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历年真题)_第1页
2022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历年真题)_第2页
2022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历年真题)_第3页
2022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历年真题)_第4页
2022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历年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①干旱②滑坡③台风④战争⑤地震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2.以下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的是(

)。A.洗菜水浇花B.燃煤电厂排放废气C.没有拧紧关水龙头D.工厂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3.下列不属于农谚的是(

)A.清明前后,种瓜点豆B.立夏三天遍地锄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瑞雪兆丰年4.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B.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C.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D.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对灾情有“缩小”作用5.每年的(

)是世界环境日。A.2月2日B.4月22日C.6月5日6.(

)因为坚持新的天文学说,遭到终身监禁。

A.哥白尼

B.伽利略

C.麦哲伦

D.瓦特7.(

)作为一种文化,与各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A.餐馆B.城市C.建筑8.古人说:“敬人者,人恒敬之”。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重。”由此可见(

)。①自尊的同时还要尊重他人②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③要受人尊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尊重他人④自尊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欣赏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9.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射成功。A.海洋一号B.风云一号C.东方红一号D.环境一号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因为(

)。①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②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考虑自己的需要,至于别人的需要则无关紧要③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④超越自负,告别自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二.填空题(共10题,共60分)1.按照(

)范围,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世界性国际组织和(

)国际组织。2.我国古代航海家(

)先后七次下西洋,开辟了中国的(

)。3.在各具特色的(

)中,人类创造出了绚丽多姿的文化,(

)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4.战争不仅给人们的(

)、(

)、(

)和(

)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

)、(

)等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5.人无完人,(

)。6.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

),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

),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

)、从渔猎到(

)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7.在地球上,我们可以欣赏到神秘的原始森林、壮美的(

)、寂寥的(

)、坦荡的(

)、幽深的峡谷海湾、汹涌的海洋瀑布等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是不同自然环境的(

)。8.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

)的门槛。区域文明的(

)、(

)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9.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其中很多人是我们非常(

)的。每个人都应得到(

)。10.和平是当前国际社会的(

),局部战争的频率和规模均呈(

)趋势。(

)来之不易,值得(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草裙舞和花环被称作为夏威夷的两大特征。(

)2.自古以来,人类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3.自然灾害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

)4.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5.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发声。(

)6.自然灾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7.世界各国的各种文化都是不平等的。(

)8.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成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系统的“生物圈2号”,八名科研人员在这儿生活了两年。(

)9.孩子们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表演“百猴快闪闹新春”。(

)10.他人的尊重会让我们自傲。(

)四.连线题(共2题,共10分)1.连线。中

自由女神唐代书法家

斗兽场黑人领袖

万里长城美

颜真卿古罗马

曼德拉2.连线题。哥白尼

下西洋郑

氢气球达尔文

日心说陶成道

火箭飞行器查

进化论五.简答题(共6题,共42分)1.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2.请简述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3.别人伤害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宽容呢?4.请说一说尊重自己的表现。5.各种文化都是平等的,我们要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文化的差异?6.你参加过哪些科普活动?有哪些收获?六.材料题(共2题,共20分)1.材料一2018年报道称,5年来,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数字当然能够说明问题,但百姓的体验更为直观。高铁网络四通八达,电子商务愈发成熟,移动支付领先全球,共享经济渗透生活……潜移默化中,创新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中国人正习惯和享受着创新发展带来的便利。创新对今天的普通中国人来说也不再遥不可及,因为它已不再神秘。材料二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重庆闭幕。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有356项,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多来源于青少年生活实践。如来自乌审旗蒙古族实验小学的格希格图针对牧区需要对很多羊羔进行人工喂奶的困境,发明了新式多功能电热自动多咀喂奶器,解决了多只羊羔同时喂奶的难题。1.结合材料一说一说创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材料二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3.你参加过哪些创新活动?说说你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4.结合这些感受,请你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几条具体建议。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材料一: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国立艺术博物馆,孩子们参加迎新春“中国文化展”活动。材料二:装扮成京剧“美猴王”的孩子们,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表演“百猴快闪闹新春”。七.综合题(共2题,共24分)1.读“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

)(高或低)。(2)从图中总结出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特点?2.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类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你知道的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有哪些?(至少列举2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C4.D5.C6.B

7.C8.C9.C10.B二.填空题1.地理;区域性2.郑和;陶瓷路3.自然环境;舞蹈4.生命;健康;精神;财产;环境;文化遗产5.孰能无过6.农作物;饲养动物;农耕;畜养7.山脉峰峦;沙漠戈壁;冲积平原;显著标记8.文明时代;兴衰;交融9.尊重;尊重10.主要趋势;下降;和平;倍加珍惜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图:2.五.简答题1.

(1)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创造活动。(2)在生活学习中养成勤于思考、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3)敢于尝试,善于把科技想象变为现实。2.(1)我国坚定不移的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2)中国反对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热点问题上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3)中国始终坚持走共同发展的道路,通过发展促进和平,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4)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3.(1)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让我们平静下来,调整情绪,更为客观、大度地面对问题。(2)报复不是解决冲突的方式,反而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冲突,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3)学会原谅他人,其实也是原谅可能犯错误的自己。4.(1)尊重自己包括自尊、自重、和自爱和自我接纳。(2)善于发现、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自我贬低,不自卑就是尊重自己的重要表现。(3)尊重自己还表现为: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信守自己的承诺。5.我们在认同自己文化的同时,应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于我们的文化,求同存异。6.科普活动有:看科技展览

听科技讲座

智能机器人比赛等。

收获:了解了许多科技知识;开拓了科技视野;激发了爱科学的兴趣等。六.材料题1.1.答:创新改变了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2.答:创新无处不在,创新让我们体验别样的精彩人生;青少年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今天我们播下创新的种子,明天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3.答:(1)手工制作创意艺术品;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等。(2)获得了成就感、喜悦感、胜任感等;收获了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等。4.答:(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2)善于观察,善于研究,敢于质疑,不断探索,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3)勤动手,勤动脑,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创造活动。2.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已经走向世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宣传,对世界各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同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七.综合题1.(1)高;(2)自然灾害的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在沿海地区多有台风发生,而地震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