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上海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试政治试题(满分100分,60分钟完成)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看社会的演进《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写作的一部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科学地分析了人类早期的历史,揭示了原始社会制度解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过程,阐明了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弄清了各个不同社会形态中家庭关系发展的特点,剖析了国家的起源和实质。1.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对四种家庭形式进行了介绍。恩格斯在批评瓦格纳的《尼贝龙根》对原始社会的错误曲解时说,在原始社会,妹妹曾经是妻子,这是合乎道德的。之所以"合乎道德",根本上是由原始社会()决定的。A.主要矛盾 B.生产力C.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 D.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2.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首先充分肯定了摩尔根的伟大发现——氏族是国家产生之前社会的基本制度,以下关于氏族的表述错误的是()A.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B.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C.氏族议事会是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的D.为了管理氏族内部配有军队、法庭、监狱等机关3.19世纪,非洲的布须曼人围猎巨兽时,总是全体出动,男子当猎手,妇女、儿童、老人从旁呐喊助威、围截。这说明()A.他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B.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C.他们平均分配消费品 D.生产资料归集体共同所有4.从生产关系看,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B.生产资料共同占有C.人们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D.生产工具极其简陋5.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A.劳动对象的私有化 B.土地的私有化C.最早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 D.生产工具的私有化6.在奴隶社会出现了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以下对于阶级概念表述正确的是()A.在生产过程中承担不同工作的人群 B.在生产过程中处于竞争地位的人群C.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D.在生产关系中彼此合作的集团7.(多选)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法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说明,国家()A.是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 B.是阶级压迫的暴力机关C.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D.国家是代表各个阶级共同利益的机关8.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因果排序正确在是()①私有制产生②剥削产生③生产力发展④阶级出现⑤奴隶制国家的建立A.③①②⑤④ B.②④③①⑤ C.③④⑤①② D.③①②④⑤9.《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内容让小王非常振奋,为进一步探寻社会形态更替的原因,他展开了研究。以下是小王整理的社会形态及其对应的生产关系特点,请进行匹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特点①原始社会A.统治阶级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和全部劳动成果,被统治阶级毫无人身自由。②奴隶社会B.统治阶级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并占有受雇佣者的剩余价值。③封建社会C.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按劳分配,互助合作。④资本主义社会D.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互助合作。⑤社会主义社会E.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被统治阶级有一定人身自由。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从ABCDE中选填)10.通过探究,小王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一规律是()A.经济基础必须适应上层建筑 B.社会形态必须适应地理环境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分配制度必须适应所有制形式〖答案〗1.B2.D3.A4.B5.B6.C7.BC8.D9.①.D②.A③.E④.B⑤.C10.C〖解析〗【1题】B: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根本原因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极端低下,B正确。ACD:试题指向的是原始社会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主要矛盾”“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均不是,ACD排除。故本题选B。【2题】本题为逆向选择题。ABC: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ABC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D:军队、法庭、监狱等机关是从奴隶制国家才有的,而题目反映的是原始社会,D错误但符合试题要求。故本题选D。【3题】ACD:“非洲的布须曼人围猎巨兽时,总是全体出动,男子当猎手,妇女、儿童、老人从旁呐喊助威、围截”反映的是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而并未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也未涉及产品分配形式,A符合题意,CD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现象,B排除。故本题选A。【4题】A:试题限定的是生产关系角度,而不是生产力角度,A排除。BC:从生产关系看,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是生产资料共同占有,而不是“人们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B符合题意,C排除。D:“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反映的是生产力角度,D排除。故本题选B。【5题】ABD: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而不是劳动对象的私有化、生产工具的私有化,AD排除,B正确。C: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C排除。故本题选B。【6题】ABCD: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ABD错误,C正确。故本题选C。【7题】ABC: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阶级压迫的暴力机关,是阶级统治的工具,A错误,BC正确。D: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国家并不是代表各个阶级共同利益的机关,D错误。故本题选BC。【8题】③:原始社会后期,金属工具出现标志着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个体劳动取代以氏族公社为单位的共同劳动,生产资料也就相应地逐渐转归个体家庭私有,③排在第一位。①:土地私有标志着私有制确立。私有制的产生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的结果,①排在第二位。②:原始社会末期,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剩余产品,这才有了产生剥削和阶级的可能,②排在第三位。④: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④排在第四位。⑤: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⑤排在第五位。故本题选D【9题】①D②A③E④B⑤C【10题】A:应该是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而不是经济基础必须适应上层建筑,A错误。B: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B排除。C: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一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状况,C正确。D: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关系,分配制度必须适应所有制形式说法正确但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排除。故本题选C。重温《宣言》,探寻真理之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指出《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11.《宣言》指出,资本主义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A.开办企业需要的大量资本和失去生产资料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B.开办企业需要的大量生产资料和失去人身自由的人C.开办企业需要的大量资本和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D.开办企业需要的大量生产资料和失去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的人12.《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由此可知,《宣言》()A.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B.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C.自由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1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专门谈及空想社会主义,以下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最为准确的是()A.没有提出消灭私有制的主张B.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但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C.没有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D.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停留在空想,但没有付诸实践14.《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因为它()A.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B.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奠定了物质条件C.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D.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15.《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B.资本主义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思想来源C.资本主义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D.资本主义本身孕育着一种埋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阶级16.根据《宣言》,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和任务是()A.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破坏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D.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17.以下对与无产阶级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B.不仅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还致力于政党内部的特殊利益C.的诞生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18.“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表明()A.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B.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C.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D.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19.《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A.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C.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D.的成立20.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小王同学进一步确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他的依据如下: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顽疾,因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运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答案〗11.D12.D13.B14.C15.D16.C17.D18.B19.D20.赞同小王同学的观点。因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析〗【11题】ABCD:资本主义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是开办企业需要的大量生产资料和失去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的人,故D正确,ABC排除。故本题选D
【12题】A:材料强调的是《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B:《宣言》揭示的是资本主义运行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特殊规律,故B错误。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C错误。D:“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说明《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3题】A: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主张,故A错误。B:空想社会主义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但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故B正确。
C:空想社会主义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故C错误。
D:空想社会主义付诸了实践,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故D错误。故本题选B。【14题】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故A错误。B:《宣言》的发表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思想理论条件,故B错误。C:《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故C正确。D: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15题】AC:材料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故AC不符合题意。B: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思想来源,故B错误。D:材料中指出资产阶级造成的工业进步,生产力发展,使得工人阶级联合起来进行革命代替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这说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本身孕育着一种埋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阶级,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6题】A:三大工人运动发生以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故A不符合题意。B:十月革命之后,俄国破坏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宣言》的内容可知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和任务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故C符合题意。
D:空想社会主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7题】A: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故A正确。B: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故B错误。C:三大工人运动以后工人阶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故C错误。D: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故D错误。故本题选D。
【18题】A: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故A不符合题意。
B:马克思主义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而是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故B正确。C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但材料并没有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故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9题】A: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故A符合题意。B:三大工人运动发生以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故B不符合题意。C: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故C不符合题意。D: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有了主心骨,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0题】考点考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要求调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说明是否同意小明的观点。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可联系教材知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坚定道路自信《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发表的三篇重要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时局以及革命力量和革命条件的充分信心,这种自信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来源于对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清醒认识,来源于人的使命担当。2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羞、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在劫难。近代以后争取: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__________道路走不通。22.请将下面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进行正确排序A.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成立B.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C.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D.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和中国革命相结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排序: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从ABCD中选填)23.对下面中国近代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B.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C.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D.中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取得胜利的过程24.(多选)诞生的意义是()A.使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提供了可能C.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D.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25.“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A.开展国共合作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对“新篇章”理解正确的是()A.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B.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前提条件C.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D.是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7.(多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光辉著作,所指明的具体革命道路,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的思想内涵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当代价值。以下属于其当代价值的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B.坚持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D.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唯意志主义〖答案〗21.①.民族独立②.人民解放③.国家富强④.人民幸福⑤.资本主义22.①.C②.B③.A23.B24.AB25.C26.B27.ABC〖解析〗【21题】本题属于课内填空题,学生调动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析略。【22题】C: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主以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C排第一位;B: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B排第二位;A:1921年,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A排第三位。故正确的传导顺序是C→B→A。【23题】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起点是鸦片战争,A错误。B:从1921年到1949年,是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B正确。C: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二步,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起点的,C错误。D:我国没有经过完备的资本主义历史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D错误。故本题选B。【24题】AB:依据教材,的诞生使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提供了可能,AB正确。C:“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C错误。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D错误。故本题选AB。【25题】A:国共合作不是毛泽东创立的。A排除。B: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而不是毛泽东的创立,B不符合题意。C.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俄国的革命道路完全不一样,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之下创立出来的。选项体现了材料的意思,C正确。D.1937年秋,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这也不是毛泽东的创立。D排除。故本题选C。【26题】A: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故A与题意不符。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B正确。C: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C与题意不符。D: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27题】ABC:毛泽东思想是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和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ABC均符合题意。D:唯意志论是主张意志高于理性并且是宇宙的本质或本体的哲学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夸大了意识的作用,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BC。从“一五”到“十四五”:中国之治的密码五年规划主要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布局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制定目标和方向。1955年7月30日,全国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一五”计划。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时间跨越近70年,中国共实施完成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将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8.(多选)1956年9月,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其历史任务是总结党的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成就,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假如你是一名出席党的八大的代表,在本次会议上你能够看到的内容有()A.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B.大会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C.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D.当前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9.“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一五”计划是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可以概括为()A.一化三改 B.逐步实现社会化主义工业化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D.开展社会主义建设30.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主力量发展是()A.农业 B.轻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重工业31.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以下对探索表述正确的是()A.学习马克思主义 B.学习苏联模式C.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D.另起炉灶,独树一帜32.(多选)说,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能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是()A.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确立了的领导和执政地位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的教育医疗事业获得长足进步D.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33.“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是()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4.五年又五年,一棒接一棒。五年规划又有一以贯之的连续性,实现了超大规模国家发展的统筹协调,确保了现代化进程的连续性。“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这是的重要论断。五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展现着“中国之治”的巨大魅力,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密码”。综合学科内容,结合材料,谈谈中国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密码”。〖答案〗28.CD29.A30.D31.C32.CD33.B34.①坚持的领导。②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③坚持改革开放。④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析〗【28题】C:1956年,我国完成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是党的八大可以看到的内容,C符合题意。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符合题意。A: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要矛盾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A与题意不符。B:1945年,党的七大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B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D。【29题】A: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A正确。B:“逐步实现社会化主义工业化”仅仅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内容的一部分,B排除。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片面。D:1956年,中国完成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30题】D: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主力量发展是重工业,D正确。ABC: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集中主力量发展是重工业,相应地进行农业、轻工业、交通运输业,AB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31题】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正确。A:该选项仅仅表明学习理论,没有表明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A排除。B:应该是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而不是学习苏联模式,B排除。D: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这并不意味着“另起炉灶,独树一帜”,D排除。故本题选C。【32题】A: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在佐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A与题意不符。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此时尚未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B排除。C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CD正确。故本题选CD。【33题】AB:二〇二〇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A排除,B正确。CD: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34题】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析中国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密码”,可用的知识要点是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多角度结合知识要点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可联系党的领导。关键词②:五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展现着“中国之治”的巨大魅力→可联系遵循规律。关键词③:五年又五年,一棒接一棒,五年规划又有一以贯之的连续性→可联系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上海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试政治试题(满分100分,60分钟完成)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看社会的演进《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写作的一部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科学地分析了人类早期的历史,揭示了原始社会制度解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过程,阐明了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弄清了各个不同社会形态中家庭关系发展的特点,剖析了国家的起源和实质。1.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对四种家庭形式进行了介绍。恩格斯在批评瓦格纳的《尼贝龙根》对原始社会的错误曲解时说,在原始社会,妹妹曾经是妻子,这是合乎道德的。之所以"合乎道德",根本上是由原始社会()决定的。A.主要矛盾 B.生产力C.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 D.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2.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首先充分肯定了摩尔根的伟大发现——氏族是国家产生之前社会的基本制度,以下关于氏族的表述错误的是()A.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B.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C.氏族议事会是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的D.为了管理氏族内部配有军队、法庭、监狱等机关3.19世纪,非洲的布须曼人围猎巨兽时,总是全体出动,男子当猎手,妇女、儿童、老人从旁呐喊助威、围截。这说明()A.他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B.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C.他们平均分配消费品 D.生产资料归集体共同所有4.从生产关系看,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B.生产资料共同占有C.人们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D.生产工具极其简陋5.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A.劳动对象的私有化 B.土地的私有化C.最早两大对立阶级的形成 D.生产工具的私有化6.在奴隶社会出现了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以下对于阶级概念表述正确的是()A.在生产过程中承担不同工作的人群 B.在生产过程中处于竞争地位的人群C.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D.在生产关系中彼此合作的集团7.(多选)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法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说明,国家()A.是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 B.是阶级压迫的暴力机关C.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D.国家是代表各个阶级共同利益的机关8.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因果排序正确在是()①私有制产生②剥削产生③生产力发展④阶级出现⑤奴隶制国家的建立A.③①②⑤④ B.②④③①⑤ C.③④⑤①② D.③①②④⑤9.《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内容让小王非常振奋,为进一步探寻社会形态更替的原因,他展开了研究。以下是小王整理的社会形态及其对应的生产关系特点,请进行匹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特点①原始社会A.统治阶级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和全部劳动成果,被统治阶级毫无人身自由。②奴隶社会B.统治阶级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并占有受雇佣者的剩余价值。③封建社会C.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按劳分配,互助合作。④资本主义社会D.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互助合作。⑤社会主义社会E.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被统治阶级有一定人身自由。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从ABCDE中选填)10.通过探究,小王得出了一个结论: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一规律是()A.经济基础必须适应上层建筑 B.社会形态必须适应地理环境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分配制度必须适应所有制形式〖答案〗1.B2.D3.A4.B5.B6.C7.BC8.D9.①.D②.A③.E④.B⑤.C10.C〖解析〗【1题】B: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根本原因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极端低下,B正确。ACD:试题指向的是原始社会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主要矛盾”“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均不是,ACD排除。故本题选B。【2题】本题为逆向选择题。ABC: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ABC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D:军队、法庭、监狱等机关是从奴隶制国家才有的,而题目反映的是原始社会,D错误但符合试题要求。故本题选D。【3题】ACD:“非洲的布须曼人围猎巨兽时,总是全体出动,男子当猎手,妇女、儿童、老人从旁呐喊助威、围截”反映的是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而并未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也未涉及产品分配形式,A符合题意,CD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现象,B排除。故本题选A。【4题】A:试题限定的是生产关系角度,而不是生产力角度,A排除。BC:从生产关系看,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是生产资料共同占有,而不是“人们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B符合题意,C排除。D:“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反映的是生产力角度,D排除。故本题选B。【5题】ABD: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而不是劳动对象的私有化、生产工具的私有化,AD排除,B正确。C: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C排除。故本题选B。【6题】ABCD: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ABD错误,C正确。故本题选C。【7题】ABC: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阶级压迫的暴力机关,是阶级统治的工具,A错误,BC正确。D: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国家并不是代表各个阶级共同利益的机关,D错误。故本题选BC。【8题】③:原始社会后期,金属工具出现标志着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个体劳动取代以氏族公社为单位的共同劳动,生产资料也就相应地逐渐转归个体家庭私有,③排在第一位。①:土地私有标志着私有制确立。私有制的产生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的结果,①排在第二位。②:原始社会末期,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剩余产品,这才有了产生剥削和阶级的可能,②排在第三位。④: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④排在第四位。⑤: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⑤排在第五位。故本题选D【9题】①D②A③E④B⑤C【10题】A:应该是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而不是经济基础必须适应上层建筑,A错误。B: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B排除。C: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这一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状况,C正确。D: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关系,分配制度必须适应所有制形式说法正确但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排除。故本题选C。重温《宣言》,探寻真理之光《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指出《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11.《宣言》指出,资本主义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A.开办企业需要的大量资本和失去生产资料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B.开办企业需要的大量生产资料和失去人身自由的人C.开办企业需要的大量资本和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D.开办企业需要的大量生产资料和失去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的人12.《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由此可知,《宣言》()A.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B.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C.自由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1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专门谈及空想社会主义,以下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最为准确的是()A.没有提出消灭私有制的主张B.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但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C.没有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D.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停留在空想,但没有付诸实践14.《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因为它()A.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B.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奠定了物质条件C.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D.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15.《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B.资本主义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思想来源C.资本主义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D.资本主义本身孕育着一种埋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阶级16.根据《宣言》,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和任务是()A.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破坏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D.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17.以下对与无产阶级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B.不仅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还致力于政党内部的特殊利益C.的诞生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D.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18.“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表明()A.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B.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C.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D.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19.《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A.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C.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D.的成立20.依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小王同学进一步确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他的依据如下: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顽疾,因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运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答案〗11.D12.D13.B14.C15.D16.C17.D18.B19.D20.赞同小王同学的观点。因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析〗【11题】ABCD:资本主义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是开办企业需要的大量生产资料和失去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的人,故D正确,ABC排除。故本题选D
【12题】A:材料强调的是《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B:《宣言》揭示的是资本主义运行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特殊规律,故B错误。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C错误。D:“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说明《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3题】A: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主张,故A错误。B:空想社会主义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但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故B正确。
C:空想社会主义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故C错误。
D:空想社会主义付诸了实践,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故D错误。故本题选B。【14题】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故A错误。B:《宣言》的发表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思想理论条件,故B错误。C:《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故C正确。D: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15题】AC:材料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故AC不符合题意。B: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思想来源,故B错误。D:材料中指出资产阶级造成的工业进步,生产力发展,使得工人阶级联合起来进行革命代替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这说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本身孕育着一种埋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阶级,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6题】A:三大工人运动发生以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故A不符合题意。B:十月革命之后,俄国破坏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宣言》的内容可知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和任务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故C符合题意。
D:空想社会主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7题】A: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故A正确。B: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故B错误。C:三大工人运动以后工人阶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故C错误。D: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故D错误。故本题选D。
【18题】A: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故A不符合题意。
B:马克思主义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而是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故B正确。C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但材料并没有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故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9题】A: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故A符合题意。B:三大工人运动发生以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故B不符合题意。C: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故C不符合题意。D: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有了主心骨,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0题】考点考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要求调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说明是否同意小明的观点。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可联系教材知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坚定道路自信《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发表的三篇重要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时局以及革命力量和革命条件的充分信心,这种自信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来源于对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清醒认识,来源于人的使命担当。2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羞、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在劫难。近代以后争取: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__________道路走不通。22.请将下面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进行正确排序A.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中,成立B.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C.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D.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和中国革命相结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排序: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从ABCD中选填)23.对下面中国近代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B.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C.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D.中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取得胜利的过程24.(多选)诞生的意义是()A.使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提供了可能C.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D.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25.“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A.开展国共合作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对“新篇章”理解正确的是()A.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B.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前提条件C.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D.是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7.(多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光辉著作,所指明的具体革命道路,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的思想内涵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当代价值。以下属于其当代价值的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B.坚持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D.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唯意志主义〖答案〗21.①.民族独立②.人民解放③.国家富强④.人民幸福⑤.资本主义22.①.C②.B③.A23.B24.AB25.C26.B27.ABC〖解析〗【21题】本题属于课内填空题,学生调动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析略。【22题】C: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主以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C排第一位;B: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B排第二位;A:1921年,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A排第三位。故正确的传导顺序是C→B→A。【23题】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起点是鸦片战争,A错误。B:从1921年到1949年,是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B正确。C: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二步,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起点的,C错误。D:我国没有经过完备的资本主义历史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D错误。故本题选B。【24题】AB:依据教材,的诞生使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提供了可能,AB正确。C:“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C错误。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D错误。故本题选AB。【25题】A:国共合作不是毛泽东创立的。A排除。B: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而不是毛泽东的创立,B不符合题意。C.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俄国的革命道路完全不一样,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之下创立出来的。选项体现了材料的意思,C正确。D.1937年秋,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这也不是毛泽东的创立。D排除。故本题选C。【26题】A: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故A与题意不符。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B正确。C: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C与题意不符。D: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27题】ABC:毛泽东思想是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和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ABC均符合题意。D:唯意志论是主张意志高于理性并且是宇宙的本质或本体的哲学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夸大了意识的作用,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BC。从“一五”到“十四五”:中国之治的密码五年规划主要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布局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制定目标和方向。1955年7月30日,全国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一五”计划。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时间跨越近70年,中国共实施完成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将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8.(多选)1956年9月,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其历史任务是总结党的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成就,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假如你是一名出席党的八大的代表,在本次会议上你能够看到的内容有()A.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B.大会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C.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安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理工学院《汽车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建设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计划
- 二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徐州工程学院《民间艺术创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如何跟踪会计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
- 实施零基预算管理的方法计划
- 爱与关怀构建班级氛围计划
- 信阳师范大学《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师范大学《工笔花鸟临摹》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春节习俗和礼仪》课件
- 《大学生网络使用安全和预防电信(网络)诈骗讲座》课件
- 常用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 海南迈湾水库移民方案
- 河西走廊简介描述课件
- 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的护理
- 【比亚迪汽车公司员工招聘问题及优化(12000字论文)】
- 某中央空调机房拆除施工方案
- 康复科2024年度工作计划创新与改革
- 全面预算管理促进效益提升
- (附答案)焊工(初级)模拟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