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第二节国防法规第三节国防建设第四节武装力量第五节国防动员思考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国防内涵和国防历史,树立正确的国防观;
2.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国防意识。
第一节国防概述
一、国防的含义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下称《国防法》),其中对“国防”一词进行了立法性表述,认为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从《国防法》对国防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国防具有四个基本的要素,即国防的主体、国防的目的、国防的对象、国防的手段。
(1)国防的主体。国防活动的实行者是国家。任何国家自诞生之日起,都需要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保障国家安全。国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亦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利益与意志,需要依靠国家权力。而国防恰恰是维护国家权力所必需的,因此国家需要行使国家权力来领导和组织国防事业,也只有国家才能使国防有效地运转。
(2)国防的对象。抵抗外敌侵略是国防的首要任务,无论是外敌的武装侵略还是其他形式的侵略,都是国防的对象范围。对于外敌的武装侵略,国防行为是采用战争手段加以
制止;对于其他形式的侵略,国防行为是采用非战争手段进行反击。
(3)国防的目的。因为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以及安全是国家独立的主要标志和最高原则,所以国防的目的是维护国家最根本的利益。
(4)国防的手段。为了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就是国防的手段,通常包括军事行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
国防的类型是由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决定的。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制定的国防政策也不同,因此,国防的类型也各不相同。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国防类型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四种。
(1)扩张型是指有些国家为了本国自身的利益,以保障本国安全和防卫需要为幌子,奉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把其他国家和地区纳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对别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其特点是把本国的“安全”建立在别国屈服的基础上,把“国防”作为侵犯别国主权和领土、干涉他国内政的代言词。例如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00多个军事基地,把本国的国防延伸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其全球战略服务,这就是典型的“扩张型”国防。
(2)自卫型是指在国防建设上以防止外敌入侵为目的,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以达到维护本国安全、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例如我国的国防就是自卫型国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方针,公开向世界承诺:永远不称霸,不做超级大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或以核武器相威胁,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不侵略别国。
(3)联盟型国防是指以结盟形式,联合他国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联盟型国防可分为一元体联盟和多元体联盟,一元体结盟是指由一个大国做盟主,其他国家从属于他。例如
日本和韩国的国防就是这种类型,都是以美国为盟主建立的国防;多元体联盟则是各国处于伙伴关系,共同协商防卫大计,如北约。联盟型国防还分为扩张型和自卫型。
(4)中立型国防是指奉行和平中立的国防和外交政策,为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实施总体防御的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但中立并不等于放弃武力,有些奉行中立型国防政策的国家也拥有较强的国防实力,特别是拥有较强的军事实力和较先进的武器装备,如瑞士。
三、中国国防历史
(一)中国古代国防
(二)中国近代国防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
(一)中国古代国防
兵制,即现代的军制,也就是军事制度,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兵役制度等。在武装力量体制上,一般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中央军通常由御林军和其他较为精锐的部队组成,担任警卫京师和宫廷的任务;地方军担负该地区的卫戍任务,由地方军政长官统帅;边防军则戍守边疆,并兼有屯田任务。
在边防上,城池是中国古代国防建设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工程。长城是城池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后经各朝代多次修建连接,至明代形成了西起嘉峪
关、东至山海关的万里长城。而海防则始建于明朝,主要是防御倭寇的入侵。
中国古代对于军事理论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并产生了许多不朽的军事著作,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和其他军事理躏论著作,对于指导战争和加强国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近代国防
中国近代的国防是一部充满着贫弱、衰败和屈辱的历史。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开始了对中国赤裸裸的侵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面前,腐朽的统治者奉行消极防御的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居安思奢,卖国求荣,结果是有国无防,大片国土被迫割让,人民惨遭蹂和屠杀。在此期间,外国侵略者还强迫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
列强的军事侵略、一个个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一次次的割地赔款,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蒙受了巨大屈辱和损失。随后,日本帝国主义又发动了残酷的侵华战争,中华人民再一次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在危亡时刻,中国共产党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一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3年)
从1949年到1953年,国家处在外御帝国主义侵略、内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的时期。
·第二阶段(1953—1965年)
从1953年到1965年,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重要时期。
·第三阶段(1965—1978年)
从1965年到1978年,尽管有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主要领导人仍然坚决地注意维护我国的安全,保持了军队的稳定,顶住了霸权主义的压力。
同时对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始终没有放松,保证了我国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的成功。
·第四阶段(1978年至今)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上,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不断缓和,特别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观点,从而确定了国家工作重点
的战略性转变,并将国防建设带入一个新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巨大理论勇气和战略智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深邃思考和战略筹划,提出
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民军队听谁指挥、怎样铸牢军魂”“为什么强军、怎样强军”“打什么仗、怎样打胜仗”等基本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升华了我们党对军事指导规律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提升到新境界。
(四)中国国防历史启示
我国4000多年的国防历史上,有过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辉煌,也有过遍体鳞伤、不堪回首的屈辱,更有过抗敌卫国,从蒙耻到雪耻、从屈辱走向尊严的艰辛历程。这其中,可
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子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这一观点抓住了国防强大的根本所在。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国强兵的根本。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晚清时
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
历史证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全国军民一致共同抵抗侵略的精神和意志,才是国防真正的钢铁长城。
四、现代国防观
国防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国防法》关于国防的解释和界定,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对国防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既具有现代意义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国防观
(也可称“大国防观”或“现代国防观”)。与传统国防观相比,现代国防观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范围、手段以及巩固和发展国防的因素等方面都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一)现代国防观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上强调综合性
现代国防观以新的安全观为基础。所谓安全观,就是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问题的理性认识,具体说来,是指各国对其安全利益、安全威胁、安全手段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观
点,是一个国家制定国防战略的基本依据。
1.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居于突出地位
第一,随着国际竞争的重点转向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国家安全对经济发展的依赖越来越大。主权和生存权已不仅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且也是一个经济
概念。
第二,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各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和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将通过优势的资金和技术,加强对世界经济的主导和控制,因此,新的“经济殖民主义”问题将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甚至是政治安全的又一威胁。
第三,全球经济特别是金融的一体化,使金融风险很容易扩展和曼延,一个国家的金融风波可能引发一个地区甚至全球的金融动荡。如1997年发端于泰国的金融危机曾使亚
太各国遭受巨大冲击,其损失不亚于一场局部战争和冲突。因此,如何维护经济安全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
2.信息安全对国家安全也至关重要
社会信息化在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新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掌握信息优势的国
家拥有更多威胁和攻击他国的手段。由于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又渗透于社会各部门、各领域之中,信息安全将直接影响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安全。因此,有人其至认为信息安全将是国家最大的安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3.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当前,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走私贩私、环境恶化等方面。美国的9·11事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警示,其中一点是:恐怖主义已成为影响国家国
际安全的重要因素,并可能造成比传统战争更大的灾难。此外,跨犯罪、环境恶化等问题也都越来越突出。社会安全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然,我国的新安全观在强
调安全内容扩展的同时,并不忽视政治和军事安全,而认为政治军事安全仍是我国国家安全的中心和支柱。
这一点,在20世纪末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轰炸我驻南使馆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可见,新安全观强调安全内容的综合性,要求全面审视国家安全面临的多元威胁,实现国家的全面安全。因此我们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研究国防,也必须要有综合的眼光,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信息等非传统安全问题。
(二)现代国防观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范围上有了新的拓展
传统国防观维护国家安全的地域范围,多局限于陆、海、空三个空间,而现代国防观则强调维护陆、海、空、天、电全方位的安全。
天,指外层空间,在航天技术及其他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空间站等相继问世,它们在极大地改善气象预报、通讯联系、电视广播的传输和传播、遥感制图、船舶导航等各种民用技术的同时,也为军事活动提供了新的手段和作战平台,使外层空间成为军事斗争的又一战场。
电,指电磁信息空间。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战这种作战样式已开始登上军事斗争的舞台。
信息战所要打击的目标首先是敌方的侦察、情报、控制和指挥等信息和信息系统,其实施方式主要有电子战、情报战、指挥控制战、网络战等方式。信息能力在战争中的作用已急剧升值,并将成为衡量一国国防力量强弱的新的关键要素。由于信息战的一切活动靠电力驱动,并以信息流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可以看成是一个新的战场空间—电磁信息空间。
除了新的国防地域外,陆、海、空等传统地域的内涵也有所扩展。以海洋空间为例,过去我们主要强调维护我国的海洋国土及海洋权益(包括经济利益),但现代国防观还要求维护海上航线和海外利益的安全,因此,从地缘政治角度研究中国国防也必须建立大地缘的思想。
(三)现代国防观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手段上强调多样性
现代国防观认为,在和平和发展的时代,战争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代价最大、风险最高的方式,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应尽可能选择非战争方式来维护我国安全。非战争方式主要有军事威慑、政治谈判及综合影响力等手段。综合影响力手段即通过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形成全面对敌优势及对我有利的地缘战略态势,使其不敢作出损害我国安全的行动。总之,在和平时期,国防斗争的目标不仅要赢得战争,更重要的是要制止战争。
就我国来讲,发展是最大的国家利益,国防的首要任务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提供一个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应把遏制战争的发生作为我国国防斗争的主要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尽可能地消除战争隐患,遏制战争的发生。当然,要想遏制战争,必须要有打赢战争的能力。在我国的安全面临许多重大而现实的威胁,特别是台湾问题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作好战争的准备,并且要立足于最坏的情况,把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因此,通过非战争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并不意味着军事力量地位的下降,相反,军事力量不仅是赢得战争,而且也是赢得和平的保障和后盾。
(四)现代国防观强调以经济和科技力量为基础的综台国力的重要性
现代战争是包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其中,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平时期,经济力量是影响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
大小的主要标志。战时,经济力量可以迅速转变为战争力量,是赢得战争的条件和基础。
因此,只有大力发展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和国防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从容应对未来国防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使国防成为祖国复兴大业的有力保障。
第二节国防法规
国防法规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国防法规作为国防活动的基本法规规范,其主要任务是调整和规范国家在国防领域中的各种关系,把国防建设纳入到法律化轨道,确保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总目标的实现。
一、国防法规的特性
国防法规是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在国防建设领域中的法律体现。国防法规与国家宪法和其他法律一样,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我国的国防法规,除了具有无产阶级的根本
性质外,还具有以下性质:国防法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而权威性是所有法律的共性;国防法规具有较强的从属性;国防法规具有一定程度的保密性。此外,国防法规还具有区别于其他法规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国防法规所调整的是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军队内部的社会关系、武装力量内部的社会关系、武装力量与外部的社会关系等。
(二)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在解决与国防利益、军事利益有关的法律问题时,如果国防法规和普通法规都有相关规定,以国防法规为准,在司法程序上实行排他性的“军法优先适用”的原则。优先适用不
是指先后顺序,而是一种排他性的单项选择。在涉及国防利益、军事利益的案件中,只适用国防法规,不适用普通法。“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是国际公认的法律适用原则。特别法是对特定人、特定领域、特定事项在特定时间内有效的法律。国防法属于特别法。
(三)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国防法规所保护的国防利益,是关系国家兴衰存亡的最根本的国家利益,因而对危害国防利益的犯罪实行比较严厉的处罚。
二、国防法规的体系
国防法规是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是调整国防领域中各种关系、坚持依法治军、全
面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做好战争准备、赢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国防法规体系是指由不同层次、不同门类的国防法律规范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谐一致的有机整体。我国现行的国防法规按立法权限区分为下述五个层次。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中的国防法律条款和基本国防法律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国防法律
三)中央军委制定军事法规,国务院单独或与中央军委联合制定国防行政法规
(四)军委各部委、各军兵种、各战区制定军事规章,国务院有关部委单独或与军委各部委联合制定国防行政规章
(五)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地方性国防法规和规章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中的国防法律条款和基本国防法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宪法中的国防法律条款,是国防法律规范的最高层次,是制定其他国防法律规范的根本性依据。基本国防法律的效力仅低于宪法,主要规定国防领导体制,武装力量的构成、任务、建设目标和原则,国防建设与斗争的基本制度,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基本国防权利与义务,对外军事关系等。在国防法律体系中,基本国防法律起着诠释、衔接宪法,统领其他国防法律法规的作用。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国防法律
国防法律以宪法和基本国防法律为依据,其内容主要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某一方面重要的原则、制度和行为规范,它们是宪法中的国防法律条款和基本国防法律的具体化。
(三)中央军委制定军事法规,国务院单独或与中央军委联合制定
国防行政法规军事法规和国防行政法规以国防法律为依据,其内容主要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某一方面中某一重要事项的原则、制度和行为规范。包括:
一是国防法律规定需要由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或分别制定实施办法的事项,如《军事设施保护法》规定其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
二是国务院、中央军委依职权需要制定军事法规和国防行政法规的重要事项。属于调整国防建设领域内的社会军事关系,但不直接涉及军队和现役军人的规范,由国务院单独制定,如《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等。
一般说来,由国务院单独或与中央军委联合制定的国防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体遵行的法律效力,由中央军委制定的军事法规在全军具有一体遵行的法律效力。
(四)军委各部委、各军兵种、各战区制定军事规章,国务院有关部委单独或与军委各部委联合制定国防行政规章
军事规章和国防行政规章以军事法规和国防行政法规为依据,结合本系统或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定,以保证军事法规或国防行政法规的贯彻实施。由军委各部委和国
务院各部委制定的军事规章或国防行政规章在全军或全国一定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
(五)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地方性国防法规和规章
地方性国防法规和规章以国防法律和国防行政法规为依据,其内容是本地区国防建设的制度和行为规范,主要限于兵员征集、军人优抚及退伍安置、国防教育、军事设施保护
等方面,如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广东省征兵工作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退伍义务兵安置办法》等。
另外,我国国防法规按调整领域可以划分为16个门类,即国防基本法类、国防组织法类、兵役法类、军事管理法类、军事刑法类、军事诉讼法类、国防经济法类、国防科技工业
法类、国防动员法类、国防教育法类、军人权益保护法类、军事设施保护法类、特区驻军法类、紧急状态法类、战争法类、对外军事关系法类。不同门类的国防法规,其调整和规范国防与军事活动的领域不同。
三、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
我国《宪法》第55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一)公民的国防义务
公民的国防义务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在国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责任,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下称《国防法》)的规定,公民有下述五个方面的国防义务。
1.兵役义务
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1.兵役义务
兵役是指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的形式。兵役义务是公民最重要的一项国防义务。
根据《兵役法》,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军事训练。
(1)服现役。现役是公民在军队中所服的兵役。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都是服现役。
(2)服预备役。预备役是公民在军队以外所服的兵役,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的形式。根据《兵役法》规定,预备役分为军官预备役和士兵预备役,并区分为第一类预备役和第二
类预备役。公民服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为18~35岁,通过下列三种形式:
一是登记服预备役。
二是参加民兵组织。
三是编入预备役部队。
(3)参加学生军事训练。《兵役法》第43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学生军事训练依据国家教育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军事课教学大纲》组织实施。
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国防法》第51条规定:“公民应当接受国防教育。”这就是说,接受国防教育是公民的一项义务,每一个公民都要按照国家的规定,通过一定的形式,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
观念,并把它当做自己的光荣职责。具体地说,就是我国公民有义务接受国防理论、军事知识、军事法制、国防历史、国防精神、国防体育等内容的教育。对不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
体,要进行批评教育;批评教育不改的,要强制其接受教育,或给予行政处分。
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国防设施是国家直接用于国防目的的建筑、场地和设备。战时,它是打击敌人、抵抗侵略的重要依托;平时,它具有制约敌对力量的威慑作用。
我国公民和组织对这三类国防设施要履行不同的保护义务;不履行国防设施保护义务的,将受到法律的追究。
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国防秘密是指关系到国家防卫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或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军事或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事项。
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国防法》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支持国防建设,为武装力量的军事训练、战备勤务、防卫作战等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公民和组织协助国防活
动的主要义务为:
①开展经常性的拥军优属工作,特别是对现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
②为武装力量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的义务。
③支前参战的义务。
(二)公民的国防权利
公民在享有相应的国防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分担相应的国防义务。公民的国防权利是指宪法、法律赋予公民在国防活动中享有的权利或利益,国家从法律和物质上保障公民享
有这种权利的可能性。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每一个公民都享有相应的国防权利。根据《国防法》的规定,公民享有三个方面的国防权利。
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
《国防法》第54条规定:“公民和组织有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这一规定是公民依照宪法享有对国家事务的建议权在国防建设方面的体现。
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
《国防法》第54条规定:“公民和组织有对危害国防的行为进行制止或者检举的权利。”这一规定是对宪法关于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和关于公民检举权规定在国防方面的体现。
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国防法》第55条规定:“公民和组织因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在经济上受到直接损失的,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补偿。”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的社会主
义本质,既保护了公民和组织的经济权利,又有利于调动公民和组织依法积极参加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
第三节国防建设
国防建设是国家为构建和完善国防体系,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统称。国防建设包括武装力量建设,边防、海防、空防、人防及战场建设,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建设,国防动员建设,国防法规建设,国防教育,以及与国防相关的交通运输、信息通信、医疗卫生、能源、水利、气象、航天等方面的建设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把国防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
一、国防体制
国防体制是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组织体系及相应的制度,是国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体制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
中国国防体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领导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权限划分和管理制度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体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一)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权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共中央在国家生活包括国防事务中发挥决定性的领导作用。有关国防、战争和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都是由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决策,并通过必要的法定程序,作为党和国家的统一决策贯彻执行。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主要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国家中央军委主席,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
(三)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主要有: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发布动员令;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国防方面的法律;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授予在国防方面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批准或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有关国防方面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四)国务院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主要包括:编制国防建设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国防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和行政法规;领导和管理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领导和管理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和人民武装动员、人民防空、国防交通等方面的有关工作;负责军队转业干部、复员干部、退休干部、退役士兵的移交安置工作和自主择业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待遇保障工作;
组织开展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优待抚恤等,指导全国拥军优属工作,以及烈士及退役军人荣誉奖励、军人公墓维护以及纪念活动等;组织领导国防教育工作;与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领导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的建设和征兵、预备役工作以及边防、海防、空防的管理工作;法律规定的与国防建设事业有关的其他职权。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国家军事机关,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其职权主要包括: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决定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的作战方针;领导和管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制定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体制和编制,规定军委各职能部门以及战区、军兵种等单位的任务和职责;依照法律、军事法规的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武装力量成员;批准武装力量的武器装备体制和武器装备发展规划、计划,协同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科研生产;会同国务院管理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中国人民解放军设有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西部战区、南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战区机关均为正大军区级,归中央军委建制领导,根据中央军委赋予的指挥权责,对所有担负战区作战任务的部队实施统一指挥和控制。
二、国防战略
国防战略主要是指筹划和指导国防建设与斗争全局的方略,是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受国家战略的指导和制约。其任务是决定国防力量的建设和发展,指导国防斗争的实施,维护国家安全利益。通常是由国家最高决策机关依据国家安全利益和国防环境,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制定的。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
全观,统筹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生存安全和发展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中国军队有效履行新的历史时期军队使命,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坚决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三、国防政策
国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所制定的关于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行动准则。我国的国防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出发,依据宪法和
法律,着眼国际安全形势的特点和变化,立足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和地理等方面的客观实际,在科学总结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对
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具有全面的指导作用。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依照宪法和法律,中国武装力量肩负对外抵抗侵略、保卫祖国,对内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神圣职责。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
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中国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对外政策和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中国必然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内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外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新时期中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主要有以下内容:
1.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4.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四、国防建设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艰苦努力,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的中国之所以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并享有很高的声誉,主要是我国在政治上独立、经济上发展和国防的不断强大。
(一)捍卫和维护了国家安全利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先后取得了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抗美援越援老等战争的胜利,有效地捍卫和维护了国家安全利益。
(二)铸造了一支现代化的强大军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向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迈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防现代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三)创立了国防科技和工业体系
国防科技是国防的根基和不可替代的战斗力要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建立起了包括电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核能等门类齐全和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军事电子科技工业方面,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门类齐全的新兴科技工业部门,特别是在指挥信息系统、情报侦察、预警探测、电子对抗和通信等方面,为国防和军队
提供了各种新式装备和产品,进一步增强了侦察、通信、指挥和作战能力。
在船舶科技工业方面,先后自行研制建造了多种型号的常规动力潜艇、核动力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艇)、导弹快艇等,以及各种辅助船舶和新型鱼雷、水雷、反水雷武器等新装备。在兵器科技工业方面,研制生产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性能的装甲车辆、火炮、弹药、轻
在航空科技工业方面,已能够生产先进的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强击机、直升机、运输机、教练机等,基本满足了空、海军作战和飞行训练的需要。
在航天科技工业方面,已拥有地地、地空、海空和空空导弹武器系统,运载火箭、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实验和发射能力,以及载人航天能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在核科技工业方面,我国不仅能够生产制造原子弹、氢弹,还掌握了弹道导弹核潜艇技术,形成了核威慑力量,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四)国防后备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明确提出“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的基本指导方针,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入新阶段。
五、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加快重点建设领域军民融合式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基础领域、重点技术领域和主要行业标准军民通用,探索完善依托国家教育体系培养军队人才、依托国防工业体系发展武器装备、依托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后勤社会化保障的方法途径。
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优化预备役部队结构,增加军兵种预备役力量和担负支援保障任务力量的比重,创新后备力
量编组运用模式。增强国防动员科技含量,搞好信息资源征用保障动员准备,强化专业保障队伍建设,建成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相适应、应急应战一体的国防动员体系。
第四节武装力量
一、中国武装力量概述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成。武装力量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或政治集团实现阶级统治、推行内外政策的暴力工具,通常由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最高领导人统帅。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
军队的性质问题,是我党建设军队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邓小平指出:“我确信,我们的军队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这个性质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邓小平从军队同党、人民和国家的联系上,全面而精辟地论述了人民解放军的性质。
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党的军队
我军作为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一诞生便和党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置身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党的方向就是我军的方向,党的旗帜就是我军的旗帜,党的先进性决定了我军的先进性。
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其唯一宗旨。
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谁想夺取国家政权,并想保持它、巩固它,谁就应有强大的军队。
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三者是完全一致的。它的一致性就是统一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上,统一在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相一
致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
军队宗旨又称建军宗旨,是指建设军队是干什么的,是为谁服务的。军队的宗旨是由军队的性质决定的,同时又是军队性质的集中表现。
(三)军队的使命和战略任务
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有效履行军队使命任务提出了新的需求:要适应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新要求,更加注重运用军事力量
和手段营造有利战略态势,为实现和平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不断创新战略指导和作战思想,确保能打仗、打胜仗;适应世界新军事革
命的新要求,高度关注应对新型安全领域挑战,努力掌握军事竞争战略主动权;
适应国家战略利益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有效维护海外利益安全;适应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积极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使军队始终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力量。
中国军队主要担负以下战略任务:
(1)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军事威胁,有效维护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安全;
(2)坚决捍卫祖国统一;
(3)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和利益;
(4)维护海外利益安全;
(5)保持战略威慑,组织核反击行动;
(6)参加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7)加强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8)担负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等任务。
二、武装力量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
委员会领导并统一指挥。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武装力量的主体和骨干,是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主体力量。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
1.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组成。
1)陆军
陆军始建于1927年8月1日,是党最早建立和领导的武装力量,陆军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陆军是主要在陆地上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它具有强大的火力、突击力和快速机动能力,既能独立作战,又能与其他军兵种联合作战,是陆战场上决定胜负的主要力量。
2)海军
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是主要遂行海洋作战的军种。海军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等任务。海军具有在水面、水下、空中及岸上实施
攻防作战和战略袭击能力,既能独立在海上作战,又能与其他军兵种联合作战,具有常规作战能力和战略核打击能力,是海上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
海军主要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航空兵、陆战队、岸防部队等兵种及各种专业保障部队组成。
3)空军
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是主要遂行空中作战的军种。空军担负着保卫国家领空安全、保持全国空防稳定等任务。空军具有快速反应、高速机动、远程作战和猛烈突击的能力,既能独立遂行战役、战略任务,又能与其他军兵种联合作战,是空中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
空军主要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通信兵、电子对抗兵等兵种组成。
4)火箭军
火箭军成立于2015年12月31日,由第二炮兵更名而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基战略导弹部队的代称。这支部队组建于1966年7月1日,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挥,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它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火箭军由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和相应保障部队组成。
5)战略支援部队
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于2015年12月31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战略支援部队由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都很强的各类保障力
量进行功能整合后组建而成,主要担负战场作战支援,保证作战顺利进行的任务。
总之,面对未来信息化战争,军种的建设和发展尤为重要,军种强则军队强,军队强则国家强。只有加强军种建设,才能打好联合作战的基础。同时,只有通过联合作战,才能充分体现出军种的独特作用和丰富内涵。
2.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建于1983年,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预备役官兵为基础,按照军队统一的体制编制,为战时实施成建制快速动员而组建起来的部队。预备役部队实行统一编制,师(旅)、团列入军队建制序列,授有番号、军旗,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令、条例。
预备役部队的基本任务是:努力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切实做好战时动员的各项准备工作,随时准备转为现役部队,执行作战任务;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于1982年6月19日,前身是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始建于1949年8月。
按照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的原则,将列武警部队序列、国务院部门领导管理的现役力量全部退出武警,将国家海洋局领导管理的海警队伍转隶武警部队,将武警部队担负
民事属性任务的黄金、森林、水电部队整体移交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并改编为非现役专业队伍,同时撤收武警部队海关执勤兵力,彻底理顺武警部队领导管理和指挥使用关系。
目前武警部队主要警种有三种。
(1)内卫部队
(2)海警总队
(3)特殊队伍
(三)中国民兵
中国民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助手和强大的后备力量。
新时期的民兵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的民兵组织领导体制。全国民兵工作由国防动员部主管,各省军区、军分区和县(市)人民武装部是本地区的民兵领导指挥机关;乡、镇、部分街道和企事业单位设有人民武装部,负责民兵和兵役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民兵工作实施原则领导,对民兵工作实施组织和监督。
1.民兵制度
民兵分为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28岁以下退出现役的士兵、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员以及选定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编入基干民兵组织。
2.民兵编组
一般以乡(镇)、行政村和厂矿企业为单位,按照民兵人数多少,分别编为班、排、连、营、团。
三、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人民军队,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其名称先后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变动。初创时期,各地起义武装有“农军”、“土地革命军”、“工农讨伐军”、“工农革命军”等多种称呼。
(一)十年风雨中的工农红军
1.人民军队的诞生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在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占领了南昌城。随后,按照预
定计划,迅速撤离南昌,南下广东潮汕地区。南昌起义最终因遇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而失败,但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使千百万革命群众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严重挫
败后,又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南昌起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开始了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2.井冈山的星星之火
“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l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民起义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从5月下旬起,各地工农革命军相继改称工农红军。
3.反“围剿”胜利与失败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极大恐慌。l930年10月,国民党新军阀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之间的中原大战一结束,蒋介石立即调集重兵,开始“围
剿”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准备在3至6个月中消灭红军、摧毁苏区。毛泽东说,“围剿”和“反围剿”是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从游击战争开始的第一天起,任何一个独立的红色游击队或红军的周围,任何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周围,经常遇到的是敌人的“围剿”,十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
4.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战略转移最初是向湘西发展,在湘黔边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但由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实行消极避战和逃跑主义,把战略转移变成了搬家式的行动,部队行动迟缓。在
红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其中,湘江战役最为惨烈,红军折损过半,锐减到3万余人。
(二)抗日烽火中的八路军新四军
1.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我们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同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是从军队开始的,红军经受了接受改编的考验。
2.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战
从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此时日寇气焰嚣张,妄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3.建军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毛泽东在深入研究中外军事理论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名的军事著作,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革命战争如何才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系列战略和策略问题。
(三)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人民解放军
1.粉碎国民党的猖狂进攻
2.千里跃进大别山
3.伟大的战略决战
4.百万雄师过大江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前进
1.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任务由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政权,转为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和安全,防御帝国主义侵略。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我军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敢于同一切来犯之敌进行坚决、英勇的斗争,成为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2.维护祖国统一和稳定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进行了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到1953年底,共歼灭匪特武装260多万人,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平息了匪患,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安全,安定了社会秩序,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扫除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反革命残余势力。
3.参加和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我军既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生产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早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解放军的许多部队就成建制地投入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架桥修路,开发矿山,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垦荒造田,植树造林。
4.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还存在着许多困难,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虽已获得基本胜利,但还没有完全结束;政治上,新解放区的政权刚刚建立,还不巩固;经济上,新中国接管的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已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战无不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五节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安全威胁,使社会诸领域的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或紧急状态的活动。国防动员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动员和政治动员等。
一、国防动员概述
(一)国防动员的产生与发展
国防动员与战争紧密相连,是战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因此最早被称作战争动员。
战争动员产生于奴隶制社会时期,发展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时期。自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战争动员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尤其是20世纪规模空前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为战争动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该时期战争动员有四大特点:
(1)动员的规模空前。
(2)动员的范围进一步扩展。
(3)动员呈现出持续性的特征。
(4)动员体制和制度不断完善。
(二)国防动员的地位与作用
国防动员是国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准备和实施战争的重要措施。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常规战争还是非常规战争,都离不开动员。因
此,国防动员在保障、赢得战争胜利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1.国防动员是打赢战争的基础环节
为遏制战争爆发并夺取战争的胜利积聚强大的战争力量,是国防动员的基本功能与任务。
2.国防动员是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有效措施
国防动员的最初功能是应对战争的需要,但现代条件下,随着各种灾难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已把国防动员的功能予以拓展,让它同样可以在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中发挥应有作用。
3.国防动员是支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二、国防动员的内容
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动员和政治动员等。
(一)武装力量动员
(二)国民经济动员
(三)人民防空动员
(四)国防交通动员
(五)政治动员
(一)武装力量动员
武装力量动员是指国家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安全威胁,将武装力量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进行的活动。武装力量动员在国防动员中处于核心地位,通常包括现役部队动员、
预备役部队动员、后备兵员动员和民兵动员。
(1)现役部队动员,指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部队和武装警察部队从平时编制转为战时编制,按动员计划进行扩编,达到齐装满员。现役部队动员的主要活动包括:①进
入临战状态;②实行战时编制;③扩建现役部队;④组建新的部队。
(2)预备役部队动员,指预备役部队成建制转服现役的活动,是战时快速动员的一种重要方式。《国防法》规定,预备役部队“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转为现役部队”。
(3)后备兵员动员,指征召适龄公民到军队服现役的活动,主要是征召预备役军官和士兵补充现役部队。根据战争的需要,国务院、中央军委还可以决定征召36~45岁的男性公民服现役。后备兵员动员主要有三种用途:①补充不满编的现役部队;②补充扩建和新组建的部队;③补充战斗减员的部队。
(4)民兵动员,指组织发动民兵担负参战支前任务。民兵是保卫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战时可配合军队作战和担负支援保障任务,也可独立担负后方防卫作战和维稳任务。
(二)国民经济动员
国民经济动员是指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将有关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及其经济关系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或紧急状态的活动。通常包括工业、农业、财政金融、信息通信、交通
运输、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动员。国民经济动员是国防动员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对于充分发挥国家的经济潜力,提高军品生产能力,及时满足战争对各种物资和勤务保障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1.国民经济动员的基本政策
国民经济动员的基本政策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依托国民经济实力发展国民经济动员,把国防经济建设寓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之中;发挥国民经济动员在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
常备能力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统筹考虑军需民用、平战衔接,使平时的国防经济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加强高新科学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利用,注
重高科技产品的动员和高技术储备,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经济动员基础的科技水平;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功能定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应战、应急
结合的国民经济动员体制、机制、法制;坚持全民自卫原则,提高适应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需要的国民经济动员能力。
2.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标
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目标是:建成比较完善的应付战争兼顾应对突发事件双重功能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形成与国民经济有机融合的国民经济动员基础,能够从经济上保障和应付局部战争及突发事件的需要。
(三)人民防空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是指国家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活动。主要包括人防预警动员、群众防护动员、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动员、人防专业队伍动员
等。在现代战争中,远距离精确打击成为重要的作战样式,大、中城市和经济基础设施面临的空袭威胁日益严重。人民防空动员对于减轻空袭危害,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保持后方稳定,保存战争潜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国防交通动员
国防交通动员是指在全国或部分地区调集交通力量,全力保障战争需要的紧急行动。它通常是在国家动员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组织,协同政府、军队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国防交通动员准备包括:在平时制定完备的国防交通动员的法规和计划、健全国防交通机构和机制、建立国防交通保障队伍、储备必要的国防交通物资和器材等。
国防交通动员的主要任务包括:根据战争规模和作战需要,有计划地将平时国防交通领导机构迅速按方案扩编为战时交通运输指挥机构,政府交通运输部门随即转入战时体制;根据作战保障需要,动员、征用社会运输力量,必要时对交通运输系统实行不同范围不同形式的军事化管理;动员、组织各交通保障队伍和交通保障物资器材迅速到位,遂行运输、抢修、防护任务;根据统帅部规定,做好对弃守地区的交通遮断准备,保证及时遮断。
(五)政治动员
政治动员是指国家为进行战争而开展的宣传、教育、组织工作和外交活动。政治动员是国防动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为其他领域的动员活动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政治动员对
于充分调动和发挥本国军民的精神力量,尽可能地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瓦解敌方的战斗意志,具有重要作用。
战时政治动员主要包括国内政治动员和外交舆论宣传。国内政治动员是政府、军队和社会团体等,运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遗传算法流程图
- 教育部学科分类与代码(全部)
- 2024购销合同下载范文
- 2024临时工解聘协议书临时工聘用合同协议书
- 自然资源安全生产
- 规划课题申报范例:“双高校”绩效评价研究(附可修改技术路线图)
- 深圳大学《知识产权法学》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副主任医师定期考核述职报告范文(7篇)
- 关于班组长安全承诺书3篇
- 军训决心书(集锦15篇)
- 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
- 东营港加油、LNG加气站工程环评报告表
- 2024年日历(打印版每月一张)
-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管理规范 第2部分:回收服务网点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新剑桥少儿英语第六册全册配套文本
- 科学预测方案
- 职业生涯规划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 T-WAPIA 052.2-2023 无线局域网设备技术规范 第2部分:终端
- 市政管道开槽施工-市政排水管道的施工
- 初中八年级英语课件Reading Giant pandas-“江南联赛”一等奖2
- 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与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