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英才中学2022-2023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广饶县英才中学2022-2023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广饶县英才中学2022-2023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广饶县英才中学2022-2023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广饶县英才中学2022-2023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限时作业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1.曾经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屈辱的近代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近代历史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2.“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 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C.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D.维护中外友好关系3.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共开放十一个通商口岸,这说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A.武力占领中国 B.打开中国市场 C.实行资本输出 D.控制海关税收4.据载,清政府的官员都不知道俄国人要求的领土有多大,兴安岭离乌苏里江有多远,还有哪些内容在《尼布楚条约》中尚未确定。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5.“曾国藩对洪秀全采取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之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A.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6.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7.下图为19世纪末西方人绘制的时事漫画《日本人进了中国店》。日本人在“中国店”获得的好处是A.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同日本商定B.日本军队可在北京到山海关沿线驻扎C.反对日本的官吏都得到严格惩处D.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8.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D.在通商口岸投资建厂9.在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下列各项中属于“追求利润的企业”的是()A.湖北织布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京师同文馆10.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进程中,维新派不是洋务派的简单继续,而是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维新派主张A.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 B.抵抗侵略、救亡图存C.谋求政治制度的变革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1.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如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主笔(创办人)报刊名称梁启超《时务报》严复《国闻报》康有为《强学报》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使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内地向沿海扩展B.列强侵华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C.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使清政府的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13.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形势的变化反映出A.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革命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C.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14.这是一幅创作于1916年的政治漫画,名为《水中捞月》。图中一人身上捆绑着绳索,悬在半空,试图捞取水中的“月亮”。绳索的一端固定在悬崖上的一棵小树上。结合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该漫画的主要寓意是()A.辛亥革命后帝制思想根深蒂固B.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C.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华而不实”D.袁世凯复辟帝制必然失败15.时至今日,很多地方设有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公共设施和纪念馆。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①建立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成立中华民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16.下面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部分重大事件,这说明()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身亡。1913年7月,孙中山和黄兴等发动“二次革命”。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5年5月,袁世凯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底,护国战争爆发。①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②民主共和思想没有得到普及③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在继续④中国实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李大钊在经,《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8.“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是指五四运动()A.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D.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19.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20.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推动了国民革命②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人民的共同愿望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成为全国人民的呼声④国民党一大召开并在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1.诗歌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扇……”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A.中国共产党诞生 B.红军长征胜利C.抗日战争胜利 D.国共第二次合作22.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以下最能体现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A.领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领导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C.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了秋收起义D.领导先进分子成立了中国共产党23.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率先脱贫摘帽,以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为引领,冲在了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下列属于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有①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②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③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④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4.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下列关于长征说法正确的是()A.长征途中遵义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B.长征途中红军巧渡金沙江彻底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C.1935年10月红军陕北吴起镇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D.长征的胜利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5.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26.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一名女大学生正在演讲,她演讲的核心内容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和平、民主、建国” D.打倒军阀,统一全国27.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东北的阴谋D七七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A.A B.B C.C D.D28.1938年4月,美国驻华大使詹森注意到:经此战役,国民党政府变得更加团结了;未被占领区的人们,由悲观的情绪转变成了某种顽强的乐观主义,开始觉得未来并非完会没有希望。人们“情绪转变”是因为()A.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 B.台儿庄战役取得了胜利C.淞沪会战延阻日军进攻 D.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敌人29.以下书籍出版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时间1932年1936年1940年1940年1944年书名《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民族英雄评传》系列《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民族英雄诗话》《中国民族女英雄传记》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C.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D.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两党谈判30.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上述材料说明了A.中国各民族、各阶层求同存异,共同抗敌B.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C.敌后战场是全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D.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31.数据是事实,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分析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战场名称开始时间终止时间小计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1945年5月8日4年8个月零8天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8日1945年9月2日3年8个月零26天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2日13年11个月零16天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9日1945年9月2日25天①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的②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③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帮助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2.电视连续剧《潜伏》中主人公余则成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这概括了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主动撤退而取得胜利的典型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地点是()。A.北京 B.延安 C.沈阳 D.南京33.1945年8月,重庆的报刊发表社论,指出:“毛泽东来重庆,是中国的一件喜事,毛主席维系着中国目前和未来的历史和人民的幸福。”据此可知,人民对毛泽东重庆之行的期望是A.精诚团结,共同北伐 B.谋求合作,联合抗日C.争取民主,实现和平 D.建设重庆,促进发展34.如表是中国共产党在大中城市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情况概览。与表中序号④所示信息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序号城市成立时间军管会主任①沈阳1948年11月3日陈云②北平1949年1月1日叶剑英③蚌埠1949年1月8日曹荻秋④南京1949年4月28日刘伯承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35.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有舆论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中国共产党及人民解放军赢得人民的拥戴C.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36.“……翻身农民获得了土地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农业生产。从1946年至1949年间,粮食生产年年增长,各解放区的粮食均自给有余,大部分军民生活都得到一定的改善。”与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B.抗日战争的胜利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三大战役的胜利37.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国家新生,百废待兴38.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 D.近代报纸非常普及39.1905年5月,依然被称为“老爷”的京师大学堂学生,穿起了短袖衫,开始了首届西式运动会。这反映了京师大学堂A.是中国近代首所新式学校B.具有新旧交织的时代特点C.创办于科举制度废除之后D.首创完备新式教育体制40.1902年的某一天,京师大学堂的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慈禧太后听说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忙入宫叩头请求处分。这则史实反映了()①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入侵②慈禧太后的愚昧无知③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艰难④近代科学进入了新式学校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材料题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中国“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是通过哪一事件被打破的?材料二:1919年5月,发生在北平的大规模学潮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创变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绝有环缺态度,那些这种证明这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2)材料二中的“学潮”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有向重大意义?材料三:十月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自从中国人学会了……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与历史主动》(3)材料三中的“一样新的东西”传入了中国,它指的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