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作业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40分)1.了解各个时期英雄人物,可以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下面两副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对联一:广开言路,举行士子观风势;功用民心,创办民间禁毒局对联二:放眼世界,首译洋文洋法;亡羊补牢,严惩鸦片走私A.林则徐 B.琦善 C.关天培 D.陈化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广开言路,举行士子观风势;功用民心,创办民间禁毒局”“放眼世界,首译洋文洋法;亡羊补牢,严惩鸦片走私”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人物是林则徐,他一心为民,创办了民间的禁毒机构,首次翻译外国语言和法律,严禁鸦片走私。林则徐在任江苏按察使时一心为民,任湖广总督期间,设立禁烟局。1839年主持了虎门销烟。A项正确;琦善是鸦片战争时期道光帝派到广东的钦差大臣,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鸦片战争期间关天培是保卫虎门英勇殉国,排除C项;鸦片战争期间,陈化成保卫吴淞战死,排除D项。故选A项。

2.晚清时期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和暴力打开中国的国门,开启了对华关系强权政治的先河。且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每一条款几乎都涉及到以前中国旧有传统制度的一项改变。这说明鸦片战争()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C.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D.使中国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和暴力打开中国的国门,开启了对华关系强权政治的先河。且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每一条款几乎都涉及到以前中国旧有传统制度的一项改变。这说明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A项;材料强调“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每一条款几乎都涉及到以前中国旧有传统制度的一项改变”,不仅仅是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完整独立的主权,排除D项。故选B项。3.下图展示的是历史老师设计的一项课件内容。据此推断第4课的题目应是()第4课兴起背景:军事落后;人才缺乏;国库空虚;海防薄弱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挽救清王朝,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开启了洋务运动,B项正确;鸦片战争没有创办企业,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建立新式陆海军,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创办企业,排除D项。故选B项。4.为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历史课程内容,王老师搜集到以下学习资源包。据此可知该学习资源包主要内容是()文章《忠犬救主不成,死为甲午英魂》黄海海战,开足马力撞向吉野号A林则徐广州禁烟 B.曾国藩镇压太平军C.邓世昌英勇抗敌 D.左宗棠收复新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忠犬救主不成,死为甲午英魂”和“黄海海战,开足马力撞向吉野号”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英勇抗敌,C项正确;1839年林则徐广州禁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排除A项;1860年曾国藩镇压太平军,排除B项;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排除D项。故选C项。5.有则1900年前后义和团团民散发的揭帖漫画。作者利用汉语中的谐音艺术:“猪”者,“主”也,“羊”者,“洋”也。漫画上,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弓箭手向被缚的猪身上射满了箭,刀斧手也砍掉了一堆的羊头。该漫画反映了义和团()《射猪斩羊图》A.同清政府血战到底的气概 B.对清王朝缺乏清晰认识C.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D.拥有强有力的领导集体【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1900年前后义和团团民散发的揭帖漫画”“‘猪’者,‘主’也,‘羊’者,‘洋’也。漫画上,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弓箭手向被缚的猪身上射满了箭,刀斧手也砍掉了一堆的羊头和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题干漫画内容反映了义和团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C项正确;题干漫画内容反映的是义和团抗击外来侵略,未体现出义和团同清政府血战到底的气概,排除A项;题干漫画内容反映的是义和团抗击外来侵略,未体现出义和团对清王朝缺乏清晰认识,排除B项;拥有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与题干漫画所反映的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在清廷看来,孙中山想要以会党的暴动来完成所谓的起义,对清廷根本构不成威胁,在很多时候,甚至不用出动军队。而孙中山也在一次次起义中失败,认识到必须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必要性。为此孙中山采取的行动是()A.考察海外各国发展革命组织 B.成立华兴会等革命团体C.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D.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C项正确;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考察海外各国发展革命组织,排除A项;成立华兴会等革命团体是在孙中山变法自强的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后成立的,排除B项;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排除D项。故选C项。7.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局面,1928—1931年间,灾民死亡累计1370万人。军阀战争造成的损失也极为惨重,仅在“中原人战中,壮丁死亡30万,伤者不计其数。”这反映了军阀混战()A.导致中央政权失控 B.造成财政严重困难C.耗费大量社会资源 D.给人民带来了灾难【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1928—1931年间,灾民死亡累计1370万人”“军阀战争造成的损失也极为惨重,仅在‘中原人战中,壮丁死亡30万,伤者不计其数’”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1928—1931年间,灾民死亡人数很多,中原壮丁死亡和受伤人数也很多,说明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了灾难,D项正确;题干材料内容没有反映出军阀混战导致中央政权失控,中央无法命令地方等,排除A项;题干材料内容没有反映出军阀混战造成财政严重困难,排除B项;题干材料内容没有反映出军阀混战耗费大量社会资源,排除C项。故选D项。8.“五四运动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当学生、商人、工人陆续举起反抗大旗的时候,各阶层为维护国家权益而奋勇斗争的时候,五四运动潜藏的胜利曙光或许早已来临。”材料表明五四运动胜利的原因()A.大力宣扬民主主义 B.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C.坚决抵制屈辱外交 D.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当学生、商人、工人陆续举起反抗大旗的时候,各阶层为维护国家权益而奋勇斗争的时候,五四运动潜藏的胜利曙光或许早已来临”可知,五四运动胜利的原因是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B项正确;“大力宣扬民主主义”“坚决抵制屈辱外交”“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均与题干“当学生、商人、工人陆续举起反抗大旗的时候,各阶层为维护国家权益而奋勇斗争的时候”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9.1924年有革命党人称:新三民主义当作纲领与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在其主要的基本的口号与要求上没有冲突,而是一般的一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B.国共两党革命纲领完全一致C.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D.新三民主义指明中国革命方向【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新三民主义当作纲领与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在其主要的基本的口号与要求上没有冲突,因此,新三民主义成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A项正确;国共两党革命纲领完全一致,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新三民主义成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而非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排除C项;新三民主义指明中国革命方向夸大了新三民主义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下内容是刘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的影评,由此可知该影片聚焦的历史事件是()评分:9.0★★★★类型:剧情/历史语言:汉语普通话剧情简介:1927年,北伐战争夺取胜利之际,国民党内反动集团为夺权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血的教训使毛泽东等人意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周恩来、叶挺等人临危受命,发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起义……A.秋收起义 B.国民革命 C.红军长征 D.南昌起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27年,北伐战争夺取胜利之际,国民党内反动集团为夺权叛变革命,周恩来、叶挺等人发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南昌起义,D项正确;1927年8月7日,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排除A项;国民革命是指1924年到1927年,排除B项;1934年,红军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长征,排除C项。故选D项。11.2023年9月18日某校举办“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哀思活动,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警醒我们青少年牢记使命,勿忘国耻,为国担当。这主要由于九一八事变()A.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C.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2023年9月18日某校举办‘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哀思活动,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警醒我们青少年牢记使命,勿忘国耻,为国担当”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开始,从此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B项正确;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排除A项;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正式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排除C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图是小历绘制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示意图,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动力,F1>阻力F2B.阻力F2可能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C.南京大屠杀推动了动力F1的增长D.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动力F1=阻力F2【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动力F1>阻力F2,A项正确;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动力,排除B项;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发生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对动力、阻力没有影响,排除C项;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故动力F1>阻力F2,排除D项。故选A项。13.下图战役交战区域主要集中()A.南吕 B.信阳 C.合肥 D.武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作战方向指向汉口和武昌,作战的中心也在汉口和武昌,因此,交战区域在武汉,D项正确;“南吕”是古代乐律名,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信阳和合肥在图示中不是交战集中区,排除BC项。故选D项。14.下面图片生动再现了八路军运用伏击战与日寇作战的场面。下列战役中,作战方式与该图片内容相同的是()A.武汉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东侧伏击,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据题干关键信息“这是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并结合所学,这次伏击战是平型关大捷,B项正确;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A项;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8月——11月,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C项;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排除D项。故选B项。15.台儿庄战役之前,全国弥漫着一股亡国论的倾向,以为我们打不败日本。而台儿庄战役之后,又助长了速胜论的观点,以为我们可以迅速地打败日本。为了驳斥以上错误观点,中国共产党()A.发表了《论持久战》 B.率先举起抗日旗帜C.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D.提出建立统一战线线【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彻底批驳“亡国论”“速胜论”,毛泽东决定撰写《论持久战》,对全面抗战10个月来的战争经历和经验做个总结性的概括与解释,回应全国人民关于抗战前途、抗战策略、抗战方式的关切,从而指明抗日战争的前进方向,A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组织东北人民群众,建立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率先举起抗日旗帜,排除B项;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把西北苏区的工农民主政权改为抗日民主政权,排除C项;1935年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精辟地论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排除D项。故选A项。16.毛泽东曾说:“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开,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它。”这说明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A.为了避免与国民党正面交锋 B.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C.是为了寻找歼灭敌人的时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开,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它”和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就是采取灵活的运动战应敌,以便最终寻找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C项正确;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有为了避免与国民党正面交锋的原因,但是在题干材料毛主席说的话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排除B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排除D项。故选C项。17.如下材料是1947年毛泽东针对某一军事行动接连发布的命令。该材料应纳入的主题()·5月4日,制订出刘邓出兵中原的计划·7月19日,令陈谢部队渡河南进,协助刘邓经略中原。·7月23日,毛泽东电令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建立根据地。A.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B.国民革命,洪流奔涌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转战陕北,指挥若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A项正确;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大革命运动,排除B项;1948年中共中央发动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排除C项;1947年3月面对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排除D项。故选A项。18.下面是小红搜集的《张謇颂》片段节选。能得到如此评价,是因为张謇()你用一国的理想建了一座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就是你爱国情怀的伟大实践……这就是英雄的担当。A.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B.提倡引进外资为中国所用C.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 D.发展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你用一国的理想建了一座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就是你爱国情怀的伟大实践……这就是英雄的担当”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实业家张謇,通过发展实业挽救民族危亡,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张謇是晚清状元,是实业救国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张謇“爱国情怀的伟大实践”,而不是提倡引进外资为中国所用,排除B项;材料中的张謇是资产阶级实业派,因此C项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19.下图是兴起于民国时期的广告火柴盒,这反映了当时()A.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C.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D.民众对民族工业充满信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富强、提倡国货”可知,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C项正确;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一战期间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民众对民族工业充满信心,排除D项。故选C项。20.下面列举了不同时期中国引进的外来词,这说明()时期外语原词特点洋务运动时期Electricity、Chemistry等大多围绕科学技术戊戌变法时期Trust、Capitalist等以政治、社会制度名词为主五四运动时期Science、Communism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词为主A.西学东渐影响社会风尚 B.中西文化冲突不断加剧C.外来词语反映时代特征 D.传统文化受到彻底批判【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时期的特点是“大多围绕科学技术”“戊戌变法时期以政治、社会制度名词为主”“五四运动时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词为主”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外来词语反映时代特征,即洋务运动时期是引进西方技术;戊戌变法运动时期是学习西方制度;五四运动时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风尚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时期中国引进的外来词”,未涉及“中西文化冲突加剧”,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批判“传统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二、综合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40分,21题10分,22题8分,23题10分,24题12分)21.史料是人们认识历史、铭记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①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公元1840年7月5日……英国舰队打响了进攻定海的第一炮,驻守定海的清朝官兵,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猛烈的炮火,九分钟,只用了九分钟,英军就摧毁了清军所有的战船和岸炮,当晚英军攻入了定海县城…定海失守。②鸦片战争博物馆藏清前膛铁炮通长51厘米,耳距21厘米,内径6.2厘米,外膛径7.2厘米。③中英《南京条约》签字原件材料二①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三元古庙②遵义会议会址③中国军民在上海市郊书写的抗日标语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1)从材料一中选出研究鸦片战争最可信两则史料。(写序号,错选不得分)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2)从材料二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史料。(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见证国内阶级矛盾:________;见证中外战争冲突:________。(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在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答案】(1)史料:②③。影响:五口通商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战争赔款开创侵略者勒索赔款恶例,也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协议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给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提供了便利。(2)①.②④②.①③(3)问题:首先了解史料产生的时间、史料的可信度;其次要注意史料的来源,要尽可能使用第一手史料:使用史料要注意分类。(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史料: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博物馆藏清前膛铁炮和中英《南京条约》签字原件为第一手资料,是最可信的史料。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战争赔款开创侵略者勒索赔款恶例,也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协议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给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提供了便利。【小问2详解】国内阶级矛盾:根据所学可知,遵义会议会址反映的是“中共十年内战时期”召开的遵义会议;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反映的是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的胜利。因此,②④见证了国内阶级矛盾。中外战争冲突:根据所学可知,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三元古庙反映的是中英鸦片鸦片战争,中国军民在上海市郊书写的抗日标语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二·九运动”。因此,①③见证了中外战争冲突。【小问3详解】问题: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首先了解史料产生的时间、史料的可信度;其次要注意史料的来源,要尽可能使用第一手史料;使用史料要注意分类等。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官员不仅是政治的权威,而且是教化的楷模。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材料二18951898年,新设立了62家商办企业,资本总额达1240多万元。这远远超过中日战前20多年民族资本的总和。缫丝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了民族工业资本最多的一个部门。材料三1913与1919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对照表项目时间电力(家)轮船运输(吨)新式银行(家)数量资本(亿)191314881919年81287592572.1764(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哪些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3)指出材料三中1913与1919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1)作用:洋务运动打破了封建主义对工商业发展的束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分产生。(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华开办工厂等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实业救国”思潮兴起。(3)变化:迅速发展。原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解析】【小问1详解】作用:根据材料一“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可知,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打破了封建主义对工商业发展的束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分产生。【小问2详解】背景:根据材料二“1895—1898年,新设立了62家商办企业,资本总额达1240多万元。这远远超过中日战前20多年民族资本总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列强在华开办工厂等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回家乡办厂,带领人们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小问3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三“1913与1919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对照表”的数据可知,1919与1913年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数量增加很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近代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先进分子走出了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步。陈独秀到上海后不久,就开始到工人中了解罢工情况,到中华工业协会等劳动团体去作调查,并在调查基础上出版《新青年》第7卷第6号《劳动节纪念号》。这个纪念专刊介绍了各国劳动组织和工人运动的情况。此后,陈独秀又主持创办《劳动界》《伙友》等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启发工人的觉悟,组织真正的工会。——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示意图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在中心城市举行的南吕起义和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原计划也是以攻占长沙为目标,但均遭失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退往文家市后毅然决定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前进,在农村开辟新的革命阵地……终将红旗胜利插上井冈山,并由此坚定走上农村包国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摘编自唐正芒《秋收起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开端》(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了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做出的行动。(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分布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在国内呈现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背景及影响。【答案】(1)行动:融入工人群体,了解工人状况:通过专刊宣传工人运动:创办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任答两点即可)(2)特点:主要分布于大城市;国内外均有分布。原因:大城市工商业发达、工人阶级力量较强大。(3)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探寻革命道路。影响:促使中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解析】【小问1详解】行动:根据材料一“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和李大创等先进分子走出了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步。陈独秀到上海后不久,就开始到工人中了解罢工情况,到中华工业协会等劳动团体去作调查,并在调查基础上出版《新青年》第7卷第6号《劳动节纪念号》。这个纪念专刊介绍了各国劳动组织和工人运动的情况。此后,陈独秀又主持创办《劳动界》《伙友》等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启发工人的觉悟,组织真正的工会。”可知,为了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做出的行动:融入工人群体,了解工人状况:通过专刊宣传工人运动:创办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可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分布特点是:主要分布于大城市;国内外均有分布。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主要分布于大城市,国内外均有分布的原因有:近代以来,中国大城市工商业发达、工人阶级力量较强大。【小问3详解】背景:根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在中心城市举行的南吕起义和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原计划也是以攻占长沙为目标,但均遭失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退往文家市后毅然决定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前进,在农村开辟新的革命阵地……终将红旗胜利插上井冈山,并由此坚定走上农村包国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可知,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探寻革命道路。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促使中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如下: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联合共产国际。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摘编自张士义等《从一大到十九大: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材料二遵义会议是党探索革命道路的转折点。首先遵义会议取消了李德、博古把持的三人团,开始了以毛泽东为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