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六国论》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六国论》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六国论》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六国论》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宋▪苏洵1.教学目标

2.新课导入3.作者介绍

4.写作背景5.字词积累

6.重点句式7.论证严密

8.本文主旨9.总结全文

10.感悟精神11.现实意义

12.作业布置目录1.积累本课文言字词,理清文章思路。2.探究本文论证严密和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3.感悟作者的精神品格,挖掘本文的现实意义。教学目标“仁义不施”“不爱其民”

苏洵站在历史的角度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看法,他认为六国败亡的关键是“弊在赂秦”,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这样说有道理吗?我们能从本文感悟到作者怎样的精神品格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六国论》。六国为什么被灭?杜牧贾谊新课导入作者介绍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眉山三苏祠有副楹联对他们父子作了高度评价: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他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纵横捭阖,雄奇道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作有《嘉祐集》。写作背景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军权、财权、人权均归中央,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军队没有凝聚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的现象,但是也造成了军事上的衰颓。自宋朝开国到英宗治平年间(一百年间),宋军和契丹、辽军、西夏军大小60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只能靠割地赔款以求和平。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借古讽今苏洵所处时代与战国有类似处境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韩割武遂予秦。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前275年魏割温予秦。前273年魏割南阳予秦。秦灭六国时间表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六国抗秦大事年表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于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字词注音赂

秦六国互丧

sàng

shuài

赂秦耶

小则获邑

思厥

jué

先祖父暴

霜露洎

牧以谗诛革灭殆

dài

尽当

tǎng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liáng

悲夫

fú日削

xuē

月割字词积累弊在赂秦率赂秦耶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始速祸焉洎牧以谗诛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弊病/贿赂)(全都,一概)(决定、确定)(亲附、亲近)(招致)(及、等到)(智慧和力量/确实、实在)(为……所表被动/胁迫,挟持)重点句式(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2)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省略句)(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4)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省略句)论证严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假如你就是作者苏洵,请你说说你创作这篇史论时怎样做到论证严密,无懈可击的。“烦能不乱,肆能不流。”--------曾巩《苏明允哀词》散而不乱提出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散而不乱分析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

曰:“六国

互丧

赂秦耶?”曰:“不赂者

赂者丧,

失强援,不能独

,故曰:弊在赂秦也。”

分析论点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

曰:“六国

互丧

赂秦耶?”曰:“不赂者

赂者丧,

失强援,不能独

,故曰:弊在赂秦也。”

散而不乱散而不乱解决之策如何为六国谋图存之道呢?①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③并力西向。重用谋臣礼贤下士六国联合散而不乱六国赂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高玉如,周莹莹版苏洵毛旭东,管思宁版苏洵本文主旨本文着重论述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弊在赂秦”。

借古讽今,批评北宋王朝对辽、西夏的军事袭扰采取以贿赂求和荀且偷安的退让态度;讽谏宋王朝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不为外族“积威之所劫”,要“礼天下之奇才”,上下团结一心抵御外侮,以维护和巩固宋王朝的统治。第一段弊在赂秦数量上程度上道理上齐亡之事实燕亡之教训赵亡之悲剧(第二段)引古(并列)总分赂秦力亏(第三段)不赂者以赂者丧总分总分第四段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分总(递进)讽今第五段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总结全文感悟精神面对北宋统治者的一忍再忍,步步退让,赂敌求和以求苟安一时。苏洵看清了国家的政治危机,他痛心疾首,寝食难安,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和对天下黎民的责任感,在《权书》中系统讨论了战略战术问题,《六国论》就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篇。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