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特征(中国史)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阶段特征(中国史)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阶段特征(中国史)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阶段特征(中国史)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阶段特征(中国史)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一轮复习最好的阶段特征中国史一、统一多民族的奠基:先秦时期(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1.政治:①从氏族社会到部落联盟到出现国家初始形态;②晚期盛行禅让制。2.经济:①从渔猎采集过渡到农耕畜牧,形成南稻北粟格局,采用刀耕火种方式;②晚期出现私有制和贫富分化,进而产生阶级分化。3.文化:①出现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②各地域文化各具特色又相互影响,早期中华文明开始形成多元一体格局。(二)早期国家(夏商西周)1.政治:①王位世袭制产生,王位继承方法逐渐稳定(西周宗法制确立嫡长子继承);②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③血缘贵族政治,政权与族权结合,形成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结构;④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从内外服制到分封制,对地方实施间接统治;⑤原始民主传统存在一定影响。2.经济:①青铜时代,青铜铸造繁荣,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②土地国有(实施井田制),集体耕作;③工商食官;④存在南北经济文化交流。3.思想文化:①出现成熟文字;②商代迷信神权,“事鬼敬神”,西周出现敬天保民观念,形成礼乐文化;③学在官府,官府垄断教育;④逐渐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1.政治:①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分封宗法制崩溃;②争霸兼并战争不断,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各国变法图强;③贵族政治衰落,平民政治(士阶层崛起、军功爵制)和官僚政治兴起(官僚制、郡县制);④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2.经济:①铁犁牛耕出现推广;②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商鞅变法);③小农经济产生,逐渐占据主导;④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手工业商业繁荣;⑤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形成(商鞅变法),成为历代基本经济政策。3.思想文化:①私学兴起,打破学在官府局面;②百家争鸣,诸子学说纷纷提出政治主张,力图重构社会秩序;③法家思想受到统治阶级重视。4.民族关系:华夏认同观念出现并扩大,促进民族交融,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一)整体特征:1.政治: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发展;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③从军功爵制逐渐过渡到察举制,实施上计制度加强官员管理;④儒家知识分子开始以经注律。2.经济:①北方经济占据主导,铁犁牛耕逐渐推广到南方;②重农抑商政策得到贯彻;③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势力壮大,田庄经济发展。3.思想文化:①统治思想经历了法治到黄老思想到儒学的历程,汉武帝时儒学确立正统地位;②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③科技文化繁荣,科技领先世界,蔡伦改进造纸术。4.民族关系:①北方主要游牧民族为匈奴;②统治者开疆拓土,加强边疆治理,民族政策灵活;③汉代西域开始纳入中央政权统治。5.对外关系:开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二)秦朝1.政治:①统一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③推广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重要标志。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赋役繁重。3.思想文化:①统一文字;②法家思想治国,严刑峻法,焚书坑儒。4.民族关系:北伐匈奴,筑长城;南征百越。(三)汉初(高祖到文景)1.政治:①汉承秦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法律制、文书制等);②郡国并行,诸侯逐渐威胁中央集权,文景削藩导致七国之乱。2.经济:①与民休息,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出现文景之治;②土地兼并,豪强地主发展。3.思想文化:崇尚黄老无为思想。4.民族关系:匈奴不断侵扰,实施和亲政策。(四)汉武帝加强大一统1.政治:①加强君主专制,实施中外朝制度;②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设置十三州刺史;③实施察举制进行选官。2.经济:①加强经济控制,实施盐铁官营等政策,与民争利;②重农抑商。3.思想文化:确立儒学正统,儒学成为长期主流思想,实质是外儒内法。4.民族关系:反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南击南越;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5.对外关系:丝绸之路开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五)西汉后期和新朝1.政治:①统治危机严重;②外戚专权,王莽篡汉;③王莽改制,很快失败。2.经济: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壮大。3.思想:儒学神秘化,与谶纬思想结合。(六)东汉1.政治:①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加强尚书台地位;②采用察举制选官,东汉后期逐渐为豪强大族垄断;③东汉中后期社会混乱(外戚宦官干政,士人清议与党锢之祸);④士族开始形成;⑤东汉末年州由监察区转变为行政区,州牧掌握地方大权,汉末形成割据。2.经济:豪强地主做大,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发展。3.思想文化:①儒学繁荣,儒学观念渗入国家治理(孝廉选官;士大夫清议;以经注律);②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东汉末年道教兴起。三、国家分裂与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1.政治:①士族门阀政治兴盛,削弱专制集权;②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③政治分裂,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南方政治环境相对安定;④分裂中孕育统一,逐渐形成北强南弱的局面,北朝为隋唐大一统奠基;⑤律令儒家化进一步发展。2.经济:①北方经济遭到破坏与逐渐恢复;②北民南迁,南方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③商品经济遭到打击;④世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封建国家与庄园寺院争夺劳动力斗争激烈。3.思想文化:①佛道盛行,冲击儒学,但未动摇儒学正统;②魏晋玄学盛行,士人逃避现实,清谈盛行;③科技文化繁荣。4.民族关系:民族交融的高潮。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鼎盛(隋唐时期)(一)隋唐盛世1.政治:①重新实现大一统,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政局稳定,疆域辽阔,国力强盛;②三省六部制成熟,分权制约,加强皇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完善;③科举制创立,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④门阀士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门阀观念仍较强大;⑤礼法结合,《唐律疏议》标志着律令儒家化的完成。2.经济:①农业经济繁荣,出现曲辕犁;②实施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放松;③商品经济发展,市坊制度盛行;④大运河的开通,方便南北经济文化交流。3.思想文化:①包容开放的社会风气;②唐代三教并行(尊道、崇儒、礼佛),佛教完成本土化;③科技、文化、艺术兼收并蓄,全面繁荣(雕版印刷;唐诗;书画等)。4.民族关系:①开明兼容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②边疆治理模式创新发展(羁縻府州、都督府等),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5.对外关系:①形成东亚文化圈;②对外关系交流频繁,长安成国际大都市;③丝绸之路繁荣,海陆并重,瓷器开始大规模出口。(二)中晚唐的困局1.政治:①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②出现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2.经济:①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成为唐后期财政支撑;②唐中后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出现夜市;③赋税制度变革,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标准逐渐由人丁转为土地资产。3.思想文化:开始出现儒学复兴运动(韩愈)。(三)五代十国1.政治:五代十国是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国家分裂,社会动荡。2.经济:南方相对稳定,经济进一步发展。五、民族政权的对立与统一(辽宋夏金元时期)(一)宋朝1.政治:①君主专制强化,二府三司制通过分化事权,加强皇权;②中央集权加强(文官知州,通判监督,转运财政,强干弱枝);③科举制完善(锁院、弥封、誊录),促进阶层流动,人身控制有所放松;④统治者崇文抑武,文官政治成熟;⑥北宋中期出现三冗两积与变法运动(王安石变法)。2.经济:①商品经济繁荣,打破时空限制(突破市坊制度,早市夜市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②城市经济职能、文化娱乐功能增强(原政治军事职能为主);③不抑兼并,土地交易频繁,贫富差距拉大;④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⑤农业继续发展,稻麦复种制推行,租佃经济盛行。3.思想文化:①理学产生并逐渐向基层渗透,南宋成为统治思想;②世俗文化发展(话本);③科技文化繁荣(四大发明;宋词)。4.社会:①门第观念淡化;②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③士大夫(士绅)阶层的发展;④市民阶层出现;⑤宗族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上升,乡约出现。4.民族关系:①民族政权并立;②少数民族封建化(农耕化,儒家化,汉化)与民族交融;③边境榷场贸易发展。5.对外关系:海外贸易繁荣(路上丝绸之路受阻)。(二)辽夏金1.政治:①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同时民族传统得到保留;②与宋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为主流。2.思想文化:不同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的影响。(三)元朝1.政治:①实现大一统,疆域辽阔,实施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犬牙交错、以北制南);②中书省权力较大,权力斗争不止;③科举制发展中落。2.经济:①棉花广泛种植;②商品经济发展,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③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巩固,重新开通运河,沟通南北。3.思想文化:①儒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种思想并存;②元曲繁荣,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4.民族关系:①民族融合的高潮,形成新的民族(回回);②边疆治理的进步,逐渐实现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③元朝统治者汉化程度有限。5.对外关系:海外贸易繁荣,马可·波罗来华。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1.政治: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废丞相,设内阁,南书房,奏折制度,军机处);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腐朽衰落;③科举制繁荣与僵化;④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清前期疆域逐渐奠定。2.经济:①高产作物传入,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②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繁荣,区域经济分工明显;③白银货币化(美洲白银流入,一条鞭法);④赋税制度变革,一条鞭法赋役合并,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⑤商帮会馆出现,长途贩运发达;⑥明中叶以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⑦小农经济占据主导,重农抑商政策强化。3.思想文化:①程朱理学主导,明中叶心学发展(王阳明),明末清初出现进步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主张经世致用,提倡工商皆本);③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小说);④明中后期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4.社会:①传统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未解体);②社会观念变化(重财富,奢侈风气)。5.民族关系:①清朝承袭华夏正统;②边疆治理的进步,清代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6.对外关系:①明朝面临南倭北虏的威胁;②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中国(澳门、台湾、东北、英国通商);③统治者坚持宗藩体系,天朝上国观念流行,维持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④实施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松弛:隆庆开关)。七、晚清时期(1840-1912)主线:①侵华史:列强入侵,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渐加深;②抗争史:中国人民开始救亡图存的历程;③近代化史/探索史/西学东渐史:西学东渐与向西方学习的深入(器物—制度—思想)。(一)天朝迷梦与列强扣关(1840-1860)1.政治:①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爆发太平天国运动;③无产阶级诞生。2.经济: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十分顽强;②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③上海开始取代广州的对外贸易地位;④外商企业和买办阶层产生发展;⑤为应对财政危机,清政府允许地方征收厘金。3.思想:①西学东渐,少部分开明士大夫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清政府与统治阶级仍沉浸在天朝迷梦中;③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开教堂、建医院、办学校)。4.对外关系:①清政府被迫由闭关锁国转向对外开放;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近代外交体制和国际法对清政府影响日益加深。5.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方式开始传入。(二)出路探索与入侵加剧(1861-1894)1.政治:①70年代边疆危机,列强入侵的加剧,先后爆发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汉族官僚与地方督抚势力崛起,中央集权下移。2.经济:①洋务运动展开,近代化工业起步(经济、军事、教育、外交近代化);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产生。3.思想:①中体西用思想(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②早期维新思想的诞生;③教育开始走向近代化。4.对外关系:①总理衙门成立,外交开始与世界接轨;②传统华夷观受到冲击,逐渐受到国际法的影响;③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相对缓和。(三)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1894-1911)1.政治:①列强入侵加剧(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民族危机深重,《辛丑条约》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各阶层救亡图存,戊戌维新运动,开启政治近代化步伐;③义和团运动阻止瓜分阴谋的实现;④清末新政自救失败,清政府陷入孤立;⑤东南互保事件,清政府中央权力式微。2.经济:①列强入侵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②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甲午战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限制;④实业救国思潮。3.思想:①维新思想传播,促进思想启蒙;②进入20世纪,革命思潮逐渐成为主流,革命运动此起彼伏。4.对外关系:①甲午战后,宗藩体系瓦解;②出现以日为师思潮,留日现象增多;③设外务部,清政府成为列强代理人;④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共同宰割中国。八、民国时期(1911-1949)(一)民国初年: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1911-1919)1.政治: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②袁世凯统治与复辟逆流,袁世凯死后陷入军阀割据混战;③革命党人进行了维护共和的不懈斗争。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短暂春天(一战列强放松控制)。3.思想文化: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上层知识分子);②辛亥革命后,封建纲常伦理在广大农村地区仍根深蒂固;③新文化运动,前期宣扬民主科学。4.对外关系: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日美加紧侵华;②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与中日民四条约的签订;③中国参加一战成为战胜国。(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1927)1.政治:①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广大群众参与,彻底反帝反封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②中国共产党成立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大革命;③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工农运动蓬勃发展。2.经济: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次受到冲击。3.思想文化:①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②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提出反帝反封建目标,节制资本主张。4.对外关系:北伐战争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三)十年内战/十年对峙/国民政府十年建设/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1.政治:①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②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③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④国民党围剿红军,反围剿失利导致红军长征进行战略转移。2.经济: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黄金十年);②国民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抗战物质基础);③受经济大危机影响,政府进行法币改革;④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发展根据地经济;⑤官僚资本崛起。3.思想文化: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4.外交:①国民政府亲近英美,通过改定新约运动基本实现关税自主;②日本开始局部侵华。(四)抗日战争(1931-1945)1.政治:①日本逐渐加快侵华步伐(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北,华北事变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②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空前觉醒;③国共两党逐渐由对抗走向合作,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⑤中国共产党边区民主政权建设,实施三三制原则。2.经济:①民族资本主义的萎缩(日本侵略,官僚资本膨胀);②沿海工业内迁;③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④中国共产党边区双减双交政策,大生产运动。3.思想文化:①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②新民主主义论(政治上允许革命阶级、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权;经济上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允许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发展);③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思想。4.对外关系:①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②英美废除治外法权,中国通过抗日战争获得大国地位。(五)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1.政治:①国共内战,美国扶蒋反共;②国民党实施一党专政,面临统治危机;③中国共产党逐渐取得战略优势,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后革命中心转移。2.经济: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陷入绝境;②解放区实施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③国民经济面临恶性通货膨胀。3.思想文化: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奠定理论基础。4.外交: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九、新中国时期(1949-)(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1.政治:①新中国成立,巩固新生政权(新民主主义国家);②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封锁;③抗美援朝战争;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颁布五四宪法,确立三大制度。2.经济:①土地改革;②稳定物价(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统一财经,国民经济恢复(49-52);③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④新民主主义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⑤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⑥苏联模式影响。3.思想文化:①发展新民民主义的文化;②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扫盲教育;③为配合工业化建设,实施院系调整。4.对外关系:①开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②实施三大政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二)全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1.政治:①中共八大进行正确探索;②左倾错误逐渐扩大,阶级斗争逐渐升级。2.经济:①三面红旗,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与人民公社,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②三年经济困难与八字方针调整(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完成);③进行三线建设(国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