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_第1页
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_第2页
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_第3页
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_第4页
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第一章_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物体振动停

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

叫介质。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注意: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要发生反射。人们把声音遇到障

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

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4)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声速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速是340m/s。

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结合公式,可以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或

者利用空气中的声速和金属物体的长度测量声音在这种金属中的传播速度。利

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

s=vt计算时,t应为题目所给时间的一半。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⑴人耳的构造:见课本P17图1.2-1

⑵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带动听小骨及其他

组织也跟着振动,这种振动又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

脑,我们便听到了声音。

声音传入大脑的顺序是: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觉神经一大脑。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音产生、声音达到一定的响度、有介质传播、人的

听觉器官健全。

⑶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声方式叫骨传导。

注意:正常的人听到别人的声音是通过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来传递的,听到

自己的声音则主要是通过头骨来传递的。听自己说话的录音与直接听自己说话

的声音有所不同正是这个原因。

⑷双耳效应(立体声原理):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加上人的头部

对声音有掩蔽作用,就会造成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

同,从而能辨别声源位置的现象,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征

⑴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声源的

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人们听到的声音越尖细;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小,音

调越低,人们听到的声音越粗钝。不同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同,同一物体的振动

频率也可以调节。

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大约是85-1100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大约是

20~20000HZo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自然保护区为超

声波。

⑵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就是响度。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声源的振

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人们感到声音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音的

响度就越小,人们感到的声音就越小。

响度除与振幅有关外,还跟耳朵与声源的距离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发散,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

注意: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大小”是指响度,而声音“高低”一般是指音调。

⑶音色:声音的品质。音色反映了声音的特点,也叫音品。音色由发声体的材

料、结构决定。

注意: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依据就是音色。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⑴噪声: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

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

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⑵不同等级的噪声会对人、动植物产生不同的危害。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⑶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⑴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这一点可以用超声波制成声呐来判断距离、确定方

位;用B超可以诊断病情等。

⑵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声波所携带的能量可以产生很大的威力。

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可以用来去污垢、打碎结石等。

利用次声波能预报破坏性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甚至可以探知几千米外的核

武器实验和导弹发射。

答案>>]

[+]试题篮I

人教版第二章_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一光的传播

1、光源:一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都称为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

源。

注意:依靠反射光而发亮的物体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

直线一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x108m/So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真空中相差不多: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

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2/3。

注意:光在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称为1光年,光年是距离单位。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在分界面处有一部

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人眼看到物体是由于物体发出的光线或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

2、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重点提示:要注意入射角和反射角指的是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

角。入射角变化,反射角也变化,但一定相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镜面反射:

射到光滑镜面上的平行光线经反射后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平行光线射到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向着不同的方向,这种反

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重点提示:

发和生镜面反射的条件是反射面是光滑的平面。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一条光

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平面镜成的像

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时,满足光的反射定律。

小结:影子和像的联系与区别

影子像

光的直线传播

特光照不到的黑暗区由光线或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面成、明亮面有色

点域彩

3、平面镜的应用

①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控制光路的作用。②利用平面镜成

像。

4、凹面镜和凸面镜

①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线经凹面镜后会聚于凹面镜的焦点,从焦

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成为平行光线。

②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行光线经凸面镜后发散。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现象:光人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

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而从其他介质余

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②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③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光线方向颠倒时,光的传播路径不变。

④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重点提示:在光的折射规律中有“空气中总是大角”,即不论空气中的角是入射角

还是折射角,总是要比其他介质中的角要大一些(垂直入射除外)。也就是说,

在空气与其他介质的界面上发生的折射现象,如果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那么折

射角所在介质为空气;如果入射角大于折射角,那么入射角所在的介质为空气。

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往

脸盆中倒水,看起来盆底深度变浅;潜入水中的人看岸边的人变高:从厚玻璃

砖后看到钢笔“错位

4、光折射与光的反射的区别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二者同时发生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种介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在两种介

质中质中

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折射角与入射角不相等

五、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

紫七种色光,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它是英国物理学家

牛顿发现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重点提示: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不同。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

产生了另一种颜色,而两种颜料的混合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

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不同的色光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物体时,出现的情况是:

①白纸可以反射各种色光,纸出现的颜色与光的颜色相同。

②黑纸吸收各种色光,无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在黑纸上,纸都是黑色的。

③各种色纸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光,对其它不同颜色的光都吸收。

④白光照在不同颜色的纸上,纸出现的颜色与纸的颜色相同。

5、不同的色光照射在不同颜色的透明物体时,透色光的情况是:

光的颜色志透明物体颜色相同时,光可透过物体。若兴的颜色志透明物体颜色

不同时,光就透不过物体。

六、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在光谱中,在红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

红外线有热作用(即热效应),可应用在红外夜视仪、诊断疾病、遥控等方面。

重点提示:红外线进不可见光,任何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当物体温度升高

时,它向外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

2、紫外线:在光谱中,在紫光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化学作用、荧光作用、生理作用,它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能杀

菌、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七、一难点专攻

1、光速的计算:光速特别大,通常利用来求距离,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反

射;二是通过时间差。利用光的反射测距离时,要注意光走过的路程是所测距

离的二倍。

2、反向改变光路:利用平面镜和光的反射定律,可以有目的地改变光的传播

方向。

①入射光线不变,旋转镜面:一束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

不变,把平面镜绕入射点旋转a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随之改变,

且反射光线相比原来转过2a角。

②镜面不动,光线旋转:一束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若保持镜面不动,当入射

光线旋转e角,反射光线也旋转e角。

重点提示:制作潜望镜、改善室内光照条件等都会用到反射改变光路。无论是

镜面旋转还是入射光线旋转,都可能有两种情况,即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和沿逆

时针方向旋转,讨论时两种情况都要考虑。

3、作图

①平面镜成像作图

平面镜成像作图的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反射定律;二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A、根据反射定律作图的步骤:a、从点光源S引出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b、作两条入射光线的法线。c、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

线,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S的像点

S'。

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步骤:a、过S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像与物的连

线跟镜面垂直)。b、截取S,点,让S,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S点到镜面的

距离(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c、画出像点S,(像与大小相等)。

重点提示:作图时,光线要标明传播方向,光线和界面用实线表示,法线和反

向延长线要用虚线表示。

②光的折射作图

光的折射作图步骤: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根据折射规律作出折射光线(注意

空气中角大)。4、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玻璃板、一张大纸、两枝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

①在光具座上竖立一块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入在玻璃板前

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②另外拿一支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

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蜡烛像的位置。

③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大小,从光具座上读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

离,就可以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说明:取一块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观察所成的像。用手去

摸所成的烛焰的像,我们会发现它并不烫手,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实验中应注意:应将没有点燃的那枝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并调整其位置,

直至它与烛焰的像重合,即从玻璃板正面观察,几乎分不出哪个是原蜡烛的像,

哪个是后放过去的蜡烛。

答案>>]

[+]试题篮I

人教版第三章_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一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②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③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平均球心的直线电主光轴。简称主轴。

④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

透镜的光心。

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线折射后向主光轴靠拢。凹

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光线折射后偏离主光轴。

3、焦点和焦距

①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凸

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焦点到光心有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同一凸透镜

两侧的焦距相等。

注意:

根据凸透镜能够把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这的性质,我们可以粗测凸

透镜的焦距,方法是:将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

回移动,当折纸上的亮点最小、最清晰时,测出光点到光心的距离,即是该凸

透镜的焦距。焦距的长短表示出凸透镜对光线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越短,镜

面越凸,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越强。光线通过后折射得越厉害。

②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

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叫做焦距,凹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凹透镜焦距的长短表示它对光线发散作用

的强弱。焦距越短,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越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越厉害。

4、三条特殊光线

①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B、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②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

的虚焦点。

B、正对着凹透镜虚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C、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它是利用u>2f

时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一原理来工作的。照相时,物体到镜头

的距离是物距,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即暗箱的长度)是像距。依据凸透镜成像

的规律,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则像距变大,像也随着变大,也可以记忆为“物

进则像退,像变大”

2、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投影仪的原理是

f<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射

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3、放大镜:原理是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盛水的透明小瓶、小水

珠都可以看作凸透镜而具有放大作用。

4、虚像和实像

①光线经过光学元件的反射或折射后,实际光线会聚到一点,则是所成的你是

实像;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实际光线发散,反向延长后反向延长

线相交于一点,后成的像是虚像。

②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也能用眼睛直接观看;虚像只能用眼睛观看,不能

呈现在光屏上。

③虚像和实像都既可因反射而形成,也可因折射而形成。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物距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2、像距:像距是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3、实验:

①器材:兴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

②步骤:

A、依次将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安放在光具座上,调整火焰的中心、透镜

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B、调节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使u>2f,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能够看

到烛焰的清晰的像,记下此时的物距和像距的大小。这时我们会看到光屏上出

现相对蜡烛倒立的缩小的像,此时像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仍保持它们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再移动光屏。可以

观察到还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像的位置仍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但与

步骤B相比像远离了透镜,即像距大了。蜡烛移动到距透镜2倍焦距处,移动

光屏可以在距离透镜2倍焦距处观察到倒立的与烛焰等大的实像。像的位置也

在2倍焦距处。

D、调节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使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能够看

到烛焰的清晰的像,记下此时的物距的像距的大小。这时我们会看到在光屏上

出现与蜡烛相比倒立、放大有像,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处。

E、继续减小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当u<f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不到蜡烛

的像。透过透镜,会看到在和蜡烛同侧,有一个正立的放大的像。这个像不能

用光屏承接到,是一个虚像。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像的性质像的位置

物距U和焦距f应用

正立或放大或实像或和物体同侧像距V和焦距f

的关系举例

倒立缩小虚像还是异侧的关系

照相

u>2f倒立缩小实像异侧f<v<2f

U=2f倒立等大实像异侧V=2f

投影

F<u<2f倒立放大实像异侧v>2f

U=f不成像

放大

U<f正立放大虚像同侧

重点提示: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如果凸透镜被遮挡住一部分,只有一部分进光,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不变,仍是完整的像,只是像变暗了。“倒立的实像”是相对

于物来说的,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凡倒立的是实像,实像是倒立的;

凡正立的是虚像,虚像是正立的。

四、眼睛和眼镜

1、眼睛的结构:见课本P68图3.4-1。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

透镜;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虹膜调节瞳孔的大

小,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的多少。

2、眼睛的视物原理: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当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带动晶状体变厚、折光作用增强,来自

近处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带

动晶状体变薄,折光作用减弱,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产生视觉。

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区别

近视眼远视眼

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特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

点近处的物体

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

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球在前后方向上太扩大短,来自近处

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

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视网膜,在视网膜上形成一外模糊的

的光斑光斑

配戴凹透镜配戴凸透镜

4、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大约25厘米。

5、透镜的焦度:透镜焦距的倒数叫焦度,用<p表示。(p=1/fo眼睛的度数

D=100=100/f,f的单位是m。

重点提示: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为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为

负数。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①结构: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

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电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②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

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由目镜所得

的视角比用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的视角大得多,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

小物价体了。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之积。

重点提示: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

睛的距离有关。2、望远镜

1.结构:由目镜(由凸透镜或凹透镜组成)和物镜(由凸透镜组成)

组成。

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我们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了。

重点提示:望远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且物镜的第二焦点和目镜的第一

焦点重合。

六、重点专攻

1、正确理解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发散)作用是指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于入射

光线加大了会聚程度或减小了发散程度,即光线经过凸透镜(凹透镜)并不一

定会聚到一点(发散),只不过比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更远离主光

轴)。

会聚作用与会聚光线是不同的,发散作用与发散光线也是不同的,要区别开,

即会聚作用射出的不一定是会聚光线,发散作用射出一的不一定是发散光线。

2、根据成像判断透镜的情况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时关健是根据题中所给的成像情况,利用成

像特点列出物距与焦距(或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式,通过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得到焦距的范围,再进一步利用成像特点分析具体问题。

答案评论

难度:**使用次数:30入库时间:2008-08-18

[+]试题篮|

人教版第四章一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计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摄氏度,沸水的

温度是100摄氏度,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

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常用温度计种类:

A、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C—110C,分度值为1C,所装液体一般

为水银或酒

B、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

酒精。

C、体温计:量程为35C—42℃,分度值为所装液体为水银。结构特

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

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

表示人体的温度。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

度计不用甩)。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

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

容器壁。

3.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

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可,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上表面相平。

4、利用标准点法求正确温度

对刻度模糊的温度计和刻度不标准的温度计,根据它们的读数或水银柱的变化

来确定正确的温度比较困难,可采用标准点法来确定正确的温度。其步骤为:

A、确定标准点及其对应的两个实际温度;B、写出两标准点之间的格数变化或

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实际温度的变化;C、写出待求点与其中一个标准点之

间的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及与其对应的待求温度与一个实际温度的变化;D、

利用温度变化与格数变化或长度变化之比相等列出比例式;E、根据题意求解。

二、熔化和凝固

⑴、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矶、秦、各种金属。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

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3、晶体的熔化: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非晶体的熔化

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⑵、凝固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3、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种物质

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4、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⑶、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⑷、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

晶体非晶体

状态固体固体

相同点熔化过程吸热吸热

凝固过程放热放热

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主变不断升高

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不断降低

不同点熔点和凝固点有无

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持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

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一种液体的沸

点还与上方的气压有关系。

C、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D、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持在沸点不变。

④蒸发

A.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B、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C、蒸发的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是一种缓慢的

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D、蒸发致冷:是指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或自身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物体或

自身温度下降。

⑤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蒸发沸腾

共同点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发生部

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

剧烈程

缓慢剧烈

不同度

点发生条

任何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温度变

液体自身温度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温度不变

影响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上液体表面上方气压

素空气流动速度的大小

⑥汽化吸热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②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③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火箭上

燃料“氢”和助推剂“氧”都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氧的。

3、电冰箱是根据液体蒸发吸热,气体压缩体积液化放热的原理制成的。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生活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

得到低温。

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

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五、解释物态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1、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A、识别问题给出的初状态与末状态;B、根据有关

的概念或规律寻找与其有关的物态变化过程;C、得出结论。

2、不要以错误的主观感觉作为判断依据,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并不正确。

答案匕1评论

难度:使用次数:32入库时间:2008-08-18

[+]试题篮]

人教版第五章一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1、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用

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正负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

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带电体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正

电;凡是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的带负电。正电荷、负电荷常分别用“+”、

表示。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两个带电体相互排斥,则有:①都带正电,②都带负电两种可能。

两个带电体相互吸引,则有:①一带正电,一带负电;②一带正电,另一个不

带电;③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三种可能。

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它的

两片金属箔就会张开,张开角度越大,说明带电体所带电荷越多。即验电器的

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也可以判断物

体带什么电,判断物体琏什么电时,可以先让验电器带上已知电性的电荷,再

让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验电器在原来的基础上张角变大,则物体

带的电与原来验电器上带的电相同;如果验电器张角先合拢又张开,则物体带

的电与原来验电器上带的电相反。

5、电荷量及中和:

①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其单位是库仑,简

称库,符号为C。

②中和:等量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会完全抵消,这种现象叫做中和。

6、原子结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

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

子在原子核的电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

7、元电荷: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它的电荷量为1.6x1()T9c,称为

元电荷,用e表示。1C的电量等于6.25x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任何带电体

所带的电量都是电子所带电量的整数倍。

8、原子的电中和: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

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整个原子呈中性。

9、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

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摩擦起电的实

质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10、导体和绝缘体:电荷可以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内部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

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

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

的方向。电流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路中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即“正极T用电器一负极”;在

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

电路中要获得持续电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电路中要有电源;电路要闭合

是一个通路。

2、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的通路。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用电器是消耗电能,

将电能转化为人们所需的其它形式能量的装置。导线连接电路,开头控制电路。

3、电路的状态:

①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②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或断路,电路断路时用电器是不工作的。

③将电源正、负极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的电路叫短路。电路短路时会将电源烧

坏,甚至引起火灾,这样的短路会使整个电路短路,是绝对不允许的。部分电

路短路:用导线把电路中的某一部分两端连接起来,这样电路会部分短路,可

以利用这种短路来控制电路。

4、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规则:①电路图应画成方框图形;②电路图要处处连接,不能形成

开路,更不能形成短跑路;③电路图中不能出现元件的实物符号,必须用电路

符号表示电路元件;④电路一图与实物图元件顺序必须一一对应;⑤用电器、开

关等电路元件不要画在连线的拐角处。

5、电路图和实物图的转化:

依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应注意:①连接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应与电路图

保持一致;②对于串联电路,一般从电源正极开始连接,沿电流方向将元件依

次连接,对于并联电路,先连接元件较多的一条路,然后将元件少的一长路并

联接入;③连线应简洁、明确、到位,不得交叉;④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

的,待连接完毕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进行实验。

依实物图画电路图时也可采用与上面类似的“电流路径法”,但也应注意电路图

中各元件的位置安排适当,使图形容易看懂、匀称、美观。

6、判断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的方法

①看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否齐全,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四个部分缺一

不可;

②仪表接法是否符合其使用规则和要求;

③电路是否有短路现象,是否会烧坏仪表、用电器或电源;

④电路是断路现象,是否会造成仪表或用电器不起作用;

⑤电路的连接是否符合题意要求,各元件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元件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的电路连接方式叫做串联。开关和秘

控制的用电器是串联的。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路不分叉,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电流依次流经各用电器,

只要有一处发生开路,电路中就没有电流,其它用电器都不能工作。即串联电

路中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

2、并联:将用电器不分先后,并列连在电路两端的电路连接方式叫做并联。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分叉,干路有若干支路,电流有若干条通路,干路中的

电流分别通过各支路用电器,一条支路上的用电器不能工作,不影响其他支路

的用电器工作。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上的用电器。

3、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①用电器连接法: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且互相影响的是串联;用电器并列连接

且各自独立工作互相不影响的是并联。

②电流路径法:凡是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的,一定是串联;电路中有两条

或两条以上路径的是并联。

③描点法: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有时不能辨别电流的路径可以通过描点。描

点的原则:凡是用导线直接相连的点都可视为同一点。如果电路元件连在同一

点上,则是并联,否则是串联。

④用电器断路法:把电路中的某一用电器断开,如果其他用电器不受影响,仍

能正常工作,则这些用电器是并联的,否则是串联的。

⑤电流规律法:如果题目中给出了电流,还可以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来判断。

前三种方法适用于判断电路图中各用电器的连接情况,第四种方法适用于实际

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如判断家庭电路用电器的连接情况、判断马路上路

灯的连接情况等。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

号是A。

2、电流表:用来测量电流的仪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3、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接入电路时应和被测用电器串联;让电流从正接线

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电路中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量程;绝不允许将电流

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这样如同短路,会很快将电流表烧坏,甚至损坏电源。

4、电流表的读数:①明确电流表的量程;②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③接通电

路后看电流表的指针总共向右偏过了多少个小格。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产l2j-=ln。电流表接在

任何位置读数都相等,可以说电流表测的是各用电器的电流或电路中的电流。

2、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l=ll+l2+l3+...+ln。电流表接在不同的位置瓶数不同,测不同的电流。电流表接

在干路上测干路的电流,接在支路上测的是支路上的电流。

六、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丝、插座、

开关、和用电器等几部分组成。

①进户线:连接户外供电电路的电线,相当于电源。

②电能表:用来测量用户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③总开关:当需修理家庭电路时,必须断开总开关。

④保险丝: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就会自动熔断,起保护电路的作用。注意:根

据电路设计的安全电流选取合适的保险丝,不能随意使用横截面积过大的保险

丝,更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

⑤插座、开关、用电器:插座和电灯是并联的,开关和用电器是串联的。

2、火线和零线:进户线通常有两根,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一般用试电

笔来辨别零线和火线。当试电笔和电线接触时,试电笔氮管发光的是火线。火

线和零线间的电压是220V。3、安全常识:

触电指的是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事故。常见的触电类型有双

相触电、单相触电、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防止触电的措施:首先家庭电路的安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同时不要弄湿用电器,

保护好用电器的绝缘体,不使它的火线裸露;带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

壳要接地;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触电急救:一是尽快用绝缘体切断触电者触电的电源;二是尽力进行抢救(尽

快通知医务人员抢救,必要时先进行人工呼吸)。

人教版第六章一电压_电阻复习提纲

一■、电压

1、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要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路两端必须保持

一定的电压。电压由电源来提供。电源的作用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电压

的单位是伏特(V)。

2、电压表:测量电路中某段电路两端电压大小的仪表。电路符号是

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使用电压表之前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电压表与所

测量的用电器并联;让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电

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待测电压不能的量程,无法估测电压时,可采

用试触法来选择量程。

3、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

仪表电流表电压表

电路

符号

接线

一,0.6,3一,3,15

表盘量程0~0.6A0~3A0~3V0~15V

分度

0.02A0.1A0.IV0.5V

相同电流从表的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

点所测电流(电压)不能超过量程

使用

串联在电路中并联在电路中

方法不同

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

源的两极上源的两极上

4、电压表的读数:根据接线柱确定量程;认清电压表的分度值;待指针稳定

后看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的格数,读出正确的电压。

5、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与每节电

池的电压相等。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之和。即:U=Ui+U2o

2、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_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

U=UI=U2o

三、电阻

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C),常

用的单位还有kC、MQO电路符号是—

2、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

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性质有关,其关系为R=pl/S,p是导

体的电阻率。此外,导体的电阻还和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大小、通过它的

电流的大小无关。同种导体的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四、变阻器

1、变阻器:变阻器是一种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一的器

件。常见的变阻器有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滑动变阻器的电路符号为一

2、作用: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一丝的长

度,来改变电路中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还可以保护电路。

3、使用方法:串联在要改变的电路中;两接线头要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连

接电路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滑动变阻器在使用时,不能

使通过的电流超过最大量程,否则会烧坏变阻器,所以在使用前,要将电阻调

到最大,能连续地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但不能直接读出电阻值的大小。

4、电阻箱:电阻箱是一个能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能直接读出连入电路一的电

阻值,但不能连续地调节。读数方法:旋盘下面“△”所对示数乘乘以相应的倍

数之和。四个是0~9999之间的整数值。

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对电路影响的分析步骤

要分析滑片P移动时滑动变阻器对电路的控制作用时,首先应通过描电流的路

径来判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是哪段电阻丝(电流通过哪段电阻丝,哪段电

阻丝就被接入电路中),然后分析当滑片P移动时会使连入电路的电阻丝变长

地面观察站是变短,从而知道变阻器的电阻变大还是变小,最后再利用欧姆定

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分析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六、电路中未知元件的选择

在选择、填空题中常有电路中未知元件的题目,有的同学碰到这种题目常常感

到毫无头绪,其实只要熟悉各种元件的连接方法,再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选择时要注意:电压表不能串联在干路上,电流表不能与其它元件并联,出可

以这样想:电压表相当于断路,电流表相当于导线。

七、电路常见故障的分析

在对电路故障分析时,有些同学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没有搞清楚电路故障都有哪些情况;二是没有掌握对此类问题的分析方

法;三是不知道电路出现断路和短路后将会主生哪些现象。一般来讲电路故障

主要表现为:

1、电路断路:电路不通一①灯泡不亮②电流表无示数③电压表示数为零④电压

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⑤断开处一端能使试电笔颊管发光,另一端不能使其发

光。

2、电路短路:电路仍通一①灯泡可能仍亮②灯泡可能不亮(说明灯泡被短路)

③电流表有示数④电压表可能有示数(和电压表并联部分无短路而断路)⑤电

压表示数可能为零(和电压表并联部分无断路而短路)⑥短路处任意点均能使

试电笔就管恨光

在清楚了这些电路故障可能引起的现象后,在分析此类问题时考虑就要全面。

八、电路故障的检测

电路故障检测仪器很多,可以用电压表、电流表以及各种电路元件。

电压表没有读数说明所接部分以外电路是断开的,有读数则说明所接部分以外

电路是连通的。断路故障的判断:用电压表逐段与电路并联,若电压表指针偏

转,则现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有断点;短路故障的分析:用电压表和电源并联,

若有示数,说明电路未全部发生短路,再逐段与电路并联,若电压表示数为零;

则该电路被短路;若电压表示数不为零,则该电路不被短路或不完全被短路。

用小灯泡检测电路故障时,基本过程和用电压表类似。

电流表接入电路时,若有示数,说明电路其它部分连通;若若无示数,说明电

路其它部分断开。

答案评论

难度:ii使用次数:28入库时间:2008-08-18

[+]试题篮|

人教版第七章一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蹦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注意:①这里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不能

说一个导体中的电流和另一导体上的电压成正比。②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

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的问题,电流、电压都是物体

量,有各自和物体,物体一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这里的电压是原因,电

流是结果,是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通了

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注意:①电流和电阻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不能说一个导体的电流与另一个

导体的电阻成反比。②不能反过来说,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

流成反比。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它的

电阻也不会改变,更不会顺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减小而使它的电阻发生改

变。

二、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l=U/RU表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是伏特(V);R表示

这段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姆(。)”表示通过这段导体中的电流,单位是安

培(A)o

3、公式的物体意义:欧姆定律的公式上U/R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

倍,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几倍;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增

大几倍,其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4、由公式可变形为:U=IRR=U/I

5、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①定律涉及的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体量都是针对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

言的,即满足“同体性”;式中的I、U、R还应是同一段导体在同一时刻的电流、

电压、电阻,即满足“同时性”;运用该式时,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使用

基本单位。

②定律中提到的“成正比”和“成反比”的两个关系分别有不同的前提条件,即当

电阻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

通过它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③欧姆定律公式l=U/R可以变形为U=IR,但不能认为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

中的电流、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公式还可以变形

为R=U/L但不能说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因为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跟所加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只是为我们提供

一种测量、计算导体电阻的方法而已。

④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只接有电阻器、电热器、白炽灯等电路。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电路、日光灯电路等,不能直接应用。

6、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①电阻串联:R=R1+R2+...+Rno导体的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线的长度,由影响

电阻的因素可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如果把n个阻值都

是r的导体串联,则总电阻R=nr。

②电阻并联:1/R=1/Ri+1/R2+...+I/R。如果n个阻值都是r的导体并联,则

总电阻R=r/n。当只有两个电阻并联时,R=R,R2/(R1+R2),电阻的并联裨上

是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

③在串、并联电路中,任一电阻增大,电路总电阻也增大。串联电路中,各电

阻分压,且各电阻两端电压与各电阻阻值成正比;并联电路中,各电阻分流,

且各支路电流之比为各支路阻的反比。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L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

过的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导体的电阻。这种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导线若

干。

3、实验电路图:

4、实验操作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一组电压和电流值,记录数据。

③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④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中可以多测几驰电流和电压的数据,分别算出相应的电阻R,进行比较。

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同,小的亮度不同,也

就是小灯泡灯丝的温度不同,这样测出的几组数据中,算出的灯泡的电阻是不

同的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灯丝的温度越高,其电阻越大。由

此可得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规律。

5、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及保护电路。

6、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的。②电路连好开

关闭合前,应使滑片位于阻值最大处。③电压表、电流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④每个小灯泡的金属口上都标着它正常工作的电压。接通电源后通过变阻器把

电压调到该电压值,测量时从该电压开始逐次降低。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电压越高越危险:

①对人体的安全电压:电流对人体的危害性跟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

因素有关。大量触电事故表明:当人体两端的电压低于36V,通过人体的电流

低于0.1mA时,才不会引起触电感觉。因此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

的。

②电压越高越危险:由欧姆定律可以知道,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

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就会越大,对人体的伤害

就会越大。人体是导体,一般情况下加在人体的电压越过36V时,通过人体的

电流就会给人体造成危险,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大大超过了安全电压,

故我们不能接触220V的电压。高压电路的电压达到几十万伏,人体不直接接

触,也会有危险,因此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③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欧姆定律告诉我们,导体中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的电

阻成反比。人体也是导体,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大大超过了安全电压,

而湿手又使人体的电阻大大减小,触摸电器就很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并且不纯

净的水也是导体/如果用湿手插(拔)插头、按开关等,极易使水流入插座和

开关内,使人体和电源相连,造成危险。因此,千万不要用湿手触摸用电器。

2、断路和短路

①断路:电路没有接通。可能原因:灯丝断了;灯头内的电线断了;、开关等

处的接线松动、接触不良。

②电源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现象。由欧姆定律可以

知道,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电源短路时电路上的电流会很大,这样大的电流,

电池或其它的电源都不能承受,会造成电源损坏;更为严重的是,因为电流太

大,会使导线的温度升高,严重时有可能造成火灾。

③用电器短路:即电路中的某一用电器的两端由导线直接连接。当用电器发生

短路时,此用电器无法工作,并会引起整个电路中的电流过大而发生危险,这

也是不允许的。

3、注意防雷: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雷雨天要注意防雷。高大

的建筑物上安装的避雷针、高压输电铁塔上最上面的两根导线也是用来防雷

的。雷雨时不要在空旷的地方活动或停留;不要在树下避雨;不要接触金属物

品(包括金属把的雨伞);拔掉所有的电源线、网线、电视天线插头等。

4、安全用电的原则: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③不弄湿用

电器;④不损坏绝缘部分;⑤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一定要接地;⑥家庭电路的安

装一定要正确。

五、欧姆定律在电流表和电压表中的应用

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将它串联到电路中就相当于串联一根电阻可忽略不计的导

线,因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不会影响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以由于串联中的电流

处处相等,因此通过电流表上的示数可以知道电路中与电流表串联的其它部分

中的电流。如果将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由于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根据

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会很大,就会把电路中的电流表及电源烧坏,所以绝

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在电源两极上。与电流表相反,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将电

压表并联在某段电路或电源的两端时,有电压表的支路就相当于断路,所以电

压表可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这时测的是电源电压。

六、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在含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中,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会引起电流表、电压表示

数的变化,或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也会引起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判

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如何变化是电学中一类比较重要的题型。这种题目的分

析一般遵循下列思路:

1、首先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看清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分析电路连接

时一般先去表。即把电流表当成导线,把电压表当做开路处理。

2、分析滑片滑动时,变阻器电阻如何变化,电路总电阻如何变化,或开关闭

合、断开时电路连接情况如何变化,电路中总电阻如何变化。

3、运用欧姆定律看总电流如何变化,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各用电器上电流和电

压的变化情况。这种题目从解题过程来看,一般符合总一分一总的特点。

七、解电学题的方法、步骤

解电学题目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般按照下列的步骤进行。

首先,根据题意和所给出的电路图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用电器串联、并联情

况的电压表、电流表、所测电压的电流的情况),画出等效电路图。具体做法:

①简化电路。将不工作的用电器和电路中的电表去掉,电流表的内阻很小,简

化处理时可先看做一根导线,电压表的内阻很大,简化处理时将其所在支路看

做断路。②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是哪段电阻丝。③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分

别测的是哪段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其次,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和未知量,同一个导体的U、I、R下角标要相同,

这样对试题所描绘的物体情景就有了整体的认识,便于分析和解题,避免张冠

李戴。

最后再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列方程解题。

八、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总结

方法器材公式电路

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待

伏安法RX=U/I

测电阻、开关、导线若干

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两个、已知电

伏伏法Rx旦2R0/U1

阻R。、待测电阻、开关、导线

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两个、已知电

安安法Rx二RoL/L

阻R。、待测电阻、开关、导线

—电源、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心)、

安滑法Rx=LR./(l2-L)

电流表、待测电阻、开关、导线

电源、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电

伏滑法Rx=UR/GUJ

压表、待测电阻、开关、导线

电压表和替电源、电压表、已知电阻R。、待测电阻、

Rx=U2Ro/(U-U2)

代开关法两个开关、导线

电流表和替电源、电流表、已知电阻R。、待测电阻、

Rx=I2RO/(I2-L)

代开关法两个开关、导线

答案»评论

难度:11使用次数:28入库时间: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