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天长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滁州市天长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滁州市天长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滁州市天长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滁州市天长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隋朝时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由此可知大运河()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加快了中外经贸往来C.扭转了南北经济格局 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按由北到南的顺序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项正确;大运河不可能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大运河加快了中外经贸往来,排除B项;大运河扭转了南北经济格局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洛阳博物馆的唐三彩“七乐舞姬”。造型不同的“七乐舞姬”用婀娜多姿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现出来。由此可见,“唐三彩”()A.反映了唐朝中外交流的频繁 B.是研究唐朝历史的唯一途径C.有助于我们了解唐朝的社会生活 D.在唐朝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造型不同的‘七乐舞姬’用婀娜多姿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现出来”可知,“唐三彩”有助于我们了解唐朝的社会生活,C项正确;反映了唐朝中外交流的频繁,与材料反映的信息无关,排除A项;是研究唐朝历史的唯一途径,表述错误,排除B项;唐三彩在唐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排除D项。故选C项。3.《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的概况,包含疆域、气候、山川、风土、语言、宗教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等。这说明《大唐西域记》()A.是由玄奘亲自写成的 B.详细介绍了日本的历史C.记载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D.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00多个国家的概况”“包含疆域、气候、山川、风土、语言、宗教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等”可知,《大唐西域记》记录了中外的众多风土人情,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D项正确;《大唐西域记》是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排除A项;“记述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的概况”,不是专门介绍日本历史的,排除B项;“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具有一定主观性,排除C项。故选D项。4.根据下表分析,五代十国的实质是()朝代开国君主建国前身份南平高季兴荆南节度使后晋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刘知远河东节度使前蜀王建西川节度使A.新政权的建立 B.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C.唐末农民战争 D.南北政权对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五代十国君主身份都是节度使(武将),结合所学知识,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B项正确;新政权的建立,与材料反映五代十国建立者都是武将无关,排除A项;唐末农民战争,与材料反映五代十国建立者都是武将无关,排除C项;南北政权对峙,与材料反映五代十国建立者都是武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以富国强兵为目,但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C.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藩镇割据局面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反对,最终导致失败,A项正确;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表述错误,排除B项;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与王安石变法失败无关,排除C项;北宋初期采取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基本解除藩镇割据局面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6.“靖康年(1127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岳飞)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靖康年的奇耻”指的是()A.郾城大捷 B.元灭南宋 C.宋夏议和 D.金灭北宋【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127年”“岳飞”结合所学可知,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D项正确;郾城大捷时间是1140年,排除A项;元灭南宋时间是1276年,排除B项;宋夏议和时间是1044年,排除C项。故选D项。7.元朝在修前朝历史时,为确定奉哪个朝代(金、辽、宋)为正朔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元朝统治者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据此推断,该举措()A.打破了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 B.强化了元朝的正统地位C.激化了元朝内部的民族矛盾 D.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元朝统治者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举措打破了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A项正确;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强化了元朝的正统地位,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元朝内部的民族矛盾,排除C项;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元代“四等人制”下的汉人、南人中绝大部分都是汉族,“先灭金所得者为汉人;后灭宋所得之江南人为南人”。蒙古统治者将汉人、南人进行区分的目的是()A.加强民族团结交融 B.促进民族的平等发展C.分化管理加强统治 D.中央与地方互相牵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人、汉人多为汉族,但是等级不同,蒙古统治者将汉人、南人进行区分的主要目的是分化管理以加强统治,C项正确;四等人制属于民族歧视制度,不利于民族团结交融,排除A项;四等人制不利于民族平等发展,排除B项;中央与地方互相牵制与四等人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他是北宋的文学家,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他是()A.苏轼 B.辛弃疾 C.李清照 D.杜甫【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文学家苏轼,对词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A项正确;南宋辛弃疾把北宋苏轼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排除B项;两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排除C项;唐朝诗人杜甫的诗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淳朴厚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排除D项。故选A项。10.《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由此可知,唐朝时()A.火药传到世界各地 B.已经发明了火药C.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D.火器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发机飞火”判断可知是火药,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B项正确;火药传到世界各地,与材料反映唐朝时期出现火药武器无关,排除A项;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在宋元时期,排除C项;火器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与材料反映唐朝时期出现火药武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明朝的科举考试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明政府对科举考试的这一规定()A.使科举考试绝对的公平公正 B.严重制约社会的创新精神C.推动了明朝教育事业的发展 D.不利于制定统一评分标准【答案】B【解析】【详解】明代科举不仅内容限定在四书、五经范围内,考试的形式按照八股文进行。这种考试形式死板,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B项正确;考试内容不能说明考试的绝对公正,排除A项;考试形式僵化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排除C项;统一标准的制定和考试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明朝戚继光赋诗明志:“水落尚存秦代石,潮平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来自()A.西北地区 B.长城边境 C.东南沿海 D.北方要塞【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明朝戚继光”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戚继光双冰荡平了东南沿海倭寇,C正确;西北地区、长城边境、北方要塞不是戚继光诗中“危”的地区,排除ABD。故选C。13.据《天工开物》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车)、调丝车、坎经具、过糊具(浆纺)、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机械。这可以用来了解当时中国()A.农业有较大发展 B.手工业的技术发展情况C.商业贸易的发达 D.科技发展水平世界领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车)、调丝车、坎经具、过糊具(浆纺)、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机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因此材料可以用来了解当时中国手工业的技术发展情况,B项正确;农业有较大发展,与“纺织工具和机械”不符,排除A项;商业贸易的发达,与“纺织工具和机械”不符,排除C项;科技发展水平世界领先,题干内容没有体现,与“纺织工具和机械”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图反映出明朝()《流民图》A.民不聊生 B.经济繁荣 C.社会稳定 D.政治清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反映了明朝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局面,A项正确;《流民图》反映了社会动荡,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政治清明无关,分别排除B、C、D项。故选A项。15.“盼星星,盼月亮,盼着闯王出主张”“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捐”。这是明朝末年民间流传的歌谣,从这首民谣中得出的信息是()A.人民歌颂的“闯王”是黄巢 B.人民对农民军政策热烈拥护C.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D.严明的军纪得到人民的拥护【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盼着闯王出主张”“闯王江山不纳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反映的是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B项正确;人民歌颂的“闯王”是李自成,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排除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排除C项;严明的军纪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二、辨析改错(8分)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并加以改正。(1)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2)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夜市”。(3)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4)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答案】(1)正确(2)错误,“夜市”改为“瓦子”(3)错误,“王实甫”改为“郑光祖”(4)错误,“西班牙”改为“葡萄牙”【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题干表述正确。【小问2详解】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夜市”。题干表述错误,把“夜市”改为“瓦子”。【小问3详解】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题干表述错误,把“王实甫”改为“郑光祖”。【小问4详解】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题干表述错误,把“西班牙”改为“葡萄牙”。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时,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材料二: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自古以来的城市格局,也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规模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娱乐生活。据统计,汴京和临安的人口大致有170万和120万,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无与伦比的大城市。(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上航路日益发达”的原因。当时的哪一重大发明促进了宋代海上航路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的城市有了哪些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发展的原因。【答案】(1)原因: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发明:指南针。(2)发展:打破了城市格局,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规模发展;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等。【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分析可知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是促进宋代海上航路日益发达的原因;发明:结合所学知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宋代海上航路的发展。【小问2详解】发展:根据材料“打破了自古以来的城市格局,也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规模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娱乐生活”分析、概括可知宋代的城市打破了城市格局,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规模发展;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促进了宋代城市的发展。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05年,郑和开始了伟大的远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到达那里(南洋)。明朝后期,在南洋的华侨超过了10万人。他们大多来自我国东南沿海……他们带去了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在那里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华侨与当地人民一起辛勤劳动,为南洋的开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总结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创举是如何促进南洋的开发的。(3)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答案】(1)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以大国、强国自居;平等交流;友好往来等。(2)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到达南洋,增加了大量劳动力(人口):华侨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华侨与当地人民共同劳动。(3)促进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南洋的开发;有利于宣扬明朝的国威。【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如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可知,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是不以大国、强国自居;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交流;友好往来等。【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明朝后期,在南洋的华侨超过了10万人。他们大多来自我国东南沿海……他们带去了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在那里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华侨与当地人民一起辛勤劳动,为南洋的开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总结可知,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到达南洋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华侨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