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赤壁赋》(第二课时)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6.1 《赤壁赋》(第二课时)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6.1 《赤壁赋》(第二课时)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6.1 《赤壁赋》(第二课时)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6.1 《赤壁赋》(第二课时)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苏

轼第二课时第三部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容色改变的样子通“缭”,盘绕、围绕n-状,向西,向东端正【危言危行】整理代箫声;这样被动句、状语后置夺取n-v,下,攻占;东,向东进军本来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为其何然也斟酒当判断句表顺承表转折第三部分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n-意动,以……为伴,以……为友偕同,一起n.→v.捕鱼砍柴哀:人生短暂,生命渺小羡:江水永流,无穷无尽愿:与仙同游,与月永存知:无法实现,心中失落托:洞箫余音,托于秋风轻易地表并列助词,的葫芦做成的酒器来状语后置主谓之间,取独n作状:像蜉蝣一样以,而:表修饰余音,指箫声译文第三段:苏子不禁容色改变,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河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么?当他夺取荆州,攻占江陵,顺着长江向东进军,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长达千里,旗子遮蔽天空,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劝酒,像蜉蝣一样在天地中寄居,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生命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携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文章解读“客”的“悲”从何而来?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客人的“悲”由三方面原因构成:由古代与当世的人物对比而生悲由宇宙无穷与人生须臾的对比而生悲由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而生悲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曾、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文章解读接着以“苏子愀然”“问客”,引出一场关于人生意义的论辩。一主一客其实都是作者的独白,反映了他陷于苦闷而又希望摆脱苦闷的矛盾心理。“客曰”,是作者借客人之口表达自己在思想上找不到出路的悲苦心情。文章解读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1.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许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4.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第四部分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代词这,指水代词那,指月亮表假设,如果表假设,如果只有享受终究发语词吗往表转折,却消减和增长宾语前置,羡何句首发语词取独即使听到看到得到禁止尽原意指“天”,现在所说的“自然”这的取独第四段:苏先生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译文文章解读本段感情色彩如何?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

文章解读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2.物个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3.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文章解读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谈谈对自己的启示。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文章解读听任天命,随遇而安积极进取,直面人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启示:第五部分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

白。已经已经客人高兴地笑起来,于是洗净杯子再次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了,杯盘凌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天明。介词,在再通藉,凌乱表修饰酒杯状后句取独adj-v,天色发白,天亮文章解读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文章解读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文章解读苏轼对赤壁情有独钟的原因是什么?

3.寄托自己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惆怅。2.寻求人生的平衡点。也就是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1.赤壁的秀美可以抚慰灵魂。4.气度的宽宏,曹操虽败仍不失英雄风范,苏轼虽处境艰难仍心怀壮志。文章主旨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艺术特色①景、情、理融于一体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寓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艺术特色②“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义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艺术特色③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1.举酒属客(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山川相繆(

)一.通假字“属”通“嘱”,这里指劝人饮酒通“凭”,乘通“缭”,环绕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古今异义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常用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今:美貌的女子二.古今异义1.望:(1)七月之望(

)(2)望美人兮天一方(

)2.歌:(1)扣舷而歌(

)(2)歌曰(

)(3)倚歌而和之(

)3.如:(1)纵一苇之所如(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三.一词多义(实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眺望,向远处看唱歌词歌声往像像4.然:(1)其声呜呜然(……的样子)(2)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1)抱明月而长终(永远)(2)而卒莫消长也(增长)6.东:(1)顺流而东(v,向东进军)(2)东望武昌(n作状语,向东)三.一词多义(实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三.一词多义(虚词)三.一词多义(虚词)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适(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三.一词多义(虚词)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三.一词多义(虚词)(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歌窈窕之章(名词作动词,唱)(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作动词,变白)四.词类活用1.判断句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固一世之雄也2.被动句(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省略句(3)(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4)(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5)(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五.特殊句式4.倒装句(6)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9)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10)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11)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12)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13)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五.特殊句式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六.成语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桂棹(zhào)

匏樽(páo) 举酒属客(zhǔ) 酾酒临江(lī)B.愀然(qiǔ)

嫠妇(lí) 白露横江(héng) 横槊赋诗(shuò)C.舳舻(zhú)

江渚(zhǔ) 冯虚御风(píng) 依歌和之(hè)D.枕藉(jì)

袅袅(ni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