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氓》《离骚》整体阅读课件4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1《氓》《离骚》整体阅读课件4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1《氓》《离骚》整体阅读课件4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1《氓》《离骚》整体阅读课件4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1《氓》《离骚》整体阅读课件4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寻诗歌源头——《氓》《离骚》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楚辞”的文学地位及对后代文学的影响;2.掌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3.把握《氓》、《离骚》(节选)的主要内容、抒情形象、语言特色;4.深化对女子在爱情中的主体地位的思考,正确认识屈原生死选择的伟大。第一课时学习活动一:预习效果检测1.了解《诗经》和“楚辞”(1)《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其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传统为后世所继承和发扬。“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诗经》的这些特点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形成。(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体。至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了。“楚辞”的来源:①楚辞的形式,从直接的因素来说,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但歌谣是用来唱的,篇幅短小而语言简朴。楚辞虽脱胎于楚地歌谣,却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在于篇幅较长,如《离骚》《招魂》《天问》,另一方面,它是“不歌而诵”的,但又不像散文那样的读法,而是用一种“吟唱”式的特别声调来诵读。②楚地盛行的巫教,使之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楚国巫风盛行,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这使得屈原在创作时大量运用神话材料,驰骋想象,上天入地,给人以神秘的感受。③《诗经》的影响,如比兴手法的运用。“楚辞”的特点:①形式特点:句式不整齐,每句字数可多可少,以六言、七言为主;每首诗的句数不受限制,可多可少;用韵不严格;句中或句末加语助词“兮”字。②照一般的说法,凡是诗句加有“兮”语助词的作品,不分写作时间先后,不论作品内容,以及作者是否楚国人,都称“骚体”。2.了解作者《氓》:《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氓》是《诗经·卫风》部分的一篇。因此,《氓》的具体作者不详,只能确定的是,它是周代卫地的地方民歌。《离骚》: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他名平,字原,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流放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据王逸《楚辞章句》,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11篇)、《九章》(9篇)、《天问》《远游》《卜居》《渔父》等。3.解题4.写作背景5.读准字音6.积累词语学习活动二:诵读诗歌,把握结构内容《氓》是四言诗,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诵读《氓》,厘清诗歌结构。第一章:男子与女子的相遇相恋。第二章:女子的相思及成婚。第三、四章:婚姻生活及破裂。第五、六章:女子对失败婚姻的反思。读《离骚》(节选),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第1段:自叙族源身世——先天的“内美”。第2段:后天的“修能”。第3段:政治理想被粉碎而迷惘、徘徊、反思与抉择。第4段:表明心志,要返回充盈的自我。【作业】1.朗诵两首诗歌,并背诵《离骚》(节选)第3段。2.梳理《离骚》(节选)中的文言文知识。第二课时学习活动一:勾勒形象《氓》是一首以爱情为题材的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位女子被丈夫抛弃的遭遇。那么这位女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围绕她婚前婚后的情节变化,根据诗中具体描述,描摹这位女子的形象。完成表格。情节相关诗句女子形象相恋、许婚相思、成婚婚后生活婚变反思读《离骚》(节选),找出体现屈原形象的诗句,并概括其形象特点。完成表格。段落句子形象特点第一段第二段学习活动二:探析情感世界1.找出《氓》中女主人公不同时期对男子称谓的的不同,分析女子的情感变化。填写表格。称谓时期诗句情感浏览《离骚》(节选),体味作者情感,找出表达作者内在感情、品格的词语。填写表格。词语情感语句学习活动三:主题探究如何看待《氓》中女主人公的婚恋悲剧?(1)士变心说不见复关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2)社会道德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3)社会制度说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由贫穷的变化引发婚姻危机,可以看出当时的婚姻制度是建筑在经济之上(4)年老色衰说三岁为妇,糜室劳矣;夙兴夜寐,糜有朝矣

若《氓》的故事发生在现在,悲剧可以被避免吗?如果可以,那么是如何避免的?如果不可以,又是为什么?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表看法。(1)悲剧可以被避免。理由:这个悲剧更重要的是社会原因:在男权社会,女子依附于男子,男尊女卑。而婚姻的幸福,必须建立在男女社会、经济地位等各方面平等的基础上。现代社会可以提供这样的平等基础,所以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2)不可以被避免。理由:这是男人的品性问题,喜新厌旧,色衰爱弛,自古以来都有。现代社会也有“渣男”。所以什么时代都有痴情女子负心汉,这是人类难以完全避免的情感困境。小组辩论: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正方观点:赞同——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反方观点: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作业】将《氓》改写为剧本,或将《离骚》(节选)改写成散文或小小说。上传到班级群,分享交流。第三课时学习活动一:艺术探究小组讨论,探究“淇水”在诗中有哪些作用。淇水出现三次,作者很巧妙地把淇水作为抒情线索。女主人公托情于淇水,汤汤淇水成了女主人公生活经历的见证者。(1)送子涉淇/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爱河:水光潋滟,缓缓流淌;带着女子的爱恋,奏响祝福之歌;(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泪河:汤汤流淌,波涛汹涌,打湿了帷幔,打湿了女子的心;诗中女主人公遭遇了不幸:氓不仅“二三其德”,“至于暴矣”。(3)淇则有岸——理性之河。事物都是由边界的,而氓的行为却没有一个准则。那就算了吧。此时弃妇面对滔滔淇水,追忆过去,理性反思,态度决绝。小组讨论:诗歌《氓》中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1)赋的手法:如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一旦日子好过一些,丈夫便变得暴戾残酷。这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后四句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冷笑。(2)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鸠”等自然界的事物引出婚后的感情生活,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同时,以“桑”设喻,“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以“鸠”“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思考:很多树叶也有沃若和黄而陨的特点,为什么单单用“桑”打比方?古代农桑并重,桑就是女子生活的一部分。劳动着的采桑女是美丽的,活泼可爱的。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汉乐府《陌上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诗经·小雅·隰桑》(3)对比手法《氓》这首诗可以说将对比手法运用到了极致,其中既有男女主人公性格的对比,也有人物自身前后情感的对比(如: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幸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婚后:痛苦,“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劳累,“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精神痛苦,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我”受尽屈辱,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通过这些对比,诗歌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4)借代、顶真修辞手法:《氓》诗人用氓住的地方“复关”代表氓,用“总角”代表幼年。以送行之远、乘垣望关表多情。以车来贿迁表同居,以“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表大归。以“三岁”表多年,以“二三”表反复。收到语言隽永,耐人寻味的效果。顶真——“抱布贸丝,匪来贸丝”,“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不思其反,反是不思”等,都是《氓》诗中的顶真句。蝉联词不一定都在句首,有的在句中,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加强诗的音乐性。小组合作,探究《离骚》的语言特色。(1)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揽茝”比喻自己的美德)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灵修”,神圣,喻指君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尚德行)③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绳墨”喻指准绳、准则)④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鸷鸟不群,方圜不能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⑤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脩美人,以媲於君。”(汉王逸《离骚》序)香草、美人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美人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作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与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离骚》中的美人香草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生动。(2)对偶的修辞,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3)四句一节,“兮”字、叠韵连绵词及叠音词的运用。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诗中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如“郁邑”“侘傺”“陆离”是双声词,“岌岌”“菲菲”是叠音词。(4)“移情”技法的运用,后六节最为明显。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兰皋”“椒丘”“芰荷”“芙蓉”“岌岌之冠”“陆离之佩”缤纷的“繁饰”等等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住到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那即是“我”的生命和情趣就在那里面。“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活动二:对比探究请对比《离骚》(节选)与《氓》,从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比较两首诗作的异同,填写表格。对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