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食品中小企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农副食品中小企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农副食品中小企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农副食品中小企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农副食品中小企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L-02第1页/共32页农副食品中小企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第第3页共32页一、工程概述1.1项目区位1.2工程规模本项目位于坪坝场镇西部,本次设计道路为1号路、2号路和3号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20km/h,路幅宽度为8.5m,双向两车道。根据业主委托,本次设计范围共三条道路,设计范围道路全长1636.538m。1.3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内容本项目主要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岩土工程。本次设计分为第一分册为《道路工程》、第二分册为《交通工程》、第三分册为《给排水工程》、第四分册为《电气工程》、第五分册为《岩土工程》。本册为第一分册《道路工程》。设计依据及规范2.1设计依据(1)《城口县(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中小企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拟建范围1:500地形图(3)城口县农副食品中小企业集聚区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贝天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4)《城口县农副食品中小企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重庆西恒工程咨询有限公司】(5)重庆市城口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会员会城住建委[2023]59号关于城口县农副食品中小企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批复的初步设计审查的批复(6)设计合同2.2设计规范本项目设计执行国家、地方及行业所颁发实行的最新标准、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版)(CJJ37-2012)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5)《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8)《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1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一2015)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2015)1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06)1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GB50011-2010)1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1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版(GB50010-2010)2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2)《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23)《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2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2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28)《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29)《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30)《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3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32)《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33)《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34)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与规定三、对上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3.1对初设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建议人行道设计为2m,或设计单侧人行道。回复:已修改为单侧人行道。3.2对轨道专项审查意见执行情况本项目无轨道篇章。3.3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工程设计无违反工程强制性条文的情况四、项目建设条件(以下内容摘自地勘报告)4.1气象水文勘察区属四川盆地北亚热带山地气候区,系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山高谷深,高差大,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征。主要气候特点: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夏季多暴雨,日照较足,四季分布,冬长夏短,春节气温回长快,但不稳定,常有“倒春寒”天气出现;夏季雨水集中,7~8月多干旱,伏前伏后多洪涝;秋季降温快,多连绵阴雨天气;冬季时间短、气温低。据城口县气象局观测资料:多年年平均降雨量1171mm,最大降雨量1755.58mm(1963年),最小降雨量867.5mm(1962年),暴雨多集中在5~9月份,常发生山洪,冬季雨量稀少。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110mm,最大日降雨量174.1mm(2007年8月19日)。年总蒸发量1133.6~1533.6mm,最大蒸发量暑期为7~8月,年平均气温13.8℃,1~2月最冷,最低气温-13.2℃(1974年1月25日);7~8月气温最高,夏季最高气温42.9℃(2006年8月25日)。5~9月平均气温均大于15℃,其余都在15℃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72.17%~76.25%,月平均相对温度62%~84%,10月下旬开始下雪,翌年3月断雪。勘查区最多风向为西北风,盛行偏西风,平均风速2m/s,最大风速12m/s,瞬间最大风速达19m/s。城口地表水系发育,河网密布,所有河流都属长江水系。坪坝河为评估区内主要河流。城口地下水主要以岩溶水的形式在地下深处运动,资源总量为6.22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量的20%。县境内地下水有孔隙水,变质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其中以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为主。溶洞水以溶蚀管道,溶洞储集为主,呈层状和脉状埋藏在地下50-1500米之间,循环途径长,地下泉水多在横向河谷处或两种不同岩性的接触面最大,相对高度高出地面流出。坪坝河:任河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重庆市城口县庙坝镇排山村,干流全长32Km,汇合口以上集雨面积392Km,水资源可开发量3.5万kw。根据本次现场调查,勘察区内坪坝河常年水位高程范围为583.37~552.17m,最高洪水位高程范围为585.57~554.37m(坪坝镇),50年一遇最大涨幅约2.2m。拟建场地沿4#路有一条由西向东的山洪沟穿过,山洪沟断面呈倒梯形,底宽约3.0~5.0m,深1.0~2.0m,坡比1:1.0左右,其岸坡高度较小,稳定性较好。本场地范围内,山洪沟沟底沿线高程在为584.30~554.40,近年沟内最高洪水水位为585.50~556.00m,未出现漫沟现象,其对拟建场地影响较小。4.2地形地貌勘察区为典型的构造侵蚀中低山河谷地貌与侵蚀堆积型坡地,主要由任河水流的强烈侵蚀穿凿形成曲状的中谷,两岸谷坡多呈“V”字型。场地位于河谷阶地上,场地为大部分已开挖回填整平场地,地势平缓,总体呈南高北低地形。场地呈一长条形,地形坡角一般3~5°。拟建场地最高点位于场地南侧,最高高程为581.00m,场地最低点位于场地北侧,最低标高556.00m,整个场地相对高差25.0m。4.3地质构造据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城口幅)》可知:拟建场区位于旗杆山向斜南西翼,场内无断裂构造通过,场地两侧有两条近平行分布的断裂,断裂走向与任河流向基本一致;其中场地东北侧为乌坪断裂,距离拟建场地约1-2公里;场地西南侧为庙坝-桐油坝断层,距离拟建场地约3-5公里。该两条断裂在全新世未发生过大的地震,为全新世非活动性断裂。图4.3-1地质构造纲要图区内基岩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40°55,岩层层面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无填充,裂隙发育,连续,属于贯通性结构面。其岩体中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15∠50,裂隙面平直,密闭,无充填,间距2.0~3.0m,延伸一般2~5m;结构面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部分裂隙充填裂隙水。J2:110∠85,裂隙面平直,密闭,无充填,间距一般2.5~4.0m,延伸一般大于3~5m;结构面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部分裂隙充填裂隙水。4.4地层岩性根据场地地质测绘及野外钻探揭示,场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由植物层(Q4pd)耕土,人工堆积(Q4ml)素填土,冲洪积(Q4al+pl)粉质粘土、卵石土组成,下伏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上段(T3x1)砂岩、页岩和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灰岩组成。现将各层岩土分别简述如下:①耕土(Q4pd):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及碎石块组成,松散状,土中粉质粘土约占85-95%,碎石含量约占5~15%,碎石粒径一般5~50mm,成分主要页岩、砂岩、灰岩等,多呈棱角状。土中多有植物根系分布。该层主要分布在场地表层,揭露厚度一般小于0.50m。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②素填土:工程场地多有分布,松散状,稍湿,填龄约十年,为场地整平及修建河道任意抛填形成。杂色,由角砾、块石、碎石、卵石和粉质粘土组成,含少量砂。角砾、块石、碎石、卵石含量占50~70%以上,碎石粒径:5~150mm之间,块石块径200~600mm,石质为页岩、砂岩、灰岩等,粉质粘土及砂土含量占30~50%,本次钻孔揭示该层厚0.50(DK40)~6.00m(DK53)。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③粉质粘土:多呈黄褐色、褐色,多呈硬~可塑状,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部分夹有砂岩卵石。分布于西侧。本次钻孔揭示层厚0.20~0.50m(DK25)。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④卵石土:杂色,主要成分为卵石、圆砾组成,含少量漂石、角砾和砂土,其中卵石约占55%,漂石及角砾约占35%,石质为砂岩、灰岩、白云岩等,卵石一般粒径5~200m,漂石一般200~500mm,多呈亚圆、椭圆状;余10%为灰色、灰黑色砂土及粗砂粒充填;分选性较好,呈稍密~中密状,很湿~饱和。该层分布与整个场地,本次钻孔揭示该层埋深0~6.0m(DK53),揭示该层厚2.4m(DK44)~17.0m(DK7)。三迭系上须家河组上段(T3xj)⑤砂岩:灰色,灰黄色,灰黑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次之;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强风化层岩体破碎且胶结差,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砂状及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多呈短柱状,节长一般10cm~30cm为主,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地主要岩性之一,本次钻孔揭示该层埋深5.50m(DK31)~17.2m(DK5),揭露厚度0.50m(DK11)~5.5m(DK128)。⑥页岩:暗灰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含钙质较重。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多呈碎块状。中风化带岩芯多呈碎块状及短柱状,岩芯块径5~25cm。该层分布于部分场地,为场地主要岩性之一。本次钻孔揭示该层埋深2.5m(DK107)~16.5m(DK99),揭露厚度0.7m(DK107)~3.3(DK108)m。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⑦灰岩:浅灰-灰色,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层,细晶质结构,夹少许白云质灰岩。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岩心较破碎,呈碎块状。中风化岩芯较完整,呈柱状,长柱状节长5-35cm。该层主要出露在斜坡上,本次钻孔揭示该层埋深0.0~13.3m(DK50),揭露厚度0.3m(DK50)~10.0(DK57)m。4.5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地原始地形起伏较大,经回填平场后,基岩埋深深浅不一,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现状地形的基岩顶面埋深0.00m(DK87)~17.2m(DK5),基岩顶界标高541.22m(DK50)~575.19m(DK128)。基岩面坡度一般为1~20°,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结合地区经验,将场地揭露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岩石结构已大部分破坏,颜色及矿物成分明显变化,泥岩呈紫红色或灰白色,岩石被裂隙分割成碎块状,裂面多充填泥膜,钻孔岩芯多呈碎块状,岩芯手可折断,泥岩呈暗紫色,岩芯碎块状,质极软,场区内所有钻孔均有揭露。根据钻探成果,钻孔揭露强风化带厚度一般为0.30m(DK50)~2.70m(DK3)。中等风化带:岩石结构部分破坏,裂隙较发育,裂隙中局部见锈黄色铁锰氧化膜;局部见陡倾裂隙,面较平直,无充填,局部沿裂隙风化后,其周边呈褐黄色,岩体较完整。砂岩、泥岩呈柱状和短柱状。根据钻探成果,结合现状地形,中等风化带顶界埋深为540.24m(DK87)~574.49m(DK128),揭露中风化厚度一般为0.80m(ZK57)~9.70m(DK87)。4.6水文地质条件场地为低山沟谷地貌,拟建场地总体地势平缓,呈南高北低缓坡地形,场地地表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雨,地表排泄主要沿场地斜坡以坡面流形式排至场地任河内。拟建场地未见泉井发育,地表水体主要表现为场地任河河水。勘察区内地下水主要为土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土层孔隙水主要表现为人工填土及卵石土层孔隙水,主要受大气降雨及任河上游河水补给,在雨季,土层孔隙水含量丰富,受大气降雨影响制约。因卵石土空隙大,渗透性好,孔隙水量较大,根据抽水试验(附表6)资料及地方经验综合确定卵石土渗透系数取38.925m/d,人工填土渗透系数取16.15m/d。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其富水性受其地形地貌,岩性及风化带深度控制。场地地貌为斜坡地形,基岩为砂岩及页岩,储水条件好。地表和地下水排水条件良好,大气降水迳流途径较长,向基岩裂隙渗透较大,补给和贮存条件较好,岩体富水性较好。本项目各钻孔在初见地下水位时观测钻孔水位,在终孔24小时后继续观测钻孔水位,初见地下水位和终孔一般相差小于2cm,较稳定,累计观测水位126个钻孔,在126个中观测到稳定水位,稳定水位深度0.00~20.49之间,稳定水位高程552.0~560.0之间,接近任河河流水位。地下水位随河流水位变化而变化。本次勘察在DK11做抽水实验,实验结果见附表6。4.7不良地质地质作用及特殊土经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场拟建场地内无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无岩溶、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主要场地东边的李家榜滑坡。李家榜滑坡:为推移式滑坡,位置,经度32°0'40",纬度108°30'1",属小型滑坡,滑坡呈凸形,主滑方向219°,李家榜滑坡纵长约150m,横宽70-130m,面积约13086㎡,滑坡厚度8m,威胁29人。其后缘拉张裂缝,裂缝长约25m,宽约7~15cm,前缘地面下挫,下挫深度约30cm。前缘拉张裂缝,裂缝呈弧形,长约30m,宽约20cm。该滑坡在2012年6月调查时无继续明显变形迹象,裂缝大多已被填埋;2015年现场调查时无变形迹象,2018年现场调查无新变形迹象。该滑坡对拟建场地影响较小。场地内人工填土总体厚度较大,结构稍密~中密,具不均匀、低强度等特性,开挖过程中稳定性差,可采用翻挖后分层压实进行处理。对边坡稳定性及成桩影响较大。场地内的分布的炭质页岩在阳光照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在岩体上部出现破碎、疏松等现象进而形成强风化带。由于岩石成分、分布位置及与外部环境接触存在差异,造成场地内风化带风化程度、厚度差异较大,属不均匀地基。4.8岩土试验成果的统计整理本次勘察未采取岩样,利用岩样35组,其中砂岩19组,灰岩6组,页岩10组。均做天然块体重度及抗压强度试验,利用粉质粘土土样7组,本次勘察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节推荐的公式进行统计,砂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详见附表5-1,页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详见附表5-2,灰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详见附表5-3,人工填土超重型动力触探成果统计表详见表4.1-1;卵石土超重型动力触探成果统计表详见表4.1-2,利用粉质粘土实验成果统计表见表4.1-3。本次勘察试验及统计满足规范要求,其成果可信。⑴计算平均值公式:⑵计算标准差公式:⑶计算变异系数公式:⑷计算统计修正系数公式:⑸计算标准值公式:式中:--参与统计的样本数量;--岩土性质指标测试值;--岩土参数的平均值;--岩土参数的标准差;--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修正系数;--岩土参数标准值。4.8.1土体物理力学特征表4.8-1人工填土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触探孔号实验深度范围钻孔击数区间值实际统计样本数锤击数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DK483~6124.70.8880.19DK533~8254.81.6250.336DK683~6184.21.0030.238DK953~664.81.1690.242DK972~12295.52.3550.427DK1174~8336.21.2530.204加权平均5.2431.5120.289(说明:各触探孔统计数据变异系数较大原因为拟建场地人工填土颗粒积配不均匀,各钻孔均发现含有块石现象。且本次触探分段进行导致统计数据参数变化幅度较大导致)表4.8-2卵石土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触探孔号实验深度范围钻孔击数区间值实际统计样本数锤击数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DK13~30839.13.6840.407DK35~508112.16.2080.513DK60~507410.36.880.667DK84~508110.25.9090.579DK112~507411.57.0330.61DK133~45849.46.2420.665DK164~15548.32.8640.346DK193~50789.96.1180.617DK205~257610.24.0750.4DK245~1549102.9650.298DK313~32157.27.1130.988DK336~15338.92.6140.293DK376~9467.40.930.126DK473~18408.94.4390.5DK485~31839.73.5410.364DK494~15328.42.590.307DK503~8434.91.7290.352DK522~25856.54.540.699DK535~256010.34.1320.403DK573~23658.74.5920.527DK643~17569.83.8710.396DK685~359010.24.1820.408DK775~18399.33.9120.423DK832~23903DK883~15478.83.1710.362DK915~286906DK954~327110.84.3130.4DK1008~504316.98.1960.486DK1021~2510093.6970.409DK1072~15307.83.2170.411DK1093~28906.73.9910.597DK1125~226211.44.2250.37DK1178~352112.76.980.549DK1214~15668.22.5930.318DK1263~25728.23.7830.461加权平均9.4704.3850.462(说明:各触探孔统计数据变异系数较大原因为拟建场地卵石土颗粒积配不均匀,各钻孔均发现含有漂石现象。且本次触探分段进行导致统计数据参数变化幅度较大导致)人工填土:单孔锤击数平均值为4.2~6.0,6个钻孔样本加权平均值为5.243;变异系数0.190~0.429,变异性较高,样本加权平均值为0.289;说明场地人工填土结构一般为稍密,局部处于稍密状态。在平面和竖向上分布规律性较差,且骨架颗粒粒径相差较大,颗粒级配较差,均匀性和力学性质差。若以土层为持力层,必须处理后方可作持力层。按规范要求对人工填土全部夯实或压实处理,填料性质、压实系数应达到相关规范要求,填土压实系数应满足规范要求,其承载力特征值根据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卵石土:单孔锤击数平均值为4.9~16.9,35个钻孔样本加权平均值为9.470,变异系数0.126~0.988,变异性高,样本加权平均值为0.462;说明场地卵石土结构一般为稍密-中密,局部处于中密-松散状态。在平面和竖向上分布规律性一般,骨架颗粒粒径相差较大,颗粒级配一般,均匀性和力学性质较好。可作持力层。按规范要求对卵石层局部换填,其承载力特征值根据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本次勘察粉质粘土因揭露土层较薄,未做标准贯入实验,利用粉质粘土土样7组实验结果,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50KPa,天然重度取19.0KN/m3,饱和重度取19.40KN/m3,天然状态下内聚力为C=25.4KPa,内摩擦角φ=12.7°,饱和状态下内聚力为C=19.8KPa,内摩擦角φ=10.8°。表4.8-3土工验成果统计表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地方经验取150kPa;卵石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动力触探成果查《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及结合地方经验取250kPa;卵石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500kPa。人工填土需进行夯实后进行现场试验确定承载力。4.8.2岩石利用岩样35组,其中砂岩19组,灰岩6组,页岩10组。均做天然块体重度及抗压强度试验,利用粉质粘土土样7组;岩土参数数据统计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节推荐的公式进行统计,砂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详见附表5-1,页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详见附表5-2,灰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详见附表5-3据统计成果表,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1.76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91MPa,软化系数0.73,为不软化岩石;天然块体重度平均值24.99kg/m3。页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8.52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62MPa,软化系数0.66,为软化岩石;天然块体重度平均值26.0kg/m3。灰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8.75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2.54MPa,软化系数0.80,为不软化岩石;天然块体重度平均值27.2kg/m34.8.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表的统计结果,结合野外钻探情况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1.1、3.1.6-1、3.1.7确定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得出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级如下表4.8-1表4.8-4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岩性饱和湿度条件下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基岩在稳定水位以下)岩石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基本质量等级强风化岩体/极软岩破碎Ⅴ中等风化砂岩15.91较软岩较完整Ⅳ中等风化页岩5.62软岩较完整Ⅳ中等风化灰岩22.54较软岩较完整Ⅳ根据钻探成果及地区经验判断:强风化岩体发育风化裂隙,岩体破碎,岩质极软,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中等风化砂岩天然湿度条件下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1.76MPa,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中等风化页岩天然湿度条件下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8.52MPa,为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中等风化灰岩天然湿度条件下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8.75MPa,为较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4.8.4土石可开挖性分级前述统计的室内岩土试验成果、野外调查鉴别及地区经验,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对场区内土石进行分级。表4.8-5土石可挖性分级表岩土层名称土、石等级土、石类别粉质粘土Ⅰ级松土素填土Ⅲ级硬土卵石土Ⅲ级硬土强风化岩石Ⅲ级硬土中等风化砂岩Ⅴ级次坚石中等风化页岩Ⅴ级次坚石中等风化灰岩Ⅵ级坚石4.8.5岩土设计参数建议(1)岩土体参数建议本次勘察揭露的人工填土根据压实程度并参照地区经验进行取值;强风化基岩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野外鉴别按地区经验取值;中等风化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条规定,其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按计算确定。式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土质地基取0.50,对岩质地基取0.33场区岩石地基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标准值参照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4.2条的确定方法进行。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当岩体受水浸泡时,用饱和值,本场地砂岩取饱和值泥岩取天然值计算)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本建筑场地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场内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由岩石指标乘以0.90折减,粘聚力乘以0.30折减,抗拉强度乘以0.40折减,本工程环境边坡为临时边坡。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乘以0.70折减。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选用建议值见表4.5-1。(2)各类设计参数汇总表根据野外鉴别、室内岩石试验成果资料,并结合重庆地区经验,设计所需主要设计参数建议如下表:表4.8-6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表重度KN/m3天然*20.5*19.0*22.0*25.25*24.99*26.026.027.027.2饱和*21.8*19.3*22.5*25.3*24.85*26.026.027.127.3岩体抗拉强度KPa////////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MPa///21.76/8.52/28.75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15.91/5.62/22.5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现场测试确定*150*250*3005775*3002040*3008182内聚力KPa*8(天然)25.47(天然)*2(天然)////*3(饱和)19.84(饱和)1(饱和)内摩擦角°*18(天然)12.77(天然)*35(天然)////*12(饱和)10.83(饱和)*30(饱和)岩体理论破裂角°//////压缩模量MPa204.6530////泊松比(μ)///0.20/0.25/0.20基底摩擦系数/*0.20*0.25*0.40*0.35*0.60*0.30*0.40*0.35*0.60M30砂浆与岩石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800/*300*1000水平抗力系数MN/m3//*320*90*400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620120////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KPa/*50*150*120/*120/*150/边坡允许坡率值(无外傾结构面)(土质H≤5m,岩质边坡H≤8m)/1:1.51:1.51.501:1.01:1.01:1.01:1.01:1.01:1.0结构面内聚力CKPa27内摩擦角Φ°18注:取值说明:1)加*者为经验值。2)岩土重度由试验密度值乘以重力加速值9.8取得。3)样本数少于6时直接采用平均值为标准值,岩石重度、土体物性指标及变形采用平均值为标准值;4)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条规定: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场地中等风化岩石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其中砂岩孔渗性较好,容易达到饱和状态,故采用饱和值进行计算。5)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规定: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0.33确定,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6)岩土与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仅适用于初步设计,施工时应通过试验检验。7)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实测击数应按杆长校正。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实测击数(N120),按下式进行校正:N’120=αN1208)中等风化岩体抗剪强度标准值的Φ值由岩石标准值乘以0.9的折减系数后再乘以0.95的时间效应得来;C值由岩石标准值乘以0.3的折减系数后再乘以0.95的时间效应得来,抗拉由岩石标准值乘以0.4的折减系数后再乘以0.95的时间效应得来9)、岩石弹性模量:取岩石弹性模量标准值的0.70倍,并考虑时间效应系数综合取值;10)、岩土水平抗力系数结合试验成果及《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1、表14.2.12-2取值;11)、边坡理论破裂角:中等风化泥岩取60°,中等风化页岩取63°。理论破裂角取值为45°+φ/2(φ为内摩擦角)4.9岩土工程分析评价4.9.1道路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拟建道路线路区及相邻地区内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现状条件下道路区总体稳定,适宜筑路。4.9.2地震效应评价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可知:城口县坪坝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其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Ⅱ类场地反谱特征周期为0.35s,其对应的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以上数据,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公式计算:Vse=do/t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o—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根据邻近《坪坝镇新华新街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项目勘察成果》,结合场地地层岩性及重庆地方经验可知:场内耕土、素填土剪切波速一般为120m/s左右,属软弱土;粉质粘土剪切波速为165m/s,属中软土;卵石土剪切波速为270m/s,属中硬土;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大于500m/s,属软质岩石;中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大于800m/s,属较完整岩石。按道路设计地坪高程平整场地后,拟建道路场地类别如下表:表4.9-1拟建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表道路区域段最不利覆盖层厚度(m)覆盖厚度钻孔位置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特征周期(s)地段划分填土粉质粘土卵石土覆盖层1#K0+000~K0+121.5385.610.2015.8021.61DK2230Ⅱ0.35一般地段2#K0+00.0~K1+085.6955.40/14.019.40DK11228Ⅱ0.35一般地段3#K0+30.00~K0+471.006.416/1622.416DK57227Ⅱ0.35一般地段按设计高程平场后,主要地层为填土。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地形平缓,工程建设时按设计方案对边坡进行放坡或支挡后,岩土体能够达到稳定;建筑场地内及周边地带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按道路设计地坪高程平整场地后无液化和震陷特性的特殊岩土等,场地岩土体地震稳定性好。4.9.3路基分段工程地质评价根据市政道路设计方案结合现状地形分析,拟建道路建成后会形成土质挡墙环境边坡,边坡最大高度12.42m。具体段划分详见下表表4.9-2城市道路类型分段表道路里程桩号道路类型边坡安全等级1#K0+0.00~K0+121.538填方边坡三级3#K0+0.000~K0+550.00填方边坡三级K0+550.00~K0+660.00填方边坡三级K0+660.00~K0+880.00填方边坡三级K0+880.00~K1+085.695填方边坡三级2#K0+0.00~K0+471.00填方边坡二级道路工程地质评价如下:1#路K0+0.000~K0+121.538(1-4剖面)(1)路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本段为填方路基,实施路段为K0+0.000~K0+121.538,长约121.538m,该段设计高程570.30-580.171m,地面高程569.80-579.78m,整体现状稳定。该段未见地表水,地下水水位高程约562.0~563.0m。按道路设计高程回填后道路右侧不会形成边坡(根据城口县坪坝镇农副食品中小企业生态家园项目初步设计,此段为吊层设计,设计入口为570.04m,因此此段不会形成边坡或者修筑挡墙),道路左侧会形成土质边坡,该段边坡填筑最大高度约6.45m(见剖面2-2’)。土体整体向下滑动的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相关规定,该段道路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15。填土边坡不稳定,建议进行自然分级放坡处理,台阶宽2m,放坡坡率取1:1.50~1:1.75,做好排水措施。(2)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建议路基回填前应清除松散土层。填筑时建议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作为路基底部;路基施工时建议采用压实填土层作路基,建议对新填土进行分层(30-50cm为宜)堆填、逐层压实(碾压或夯实)处理,压实处理后的填筑土压实度不应小于94%,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压实填土地基承载载力特征值:取150kPa(应根据施工填料、组成及现场静载试验综合确定)基底摩擦系数填土取0.30。3#路K0+00.0~K0+550.00(5-14剖面)(1)路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本段为填方路基,实施路段为K0+0.000~K0+550.0,长约550.0m,该段设计高程565.20~561.52m,地面高程565.20~558.89m,整体现状稳定。该段未见地表水,地下水水位高程约556.0~558.0m。按道路设计高程回填后,道路右侧会形成防洪堤挡墙边坡,该段边坡填筑最大高度约5.226m(见剖面7-7’)。土体整体向下滑动的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相关规定,该段道路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15。道路左侧会形成土质边坡,该段边坡填筑最大高度约2.375m(见剖面5-5’)。土体整体向下滑动的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相关规定,该段道路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15。填土边坡不稳定,建议进行自然分级放坡处理,台阶宽2m,放坡坡率取1:1.50~1:1.75,做好排水措施。(2)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建议路基回填前应清除松散土层。填筑时建议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作为路基底部;路基施工时建议采用压实填土层作路基,建议对新填土进行分层(30-50cm为宜)堆填、逐层压实(碾压或夯实)处理,压实处理后的填筑土压实度不应小于94%,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压实填土地基承载载力特征值:取150kPa(应根据施工填料、组成及现场静载试验综合确定)基底摩擦系数填土取0.30。3#路K0+550.00~K0+660.00(15-17剖面)(1)路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本段为填方路基,实施路段为K0+550.00~K0+660.0,长约110.0m,该段设计高程561.52~561.31m,地面高程558.89~559.95m,整体现状稳定。该段未见地表水,地下水水位高程约555.0~556.0m。按道路设计高程回填后,道路左右侧会形成防洪堤挡墙边坡,左侧挡墙边坡最大高度约2.02m(见剖面15-15’)。土体整体向下滑动的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相关规定,该段道路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15。右侧挡墙边坡最大高度约5.766m(见剖面16-16’)。土体整体向下滑动的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相关规定,该段道路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15。(2)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建议路基回填前应清除松散土层。填筑时建议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作为路基底部;路基施工时建议采用压实填土层作路基,建议对新填土进行分层(30-50cm为宜)堆填、逐层压实(碾压或夯实)处理,压实处理后的填筑土压实度不应小于94%,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压实填土地基承载载力特征值:取150kPa(应根据施工填料、组成及现场静载试验综合确定)基底摩擦系数填土取0.30。3#路K0+660.00~K0+880.00(18-19、24剖面)(1)路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本段为填方路基,实施路段为K0+660.00~K0+820.0,长约220.0m,该段设计高程561.31~558.948m,地面高程559.95~556.73m,整体现状稳定。该段未见地表水,地下水水位高程约552.0~555.0m。按道路设计高程回填后道路左侧会形成土质边坡,该段边坡填筑最大高度约0.78m(见剖面19-19’)。土体整体向下滑动的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相关规定,该段道路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15。填土边坡不稳定,建议进行自然分级放坡处理,台阶宽2m,放坡坡率取1:1.50~1:1.75,做好排水措施。。右侧挡墙边坡最大高度约6.20m(见剖面19-19’)。土体整体向下滑动的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相关规定,该段道路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15。(2)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建议路基回填前应清除松散土层。填筑时建议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作为路基底部;路基施工时建议采用压实填土层作路基,建议对新填土进行分层(30-50cm为宜)堆填、逐层压实(碾压或夯实)处理,压实处理后的填筑土压实度不应小于94%,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压实填土地基承载载力特征值:取150kPa(应根据施工填料、组成及现场静载试验综合确定)基底摩擦系数填土取0.30。3#路K0+880.00~K1+085.695(20-23、25-29剖面)(1)路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本段为填方路基,实施路段为K0+880.00~K1+085.695,长约205.695m,该段设计高程558.949~558.108m,地面高程556.73~556.18m,整体现状稳定。该段未见地表水,地下水水位高程约552.0~553.0m。按道路设计高程回填后道路左侧会形成土质边坡,该段边坡填筑最大高度约2.38m(见剖面23-23’)。土体整体向下滑动的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相关规定,该段道路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15。填土边坡不稳定,建议进行自然分级放坡处理,台阶宽2m,放坡坡率取1:1.50~1:1.75,做好排水措施。。右侧挡墙边坡最大高度约4.68m(见剖面23-23’)。土体整体向下滑动的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相关规定,该段道路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15。(2)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建议路基回填前应清除松散土层。填筑时建议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作为路基底部;路基施工时建议采用压实填土层作路基,建议对新填土进行分层(30-50cm为宜)堆填、逐层压实(碾压或夯实)处理,压实处理后的填筑土压实度不应小于94%,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压实填土地基承载载力特征值:取150kPa(应根据施工填料、组成及现场静载试验综合确定)基底摩擦系数填土取0.30。2#路K0+0.00~K0+415.00(35-48剖面)(1)路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本段为填方路基,实施路段为K0+0.00~K0+471.00,长约415.0m,该段设计高程570.30~563.82m,地面高程570.30~563.85m,整体现状稳定。该段未见地表水,地下水水位高程约554.0~557.0m。按道路设计高程回填后道路左侧会形成土质边坡,该段边坡填筑最大高度约3.20m(见剖面36-36’)。土体整体向下滑动的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相关规定,该段道路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15。填土边坡不稳定,建议进行自然分级放坡处理,台阶宽2m,放坡坡率取1:1.50~1:1.75,做好排水措施。。右侧挡墙边坡最大高度约12.42m(见剖面36-36’)。土体整体向下滑动的可能性小,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相关规定,该段道路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20。(2)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建议路基回填前应清除松散土层。填筑时建议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或砂、砾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作为路基底部;路基施工时建议采用压实填土层作路基,建议对新填土进行分层(30-50cm为宜)堆填、逐层压实(碾压或夯实)处理,压实处理后的填筑土压实度不应小于94%,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压实填土地基承载载力特征值:取150kPa(应根据施工填料、组成及现场静载试验综合确定)基底摩擦系数填土取0.30。5.3.2防洪挡墙工程地质评价如下:挡墙概况:1#道路右侧挡墙,挡墙长度约120m,根据城口县坪坝镇农副食品中小企业生态家园项目初步设计,此段为吊层设计,设计入口为570.04m,因此此段不会修筑挡墙。东岸(2号道路旁),挡墙长度717m,采用“护脚墙+生态护坡+10m宽堤顶道路”护岸结构,堤高根据洪水标高及道路标高确定。西岸(3号道路旁)754m,采用“新建挡墙+8m宽堤顶道路”护岸结构。堤高根据洪水标高及道路标高确定。4号路右侧,此段为排水沟挡墙,勘察期间排水沟挡墙已修建。东岸(2号道路旁),挡墙长度717m(36-48、50’剖面)挡墙第四系主要地层为卵石土组成,卵石土较厚,厚度0-16.0m,下伏基岩灰岩较陡,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卵石土,厚度大,分选性较好,呈稍密~中密状,均匀性较差,压缩性较高,承载力较低,存在不均匀沉降和湿陷性特征,需对该层土进行压实加固处理,经处理后可做挡墙持力层。强风化基岩:主要为灰岩岩,质软,承载力低,且高程起伏大,属不均匀地基,经处理后满足规范要求,方可做挡墙持力层。中等风化基岩:主要为灰岩岩、岩石试验强度离异性小~中等,均匀性较好,总体上中风化基岩均匀性较好可做挡墙持力层。西岸(3号道路旁),挡墙长度754m,(5-29、34、30’剖面)挡墙第四系主要地层为人工素填土、粉质粘土及卵石土组层,素填土厚度分布不均,厚度0-4.80m,粉质粘土较薄约,厚度0-0.50m,下伏基岩较陡,中风化岩体较完整。素填土:结构松散,局部厚度大,堆填时间短,物质组成变化大,均匀性差,压缩性较高,承载力低,存在不均匀沉降和湿陷性特征,需对该层土进行压实加固处理,经处理后可做挡墙持力层。粉质粘:呈软塑~可塑状,厚度不均匀,表层0.0-0.5m粉质粘土长期水浸泡呈软塑状。承载力低压缩性强,建议不以该层作为持力层。卵石土:厚度大,分选性较好,呈稍密~中密状,均匀性较差,压缩性较高,承载力较低,存在不均匀沉降和湿陷性特征,需对该层土进行压实加固处理,经处理后可做挡墙持力层。强风化基岩:主要为砂岩、灰岩,质极软,承载力低,且高程起伏大,属不均匀地基,经处理后可做挡墙持力层。中等风化基岩:主要为砂岩、灰岩、分布较有规律,岩石试验强度离异性小~中等,均匀性较好,总体上中风化基岩均匀性较好可做挡墙持力层。4.9.4挡墙形式和持力层建议表4.9-3挡墙墙形式和基础持力层建议表序

号位置结构类型长度(m)建议基础型式基础埋深建议基础持力层建议地基承载力1东岸(2号道路旁)衡重式717明挖浅基础2-3m④卵石土④卵石土400KPa/⑦中风化灰岩/1000KPa2西岸(3号道路旁)衡重式754明挖浅基础2-3m④卵石土④卵石土400KPa注:地基承载力(KPa)根据试验成果及地区经验结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194.3.3节综合确定4.9.5路基评价未来按设计高程场平后,勘察区地基土主要由人工填土、卵石土、强风化基岩及中等风化基岩组成。有关各层均匀性评价如下:人工填土:杂色,由角砾、块石、碎石、卵石和粉质粘土组成,松散状,稍湿,分布于大部分场地,总体厚度分布不均,厚度大,堆填时间较短,物质组成变化较大,均匀性较差,压缩性较高,承载力一般。若以填土层作为路基持力层,需根据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承载力、压实系数应达到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若不满足要求需对该层土进行压实加固处理。卵石土:厚度大,分选性较好,呈稍密~中密状,均匀性较差,压缩性较高,承载力较低,存在不均匀沉降和湿陷性特征,需对该层土进行压处理后可做路基持力层。强风化基岩:主要为砂岩,质极软,承载力低,且高程起伏大,属不均匀地基,经处理后可做路基持力层。中等风化基岩:主要为灰岩砂泥岩,埋较深,岩石试验强度离异性小-中等,均匀性较好,总体上中风化基岩均匀性较好可做路基持力层。4.9.6特殊性岩土评价人工填土:场地内人工填土主要分布于大部分场地,由角砾、块石、碎石、卵石和粉质粘土组成,结构稍密,局部稍密状,总体厚度分布不均,厚度大,堆填时间较短,物质组成变化较大,均匀性较差,压缩性较高,承载力一般。若以填土层作为路基持力层,需根据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承载力、压实系数应达到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可作为路基持力层,若不满足要求需对该层土进行压实加固处理。对新回填填土按规范进行分层(30-50cm为宜)回填、逐层压实,夯压后的筑填土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应根据施工填料、组成及现场静载试验综合确定。基底摩擦系数素填土建议取0.3。4.9.7路基干湿类型评价拟建道路勘察期间正值旱季,路基为干燥状态。拟建道路路基多为人工填土,属透水层,加之场地排泄条件较好,路基结构较稳定,路基为干燥状态,综上,拟建道路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路基。4.9.8地下水作用评价根据本次勘察钻孔简易水文观测,拟建场地各钻孔均有地下水位,据水文观测地下水较丰富。场地为低山沟谷地貌,总体呈南高北低地形,场地地表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雨,地表排泄主要沿西侧斜坡地形坡面流形式排至场地,场地内多以孔隙水形式排出场地。拟建场地未见泉,地表水体主要表现为任河河水,根据该项目现场施工钻孔水位变化概况说明整个场地富水性较强,勘察区内地下水主要为土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及任河上游水位影响制约。拟建场地施工期间地下水位标高变化较大,主要原因为施工期间的降雨天气影响,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影响制约。在基坑、基础开挖过程中各拟建物受地下水影响程度差异较大。位于场地北侧地势较底且离任河河床较近位置地表水、地下水易汇集于此,受地下水影响大,根据周边工程地质抽水资料及地方经验,拟建场地主要透水层卵石土渗透系数取38.925m/d,人工填土渗透系数取16.15m/d。施工期间应做好大气降雨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倒排处理。拟建场地地下水位标高随大气降雨及任河水位变化,无固体统一水位。最高洪水水位为556.0-580.0m。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以及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地下水,暴雨、洪水季节地下水位可能进一步上升,当地下水影响基坑施工时,应采取人工降低地下水或隔水措施。降水、隔水方案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基坑开挖深度、支护方式及降水影响区域内的建筑物、管线对降水反应的敏感程度等因素确定。当采用降水方案时,为减少对工程本身的不利影响,井点施工必须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地基和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4.9.9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⑴水腐蚀性本次勘察未采取水样,利用(《重庆市城口县坪坝镇新华新街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项目编号KC(2014)-25-0001001C)水质分析试验成果表(5.8-1~5.8-3)并结合场地周边环境和重庆地区经验结合判定:土体对砼、砼中钢筋和钢结构具微腐蚀性,环境水体对砼、砼中钢筋和钢结构具微腐蚀性。根据表并结合场地周边环境和重庆地区经验结合判定:土体对砼、砼中钢筋和钢结构具微腐蚀性,环境水体对砼、砼中钢筋和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地下水水质分析一览表取样编号:ZK55-水表5.8-1化学分析分析项目ρ(BZ±)/mg.L-1C(1/ZBZ±)/mmol.L-1X(1/ZBZ±)%阳离子Ca2+80.164.00077.22Mg2+2.430.2003.86K++Na+24.500.98018.92合计107.095.180100.00阴离子OH-0.000.0000.00CO32-0.000.0000.00HCO3-262.394.30083.01Cl-17.020.4809.27SO42-19.210.4007.72合计298.615.180100.00pH值7.70分析项目mg.L-1(以CaCO3计)总硬度210.17永久硬度0.00暂时硬度215.19总碱度215.19负硬度5.02分析项目mg.L-1游离CO28.80侵蚀CO20.00水质评价按舒卡列夫法分类为S_Ca_K+Na

根据GB50021-2001(2009年版),按Ⅱ类环境水和地层渗透性判定该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地下水水质分析一览表取样编号:ZK80-水表5.8-2化学分析分析项目ρ(BZ±)/mg.L-1C(1/ZBZ±)/mmol.L-1X(1/ZBZ±)%阳离子Ca2+56.112.80071.07Mg2+7.300.60015.23K++Na+13.500.54013.71合计76.913.940100.00阴离子OH-0.000.0000.00CO32-0.000.0000.00HCO3-201.373.30083.76Cl-8.510.2406.09SO42-19.210.40010.15合计229.093.940100.00pH值7.59分析项目mg.L-1(以CaCO3计)总硬度170.14永久硬度4.99暂时硬度165.15总碱度165.15负硬度0.00分析项目mg.L-1游离CO28.80侵蚀CO20.00水质评价按舒卡列夫法分类为C_S_Ca

根据GB50021-2001(2009年版),按Ⅱ类环境水和地层渗透性判定该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地表水水质分析一览表取样编号:任河河水表5.8-3化学分析分析项目ρ(BZ±)/mg.L-1C(1/ZBZ±)/mmol.L-1X(1/ZBZ±)%阳离子Ca2+48.102.40056.34Mg2+19.461.60037.56K++Na+6.500.2606.10合计74.054.260100.00阴离子OH-0.000.0000.00CO32-0.000.0000.00HCO3-164.752.70063.38Cl-12.760.3608.45SO42-57.641.20028.17合计235.154.260100.00pH值7.80分析项目mg.L-1(以CaCO3计)总硬度200.16永久硬度65.04暂时硬度135.12总碱度135.12负硬度0.00分析项目mg.L-1游离CO24.40侵蚀CO20.00水质评价按舒卡列夫法分类为S_Ca_K+Na

根据GB50021-2001(2009年版),按Ⅱ类环境水和地层渗透性判定该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⑵土腐蚀性本次勘察未采取土样,利用(《中小企业集聚区(坪坝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勘察)》,项目编号为KC(2022)-25-0001101B)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地区经验及临近工程经验,并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12.2.1-12.2.4,在Ⅱ类环境下,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表5.8-4土腐蚀性成果统计表4.9.10道路施工对邻近建(构)筑物影响评价拟建道路主要位于河堤两侧,道路修建注意污水排放,避免污染河道。4.9.11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评价施工弃土运输过程中可能影响已形成道路整洁及环境卫生。施工噪音、扬尘,施工废水都周边环境、当地居民的影响,应控制噪音、扬尘,废水排泄应合理安排处理。边坡开挖施工方法、工艺等若采用不当,可能会对周边环境的稳定造成影响,施工时应加强防护措施和监测。4.9.12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拟建场地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断层和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现象,无抗震不利带。但按设计标高开挖以后,会形成大量填方边坡,如形成超限边坡,应按渝建发【2010】166号文规定进行安全专家专项论证。施工前,应先完善截排水设施,挖土机在作业前必须发出信号,挖土机作业半径范围内不得有人作业或穿行,开挖或弃土时,确定危险范围内无人和障碍物时,方可启动设备,弃方下方有道路时,应安排专人看守,防止滚动散石伤人。1、本项目位于河道两侧,项目施工应编制防洪施工专项预案,保证本工程施工期间小槽河泄洪通道畅通,保证本单位施工设备、人员不受洪水损失,维护小槽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及本项目部人员及设备物资安全2、本区域是典型的山地丘陵河谷地貌,山前的残坡积层情况较为复杂,根据地调及钻探揭露,局部地段上部覆盖层厚度以及下部的强风化埋深变化较大,地勘工作是以点带面,很难精确把握地层的变化情况,比如软基的范围及深度、基底下部软弱夹层的分布及边坡的结构面产状变化等情况均难以完成反映。对于此种情况,后期施工期间的开挖基槽、桩基成孔及边坡挖方都是对地质工作的完善和补充,做到遇到变化较大情况及时沟通、协商解决,进行“信息法施工”及针对性的施工超前钻很有必要。3、填方边坡失稳的危险性,填土结构松散,力学性质较差,为欠固结土,在强降雨作用下随着其物理力学性质进一步降低往往容易形成软弱带,坡体内填土在变形发展中,可能发展成为破坏面的潜在滑移面。填方前对场地未进行抗滑处理,填方后未对填方边坡进行有效加固措施。技术标准根据定性交通分析和交通量预测分析,在结合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周边已建、在建地块、已出让地块红线的衔接,得到道路技术标准如下表:1号路项目名称单位采用技术标准规范标准道路等级等级城市支路城市支路设计年限年设计车速km/h2020停车视距m≥20≥20道路标准路幅分配m0.5m(硬路肩)+3m(车行道)+3m(车行道)+2m(人行道)=8.5m道路红线宽度m8.5最小圆曲线半径m21不设超高:70设超高推荐:40设超高极限值:20最小竖曲线半径m300凸曲线:R=150m凹曲线:R=150m最大纵坡%10%10%最小纵坡%2.5%0.3%最小纵坡长度m9060路面标准轴载BZZ-100标准轴载BZZ-100路基防洪等级25年一遇25年一遇净高mH≥4.5H≥4.5抗震设防标准基本烈度Ⅵ度按Ⅵ度构造设防2号路项目名称单位采用技术标准规范标准道路等级等级城市支路城市支路设计年限年设计车速km/h2020停车视距m≥20≥20道路标准路幅分配m0.5m(硬路肩)+3m(车行道)+3m(车行道)+2m(人行道)=8.5m道路红线宽度m8.5m最小圆曲线半径m50不设超高:70设超高推荐:40设超高极限值:20最小竖曲线半径m600凸曲线:R=150m凹曲线:R=150m最大纵坡%-6.4%10%最小纵坡%0.3%0.3%最小纵坡长度m12060路面标准轴载BZZ-100标准轴载BZZ-100路基防洪等级25年一遇25年一遇净高mH≥4.5H≥4.5抗震设防标准基本烈度Ⅵ度按Ⅵ度构造设防3号路项目名称单位采用技术标准规范标准道路等级等级城市支路城市支路设计年限年设计车速km/h2020停车视距m≥20≥20道路标准路幅分配m0.5m(硬路肩)+3m(车行道)+3m(车行道)+2m(人行道)=8.5m道路红线宽度m8.5最小圆曲线半径m72不设超高:70设超高推荐:40最小竖曲线半径m10000凸曲线:R=150m凹曲线:R=150m最大纵坡%-0.8%10%最小纵坡%-0.4%0.3%最小纵坡长度m33060路面标准轴载BZZ-100标准轴载BZZ-100路基防洪等级25年一遇25年一遇净高mH≥4.5H≥4.5抗震设防标准基本烈度Ⅵ度按Ⅵ度构造设防注:规范规定值取自《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六、道路工程设计6.1设计原则遵照“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总体原则,保证道路建设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块开发和城市发展,维护城市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周边规划路网及土地开发的需要,尽可能为周边土地开发服务,以此带动经济发展。(1)准确把握本项目城市服务性支路功能定位。(2)道路选线时尽量利用既有道路或规划道路布线,减少用地矛盾。(3)在尊重控规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现状地形、沿线地块的开发利用,保护原有生态,避免大填大挖和与自然地形不协调的大型人工构造物。(4)纵断面设计安全、经济、视觉平顺连续,与环境相协调。(5)依据规划预测的交通量和交通特性,并结合现状交通的特性,参照同等级已建成道路的技术标准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道路路幅组成、路面结构;(6)与周边路网合理衔接,处理好与相交道路的交叉关系,并合理控制沿线出入口间距。(7)处理好与周边地块的关系,减少对发件、储备地的影响。(8)处理好本项目与周边地块的关系。(9)工程方案精细化设计,满足本项目功能定位的总体要求基础上,优化整体方案和各分项设计,减少不必要的结构物,合理控制道路土方,增强工程的实用性和耐久性,降低工程造价。6.2本项目设计主要控制因素控制因素主要为现状道路、现状建筑、控制性规划、以及部分现状管网。6.3道路平面设计1号路呈南北走向,研究范围起点K0+000起于现状道路,沿线无路口交叉,终点接厂房出入口。1号路设计范围道路长121.538m,设计车速20km/h,标准路幅为8m,双向两车道;全线共设1处平曲线,最小曲线半径20m,未设置缓和曲线。2号路呈东西走向,研究范围起点K0+000起于现状道路,沿线无路口交叉,终点接现状地块。2号路设计范围道路长415m,设计车速20km/h,标准路幅为8m,双向两车道;全线共设3处平曲线,最小曲线半径50m,未设置缓和曲线。3号路呈东西走向,研究范围起点K0+000起于现状道路,沿线共两交叉口,分别为K0+030处与现状道路交叉,K0+805处与4号路平交,终点接规划道路。3号路设计范围道路长1179.914m,设计车速20km/h,标准路幅为8m,双向两车道;全线共设5处平曲线,最小曲线半径74m,未设置缓和曲线。6.4道路纵断面设计1号路起点起于现状道路,起点标高为570.3m,终点接厂房出入口,终点标高为580.171m,沿线无交叉。设计范围全线共设2个变坡点,最小竖曲线半径300m,最小坡长90m,最大纵坡10%,最小纵坡2.5%。2号路起点起于现状道路,起点标高为570.3m,终点接现状地块,终点标高为563.085m,沿线无交叉。设计范围全线共设2个变坡点,最小竖曲线半径600m,最小坡长120m,最大纵坡-6.4%,最小纵坡0.3%。3号路起点起于现状道路,起点标高为565.2m,终点接污水处理厂,终点标高为558.108m,沿线共一处交叉口,K0+805处与4号路平交。设计范围全线共设2个变坡点,最小竖曲线半径10000m,最小坡长330m,最大纵坡-0.8%,最小纵坡-0.4%。6.5道路横断面设计(1)横断面如下:横断面为规划路幅,宽度为8.5m,双向两车道布置,B=0.5m(硬路肩)+3m(车行道)+3m(车行道)+2m(人行道)=8.5m。道路横坡:车行道横坡调整为向外1.5%,人行道向内2.0%。6.6道路交叉设计6.6.1道路交叉口设置情况本次设计范围一共存在5个交叉口,均为平面交叉口。分别是1号路起点与现状道路交叉,2号路起点与现状道路交叉,3号路起点与现状道路交叉,3号路K0+030处与现状道路交叉,4号路与3号路交叉。所以交叉口均为支路与支路相交,拟选用平B2类交叉口,采用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道路不渠化拓宽。6.7路基设计6.7.1路基设计原则(1)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2)路基填筑材料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3)路基设计应满足防洪泄洪要求;(4)路基设计应特别注意路基排水,采取拦截、分散的处理原则。设置必要的防冲刷、防渗漏和有利于水土保持的综合排水设施及防护措施;6.7.2路基设计指标(1)路床顶面土基回弹模量:≥30Mpa;(2)路堤稳定安全系数:1.30;(3)压实度要求,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道路压实度见下表,本工程拟采用重型压实标准。6.7.3路基工程设计道路周边为商住地块,且开发时间较短,路基边坡设计以放坡处理为主,尽量少设置大型支挡构筑物,坡顶、坡脚采用弧形坡与地面自然衔接。1)填方路基路基回填时的临时坡率为1:1.5;道路填方采用自然放坡,边坡坡率为1:1.5。填方地段在地面横坡为1︰5~1︰2.5,应在斜坡上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2~4%的坡度;当地面横坡陡于1︰2.5时,按陡坡路堤设计,当基岩面上覆盖层较薄时,应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台阶部位应先采用小型机具夯实后再进行分层回填碾压。2)挖方路基本项目挖方较少,挖方边坡放坡坡率采用1:1.5,每级边坡坡高8m,中间设2.0m宽碎落台。由于道路部分地段埋设有现状管线且挖方基本为土方,故本次设计建议采取机械开挖。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路基底若有超挖,超挖回填部分应填筑碎石或砂卵石。如果按照设计坡度开挖后剩余少量孤立、突兀的岩石在施工过程予以清除,清除后坡度与人行道坡度保持一致。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6.7.4清表及清渣处理清表包括路基范围内所有垃圾、灌木、竹林及胸径小于150mm的树木、石头、废料、表土(腐殖土)、草皮的铲除与开挖。清表、清渣深度为0.3m,地基表层应碾压密实。6.7.5特殊路基设计1)零填挖路基本项目场地内部多为杂填土,填挖高度小于1.5米且基底为土质的路基,即视为零填零挖路基。对于零填路基,路基范围内已经过硬化处理过的区域,可直接填筑,对于零挖路基和未经硬化处理的区域,应对路基工作区深度范围(单轮双轴100KN标准轴载条件,按1.5m计取)内的杂填土应进行超挖回填处理,清除路面结构层以下1.5m深度内杂填土,换填符合要求的填料并分层碾压密实;处理后上、下路床及上路堤的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要求。2)杂填土路基根据地勘资料杂填土基底不能作为持力层,需对其进行开挖换填,换填区域及深度详见《特殊路基工程数量表》,换填材料采用碎石土或石渣。6.7.6路基排水设计路基施工时应注意临时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中。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6.7.7路基防护本次设计路基防护详见岩土工程。6.7.8土石方调配本次设计项目挖方量为9119m3,填方量为41438m3,由于场地内开挖土方不能作为路基填料,且场地的内杂填土需要进行部分换填,故填方需外借土石方。6.8路面设计路面设计以轴载100KN的双轮组单轴为标准轴载,用双圆均布垂直和水平荷载下的弹性体系理论进行分析计算,以计算弯沉、容许弯拉应力和容许剪应力进行作为设计和验算指标,确定路面厚度。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0年,人行道计算荷载为4KN/m2。本次设计道路等级为支路,路幅宽度8m,双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