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3非连续性阅读(时间40分钟,共100分)(一)(2022·江苏连云港·中考试题)“网络与阅读”专题学习活动,围绕以下材料,请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发展潮流。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国青年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摘编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2022年4月21日)材料二: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从图书阅读率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4%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从图书阅读量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2020年的10.71本增加了0.22本;从阅读时长来看,未成年人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增长。同时,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2.5%,听书率为32.7%。(摘编自“中国消费网”2022年4月24日)材料三: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作为“网生”一代,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Z世代”的加入,更加凸显了网络文学对于全民阅读的意义。“Z世代”成长于崛起后的中国,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他们通过评论反馈,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报告》指出:“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网络文学不仅创造了年轻人爱看的中国故事,发挥着文学作品的正向价值引导作用,也在不断吸纳新读者、新作品,拓宽全民阅读的疆域和内容。(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4月13日)1.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0年底,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超过1.8亿,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B.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3%提高了0.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C.“Z世代”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D.“Z世代”作为“网生”一代,将成为网络阅读的主力,他们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通过评论反馈表达家国情怀。2.阅读材料一的图和材料二,你读出哪些信息?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Z世代”下的中国青年对于网络文学有哪些深刻影响。【答案】1.D
2.①2018年至2020年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逐年提升。②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或未成人图书阅读率、阅读量、阅读时长均有所提升)。③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高。
3.①“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网络文学发展潮流,弘扬网络文学正能量。②“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③“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④“Z世代”中国青年的加入凸显了网络文学对全民阅读的意义。⑤“Z世代”中国青年增加了网络文学的读者量,推动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解析】1.D.“将成为网络阅读的主力”理解有误。根据材料三第②段“‘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故选D。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一图表分析,2018年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是16929万人,2019年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是17514万人,2020年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是18281万人,据此可知,2018年至2020年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逐年提升。根据材料二“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从图书阅读率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4%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从图书阅读量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2020年的10.71本增加了0.22本;从阅读时长来看,未成年人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增长”分析得出: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根据材料二“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2.5%,听书率为32.7%”概括得出: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高,达到72.5%。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一“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发展潮流。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国青年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概括得出:“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网络文学发展潮流,弘扬网络文学正能量。根据材料三第①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概括得出:“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根据材料三第②段“作为‘网生’一代,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Z世代’的加入,更加凸显了网络文学对于全民阅读的意义”概括得出:“Z世代”中国青年的加入凸显了网络文学对全民阅读的意义。根据材料三第②段“‘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概括得出:“Z世代”中国青年增加了网络文学的读者量,可以推动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根据材料三第③段“‘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概括得出:“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二)(2022·浙江金华·中考真题)浦江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是金华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某校社团因为疫情,组织线上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参观后,请你完成以下任务。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展板一那一群人当末次冰期的寒意逐渐退去,稻花香飘散在钱塘江两岸的河谷盆地里,摇曳的稻穗在风中等待着成熟,等待着走出洞穴的第一批人群,他们在采集狩猎的同时,还将捧着稻米,收获、繁衍、生息。他们的足迹停留在山上、桥头和湖西,他们的家园遗留在荷花山、小黄山和下汤的梦里。那里有他们修筑过的环壕、居住过的房屋;那里有他们种植过的田地、圈养过的动物;那里还有他们使用过的器具和思念之人的墓地。他们是谁?他们就是上山人。展板二那一粒米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砻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的智慧,也记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从此,那株祖本是狗尾草的稻,在古人的培育下“疯狂”生长。这是一个万年前的故事。时光的罅隙里遗落一道光,照耀在金黄色的稻穗上。一粒粒稻米成熟坠地,一颗颗金灿灿的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奇迹。上山人耕耘土地,悉心栽培,经过漫长的等待,这些稻米终于每年都开出花,结成穗,成为家园边最美丽的风景。他们将脱粒后的稻壳和陶土相伴,制作成器;将发酵过的米浆存封在罐子里,酿造出酒。这些都是何其伟大的发明!正如袁隆平先生为上山文化的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那样振奋人心。他们是最早的农人,是最早生产水稻的先民。展板三那一缕炊烟上山文化是“农业”“定居”在东亚社会里真正结合在一起的最早实证。一粒稻米的背后升起了一缕炊烟。当静寂的荒原上竖立起一座座土阶茅屋,人类终于告别了数百万年的原始生活。从一万年前开始,上山文化遗址群在钱塘江流域的聚落性分布并向周边地区扩散发展的态势,呈现出的便是农耕定居文明的最初景观。更展现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稻作农业社会初创和形成期的文明模式以及此后延续数千年发展的文明基因。2016年在浦江召开的“上山文化命名十周年暨稻作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以上山遗址为代表的上山文化遗址群,在东亚地区率先进入了“初级村落”的历史发展阶段;2020年著名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先生更是为上山遗址欣然题写下“远古中华第一村”。展板四那一抹红夕阳西下,灿烂的晚霞凝练出浓烈而静谧的红,这抹红落在了上山人的眼里、心底,沁染成为一种对自然和生命的信仰。他们制作的陶器如太阳一般鲜红,如火焰一般浓烈,陶土经过陶工匠心般地转换,变成了最精美的器物。大口金、平底盘、圈足盘、双耳罐、壶、钵、杯、碗,上山人的引火炊煮有它,盛食宴飨有它,把酒言欢有它,载歌载舞有它,入土为安亦有它……这是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陶器和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彩(绘)陶器。这些陶器伴随着上山人的物质生活,也烙印下上山人的精神世界。展板五那一个时代距今12000年左右,人类迈入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全球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先后发生“农业革命”。走过了数百万年的人类告别洞穴,走进新纪元。上山文化发展成为东亚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农耕聚落群。稻作技术和稻作文化传播开来,奠定了半个中国的史前经济基础,延续至今并影响了整个世界。上山文化晚期,即距今大约8500年开始,文化面貌鲜明的各地考古学文化才日益发展起来,至此,史前中国的拼图初步成型。可以说,上山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行者、领跑者、开拓者,是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的一颗“启明星”。4.林西莉的《汉字王国》有一段关于水稻的表述(见链接材料)。大家认为这一表述需要修改,请结合展板内容解释修改原因。链接材料:大量的碳14测定数据证明,早在公元前5000年农民就在长江三角洲的沼泽地上大量种植水稻。当人们1976年挖掘石器时期的村落河姆渡时,到处看到水稻的遗存……那里发现的水稻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的。(《汉字王国》,2017年第2版)5.说明语言有生动(如《时间的脚印》)和平实(如《中国石拱桥》)之别。体会展板上解说词的语言风格,探究设计者选用这种语言风格的意图。6.本次特展以“稻·源·启明”为主题;结合展板内容,阐述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答案】4.《汉字王国》说,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水稻是目前人们所知道最早的,距离现在有7000年的历史。而上山遗址中发现的炭化稻米已有超过万年的历史,且有水稻栽培、酿酒的证据。《汉字王国》中这段话没有吸收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
5.本解说词语言生动。从细微处入笔,讲述的角度新颖贴切;帮助观展者加深对展馆图片的理解;极具画面感的描述,具有代入,让观展者仿佛看到上山人的生活场景;抒情化的语言洋溢着民族文化自豪感,表达了文化自信;作为解说词,让整个观展过程环节清晰、目的明确,引导观展者有序观展。
6.稻是上山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上山人是最早的农人,是最早生产水稻的先民;上山文化遗址群是农耕定居文明的开端;上山遗址中有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器;稻作技术和稻作文化,延续至今并影响了整个世界。上山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行者、领跑者、开拓者,是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的一颗“启明星”。以“稻·源·启明”为主题,突显上山考古的主要发现,概括出上山文化的源头地位,彰显民族自豪、文化自信。【解析】4.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汉字王国》中这段关于水稻的表述,认为“公元前5000年”“河姆渡”“发现的水稻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的”,即认为目前人们所知道的水稻有7000年的栽培历史。根据展板二中“这是一个万年前的故事。时光的罅隙里遗落一道光,照耀在金黄色的稻穗上。一粒粒稻米成熟坠地,一颗颗金灿灿的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奇迹。上山人耕耘土地,悉心栽培,经过漫长的等待,这些稻米终于每年都开出花,结成穗,成为家园边最美丽的风景。他们将脱粒后的稻壳和陶土相伴,制作成器;将发酵过的米浆存封在罐子里,酿造出酒”,可知上山人栽培种植水稻已超过一万年,并且会用稻米酿酒,因此《汉字王国》中这段关于水稻的表述应该修改,把上山水稻的起源考古成果吸收进去。5.本题考查文章语言风格的分析。这五段解说词,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诗意。解说词分版块,从上山人的生活、水稻的种植、上山人的农业定居生活等方面对上山文化考古成果进行了解说展示,让观众对每个参观环节都有清晰的了解;解说的内容,如展板一中“当末次冰期的寒意逐渐退去,稻花香飘散在钱塘江两岸的河谷盆地里,摇曳的稻穗在风中等待着成熟,等待着走出洞穴的第一批人群”,展板二中“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砻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的智慧,也记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等句子,具有画面感,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般;如展板四中“这些陶器伴随着上山人的物质生活,也烙印下上山人的精神世界”,展板五中“上山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行者、领跑者、开拓者,是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的一颗‘启明星’”,对上山文化的意义表达了赞美崇敬之情,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民族自豪感,让读者和参观者增强了中华文明的自信心。6.本题考查材料主题的理解。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分三大主要内容:水稻、农业定居起源、农业革命启明。根据展板二“上山人耕耘土地,悉心栽培,经过漫长的等待,这些稻米终于每年都开出花,结成穗”,可知上山人是最早生产水稻的农人;结合展板三中“上山文化是‘农业’‘定居’在东亚社会里真正结合在一起的最早实证。一粒稻米的背后升起了一缕炊烟”,可知上山文化遗址是农耕定居文明的开端;根据展板四中“这是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陶器和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彩(绘)陶器。这些陶器伴随着上山人的物质生活,也烙印下上山人的精神世界”,可知上山人制造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器;因此上山是水稻与彩陶的“源”;根据展板五中“上山文化发展成为东亚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农耕聚落群。稻作技术和稻作文化传播开来,奠定了半个中国的史前经济基础,延续至今并影响了整个世界”,“上山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行者、领跑者、开拓者,是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的一颗‘启明星’”,可知上山人的稻作技术和稻作文化,延续至今并影响了整个世界,因此上山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行者、领跑者、开拓者,是中华文明形成初期的一颗“启明星”。特展的主题“稻·源·启明”概括了上山考古特展的主要内容的意义,突显了上山文化的源头地位。通过参考特展,可以增强参观者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三)(2022·重庆·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有同学常为这样的事而苦恼,觉得老师教的知识都记住了,但考试时却不能正确作答。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这些知识在他的头脑中是散乱的、碎片化的(如图1),因此答题时不能准确提取相关知识,或提取出错。如果你头脑中的知识是有规律、成体系的结构化知识(如图2),在运用时就能准确提取了。因为我们的大脑处理不了太多零散复杂的信息,大脑更喜欢结构化的信息。如何让碎片化的信息结构化呢?这就必须对散乱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改编自微信公众号“给思考留点时间”)材料二:结构化思维就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考对象,来引导思维,从而有效表达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具有以下作用:1.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对复杂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并对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它还能把复杂问题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小问题,再逐一解决,最终把问题全部解决。2.能理清思路,清晰地表达。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利于他人理解。在说话时运用“因为……,所以……”“第一……;第二……;第三……”“在X方面,应该……;在Y方面,应该……”等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能让表达更加清晰。3.帮助构建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一个树状结构,建立了这种结构后,在后续学习时就能将一个个知识点添加到知识树上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改编自周国元《卖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材料三:用结构化思维来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寻找结构,寻找结构的关键又在于找到拆分或归类的维度,寻找结构的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1.自上而下找结构自上而下找结构主要适用于对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拆分。先对主题或问题进行结构化拆分(即按照一定维度进行拆分),建立起一个框架,再将已有的信息或解决方案放入到框架中。如,语文老师这样教写议论文:开篇亮出观点,然后将观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层层递进的),再用论据证明分论点,最后再对文章进行总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树状结构或线性结构(也叫流程图),如图3、图4。2.自下而上找结构自下而上找结构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庞杂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需要根据这种关系(即分类的维度)来建立框架。如,对以下词语进行分类:白菜
香蕉
大象
牛
李子
豆角通过分析找到分类的维度——水果、蔬菜、动物,再将香蕉、李子归入水果类,将白菜、豆角归入蔬菜类,将大象、牛归入动物类。在具体运用时,可按照下面的步骤从庞杂的信息中找到结构:第一步,头脑风暴。尽可能列出所有思考的要点。第二步,连线分组。找出所列要点之间的关系,对要点进行分类。第三步,提炼结构。总结概括要点,提炼观点。第四步,补充观点。通过补充观点完善思路,如果没有补充,这一步可以不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法无优劣之分,在实际运用时,彼此互为补充。要形成结构化的思维能力,就必须经常练习。一是归纳积累结构,在看书学习时,看到关于结构的理论或者好的结构,可以将它记下来,并试着运用到具体的例子中;二是按结构化的思维方式写作,尝试每周写一篇文章,先建立文章结构,再填充素材,如果没有时间写文章,可只搭建文章结构,写出关键点即可;三是用结构化思维论证议题,每天给自己一个议题,用结构化的思维去论证这个议题,列出论证结构,能证明你的观点即可。(改编自周国元《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7.请根据材料一,简述如何才能形成结构化的知识。8.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要做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首先要把握问题的本质,再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类。B.结构化思维有助于我们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这样对方就能完全接受我们的观点。C.“自上而下找结构”和“自下而上找结构”这两种方法适用的对象不同,在实际运用时,二者不能兼用。D.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方法有多种,用结构化思维论证议题是其中一种方法。9.材料三中“自下而上找结构”这一部分,在表达上作者用了多种方法,把事理介绍得很清楚,这对我们写作有哪些方法上的启示?10.以下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说明,请用树状结构对它进行梳理。材料三中的树状结构图供参考,答题时可不画方框。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它们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有时直接阐释道理,有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论述严密,说服力强。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答案】7.对散乱的、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使之变得有规律,成体系。
8.D
9.①举例贴近生活,通俗易懂;②分条陈述,富有条理;③将观点或内容提炼为短句或短语,简明扼要、突出重点;④可运用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使表达更清晰。
10.示例:【解析】7.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提炼。根据材料一“如果你头脑中的知识是有规律、成体系的结构化知识,在运用时就能准确提取了”“如何让碎片化的信息结构化呢?这就必须对散乱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可知,对散乱的、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让它们变得有规律,成体系,这样才能形成结构化的知识。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根据材料二“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对复杂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并对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可知,要做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首先应该做的是对复杂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再对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才是把握问题的本质,因此A项表述不正确;B.根据材料二“结构化思维能帮助我们思路清晰地表达观点,利于他人理解”可知,B项“这样对方就能完全接受我们的观点”表述绝对化,与原文不符;C.根据材料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法无优劣之分,在实际运用时,彼此互为补充”可知,C项“这两种方法适用的对象不同,在实际运用时,二者不能兼用”表述不正确;故选D。9.本题考查谈启示。根据材料三在介绍自下而上找结构时所举事物“白菜”“香蕉”“大象”“牛”等,可知这里所举的例子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因此启发我们写作时应举例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根据材料三在介绍自下而上找结构时说到“在具体运用时,可按照下面的步骤从庞杂的信息中找到结构”“第一步”“第二布”“第三步”“第四步”可知,这里的分析非常的有条理,清晰明了,因此启发我们写作时应分条陈述,富有条理;根据材料三在介绍自下而上找结构时总结的步骤“头脑风暴”“连线分组”“提炼结构”“补充观点”可知,这里的观点鲜明,内容简短,让人印象深刻,因此启发我们写作时应将观点或内容提炼为短句或短语,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根据材料三在介绍自下而上找结构时采用的一些关联词“通过”“再”“如果”等词语可知,这样的表达非常的清晰,容易被人理解,因此启发我们写作时可运用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使表达更清晰。10.本题考查文字和图片间的转换。结合图3“议论文树状结构”可知,这是按照自上而下找结构的方法绘制的图。结合材料三里介绍的用结构化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上而下找结构主要适用于对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拆分。先对主题或问题进行结构化拆分(即按照一定维度进行拆分),建立起一个框架,再将已有的信息或解决方案放入到框架中”可知,第一步要找到主题,根据题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说明”可得知这就是主题,因此树状图最上层的框里应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说明”,可简写为:九上二单元说明;然后根据题干提供的材料将“九上二单元说明”进行拆分,根据题干提供的材料“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它们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可知,这里介绍的是课文内容;再根据“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有时直接阐释道理,有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论述严密,说服力强”可知,这里介绍的是观点阐述方式;再根据“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可知,这是阅读目标;因此第二层的框里应分别填写:课文内容、观点阐述方式、阅读目标;接着对第二层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拆分,根据题干提供的材料“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它们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可知,这里的课文分成了三类,即谈人生、议社会、论教养,所以“课文内容”的下一层应是:谈人生、议社会、论教养三个部分;根据题干提供的材料“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有时直接阐释道理,有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论述严密,说服力强”可知,“观点阐述方式”分为两种,即直接阐释道理、运用材料论证,所以“观点阐述方式”的下一层应是:直接阐释道理、运用材料论证;根据题干提供的材料“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可知,阅读目标有两个,即深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所以“阅读目标”的下一层应是:深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四)(2022·四川成都·中考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传统节日知多少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欢快民谣,唱的是习俗丰富的端午。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清明节祭先祖,放风筝,荡秋千。二月十二花朝节,民间有“贯红”之俗,文人雅士会相聚饮酒,赋诗唱和。三月三上巳节,人们以香草沐浴,与亲友携游……丰富的习俗让传统节日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期盼。③作为祭祀、天文、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如灼灼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彩。除夕烹鱼,寓意年年有余。上巳沐浴,祈愿身体安康。重阳登高,怀想亲朋故交。中秋赏月,更是构筑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传统节日体现了先民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敬畏,是千百年来人们哀乐祈愿等情感的仪式化表达。(摘自《中国风俗大辞典》,有删改)乙小议传统节日的“打开”方式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插艾,吃粽,赛龙舟,这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活动。如今它们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②2021年河南卫视的晚会《端午奇妙游》,以“网剧+网综”的形式,串联《祈》《龙舟祭》等节目,将端午祈福、赛龙舟等习俗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值得一提的是,因“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回答了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一些地方还举办了端午航天展。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人们纷纷感慨:“传统节日有魅力,过节这么有意思!爱了,爱了!”③然而,仅仅是形式新就够了吗?理解节日内涵、弘扬节日文化才是根本。如此,才有助于深度融入传统节日,深刻理解民族文化,从而更有效地建立文化自信。《端午奇妙游》做了好的尝试,它的开场舞《祈》,舞者拂袖起舞,拨裙回转,使人仿佛回到了古人端午祈福的场景,感受那些美好的向往。《龙舟祭》则再现了端午祭祀盛景,让人们在此情境中追思先哲,体悟爱国为民的伟大精神。④吃吃粽子,穿穿汉服,只是形式。传统节日的“打开”,如不追根潮源,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情不知所起”,自然也就谈不上“一往而深”。(摘自人民网等,有删改)11.传统节日受到喜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文内容,分点概括。12.甲乙两文开头都引用端午民谣,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13.下面这句话作为结尾段,更适合放入甲乙两文中的哪一篇?请作出判断并根据文章简要分析。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答案】11.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增加了人们喜欢的新的过节方式。
12.同:点出端午的几种习俗;以有趣的民谣作为开头,增强可读性。异:甲文中,引出说明对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说明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乙文中,引发对传统节日“打开”方式的论述。
13.甲文。甲文围绕说明对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介绍其习俗、文化内涵,表现其魅力。这句话写传统节日有魅力,与甲文更匹配。【解析】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甲文第②段“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可知原因之一是:传统节目习俗丰富;根据甲文第③段“作为祭祀、天文、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可知原因之二是: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根据乙文第②段中“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可知原因之三是:增加了人们喜欢的新的过节方式。12.本题考查文段作用的分析。甲乙两文,都引用了端午的民谣,“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列举了端午的几中习俗,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不同之处在于:甲文是说明文,用端午民谣引出说明对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第②段),也说明了第②段中“丰富的习俗让传统节日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期盼”;乙文是议论文,引用端午的民谣,引出“插艾,吃粽,赛龙舟,这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活动。如今它们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进而引出论题“传统节目的‘打开’方式”。13.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意义的说明。甲文说明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内涵,说明了传统节日具有永恒的魅力,因此这句话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放在甲文结尾最合适。(五)(2022·陕西·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让很多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燃起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中国青年报社对2047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图示如下:青少年对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的感受(数据源自2021.7.8《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专栏)【材料二】①2月27日7时44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11时06分,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西电一号”卫星由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2星”的方式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②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提供了一级、二级、三级发动机和姿控发动机系统,为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提供了空间推进分系统,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提供助推、一级、二级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③“西电一号”卫星是“中星·丝路天图遥感卫星星座”的首发星,为高光谱遥感卫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星电科集团和未来宇航共同打造,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设计,未来宇航研究院进行在轨交付,由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公司负责运营。(摘编自《西安动力助长征火箭刷新发射纪录》《“西电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2022.2.28《西安晚报》)【材料三】①在2月27日的两次航天发射任务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胆启用青年技术人员,由“85后”担当任务总体负责人,“95后”任一线操作员,全程护送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圆满完成了本次多点并行测控任务。②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建海介绍,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前,以青年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测控团队对卫星的分离过程和分离机理进行了多轮次研讨交流,形成了完备的分离判断应急处置方案。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压缩这22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技术人员优化了岗位交互流程,完善了箭遥数据提取分析软件功能,制定了多个方案预案,大大提高了卫星进入太空后初始轨道确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③据悉,今年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依旧保持高位运行,准备数次测控任务已经成为常态。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进一步落实好人才培养战略,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确保顺利完成每一颗卫星测控任务。“陕西智慧”将继续助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摘编自《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年技术人员圆满完成多点并行发射测控任务》,2022.2.28《陕西日报》)【材料四】①3月23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再次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实验课。②……③太空抛物实验: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压轴登场,迎来太空之旅的“高光时刻”。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一向憨态可掬的“冰墩墩”姿态格外轻盈,接连几个“空翻”画出了一条漂亮的直线,稳稳站在了叶光富手中。④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璐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一是要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属于从科学角度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在轨实验助力地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三是舱外有高真空环境、辐照、亚磁场等,这些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料、元器件等影响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四是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包括暗物质探测、行星起源探索等。问天、梦天实验舱发射升空后,还会有一大批前沿科学实验陆续在中国空间站开展。⑤课堂有限,学习无限。“双减”政策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天宫课堂”为课堂教学注入了鲜活跳动的科学血液,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让“航天梦”成为激发青少年奋进的力量。(摘编自《天宫课堂第2课圆满成功》,2022.3.24《西安日报》)14.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概括“陕西智慧”为中国航天事业做了哪些“助力”。15.就目前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而言,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请结合【材料四】分点概括。1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青年报社对2047名青少年专项调查显示,近一半的青少年认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承载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厚重期望,开启了空间站的新时代。B.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人员努力压缩22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提高了卫星进入太空后初始轨道确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C.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持续保持高位运行,领先世界发达国家,不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了中国智慧。D.精彩的“天宫课堂”为日常课堂教学注人了鲜活跳动的科学血液,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答案】14.①为2月27日成功发射的两个型号火箭及一相关卫星提供动力支持;②参与打造并负责运营“西电一号”卫星;③圆满完成了多点并行发射测控任务;④培养了一批青年技术人才。
15.一是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二是助力地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三是研究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料、元器件等的影响;四是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
16.B【解析】14.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材料二第②段“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提供了一级、二级、三级发动机和姿控发动机系统,为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提供了空间推进分系统,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提供助推、一级、二级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可知,为2月27日成功发射的两个型号火箭及一相关卫星提供动力支持;由材料二第③段“‘西电一号’卫星是‘中星·丝路天图遥感卫星星座’的首发星,为高光谱遥感卫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星电科集团和未来宇航共同打造”“由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公司负责运营”可知,参与打造并负责运营“西电一号”卫星;由材料三第①段“圆满完成了本次多点并行测控任务”可知,圆满完成了多点并行发射测控任务;由材料三第②段“以青年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测控团队对卫星的分离过程和分离机理进行了多轮次研讨交流,形成了完备的分离判断应急处置方案”和第③段“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进一步落实好人才培养战略,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确保顺利完成每一颗卫星测控任务”可知,培养了一批青年技术人才。15.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题干“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找到材料四第④段对应的句子“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而原因的分析就在本段中,由第④段“一是要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属于从科学角度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在轨实验助力地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三是舱外有高真空环境、辐照、亚磁场等,这些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料、元器件等影响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四是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包括暗物质探测、行星起源探索等”即可概括作答。16.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观察材料一的结果图可知,“开启空间站的新时代”占比64.6%,并非选项所说“近一半”;C.由材料一结果图中,“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大发展、大进步”占比75.3%,以及材料三第③段“据悉,今年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数量和频次依旧保持高位运行,准备数次测控任务已经成为常态”可知,材料并没有提到选项所说“领先世界发达国家”;D.由材料四第⑤段“课堂有限,学习无限。‘双减’政策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可知,材料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并非选项所说的精彩的“天宫课堂”,理解有误;故选B。以下选做(六)(2022·浙江绍兴·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相关数据:2017—2019年全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抽样调查信息年份城市样本数量(个)生活垃圾产生量(万吨)201720220194.4201820021147.3201919623560.2材料二:“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豌在国内首次牵头提出创建“无废城市”及“无废社会”的建议。2018年1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9年4月,生态环境部公布“11+5”个试点城市和地区。随后,各地政府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2021年,试点工作收官。2022年,《“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印发,明确提出将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全国能源信息平台)材料三:中国固体废物的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亿—700亿吨,每年新增固体废物约100亿吨。如果以传统的堆放或填埋方式处置,直接后果就是挤压和损毁城市用地,并且污染大气、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威胁人们的健康。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置固体废物?需要多方合力,抓好两大环节:源头减量化,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末端资源化,在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基础上,力求将废物转化成可利用资源。减量化不等于没有废物产生,它需要政府部门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驱动资源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值得注意的是,从源头减量,不仅要引领企业推进绿色生产方式,还要大力倡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资源化并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要求逐步完善和延伸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依赖固废处理企业的创新科技与标准化能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最大化。(根据《中国新闻周刊》2022.2.28整理)17.选出以下推论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
)A.全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增,2017年到2019年,就增长了3365.8万吨。B.因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在城市主要固体废物中占比最大,所以需要最先处置。C.为了保护土地、减少污染,固废处置需要改革传统的堆放或填埋方式。D.全社会共同努力,不产生各类固体废物,才能创建真正的“无废城市”。18.创建“无废城市”需要多方合力,请根据材料填写思维导图。19.运用三则材料的相关知识,分析绍兴市或佛山市固废处理做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绍兴市:绍兴市是全国“无废城市”试点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的试点市。在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曾分布着数百家大大小小的印染企业,产出的各类固废不计其数。近年来,柯桥大力推进印染业搬迁集聚、改造提升工程,印染企业缩减一半以上。佛山市: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中心,园内各项目之间资源共享、协同处理,焚烧产生的电能为园区输送稳定、经济的能源,余热供污泥干化、餐厨垃圾提油,污泥厂和餐厨厂产生的臭气通过负压系统抽入焚烧炉助燃……我选()市,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实验中学将创建“无废学校”。调研中发现,校内固化物占比最大的是饮料瓶,各类垃圾桶内均有发现。运用材料知识,向校长、同学建言献策,提出具体做法并说明其依据。校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拓展】21.观察生态环境部(MinistryofEcologyEnvironment)徽标(见下图),介绍图标内容,阐释其寓意。要求:150字左右,介绍明白清楚,条理清晰,阐释合理。【答案】17.C
18.①发挥引领作用,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驱动资源产业转型升级)②企业③公众④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19.绍兴。政府规划产业布局,推进印染业搬迁集聚、改造提升工程,这是依靠政府顶层设计,合理运用“两大环节”中的固废处理源头减量化策略。企业数量减少、改造提升,就能有效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佛山。佛山建设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园内各项目资源共享、协同处理。这是依靠政府顶层设计,合理运用“两大环节”中的固度末端处理资源化策略。废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后,通过企业间的共享、协同,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水平。
20.校长:【示例】建议学校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建立考核制度,把校内各区域固废产生量、处理情况等纳入日常考核、定时检查、记录,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依据:这是从顶层设计入手,通过评价考核制度的建立,加强固废的有效管理。【示例二】建议学校加强对清洁工的管理,要求他们对垃圾再次分拣,坚持分类装运。依据:这是从固废的处理末端着力,坚持垃圾分类,为固体废物的下一步处理做好准备。
同学:【示例一】建议同学们自带水杯,少买饮料,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依据:这是从源头控制固废的产生量,是减量化做法。【示例二】建议同学们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也可以尝试将饮料瓶变废为宝。依据:这是从固废处理末端着力,将固废资源化。
21.生态环境部徽标由橄榄枝、太阳、山、水以及字母“MEE”组成,整体呈圆形,象征地球。内圆由太阳山、水组成,代表洁净美好的自然环境。外圆由橄榄枝与字母“MEE”形成环绕状,橄榄枝代表植物与和谐的生态环境,“MEE”是“生态环境部”英文首字母缩写。整个微标的寓意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需要我们共同保护。【解析】17.A.“2017年到2019年,就增长了3365.8万吨”表述错误。从材料一图表可知,这是对2017—2019年全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抽样调查信息,2017抽样的是202个城市,2019年抽样的是196个城市,也就是2019抽样的城市在少于2017年的情况下都增长了3365.8万吨,202个城市的整体增长量一定会超过3365.8万吨。故“全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增,2017年到2019年,就增长了3365.8万吨”的表述一是只适用于抽样的城市,并不代表全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的整体增量;二是增量的具体数字也远大于3365.8万吨。B.“因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在城市主要固体废物中占比最大,所以需要最先处置”表述错误。从材料三“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置固体废物?需要多方合力,抓好两大环节……减量化不等于没有废物产生,它需要政府部门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驱动资源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减少废物的产生量”的表述可知,处理固体废物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虽然在城市主要固体废物中占比最大,但它给城市的染污却相对缓慢,故优先处理的是会立即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不可逆且有毒、有害的污染,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不需要最先处理。D.“全社会共同努力,不产生各类固体废物,才能创建真正的“无废城市””表述错误。从材料二“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可知,创建真正的“无废城市”不是不产生污染,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故选C。18.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从思维导图可知,①处就填写的是政府在创建“无废城市”中的作用。从材料二第②段“随后,各地政府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或材料三第②段“它需要政府部门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驱动资源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可概括出,政府的职责应该是:发挥引领作用,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或: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驱动资源产业转型升级);②处填写的部门其职责应该是“产业转型,减少废物产生量;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材料三“驱动资源产业转型升级”“不仅要引领企业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依赖固废处理企业的创新科技与标准化能力”等内容可知,这了职责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从材料三“还要大力倡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可知,公众就是多方合作的第三方,其主要职责是: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19.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根据材料三“抓好两大环节:源头减量化,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末端资源化,在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基础上,力求将废物转化成可利用资源”可知,固废处理的重点在源头和末端;从“它需要政府部门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驱动资源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可知,这是政府处理的原则。据此分析即可。从材料“近年来,柯桥大力推进印染业搬迁集聚、改造提升工程,印染企业缩减一半以上”可知,绍兴市政府重点抓的是源头,他们规划产业布局,推进印染业搬迁集聚、改造提升工程,这是依靠政府顶层设计,合理运用“两大环节”中的固废处理源头减量化策略。处理好源头,让污染的企业数量减少、改造提升,就能有效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从材料中“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中心……焚烧产生的电能为园区输送稳定、经济的能源,余热供污泥干化、餐厨垃圾提油,污泥厂和餐厨厂产生的臭气通过负压系统抽入焚烧炉助燃……”可看出,佛山市政府抓的是末端处理环节,他们建设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园内各项目资源共享、协同处理。这是依靠政府顶层设计,合理运用“两大环节”中的固度末端处理资源化策略。废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后,通过企业间的共享、协同,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水平。据此分析作答即可。20.本题考查题解运用能力。重点是紧扣如何处理饮料瓶、根据材料三“抓好两大环节:源头减量化,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末端资源化,在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基础上,力求将废物转化成可利用资源”可知,处理校内固化物——饮料瓶污染可在源头和末端两个环节上进行处置。源头上处理:最大限度是减少学生带进校园的饮料瓶数量,但又要解决学生的喝水问题。作为学校可提供给学生清洁卫生的用水,这样学生不用带水,进校有水可喝;作为学生,要携带可反复利用的水杯,不要用一次性杯具。校长可作好顶层设计,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建立考核制度,把校内各区域固废产生量、处理情况等纳入日常考核,保障学生有清洁卫生的水饮用等。在末端环节,即如何处理废弃的饮料瓶问题,作为学校可加强对清洁工的管理,要求他们对垃圾再次分拣,坚持分类装运,作为学生,提倡班级收集,坚持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倡导循环使用饮料瓶,积极进行饮料瓶二次利用等。综上分析,提出几点合理倡议即可。21.本题考查图文信息转换。生态环境部徽标内容的组成事物有:橄榄枝、太阳、山、水以及字母“MEE”。构图上,由两个圆组成,整体上呈现出圆形,寓示着地球。内圆事物有:太阳山、水,告诉我们要维护洁净美好的自然环境。外圆事物有:橄榄枝、字母“MEE”形成环绕状,分别代表着绿色植物与和谐的生态环境,“MEE”是“生态环境部”英文首字母缩写。整个微标的寓意美好的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我们要维护洁净美好的自然环境,共同保护绿色、和谐、美丽的家园。综上分析,可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有条理地介绍图标内容,阐释其寓意即可,注意150字的字数规定。示例:中国环境保护徽外部造型为圆形,象征地球,上端图案的绿色橄榄枝既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一切植物和生态环境,象征绿色的呼唤,图形中的蓝色块,代表蓝天与碧水,也泛指大地与水体·太阳代表宇宙空间,山与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把它图案化,从形象上增强中国特色。下方的三道长短不同的横线代表八卦中的坎,象征水,更表现了绿水青山的形象。(七)(2022·江苏扬州·中考试题)【材料一】①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的重要基础。目前,全球范围内正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将每年5月22日确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宣传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②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物种数量多,特有品种比例高。为了保护这一生物多样性宝库,中国政府坚持与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相契合的生态文明思想,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主要成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改写,魏辅文等,《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4期)【材料二】①扬州位于江淮交汇处,是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境内平原辽阔、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特色鲜明。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多样的湿地类型,孕育了丰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②近年来,扬州采用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保护湿地,并积极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对重要的自然湿地资源进行修护。目前,全市重要和典型湿地、重要水禽栖息地、重要水源区湿地资源逐步得到保护,初步构建了扬州市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③日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江苏省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第一批)》《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第一批)》。④第一批《红色名录》共录有84种野生动植物,49种在扬州有分布。其中,植物1种,为水蕨;鸟类有46种;哺乳动物1种,为长江江豚;两栖爬行动物1种,为虎纹蛙。指示物种,指的是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生物。《指示物种清单》共有118个物种,包括哺乳动物、两栖动物、蝶、鸟类等,清单中扬州有记录的物种有60多种,哺乳动物有长江江豚、华南兔、刺猬、东方蝙蝠、狗獾、黄鼬等。华南兔在扬州郊野甚至城市中心都有记录,如在宋夹城、瘦西湖等地,都有过华南兔的踪迹;刺猬在城市中也很常见,四季园小区河边,居民在夏夜就看到过多只;夏季,每当夜幕降临,东方蝙蝠就开始出来活动……(据2022年5月24日《扬州日报》官方发布材料改写)学校举办“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活动,请你运用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22.洋洋无法理解“与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相契合的生态文明思想”(文中画横线处)的意思,请你以扬州的做法为例,为他解释。23.为了让识字不多的张奶奶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你可以做些什么?24.班主任委派你面向全校师生作“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宣讲,请你拟写出倡议的主要思路。【答案】22.“与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相契合的生态文明思想”,即像扬州一样,采用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保护湿地,实施湿地修复工程,构建扬州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环境、资源相协调的思想。
23.(1)给张奶奶观看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视频;(2)陪张奶奶游玩瘦西湖等湿地公园;(3)口头向张奶奶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4)带张奶奶参观生物博物馆等。
24.(1)首先,向全校师生宣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其次,向大家介绍,我们国家、社会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采取的措施;(3)第三,和大家分享,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4)最后,向大家发出呼吁,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畅想美好未来。【解析】2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天人合一是指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据题干要求结合扬州做法理解,所以锁定材料二。由材料二第②段“扬州采用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保护湿地,并积极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对重要的自然湿地资源进行修护”和“初步构建了扬州市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可知,扬州采用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保护湿地,实施湿地修复工程,构建扬州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这样就达到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环境、资源相协调的思想。像扬州这样的做法就是“与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相契合的生态文明思想”。2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表达。根据题干,张奶奶识字不多,那就要通过一些直观地方式让张奶奶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如看视频、实地了解、口头宣讲、参观博物馆等。示例:(1)带张奶奶一起观看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片;(2)为张奶奶口头讲解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3)带张奶奶参观自然博物馆,以实物标本或图片来加深印象;(4)陪张奶奶到湿地公园游玩并观赏各种生物。2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倡议书指的就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在现实社会中有着比较广泛的使用。倡议书的一般行文思路:发文事由(发出倡议的原因、背景性信息的叙述)+具体倡议内容(以提出对策为主,最好能分条书写)+呼吁号召。思路示例:(1)向师生宣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实意义;(2)向师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如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禁食野生动物等;(3)向师生发出号召,呼吁大家携手努力,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共筑美好家园!(八)(2022·浙江湖州·中考试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任务。◎材料一碳中和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明确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来源:人民网)◎材料二碳排放预算2011年已用掉52%的预算额度,自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共排放5150亿吨2045年据预算,若不采取行动降低现有排放,将在2045年超支为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全球碳预算额度总量为10000亿吨(来源:新华网)◎材料三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来源:新华网)◎材料四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意味着什么?需要经济社会全面转向绿色低碳●做好“加减法”,实现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中国为应对全球候变化主动作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就越有利于实现长期碳中和目标对中国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当前的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比较高,大量排放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的新产业新技术,正在大力发展(来源:《人民日报》)◎材料五根据专家统计:每节约1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7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摘自《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材料六据悉,2022年湖州计划新造林8700亩,目前已落实绿化造林地块9014亩,施工完成4700亩,种植苗木5.7万株,绿化造林正有序推进。2022年湖州将全面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开展碳汇试点探索。(摘自“人民网精选资讯”)25.从上面材料看,全球积极推进“碳中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6.根据上面材料和语文知识积累,下面推论与上面材料相符的一项是A.峰,山峰、高峰的意思。“碳达峰”就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峰值越高,对“碳中和”越有利。B.汇,汇合、聚合的意思。“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就能达到“碳中和”目标。C.“绿色”,指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全部竞赛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这里的“绿电”是指煤电和光电。D.积极参与“我为亚运种棵树”“我为亚运节度电”活动,有助于把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打造成绿色低碳亚运会。27.“双碳”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该词人选“202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请根据材料,推断“双碳”入选有哪些原因。28.班级开展“倡导低碳生活”主题宣传活动,为了保证宣传效果,需要你进行深入研究。你准备如何开展这项研究?请写出你的研究内容、研究步骤。【答案】25.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地球升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6.D
27.“双碳”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话题,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推进“双碳”工作十分重要,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大力推动“双碳”工作。
28.示例:研究内容:什么是低碳生活。研究步骤:1.查找资料,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和方式;2.做社会调查,分析社会生活中有违“低碳生活”的现象;3.研究宣传稿写作的注意事项,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析】25.本题考查材料提炼与概括。根据材料一“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和材料二“为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全球碳预算额度总量为10000亿吨”可知,“碳中和”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地球升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6.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识。A.与上面材料不相符。根据材料一“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知,峰值越高,越难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碳中和”越不利,而非“有利”。B.与上面材料不相符。根据材料三“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和材料四“傲好“加减法”,实现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碳中和”目标需要两方面用力,做好“森林碳汇”的加法,还要做好节能减排的加法,并非只“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就能达到“碳中和”目标;C.与上面材料不相符。根据材料五“每节约1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4千克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尘、0.97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可知“煤电”是能产生碳粉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发电方式,不符合环保要求,不属于“绿电”范畴;故选D。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材料一“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明确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和本题材料来源——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可知,“双碳”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话题,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根据材料三“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和材料四“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意味着什么?……”可知,推进“双碳”工作十分重要,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根据从材料三“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和材料六“据悉,2022年湖州计划新造林8700亩,目前已落实绿化造林地块9014亩,……”可知,国家到地方都在大力推动“双碳”工作。28.本题考查活动设计。专题研究的一般步骤是:先发现和提出问题,再查找资料,结合实际,分析问题,撰写结论报告。根据题干“班级开展‘倡导低碳生活’主题宣传活动”的提示,结合材料四“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意味着什么?需要经济社会全面转向绿色低碳”,可将研究内容确定为:什么是低碳生活。本题的研究内容即是研究的问题,根据“专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应先查找资料,结合“倡导低碳生活”和研究内容“什么是低碳生活”,第一步,可确定为:查找资料,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和方式;第二步,应结合实际,分析问题,可确定为:做社会调查,分析社会生活中有违“低碳生活”的现象;第三部,应是撰写报告,根据题干“宣传活动”的要求和“为了保证宣传效果”的目的,可确定为:研究宣传稿写作的注意事项,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九)(2022·浙江·二模)阅读材料,完成小题。你“感到”自己在读书吗?【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纸本阅读是印刷文化的产物,是读者借由图书和印刷文字所展开的思维和想象过程。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经被证明促进了人类思维朝着秩序化、条理化、深度化方向发展和建构。而数字阅读过程中的屏幕阅读和快速浏览等方式和行为,有证据表明容易导致阅读注意力的分散和记忆淡漠。没有阅读,就没有文化的传承;没有长期记忆的支持,也就没有深厚的知识积淀和心智成长,长此以往,人的认知将会是浅薄的。然而,在正视数字阅读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绝不能够无视和回避数字阅读在另一方面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比如,数字阅读过程中读者可获得快速理解和反应的能力以及多任务处理能力。这种阅读理解和认知层面的改变,会对人类的学习、认知、创新乃至精神健康等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人脑是否会发展出新的更为高级的认知形态,暂时还不能确定。碎片化的数字阅读是否会影响人类思维的深刻性?对于网络和搜索引擎的依赖是否会影响到人类的记忆能力和思考能力?历史发展自有其轨迹。今天知识和技术的力量也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总是发展变化的。因此,至少在现阶段,在数字环境中的读者有必要训练自己对两种阅读方式的适应性。一方面应鼓励纸质阅读、深度阅读,增加深入分析和理性思考的机会;另一方面,也需要有策略、有步骤地加强数字阅读,培养数字阅读的技能,以增加知识获取的多元性。两者兼顾,才有可能实现阅读理解效果的整体提升。(节选自袁曦临《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材料四】人类的历史有很多的精神丰碑,要达到或者超越那些精神高峰,阅读和思考是唯一的途径。只有通过阅读,通过与孔子、孟子等先贤达人的对话,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只有通过阅读,通过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交流,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境界。人类精神的阶梯就这样随着重复阅读不断延伸。如果没有这样的重复,人类的精神就会退化,就会衰落。没有阅读,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可能还远不如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们,甚至还不如更早以前的历史阶段。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风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节选自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2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21年的调查图表显示,中国数字阅读的人群中,18-29周岁的人群占比最大。B.数字阅读过程中阅读理解和认知层面的改变会使人脑发展出新的更为高级的认知形态。C.朱永新认为,通过阅读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与历代先贤进行思想交流。D.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内容,所以很难从中获得洞察力。30.通过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图表分析,你发现在当前国民中存在怎样的阅读现象?请写出两点。31.202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某学校在宣传栏上张贴了“品味纸质书香,提升阅读品质”海报,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学校这样做的原因。32.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你‘感到’自己在读书吗?”这个题目的理解。【答案】29.B
30.青年人日渐成为数字阅读的主体;电子阅读在吸引用户方面的优势不容忽视。
31.学校当下仍是纸媒教育的主要阵地;纸媒有其固有的油墨书香,令人怦然心动,值得提倡;“世界读书日”的“书”很大程度上指的传统的“书籍”;另外,电子阅读由于碎片化、浅层次等等因素,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多少有所规避。
32.①标题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深度阅读;②电子阅读固然有纸质阅读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但是它的肤浅、功利化的特点是不言而喻的;③纸质阅读承载着人类的思想和智慧,更适合人们潜下心来阅读,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精神高度。【解析】2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B.由材料三第二段“这种阅读理解和认知层面的改变,会对人类的学习、认知、创新乃至精神健康等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人脑是否会发展出新的更为高级的认知形态,暂时还不能确定”可知,选项中“数字阅读过程中阅读理解和认知层面的改变会使人脑发展出新的更为高级的认知形态”表述有误;故选B。30.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共性问题的归纳。由材料一“2021年中国数字阅读人群分布特征”的调查图可知,中国数字阅读的人群中,18—29周岁的人群占31%,占比最大,据此可概括出:青年人逐渐成为数字阅读的主体;由材料二图表可知,无论是人均阅读量还是用户平均单次阅读时长来看,电子阅读较之纸质阅读和有声阅读都处于优势状态,高于其它两项,据此可概括为:电子阅读在吸引用户方面的优势不容忽视。31.本题考查对应用性情景问题的理解分析。要理解题干的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根据材料三“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经被证明促进了人类思维朝着秩序化、条理化、深度化方向发展和建构”可知,学校的教学虽然在与时俱进,但是它的教学媒介主体还是传统纸质媒介书体,纸媒在历史进程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其固有的油墨书香令人怦然心动,值得提倡;根据材料三“而数字阅读过程中的屏幕阅读和快速浏览等方式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联网设备安全认证标准研究-洞察分析
- 移动端页面加载速度提升-洞察分析
- 新型搪瓷材料应用研究-洞察分析
- 《牢筑保密长城》课件
- 《C概率及其运算》课件
- 《爬升模板施工》课件
- 《产品设计手板工艺》课件
- 从科研到应用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转移
- 办公技术的演进及企业如何借助对冲基金保持竞争力
- 亲子阅读一种有效的互动方式
- 如何防止个人信息被盗用
- 期末检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 2023年上海商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含答案)
- 2025蛇年元旦蛇年新年晚会模板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燃气经营安全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 伟大的《红楼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MOOC 信号与系统-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年中储粮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