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p.1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伐好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准备: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二、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图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二、探索算法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三、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2、完成第1题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3、做“想想做做”第3题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4、做“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提问: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板书:数量×单价=总价)学生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间的联系与区别。2、通过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模型的建构的过程。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等能力。学习重点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学习难点能根据图义,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学习过程一、谈话引入师: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对吗?比如说,谁愿意告诉我你今年多大了?(学生说)只知道自己的年龄还不行,谁知道妈妈今年多大了?(学生说)自己的年龄,妈妈的年龄对你来说是已知数,那老师的年龄对你来说是……..(未知数)以此来引出未知数。二、利用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1、出示天平图1:天平左边10克,天平右边:2克和一个樱桃师:看天平的显示,谁能列出一个等式?(樱桃的质量+2克=10克),如果用未知数_来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可以列出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2+_=10)2、出示情景图2:四盒种子的质量一共是20__克。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4盒种子的质量=20__克)师:能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写出一个等式吗?师: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等式,先说字母表示什么意思?师:如果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个等式呢?(板书:4y=20__)师:下面老师加大难度,敢接受挑战吗?(同学们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倒过开水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倒开水的过程,找一找这里有相等关系吗?)3、课件出示图3:一壶水刚好倒满两个开水瓶和一个杯子。师:你们找到其中的相等关系了吗?(两个热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20__毫升)师:如果用z表示每个热水瓶的盛水量,那么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表示?(板书:2z+200=20__)4.理解方程的意义。师:刚才我们通过称樱桃,称种子和水壶倒水的三次实践活动,得出了下面这三个等式:(_+5=104y=3802z+200=20__)(1)同桌交流。说一说:上面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课题:方程)师:自己读一读,你认为关键词是什么?(3)巩固知识。师:说一说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5、会写方程师: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写下来同桌交换检查。(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三、巩固练习1.判断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35+65=100_-1472y+245_+32=+146(y+2)=422、练一练课本67页第一题说一说各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四、总结评价师:关于方程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还会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地态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奥妙。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1、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枚举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2、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3、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列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教学难点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本书《孙子算经》,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谁来读一读,你见过这类题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鸡兔同笼)二、探索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景图)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有鸡、有兔、20个头、54只腿,鸡有2条腿、兔有4条腿)现在同学们就来猜一猜鸡、兔各有多少只?把你猜想的结果跟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交流。学生交流后:请学生汇报猜想的情况教师随机板书看到这么多种猜测,你知道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吗?你又想说什么?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看就很清楚。师:对,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列在表格里那会看得更清楚。那么列表先做什么。生:(1)画表(2)填写第一行师:请你们把猜测的结果按一定的顺序填在表格中,并验证,哪种猜测正确。出示学习要求:1、先独立尝试猜测。2、把尝试的数据在表格中表达出来。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生:尝试列表展示学生的表格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师:一共尝试了几次。生:13次,尝试出了这道题的答案。师:我发现刚才同学们在写腿的只数时特别快,观察这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生:在头数相同的情况下,增加一只鸡,减少一只兔,腿就少2只。师:给这种列表法起个名字。生:起名字。师:在数学上也有一个名字逐一列表。师: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生:一一列出,肯定能找出答案,但有些麻烦。师:那还有什么列表方法。展示学生第二种列表方法出示表格。生:说这种列表的方法。师:观察这个表格,你又发现了什么。生:这种列表,先几个几个的数,再逐渐调整。师:先几个几个数,再往回调,在数学上也有个名字跳跃式列表。展示学生第三种列表方法出示表格。生:说这种列表的方法。师:观察这个表格,你又发现了什么。生:这种列表,先假设鸡兔各占一半,再调整。师:这种列表有直接特点,我们称这种列表方法为取中列表。想一想,为什么用列表法解决这个问题。生:简单,能准确计算结果。师:你更喜欢哪种列表方法,你们在不知不觉中找到解决问题策略,是什么?生:列表。师:首先根据信息尝试猜测,再计算验证,最后合理调整。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生:计算。师: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解决这道题吗?课件出示资料师:看了这个资料你想说什么?三、实践运用,巩固深化1、小明的储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币共27枚,价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2、赛场上12张乒乓球台上同时有34人进行比赛,正在进行单打、双打比赛的球台各有几张?3、小红参加数学知识竞赛,共10道题,每做对一道题得10分,做错一道题扣2分。小红每道题都做了,共得64分。她做对了几道题?四、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这学期的教研活动快要结束了,也就意味着这学期也即将结束。今天上午数学组没有课的老师都听了我讲的一节数学课,也是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植树问题,现对教学的反思总结如下:一、导入课前活动时,我选择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让学生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1的。使学生直观认识并总结出了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1、小组合作,自由探究,发现规律提示学生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帮忙学习,让部分优生能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2、简单验证,总结规律。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树-13、例题学习,例题拓展,让学生明确两端和两边的概念区别4.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这里我一共借用了课本练习的一道题:一个求车站的个数,目的是让他们利用所学植树问题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以为自己设计的教案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实际,重视了数学思维培养,方法的渗透,是可行的,学生们应该是能够掌握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棵数”时还是跃跃欲试的学生们到求路长时一个个都感动困难重重。到后来参与的总是那几个平时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看来这样的设计很难顾及全体学生的发展,这与我的设计有关,如果再上这种课,我一定要再认真设计教案,已达到教学目标。当然,再好的设计在实践中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在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开发课程资源,完善自我。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教材分析:例题中只呈现加减法计算的例子,按键数字和屏幕显示的结果对应出现;乘除法式题要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的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径。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利用计算器计算1、师:谁会使用计算器计算?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输入题目,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2、出示:386+179=,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3、自己试试看26×39=312÷8=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屏。5、计算。765+469=589×76=3208-2965=625÷25=6848-579+386=再计算。946×57×0=100÷5=3028-2965=估算:99+199≈计算后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6、看谁算的快,练一练。7、做第2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二、观察发现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9999×1=9999×2=9999×3=9999×4=2、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师:根据你们的发现,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9999×5=9999×7=9999×9=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3、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三、练习(一)基础练习1、用计算器探索规律×=?2、神奇的198。321-123=654-456=987-789=951-753=357-159=9856-9658=8745-8547=5412-5214=(二)巩固练习1、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2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照这样计算,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______千克。◆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计算),这些水大约能装______桶。◆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这些水够用______个月,约合______年。(1)学生用计算器输入数据,计算得数,再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提醒学生要做到:看清数据、正确输入。(2)看完这些数据,你想说点什么?(3)小结: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2、练习三第12题。要求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注意学生计算后填表时相应数据填写得是否合适、是否正确。3、练习三第14题。这是有规律的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计算器还要快,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三)拓展练习。8765-32×21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操作的?1、学生独立操作,指名汇报。2、教师介绍“M+”、“MR”的使用方法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三第11、13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复习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用假设法或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鸡兔同笼有关的问题。复习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在尝试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复习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法:分析、引导学法:自主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2分钟1、板书课题2、复习目标: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或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鸡兔同笼有关的问题。二、方法归类:8分1、填空:一只公鸡()条腿,两只公鸡()条腿,五只公鸡()条腿。一只兔子()条腿,两只兔子()条腿,五只兔子()条腿。鸡兔共五只,腿有()条。2、谁记得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呢?学生回答3、了解抬脚法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古人的算法可以用下图表示:头…35脚减半35下减上35上减下23…鸡脚……兔三、解决问题:10分(1)、鸡兔同笼,有20个头,56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2)、停车场里停了三轮车和小汽车共11辆,总共有40个轮子,问三轮车和小汽车各有几辆?(3)比赛答题,对一题加10分,错一题扣6分,一道对题比一道错题多()分。(4)数学竞赛,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6分。小明抢答了16道题,最后得分16分,他答对了几道题?四、小结检测:20分钟1、小结: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2、检测:a、问答:(1)解答鸡兔同笼问题要弄清()多少只,还要弄清()多少只。b、解决问题(1)、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大船乘6人,每条小船乘4人,每条船都坐满了。问大船和小船各多少条?(2)大和尚一人吃3个馒头,小和尚3人吃一个馒头,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求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个人?(3)篮球比赛,张鹏共得21分,张鹏在这场比赛中投进了几个3分球?几个2分球?(张鹏没有罚球)(4)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112条,龟和鹤各有多少只?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教学内容:卫星运行时间(教材33―34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范围。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及简便运算。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课件演示第一题人造卫星发射实况,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教师接着问:2圈、5圈、10圈呢?让学生计算所需要的时间,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2.思维引导: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列式114×21;3.揭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提问:你怎么能很快估算出结果?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交流并归纳出估计的方法,对于问题的学生及时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114×21的积比2000多比2500少)归纳总结:将两个乘数分别按“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再将近似数相乘,所得的积作为估计的结果。2.引导用其他方法计算。(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①把21看作20加1②把21看作7乘3114×21114×21=114×(20+1)=114×(7×3)=114×20+114×1=114×7×3=2280+114=798×3=2394=2394③把114分成100、10和4④用表格计算114×2=(100+10+4)×21=100×21+10×21+4×21=23943、因势利导,挖掘竖式算法。以前之学过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114×21⑵算理:乘得的数字该怎样对齐?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归纳总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⑷课本34页试一试①54×312列竖式时调换两个乘数的位置:312×54②408×25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③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三、反馈练习,强化理解1.填空①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②用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因数的位对齐。③在计算整数乘法时,如果因数末尾有0,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然后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④括号里能填几?600×120、1200×8012.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⑴计算280×50,积末尾有个0。A.2B.1C.3D.4⑵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少是。A.三位数B.四位数C.五位数D.不能确定⑶672×53=A.670×53×2×53B.672×50+672×3C.600×53×72×533、竖式计算。课本34页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口述算法,并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等。)4、森林医生。课本34页练一练第二题(通过改错,强调易错注意问题。)四、拓展应用,升华提高1.列竖式计算。386×15、407×28、540×30、62×2042.应用题。商店从工厂批发了80台复读机,每台140元,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元?(140×80列竖式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位添上几个0。五、作业1.课本34页第3题2.课本34页第4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8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了解有关的数学史。能用列表法和画图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结合图解法理解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分析、列表举例、假设计算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方便性,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受到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用画图法和列表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师:(出示主题图)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雉(野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问: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生试说)师:这段话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鸡兔同笼问题,如何解决这个1500年前古人提出的数学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鸡兔同笼问题)(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新知师:说明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先将题目的条件做一个简化。(课件出示)例1:鸡兔同笼,有8个头,26条腿,鸡、兔各有几只?师:同学们先讨论一下,看能不能给大家提供一种或几种解这道题的思路,让其它的`同学能很容易就理解、弄懂这道题。(学生讨论)学生初步交流,教师提炼:可以用画图法、列表法、假设的方法。师:请同学们先认真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看看你们小组该选择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再把你们的想法,你的思考过程用你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学生思考、分析、探索,接下来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活动充分后进入小组汇报、集体交流阶段。师:谁能说一说你们小组探究的过程,你们是怎样得出结论的?鸡兔各有几只?学生汇报探究的方法和结论:1、画图法:给每只动物先画上2条腿(也就是都看成鸡),这样一共用16条腿,还剩下10条腿。一次增加2条腿,一只鸡就变成了一只兔,要把10条画完,要把5只鸡变成兔。总结:画图的方法非常便于观察、非常容易理解。2、列表法:(展示学生所列表格)学生说明列表的方法及步骤:学生汇报:我们先假设有8只鸡这样一共就有16条腿,显然不对,再减去一只鸡,加上一个兔,这样一个一个地试,把结果列成表格,最后得出3只鸡、5只兔。师: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和方法都很好,都能用自己的方法成功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不过上面的两种方法,老师还是觉得比较麻烦,又是画图,又是列表的,有没有更方便简洁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3、假设法:(随学生能否出现此种情况作为机动出示)教师引导:观察上面的表格我们发现。如果8只都是鸡,则一共只有16条腿这样就比26条腿少10条腿,这是因为实际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2条腿。一共多了10条腿,于是兔就有10÷2=5(只),所以我们还可以这样去想:板书:方法一:假设8只都是鸡,那么兔有:(26-8×2)÷(4-2)=5(只)鸡有8-5=3(只)同样如果8只都是兔,则一共只有32条腿这样就比26条腿多6条腿,这是因为实际每只鸡比每只兔子少2条腿。一共多了6条腿,于是鸡就有6÷2=3(只),所以我们还可以这样去想:板书:方法二:假设8只都是兔,那么鸡有:(4×8-26)÷(4-2)=3(只)兔有8-3=5(只)小结方法: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方法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现在我们重新总结一下这些方法:数目比较小时,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比较快,数目比较大时,用假设法比较好。(三)解决实际问题、课堂延伸1.尝试解答课前提出的古代《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看看我国古人是怎么解这个题的。2、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用画图法、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了我国古代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其实在1500年以来,我们中国历代的数学家都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这个问题,也得出了许多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而且从中得到了很多的数学思想。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总结方法。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9〖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教材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4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教学中,可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3.在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玩的风车。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其他孩子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出了什么?(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出示钟面在数学里,我把向这个方向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手势,比划。小结:在刚才的运动方式中,我们可以说,风车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会说了吗?二、新授: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得到的。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想知道吗?)那我们今天就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那么我们选一副简单的图案,由易到难研究它是通过怎样的简单图形,怎样旋转而成的,请仔细观察。课件展示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还专门做了一个这样模型把它粘贴在黑板上。讨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形状、大小都不变)师:从图形A到图形B是如何变换的?是如何旋转的。(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了90°的呢?(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说一说)结合图例,图中画出对应边,标出旋转角。测量。这个度数叫做旋转度数小结出,图B可以看作图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谁能完整地再说一遍。强调三要素。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图形A到图形C呢?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逆时针方向看到这副图,你还能像这样说些什么吗?师小结,只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三者都确定了,旋转以后的位置才能确定。三、巩固练习:1.转一转。(动手操作)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2.四、欣赏,升华。感受旋转的美,数学的美。由什么简单图形旋转而成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0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教学重点: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教学难点: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策略。教学用具:课件、盒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收过礼物吗?能说说你都收到了什么礼物?生:玩具车,变形金刚……师:你们的礼物包装过吗?老师也收过一些礼物,而且是包装过的礼物,想看看吗?(课件演示,欣赏包装好的各种礼物)师:刚刚大家欣赏的礼物怎么样?师:生活中我们如果要送某种礼物给别人,通常会用漂亮的包装纸包起来更漂亮,要包装一个礼品,要考虑哪些数学问题呢?生1:如何进行包装(师:问的真好,等我们动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生2:怎样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装纸(师: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生3:怎么包装最省纸呢?(师:聪明的你上课认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师:哦,包装礼物中有这多的我们还不知道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1。师:老师收了这么多的礼物,老师怀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给我的亲人送上一些黄金搭档,(课件出示图片)首先我要送给我的第一个亲人。猜猜他是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小孩,个子长高不感冒,你说他是谁?师:老师准备送一盒黄金搭挡送给我的弟弟,希望他健康成长。我也想用包装纸包装成精美的礼物。师: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装纸呢?你能帮帮老师吗?生:求出表面积,量出长,宽,高(课件出示有关数据)生:求出的表面积就是包装纸的大小。(师用惊奇的表情注视)师:这个同学真厉害,知道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表面积的大小,你们和他一样聪明吗?试试看,怎么样来计算包装纸的大小了吗?动手算一算。(生独立完成,投影出学生答案,并对其进行讲解)师:来,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个你的结果,你是怎么来算的?并说说你的想法)师:你们都是这样算的吗?同学们真不错,来,掌声欢送她。2。师:刚才老师在同学的帮助下,知道包装一个黄金搭挡至少需要1300m2的包装纸,我想我弟弟收到这么漂亮的礼物,一定会很高兴,在这里老师替弟弟谢谢大家了。现在我想送给第二个亲人,我要送给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女士,细腻红嫩有光泽师:对,同学们真是我知心朋友,老师想送给我尊敬的妈妈。我要送给她两盒黄金搭挡。(手势)师:你觉得可以怎么来包装呢?有几种包装方式呢?你建议老师选择了哪种方式包装?为什么?(手势配合指向屏幕)师:想想看(凝视5—6钞钟)来,同桌之间借助手中的模型摆摆看。小组反馈,小组登讲台进行解说。师:同学们不仅是个爱动手,也是一个爱动脑的好学生。掌声赠送给他们精彩的解说。师:有3种包装的方法,那你想建议老师选择哪种包装的方法。(第C种)生1:第C种,因为遮住了的面,所以最省纸。师:你这个想法真好,很有节约意识,你真是个懂节约的好孩子。(板书:节约用纸)师:但这种包装方式真的是最省纸吗?(表情怀疑状)有什么方法证明是最节约的呢?生2:计算出包装后的表面积。再进行比较。师:真不错,我们试试看。(学生反馈,展示学生计算结果)找两位学生上台板演,方法不一,并扣留这两位同学,要求学生听听这两位学生的想法,(掌声欢迎我们小老师为我们说说他的想法)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发现果然是第C种最省包装纸,那现在你能发现包装的秘密吗?生反馈。师板书L节约用纸: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三、再次尝试,总结规律: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包装中最省包装纸的学问。现在老师要送出最后一个礼物,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长辈,腰好腿好精神好)师:我想祝我的爷爷,奶奶身体更加的棒,(动作配合)我要送3盒黄金搭挡。师:看大屏幕,你能回答这的问题吗?(课件呈现)师:用你们探索出的包装的学问,想一想?(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模型摆一摆)3。小结。师:非常感谢同学们帮我包装出了这么漂亮而精美的礼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四、巩固练习: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亲节快到了,小明和爸爸为妈妈挑选了一套分为上、中、下集的书,每本书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8厘米。小明想亲手将这套书用彩纸装饰起来,请你为他设计一个装饰方案五、板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1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活动二:实践练习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第1题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活动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第2题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数学万花筒有条件的学校,能把本题旋转的过程用多媒体演示。如果学生有兴趣,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剪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接着一边旋转,一边把旋转后所得的图形描绘下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制作一个美丽的图案。第2题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第3题同样,本题的练习也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2植树问题是人教版第八册数学广角中的一个新内容。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不仅仅使学生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还要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我执教的这节课整体是成功的。首先,设计流畅简单易懂。整节课设计基于我班学生实际情况,课前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紧接着引出例题探讨植树问题。我改小数据,将长度改成20米。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突现知识的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在这里改小数据,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主要照顾后20℅的学生。然后以例题展开,让学生动脑、动手反复验证,最终总结出:段数+1=棵数。整节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浅显易懂,始终围绕重点内容进行难点的突破。其次,注重实践体验探究。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注重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两个端点,一共有5个点,也就是要栽5棵树。使学生发现植树时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改变间距后,段数和棵数相应也发生了变化。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节课虽扎扎实实,但问题也存在着。一、学生能够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却无法运用这个规律求路长的问题。因为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以为学生能发现“棵数=间隔数+1”就能解决问题了,实际上这只是部分学生具备了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恰恰导致了能找规律却不会用规律。二、把握每一个细节,问题即时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学生的质疑,间隔长和间隔数之间的区别,两端和两边的区别,应该考虑学生的知识构建,学生的知识认知一般是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没有体验,建构就会显得很抽象。在这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虽然我创设了情境,但学生仅凭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达到继续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由于植树问题的情况复杂,还要学生多加练习,巩固知识。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3“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它原先是奥数知识,是少部分学有余的孩子学习的。而新课程改革后,该内容被选入课本,每个孩子都要参与学习。这时,我们该怎样去组织课堂教学呢?1、引导学生画图理解。植树问题的思维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刚接触植树问题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则更有一定的难度了。所以,我觉得让学生画图来理解深化,更好一些。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题意,找到其数量间的关系,而且能很好的培养其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初步感知三种情况: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树=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等学生找到规律后再解决这类问题就简单多了。2、创设情境,让数学走近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学生初步感知植树问题的几种不同种法的基础上,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以便能更好的理解与植树问题有关的生活题型,如插红旗,安路灯、排队做操等,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理解数学现象,并运用规律解决形式各异的生活问题,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3、加强训练。数学离不开训练,特别是对小学生,因为他们的忘性较大,很多的知识在课堂上学的很好,但时间一长,就会遗忘。这样,就要求教师注重平时的有意识的强化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理4、这部分虽学得扎扎实实,但问题也存在着。(1)针对学生能够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却无法运用这个规律求路长的问题,因为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以为学生能发现“棵数=间隔数+1”就能解决问题了,实际上这只是部分学生具备了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恰恰导致了能找规律却不会用规律。也就是在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间缺少了的链接,我要加强对规律的扩散教学,比如:得出规律时,可以说说“间隔数=棵数-1,路长=间隔数_间隔长”等等知识的扩散。(2)把握每一个细节,问题即时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学生的质疑,间隔长和间隔数之间的区别,两端和两边的区别,应该考虑学生的知识构建,学生的知识认知一般是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没有体验,建构就会显得很抽象。在这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虽然我创设了情境,但学生仅凭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达到继续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我可以利用线段图或者实例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有可以凭借的工具,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结合,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4教学目标:1、巩固如何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2、通过练习巩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课前准备:实物投影,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3、角的度量及画法二、练一练1、第一题下图是北京城区地图的一部分,请你找出两组互相平行、两组互相垂直的道路(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方法)2、第二题说一说,在你的学校附近,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道路是互相垂直的?可以让学生画个草图3、第三题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思考,角的边不够长,不能指到量角器上的准确度数,该怎么办?(把角的一边延长)4、第四题(1)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A、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B、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C、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小组合作,可画一画。(2)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三、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练习二第3、4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练习二第5题:这是一道操作题,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这道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2、练习二第6题: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观察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钝角,然后与同学交流。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5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上节课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谁能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2.填空。25×6+75×6=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5用简便方法计算102×45,32×27+32×73。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尝试计算)学生计算后汇报,教师板书如下:(1)①102×4②102×45③……=(100+2)×45=102×(40+5)=100×45+2×45=102×40+102×5=4500+90=4080+510=4590=4590(2)①32×27+32×73②32×27+32×73③……=32×(27+73)=864+2336=32×100=3200=3200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1)你认为每个题的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这种简便算法的依据是什么?(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三、课堂练习1.基本练习(1)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题。(2)填空。巩固练习(1)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2)练习五第4题:学生根据题中所呈现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练习五第8题:学生根据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先独立思考解决,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讨论解决。全班交流,板演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3.发展练习练习五思考题,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先在小组中商量解决,最后全班反馈,要求说出思考过程。4.课堂作业练习五第2,3,6题。四、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6教学目标:⒈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⒉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⒊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教学过程:⒈想一想,忆一忆。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⒉量一量⑴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⑵汇报结果。⑶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⑷汇报:2米85厘米=2米=2.85米1米1分米=1米=1.1米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⒊再量一量。①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②汇报结果。⒋试一试媒体出示燕子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我(燕子)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113克=(0.113)千克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⒌激趣活动。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汇报:1米70厘米=(1.7)米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⒍多媒体出示,练一练。(学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7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⒏布置作业,试一试1、2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7教学内容课本第5—6页例4、例5,课本第6页“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3、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难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出示下列习题:12÷4+25400-20×16213÷(102-99)(120-63)×45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订正。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4。出示例4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的问题: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2)自主探索教师提示学生试着用线段图来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3)合作交流①指名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②教师引导分析,画图讲解,让学生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③探讨:为何表示“45只”的那一段要用虚线表示?(4)即时练习。指导完成课本第5页“议一议”全班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表示“多45只”的那一段要用实线表示。2、教学例5出示例5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问:从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3)合作交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什么?三、巩固练习。引导完成第6页课堂活动中的习题。四、全课小结。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布置。练习一第8页第5题。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8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拉一拉,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受三角形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应用。教材安排了三次对图形的分类活动。第一次是对已学的一些图形按是否是平面图形进行分类,第二次是对平面图形按其是否由线段围成进行分类,第三次是对线段围成的图形的边数进行分类。由此可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应该是一个主要的目标。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实用价值很高。由于特性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之间的类别特征;2、通过实际实践,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一、二个教学目标将在教学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来落实。第三个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拓展,课外延伸”来落实。二、说学情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对它们的特征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分类的思想,学生也已经接触过,曾进行过数的分类。加上城区学生基础比较好,所以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应该不难。只是学生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应用平时关注的较少,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三、说教法与学法1、说教法(1)多媒体教学法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通过课件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实例,非常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2、说学法(1)自主观察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图形的特点,思考分类的标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五大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通过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图形,借机引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学生分组尝试分类提出分类问题之后,让学生先思考一下如何分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借助学具分小组动手分一分,说一说。2、集中交流分类标准先让学生上台粘贴,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然后逐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边分边交流分类的标准。3、梳理思路,展示过程。教师用课件演示分类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图形类别特征的认识。4、动手实践,探讨特性先由生活中大桥、伸缩门等图片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如果换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再让学生回忆学生中应用了特性的实例,加深对特性的理解。(三)运用拓展,课外延伸1、谁能说说图的意思(教材23页第3题)。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2、欣赏图片: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着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聪明的建筑师们不仅利用他们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建筑,同时又利用他们的特性设计出了不可思议的雄伟建筑。它们中有的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然历经风雨沧桑,但是依然完好无损保持了原样。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欣赏这些有名的建筑图片,去感受图形带来的魅力。3、课外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4、运用今天学过的知识加固摇晃的椅子。(四)总结评价,交流收获“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并对自己或者其他同学的学习给出一个评价吗?”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了成功,促进了发展。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9教学目标⒈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2?填空。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二、探索新知学习例3。出示例3,算一算,议一议。61×25×48×9×125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计算)全班汇报,教师板书:(1)①61×25×4②61×25×4③……=61×100=1525×4=6100=6100(2)①8×9×125②8×9×125③……=72×125=9×1000=9000=9000小组讨论: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三、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本上。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最后全班反馈。要学生认识到同一个计算可以有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3?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后反馈。4?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5?练习四第8题。学生观察图中信息,然后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演在黑板上。其余学生判断。最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注意:随时提醒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四、拓展练习思考题:引导学生抓住突破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五、课堂作业练习四第3~6题。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0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鸡兔同笼”问题,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厦长期保洁服务合同
- 房屋征收拆迁补偿协议书
- 工程修路合同
- 广告牌场地施工租赁协议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政治试题
- 123角平分线的性质(讲练)(8大题型)-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重要考点(人教版)
- 顶管法通道技术指引
- 浙江省绍兴市2024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2
- 桥梁养护工程师培训题
- 第7课《荷叶·母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静脉留置针护理ppt(完整版)
- 急诊创伤救治流程图
- 16J607-建筑节能门窗
-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制度参考模板
- 纳税实务课程说课课件
- 牛津译林版 时态专项练习选择题50题(含答案)
- 人音版一年级上册《其多列》课件PPT
- 人教版初中英语说课省一等奖课件(全英文)
- 2023年江苏苏州常熟市人民法院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5人(共500题含答案解析)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 公开招标范本
- 中学排球校本课程教材(小学也可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