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第一某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第一某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第一某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第一某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第一某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

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中原地区(黄河中游)出现了仰韶文化。大致同一时期,

海岱地区(黄河下游)和江浙地区(长江下游)分别有()

A.大汶口文化和河姆渡文化B.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

C.二里头文化和屈家岭文化D.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

2.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

3.春秋时期,四周戎狄蛮夷等民族逐渐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这一观念的产生主要是

由于()

A.中原地区经济发达B.中原地区文化先进

C.周边各族迁徙到中原地区D.周边各族与华夏族往来频繁

4.战国时期,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

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其代表人物是()

A.孟子B.荀子C.墨子D.邹衍

5.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

6.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夏商周时期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

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封建亲戚”B.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

C.“共和行政”D.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7.《汉书•刑法志》云:“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

任刑罚……而奸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这表明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

A.皇帝的昏庸B.沉重的徭役C.频繁的征战D.严苛的刑罚

8.鲁迅曾称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C.记载了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D.作者是东汉的班固

9.毛泽东同志有诗云:“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雄才大略的

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A.任用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B.颁布推恩令

C.始设三公九卿D.独尊儒术

10.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员与豪强势力的监控,设立了()

A.郡国制度B.中朝制度C.刺史制度D.厂卫制度

11.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尊重大司马的治国意见

B.东晋时期土族门阀势力强大,威胁皇权

C.东晋时期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

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

12.“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

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

开发的()

A.原因B.目的C.内容D.作用

13.大运河是我国古代重要交通大动脉。下列关于大运河描述正确的是()

A.大运河开凿于隋文帝B.大运河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C.大运河以西安为中心修建D.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14.天山从东到西横贯于新疆的中部,把新疆分成了南北两个各具特色的区域。唐朝时

()

A.唐太宗设置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南

B.唐高宗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

C.武则天设置安西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D.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1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

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第2页,共23页

A.加强皇权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防止割据D.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16.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中期又实行两税法。这种变化表明()

A.赋税制度随着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B.中国封建制度逐渐趋向衰落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D.中国土地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7.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推行,突出反映了()

A.调整中央地方机构

B.相权分散不利于中央集权

C.中央决策的科学化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18.面对百年战乱造成的满目疮痍的社会现状,北宋初期的统治者为了尽快医治创伤,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制定“偃武修文”政策。这一政策()

A.体现对社会管理的放松B.促进了文教科技的发展

C.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推动了主流思想的革新

19.南宋名将岳飞所填的词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

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胡虏”是指()

A.鲜卑族建立的北魏B.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C.女真族建立的金朝D.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20.如图①处方格内应填入的内容是()

R

n

B

A.陈桥兵变B.庆历新政C.靖康之变D.绍兴和议

21.这是一个在草的世界中导入禾的系统的创举。北面官负责管理草原游牧地区的部落

事务,而南面官主要仿制唐朝制度设立,负责处理定居人口特别是汉族人的事务。

这一创举出现于()

A.宋B.辽C.元D.明

22.”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A.隋朝B.唐朝C.北宋D.元朝

23.宋朝社会各个层面与前代相比,都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与

之不相符的是()

A.“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B.“各糊名、誉录而考之”

C.“取土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D.“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24.中国古代的科技在诸多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列历史人物及其作品能代表宋元

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A.裴秀《禹贡地域图》B.沈括《梦溪笔谈》

C.王祯《农政全书》D.宋应星《天工开物》

25.“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这一主张来自于()

A.道家学派B.佛教禅宗C.朱熹的理学D.陆九渊的心学

26.“(明代)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

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这里的大学士供职于()

A.中朝B.尚书省C.内阁D.大理寺

27.《明史》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塞出使西域B.郑和七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D.鉴真东渡

28.下列朝代与史实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宋朝——重文轻武,科举制度B.元朝一一行省制度,民族分化

C.明朝一一内阁制度,朝贡贸易D.清朝一一军机擅权,文化专制

29.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一个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

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这一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30.明朝后期以后,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各从所好,

各骋所长”“专制帝王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等思想主张,这反映了思想界

()

A.提倡个性自由反专制的倾向B.强调主观能动性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D.出现了三教合一

第4页,共23页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历史的大潮中不断更替与进步,对中国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

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r—nr

丞相物史大夫大用「■「II

礼X*X*

图2

图1

醐领

三司

।-1~~।

IHit*mi制触电蚪使.史妈

三融

(鞫)(M)(颇)(Mi

图3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

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图1所示的中央政治制度是什么?创立于哪一朝代?

图2所示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是什么?它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根据图3和材料二,概括宋太祖为加强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2.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

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

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

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

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如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

(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

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

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三: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

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

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

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部编(五•四学制)《中国历史》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

材料二描绘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的辉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是如何

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开元盛世)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明初统治者“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

的目的是什么?1684年,清朝设置的什么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第6页,共23页

33.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又与农业经

济相辅相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

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图一图二《清明上河图》(街市)

材料三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

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

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材料四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

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

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材料五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

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这一模式产生于什么时

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

内在联系?

据材料三、四说明明清时期商品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有哪些?这些经济政策有何

消极影响?

第8页,共23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

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故A项符合题意;

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清文化,故BD项

排除;

二里头文化,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之一,时代约相当于公元前1800至前1500年,

屈家岭文化,时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600年,故C项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指西周时期土地归国家

所有的井田制;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是指废除井田制度,肯定土地私有制。因此材

料直接反映的是生产关系领域中土地所有制由国家所有向私有制的转变,故C项正确;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地方制度,材料涉及的是土地制度,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而且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而非封

建王权的强化,故B项错误;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和设施等的总和,包括阶级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国家机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政

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材料涉及的是土地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变化,故D项错

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结合西周的井田制和

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的实质分析。

本题考查西周到战国时期土地国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

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经济发达,对少数民族的吸引力较强,因此四周戎狄蛮夷

等民族逐渐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A项正确;

文化先进的基础是经济,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

周边各族迁徙到中原地区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

由于经济文化的先进,周边少数民族和华夏族往来频繁,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考生可根据材料“春秋时期,四周戎狄蛮夷

等民族逐渐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

材料主旨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邹衍是阴阳学派代表人物,创建五德始终说为秦始皇代周提供

理论基础,故D与题意相符。

孟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A、B与题意不符,排除。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C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对阴阳家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人物的识记。邹衍是阴阳

学派代表人物,创建五德始终说为秦始皇代周提供理论基础。

本题考查对阴阳家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县制是中央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故D项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

芽,故D正确;

A项是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

B项是军事方面的措施,排除;

第10页,共23页

C项是官制,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目的是富国强兵,客观上破除了奴

隶制度及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地主阶级的政治革命.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商鞅变法废

除井田,开阡陌,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从而废除了世袭的

特权。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涉及到商鞅变法

的措施、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故D正确;

“封建亲戚“是贵族政治,故A错误;

专制主义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故B错误;

“共和行政“是指西周厉王出逃后,大臣召公和周公共同执政,故C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

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

料主旨的能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

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7.【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专任刑罚”“赭衣(指刑徒)塞路”可以看出,刑罚严苛是秦朝

灭亡的原因之一,故D正确。

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均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秦始皇的暴政。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专任刑罚”“赭衣(指刑徒)塞路”。

本题主要通过秦始皇的暴政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

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8.【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史记》为二十四史之一,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

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

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排除C项,A项正确;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作者是班固,排除B、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历史的体例,考生可根据材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历史的体例,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

力。

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三公九卿制是秦始皇开始设置的,C项符合题意,正确;

任用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BD三项都是汉武帝统治时实行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

除。

故选:C„

本题主考查的是汉朝的统治,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汉武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本题主考查的是汉朝的统治,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员与豪强势力的监控设立了刺史制度,C

正确;

郡国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故A与材料无关;

中朝制度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故B错误;

厂卫制度是明代加强对官民控制的制度,D与材料无关。

故选:C。

第12页,共23页

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生可结合刺史制度的影响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考生

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才能深刻理解材料所体现的主旨。

11.【答案】B

【解析】“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哪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

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也就是说

作为门阀土族的王氏已经威胁到了皇权.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侧重于考的是魏晋南北朝是的门阀土族.

门阀土族是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萌生于两汉,形

成发展于魏晋,衰弱于南北朝.后于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兴起,武则天后一蹶不振,至此

消亡.

12.【答案】A

【解析】“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生产技术”反映了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

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

地区得到开发”。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北民在南迁的过程中,不仅为南方经济的发

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也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经验带到南方,客

观上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13.【答案】D

【解析】D.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的统治,605年隋炀帝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

的大运河,这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故D正确;

A.是隋炀帝开凿的,故排除A;

B.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故排除B;

C.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修建的,故排除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考生可结合材料“大运河是我国古代重

要交通大动脉。下列关于大运河描述正确的是”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

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1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640年,唐太宗派兵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在位时,设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故D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相关知识,关键词是“唐朝”。

本题考查唐朝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相关知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本题

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

15.【答案】D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依据,这有利于提高官员的

文化素质,故D正确;

选官制度都有利于加强皇权,不是科举制的特殊作用,排除A;

科举选官制度单纯以成绩作为选官依据,无法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排除B;

选官制度是加强皇权,而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主要考查科举制的作用。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举选官制度的主要作用。主

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第14页,共23页

16.【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唐中期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

持。公元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由此可见土地制度的变化影响了赋税制度的变化,

故选A项;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逐渐趋向衰落,排除B;

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中国当时的土地制度依然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排除D。

故选:Ao

本题考查古代赋税制度,考生可结合唐朝实行两税法的背景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赋税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

力。

17.【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三者之间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

使军国大权日益集中到皇帝手中,从而有效地巩固皇权,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即是

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故D项正确;

三省六部制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官制措施,而不是地方机构,故A项错误;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从而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与中央集权无关,故B

项错误;

三省六部制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不能体现决策的科学化,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作用。

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8.【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讲削弱武将权力,振兴文化教育事业,这是加强了社会管理,而非放

松,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偃武修文”即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削弱和抑制武将

权力,大力发展文教事业,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从而促进了文教科技的发展,故B

项正确;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故C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北宋初期主流思想的革新,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解答本题的需要掌握“偃武修文”政策的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

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靖康耻”指靖康之变,即金灭北宋,“胡虏”指女真族建立

的金朝,故选C项;

北魏于534年已经灭亡,故排除A;

1271年建立元朝,故排除B;

西夏与“靖康耻”无关,故排除D。

故选:Co

本题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考生需要熟知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本题主要通过多民族政权的并立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20.【答案】D

【解析】①发生于南宋和金之间,绍兴和议是南宋和金之间的和议,所以D符合题意;

陈桥兵变是在北宋建立之初,排除A;

庆历新政在北宋中期,排除B;

靖康之变是在北宋末期,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作答时考生要紧扣材料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本题。

本题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

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

第16页,共23页

题能力。

21.【答案】B

【解析】根据“北面官负责管理草原游牧地区的部落事务,而南面官主要仿制唐朝制度

设立”可得出其反映的是辽代创立的南北面官制度,B项正确;

ACD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要求学生结合多民族政权并立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辽朝的统治措施,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2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都省”“十省”可知这是元朝的行省制度。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都省”“十

省”。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元朝行省制度的了解,基础题,难度不大。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

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

深远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至今天。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里,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

2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宋朝社会各个层面与前代相比”、“与之不相符”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对唐朝开元盛世的描述,故D项符合

题意;

根据材料中“宋朝社会各个层面与前代相比”、“与之不相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是对宋朝土地制度的描述,故A项与题意不符;

根据材料中“宋朝社会各个层面与前代相比”、“与之不相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各糊名、誉录而考之"、'‘取土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是对宋朝科举制发展的描

述,故B、C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科举制、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解答本题需正确解

读材料中“宋朝社会各个层面与前代相比”、“与之不相符”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宋朝

的土地制度及科举制。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科举制、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考查学生获取、解

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2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作品,是一部

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

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因此B正确;

A是西汉时期的地理成就,排除;

《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C排除: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明代宋应星的作

品,D排除。

故选:Bo

本题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结合宋元科技的发展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结合古代中国科举发展的历程进行分析解答。

25.【答案】C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这与题干所给材

料不符。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禅宗主张见性成佛,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体现了朱熹的格物致知

思想。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发明本心”,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

符。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穷天理,明人伦,讲圣

言,通事故”的主旨,并正确掌握朱熹的思想主张。

第18页,共23页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内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

度中等。

2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明代)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票拟”“只有黑市地位,

没有法定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机构为明朝内阁,故C项正确;

中朝是汉朝机构,故排除A项;

尚书省是正式的中央机构,并且明朝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没有尚书省这个机构,故排除

B项;

大理寺是正式的法定机构,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作答时

考生要紧扣材料关键词,并结合所学中关于明朝的内阁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本题。

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明

朝的内阁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

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2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故B项正确;

A项是汉代,排除;

C项不是在明成祖时期,排除;

D项是唐朝,排除。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

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

力。

28.【答案】D

【解析】由所学可知,清朝实行文字狱,文化专制,但是军机处只是负责上传下达、跪

奏笔录的秘书机构,并无实权,清朝不存在军机擅权,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宋朝为防止武将专权,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在选官上延用了隋唐的科举制,A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行省制,在民族政策上实行四等人制,搞民族分化,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明成祖创立内阁制度,与各藩属国间实行朝贡贸易,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元朝行省制度,考生可根据材料“下列朝代与史实的对应不正确

的是”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元朝行省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

主旨的能力。

2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沙俄政府

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

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A正确;

BCD均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康熙帝的历史功绩,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

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康熙帝的历

史功绩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康熙帝的历史功绩,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的能力,康熙帝的历史功绩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

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30.【答案】A

第20页,共23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