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学期中学期中检测参考样卷七年级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小历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图,其中“?”处该填()A.南朝 B.隋朝 C.唐朝 D.北宋【答案】B【解析】【详解】从图中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是北周,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与南方的陈朝成对峙局面。589年,隋军南下,灭亡陈朝,隋朝统一了全国,B项正确;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朝被隋朝所灭,排除A项;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的是隋朝,而不是唐朝,排除C项;北宋结束的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而不是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材料是在描述隋朝大运河开凿()A.目的 B.概况 C.背景 D.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大运河的概况,B项正确;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排除A项;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大运河开凿的概况,不是背景,排除C项;大运河的开通的影响是: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但大运河加重了人民的灾难,促进了隋朝的灭亡,排除D项。故选B项。3.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下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A.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B.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C.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D.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自古就有佩戴“长命锁”的风俗,一般为银质,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图中一枚刻着“状元第”的银质“长命锁”,表达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可以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可见当时科举制对百姓社会的影响,故选D;AB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并且不能体现图中的含义,排除。4.从所示复习笔记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大运河:隋开通,唐修整科举制:隋创立,唐发展三省六部制:隋建立,唐完善A.唐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 B.隋朝为唐朝繁盛奠定基础C.隋唐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唐朝一再模仿隋朝的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干笔记中可知,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唐朝进行了修整,隋朝创立了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朝进行了完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促进国家发展,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由此可知,隋朝的工程及制度,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题干笔记反映了唐朝在运河、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方面对隋朝的继承和发展,这无法说明唐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排除A项;从大运河的开通修整,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创立与完善,无法反映出隋唐时期社会风气的开放,排除C项;从题干笔记可知,唐朝对隋朝的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完善,并非单纯的模仿,排除D项。故选B项。5.四川省皇泽寺刻有对联: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此联称颂的是()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可知,材料描写的是武则天,她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隋文帝在位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唐太宗在位时期出现“贞观之治”局面,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唐玄宗在位时期出现“开元盛世”,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图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体现了A.西域风情与中原文化的交汇 B.统治阶层与市井民众的共处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结合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面上唐太宗端坐在由六名宮女抬着的步辇上,另有数名女或掌华盖,或持扇。禄东赞身着吐蕃民族流行的联珠纹袍,拱手向唐太宗致敬,生动地刻画出藏族使臣的身份和恭敬、机敏的性格特征。该画线条劲细流畅,色彩浓丽,人物神形兼备均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普松赟干布,有利于研究唐朝的民族关系,因此具有史料价值。由此可知,阎立本的《步辇图》体现了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故C项正确;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映西域风情,故A选项错误;《步辇图》中没有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故B选项错误;《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特点,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7.唐代有一位大诗人,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是()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答案】C【解析】【详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C项正确;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排除A项;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排除B项;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排除D项。故选C项。8.唐朝时期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表明唐朝时期A.男女平等得以实现B.社会风气比较开放C.尚武之风盛行一时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科技、文化繁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妇女可以参与各种活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9.下图是唐朝时传到日本的铜镜,它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阿富汗的蓝宝石巧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这体现了唐朝()A.农耕水平的发展 B.疆域范围的辽阔C.社会矛盾的尖锐 D.中外交往的频繁【答案】D【解析】【详解】从题干可知,该铜镜产自唐朝,后传到日本,该铜镜把南海的夜光贝、东亚的琥珀、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到了一起,融合了多个地区的元素,这体现出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频繁,D项正确;铜镜属于手工作品,上面的图案,并无法体现出唐朝农耕水平的发展,单从该铜镜的制作上,也无法说明唐朝的疆域范围辽阔,排除AB项;该铜镜上,不同地区的元素巧妙地组合到了一起,反映的是中外的交往,而与社会矛盾的尖锐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果你要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发展,最有参考价值的史料是()A.佛经《金刚经》 B.典籍《大唐西域记》C.小说《西游记》 D.历史剧《玄奘西行》【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典籍《大唐西域记》记载的是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发展的重要史料,B项正确;佛经《金刚经》不能体现中亚地区历史,排除A项;小说《西游记》属于文学创作,不能作为史料,排除C项;《玄奘西行》属于文学创作,不能作为史料,排除D项。故选B项。11.示意图可以直观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下图空白方框处所对应的事件是()A.黄巾起义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五代十国更迭【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763年,安史之乱被平定。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因此,示意图中空白方框处应该填写的是“安史之乱”,C项正确;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时期,排除A项;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而不是黄巢起义,排除B项;五代十国更迭出现在唐朝灭亡后,排除D项。故选C项。12.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可知其中阶段③的时间段是581年到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项正确;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是秦朝建立时期,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13.如图漫画描绘的场景发生于北宋初年,图中主人公此举的目的是A.改善君臣关系 B.加强中央集权C促进民族交融 D.完善福利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赵匡胤:‘喝了这杯酒你们就退休吧。工资照发,待遇不变’”可知,这反映的是杯酒释兵权。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B项正确;目的不是为了改善君臣关系,目的是为了剥夺君主的权力,排除A项;跟促进民族交融没有关系,排除C项;跟完善福利制度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4.“宋代的基本政治设计,大幅度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场为荣,而是沉醉在案头书牍之中”。这一“政治设计”是A.分封诸侯 B.重文轻武 C.设置刺史 D.分化相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场为荣,而是沉迷书本,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分封诸侯,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是血缘,故排除A项;西汉时期设刺史,主要职责是监察,与题干无关,故排除C项;北宋在政治上采取分化相权的方式,削弱相权,排除D项。故选B项。15.王安石募役法推行后,对于此法……南方百姓相对富庶……故多不反对;北方百姓中穷苦者因此雪上加霜,助役钱使贫者更贫。这表明()A.北方农耕技术较落后 B.募役法不具有进步性C.改革需结合实际情况 D.南北经济制度差异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对募役法的施行虽然南方多不反对,但没有充分考虑北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使北方百姓中穷苦者雪上加霜,可见改革需结合实际情况,C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北方耕作技术落后以及南北方经济制度差异大的结论,排除AD项;“募役法不具有进步性"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故选C项。16.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北宋、辽、西夏是同一时期的政权,辽位于北宋的北方,西夏位于北宋的西北,C项正确;辽与西夏位置错误,排除A项;北宋位于辽和西夏的南方,排除B项;北宋位于辽和西夏的南方,排除D项。故选C项。17.如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三上八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A.农业生产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C.民族矛盾的加剧 D.海外贸易的兴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地区出现汉族人饮茶的方法,反映了汉族与契丹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生产,排除A项;宋辽之间有战有和,材料没有宋辽之间民族矛盾加剧的信息,排除C项;宋朝海外贸易兴盛,但材料没有提及海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18.“靖康年(1127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摘自岳飞《满江红·写怀》的白话译文)这里的“靖康年的奇耻”指的是()A.郾城大捷 B.宋夏和议 C.金灭掉辽 D.北宋灭亡【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因此,“靖康年的奇耻”指的就是金灭北宋,D项正确;郾城大捷发生在1140年,排除A项;宋夏和议订立于1044年,排除B项;金灭掉辽是在1125年,排除C项。故选D项。19.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儿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今河南开封),描述的社会现实是()A.西湖的美景 B.杭州的富庶 C.南宋的偏安 D.南宋的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题临安邸》的意思,“青山上无尽的楼阁连绵根本望不见头,西湖上的表演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讽刺了当政者纵情声色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结合课本所学,北宋灭亡后,南宋统治者定都临安,偏安一隅,只图享乐,不思收复失地,C项正确;西湖的美景诗歌能体现,但不是描述的“社会现实”,排除A项;诗歌没有体现杭州的富庶、南宋的繁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突出的是南宋歌舞声色享乐场所的多,排除BD项。故选C项。20.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所说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中的“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是()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统一中国 D.建立行省制【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A项正确;建立元朝、统一中国、建立行省制都是忽必烈的贡献,排除BCD项。故选A项。21.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古代名人资料卡。据此判断,卡片中的人物是()A.寇准 B.秦桧 C.陆秀夫 D.文天祥【答案】D【解析】【详解】从卡片中的“南宋”、“抗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知,卡片中的人物是文天祥。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后文天祥被俘,宁死不降,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世人所歌颂,D项正确;寇准是北宋的宰相,与卡片中的朝代不符,排除A项;秦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奸臣,曾经陷害岳飞,其主要事迹并非抗元,排除B项;陆秀夫是南宋大臣,南宋灭亡后,继续展开抗元斗争,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并非出自陆秀夫,排除C项。故选D项。22.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行政区划的局部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历史地图最有可能属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地图中显示的都城大都、中书省、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元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有岭北、陕西、河南、辽阳等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元朝的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因此题干中的历史地图最有可能是元朝,D项正确;隋朝、唐朝、宋朝都在元朝之前,未实行行省制度,排除ABC项。故选D项。23.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历史知识复习卡片,根据卡片信息判断他复习的历史主题是()•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A.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B.元朝在新疆的建制C.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D.元朝加强对外交往【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所学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元朝政府设立了宣政院,负责统辖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由此可以判断材料反映的是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故C正确;ABD错误。综上故选C。24.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它独特的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材料反映宋代社会()A.商业贸易繁荣 B.手工业兴盛C.经济重心南移 D.农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它独特的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宋代商业贸易发达,商品经济的繁荣,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手工业、农业,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BD项。故选A项。25.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所作出的主观认识。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北宋开封城里有许多瓦子 B.北宋勾栏里有杂剧和蹴鞠表演C.宋代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D.宋代市民阶层的生活丰富多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现象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在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宋代市民阶层的生活丰富多彩”,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结论,D项正确;“北宋开封城里有许多瓦子”、“北宋勾栏里有杂剧和蹴鞠表演”、“宋代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均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现象,排除ABC项。故选D项。26.下面所示是某同学搜寻到的一些探究性学习内容。由此可知,这位同学探究的学习内容是()目录一、苏轼……8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二、辛弃疾……161.《青玉案·元夕》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A.唐诗的繁荣 B.宋词的发展 C.元曲的流行 D.小说的巅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苏轼”“辛弃疾”,结合所学可知,苏轼、辛弃疾都是宋词的代表人物,由此可知,材料与宋词的发展有关,B项正确;唐诗繁荣体现在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光焰万丈长”,排除A项;元曲流行于元朝,小说的巅峰在明清,均晚于宋朝,排除CD三项。故选B项。27.南宋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办理手续应该去的机构是()A.枢密院 B.宣政院 C.尚书省 D.市舶司【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南宋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货物到泉州销售”结合所学可知,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的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进出口贸易,D项正确;枢密院是元朝的中央行政机构,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排除A项;宣政院是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排除B项;尚书省是隋唐时期的中央行政机构,主要负责政令的执行,排除C项。故选D项。28.《梦溪笔谈》记载了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技术,包括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等工艺流程,它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技术是()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包括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等工艺流程,它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技术是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将胶泥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B项正确;雕版印刷术不需要烧制和排版,排除A项;指南针是辨别方向的工具,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造纸术需要的原料是破布、旧渔网等,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29题8分,第30、31、32题各12分,共4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唐·胡曾《咏史诗·汴水》译文:自从开凿了这条运河,隋朝就一步步走向灭亡。(龙舟的)帆还没有落下,战火就已经澎起,从此再也没有乘坐龙舟的日子了。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节选)译文:人人都说修造这条运河导致隋朝灭亡,可是至今南北通行还要依赖此河。如果没有打造龙舟纵情享乐之事,炀帝赫赫功绩几乎可比治水的大禹。(1)根据材料,简述两首诗中共同提到的这条运河的名称。(2)对于这条运河开凿的评价,你赞同材料中哪位诗人的观点?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运河:隋朝大运河。(2)诗人:皮日休;理由: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解析】【小问1详解】运河:据材料“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知,两首诗中共同提到的这条运河的名称是隋朝大运河。【小问2详解】诗人:对于大运河开凿的评价,皮日休的观点比较中肯,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并非胡曾认为的大运河的开凿导致了隋朝的灭亡。理由:据材料“人人都说修造这条运河导致隋朝灭亡,可是至今南北通行还要依赖此河。如果没有打造龙舟纵情享乐之事,炀帝赫赫功绩几乎可比治水的大禹”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皇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许多少数民族自愿要求内附。少数民族首领把能与唐室通婚视为荣耀,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唐蕃和亲”。除此之外唐朝还宽厚平等对待败降的少数民族,使其得到妥善的安置。随着千百年来不断的民族大交融,贞观时期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和谐新局面。——摘编自许敏《民族和谐的典范——论贞观时期的民族融合》材料二宋辽订立盟约之后,宋改动一些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地名,向辽方表示友好。辽在燕京地区也去掉一些民族歧视政策,争取当地汉人的支持。另外,双方在沿边设立互市贸易的“榷场”……若干年之后,河北一带“牛羊满野”,百姓安乐,宋方每年亦可以赚上百万的收入。——摘编自李国章、赵昌平《二十五史简明读本》材料三元朝建立半个世纪后,蒙古人、其他外族人与汉人上层之间文化、社会关系方面的民族划分早已变得模糊。许多汉人学习蒙古语、与蒙古人结婚,而许多蒙古人和其他外族人则与汉人意气相投……这种民族间的自然同化是多民族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是一种进步。——摘编自史金波《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例“唐蕃和亲”的史实。并概括贞观时期出现民族和谐新局面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盟约”名称。并概述该“盟约”订立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族划分早已变得模糊”的表现。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答案】(1)史实:文成公主入吐蕃;金城公主入吐蕃。原因: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名称:澶渊之盟。影响: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3)表现:汉人学习蒙古语,与蒙古人结婚;蒙古人及其他外族人与汉人意气相投。认识: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既发生过战争,又出现过和平相处的局面,以和平相处为主流。【解析】【小问1详解】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促进了吐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吐蕃,唐蕃之间“和同为一家”。原因:从“皇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许多少数民族自愿要求内附”可知,贞观时期出现民族和谐新局面的原因是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小问2详解】名称:从“宋辽订立盟约之后,宋改动一些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地名,向辽方表示友好”可知,该“盟约”是北宋与辽签订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盟约”指的是澶渊之盟。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宋真宗御驾亲征,最终宋军打退辽军,此后,宋辽议和,辽军退回,宋给辽岁币,这次议和被称为“澶渊之盟”。影响:从“宋改动一些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地名,向辽方表示友好。辽在燕京地区也去掉一些民族歧视政策,争取当地汉人的支持”可知,澶渊之盟的签订有利于民族团结。从“双方在沿边设立互市贸易的‘榷场’”可知,澶渊之盟的签订,有利于加强宋辽双方的经济交流。从“若干年之后,河北一带‘牛羊满野’,百姓安乐”可知,澶渊之盟的签订,使宋辽之间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小问3详解】表现:从“许多汉人学习蒙古语、与蒙古人结婚,而许多蒙古人和其他外族人则与汉人意气相投”可知,材料三中“民族划分早已变得模糊”的表现是:汉人学习蒙古语,与蒙古人结婚;蒙古人及其他外族人与汉人意气相投。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既发生过战争,如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战争等,也出现过各民族和平相处的局面,如唐朝时期各民族的和谐局面、元朝时期的民族交融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是: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既发生过战争,又出现过和平相处的局面,以和平相处为主流。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南方经济发展概况简表朝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概况受战乱影响,北方地区经济优势渐消失,大量人口开始南迁,南方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在北方,安史之乱造成北方民众南移,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不可避免。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定都临安后,进一步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确立了南方的全国经济重心之地位。材料二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进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它还导致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促进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摘编著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影响。(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代经济的发展变化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时期:南宋时期;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2)影响: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导致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促进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但也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要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创新;要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要实行恰当的经济政策;要注意环境保护等。【解析】【小问1详解】时期:据材料一“古代南方经济发展概况简表”“南宋定都临安后,进一步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确立了南方的全国经济重心之地位。”可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期是南宋时期。原因:据材料一“受战乱影响,北方地区经济优势渐消失,大量人口开始南迁”“安史之乱造成北方民众南移”“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小问2详解】影响:据材料二“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护理安全培训
- 物理因子疗法及康复护理水疗法
- 医护理系彭芳
- 实验室主任安全培训
- 大班语言活动生字表
- 对新员工的财务培训
- 7月珠宝活动策划方案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函数的表示方法第课时分段函数
- 2岁护理方法和技巧
- 健康扶贫培训教材
- 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的教学策略
- 第五单元学雷锋在行动(教案)全国通用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 服装店人员不稳定分析报告
- GB 37219-2023充气式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 NB-T 47013.7-2012(JB-T 4730.7) 4730.7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7部分:目视检测
- 《梯形的认识》(课件)-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肝吸虫护理查房课件
- 北京开放大学《现代管理专题》终结性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 小腿抽筋的原因以及缓解和自救方法定稿
- 2023年度高级会计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
- 南开大学答辩通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