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李煜《虞美人》导学案【学习目标】品词中愁情☆词牌来源虞美人,词牌名,源于一个悲情故事。相传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他用一曲《垓下歌》唱出了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罢,虞姬拔剑自刎,项羽亦拔剑自刎。据说虞姬血染的地方长出了一种美丽的花,后人为纪念虞姬,取名叫“虞美人”。☆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是南唐的君主。961年即位,15年后,南唐被宋朝所灭,李煜成了俘虏。政治无能,文艺上却无所不通,尤工于词,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前半生,作为国君,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得词风转向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表达对往事的无限留恋,《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背景内容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宋太宗开皇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41岁的李煜作《虞美人》,命乐妓在7月7之夕他生日时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赐李煜牵机毒酒。这位失败的君主、成功的词人就这样撒手人寰了,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这首词表达了李煜丝毫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参考译文这良辰美景什么时候才能了结,过去的一切事都已消失了!昨夜(囚禁的)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又一年了),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故国的宫殿)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教学过程一、识愁——品味语言看“愁形”1.回忆古典诗词里直接描写愁的诗句有哪些?赏读有名的“愁”句。2.借鉴老师的方法,具体赏读李煜的写“愁”名句(提示:修辞手法及作用)二、探愁——知人论世解愁源1.前六句词中,具体有哪些愁呢?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发言。(温馨提示:每2组讨论1组句子,限时3分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往事”具体指什么?)愁源之一:之愁“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找出这两句中的诗歌意象?)愁源之二:之愁“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词眼”?为什么?)愁源之三:之愁三、写愁——迁移运用述愁情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要求:真情实感,思想健康。)仿照句式:我的愁,恰似。示范:我的愁,恰似那满城淅沥沥的雨滴,不经意间浸透我的心底。我的愁,恰似那小小寂寞的城,窗扉紧掩,跫音不响。我的愁,恰似那一棵开花的树,慎重绽放,寂寞凋零。我来试一试:我的愁,恰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