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8月广东八校高三联合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我看来,无聊作为人类行为的一个要素,在整个历史时期,都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今天更是如此。无聊似乎是人类独有的情绪。囚笼中的动物确实会无精打采,但自然状态下它们是不会有这种类似无聊的反应的,因为它们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搜寻食物或逃避敌人。无聊的本质之一,是人的机能没有“全力以赴”。逃离试图夺你性命的敌人肯定不是件愉快的事,但一定不会让你觉得无聊。无聊的另一本质,是现实环境与向往的环境之间存在反差而令人不满。无聊的人总是期望有事情发生——就算并非好事也行——从而感受到这一天总算有所不同。总而言之,与无聊相对的不是愉快,而是兴奋。逃避无聊确实是自然本性,人类从心底里渴望兴奋,特别是男性。农耕时代的生活容易单调乏味,一家人晚饭后围坐在一起,度过所谓的“幸福的时光”:男人在打瞌睡,妻子在编织,女儿则在想这种日子何时是尽头。机器时代到来之后,人们可以精神抖擞地寻找各种刺激。过去恋人们在整部小说里一直期待的激动人心的约会,今天的年轻人每星期都可以经历一次。而且社会阶层越提升,对刺激的追求也越迫切,他们不停地寻欢、跳舞、饮酒,乐此不疲。然而,昨夜越是刺激,今晨就越是无聊,越感到无聊难以忍受。如今人们比祖先少了一些沉闷乏味,反而更加害怕无聊。也许像挥霍经济资本那样挥霍生命资本是极不明智的。正如酒精之类麻醉品或许能让痛苦的神经得到舒缓,但人们决不可放纵本能,对其上瘾。嗜酒成癖的人对酒精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一旦停止喝酒便无法忍受,在此过程中,身体的健康和感受的机能逐渐被摧毁,反而导致生活更加痛苦。同样道理,一定量的兴奋可以消除无聊,但过度的兴奋不仅有害于健康,而且会使人们对各种快乐的欣赏能力变得脆弱,使得广泛的机体满足为兴奋所代替,智慧被机灵所代替,美感被惊诧所代替。为了避免过度兴奋,一定量的无聊是不可缺少的。无聊并非都是不好的。伟大的著作总有乏味的章节,一本从头到尾都光芒四射的小说基本肯定不是一部巨著。伟人的生活除了少数重要时刻,同样平淡无聊。据说康德一生中从未走出过家乡康尼斯堡的方圆十英里。达尔文周游世界之后,剩下的时光全在家里度过。马克思掀起了几次革命之后,在大英博物馆度过余生。一切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工作,适当的无聊可以有效保护时间与精力,使人不至于在狂热的娱乐中虚耗生命。所以伟人们的显著特征往往是生活宁静,而他们的乐趣也绝不是外人眼中的刺激。这种忍受或多或少的无聊生活的能力,应该从小培养。现代父母很多没有意识到,过一种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对于儿童的重要性。他们给孩子提供太多不适当的娱乐,如太多的电影,太多的美食,太多的旅行——太多五光十色的东西对于孩子并非好事。孩子们的欢愉应该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而从自然生活中获得。我们都是自然之子,与动物、植物并无二致。自然的节律是舒缓的,对它来说,秋、冬与春、夏同样必要,休息与运动同样重要。相较于成年人,孩子更需要与自然生活的涨落节律保持联系。我曾见过一个城里的小男孩第一次面对乡村美景时,表现出来的神奇的狂喜。在成人眼里没什么让人兴奋的东西,他却跪在潮湿的地上,把脸埋进草里,发出含混不清的欢叫声。他的生命需要在原始的、单纯的幸福体验中得到满足,无疑意义深远。假如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很少能成为完善健全的人。以赌博为代表的许多娱乐,本身没有任何与自然相联系的元素。这类乐趣一旦停止,人就会觉得无聊和不快,有一种自己也莫名其妙的匮乏感。相反,我们从自然生活中获得的那些乐趣,蕴含着令人深感欣慰的某些东西;即使这种乐趣停止了,它们带来的幸福感也不会随即消失,尽管其欢愉程度也许不及那些更为刺激的放纵。现代都市人之所以承受非同一般的无聊,与他们离开了自然生活密切相关,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焦灼、枯燥和饥渴,犹如一趟沙漠之旅。为了逃避无聊,他们反而陷入了更为严重的无聊之中。(摘编自〔英〕罗素《幸福之路·无聊与兴奋》)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在逃避危险的敌人时不会感到愉快,但也不会觉得无聊,因为需要尽量调动自己的机能。B.现代人比古代人更加害怕无聊,是因为焦灼、枯燥和饥渴的生活让现代人感觉更加沉闷乏味。C.为了逃避无聊而去寻求过度刺激,会逐渐摧毁感受的机能而使人麻木,生活也因此变得更无聊。D.自然生活未必像放纵自己那般欢愉,但带来的幸福感更持久,也不会让人产生奇怪的匮乏感。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避免无聊,人们应当“全力以赴”并调低自己对生活的期望值,使之能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B.农耕时代的生活容易单调乏味,既与当时物质条件相对有限有关,也与当时的文化氛围有关。C.培养孩子忍受无聊生活的能力,让他与自然生活经常建立联系,有助于他成为完善健全的人。D.不少现代人长期处于忙碌紧张之中,这种明显背离自然生活的节律,是他们痛苦的原因之一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对人类生活既有深切关怀,也有犀利评论,体现了罗素作为富有人文情怀的哲学家的感性与理性。B.文章以“幸福的时光”来指称单调乏味的时光,诙谐幽默;以“挥霍生命资本”比喻过度追求兴奋的行为,说理形象。C.文章只有一处运用对比论证法来说理,那就是将农耕时代的生活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进行对比,从而增强说服力。D.文章在举例时,涉及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对象,所举例子具有广泛性和典型性。4.下面是某同学写的阅读札记,在逻辑推断上有两处不当。请你简要说明。康德等人的例子表明,伟人的生活总是平淡无聊的。一定量的无聊可保护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依靠无聊才获得成功。我们必须学会适度忍受无聊,但我们也要学会自然生活。5.“深化理性思考”方法包括洞察本质、敢于质疑、辩证分析等。这些方法在本文的论述过程均有体现。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B2.A3.C4.①以偏概全。伟人的生活也有某些重要时刻,并非“总是平淡无聊”。②强加因果。适当的无聊可以保护时间与精力,无法推出“依靠无聊才获得成功”。5.①洞察本质:透过人们无聊的表现,洞察其本质是机能没有“全力以赴”或对现实处境不满(或“对孩子在乡村美景中无比快乐这一现象进行深思,揭示自然生活能带来真正欢愉的深刻道理”)。②敢于质疑:对人们凭追求刺激来逃避无聊的行为进行质疑,认为这样做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无聊(或“对家长们给予孩子太多五光十色的东西的做法进行质疑,认为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③辩证分析:指出无聊可能导致人们迷失自我,而一定量的无聊又可以保护人们的时间与精力(或“指出机器时代虽然使人们追求各种刺激变得更加容易,但也使人们变得更加害怕无聊”)。【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现代人感觉更加沉闷乏味”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如今人们比祖先少了一些沉闷乏味,反而更加害怕无聊”可知,现代人的生活并不比古代人的生活沉闷乏味,现代人“更加害怕无聊”则是人们为了避免无聊而不断地寻找各种刺激的后遗症。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调低自己对生活的期望值,使之能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错,根据原文第二段“无聊的另一本质,是现实环境与向往的环境之间存在反差而令人不满”,文中只是说无聊“现实环境与向往的环境之间存在反差”,没有提到“调低生活期望值”,于文无据。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文章只有一处运用对比论证法来说理”错误,文章倒数第二段还将“孩子们”的欢愉与“成人”的进行对比,“只有一处”错误。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断的能力。①以偏概全,由材料第五段“伟人的生活除了少数重要时刻,同样平淡无聊”可知,伟人的生活也有某些重大时刻,并非“总是平淡无聊”。②强加因果,由材料第五段“一切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工作,适当的无聊可以有效保护时间与精力,使人不至于在狂热的娱乐中虚耗生命”可知,伟大的成就是坚持不懈的工作取得的,而不是依靠无聊取得。【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洞察本质。由材料第二段“无聊似乎是人类独有的情绪。囚笼中的动物确实会无精打采,但自然状态下它们是不会有这种类似无聊的反应的,因为它们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搜寻食物或逃避敌人”先写出人们无聊的各种表现,然后再分析“无聊的本质之一,是人的机能没有‘全力以赴’……无聊的另一本质,是现实环境与向往的环境之间存在反差而令人不满”分析无聊的本质,即透过人们无聊的表现,洞察其本质是机能没有“全力以赴”和对现实处境不满;材料倒数第二段有“城里的小男孩第一次面对乡村美景时,表现出来的神奇的狂喜……他却跪在潮湿的地上,把脸埋进草里,发出含混不清的欢叫声。他的生命需要在原始的、单纯的幸福体验中得到满足,无疑意义深远”“我们从自然生活中获得的那些乐趣,蕴含着令人深感欣慰的某些东西;即使这种乐趣停止了,它们带来的幸福感也不会随即消失,尽管其欢愉程度也许不及那些更为刺激的放纵”,先呈现城市孩子在乡村的幸福体验,再比较欢愉的真实,进而对孩子在乡村美景中无比快乐这一现象进行深思,揭示自然生活能带来真正欢愉的深刻道理。②敢于质疑。由材料第四段“也许像挥霍经济资本那样挥霍生命资本是极不明智的”,对人们凭追求刺激来摆脱无聊的行为进行质疑,认为这样很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无聊;材料第六段“现代父母很多没有意识到,过一种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对于儿童的重要性。他们给孩子提供太多不适当的娱乐,如太多的电影,太多的美食,太多的旅行——太多五光十色的东西对于孩子并非好事”,对家长们给予孩子太多五光十色的东西的做法进行质疑,认为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③辩证分析。由材料三段“如今人们比祖先少了一些沉闷乏味,反而更加害怕无聊”,第四段“也许像挥霍经济资本那样挥霍生命资本是极不明智的”指出无聊可能导致人们迷失自我,从而变得脆弱;材料五段“无聊并非都是不好的”,第六段“这种忍受或多或少的无聊生活的能力,应该从小培养”,又从正面论述适度的无聊可以保护人们的时间和精力,体现了分析问题时的辩证分析。材料第三段“机器时代到来之后,人们可以精神抖擞地寻找各种刺激……如今人们比祖先少了一些沉闷乏味,反而更加害怕无聊”,指出机器时代虽然使人们追求各种刺激变得更加容易,但也使人们变得更加害怕无聊,体现了分析问题时的辩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芝兰之室季羡林我喜欢绿色的东西,我觉得,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即使是在冬天,我在屋里总要摆上几盆花草,如君子兰之类。旧历元旦前后,我一定要设法弄到几盆水仙,眼睛里看到的是翠绿的叶子,鼻子里闻到的是氤氲的幽香,我顾而乐之,心旷神怡。今年当然不会是例外。友人送给我几盆水仙,摆在窗台上。下面是一张极大的书桌,把我同窗台隔开。大概是由于距离远了一点,我只见绿叶,不闻花香,颇以为憾。今天早晨,我一走进书房,蓦地一阵浓烈的香气直透鼻官。我愕然一愣,一刹那间,我意识到,这是从水仙花那里流过来的。我坐下,照例爬我的格子。我在潜意识里感到,既然刚才能闻到花香,这就证明,花香是客观存在着的,而且还不会是瞬间的而是长时间的存在。可是,事实上,在那愕然一愣之后,水仙花香神秘地消逝了,我鼻子再也闻不到什么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又陷入了想入非非中。中国古代《孔子家语》中就有几句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我在这里关心的不是“化”与“不化”的问题,而是“久而不闻其香”。刚才水仙花给我的感受,就正是“久而不闻其香”。可见这样的感受,古人早已经有了。我常幻想,造化小儿喜欢耍点“小”——也许是“大”——聪明,给人们开点小玩笑。他(?它?她?)给你以本能,让你舌头知味,鼻子知香。但是,又不让你长久地享受,只给你一瞬间,然后复归于平淡,甚至消逝。比如那一位“老佛爷”慈禧,在宫中时,瞅见燕窝、鱼翅、猴头、熊掌,一定是大皱其眉头。然而,八国的“老外”来到北京,她仓皇西逃,路上吃到棒子面的窝头,味道简直赛过龙肝凤髓,认为是从未尝过的美味。她回到北京宫中以后,想再吃这样的窝头,可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到了。造化小儿就是使用这样的手法,来实施一种平衡的策略,使美味佳肴与粗茶淡饭,使帝后显宦与平头老百姓,等等,等等,都成为相对的东西,都受时间与地点的约束。否则,如果美味对一个人来说永远美,那么帝后显宦们的美食享受不是太长了吗?在芸芸众生中间不是太不平衡了吗?对鼻官来说,水仙花还有芝兰的香气也只能作如是观,一瞬间,你获得了令人吃惊的美感享受。又一瞬间,香气虽然仍是客观存在,你的鼻子却再也闻不到了。造化小儿玩的就是这一套把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自己一瞬间闻到水仙花的香味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现象:有些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人们不能时时感知到。B.本文将作者闻到水仙花的香味的经过与对此的琢磨和理解娓娓道来,且引经据典,文章语言风格典雅华丽。C.美好的事物和丑恶的事物并非一成不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平和心态,来平衡得与失、成与败。D.本文文质兼美,作者由一个生活瞬间悟出了一些生活真谛,并将其上升到生命层面,饱含对世事人生的无限深情。7.关于文中“中国古代《孔子家语》”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过渡巧妙,由闻到的水仙花香联想到古典名句,自然流畅。B.本段由生活现象转入人生感悟,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强了文化底蕴。C.“就正是‘久而不闻其香’”一句存在瑕疵,因为作者立即又闻不到花香,并不“久”。D.本段引用该名言,并不是要阐述环境对人的影响问题,而是另有所指。8.文末说“造化小儿玩的就是这一套把戏”,是什么把戏?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9.中国人有敬天畏地的传统思想,可作者却在文中反复称“造化小儿”,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说明。【答案】6.B7.C8.①给人本能,却不让人长久地享受。②给人苦受,却能让人在苦中体味独特的美。③平衡美与丑、成与败,使其都不会永远存在。9.①使文章语言更加轻松幽默,说理更有趣味。②体现了作者恬淡自然、洒脱乐观的性格。③劝诫人们保持平常心,看淡人生起伏成败。【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典雅华丽”错误,本文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无华。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理解文段内容及作用的能力。C.“存在瑕疵”错误,作者是借“久而不闻其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出下文,不能咬文嚼字而说其“存在瑕疵”。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①结合“给你以本能,让你舌头知味,鼻子知香。但是,又不让你长久地享受,只给你一瞬间”可概括出,给人本能,却不让人长久地享受。②结合“她仓皇西逃,路上吃到棒子面的窝头,味道简直赛过龙肝凤髓,认为是从未尝过的美味”可概括出,给人苦受,却能让人在苦中体味独特的美。③结合“造化小儿就是使用这样的手法,来实施一种平衡的策略,使美味佳肴与粗茶淡饭……都成为相对的东西……如果美味对一个人来说永远美,那么帝后显宦们的美食享受不是太长了吗?在芸芸众生中间不是太不平衡了吗”可概括出,平衡美与丑、成与败,使其都不会永远存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①造化小儿,这是对于命运的一种风趣说法。命运本是人生的严肃课题,文中作者对造成各种变故、挫折的命运以“造化小儿”称之,使文章语言更加轻松幽默,说理更有趣味。②人生的各种变故、挫折,作者称为造化小儿喜欢耍点“小”“大”聪明、实施一种平衡的策略、玩的就是这一套把戏,看出作者的举重若轻,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气度,体现了作者恬淡自然、洒脱乐观的性格。③“造化小儿”既营造了较轻松的氛围,又呈现了作者在沉重生活面前独特的人生态度,意在劝诫人们保持平常心,看淡人生起伏成败,一切笑以对之。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恕。初即位,有劝以威刑肃天下者,魏征以为不可,因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四年,天下断死罪二十九人。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然尝谓群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幸免也。”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讫太宗世,用之无所变改。(节选自《新唐书·刑法志》)材料二: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节选自欧阳修《纵囚论》)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终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宁以义A死B不苟C幸D生E而视死如归F此又君子G之尤H难者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录囚徒,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讯察复核囚徒的罪状,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B.闵,怜恤、哀怜,与《陈情表》“夙遭闵凶”中的“闵”意思不同。C.易,容易,与(种树郭橐驼传)“根拳而土易”中的“易”意思不同。D.乌,哪里,与〈归去来兮辞〉“奚惆怅而独悲”中的“奚”都表示反问语气。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贞观四年判处死刑人数少和贞观六年级即返家都表现了唐太宗天性仁爱宽容。B.唐太宗解释自己即位以来没有多次赦免罪犯的罪因是不要让老百姓产生侥幸心理。C.材料二第二段引入唐太宗思德感化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双方的心理来对该观点进行批驳。D.欧阳修批评唐太宗对囚犯施恩,认为对囚犯要施以刑罚,才能达到尧、舜、三王之治。13.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2)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14.材料二对唐太宗“纵囚而归”的做法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批判的?【答案】10.BEF11.D12.D13.(1)到了(约定的)期限,囚犯都来到朝堂,没有晚回的,太宗赞许他们诚实守信,全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2)因此尧、舜和三王治理国家,一定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情理来博取名誉。14.①人情角度:用君子都特别难以做到的事情来期待小人中最严重的囚犯来做到,不合人情。②恩德成效的角度:唐太宗施恩六年的效果都没有一天施恩的效果好,有矛盾;指出唐太宗所谓恩德效果不过是上下利用揣摩心理的假恩德和假信义,本质是沽名钓誉。③法律建设角度:不能够作为常规的通行法律传承和运用,否则会使罪犯产生侥幸心理,对法律建设没有积极意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宁可为了信义而死,不愿苟且偷生,把死看得像回家一般,这又是君子特别难以做到的。“宁以义死”“不苟幸生”,一“死”一“生”,结构对称,后面分别停顿,即BE处断开;“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此……也”表判断,前后断开,即F处断开故BEF三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辨析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怜恤,哀怜;/名词,不幸的事。句意:同情犯了死罪的囚犯三百九十人。/很早就遭遇不幸。C.正确。容易;/换。这是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小人却轻而易举的做到了。句意: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D.“都表示反问语气”错误。《归去来兮辞》“奚惆怅而独悲”中的“奚”是为什么的意思,表疑问语气,不表反问语气。句意:哪里有什么布施恩德和懂得信义呢?/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欧阳修批评唐太宗对囚犯施恩,认为对囚犯要施以刑罚,才能达到尧、舜、三王之治”错误。欧阳修是反对唐太宗沽名钓誉式的施恩,并不是反对给囚犯施恩,也没有说对囚犯施刑法才能大治。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及”,等到:“诣”,到;“后”,后到,晚回。(2)“是以”,因此、所以;“本”,以……为本,依据,根据;“干”,求取、钓取、沽取。【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人情角度:由“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可知,用君子都特别难以做到的事情来期待小人中最严重的囚犯来做到,不合人情。恩德成效的角度:由“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可知,唐太宗施恩六年的效果都没有一天施恩的效果好,有矛盾;指出唐太宗所谓恩德效果不过是上下利用揣摩心理的假恩德和假信义,本质是沽名钓誉。法律建设角度:由“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可知,不能够作为常规的通行法律传承和运用,否则会使罪犯产生侥幸心理,对法律建设没有积极意义。参考译文:材料一:唐太宗凭借英勇神武平定天下,但他天性仁爱宽容。刚即皇帝位时,有人劝他用严厉的刑法整肃天下,魏征认为不可以,趁机向太宗上奏王道应以仁爱恩德为根本,太宗欣然采纳了他的谏言,于是用宽和仁厚来治理天下,在刑法方面格外慎重。贞观四年,天下被判处死罪的只有二十九人。贞观六年,太宗亲自讯察囚犯,同情犯了死罪的囚犯三百九十人,放他们回家,约定第二年秋天回来接受刑罚;到了(约定的)期限,囚犯都来到朝堂,没有晚回的,太宗赞许他们诚实守信,全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然而太宗曾经对群臣说:“我听古语说:‘一年中两次赦免犯人,好人不再发表意见。’我拥有天下之后不曾多次赦免罪犯,是不想诱导人们对犯法免罪心存侥幸啊。”自从房玄龄等人修订律、令、格、式后,整个太宗年间,一直沿用没有什么变更修改。材料二:对君子讲信义,对小人施刑罚。刑罚定成死罪,是罪恶大到极点,这又是小人中最严重的了。宁可为了信义而死,不愿苟且偷生,把死看得像回家一般,这又是君子特别难以做到的。当唐太宗贞观六年的时候,讯察犯死罪的囚犯三百多人,释放他们让他们回家,并约定时间叫他们自己回来接受死刑。这是用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希望最坏的小人一定做到。那些囚犯到了期限,最终自己回来,竟没有一个晚回的。这是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小人却轻而易举的做到了。这难道是近于人情的吗?有人说:罪大恶极,的确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对他施加恩德统治他,就可以使他变成君子。因为恩德进入人心很深,能很快改变人,所以出现了像这样的情况。我说:“唐太宗这样做,是他用来求得这种声誉的手段啊。”哪里知道放囚犯回去,不是预料他们一定会再回来以希望赦免,所以才释放他们呢?又哪里知道被释放回去的囚犯,不是预料自己回来一定能够获得赦免,所以才再回来的呢?料想囚犯一定会回来才释放他们,这是上面揣摩下面的情意;料想上面一定赦免他们才再回来,这是下面揣摩上面的心思。我只见上面和下面互相揣摩来造成这种声誉,哪里有什么布施恩德和懂得信义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唐太宗向天下布施恩德,到这时已经六年了,还不能使小人不做罪大恶极的事;然而一天的恩德,却能使他们视死如归,保存信义,这又是讲不通的理论啊!既然这样,那么怎样做才好呢?我说:释放后又回来的,把他们杀掉而不赦免;然后再释放一批,他们又回来了,这样才能知道是布施恩德所造成的。然而这是一定不会有的事啊。至于释放了能够自动回来再加以赦免,只能够偶然试一试罢了。如果屡次这样做,那么杀人犯就都不会死了。这能够作为天下固定的法律吗?不能作为固定的法律,难道是圣人的法律吗?因此,尧、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人情来求取名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3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白燕①袁凯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②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注】①白燕:在我国历史上被视为祥瑞之物、神奇之物。②梁园:汉代梁孝王与众多文士在梁园赋雪。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江山如故,人物已非,借王谢旧事点明所咏为燕。B.颔联实写白燕之“白”,运用了汉代梁孝王与众多文士在梁园赋雪的故事,但不是写雪,而是以雪比燕之“白”。C.颈联以柳絮、梨花等洁白的景物,创造典型意境,唤起人们的联想,字面上无一“燕”字,而白燕自然从景中浮现。D.建联诗人倾注了无限珍爱。怜惜的感情,叮咛白燕,用赵飞燕这位汉宫美人的名字,关合题面的“燕”字,也颇有妙趣。16.本诗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对白燕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首联写旧时王谢堂前也少见这样的白燕,以旧时王谢堂前寻常的燕子反衬出白燕的珍稀。②颔、颈两联,连用四句景语,通过明月、白雪、柳絮、梨花种种洁白的景物,衬托出白燕的洁白无瑕。③尾联以善妒的赵飞燕姐妹,反衬出白燕的纯洁美好。【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颔联实写白燕之‘白”错误,颔联通过明月、白雪衬托出白燕的洁白无瑕,应是虚写。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①首联意为“在故国飘泊流落,江山依旧,人物已非,往时王谢堂前也少见这样的白燕”,写旧时王谢堂前也少见这样的白燕,借王谢旧事点明所咏为燕,再用“见应稀”三字进一步以旧时王谢堂前寻常的燕子反衬出白燕的珍稀。②颔联诗人展开想象,用汉代梁孝王与文士梁园赋雪故事,但不是写雪,而是以雪比燕之白,故云“未归”,极写白燕之白。颈联诗人别出心裁地专为白燕设计了活动的新天地,诗人以柳絮、梨花等洁白的景色,造成典型意境,衬托白燕,唤起人们的联想,字面上无一“燕”字,而白燕自然从景中浮现,衬托出白燕的洁白无瑕。③尾联作者叮咛白燕:赵家姐妹生性喜欢嫉妒,切记不要往昭阳殿中飞舞翩跹。其实是说不要像善妒的赵飞燕姐妹一样。用赵飞燕这位汉宫美人反衬出白燕的纯洁美好,诗人想象白燕应是无比的纯洁、灵巧美丽,此处用空灵蕴藉的笔法,写出了白燕特有的精神气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其他种树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早上去看了,晚上还要再去抚摸,更有甚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来,便抑制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2)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诗人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雨水滋润了花朵,花朵因雨水而更富诗意,花与雨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结下了不解之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爪其肤以验其生枯②.摇其本以观其疏密③.心非木石岂无感④.吞声踯躅不敢言⑤.小楼一夜听春雨⑥.深巷明朝卖杏花(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爪”“吞”“踯躅”“沾”“寒”“晓”“丝”。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航天的历史性时刻,嫦娥六号“蟾宫挖宝”归来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1)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这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任务自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月球进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首次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这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2)嫦娥六号回家之路标志。2024年6月25日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公里处正常解锁分离,轨道器按计划完成轨道规避机动。(3)13时41分许,嫦娥六号经历了回家路上A的时刻——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11.2千米/秒)高速在大约大西洋上空第一次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在大约印度洋上空向上跳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后开始滑行下降。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这一过程俗称“太空打水漂”,标准术语为“半弹道跳跃式返回”。(4)为何要“太空打水漂”式返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科研人员介绍,嫦娥六号返回器从月球飞向地球速度非常快,返回过程必须减速。这样设计,目的是利用数千公里大气层的阻力和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热量快速消耗返回器的能量,使其再次穿出大气层时速度已经降到第一宇宙速度以下,不再具备环绕地球飞行的条件而第二次进入大气层。(5)嫦娥六号顺利回家,除了减速,(甲)。由于再入大气层速度快,高温烧灼不可避免,为保证返回器既防热又抗烧蚀,嫦娥六号返回器充分借鉴了嫦娥五号返回任务的经验。根据不同部位耐烧灼和隔热的具体需求与指标,制备了一件量身定制的“贴心防热衣”,保障其安全顺利返回地球。(6)在降至距地面约10公里高度时,返回器打开降落伞,以两级减速的方式,绽放两次“红白伞花”。其中,第一级降落伞是一朵只有2平方米的“小花”;即减速伞,它负责“”,对返回器进行初级减速,之后分离拉出主伞。第三级降落全是一朵约为50平方米的“大花”,即主伞,负责把返回器速度由数百公里每小时降低到不超过50公里每小时,护佑返回器稳稳落于地面。(7)嫦娥六号任务之前,人类共对月球进行了10次采样,均位于月球的正面。(乙)?“①一方面,人们对月背特别好奇,②想了解不知道的东西;③另一方面“嫦娥四号”去了以后、④根据其传回的种种科学数据显示,⑤月球背面确实存在很多不同于月球正面的科学现象。⑥需要特别获取样品。⑦供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中国探月工程四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于登云院士的回答可谓B。(8)此次嫦娥六号的着陆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被公认为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堪比昆仑山脉的长度,深度约13公里,比马里亚纳海沟更深。从这里采集年代更久远的月球样品并加以研究,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颗星球。(9)嫦娥六号如何实现月背“挖宝”?和嫦娥五号任务相同,嫦娥六号在月背取样采用了表取和钻取两种方式。钻取需要采集一定深度的月球次表层样品,争取让采样装置采得更深,让样品种类更为丰富。表取采样则是在一片区域里进行多次采样,主要采样目标是月球表面的风化层样品。(10)钻取所用的采样装置共有三层结构,设计长度为2.5米π最外层是外钻杆,紧靠外钻杆的是取芯管,取芯管的外面包裹着一条取芯袋。当钻头向下钻进时,取芯袋也会跟随着取芯管向下运动,而钻取到的月壤岩芯则会被顶进袋内,整个过程就像“穿袜子”。取样后的取芯袋以缠绕的方式,存放在钻取初级密封装置上。(11)中国探月工程还有哪些任务?从5月3日成功发射到6月2日精准着陆在月球背面“挖宝”,再到6月25日顺利着陆“回家”,嫦娥六号在此次为期53天的月球探险期间创造了多个“首次”: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返回、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中国国旗、首次回传着陆器和上升器合影。(资料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我们的太空、中国航天报)18.文中第10段画波浪线处用“穿袜子”比喻取月壤过程,十分形象生动。请以相同手法将文中第6段画波浪线处补充完整。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比喻;比喻贴切,表达流畅;不超过7个字。19.请在文中画横线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第7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甲、乙处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文中第11段画横线的“挖宝”“回家”,双引号用法比较特殊,有人说是表示比喻,有人说是表示特殊含义,你认为呢?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8.踩一脚刹车19.A惊心动魄/至关重要B一语中的/简明扼要20.语句④可修改为:其传回的种种科学数据显示语句⑥可修改为:特别需要获取样品21.(甲)还要克服高温的影响(乙)为什么要去月球背面采样22.示例一:我认为是表示特殊含义。“挖宝”指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凸显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的重大意义;“回家”指返回地球、顺利着陆,体现了人们对嫦娥六号安全返回的关切与激动之情。示例二:我认为是表示比喻。“挖宝”将月背的月球样品比作珍宝,突出了月背样品的珍贵与重要;“回家”将祖国比作家园,体现了国人的自豪感与归属感。【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结合前后文的“减速伞”“对返回器进行初级减速”可知降落伞起减速作用,生活中刹车有此作用,用比喻的说法即是负责“踩一脚刹车”。【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形容嫦娥六号回家的经历,结合后文“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跳出大气层”“太空打水漂”等内容可知,这是很重大很重要的使人振奋的时刻可填“惊心动魄”“至关重要”。惊心动魄: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至关重要:相当地重要,要紧关头是不可缺少。B处,语境说院士的回答简明而准确,可填“一语中的”“简明扼要”。一语中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一句话就说清了事情的重点。简明扼要:抓住要点,指简单明了。【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④“根据……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可修改为:其传回的种种科学数据显示。语句⑥“需要特别获取样品”语序不当,状语“特别”应是修饰“需要”,改为:特别需要获取样品。【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此处和“除了减速”为对照句,谈嫦娥六号顺利返航需要应对的问题,句式应为“还要……”。后文的阐释“由于再入大气层速度快,高温烧灼不可避免”说明,还要应对高温,故应填“还要克服高温的影响”。(乙),此处问题引出后文的回答,后文明确在月球背面采样的原因,故此处应填“为什么要去月球背面采样”。【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认为是表示特殊含义。结合“6月2日精准着陆在月球背面‘挖宝’”可知,“挖宝”即挖掘宝贝,指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以“挖宝”来描述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凸显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的重大意义;结合“6月25日顺利着陆‘回家’”可知,“回家”指嫦娥六号返回地球、顺利着陆,“回家”是令人激动的事,满含着团聚、亲情、欢乐的意味,以“回家”描述返航地球,体现了人们对嫦娥六号安全返回的关切与激动之情。认为是表示比喻。本体为“月背的月球样品”喻体为“宝贝”,以“挖宝”喻月背的月球样品,是将月背的月球样品比作珍宝,突出了月背样品的珍贵与重要;本体为“祖国”,喻体为“家园”,把“回家”喻回到祖国怀抱,体现了国人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满怀自豪感与归属感。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诗人西川说过:大家蜂拥而上的时候,你没有跟着上,这时候你才知道你是谁,你才开始认识你自己。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贵州客运考试应用能力试题题库答案解析
- 表彰大会教师发言稿
- 企业周年庆典活动发言稿
- 律师英文合同模板
- 加盟装饰公司合同范例
- 简短的军训工作总结
- 内部承包项目合同范例
- 家具款合同范例
- 世界急救日-急救技能实践
- 印刷违约合同范例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检验检疫技术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和灯做朋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
- 乐理知识考试题库130题(含答案)
-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2.2《地形图的判读》精美课件
- 2024年共青团入团积极分子团校结业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 黄河商品交易市场介绍稿
- Unit 3 My friends Part C Story tim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4中国海油校园招聘2024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检测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 孙中山诞辰纪念日主题班会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