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导论(第3版) 课件 第十二章 科学文化与文化科学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第3版) 课件 第十二章 科学文化与文化科学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第3版) 课件 第十二章 科学文化与文化科学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第3版) 课件 第十二章 科学文化与文化科学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第3版) 课件 第十二章 科学文化与文化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二章

科学文化与文化科学

科技与文化在更高层次的整合是极其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丰富的科学精神,又有与现代科技精神背离的东西;由于近代以来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基本上是从外来文化中输入的,因此还有一个文化的异质性问题。当代中国处在前现代化的现实与后现代化的世界环境这样的微妙境地中,整合的难度是不容低估的。整合过程中的教训尤应记取。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1.对科技的人文主义的反思

科学技术的两种面孔令当代学者困惑不已。

哈贝马斯认为,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必须针对科学技术本身。

2他认为,阐释学是合法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与意识形态批判的合一将使人们有能力发掘社会系统扭曲的根源,从而澄清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不难看出,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的批评乃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批评。丹尼尔·贝尔认为,社会结构上的所有巨大变化,根源都在科学技术,是现代科技革命的产物。与哈贝马斯明显对立的是,贝尔认为恰恰是技术知识,以及代表技术知识的科学家与研究人员阶层,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将直接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工业社会形态“趋同”而走入后工业社会。哈贝马斯和贝尔的两种取向相反的科技决定论的观点,反映出西方整整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看法。32.功利主义与终极价值功利主义与终极价值之间的分裂和整合问题,并不限于理性领域,它在非理性领域也同样存在。功利主义与终极价值之间的冲突是渗透在整个人类文化当中的。中国文化素来有重形上轻形下、重道轻器、重理论轻实用的传统。在中国文化中,技术的东西必须屈从于“天理人情”的仲裁,纯粹服务于功利目标的“奇技淫巧”在中国文化中是没有什么地位的。420世纪以来,一批接受了较完整西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思想前台。在20年代的“科学与人生观”大论战中,双方围绕科学技术是否能指引终极价值,以及在它之上有什么样的终极价值诸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遗憾的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这方面的讨论后来未能深入下去。今天,中国经济成长的现实要求我们大力发挥科学技术的功利作用,但若一味强调其功利的一面,由此造成的资源枯竭、道德失范等问题也将是致命的。53.克服科学与人文的虚假对立从哲学学科分类的角度来看,科学哲学与人文哲学不存在互相对立的关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理论上不是对立的,在实践中是相容的。科学精神与狭义的人文精神一样,都是人类精神中弥足珍贵的组成部分。当前中国的现实问题在于:一方面,某些方面尚处于前现代化阶段,必须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世界还在前进,相对于中国的超前发展已然形成气候,还没有现代化的中国人毕竟不能回避后现代化的要求。6二、科学文化的兴起及其异化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思想革命和产业革命催生的科学文化日益壮大。但是,人们无奈地发现,作为工业文明主导的科学文化在前进的征途中往往与其初衷相背离,产生了所谓的文化迷失与人文缺失等异化现象。1.新一轮科学化浪潮历史虽然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存在背景,现实却是我们最根本的立足点和依据。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文化,不难看到一个明显的、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相比几乎是天翻地覆的变化:“科学技术”一下子从极不受重视的地位,跃居为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时髦词语。7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推动这场科学化浪潮的主要有三大动机:功利的动机、学术的动机和政治的动机。第一,功利的动机。功利的动机不仅在这一时期,在此后直到今天仍起着强烈的作用,且影响有越来越大之势。第二,学术的动机。在学术范围内,推崇科学技术的动机则多种多样,流派纷呈。第三,政治的动机。在70年代末真理标准大讨论中,科学还常常被作为一种政治权威来运用。82.科学成为一种主流文化科学(以及技术)发展为一种文化,并在人类的诸多文化形态中独树一帜、占据统治性地位,经历了漫长的人类文明进化史。科学文化何以能在现代社会中长期占据统治性地位呢?这与科学文化的自身特性,以及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科学作为一种文化,不仅是智力意义上的文化,也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因而具有不同于政治、宗教等文化的特质与精神气质。科学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主流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非常特别的。科学作为一种主流文化不仅逐渐支配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方向,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日益增大。93.文化霸权中科学与文化渐行渐远科学在文化中霸权地位的形成是与科学主义的产生过程相伴随的,科学的霸主地位也正是借由科学主义的广泛传播而确立与巩固的。科学主义的扩张所导致的科学的文化霸权,造成了科学的非文化性与文化整体的畸变,从而使科学一步步远离了文化。在科学霸权的文化背景下,科学与其他非科学的文化形态之间的裂隙开始增大。10科学在文化中的霸权地位使其获得了任何文化形态都从未有过的荣誉,却也使得科学与文化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曾经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科学渐渐走向了它的反面,背离了其作为一种文化的初衷。11三、文化科学的内涵及其愿景对科学似乎与生俱来的特殊优越性提出批判与挑战,主要源自对科学及其技术应用所造成的人类生存困境与社会病态的反思。1.盲目的科学优越性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的优越性只是由国家权力赋予的。首先,方法论的论证并没有确立科学的优越性。其次,科学也并未由于它的成果而获得特殊的地位。最后,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科学是人类已经发展起来的众多思想形态的一种,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一种。12在对科学特殊优越性的批判中,隐含了对科学与人类其他文化、其他传统并存的渴望与追求。科学与宗教、文学、艺术等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能因其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就享有超越于其他文化与传统的特殊优越性。科学也有其局限与不足,有其发挥作用的范围与领域,科学并不能解决社会中的一切问题。我们不贬低科学,却也不能神化科学,视科学为一切。132.从强势文化走向平权文化要使科学重新恢复其原本应具有的文化意蕴和文化内涵,让科学变得有文化,首先就要改变科学的文化霸权与文化强势的状况,使科学从强势走向平权、从精英走向大众。科学民主化意味着科学知识的生产应该是民主的,科学不仅仅作为精英群体的劳动成果,更要走向平民化,并要充分重视常识的作用;意味着普通大众应与科学专家有同样的参与科学事务的权利,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科技决策领域享有发言权等。14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左右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也深深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科学的社会化就是科学民主化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进程,科学不再继续驻守在长期以来所占据的优势地位上,而成为走下科学的神坛,并不断走向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的大众化的科学。如此下来,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将不仅从强权文化走向平权,其神秘性形象也将完全为真实的生活形象所代替。153.文化科学以恢复科学的文化内涵文化科学,包括科学技术向人文精神、人文价值以及人性等的回归。一是科学技术向人性的回归。二是指科学技术向传统的回归。三是科学技术向生活世界的现实回归。16回归文化本性的科学技术,其未来发展如何呢?从时代特征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综合考量,可以确定,未来的科学技术图景首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未来的发展中,科学技术应该与宗教、文学、艺术等非科学的文化形态一样,享有同样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同时,除保有自身内部的开放性外,科学及其他各种文化都可以相互展开对话与辩论,在开放式的批评中实现进步与发展。17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不断寻求进步与发展的文化;技术作为与科学息息相关的最有力的应用成果,也必将呈现一种伟大的发展。然而,作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杰出的一种文化,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以一种开阔的视野和宽容的态度,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化成就。18从人性对科技的质询和批判,直到对人性自身的反思和批判,人们开始意识到,科学和技术不是外在于人的成果,而是由活生生的人正在从事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科技视为工具或视为奴役者都是对人类责任的放弃和逃避。应该注意到,功利主义与终极价值之间的分裂和整合问题。从历史上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是存在的,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对立,很大程度上是现代人制造的一个幻象。不要把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人文主义与人文精神等同起来。小

结19科学在当下人类文化中的统治地位,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学主义霸权,日益引发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从对科学优越性的信服,走向对科学的崇拜与迷思,把科学视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普遍有效的知识和方法。当这种思维方式走向极端,就会用科学文化否定甚至取代“非科学”的知识和文化形式,并企图以科学这一意识形态来统一一切、控制一切。这造成了工具主义的膨胀,滋生了科学技术的文化霸权。需要对科学与理性进行多方面的审视,质疑、消解科学主义视域中对科学优越性与科学神圣形象的推崇,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