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衡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衡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衡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衡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下学期期末检测试卷七年级历史考生注意:本试卷共6页,二道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请把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1.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A.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居住半地穴式房屋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政治上实行禅让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山顶洞人能够人工取火。C项正确;北京人使用粗糙打制石器,排除A项;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排除B项;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根据才德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排除D项。故选C项。2.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物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以推算到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项B符合题意;夏朝是商朝之前的朝代,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周朝和秦朝是商朝之后的朝代,故选项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0年4月4日上午,近300名在陕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D.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至今海内外中华儿女仍在祭祀皇帝,究其原因,黄帝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A项正确;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炎、黄帝部落发展而来,排除C项;炎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排除D项。故选A项。4.鼎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具有极其崇高的意义。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毛公鼎 D.越王勾践剑【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A项正确;四羊方尊的特点是造型奇特,毛公鼎的鼎内壁铸有铭文,越王勾践剑是青铜剑的杰出代表,均与题干“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5.周初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作用不包括()A.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稳定政局C.扩大统治范围 D.诸侯拥兵割据【答案】D【解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周初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权力,建立诸侯国。分封制的实行,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诸侯当时尚未拥兵割据,D项符合题意,排除A项;分封制的实行,稳定了政局,也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排除B项、C项。故选D项。6.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其中主张“兼爱”、“非攻”、“尚同”、“节用”的是哪一学派()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要求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坚决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战争.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墨子,故B项正确;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排除A项;儒家,注重"人道大伦",希望推衍"爱与敬"。儒家中道思想注重以人为本,以人性为主体,排除C项;法家,诸子百家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排除D项。故选B项。7.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由数百个演变到后期的十几个。这说明()A.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B.诸侯割据混战扩大C.历史正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不断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由数百个演变到后期的十几个。”可得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在这一过程中诸侯国不断减少,逐步走向统一,最终秦国完成统一,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灾难,排除A项;诸侯国数量在减少,排除B项;分封制不断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8.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在①②③④所示的诸侯国中,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一跃成为最强盛诸侯国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战国七雄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①燕国,②齐国,③楚国,④是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④的位置是秦国,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9.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A.仁者爱人 B.以德治国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的鲁国人,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和在民间的发展。C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思想上提出“仁者爱人”,A排除;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B排除;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想问题,D排除;故选C。10.“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诗中描绘的场景出现的原因是()A.奖励耕织 B.修建都江堰 C.奖励军功堂 D.修建灵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和所学可知,其描写的是都江堰修建后蜀地的变化,李太守指的是当时的郡守李冰,B项正确;综上所述,奖励耕织、奖励军功、修建灵渠在题干信息中均没有涉及,排除ACD项。故选B项。11.睡虎地秦竹简(如图)创作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它以年份为线索,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如图,他可能经历的战争是()

睡虎地秦简《编年纪》节选

A.秦末农民战争 B.秦国统一战争 C.秦朝南征百越 D.秦朝北击匈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攻韩、攻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因此他可能经历的战争是秦国统一战争,B项正确;秦末农民战争发生在秦朝末年,与秦始皇不符,排除A项;秦朝南征百越,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发动南征的战争,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秦朝北击匈奴发生在秦朝时期,是巩固统一的措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如图示意图的中心主题是()A.地方推行郡县制 B.三公权力至高无上C.中央集权制度 D.加强文化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皇帝、三公、九卿、郡守、县令”可知,图示反映的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权至高无上,总揽一切大权。中央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地方上,秦朝实行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片面,不能完整反映图示,排除A项;在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皇权至高无上,排除B项;加强文化控制在图示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3.汉代贾谊在文章中写道“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描绘的历史事件是()A.武王伐纣 B.楚汉相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七国之乱【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及所学知识可知,贾谊描绘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疆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陈胜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秦二世紧急调集大军进行反击。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C项正确;武王伐纣是周武王推翻商朝统治的战役,排除A项;楚汉相争是刘邦与项羽争夺统治权的战争,排除B项;七国之乱是由于汉景帝削弱诸侯王势力引发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根据下面的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牧野大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楚汉之争【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楚河汉界可得出与楚汉之争有关。根据所学,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约法三章),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D项正确;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排除A项;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破釜沉舟),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秦朝共存在了15年。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的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15.时间轴有助于我们建立历史事件的时空关系。下列时间轴中处应选择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建立西汉 C.张骞出使西域 D.刘秀建立东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B项正确;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排除A项;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排除CD项。故选B项。16.请你仔细观察“丝绸之路示意图”,丝绸之路的路线是A.长安──西域──中亚、西亚──河西走廊──欧洲B.长安──西域──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C.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D.长安──河西走廊──西域──欧洲──中亚、西亚【答案】C【解析】【详解】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大秦的陆路交通线,因为由这条路运送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因而被称作“丝绸之路”。故正确答案为C。ABD的路线与史实不符,故选C。【点睛】解此类题要学会读地图,还要准确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知道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止点及经过的地区,在此基础上才能获取正确答案。17.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A.西域物产流入内地 B.西域都护的设置C.北庭都护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B项正确;西域物产流入内地,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北庭都护府是中国唐朝设立于西域天山以北的行政单位,排除C项;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8.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这反映了当时()A.摒弃秦朝政治制度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王国问题得到解决 D.儒学居于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采取的治国思想是“黄老的无为而治”,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因此根据材料“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可知B项正确;汉朝对秦朝的政治制度是继承和发展,排除A项;汉武帝统治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排除C项;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排除D项。故选B。19.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了一项重要政令,此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此政令是()A.抚慰异姓功臣 B.加强思想控制 C.推恩令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是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的内容,这一政令是为了解决地方王国问题,C项正确;这一政令是推恩令,ABD项都与这一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项。20.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A.夏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三国时期出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西晋短暂统一全国,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南方处于东晋统治时期,此后东晋后出现宋、齐、梁、陈的南朝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后,先后形成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为北朝,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故选C;ABD与图中信息无关,排除。21.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B.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方战乱,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大批南迁,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不仅为南方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故选项C符合题意;西晋后期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北方战乱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并未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2.2021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大力提倡接种疫苗,预防新冠。在东汉时期,也有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主张预防疾病,请问这位名医是()A.张仲景 B.扁鹊 C.屠呦呦 D.墨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汉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A项正确;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医生,排除B项;屠呦呦是现代药学家,排除C项;墨子是墨家代表,提出“兼爱”“非攻”,不是名医,排除D项。故选A项。2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嘉峪关——鸭绿江 B.东海——陇西 C.东海——南海 D.临洮——辽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点是临洮,东到辽东,被称为“万里长城”,D项正确;嘉峪关——鸭绿江,东海——陇西,东海——南海都不是秦长城的起止点,排除ABC项。故选D项。24.如图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鲜卑族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拓跋元步六孤陆拔拔长孙贺兰贺达奚奚独孤刘乙旃叔孙勿忸于于丘穆陵穆尉迟尉A.国家统一 B.民族融合 C.民族矛盾 D.科技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汉族使用少数民族的生活用具,以及少数民族采用汉族的姓氏,这是民族融合的体现,B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民族关系的发展,没有体现国家统一和科技进步,排除A项、D项。故选B项。25.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国和世界人民深感悲痛。民以食为天,华夏儿女历来关注农业生产,请问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完整的农书是()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选项A符合题意;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B排除;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C排除;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排除。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写出图A、B房屋样式的名称。最早建造A、B房屋的居民分别是哪里的居民?(2)图A、B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名称: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房屋;

居民:半坡人、河姆渡人。(2)原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解析】【小问1详解】名称:由图示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图A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B是干栏式房屋;居民:由所学知识可知,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是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干栏式房屋图是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小问2详解】原因:由所学知识可知,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是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因此他们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干栏式房屋是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因此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因此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口人中材料一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暂,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1)材料一中“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是哪年?秦朝哪项制度“创导”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材料二如图是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一种措施。(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什么措施?材料三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材料四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傅乐成《中国通史》(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答案】(1)时间:公元前221年;

制度:郡县制。(2)措施:统一文字。(3)措施:“推恩令”;

作用: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解析】【小问1详解】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统一的形势,加强封建统治,在地方上,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分天下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小问2详解】措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小问3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三“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并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后,为了诸侯王势力强大的问题,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小问4详解】措施:根据材料“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北史》材料三“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资治通鉴》(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次变法?材料中包含了变法什么内容?(2)材料二中提到的“魏主”指的是谁。他想把都城迁到哪儿?(3)材料三“正音”指什么?“魏主”进行的这次改革有何历史作用?(4)通过对“魏主”改革的分析,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答案】(1)变法:商鞅变法;

内容:推行县制,奖励生产的政策。(2)人物:(北魏)孝文帝;

地点:洛阳。(3)“正音”:汉语;

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认识:中华文明是由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丰富多彩。【解析】【小问1详解】变法:由材料“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内容:由材料“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可知,材料中包含了商鞅变法中推行县制,奖励生产的政策。

【小问2详解】人物:由材料“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可知,材料二中提到的“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地点:由材料“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想把都城迁到洛阳。北魏孝文帝于494年力排众议迁都洛阳,然后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小问3详解】“正音”:根据材料“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正音”指汉语。作用:由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小问4详解】认识: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如:中华文明是由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丰富多彩。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传说西行之路上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还有长着豹尾的食人怪兽。——译自《山海经》材料二自从张骞开辟乃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汊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添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张骞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