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超限模板安全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1页
超高超限模板安全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2页
超高超限模板安全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3页
超高超限模板安全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4页
超高超限模板安全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方案及技术参数 16.2施工工艺流程 106.3施工要点 106.3.1盘扣架安装作业 106.3.2柱模板安装 136.3.3梁、板模板安装 146.3.4混凝土浇筑 146.3.5监测监控措施 156.4模板拆除 176.4.1墙、柱模板拆除 176.4.2梁、板模板拆除 176.5验收标准 186.6验收程序 196.7验收内容 196.8验收人员 206.1方案及技术参数高大支模支撑系统采用盘扣式钢管支撑系统,架体基础为结构楼板面,技术参数如下: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体系,各材料要求详见表6.1-1。表6.1-1材料要求材料名称规格材质备注对拉螺杆M14Q235外墙及防水要求采用止水螺杆木方40mm×80mm铁杉次龙骨、模板拼缝等处模板14mm(厚)覆面木胶合板板质材方钢40mm×40mm×3mmQ235次龙骨承插型盘扣式支架立杆Φ48.3×3.2Q3452000mm、1500mm、1000mm、500mm、200mm横杆Φ48.3×2.5Q235600mm、900mm、1200mm、1500mm普通钢管Φ48.3×3.6Q235梁底立杆、抱柱等10#槽钢//主龙骨表6.1-2@@@@@@@150,450,450 架体梁底布置如下图所示:图6.1-1850×1000梁模板支设图(纵距1500mm)图6.1-2850×1500梁模板支设图(纵距1200mm)1模板系统设计梁底次龙骨阴阳角处使用40×80方木,其余位置使用40mm×40mm×3mm方钢管,平行于梁纵向设置;主龙骨采用10#单槽钢,垂直于梁截面设置。梁侧模内龙骨采用40×80木方;外龙骨选用48.3×3.6mm双钢管,沿梁竖向布置;对拉螺栓选用Φ14普通螺栓,详见构造做法表6.1-2。2模板支撑系统设计1)本工程承插型盘扣式模板支架体系选择48系列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产品进行支架施工。承插型盘扣式支撑架是以立杆、横杆和斜拉杆为主组成的支撑体系,其构造合理、稳定性好、自重轻、承载力高、搭拆灵活、使用方便,架体连接形式科学合理牢固可靠。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2)用木胶板模板+盘扣48体系支撑(模数不够时梁底采用普通钢管扣件混搭,扣件式钢管支撑架顶部设置U型支托)。3)采用的盘扣式支撑系统的杆件立杆直径为φ48.3,壁厚为3.2mm,材质为Q345;横杆材质为Q235,管径为φ48.3mm,管壁厚为2.5mm;斜杆材质为Q195,管径为φ42.4mm,管壁厚为2.5㎜,且全部经过热镀锌处理。顶托采用“U”字形设计,平面尺寸140×170mm,顶托丝杠长度L=600mm。承插型盘扣钢管支架杆件全部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4)木胶板为14mm厚,板下模板拼缝采用一根40mm×80mm方木,背楞为40mm×40mm×3mm方管,间距不大于200mm,主龙骨为10#单槽钢;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立杆间距为1200mm×1500mm、1500mm×1500mm,立杆标准步距为1500mm,顶层步距为1000mm(可根据具体层高进行调整,不宜大于1000mm)。5)立杆基础:本工程模板支撑系统立杆基础为底部垫15cm×15cm木模板。6)扫地杆:模板支架的扫地杆的最底层水平杆离地高度不大于550mm。7)水平横杆:本工程的盘扣支架的水平横杆步距为1.5m,顶部步距不大于1000mm。8)立杆选用0.5m、1m、1.5m、2.0m的标准杆,水平横杆选用0.6m、0.9m、1.2m、1.5m长杆件;可调托撑螺杆长度为0.6m。(1)板下第一排立杆距梁边的距离不大于550mm,板下边跨的主次楞与应搁置在梁边、墙边模顶部封口压条上,作为主次楞的搁置端支座,以解决楼板边跨的主次楞悬挑端过长问题。(2)立杆连接套管用铸钢套管,对于铸钢套管形式,立杆连接套长度不应小于90mm,外伸长度不应小于75mm。套管内径与立杆钢管外径间隙不应大于2mm。立杆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1/500H(H为架体总高度),且最大偏差≤±50mm。9)可调底座盘扣支架可调底座调节丝杆外露长度不应大于300mm,作为扫地杆的最底层水平杆离地高度不应大于550mm。图6.1-3底座示意图10)顶托:盘扣支架顶部支撑采用可调顶托,盘扣式支架的顶托距离最上面一道水平拉杆不超过650mm;顶托螺杆插入钢管深度不小于150mm,伸出立杆顶部不大于400mm。螺杆外径与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主楞的接头应错开,主楞接头部位应在可调U型支托内。图6.1-4顶托示意图11)双槽钢托梁设置双槽钢托梁为盘扣架的一种专用配件,在梁、板结构较密集区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图6.1-5双槽钢托梁部分型号及与立杆连接方式图6.1-6梁底支撑体系图12)安全网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防止施工人员在支设模板过程中从高处坠落,搭设完顶板及梁支撑体系后,在支撑底部第二道水平杆处设置一道水平兜网,在第二道水平剪刀撑处设置一道水平兜网。13)其他构造要求(1)插销外表面应与水平杆和斜杆杆端扣接头内表面吻合,插销连接应保证锤击自锁后不拔脱。(2)当单肢立杆荷载设计值不大于40kN时,底层的水平杆步距可按标准步距设置,且设置竖向斜杆;当单肢立杆荷载设计值大于40kN时,底层的水平杆应比标准步距缩小一个盘扣间距,且设置竖向斜杆。(3)高大模板支架最顶层的水平杆步距应比标准步距缩小一个盘扣间距。14)高支模区域框架柱混凝土分层(5m)浇筑,待其形成一定强度后,使用钢管与架体进行抱柱连接。在柱的侧面先垫多层板或橡胶垫保护后再进行钢管连接的加固。模架及周边结构与框架柱沿高度每2步拉结一道,采用Ф48.3×3.6钢管用扣件与盘架横杆相连接。图6.1-7钢管抱住平面布置图图6.1-8钢管抱住立面图15)过渡段支架搭设:因支架的立杆的间距不符盘扣架的横杆模数,局部需采用扣件式钢管横杆过渡,扣件式钢管采用扣件与盘扣架立杆相连接,且需延伸一跨。过渡段两侧的盘扣架外侧需连续设置竖向斜杆,横向的两侧第一跨由下向上连续设置竖向斜杆。过渡段宜设置在荷载较小的板的跨中区域。图6.1-9过渡段盘扣架搭设方法16)侧模加固:梁模板阳角背楞为两根40mm×80mm方木,梁板交界位置阴角采用一根40mm×80mm方木做背楞,梁侧模板拼缝采用一根40mm×80mm方木,背楞为40mm×40mm×3mm方管间距不大于200mm。梁下次龙骨为40mm×40mm×3mm方管,间距不大于100,主龙骨为10#单槽钢。梁侧模加固对拉螺栓直径为Ф14,当400mm<梁高H≤700mm时,增设1道φ14横向间距500mm的对拉螺栓,梁侧底部采用钢管间隔500加固;当梁高700mm<h≤1100mm时,增设2道φ14横向间距500mm的对拉螺栓,梁侧底部采用钢管间隔500加固;当梁高1100mm<h≤1600mm时,增设3道φ14横向间距500mm的对拉螺栓,梁侧底部采用钢管间隔500加固。受力计算详见计算书。6.2施工工艺流程1、柱模板施工流程放线定位→校核控制线→侧模安装→校正柱子方正、垂直和位置→全面检查校正→拼缝处理→安装主次龙骨及并加固→校正、复核→模板验收2、梁模板与支架施工流程放线定位→可调底座、基座→立柱安装→安装扫地杆→校正水平→安装第二层横杆→安装上层立杆、横杆及竖向斜杆→加水平兜网→搭设顶托及龙骨→安装梁底模→安装梁侧模→梁底起拱→侧模支撑→复核梁模尺寸、绑扎梁钢筋→安装侧模主次龙骨及对拉螺栓并加固侧模→架体及模板验收3、板模板与支架施工流程放线定位→可调底座、基座→立柱安装→安装扫地杆→校正水平→安装第二层横杆→安装上层立杆、横杆及竖向斜杆→加水平兜网→搭设顶托及龙骨→安装板底模并加固→架体及模板验收6.3施工要点6.3.1盘扣架安装作业(1)测量放线。盘扣架安装前,按照排版图在底板、楼板上进行放线,按照设计位置搭设架体,检查放样点是否正确。放线时要根据支撑混凝土结构的构件类型进行布置,将降板区、大截面梁、下挂构件等在基础地面上标识清楚,以便于架体支撑一步到位,避免补充加固。(2)第一道立杆、水平杆安装。备料人员依搭架需求数量,分配材料并送至每个搭架区域。根据各支点位置进行立杆搭设,并拉上水平杆进行固定,第一道水平杆距地面高度不大于550mm。依模板支撑架施工图纸将调整底座正确摆放。图6.3.1-1第一道立杆、水平杆安装当架体安装存在高低差时,利用立杆节点位差配合可调底座进行调整,如下图所示:图6.3.1-2可调底座调整立杆连接盘示意图1-立杆;2-水平杆;3-连接盘;4-可调底座(3)立杆安装。安装第一道立杆长度1.5m,根据总体安装高度选择。立柱的中间接头错开,立杆之间采用立杆连接套管连接。立杆的垂直度控制,立杆的全部绝对偏差≤50mm,在支撑架高度段H内,立杆偏差的相对值小于H/500,且不得大于50mm。图6.3.1-3扫地杆安装(4)水平杆安装。立柱安装后,按照1.5m步距安装水平杆,水平杆水平依次安装。水平杆与立杆连接盘盘扣节点采用插销连接,插销连接保证锤击自锁后不拔脱。图6.3.1-4水平杆安装(5)安装第一层竖向斜杆将竖向斜杆依顺时针或全部依逆时针方向组搭。先将竖向斜杆套入圆盘大孔位置,使竖向斜杆头前端抵住立杆圆管,再以销板贯穿大孔敲紧固定。竖向斜杆具有方向性,方向相反即无法搭接。图6.3.1-5斜杆安装(6)上部杆件安装。第一层竖向斜杆安装后,将相邻的盘扣架桁架单元用水平杆连接成整体,然后再向上安装立杆、水平杆、斜杆及水平拉结杆件至设计高度。图6.3.1-6上部杆件安装(7)安放顶托选用48系列的顶托,直径Ф38丝杠竖直插入顶杆插孔内,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U型凹口朝向应一致。(8)搭设注意事项①搭设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持证上岗;②必须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③支模架搭设时,高度超过2.0m,架子工需自带脚手板铺设,悬挂安全带,高挂低用。④所有构件都应按设计及盘扣架有关规定设置。⑤施工前应对现场基础进行清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调节立杆、调节横杆对架体标高、位置进行调整,确保满足架体的支撑要求。在搭设过程中,应注意调整架体的垂直度,要求整架垂直度小于1/500L,最大允许偏差为50mm。⑥在搭设或改变作业程序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⑦根据现场施工需要,在结构周边设置上人通道,通道外侧满布密目网,并与架体做可靠连接。6.3.2柱模板安装1施工准备柱模施工放线完毕;柱筋绑扎完毕,办理隐检记录,柱模内杂物清理干净;将该柱模中用不到的穿墙孔堵住,并涂刷脱模剂;柱模定位钢筋焊好、做好预埋。2模板安装将带有安装支架及相应配件的柱模吊装到柱边线处;根据柱模的截面尺寸,用专用夹具将四片柱模锁紧;调整柱模的垂直度,并用对拉螺栓交错进行加强;将柱模的支架固定好,如柱子较高时需加一些斜向支撑和加强背楞。6.3.3梁、板模板安装1)根据楼面弹出的轴线弹出梁定位线。2)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架的标高,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当梁跨度大于4m时,按跨度的2/1000起拱,大于8m时,应按跨度的3/1000起拱。3)梁、板下面的基础要牢固,确保梁支撑在牢固基础面上。梁部位的架体应设置纵横双向剪刀撑,混凝土楼板、承台的剪刀撑的下端应顶紧混凝土面。4)梁、板模板安装质量要求次梁轴线位置、截面尺寸及水平标高应准确无误;板面应平整洁净、拼缝严密,不漏浆;模板安装后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模板安装偏差应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梁板支撑系统底部设可调底座,顶部设可调支撑头,以调节模板的标高、水平及按规范要求起拱。6.3.4混凝土浇筑浇注梁板混凝土前,应组织以技术负责人及验收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检查支撑体系中各种紧固件的固定程度,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施工。1、浇筑混凝土时应指派木工、钢筋工负责人员进行值班,随时观察模板、钢筋、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生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结前修整完好。2、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连续工作,如果发生故障,造成混凝土初凝的严禁使用。3、振捣时应特别注意钢筋密集处等位置混凝土的浇筑,钢筋过于密集难以下棒时,采用小直径30mm振捣棒;暗梁密集处振捣不宜振捣,采用插入附加钢管,振捣棒在钢管内振捣。4、梁、板混凝土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次浇筑厚度不宜大于400mm,由于主构件梁受力情况比较复杂,混凝土施工中不得留下冷缝。5、梁板混凝土浇筑:梁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梁根据高度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振捣,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展,则可连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方向与浇筑方向相反。6、混凝土振捣采用赶浆法,上下层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以保证新老混凝土接茬部位粘结良好。7、板采用振捣器振捣密实,浇筑板的混凝土虚铺厚度要略大于板厚,振捣完毕后用刮杠刮平,用木抹子抹平,并拉线检查板面标高,严格控制平整度。8、混凝土振捣线路:梁从中间向两边,板从中间向四周顺序,堆积厚度不得超出板厚100mm。9、布料机加固措施:为保证模板支撑架体安全,支设布料机的部位,对底部模板支撑进行加固处理。立杆底部确保增加垫板及竖向斜杆。为避免损坏钢筋,布料机四个支座,应置于结构主梁及柱上,并在布料机支座部位,设置垫板以分散及传递力量,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取出木垫板,并对垫板造成的钢筋保护层不足的部位,进行修补及抹平。图6.3.4-1布料机支腿部位示意图对于布料机单个支座置于板面上,在布料机吊至板面前,应对相应板面楼板保护层垫块及马镫进行加强加密。同时,支座部位加垫高一标号混凝土垫块与混凝土浇筑成整体。垫块上铺木垫板,木垫板置于垫块之上。图6.3.4-2板上支腿剖面示意图6.3.5监测监控措施1、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公司每月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2、模板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3)连接件是否松动;(4)架体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7)支架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3、支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4、监测措施为了监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大梁底的模板及支承体系变化情况及是否异常,混凝土浇筑前在大梁底部的两端及中间各设两根吊垂线(两侧),从大梁底一直吊到立杆支承底板(基础),吊垂尖离地控制在20mm以内并做好记录,在吊垂尖正下方用红蓝笔做好十字标记,同时量测好线垂与立杆间的相对距离,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专人跟踪监测,吊垂与地面距离及与立杆距离变化按设计允许变形要求控制,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5、监测点布设在支架边角位置及中间按每隔15m间距设置监测剖面。每个监测剖面应布置不少于2个支架水平位移和立杆变形监测点、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6、监测频率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每30分钟一次。在混凝土初凝前后及混凝土终凝前后也应实施实时监测。7、当监测数据超过下表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疏散人员,并进行加固处理。表6.2.8支撑架搭设允许偏差及监测变形预警值序号项目搭设允许偏差变形预警值检查工具1立杆垂直度全高绝对偏差≤50mm10mm经纬仪及钢板尺2立杆脚手架高度H内相对值≤H/60010mm吊线和卷尺3支架沉降观测<10mm8mm水准仪4支架水平位移/10mm经纬仪及钢板尺6.4模板拆除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在模板拆除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待用。模板的拆除必须接到项目部的拆模通知后方可拆除,严禁私自拆除模板。6.4.1墙、柱模板拆除当墙、柱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时,先拆除一块模板,保证拆模时不缺棱掉角方可进行全部模板的拆除。1)墙、柱模板的拆除墙体模板的拆除顺序是:先拆两块模板的连接件螺栓,再拆穿墙螺栓,使模板与墙、柱面逐渐脱离。脱模困难时,可在底部用撬棍轻微撬动,不得在上口使劲撬动、晃动和用大锤砸模板。2)角模的拆除。角模两侧都是混凝土墙面,吸附力较大,加之施工中模板封闭不严,或者角模移位,被混凝土握裹,因此拆模比较困难,可先将模板外表面的混凝土剔掉,然后用撬杆从下部撬动,将角模脱出,不得因拆模困难而用大锤砸,把模板碰歪或变形,使以后的支模、拆模更加困难,以至损坏大模板。6.4.2梁、板模板拆除1)梁侧模的拆除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以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预埋件或外露钢筋插铁不因拆模碰扰而松动。2)底模的拆除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见下表所示。表6.4.2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2,≤8≥75>8≥100梁≤8≥75>8≥1006.5验收标准架体材料验收主要为支撑架外径、壁厚及相应材质要求,详见“表6.1-1材料要求”中支撑架主要构配件材质要求、支撑架主要构配件制作质量要求、剪刀撑材料材质要求等。表6.5-1主要构配件制作质量及公差要求表构配件名称检查项目公称尺寸

(mm)允许偏差

(mm)检测量具立杆长度-±0.7钢卷尺连接盘间距500±0.5钢卷尺杆件直线度-L/1000专用量具杆端面对轴线垂直度-0.3角尺连接盘与立杆同轴度-0.3专用量具水平杆长度-±0.5钢卷尺扣接头平行度-≤1.0专用量具竖向斜杆两端螺栓孔间距-≤1.5钢卷尺可调托撑底板厚度5±0.2游标卡尺丝杆外径ø38±2游标卡尺材料进场后劳务报请项目质量部组织验收,质量部组织监理工程师、物资部、工程部、施工部、安全部等部门进行验收,抽检数量:以一车或10T为一检验批,不足10T为一检验批;每批全数进行外观检测,每批随机抽查样品10根进行壁厚检测。验收合格材料方可使用。不合格材料,在监理见证下进行退场处理。表6.5-2现浇结构模板安装质量验收标准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移3尺量底模上表面标高±3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模板内部尺寸基础±5尺量柱、墙、梁±3尺量楼梯相邻踏步高差5尺量层高垂直层高不大于5m3经纬仪或吊线、尺量层高大于5m5经纬仪或吊线、尺量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尺量表面平整度22m靠尺和塞尺量测6.6验收程序序号内容责任人/部门完成时间相关要求(资料准备)1分包单位自检/架体报验前/2分包单位报验A区:王锐、董洪涛、李焕容、周福来;B区:王锐、石雅军、姜林杰、张仁浩;C区:王锐、吕伊明、巴旦、张富景1)工程部组织三检(自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