲劳的表现多种多样。科学地判断运动性疲劳浮现与否及其程度,对合

理安排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用以评定运动性疲劳的方法很

多,可认为两大类:

(1)教育学观察和主观感觉

观察学生或者运动员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的表现来作出判断。如浮现面色苍白、眼

神无光、表情淡漠、反应迟缓、精力不集中、情绪改变、运动成绩下降等,再

参考运动员的主观感觉,如有疲惫、心悸、恶心等,就可初步说明有疲劳产生。

(2)生理指标测定法

人体疲劳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有所下降,下降的程度与疲劳深度有一定关系,

因此不少生理学指标都可以用来判断疲劳。如一些神经发射阈值的测定,心电、

脑电、肌电的测定,尿蛋白和尿胆原的测定,呼吸耐力测定等。

(三)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原因

运动性疲劳产生,由于人在进行重体力劳动、大运动量锻炼或者比赛时,肌肉过

度紧张,机体能量消耗过多,身体就会产生疲劳感。

(1)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变化导致运动性疲劳因素

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与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密切联系。身体素质就是人体

各功能器官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各器官功能的下降,必然影响运动能力与

身体素质。譬如,长期的肌肉活动导致肌肉功能下降时,力量速度等固然下降,于

是在完成练习时,往往会力不从心而感到疲劳;再耐力运动中,如果心肺功能下

降,承受耐力负荷的能力就会降低,机体就会疲劳而降低工作能力。

⑵体内能源储备的减少使身体各器官功能的降低导致运动性疲劳

当人体从事运动导致疲劳时往往伴有体内能源物质大量消耗,如极量运动2-3分

钟至非常疲劳时,肌肉内的磷酸肌酸可降至最底点;长期的持续运动中,由于糖

的大量消耗,肌糖元及血糖均下降。能源储备的消耗与减少,会导致各器官功能

的降低。加之肌肉活动时代谢产物的堆积及水盐代谢变化等影响,机体工作能力

就会下降而浮现疲劳。

⑶精神意志因素与运动疲劳

运动中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指挥下完成的神经系统功能的降

低会使疲劳加深。例如,在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体育活动过程中,会浮现

胸闷、呼吸艰难、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情绪低迷,这种状态称“极

点”。此时,如果依靠意志力和减慢速度继续下去,不久这种难受的感觉就会消

失,动作变得轻盈有力,这种现象就是“第二次呼吸”。这样就可以推迟疲劳的浮

现或者减轻疲劳的程度。

(四)加速疲劳消除的措施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运动训练的必然效应。但是,如果不及时消除,

将导致人体机能下降,影响下一次练习的质量。若过度疲劳,运动时易浮现不测,

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下面的几种方法对消除运动性疲劳很有好处。

一、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加深的结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时机体感觉

减退,意识消失,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因

此,练习者要重视睡眠。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8至9小时的睡眠,特

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

二、科学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大负荷运动前,科学的准备活动可以使身体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运动所需要

的状态,防止运动中浮现意外。而剧烈运动后蓦地住手,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

血回流,减少心血输出量,导致血压降低,造成暂时脑贫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

应,对机能的恢复、疲劳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因此,在运动前做充分

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应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对机体完成训练大有裨益。做准备活

动时一定要使机体达到适宜运动的状态,普通以微微汗出为度,运动前的肌肉牵

拉也很重要,做整理活动时量不宜大,动作尽量缓慢、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

肃静状态,如进行慢跑、走或者做放松操,同时进行深呼吸;也可随音乐进行放

松跳动等。

三、按摩

按摩是加速疲劳消除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机械按

摩(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按摩床、滚动放松机和小型按摩器)、水力按摩、气

压按摩以及人工按摩。通过按摩不便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因疲

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强局部血

液供应,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疲劳的消除。

按摩的部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普通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

负荷最大的部位。采用人工按摩时,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颤动

和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揉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

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

束洗澡后或者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员非常疲劳时,需歇息2至3小时再按摩。

四、温水浴和冷水浴

运动后进行温水浴,可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

产物的排出,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同时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放松,达到

加速消除疲劳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为40℃士2C,每次1CM5分钟,勿超过20

分钟。目前冷水浴在国外不少的优秀运动员中非常盛行,普通在大强度训练结束

后30min内即进行,冷水浴普通只针对下肢,水温控制在10。摆布,可以在冷水

浴结束再进行温水浴,对于大强度训练造成的肌细胞破坏的恢复很有好处,我

国目前也有不少优秀运动后开始尝试这种方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先期

不太适应的时候水温可逐渐降低)

五、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主要是意念活动。运动后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可消除神经紧张、

心理压抑,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恢复。目前常用

的有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如:在全身自然舒适的状态下进行理暗示——“我躺在

一个舒适的地方,空气新鲜;我入松了,没劲了,眼皮发沉,劲部放松,腰背

放松,大、小腿放松,全身放松”。在设计暗示语时,勿须考虑语言修饰和语言

的逻辑性。暗示放松时间为10分钟摆布。

六、药物疗法

为了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在排除兴奋剂的前提下,

尽量使用维生素或者天然提取的专用药物。这样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

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特别是微循

环,提高生物氧化过程,补充肌肉营养;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冠状动脉。日

前常用的有维生素Bl、B12,维生素C、维生素E,黄黄、刺五加、参三七、人参、

鹿茸、冬虫草和花粉等,还有不少的专业运动营养补剂也可以选择使用。

三、恢复过程

在体育运动结束后,人体的各项功能活动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干逐步恢复到运动

前的状态,这一段时间机体发生的机能、代谢变化,称为恢复过程。恢复过程的

长短和恢复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运动性质、训练水平、机体的功能

状况、年龄和恢复措施的安排等。

根据运动生物化学原理,机体能量的消耗和恢复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消耗。在运动时能量的消耗大于恢复,能源物质逐步减少,各器官

系统工作能力逐渐下降。

第二阶段——运动后的恢复阶段。运动住手后消耗过程减弱,恢复过程占优势,

这时能量物质和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

第三阶段——超量恢复阶段。机体内能量物质的再生与合成进一步加强,运动时

被消耗的物质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来的水平,此时机

体的工作能力最强,这称为超量恢复或者超量补偿,随后又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

超量恢复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实践证明,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比赛和训练,

能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人在生活、工作及体育锻炼中难免发生意外。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受到由于机械

性或者物理性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伤害称为运动损伤。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损伤的分类方法较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一)按损伤组织的种类分

如肌肉与肌腱损伤、韧带损伤、皮肤损伤、骨、关节损伤、滑囊损伤、神经

损伤等。

(二)按有无创口与外界相通分

1.开放性损伤

伤部皮肤或者粘膜破裂,创口与外界相通,有组织液渗出或者血液自创口流出,

称为开放性损伤,如擦伤、撕裂伤、刺伤等。

(1)擦伤。

擦伤是指身体某部位受外力磨擦,皮肤被擦破出血或者组织液渗出。如运动中

摔伤,造成皮肤与地面磨擦发生擦伤,创面有擦痕,并有出血点或者组织液

渗出。(2)撕裂伤

撕裂伤是指因钝器打击或者挤压所引起的皮肤和软组织开裂。撕裂伤以头、面

部撕裂较多,创缘不整齐,周围软组织损伤严重,引起出血和水肿。

(3)切伤和刺伤

切伤和刺伤是由于尖锐器物切入、刺入皮肤所致。其创口有不同程度的深度和

宽度,创缘整齐。

2.闭合性损伤

伤部皮肤或者粘膜完整,无创口与外界相通,损伤后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

称为闭合性损伤,如挫伤、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拉伤等。

(1)挫伤

挫伤是指用钝力直接作用于人体,使局部软组织受伤。如运动中互相冲撞、

被踢造成的挫伤。常见的部位有大、小前腿部,此外头、胸、腹部的挫伤也

不少。

(2)关节韧带损伤

关节扭伤是由于动作不慎,使关节发生了超长范围活动,造成关节囊、韧带

及肌腱的损伤。常见的有踝关节扭伤、肩关节扭伤、膝关节扭伤等。

关节脱位是由于外力作用,使关节面之间失去了正常连接关系。体育运动中,

以肩、肘关节脱位多见。

(三)按发病的缓急分

1.急性损伤

瞬间遭受直接或者间接暴力而造成的称为急性损伤,其发病急,病程短,症

状骤起,如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等。

2.慢性损伤

因局部长期负担过度,由反复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称慢性损伤,其发病缓慢,

症状渐起,病程较长。此外,还可因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者过早运动而转变为慢性

损伤,如肩袖损伤、骸骨软骨软化症等。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一)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分为直接原因和诱因。直接原因又可分

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诱因又分为各项技术特点和解剖生理学特点。具体

可归纳为:

(1)心理素质不好。如在对抗性强的运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急躁或者动

作犹豫等。

(2)个人身体条件不好时自我判断、保护能力差。

(3)缺乏准备活动或者准备活动不充分、不正确。

(4)运动项目或者动作技术上的特点。

(5)运动量过大。特别是局部负担量过大,并且技术动作发生错误。

(6)教学、训练、比赛的组织方法上有缺点或者动作粗野、违反规则。

(7)场地、设备上的缺点,或者气候、光线不良等。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由于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预防运动员损伤的措施也必须是综合

性的。

(1)从思想上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遵守体育锻炼的普通原则,科学、全

面地锻炼身体,提高肌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

(2)调节身体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加强易受伤部位的练习。非但运动前后

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运动中更应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3)创造锻炼的安全环境。应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对体育场地、器

材、设备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

(4)运动后加强医务监督。

三、运动损伤的急救

急救是指对运动中蓦地发生的严重损伤进行的紧急、初步和暂时的处理。

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预防并发症,为转送医院进一步治疗创

造条件。若处理不当,轻者加重损伤、导致感染、增加患者痛苦,重者危及

生命。因此,急救者必须及时、准确、合理、有效地采取措施,这对保护患

者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急救原则

(1)抓主要矛盾;

(2)分工明确,判断正确;

(3)快抢、快救、快转运。

(二)急救方法

止血一抗休克―包扎固定一速送医院。

1.止血

2.抗休克小的外伤静脉出血,在出血点上加压包扎,使血管闭塞形成谨防性

血栓或者血块即可达到止血的目的;动脉出血常采用指压止血法,达到止血

目的。6个重要的压迫止血点位置如下:

(1)颍动脉点:用拇指指腹在耳屏前上方一指宽处压迫,用于头部、颍部出

血;

(2)颌外动脉点:压迫下颌角前一横指处,用于面部出血;

(3)颈总动脉点:在甲状软骨一寸处压迫,用于颈、口、喉部出血;

(4)锁骨下动脉点:压迫锁骨上窝,用于肩部、上肢出血;

(5)肱动脉点:食、中、无名三指指腹将肱二头肌内侧的肱动脉压向肱骨,

用于前臂和手出血。(6)骨动脉点:用整

个手掌压迫腹股沟,用于下肢的止血。2.抗休克

休克是由许多有害因素所引起的全身循环障碍、组织血灌注量不足的一

种严重的临床综合症。在体育运动中,创伤性休克较为多见。

抗休克的措施普通包括:使伤员肃静平卧,注意保暖;控制大地活动性

出血;如呼吸艰难,应进行人工呼吸或者给氧急救;疼痛剧烈者可给服

止痛片或者镇静剂。之后迅速送医院。

3.包扎固定

正确的包扎、固定可限制伤肢的活动,保护伤口,防止和减少感染。

包扎时动作要轻柔、敏捷、松紧适度。对于制动程度要求高的损伤则需

夹板固定。

4.速送医院

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迅速送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

四、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

开放性软组织算上普通都有不同程度的外出血,因此首先要及时止血,而后

处理创口,以防感染。

1.擦伤

小面积的擦伤,普通先用生理盐水或者凉开水(也可用自来水)等冲洗伤口,

而后用红汞或者紫药水涂抹伤口(脸部不宜涂紫药水),无须包扎;

如是关节部位较大面积的擦伤,注意不可用紫药水,可在创口上抹磺胺药膏

或者抗菌软膏,并用消毒敷料覆盖包扎,以防干裂影响关节活动;

大面积、较深、严重擦伤或者创口有异物的擦伤,应先用消毒保子将异物取出,

而后再进行创口处理。

2.撕裂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