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网络构建: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知识整合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几大经济政策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阶段16~18世纪18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70年代核心内容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实践措施鼓励建立手工工场,拓展海外贸易,积极抢占殖民地资本家自由经营,消除关税壁垒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兴衰原因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营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影响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加紧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加速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加紧对商品市场、原料和投资场所的争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飞速增长1.罗斯福指出:“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和核定原有的价值观念……现在的任务……为剩余产品开辟国外市场,……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这反映了罗斯福()A.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 B.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C.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解析:选C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罗斯福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只是调整,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重新评价和核定”“调整”“分配”等可知是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并非主张推行,故D项错误。二、中外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西方模式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政策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农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两党制等苏维埃代表大会制、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特点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2.世界现代史上,曾出现过三种比较典型的现代化模式,即苏联的斯大林模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三种模式的共同点是()A.都是为解决当时本国的经济困难B.都是以国家力量为主导推动经济的发展C.其道路都是先重工业后轻工业D.都为本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解析:选A三种模式都是为解决当时本国的经济困难,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与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不是以国家力量为主导推动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其自身的诸多弊端和缺陷也使苏联社会主义探索遭受了重大挫折,抑制了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核心素养解读——史料实证概念界定: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内涵解读:史料实证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表现为:1.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4.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科目标: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1.关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我国学者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近年来则侧重于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找原因,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大危机的原因分析不可能取得定论B.社会制度分析方法已无法解释经济危机C.历史研究需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全面D.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更接近于历史真相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表明对其研究的深入,充分的研究有利于正确的认识,不可能取得定论过于武断,故A项错误;社会制度分析也是研究方法之一,研究重点的变化不等于“无法解释”,因此B项错误;材料中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寻找,……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表明研究视角的多样化,因此C项正确;每个时代都有其局限性,要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因此不能认为当代学者的研究一定会超越古人,更接近历史真相,故D项错误。2.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解析:选D回忆录虽是亲闻、亲见、亲历的第一手资料,也会因作者时间久,记忆不清或个人利害得失,出现有意无意的疏漏、错误,不一定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故A项错误;同样作为历史资料,回忆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