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选项现象解释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相同A.A B.B C.C D.D2.由C、H、O、Mg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都属于氧化物 B.是一种难溶性碱C.是一种稳定性酸 D.、都属于盐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淡水资源丰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4.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因此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因此放热反应都是氧化反应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因此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都相同D.铜在空气中久置后表面生成铜绿[Cu2(OH)2CO3],说明铜的锈蚀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5.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的白烟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8:1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7.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一个分子中含76个碳原子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D.一个分子中含23个氧分子8.对于下列化学用语,说法不正确的是()①H②Mg③④⑤NaCl⑥P2O5⑦CO32-A.①、②、③都可以表示原子B.⑤和⑥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C.③和④所代表的微粒都是稳定结构D.能表示离子的只有④和⑦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结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否则可能发生爆炸B.分离MnO2和KCl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镁条点燃,称量燃烧前后固体质量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红热木炭迅速伸入集气瓶底,可保证氧气完全参与反应10.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薄铜片两侧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克的CO和6克的O2完全反应生成9克的CO2C.许多物质能够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D.铁生锈是缓慢氧化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O12.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铜片比黄铜片硬度大B.常温时铝制品在空气中易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C.铁制品在沙漠地区极易锈蚀D.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固体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根据如图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2)写出实验室适合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4)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氨气。请根据以上装置图选择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时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填字母代号)。14.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15.通过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标号②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往装置中加入药品之前首先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用D装置,也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要预先在瓶中装满水,则氧气由____(填“a”或“b”端,下同)端通入。此时如果想测出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可以用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还用上图正放的D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氧气,则氧气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端通入。(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在实验室里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请你根据甲烷的收集方法,推测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利用装置C收集气体时,当观察到________,说明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实验结束后,李小小同学问:“我怎么知道这气体就是氧气呢?”请你设计验实消除他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通常应该选用收集装置C,若用该装置收集的氧气也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原因即可)16.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A装置中还缺少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实验室选用_____(填字母)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炼锡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请计算:(1)SnO2中锡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下同);(2)炼制11.9t锡,理论上需要SnO2的质量。18.叶绿素的化学式为:C55H72MgN4O5,完成下列各题:(1)叶绿素是由种元素组成的,它属于(填“无机物”或“有机物”)。(2)一个该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个。(3)叶绿素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1)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此反应既是_____反应,又是_____反应。(2)硫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硫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产生_____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产生_____色火焰;生成_____色,_____气味的气体,同是硫的燃烧,火焰颜色不同的原因是_____。(3)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该反应实验时,集气瓶底部加水的目的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详解】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正确,故A正确;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而非分子变大,故B不正确;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解释正确,故C正确;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解释正确,故D正确。故选B。2、C【解析】A、H2O、H2O2都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B、Mg(OH)2是一种难溶性碱,故B正确;C、H2CO3是一种不稳定性酸,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故C错误;D、Mg(HCO3)2、MgCO3都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故D正确。故选C。【点睛】氧化物的概念可简记为: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3、D【解析】试题分析: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此项不正确。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此项不正确。C电解水实验中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项不正确。D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淡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影响了人发生活质量。此项正确。考点:水资源、电解水4、D【解析】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空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都会放出热量,但放热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如生石灰和水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故B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二者化学性质相同,但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二者物理性质差别较大,故C错误。

D、铜器表面生成铜绿Cu2(OH)2CO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铜器表面生锈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有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5、D【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详解】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火加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得铁生成铜,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有银和丹砂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D。6、C【详解】A、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极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7、D【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单宁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76个碳原子,故B正确;C、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故C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46个氧原子,故D错误。故选D。8、B【详解】A、①可以表示氢原子,②可以表示镁原子,③可以表示氖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⑤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能表示一个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③④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达到稳定结构,故③和④所代表的微粒都是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D、④中核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⑦是碳酸根离子,故④⑦表示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9、A【详解】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否则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选项操作并没有将二者分离得到干燥纯净的两种物质,而是得到了潮湿的二氧化锰固体和氯化钾溶液,故错误。C、镁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则不能称量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应将红热木炭缓慢伸入集气瓶底,可保证氧气完全参与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0、D【详解】A、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不是清洁能源,错误;B、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用锅盖盖灭,错误;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温度,而不是着火点,错误;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不会留下痕迹和毁坏图书,正确;故选:D。11、A【详解】A、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低。加热薄铜片两侧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故A正确;B、根据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2CO+O22CO2可知,每56份质量的CO与32份质量的O2反应生成88份质量CO2,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不等于3:6:9,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克的CO和6克的O2完全反应不能生成9克的CO2,故B错误;C、许多物质能够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C错误;D、铁生锈是缓慢氧化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不是FeO,故D错误。故选A。12、B【详解】A、合金的性能比组成其纯金属的性能优良,所以黄铜片比纯铜片硬度大,故错误;B、常温时铝制品在空气中易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故正确;C、铁制品在沙漠地区缺水,不易锈蚀,故错误;D、常温下汞是液体,故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长颈漏斗集气瓶2H2O22H2O+O2↑CaCO3+2HCl=CaCl2+H2O+CO2↑AE【解析】(1)仪器a是长颈漏斗,仪器b是集气瓶。(2)B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4)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属于固固加热型装置,故发生装置选A,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故只能选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E,故组合装置为AE。14、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难溶于水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详解】(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难溶于水的性质;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故答案为(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难溶于水;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知道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注意事项。15、长颈漏斗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b用量筒量出a端排出水的体积就是所收集的氧气的体积a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没有等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就开始收集【详解】(1)标号为②的仪器为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如果用D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要预先在瓶中装满水,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氧气由b端进入;此时如果想测出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可以用的办法是用量筒量出a端排出水的体积就是所收集的氧气的体积;如果用上图正放的D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氧气由a端进入;(4)甲烷,在实验室里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说明甲烷难溶于水,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5)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利用装置C收集气体时,当观察到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说明收集满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6)如果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是没有等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就开始收集,或者集气瓶装水时留有气泡等。16、铁架台长颈漏斗C(或D)一团棉花BC【详解】(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长颈漏斗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仪器名称:①铁架台;②长颈漏斗。(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发生装置为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为C或D,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C(或D)进行组装,A装置中还缺少一团棉花,放在试管口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固液混合不需加热型,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为C,实验室选用BC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点睛】本考点主要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