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教学计划8篇_第1页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8篇_第2页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8篇_第3页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8篇_第4页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汇总8篇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数学中求两个正整数最大公约数的算

法以及割圆术的算法;

(2)通过对“更相减损之术”及“割圆术”的学习,更

好的理解将要解决的问题“算法化”

的思维方法,并注意理解推导“割圆术”的操作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改变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将抽象的数学思维转变为

具体的步骤化的思维方法,提高逻

辑思维能力;

(2)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

3.情感与价值目标:

(1)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提

高学生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

(2)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增强爱

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更相减损之术”及“割圆术”的算法。

难点:体会算法案例中蕴含的算法思想,利用它解决具

体问题。

教学方法:

通过典型实例,使学生经历算法设计的全过程,在解决

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逻辑

结构,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表达算法,并能将解决

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和劳动过程中,创造了整数,

分数,小数,正负数及其计算,以及无限逼近任一实数的方

法,在代数学,几何学方面,我国在宋,元之前也都处于世

界的前列。我们在小学,中学学到的算术,代数,从记数到

多元一次联立方程的求根方法,都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最先创

造的。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有着自己鲜明的特

色,也就是“寓理于算”,即把解决的问题“算法化”。本章

的内容是算法,特别是在中国古代也有着很多算法案例,我

们来看一下并且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小学初中时所学算术代数知识,共同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对以往所学数学知识的回顾,使学生理清知识脉

络,并且向学生指明,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寓理于算”,

不同于西方数学,在今天看仍然有很大的优越性,体会中国

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阅读课本探究新知

1.求两个正整数最大公约数的算法

学生通常会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1:求78和36的最大公约数

(1)利用辗转相除法

步骤:

计算出7836的余数6,再将前面的除数36作为新的被

除数,366=6,余数为0,则此时的除数即为78和36的最

大公约数。

理论依据:,得与有相同的公约数

(2)更相减损之术

指导阅读课本P----P,总结步骤

步骤:

以两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即78-36=42;以差数

42和较小的数36构成新的一对数,对这一对数再用大数减

去小数,即42-36=6,再以差数6和较小的数36构成新的一

对数,对这一对数再用大数减去小数,即36-6二30,继续这一

过程,直到产生一对相等的数,这个数就是最大公约数

即,理论依据:由,得与有相同的公约数

算法:输入两个正数;

如果,则执行,否则转到;

将的值赋予;

若,则把赋予,把赋予,否则把赋予,重新执

行;

输出最大公约数

程序:

a=input()

b=input("b=”)

whileab

ifa>=b

a-a-b;

else

b=b-a

end

end

print(%io(2),a,b)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析研究,独立的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由学生回答求最大公约数的两种方法,简要说明其步

骤,并能说出其理论依据。

由学生写出更相减损法和辗转相除法的算法,并编出简

单程序。

教师将两种算法同时显示在屏幕上,以方便学生对比。

教师将程序显示于屏幕上,使学生加以了解。数学教

学要有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把要学的知

识重新创造出来。这种再创造积累和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

可能发生质的飞跃。在教学中应创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

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分析,动手

实践,从而主动发现和创造所学的数学知识。

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用学

生非常熟悉的问题为载体来讲解算法的有关知识,,强调了

提供典型实例,使学生经历算法设计的全过程,在解决具体

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逻辑结构,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

题、表达算法,并能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为

了能在计算机上实现,还适当展示了将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

翻译成计算机语言的内容。总的来说,不追求形式上的严谨,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相应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与数学

方法。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1、课程的基本理念: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

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

应用意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

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

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2、课程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

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

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

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

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

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

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

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

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

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

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

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

科)

1、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

(2)抽象根据能力:

(3)推理论证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

(6)应用意识:

(7)创新意识。

2、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

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

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

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

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3、难度比例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难题,试卷包括容

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以中等题为主,试卷的难度系数在0.55

左右。

二、教学工作目标

(一)隐性目标

1、努力实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课

程目标中的六点说明;

2、发展学生的能力:

(1)空间想象能力:

(2)抽象根据能力:

(3)推理论证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

(6)应用意识:

(7)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如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

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

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能克服紧张情绪,

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

精神。

(二)显性目标

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对数学更加

感兴趣。结合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实际,我希望高二14班的

数学成绩能在期中、期末中的平均分排在全级前4名,高二

15班的数学成绩有所进步,能在期中、期末平均分的排名中

排在全级前8名。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两个班均属普通班,学生基础不好,接受能力差,甚至

出现厌学情绪,特别是15班的好几位学生,基本不学数学。

所以上课难度有点大。

四、具体措施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我将采取以下举措:

(-)向学生介绍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同学们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

1、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学生学习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听课

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

点,就是听课的重点,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

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

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的科学。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

和精神准备;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

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4)积极思考每一道例题,记录下与老师不同的思路,

要认真把握好思维逻辑,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

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5)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

(6)最后一点就是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

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

习,消化,思考。

2、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习。

(2)做好单元复习。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

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

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

(3)做好单元小结。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

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

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

(二)改进教学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1)转变观念,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在使用新教

科书时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按《新大纲》的要求进行,控

制教学要求,控制教学难度,确实从"应试教育"转变到贯彻

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要应试,但必须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上下工夫.

(2)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新

的教学手段必然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带来新的教学效

益。科学计算器已被列入初中的教学内容,高中相应的计算

内容已充分使用科学计算器讲授。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篇3

一.学情分析

高二5班共有学生73人,8班共有学生70人。两个班

级都是高二理科班的三类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习

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怕数学科的心理。但他们还是

存在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变化多端的数学世界,

更想在每次考试

中独领风骚,鉴于此,对他们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

整难度,起点放低点,步子迈小点,还是会有好成绩的。

二.教学计划

1.加强自身学习。

①加强课本的研读。教科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同时

也是考试

的归属地,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教科书中找到类

型题或者相似题或者其影子。对教科书能否吃透,专研到位,

直接决定着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决定着研读教

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面对

的对象,自身知识局限等多方面原因,视野和出发点都有局

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局限,因此,多

阅读教学参考类的书,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弥补

自己所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强化课改意识。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改的精神

和思想都独具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改

知识的学习,领悟新课改思想,增强新课改意识,是时代的

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改培训,领会新

课改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新陈代谢。

④认真参与组内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

利用好这次集体备课机会,从同行们那里学习到自己缺乏或

者不擅长的东西,并积极实施好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好课

时要求。

⑤增强听课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新课改年

级的课堂听课活动,听取授课教师的点评,发现亮点,记录

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

2.抓好课堂教学主战场,激发师生学习数学热情。

①加强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每一节新课

的开展,都有其现实意义,有其价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

分挖掘好这方面知识,可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②精选精讲例题。对于学生自己学得会的,不讲,对于

学生讨论后可以解决的,给以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在老师引

导下完成的,要慢慢讲,细细的讲,争取每个学生都听得进,

听得懂,学得会。对于超越学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讲。

③精心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作业质量的高低,一定层

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科学化,

分层化,多样化,且知识点具有全面性。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①利用晚自习,充分给以每个学生耐心、细心、全面的

辅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②利用自习课时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公

式背不出来的,抓背公式,不交作业的,责令补交作业。

4.做好作业、考试反馈工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卷,老师进行批改,总结共性问

题,发现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以反馈,及时消除困惑。

5.规范作答,养成良好习惯。

现在学生的数学答卷,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因果颠

倒,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思维的缺陷。因此,

现阶段抓好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避

免将来高考失分和日后生活的凌乱。

6.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难,数学烦,难在何处,烦在

何方?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中外数学趣味

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通过多媒体,降低数

学思维难度等等都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以上是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将及

时作出调整,以期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篇4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高二数学备课组教师,在

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

的基础上,在很好地完成了上学年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拟

在本学期,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端正的教学态度,更行

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数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

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

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

保质保量完成。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

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备课组将进行每周一次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

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数学教学的最新动态、

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

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

组活动都将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

学研究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

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

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

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

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要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

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

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

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

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

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

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全面推行主体式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

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

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积极响应学

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分组讨论式教

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

学水平。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篇5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118班66人,115班48人。118班学习数学的氛围很浓。

但由于高一的函数部分基础较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

学学习影响很大。数学成绩或多或少都有尖子生,但如果能

认真复习函数部分,学生努力,前途无量。如果我们能很好

地引导他们,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要求

(a)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分析方法、一个不等式问题的多解、一个

不等式问题的多解、一个不等式问题的多重证明的教学,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让学生体验不等式、直线、圆以及

围绕它们的圆锥曲线,培养运用数学学习数学的意识。

(3)探究不等式和二次曲线的本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

的艰辛和乐趣,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交流和相互评价,提

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以情感目标为基础,规范教学过程,增强学习信念

和信心。

(5)给学生时间和空间、班级和探索发现的权利,给学

生自主探索和合作的机会,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

生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一一个挫折3354个矛盾一一个顿

悟一一个新发现”的科学发现过程的神奇

(2)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1)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平均不等式、思维方法和逻

辑模式时,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让记忆准确持久,快速正

确的重现。

(2)通过对定义和命题的整体结构的教学,可以揭示它

们的本质特征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

和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的概念、公式和视值之间的对应

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训练,训练学生的运算

能力。

(2)加强概念、公式、规则的清晰性和灵活性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通过分析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

在操作过程中清晰、合理、简单的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快速、合理、

灵活的计算能力,促进知识的渗透和传递。(5)利用数字和

形状的结合,寻找另一种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用参数求解不等式,培养学生的思维缜密和逻

辑思维。

(2)通过多解、多解、多证分析几何和不等式,培养思

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推广和普及不等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和逆向

思维能力。

(6)通过典型例题的不同思路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是学生掌握思维转化的途径。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和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通过对人格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深度。(3)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

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和圆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

思想,掌握

(2)难点lo不等式的解包括绝对值和不等式的证明。2.

角度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及简单线性规划的求

解。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寻找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要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调

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掌握数

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坚持与高三接触,踏实面对高考,以数学五大思想为

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

学习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循序渐进,

启发性。研究并采用基于“发现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全

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与和组织集体备课,共同学习,努力提高教学

质量

5.坚持听同龄人讲课,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坚持学习方法,加强个别辅导(差生和优等生),提高

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培养尖子生。

7.加强数学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指导,培养知识的

实践能力。

第六,课表

这学期有81个课时。1.不等式18课时

2.直线圆方程25课时

3.圆锥曲线20课时

4.研究班18小时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篇6

一、学情分析

1班共有学生75人,2班共有学生72人。2班学习数学

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

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尖子生多或

少,但若能杂实复习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又很努力,将来

前途无量。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

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

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

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

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

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

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

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

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

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平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

模式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

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

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

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

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

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

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

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

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

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

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

逆向思维的能力。

(6)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通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

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

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

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

性质。

三、教材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

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

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

同解变形来完成的。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

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习圆锥曲线、导数和

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

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

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

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

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

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

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

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通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

质。

四、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不等式的证明、解法。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两直线的

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

何性质。

(二)难点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2、到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简单线性规

划的问题的解法。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

本方法、基本技能。

2、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

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

生的学习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

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

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坚持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

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培育尖

子学生。5、加强数学研究课的教学研究指导,培养学

识的动手能力。

6、积极参加与组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

课质量

7、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

共同进步。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81课时

1、不等式18课时

2、直线与圆的方程25课时

3、圆锥曲线20课时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篇7

一、本课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II)的第一章

“概率与统计”中的“抽样方法”的第一课时:简单随机抽

样.其主要内容是介绍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以及如何实施

简单随机抽样.数理统计学包括两类问题,一类是如何从总

体中抽取样本,另一类是如何根据对样本的整理、计算和分

析,对总体的情况作出一种推断.可见,抽样方法是数理统

计学中的重要内容.简单随机抽样作为一种简单的抽样方

法,又在其中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它对于学习后

面的其它较复杂的抽样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强化对概率

性质的理解,加深了对概率公式的运用.因此它起到了承上

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重点

①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②常用实施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三)教学难点

对简单随机抽样概念中“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

概率相等”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特点和步骤.

(2)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

法.

2、能力目标

(1)会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并能

运用这两种方法和思想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灵活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常

见非数学问题的现象,加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培养.

3、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实际能

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的意识,强化他们学

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

本节课是学生在义教阶段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抽样、总

体、个体、样本等统计概念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

这是义教阶段统计知识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不应是一种简

单的重复,也不应停留在对普查与抽样优劣的比较和方法的

选择,而应该发展到对抽样进一步思考上,主要应集中的以

下四个问题上:(1)为什么要进行随机抽样;(2)什么是随机

抽样(数理统计上的随机抽样概念);⑶简单随机抽样应满

足什么样的条件;(4)如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教学的重点是

使学生关注数据收集的方法应该由目的与要求所决定的,任

何数据的收集都有一定的目的,数据的抽取是随机的.要更

加理性地看待数据收集的方法,要从随机现象本身的规律性

来看待数据收集的方法.特别是要突出简单随机样本的两个

特征.要改变学生仅从形式上来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问题.

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产生随机抽样中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

样和分层抽样的雏形,教师不必进一步明确界定概念,可待

后续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

如何发现随机抽样的公平性,也就是“如何去观察,才

能发现规律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到几个事实,但是如何

去观察,这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教学问题。也是本节

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学时,应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总结出

观察一定要有目标,并用具体问题让学生练习进行体会。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新闻报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问

题。举例说明一些实际问题,提出统计的概念。并提出思考

问题:如何收集数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请学生自由发

言,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辨析普查与抽样调查。提出抽

样调查的必要性。从实际问题入手,提出抽样调查的科学性。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同时向学生介绍我们所要研究

的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都是不放回抽样.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随机抽样.(板书课题)

2、学法指导,研探新知

思考1:

从5件产品中任意抽取一件,则每一件产品被抽到的概

率是多少?

一般地,从N个个体中任意抽取一个,则每个个体被抽

到的概率是多少?

思考2:

从6件产品中随机不放回抽取一个容量为3的样本,在

这个抽样中,每一件产品被抽到的概率是多少?

一般地,从N个个体中随机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则

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多少?

规律总结:

一般的,如果用简单随机抽样,个体数为N的总体中抽

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那么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

等。.

3实际运用,巩固升华

简单随机抽样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如何实施

简单随机抽样呢?

①抽签法

提出问题学校要进行庆典,每个班到主会场观看节目有

6个名额,高二(24)班共有57人,怎样分这6个名额?要求:

每个学生获得名额的概率相等小组讨论设计操作步骤。

.学生很容易联想到抽签法这时我又抛出一个问题:那

如何实施抽签法?学生能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来实施抽签法引

导学生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得出抽签法的一般步骤: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共有N个)编号(号码可从1到

N)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用小球、

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

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中抽一个号签,连续抽取II次,

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②随机数表法

请你设计分配方案:

5•12特大地震后,都江堰某地区198户地震损毁户需

要搬进安居房,规模创造了全国之最.近期首批20套安居房

准备发放.要求:每户首批获得安居房的概率相同,从而提

出随机数表法的概念

随机数表法:为了简化制签过程,我们借助计算机来取

代人工制签,由计算机制作一个随机数表,我们只需要按照

一定的规则,到随机数表中选取在编号范围内的数码就可

以,这种抽样方法就是随机数表法。

步骤:

(1)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每个号码位数一致)

(2)在随机数表中任取一个数作为开始。

(3)从选定的数开始按一定的方向(或规则)读下去,得

到的号码若不在编号中,则跳过;若在编号中则取出;如果得

到的号码前面已经取出,也跳过;如此继续下去,直到取满

为止。

(4)根据选定的号码抽取样本。

4、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抽签,体会抽签的公平性。

5、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回到开篇提到的实际问题,引出抽样还有其他方法。

四、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一)教法分析

1、讨论法与自学法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的现象.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来,体现学生参与的主体

地位,使学生手、脑、口并用,主动地获取知识,允许学生

争论,在讨论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在解决“整

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相等的”时组织学生

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这一难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又如在学习随机数表法时组织学生自学,既提高了学生独立

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能满足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获

得的成就感从而培养了自信心.

2、指导法

结合一些具体事件,如对用抽签法解决问题等事件进行

分析,从而使学生对简单随机抽样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加深对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学法指导

(1)通过丰富的例子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

如学生从生活的实例发现问题得出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就是

从生活

中发现数学,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2)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

流的学习数学的方式,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研探新

知”、“实际运用”等.

五、预期效果

学生能够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解决部分实际问题。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

(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4)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

(5)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解方程的一般性步

骤,从而得到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这些步骤就是

算法,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

(2)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能模仿求解二元

次方程组的步骤,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

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

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判断一个数为

质数和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算法设计.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问题1:把大象放入冰箱分几步?

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

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冰箱;

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问题2:指出在家中烧开水的过程分几步?(略)

问题3:如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第一步:计算;

第二步:如果,

如果,方程无解

第三步:下结论.输出方程的根或无解的信息.

注意:在以上三个问题的求解过程中,老师要紧扣算法

定义,带领学生总结,反复强调,使学生体会以下几点:

①有穷性:步骤是有限的,它应在有限步操作之后停止,

而不能是无限地执行下去。

②确定性: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

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的。

③逻辑性: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

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

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④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算法不一定只有唯一的

一个,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⑤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

解决。

注:其他还有输入性、输出性等特征,结论不固定.

提问:算法是如何定义?

(二)师生互动、讲解新课

x-2y=-l①

回顾(课本P2内容):写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xy=l

②的算法.

解:第一步,②X2①,得5x=l;③

第二步,解③,得x二;

第三步,②-①X2得5y=3;④

第四步,解④,得尸;

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x=;y=o

思考1:你能写出求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吗?

上题的算法是由加减消元法求解的,这个算法也适合一

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写出类似的求解步

骤:

第一步,①Xb2-②Xbl,得:③

第二步,解③,得.

第三步,②Xal-①Xa2,得:④

第四步,解④,得;

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高斯消去法)

思考2:根据上述分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

组,可以分为五个步骤进行,这五个步骤就构成了解二元一

次方程组的一个“算法”.我们再根据这一算法编制计算机

程序,就可以让计算机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那么解二元一

次方程组的算法包括哪些内容?

思考3:一般地,算法是由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

的基本步骤组成的.

你认为:

(1)这些步骤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2)每个步骤是否有明确的计算任务?

总结:在数学中,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

和有限的步骤称为算法.

算法(algorithm)一词出现于12世纪,源于算术

(algorism),即算术方法.指的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

算的过程.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解决某

一类问题的明确的和有限的步骤.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

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后来,人们把它推

广到一般,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

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

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

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

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

作图的算法,等等.

(三)例题剖析,巩固提高

例1(课本P3例1):如果让计算机判断7是否为质数,

如何设计算法步骤?

算法:

第一步,用2除7,得到余数1,所以2不能整除7.

第二步,用3除7,得到余数1,所以3不能整除7.

第三步,用4除7,得到余数3,所以4不能整除7.

第四步,用5除7,得到余数2,所以5不能整除7.

第五步,用6除7,得到余数1,所以6不能整除7.

因此,7是质数.

课堂练习1:

整数89是否为质数?如果让计算机判断89是否为质数,

按照上述算法需要设计多少个步骤?

思考4:用2〜88逐一去除89求余数,需要87个步骤,

这些步骤基本是重复操作,我们可以按下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