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广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检测历史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距今4300—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已发掘的墓葬多达1300多座,其中大型墓不及总数的1%,往往有随葬陶鼓、玉铖、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小型墓占总数的近90%,墓坑狭小,大多没有葬具和随葬品。这反映了当时()A.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B.已经出现阶级分化C.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 D.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距今4300—40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已发掘的墓葬多达1300多座,其中大型墓不及总数的1%,往往有随葬陶鼓、玉铖、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小型墓占总数的近90%,墓坑狭小,大多没有葬具和随葬品。”可知,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私有制出现且阶级分化明显,说明当时已经出现阶级分化,B项正确;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多元一体格局的信息,反映的是私有制的出现,排除A项;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与题意无关,题干反映的是阶级的分化,排除C项;社会分工日趋细化与题意无关,题干未涉及社会分工的不同,排除D项。故选B项。2.春秋战国时期,参加“争鸣”的诸子百家作为杰出的社会政治理论家,因无法逃避的时代使命,都提出一套社会改革的方案。这反映了当时()A.私学兴盛促进文化传承 B.君主专制成为学术共识C.百家争鸣服务现实政治 D.社会动荡推动华夏认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子百家因“无法逃避的时代使命”而纷纷提出自己的社会改革方案,这里的“时代使命”可以理解为当时的政治、社会等现实情况,因此诸子百家的这些方案都是为了服务现实政治,C项正确;材料主要描述的是诸子百家提出自己的社会改革方案,而非强调私学对文化传承的促进,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提及“君主专制”成为任何学术共识,相反诸子百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社会改革方案,这恰恰表明他们之间存在差异,而非共识,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华夏认同”这一概念,而且社会动荡与华夏认同之间的关系在题目中也没有得到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3.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逐渐树立起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B.黄老之学有理论弊端C.儒学更能够治国安邦 D.统治者个人思想偏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治国策略由最初的“黄老之学”转变为后来的“独尊儒术”,这种变化是由于汉武帝时期国力逐渐强盛,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即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黄老之学的理论弊端,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儒学更能治国安邦进行分析,排除C项;治国思想不是统治者个人思想偏好的问题,是由于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A项。4.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引用了《孟子》中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和《淮南子》中的“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材料反映出他强调()A.遵循自然规律 B.因地制宜 C.充分发挥人力 D.重视创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齐民要术》强调遵循自然规律,A项正确;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耕作方式,排除B项;充分发挥人力和重视创新与材料无关,题干材料强调的是遵循自然规律,排除CD项。故选A项。5.如图文物为唐三彩载物卧驼俑。该文物可用于研究唐代()A.商人地位 B.专制统治 C.地区交往 D.边疆开发【答案】C【解析】【详解】据图片信息“中国的生丝”“东南亚或者非洲地区”“游牧民族”“西亚”等可知,唐三彩载物卧驼俑体现了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元素,包括中国和西亚地区等,这体现了地区交往,C项正确;商人地位在中国古代一直不高,且材料信息不体现,排除A项;专制统治与西亚或者东南亚等地区无关,排除B项;边疆开发与西亚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宋朝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钱庄和当铺,“东京开封府界,凡有官商士庶,买卖货物,及取利钱者,并可在此开当”。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宋朝()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C.社会风气的开放 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朝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钱庄和当铺……凡有官商士庶,买卖货物,及取利钱者,并可在此开当”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如钱庄、当铺等,因此材料所述现象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我国重农抑商政策没有被废除,排除B项;材料所述钱庄和当铺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得益于社会风气,排除C项;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7.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其做法旨在()A.加强中央军事控制 B.促进地域间的交流C.推动民族交流融合 D.调度全国粮食供应【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和所学知识可知,其做法旨在消除行省的自然地理之险,加强中央军事控制,A项正确;促进地域间的交流说法错误,行省制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元朝的中央集权,排除B项;推动民族交流融合不是行省制设立的目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项;调度全国粮食供应说法错误,行省制设立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和军事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8.如表的诗句共同体现了()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戚继光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郑成功A.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 B.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C.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 D.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意思是我知道在远处,倭寇居住的小岛就漂浮在那天边,因此我不敢忘记那些无耻的倭贼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要立志抗倭,不辜负自己的珍贵年华,反映的是戚继光抗倭;“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意思是台湾岛在荷兰殖民主义者的血腥统治下,遍地荆榛,一片荒凉,我决心把荷兰侵略者驱逐出台湾岛,经过十多年的浴血斗争,才把荷兰人赶走,恢复了先人的基业,反映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些诗句深刻体现了郑成功和戚继光抵抗外来侵略的事迹,反映了他们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D项正确;材料无从体现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排除A项;戚继光和郑成功都不怕牺牲,但与诗句强调的内容无关,排除B项;他们都是封建官僚,并未冲破传统,排除C项。故选D项。9.明清时期市井文化空前繁荣,中唐以来崇尚风雅的文人士大夫,也竞相世俗化,创作出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以满足底层百姓对通俗娱乐的需求。这说明了明清小说的发展得益于()A.重文轻武的文化政策 B.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C.八股取士培养了人才 D.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明清时期市井文化空前繁荣,中唐以来崇尚风雅的文人士大夫,也竞相世俗化,创作出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以满足底层百姓对通俗娱乐的需求。”可知,这说明了明清小说的发展得益于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B项正确;重文轻武的文化政策是宋朝为了避免武将专权的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八股取士培养了人才说法错误,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是消极的,排除C项;市民阶层的扩大促进了小说的发展,但是不能证明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排除D项。故选B项。10.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这说明洋务运动()A.并未抑制住外国势力的扩张 B.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C.失败原因是未触动封建制度 D.只学技术不能抵制外国的侵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未触动封建制度,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因此必然失败,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洋务运动未能实现强兵富国的原因,而不是结果,排除AB项;C项正确;题干说明的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没有突出洋务运动只学习技术,排除D项。故选C项。11.1898年康有为在《请励工艺奖创新折》中指出,“今已入工业之世界矣”“而吾国尚以其农国守旧愚民之治与之竞”,并明确表示“尚日新,定为工国”。这反映出当时()A.洋务运动已然失败 B.工业管理人才缺失C.维新变法得到支持 D.实业救国思潮涌动【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今已入工业之世界矣”、“而吾国尚以其农国守旧愚民之治与之竞”、“尚日新,定为工国”可知,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现在工业文明是历史潮流,而中国还是农业国家,因此要发展实业,所以材料反映出当时实业救国思潮涌动,D项正确;洋务运动已然失败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提及到洋务运动失败的信息,反映的是康有为实业救国的思想,排除A项;工业管理人才缺失与题意不符,中国还不是工业国,不存在工业管理人才流失问题,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康有为对中国还是农业国守旧的评判,与维新变法得到支持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有学者在评价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时写道:“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此“目标”指()A.建立君主立宪的政体 B.实现民主共和制度C.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可知,这是辛亥革命,再根据材料“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目标”是实现民主共和制度,B项正确;19世纪末开展的戊戌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排除A项;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排除C项;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直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土地革命时期,党在各根据地建立了一系列无产阶级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13.1920年,陈独秀在《劳动者底觉悟》的演说中称赞“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胡适亦称赞“世界人类的文明和幸福,惟工人所创造”。这佐证了当时()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C.五四运动提高工人政治地位 D.无产阶级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世界人类的文明和幸福,惟工人所创造”可知,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这佐证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因为马克思主义主张人民创造历史,B项正确;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陈独秀和胡适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性,不能佐证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排除A项;题干中未涉及五四运动提高工人政治地位的信息,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排除C项;题干信息未涉及无产阶级的社会影响力的扩大,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传播,工人阶级的重要性体现出来,排除D项。故选B项。14.北伐战争期间,黄埔军校政治部领导的军人文艺团体——血花剧社编导了打倒军阀的各种话剧,表演革命剧演出,发表演说,吸引市民蜂拥观看。由此可见,黄埔军校()A.注重进行革命宣传和教育 B.号召群众支持辛亥革命C.是反对北洋军阀的主力军 D.是国共合作的必然结果【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北伐战争期间,黄埔军校政治部领导的军人文艺团体——血花剧社编导了打倒军阀的各种话剧,表演革命剧演出,发表演说,吸引市民蜂拥观看。”和所学知识可知注重进行革命宣传和教育,A项正确;号召群众支持辛亥革命与题意不符,此时辛亥革命已经结束,排除B项;是反对北洋军阀的主力军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黄埔军校的革命宣传,没有体现主力军的信息,排除C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对革命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无法体现是国共合作的必然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15.《救亡之声——中国抗日战争歌曲汇编》一书收录了3621首抗战歌曲,词曲作者即达1800多人,来自社会各个方面。这些歌曲中,以“民族”“祖国”“同胞”为关键词的歌曲就有200多首。这反映出当时()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 B.敌后战场取得巨大胜利C.国人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D.国共双方合作成效显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救亡之声——中国抗日战争歌曲汇编》……关键词的歌曲就有200多首”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以来我国出现了大量抗日歌曲,且多涉及“民族”“祖国”“同胞”等,这体现了近代我国民族意识不断高涨,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是在1937年,歌曲出现于抗战中的各个时期,并不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项;材料无从得出敌后战场取得巨大胜利,歌曲不仅涉及敌后战场,排除B项;抗战歌曲强调抗战,与国共双方合作成效显著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1947年夏天,刘伯承指出:把战争引向蒋管区,彻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有利于扭转全国的战略局势,因此困难再大也要克服。为了实现此目标,中共中央决定()A.参加和谈争取和平 B.粉碎敌人全面进攻C千里跃进大别山区 D.千里渡江解放南京【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947年夏天”“刘伯承”“扭转全国的战略局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共中央的决定是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项正确;参加和谈争取和平是重庆谈判,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挺进大别山,排除A项;粉碎敌人全面进攻是解放军的自卫反击战,排除B项;千里渡江解放南京是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7.如下图为1929年刊发的漫画,对漫画内容解读正确的是()文字为:帽子两种穿中国衫戴洋帽子,妙极妙极!但穿洋服戴中国帽子呢?A.社会物质生活中西合璧 B.服饰凸显强烈政治色彩C.中国服饰改革举步维艰 D.西服成为男士通常服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可知,20世纪20年代,人们穿中国衫戴洋帽子或穿洋服戴中国帽子,体现了服饰多元化,故人们的服装折射出近代社会物质生活中西并呈的特点,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洋帽子体现了服饰西化的现象,而中国衫体现了服饰的本土特征,“中国衫戴洋帽子,妙极妙极!”的表述体现了这时期物质生活的中西合璧,无法体现政治色彩,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中国服饰改革的阻力,无法得出服饰改革举步维艰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当时男士通常服饰的选择,无法得出西服成为男士通常服饰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8.抗美援朝期间,为满足志愿军将士有足够的口粮供应,整个中国北部迅速掀起了一个男女老少齐动员、家家户户忙炒面的热潮,大量炒面作为后勤物资被送上朝鲜战场。这反映出当时()A.人民积极支援抗美援朝 B.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C.抗美援朝成为工作重心 D.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男女老少齐动手,家家户户做炒面”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面对后勤补给困难和强大的敌人,我国的男女老少、家家户户做炒面以支援朝鲜战争前线,说明当时中国人民积极支援抗美援朝,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国人民积极支援朝鲜战争,没有涉及我国国内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是我国巩固新政权的重要措施,但没有成为工作重心,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人民对朝鲜战争的支援,不能体现我国综合国力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19.如表是我国不同民族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域定位。这表明我国()民族地区区域定位内蒙古打造“一带一路”中的北桥头堡广西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贵州“新南方丝绸之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非洲开放战略支点云南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西藏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海“一带一路”建设通道,重要支点,人文交流中心宁夏“一带一路”建设支点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A.注重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B.着重打造全方位开放格局C.实现民族经济飞跃式发展 D.给予民族地区自治的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我国不同民族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域定位”可知,表明我国注重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A项正确;全方位开放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题干中未体现全方位开放格局的信息,反映的的“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排除B项;实现民族经济飞跃式发展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飞跃式发展的信息,反映的是“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信息,给予民族地区自治的权力与题意中的民族共同繁荣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0.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有媒体报道称“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中国将在第三世界赢得更多的尊敬”。这反映出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A.打破美国孤立中国政策 B.极大提高我国科技水平C.极大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D.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中国将在第三世界赢得更多的尊敬”和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核垄断,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使“中国将在第三世界赢得更多的尊敬”,D项正确;打破美国孤立中国政策是中法建交等外交活动,排除A项;原子弹爆炸极大提高我国科技水平,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原子弹爆炸的国际影响,并不强调其极大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21.大河文明的稳定持重,与江河造成两岸居民农耕生活的稳定性有关;海洋商业文明的外向开拓精神,则与大海为海洋民族提供的扬帆异域、纵横驰骋的条件有关。材料旨在强调()A.大河文明比海洋文明更稳定 B.海洋文明注重发展商业贸易C.地理条件影响文明精神内核 D.生产方式决定文明的开放性【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大河文明的稳定持重,与江河造成两岸居民农耕生活的稳定性有关;海洋商业文明的外向开拓精神,则与大海为海洋民族提供的扬帆异域、纵横驰骋的条件有关”可知,江河为两岸居民提供了稳定的农业耕种条件,造就了大河文明稳定持重的特点,大海为海洋民族提供了扬帆异域的条件,促成了海洋文明冒险开拓的精神特点,这说明地理条件影响文明精神内核,C项正确;A选项只强调了大河文明的特点,没有涉及海洋文明,片面,排除A项;B选项只强调了海洋文明的特点,没有涉及河流文明,片面,排除B项;题干并未涉及“生产方式”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22.如图为庄园法庭的流程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A.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B.诉讼程序非常繁琐C.提高了佃户的地位 D.审判过程较为严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需在规定时间到达法庭”“用专用的法律词语和标准陈述案件”“法庭的陪审团给出具体的分析和建议”可知,庄园法庭的审判过程较为严谨,D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庄园法庭的特点,而非影响,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审判过程,而非诉讼程序,排除B项;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佃户的利益,而非提高其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23.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众多的艺术家们示范了如何从观察和实验入手去发现自然现象的奥秘,还通过所收集的经验证据去挑战当时的语词权威,用几何学的方法图示其发现,并试图建立一般原理。这表明文艺复兴运动()A确立了近代科学研究方法 B.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理性精神C.与近代科学革命同步展开 D.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从观察和实验入手去发现自然现象的奥秘,还通过所收集的经验证据去挑战当时的语词权威,用几何学的方法图示其发现,并试图建立一般原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理性精神,B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并没有确立近代科学研究方法,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与近代科学革命并不是同步展开的,排除C项;文艺复兴运动并没有动摇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24.俄国农奴制改革将大量优质土地、水源、森林和牧场留给地主,而农民通过长达四十九年分期还贷方式向政府贷款,支付给地主赎金,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份地”。材料可以佐证()A.沙皇无法领导俄国的改革 B.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C.专制权力阻碍改革的进行 D.彼得一世改革的成就【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俄国农奴制改革将大量优质土地、水源、森林和牧场留给地主,而农民通过长达四十九年分期还贷方式向政府贷款,支付给地主赎金,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份地’”并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合法掠夺”,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B项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领导进行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改革的阻力,而是强调改革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领导进行的,而不是彼得一世的改革成就,排除D项。故选B项。25.美国内战期间,交战双方都宣称“为自由而战”。对北部来说,自由是“每个人”都能享有“他的劳动成果”;对南部白人来说,自由意味着做主人的权威和地位,即拥有“任意处置他人及其劳动成果”的权利。这反映了当时()A.共和政体摇摇欲坠 B.南方经济严重依附欧洲C.地方分权观念盛行 D.奴隶制存废是矛盾焦点【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美国内战期间,交战双方都宣称‘为自由而战’。对北部来说,自由是‘每个人”都能享有“他的劳动成果’;对南部白人来说,自由意味着做主人的权威和地位,即拥有‘任意处置他人及其劳动成果”的权利。’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奴隶制存废是矛盾焦点,D项正确;共和政体摇摇欲坠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美国内战期间黑人奴隶制存废问题,排除A项;题干材料未出现南方经济严重依附欧洲的信息,反映的是南北矛盾的焦点问题,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地方分权观念盛行的信息,体现的是奴隶制存废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26.如图是苏俄时期政治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画中的列宁手拿大扫帚,把沙皇、教会代表和资本家等人当垃圾清扫干净。该漫画()A.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B.赞扬了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呼吁采用机械化进行生产 D.反对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画中的列宁手拿大扫帚,把沙皇、教会代表和资本家等人当垃圾清扫干净”和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因此,漫画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A项正确;“赞扬了新经济政策的成效”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十月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呼吁采用机械化进行生产”与题干“画中的列宁手拿大扫帚,把沙皇、教会代表和资本家等人当垃圾清扫干净”不符,排除C项;“反对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与题干中“把沙皇、教会代表和资本家等人当垃圾清扫干净”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7.在越南战争中,日本抓住机会大幅度扩大对“越南周围地区”及美国的出口,推动日本一举跨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由此可知,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A.协助美国发动侵略战争 B.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改革C.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D.抓住国际局势变动的机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日本抓住机会……跨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并结合所学可知,越南战争中日本抓住机遇,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日本抓住国际局势变动的机遇,迅速发展经济,D项正确;日本并未直接参与越南战争,排除A项;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改革是二战后初期,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与材料强调的越南战争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8.据如表可知,英国全民卫生保健费用()英国全民卫生保健费用占GDP和政府支出的比值(单位:%)1999—2000年2000—2001年2001—2002年2002—2003年2003—2004年全民卫生保健占GDP的比重7.17.37.57.77.8全民卫生保健占政府支出的比重8.8810.2312.7913.5919.66A.造成英国政府财政压力逐年增大 B.彻底解决了社会矛盾C.使英国成为医疗水平最好的国家 D.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位【答案】A【解析】【详解】据表格数据可知,英国全民卫生保健占政府支出的比重在逐年增加,这体现了全民卫生保健造成英国政府财政压力逐年增大,A项正确;彻底解决了社会矛盾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其他国家的情况,不能得出“使英国成为医疗水平最好的国家”,排除C项;材料没有对比信息,无从体现英国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位,排除D项。故选A项。29.欧元各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开放和合作的精神;12颗星代表了欧盟国家之间的活力与和谐。背面主图案是桥梁,象征着欧洲国家之间以及欧洲与世界的合作与沟通。这一设计理念主要基于()A.欧洲各国根本矛盾化解 B.欧洲一体化的时代主题C.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D.美苏两极格局快速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欧元各种纸币正面图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和窗,象征着开放和合作的精神;12颗星代表了欧盟国家之间的活力与和谐。背面主图案是桥梁,象征着欧洲国家之间以及欧洲与世界的合作与沟通”和所学可知,在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背景下,这一设计理念主要基于欧洲一体化的时代主题,B项正确;“欧洲各国根本矛盾化解”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排除C项;1991苏联解体,标志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瓦解,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0.听!地球在呻吟:自然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扩大,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物种灭绝加速,土地荒漠化严重,洪灾泛滥……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A.优先发展农业 B.加大军事投入 C.加强国际合作 D.消灭恐怖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听!地球在呻吟:自然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扩大,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物种灭绝加速,土地荒漠化严重,洪灾泛滥……”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环境问题,资源短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国际合作,C项正确;优先发展农业与题意不符,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需要全世界各国的合作,排除A项;加大军事投入说法错误,题干反映的是环境问题,不是军事问题,需要加强国家合作,排除B项;消灭恐怖主义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恐怖主义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3题,40分。其中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31.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的,都与农时紧密相连。传统节日的设立,是对农民长期耕作、单调而闭塞的生活的一种调剂。中国的传统节日还具有浓厚的家庭伦理特色,阖家团圆成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主旋律。节日还是古代统治者推行礼乐教化的工具,通过节日的歌舞升平与民同乐,制造欢乐祥和的气氛,是维护统治的有效方式。——摘编自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材料二节日资料春节·汉制规定,每年元旦(正月初一),群臣都要给皇帝朝贺,称为“正朝”。·唐太宗《正日(正月初一)临朝》诗称:“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寒食节(大约在唐代,清明节和寒食节合二为一)·唐代诗人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唐代诗人韦应物《寒食后北楼作》:“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中秋节·《东京梦华录》卷八《中秋》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材料三随着现代化社会的深入发展,传统节日环境氛围的日渐式微,出现人们缺乏对节日的文化理解、社会参与度降低等问题。同时,商品经济环境下,人们过于强调节日休闲与消费文化,而忽视节日的文化属性,间接加快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流失。——摘编自刘明等《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与方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2)任选材料二中一种节日及习俗,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简要阐释。(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应对材料三反映的现象。【答案】(1)特点: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具有浓厚的家庭伦理特色;是古代统治者推行礼乐教化的工具。(2)春节: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从腊八或小年开始,到元宵节,都叫过年。寒食节: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中秋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据说此夜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从古至今人们都有中秋之夜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3)应对:建立规范的立法体系;利用科技手段,和周边国家共建传统节日渊源平台,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加大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中国传统节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的,都与农时紧密相连”可得出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根据材料“中国的传统节日还具有浓厚的家庭伦理特色”可得出具有浓厚的家庭伦理特色;根据材料“节日还是古代统治者推行礼乐教化的工具”可得出是古代统治者推行礼乐教化的工具。【小问2详解】本小题是较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任选材料二中一种节日及习俗,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简要阐释。如可以选择春节,根据材料“每年元旦(正月初一),群臣都要给皇帝朝贺,称为‘正朝’”“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人们会在年初之际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这种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各种庆祝活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春节。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从腊八或小年开始,到元宵节,都叫过年。可以选择寒食节,根据材料“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也可以选择中秋节,根据材料“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据说此夜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从古至今人们都有中秋之夜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小问3详解】应对:根据材料“传统节日环境氛围的日渐式微,出现人们缺乏对节日的文化理解、社会参与度降低等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用科技手段,和周边国家共建传统节日渊源平台,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根据材料“商品经济环境下,人们过于强调节日休闲与消费文化,而忽视节日的文化属性,间接加快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流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传统节日的宣传与科普,让人们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属性,宣传传统文化内涵,并建立规范的立法体系,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32.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的重要展示,与一国的综合实力有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阶段具体措施起步(1840—1861年)1840年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1844年,清廷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一切对外交涉事件。1861年,咸丰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发展与推进(1861—1901年)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应英国要求和两国交往的需要,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1901年,外务部设立,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基本完成(1927年)民国初年,政府主动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专门化改革。外交机构近代化的使命完成进一步发展(1931年后)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全面调整外交机构,优化结构布局,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为中国最终废除不平等条约、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历史机遇——摘编自邓华《近代中国外交转型问题分析与复习策略》、王红续《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材料二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其外交思维与逻辑主要可划分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映射出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发生着变化,也反映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以自身古典优秀国家间政治思想资源并伴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为指导,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建立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进行着有益改造。——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外交在态度、机构、目标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革命式外交的根本目的及引领式外交的重大历史贡献。(3)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外交事业发展的认识。【答案】(1)变化:态度上由被迫外交变为积极参与外交,机构上从没有专门的对外交涉机构到正规化、现代化和专业化,目标上最终废除不平等条约、平等参与国际事务。(2)目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建立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进行着有益改造贡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认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正确认识对外交往等。

【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一“1840年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1861年,咸丰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1901年,外务部设立,成为完全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外交机构,中国外交走向正规;民国初年,政府主动按照西方模式对外交机构进行了组织现代化和人事专门化改革;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全面调整外交机构,优化结构布局,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为中国最终废除不平等条约、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历史机遇。”可以概括出中国近代外交在态度、机构、目标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态度上由被迫外交变为积极参与外交,机构上从没有专门的对外交涉机构到正规化、现代化和专业化,目标上最终废除不平等条约、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小问2详解】目的:根据材料二“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其外交思维与逻辑主要可划分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映射出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发生着变化,也反映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以自身古典优秀国家间政治思想资源并伴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为指导,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建立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进行着有益改造。”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实行革命式外交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建立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进行着有益改造。贡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