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莲湖等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
模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我们在新时代所应担负的新的文化使命,那就是“在新的
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蕴含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诉求和美好愿景,这可以说是对新时代
新的文化使命最核心、最凝练的表达。在五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薪火相传,呈现出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旺盛生命力。面向未来,我们应不
断巩固文化主体性,培塑文化的民族性自觉与世界性观照,振奋起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建设的“精气神”,筑牢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根基。
首先,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度续文化血脉,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历
史是一种绵延性的文化生命,在接续传承中追求日新万变,在日新万变中保持鹿续延绵。
“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的历史纵深、更加厚重的文化底
蕴,使两种彼此高度契合的文化存在样态相互成就,融通创新。经由“结合”而形成的
文化新形态作为一种有机生命体,自觉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
个根脉,从而熔铸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精神力量,使中华民族的文化
主体性得以巩固并获得新的生机。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实践中,要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
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深入挖掘和提炼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和思想精
华,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在马克思主义
的指导下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其次,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培育文化主体性的全球视野,达至“美美与共”的共生
境界。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
共生并进的历史走向,决定了中华文明对其他文明“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开放胸怀。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请进来”与“走出去”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封闭保守的狭隘立场只会扼杀文化的多样性,抑制文明的创新性,从而削弱
一个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话语权。只有积极参与到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学习借鉴人
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人类文明才能获得发展活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方能彰
显出世界意义。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提升中华文明对现代性文明的自主适应能力,将我
们自身优秀的文化传统转化为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文化共识,使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
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就相匹配。
最后,要将文化自信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中,以高度的人文关怀提升全民族文
化素养。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以人的现代化为根基与灵魂,
将呵护和培育人的文化生命作为目的性指向。文化主体性既蕴含社会进步与文明转型的
客观维度,更体现在个体生命意识自我更新和完善的主观层面。恩格斯曾指出:“文明
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我们既要着眼
于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同时也要关注个体的生存境遇和多样化需求,使每个人都能
以健全的人类自我意识参与到伟大的文化实践中,形成昂扬向上的文化风貌,涵养理性
平和的文化心态,彰显开放从容的文化气度,在敞开与对话中,充实自身的文化生命,
提升自身的文化境界,从而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总之,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和昌盛,离不开文化的繁荣与文明的进步。拥有文化
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守住自身文化血脉的文明,才能实现旧邦
新命,在嘉续创新中重焕荣光。我们要立足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人类广阔的文化空
间,要想真正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就必须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秉承守正不守旧、
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锻造不惧挑战、勇于创新的无畏品格,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主
体性自觉,从而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承担起新的文化使命,面向未来开辟建设中华民族现
代文明的崭新境界。
(摘编自邹广文《文化主体性的哲学审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之一。
B.中华文明生命力旺盛,我们应继往开来,筑牢中华民族文化根基。
C.震续文化血脉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
D.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文化的繁荣、文明的进步,就不能真正独立自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采用先分论、后总论的结构,论证了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途径,论证思路清晰,
结构严谨。
B.材料第三段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培育文化主体
性的重要性。
C.材料第四段运用引用论证,阐释了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提升全民族文
化素养的观点。
D.材料末尾一段论述了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意义,以及要实现文化主体性的具体做法
试卷第2页,共12页
和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窿续文化血脉需要守正创新,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B.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和平性的特性,能够对其他文明兼容并包。
C.文化“走出去”比“请进来”更能提升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D.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要着眼于全人类,也要关注个体的需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2022年11月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
《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授权建立了损失
和损害资金机制、”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等新的工作机制和议程,动员并启动了全
球盘点的正式进程。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第28次缔约方大会在迪拜举行,
全球盘点是本次会议的最大看点,各重点议题都在推进中。
②第一,全球盘点。2015年《巴黎协定》的达成,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自
主决定贡献+全球盘点”新模式。各缔约方基于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
原则自主提出气候行动目标,定期盘点全球集体进展并为各缔约方更新国家自主贡献提
供信息,两机制交替开展,不断激励各缔约方提高自主贡献力度,保障《公约》及《巴
黎协定》确立的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的实现。全球盘点不仅要对各方减排承诺进展进行盘
点,同时也要对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国际资助贡献目标的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
的国际合作进展进行盘点。全面、平衡、积极的全球盘点成果将有助于全球保持主动应
对气候变化危机的势头,建立合理公平、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体系。
③第二,全球集体量化目标。“2025年后新集体量化目标”是2025年以后确保《公
约》和《巴黎协定》持续、高效实施的基本保障,也是部分发展中国家实现国家自主贡
献的前提条件,主要涵盖发展中国家资金需求、撬动私营资金参与、提高气候资金可及
性等。各缔约方在资金来源、资金总量等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发展中国家普遍表示,
新目标出资金额应达万亿规模,并应以发达国家出资、发展中国家自愿出资为原则。发
达国家则刻意剥离《公约》及《巴黎协定》对其的束缚,模糊《公约》附件一国家和《巴
黎协定》第9条发达国家公共资金出资义务,并反复强调撬动私营和多方参与出资的重
要性,企图改变发达国家为单一出资主体的现状,谋求将发展中大国作为2025年后新
集体量化目标共同出资方,同时还对具体出资额避而不谈,弱化统一的气候资金定义的
重要性。
④第三,全球适应目标。《巴黎协定》为促进适应气候变化提出全球层面的长期愿
景,2021年召开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启动了“格拉斯哥-沙姆沙伊赫全球适应目标两年
工作计划”。2022年6月召开的《公约》附属机构第56次会议,将全球适应目标工作
计划列入正式议程并密集磋商,对全球适应目标概念、支持与行动、监测与评估相关的
方法和指标,以及信息报告与沟通等主题进行了讨论。沙姆沙伊赫气候大会首次提出了
框架性方案,但如何形成可被各国接受的、更细化的方案,仍存在许多需要深入探讨的
技术难点,也需要通过多领域、多行业、多层级的实践提取可靠数据和利用工具作为科
学评估的依据。全球适应目标作为适应问题下的重点谈判议题,吸引了国际社会和缔约
方对适应问题的关注,推进了相关研究和国际合作行动的开展。
⑤第四,公正转型。公正转型原本是于“应对措施”议题下开展讨论,主要关注气
候政策可能对部分行业就业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负面影响,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机
会等。沙姆沙伊赫气候大会决定将其作为新列的独立议题。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国际社
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积极的气候目标可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节奏不同步,需要经济社会
系统加快转型以适应和保障气候目标的实现。公正转型倡导关爱弱势群体,关注全球和
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转型进程中面临的挑战,矛盾和困境,建立多方参与和对话机制,
完善社会保护政策等,努力降低气候政策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对于减排政策
的平稳实施和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陈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重点议题》)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28次缔约方大会提出了全球盘点、全球集体量化目标、全球适应目标等重点
议题,其中全球盘点是最大看点。
B.根据2015年《巴黎协定》的约定,2025年后新集体量化目标所需的资金应由发
达国家出,发展中国家自愿出。
C.2021年召开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对全球适应目标概念、监测与评估相关的方法
和指标等主题进行了讨论。
D.为了适应和保障气候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快经济社会系统转型,而气候政策的实
施只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主要介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谈判的重点议
题,阐释了各重点议题的主要内容。
B.全球盘点不仅要针对各方减排承诺进展进行,还要针对国际合作进展进行,全球
盘点成果有助于建立气候治理体系。
C.在第28次缔约方大会上,发达国家提出将发展中大国作为2025年后新集体量化
试卷第4页,共12页
目标主要出资方,以减轻责任。
D.材料在介绍全球适应目标时,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议题的启动、讨论的主题、
框架性方案和谈判的意义。
6.第28次缔约方大会的重点议题给全球气候治理工作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
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槐花饼
叶星
“俺娘烙的槐花饼,那才叫香呢!”
老人说这话的时候,光荣院墙外的槐花开得正盛。满树繁花,满目粲然,沁人心脾
的清香弥漫在枝丫间。
清浅的阳光静静地洒在身上,那么温暖,那么明亮。老人一个恍惚,好像穿过岁月
的风尘,回到了70多年前的老家。
自打记事起,老人家境就很窘迫,吃不赶时,穿不着季。8岁开始,家里就让他去
给大户人家放羊,一直放了7年。老人在小时候没吃过细粮,吃粗粮还不够呢,常常饿
着肚子。他每年最大的念想,就是五六月份槐树开花时,娘将树上的槐花捋下来,洗净
后控干,和着用粗粮碾成的杂合面,搅拌到黏稠的糊状,倒进锅里,烙成两面金黄的槐
花饼。
“咬上一口,那才叫香呢!”
说到这儿,老人仿佛感觉到槐花饼的香味又在舌尖上绽开,又从舌根直抵肠胃,一
路山呼海啸般流过。他下意识地吧嗒吧嗒嘴,吮了吮唇边的口水,陶醉在一种极大的幸
福之中。
老人看上去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还很雄壮。光荣院的
院长告诉我,老人参加过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是一位屡立战功的老英雄。
“老人家,您是国家的功臣,是英雄啊!”
“哪有什么英雄,真正的功臣早在战场上牺牲了。”
老人的老伴早已故去,膝下并无子女。满院花草就是他最亲近的“子孙”,谁要不
经意间碰到了它们,老人不管隔多远都会大声地喝喊。
老人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思想,很有趣味。多年前的事儿,就像发生
在眼前。他的话匣子一打开,满肚子故事就如决堤的河水,将我淹没在一片陈年往事的
汪洋之中。
15岁那年,老人自愿报名参军,成为东北民主联军中的一名战士。入伍的第一年,
他与战友们被拉到深山老林中开荒种田,囤积粮草。这期间,他参加了识字班,上文化
课,练习射击、投掷、拼刺等步兵科目,就盼着早日上战场杀敌立功。
“你们当年打仗是像现在电视里演的那样吗?”
“扯淡,花里胡哨的,枪炮可不长眼啊!我们连当年有80多人,打萩子山阻击战
时换防下来就剩下16个啦!”悲伤的情绪一下子冲破了老人坚固的防线,浑浊的眼睛
被一片潮湿的黑暗笼住。
由于当时年纪小,老人被分派到团部宣传队,负责粉刷标语、教唱歌曲、抬送伤员
等后勤工作。他虽然没有在主战场上英勇杀敌,但毕竟见识过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部队围攻绥中县城时,他眼见一架敌机飞得很低,端起枪就来了个点射。敌机像被
惊吓了一般迅速升高,机屁股后面居然“冒烟”了。起初他还以为自己真打中了敌机,
乐得在战壕里蹦高地笑。后来他才晓得,那是国民党的运输机在给城内的国民党军空投
救援物资呢。
“这帮家伙可太没准儿啦,空投的物资,有一大半都落到咱们阵地了,气得城里瘪
着肚子的守军直骂……我还是头一回吃到那些外国罐头呢。”
“那些洋玩意儿好吃不?”“不好吃!膻了吧唧的,和俺娘烙的槐花饼差远了!”
“啥也不如娘做的饭香啊!”
“你还别说,在绥中那会儿我还真吃着回槐花饼,是支前的老乡给我们做的干粮,
还是那个味,跟俺娘烙的一样!”
看到老人兴致很好,我又抛出了自己的疑问。
“你们那时候的人真的就不怕死吗?”
“都是爹娘生养的,谁不怕啊?后来就顾不上了。当年部队里流传着一句话,'身
上有个眼比毛泽东主席小不点儿',每次冲锋号一响,谁落在后面是会被战友戳脊梁骨
的。”
当年他们借住的房子的房东是开棺材铺的,部队专门定制了些棺水,准备在战后给
牺牲的战友用。老人他那时少不更事,预先给自己挑了一副,还偷偷地钻到里面试了试,
大小正合适,于是就在棺木上面一笔一画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我笑了,老人也孩子般地笑了。
“一不怕死,二不怕苦,那您觉得啥时候最苦啊?”
“那得是在朝鲜,冰天雪地的,那可真是艰苦啊!”
开成战役时,由于后方运输补给线被美军炸断,他们所在部队的战士们连着7天没
有吃到什么像样的东西,夜里经常被饿醒。
“那会儿,我就总想起俺娘烙的槐花饼来。那沁香的味道仿佛真的划过唇齿,一直
试卷第6页,共12页
甜到心里,那是童年的味道,老家的味道。你说我们到朝鲜来干什么呀?还不是保卫家
乡吗!你还别说,这么一想,还挺管用的,真的就不饿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嘴角还有
口水呢...”
那天,我与老人相谈甚欢,非常尽兴。依依惜别时,我紧紧握住老人的手,相约再
来听他讲那些从前的故事。
“知道您老什么都不缺,但我下次来一定要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也是对您老的敬
意。给您带点什么好呢?”
老人想了想,说:“那就给我烙几张槐花饼吧”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三段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温馨的氛围,烘托了老人对槐花饼的美好感
情,也引出下文对槐花饼的回忆。
B.文章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塑造了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
者对抗战英雄的羡慕、崇敬之情。
C.文章叙述了老人偷偷试棺木大小的情节,既丰富了内容,又表现了老人当时身为
一名少年的英勇无畏的形象。
D.文章结尾老人再次提到槐花饼,从主旨上看,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看,
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8.文中的“槐花饼”寄托了老人哪些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这篇文章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法口:“因
势破之。”
晋武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惟羊祜、杜预、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
代。及祜卒,拜预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既至镇,缮兵甲,耀威武,遂拣精锐,
袭破吴西陵都督张政,乃启请伐吴之期。帝报待明年方欲大举。预上表日:“凡事当以
利害相较,今此举十有八九之利,而其害一二,止于无功耳。朝臣言破败之形,亦不可
得,直是计不出己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之失故守之耳。昔汉宣帝议赵充国所上事效之后,
责诸议者,皆叩头而谢,以塞异端也。自秋以来,讨贼之形颇露之。若今中止,孙皓怖
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添修江南诸城,远其居人,城不可攻,野无所掠,积大船于夏
口,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矣。”时帝与张华围棋,而预表单至。华推杆致手目:“哆下
圣明神武,国富兵强,吴王淫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帝乃许之。预
陈兵江陵,遣周旨,伍巢等率奇兵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
害之地,以夺贼心,遂虏吴都督孙歆。既平上流,于是湘江以南,至于交、广,吴之州
郡,望风归附,预仗节宣诏而抚绥之。时诸将会议,或日:“百年之寇,未易尽克。今
大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伺来冬,更为大举。"预日:“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
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遂指授群
帅,径造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遂平孙皓。
(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
材料二:
咸宁二年冬十月,以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祜上疏请伐吴,帝深纳之。而朝议方以秦、
凉为忧,祜复枣日:“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议者多有不同,祜叹目:“天
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
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有删改)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
直是计不出A己B功不在C身D各耻E其前言F之失G故H守之耳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指“举荐、推荐”,与《鸿门宴》中“杀人如不能举'’的“举”意思不同。
B.适,指“到,到达B与《石钟山记》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适”意思相同。
C.陛下,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D.“祜复表曰”中的“表”与“非能水也”(《荀子・劝学》)中的“水”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武帝策划消灭吴国的计划得到了羊祜、杜预、张华的支持,羊祜因为病重,
向晋武帝推荐杜预代替自己的职务。
B.杜预到任后,整修装备,训练士兵,打败了吴国西陵都督张政,又向晋武帝请
示发兵攻打吴国的日期,得到了晋武帝的明确答复。
C.杜预在给晋武帝的表书中借西汉宣帝评论赵充国一事,希望晋武帝尽快与朝中
大臣权衡一下攻打吴国的利害关系。
试卷第8页,共12页
D.在湘江以南到交、广二州以及吴国其他州郡投降后,杜预在这些地方颁布安民
告示,尽力做好安抚工作。
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
(2)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东流道中①
王质
山高树多日出迟,食时②雾露且雾霏③。
马蹄已踏两邮舍,人家渐开双竹扉。
冬青匝路野蜂乱,养麦满园山雀飞。
明朝大江送吾去,万里天风吹客衣。
[注]①诗人从家乡兴国(今属江西)途径东流(今属安徽东至县),欣赏沿途的风物,
停船上岸看到周围的景象写下此诗。②食时:早餐在日出之后,太阳当顶之前,食时指
的就是这段时间。③雾霏:雾露浓密的样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构思精巧,景美情浓;诗选取了一些典型的景物,
如山、树、住户、冬青等,描写细致逼真。
B.“山高树多日出迟”中的“山”是实写,而陆游《书愤》中“中原北望气如山”的“山”
是虚写,用“山”喻指诗人的雄心壮志。
C.颈联具体描绘途中的景色,两旁栽满冬青树,野蜂四处乱舞,满园的养麦更引
得山雀飞来饱餐,周围的视线开阔清晰。
D.尾联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落笔,境界开阔;用“送”和“吹”两个动词,表达了
诗人急切地想到达目的地的心情。
15.本诗善于运用虚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且”“已”“渐”三个虚词。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苏轼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
来观察天地万物的两句是“______,
(2)《诗经•氓》中,“,”两句写了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
场景。
(3)景物描写不仅可以抒情,还可以表达作者富含哲理性的思考,古诗文中有很多这
样写景的诗句,如“,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悲剧是深刻的,领悟悲剧也须有深刻的心灵。“性情浅薄的人遇到不幸,他的感情
仅只是演说式的做作”。然而这不是悲剧o人生的险难关头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浅O
有的人一生命运多舛,接连遭到不幸,却未尝体验过真正的悲剧情感。相反,有的人一
生①,也可能经历巨大的内心悲剧。丑角也许比英雄更知人生的辛酸。正当喜剧演员
卡里尼使整个那不勒斯城的人都笑断肚肠的时候,有一个病人去找城里的一个医生,治
疗他致命的抑郁症。医生劝他到剧院去看卡里尼的演出,他回答:“我就是卡里尼。”
与此类似,极其严肃的人往往貌似立。古希腊人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引用普鲁塔克
的话说:”研究哲理而外表不像研究哲理,在嬉笑中做成别人严肃认真地做的事。这是
最高的智慧。”真理用不着板起面孔来增添它的权威。在那些看似一本正经的人中间,
你几乎找不到一个严肃思考过人生的人。不,他们思考的多半不是人生,而是权力;不
是真理,而是利益。真正严肃思考过人生的人知道生命和理性的限度,他能自嘲,肯宽
容,愿意用一个玩笑替受窘的对手解围,给“正经”的论敌③。他以诙谐的口吻谈说
真理,仿佛故意要减弱他的发现的重要性,以便只让它进入真正知音的耳朵。人类的精
神的这种逆反形式很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可以举出大善若恶、大悲若喜、大信若疑。
而对于悲剧,也可以说成大严肃若轻浮。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子路如此刚直、天真、胸无点滓,毫无城府,邪恶的世界当然不会让他得到善终。
孔子以洞明世事的世故眼光,早已预言过子路将“不得其死”。在那时人的观念里,
“死”,乃人生命的自然终点,也就是庄子所讲的“天年”。“不得其死”,就是指①,
从而得不到(或等不到)那个自然的终局。后来的事实证实了孔子的预言。在卫国的菁
试卷第10页,共12页
耳责孔悝之乱里,子路不避其难,挺身赴险,像他老师一样“知其不可而为之”地去维护
“义”,最终被杀。但我以为豆,苟活不如好死。既然生命的终局总是死,为什么不
能利用死来为生命争取最后的荣耀?从这个意义上说,子路是死得其所。而那些没有真
正生活的,或者说,生活在“学术规范”“考试规则”中的当代所谓学者,才真正是“不
得其死”丛他们造选所谓学术的那一人起,他们的生活实际上已经终止了,他们活
泼的生命、心智与德性,③。
子路死亡的消息传到鲁国,七十多岁的孔子停止了肉羹之食。这是他老人家终生喜
爱的食物。圣人的生活开始缺少港呼。第二年,孔子驾鹤西去。
19.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要是宗教不能带你走正路,让我唤醒你的良心来帮助你一你大概还有点儿道
德观念吧?
B.这八年工夫——我最得意、最喜欢的女人——没想到是个伪君子。
C.在卫星发射现场,有一群特殊的观众——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组成的“志在航天,
争做时代先锋”思政实践团成员。
D.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
议重要讲话精神。
20.下列句子中的“滋味”一词与文中加点词语“滋味”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土家米茶始于汉代,是重庆特产,给你不一样的茶学呼。
B.在苦瘠之地感受消费扶贫:用黑苦养酿出幸福邀呼。
C.中国调味品协会征求意见,对色泽、气味、邀呼、状态有要求。
D.一杯“红烧肉拿铁”,咸甜两般懑咤。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六、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喜欢发朋友圈,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都会发图片发文字,发得不亦乐乎;
有人偶尔发个朋友圈,告知去向,请来办事者择日;也有人从不发朋友圈,也不看他人
的朋友圈……人们发朋友圈,或率性而为,或工作需要,或处事谨慎,会产生不同的社
会反应。你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请结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2页,共12页
参考答案:
1.C2.A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错,原文“自觉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
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不断增强
中华文明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可见应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先分论、后总论”错,材料先总说“我们应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培塑文化的民族性自觉
与世界性观照,振奋起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气神’,筑牢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的文化根基”,中间分说“首先”“其次”“最后”,结尾再总结“总之……”,可见采用的是
“总-分-总”的结构。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文化,走出去,比,请进来,更能提升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错。原文“文化'请进来'与‘走
出去'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见没有比较两者谁更能提升国际影响
力。
故选C。
4.A5.C6.①要坚持全面、平衡、积极的原则,力求实现合理公平、合作共赢的
合作治理体系。②发达国家应该认识并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遵守《公约》及《巴黎协定》
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帮助支持。③加强技术攻关,积极
尝试多领域、多行业、多层级的实践来获取可靠数据,利用好工具以辅助科学评估,努力形
成更具可行性、接受度更高的具体方案。④进行全球气候治理工作时,要积极关怀、帮助弱
势群体,积极倡导国家之间、阶层之间的公平公正,努力完善社会保护政策等,与弱者携手
前行。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根据2015年《巴黎协定》的约定”强加关联,根据原文“发展中国家普遍表示,新目标出
资金额应达万亿规模,并应以发达国家出资、发展中国家自愿出资为原则”可知,这只是发
答案第1页,共10页
展中国家的愿景。
C.“2021年召开的格拉斯哥气候大会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2022年6月召开的《公约》附
属机构第56次会议,将全球适应目标工作计划列入正式议程并密集磋商,对全球适应目标
概念、支持与行动、监测与评估相关的方法和指标,以及信息报告与沟通等主题进行了讨论”
可知,应是“2022年6月召开的《公约》附属机构第56次会议”。
D.“而气候政策的实施只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无中生有,根据原文“关注全球和各国在应
对气候变化转型进程中面临的挑战,矛盾和困境”可知,也可能会带来挑战。
故选Ao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将发展中大国作为2025年后新集体量化目标主要出资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发达国
家则……企图改变发达国家为单一出资主体的现状,谋求将发展中大国作为2025年后新集
体量化目标共同出资方”,“谋求”表明这只是一种希望与目标,并不是实际。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在论述“全球盘点”这部分内容时,原文中指出“全面、平衡、积极的全球盘点成果将有助于
全球保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势头,建立合理公平、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体系”。这其
中,“合理公平”“合作共赢”体现的和平协作观念是重点。由此,可以给我们启示:要坚持全
面、平衡、积极的原则,力求实现合理公平、合作共赢的合作治理体系。
在第二部分“全球集体量化目标”中,作者不仅介绍了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过程中贡献的力量,
也对某些发达国家不负责任的推诿态度予以批评。由此,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角度给出启
示:发达国家应该认识并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遵守《公约》及《巴黎协定》规定的责任
和义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帮助支持。
在论述第三点“全球适应目标”时,文章提出“沙姆沙伊赫气候大会首次提出了框架性方案,
但如何形成可被各国接受的、更细化的方案,仍存在许多需要深入探讨的技术难点,也需要
通过多领域、多行业、多层级的实践提取可靠数据和利用工具作为科学评估的依据”。其中,
“如何形成可被各国接受的、更细化的方案”应当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由此,我们应该:
加强技术攻关,积极尝试多领域、多行业、多层级的实践来获取可靠数据,利用好工具以辅
助科学评估,努力形成更具可行性、接受度更高的具体方案。
在论述“公众转型”时,作者指出“公正转型倡导关爱弱势群体,关注全球和各国在应对气候
变化转型进程中面临的挑战,矛盾和困境,建立多方参与和对话机制,完善社会保护政策
答案第2页,共10页
等……”也能给予我们启发,这说明我们在进行全球气候治理工作时,要积极关怀、帮助弱
势群体,积极倡导国家之间、阶层之间的公平公正,努力完善社会保护政策等,与弱者携手
前行。
7.C8.①通过对槐花饼美好回忆和制作过程的描写,表达对槐花饼由衷的喜爱和喜悦
之情。
②通过对槐花饼的忆恋,表达对童年、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③通过回忆绥中那会儿吃到的槐花饼,表达对支前老乡的感激及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④通过写在抗美援朝战役中回想母亲烙的槐花饼,除了表现对家乡的思念,还表达不怕艰苦、
保家卫国的乐观情绪和战斗豪情。
9.①本文叙述上以“槐花饼”为线索展开故事,首尾呼应,结构清晰,内容集中,情节
具体生动,表现情感细腻美好,具有感染力。
②运用插叙手法,写到了老人童年时的艰苦岁月和以后参军卫国的战斗生活,既丰富了内容
和人物形象,又使文章波澜起伏,主旨突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③围绕槐花饼,选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以与老人对话的形式展开内容,便于在现实和回忆中
灵活切换,推动情节发展,具有真情实感,启人思考。
④叙述语言质朴自然,形象生动,读来亲切,颇有画面感,不乏感人力量。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C.“又表现了老人当时身为一名少年的英勇无畏的形象”错误。由“老人他那时少不更事,预
先给自己挑了一副,还偷偷地钻到里面试了试,大小正合适,于是就在棺木上面一笔一画地
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可知,这是老人少不更事的一件趣事,并不能突出少年的英勇无畏。
故选Co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中的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由“俺娘烙的槐花饼,那才叫香呢!”“啥也不如娘做的饭香啊!”可知,有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和对槐花饼这类美好事物的喜爱。
由“他每年最大的念想,就是五六月份槐树开花时,娘将树上的槐花捋下来,洗净后控干,
和着用粗粮碾成的杂合面,搅拌到黏稠的糊状,倒进锅里,烙成两面金黄的槐花饼”可知,
表现了对母亲和童年生活的怀念。
由“你还别说,在绥中那会儿我还真吃着回槐花饼,是支前的老乡给我们做的干粮,还是那
个味,跟俺娘烙的一样!”可知,槐花饼寄寓了老乡支援前线的深情厚谊,表达了老人的对
答案第3页,共10页
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由“那会儿,我就总想起俺娘烙的槐花饼来。那沁香的味道仿佛真的划过唇齿,一直甜到心
里,那是童年的味道,老家的味道。你说我们到朝鲜来干什么呀?还不是保卫家乡吗!你还
别说,这么一想,还挺管用的,真的就不饿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嘴角还有口水呢……”可
知,开成战役时,由于后方运输补给线被美军炸断,战斗生活非常艰苦,这里基表项链老人
对家乡的思念,也突出了表达不怕艰苦、保家卫国的乐观情绪和战斗豪情。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叙事特色的能力。
文章题目是“槐花饼”,开篇以“俺娘烙的槐花饼,那才叫香呢!”引入正文,中间又一次以“咬
上一口,那才叫香呢!”呼应开头,引起下文,最后又以“那就给我烙几张槐花饼吧……”收
束全文。可知,“槐花饼”是线索,叙述上做到了首尾呼应,结构清晰,内容集中,情节具体
生动,表现情感细腻美好,具有感染力。
叙述中,作者由眼前的老人说话时的情景,以时光流转的方式,插入了老人70多年前的老
家生活情形;在和院长对话时,得知老人参加过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是一位屡立战功的老
英雄,又插入了对老人对过去的参军和作战生活的回忆,既丰富了内容和人物形象,又使文
章波澜起伏,主旨突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采用“我”的视角,利用“我”和老人对话的方式,写及了老人的现在和老人过去的岁月经
历,角度切换自如,情节连贯自然,话如在耳边,事似在眼前,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有
利于介绍所见所闻所感,启人思考。
从叙述语言看,如“自打记事起,老人家境就很窘迫,吃不赶时,穿不着季。8岁开始,家
里就让他去给大户人家放羊,一直放了7年”“多年前的事儿,就像发生在眼前。他的话匣子
一打开,满肚子故事就如决堤的河水,将我淹没在一片陈年往事的汪洋之中”“我笑了,老人
也孩子般地笑了”可知,语言质朴自然,形象生动,读来很有亲切感和画面感,字里行间不
乏感人力量。
10.BDG11.B12.C13.①趁着敌人内部已经露出崩溃的态势,我方再施加
军事压力,那么,敌人必定会溃败。
②假若现在停下来,孙皓害怕被伐而被迫定计,或许迁都武昌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因为他们没有参与决策,功劳和成绩都与他们无关,他们还都羞于承认曾经讲过错话,
因而这次又故意说不行。
答案第4页,共10页
“计不出己”和“功不在身”句式对称,应在“己”“身”后BD处断开;
“故”用于句首,引出结果,其前G处断开。
综上应在BDG三处断开。
故选BDG„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举荐、推荐;尽。句意:向晋武帝推荐杜预代替自己。/杀人惟恐不能杀尽。
B.错误。刚才、刚刚;至!)。句意:适逢杜预的表书也刚刚送到。/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
C.正确。
D.正确。表:名词用作动词,上疏、上表;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游泳。句意:羊祜上
疏请求伐吴。/并不善于游泳。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希望晋武帝尽快与朝中大臣权衡一下攻打吴国的利害关系”错,杜预在给晋武帝的表书中
借西汉宣帝评论赵充国一事是希望晋武帝不要受朝议影响。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因”,趁着;“迫”,指施加压力;“溃”,溃败。
②“若”,假如;“怖”,害怕;“徙都”,迁都。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凡是作战,所说的“势”,就是善于利用形势。趁着敌人内部已经露出崩溃的态势,我
方再施加军事压力,那么,敌人必定会溃败。兵法说:“要利用有利态势去击破敌人。”
晋武帝司马炎暗中策划消灭吴国的计划,可是朝中大臣的某些看法与此相违背,只有羊
祜、杜预、张华和晋武帝的看法相同。羊祜病重,向晋武帝推荐杜预代替自己。等到羊祜病
死,(晋武帝)就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负责荆州府的军事大计。杜预到任后,整修装备,
训练士兵以显示威武,并且整编能打仗的精锐队伍,打败了吴西陵都督张政,又请示发兵攻
吴的日期。晋武帝回复说明年再大举进攻。杜预上表说:“凡是国家大事,应当从利害关系
出发进行相互比较,如果目前出兵有十之八九的胜利把握,而不利方面只有十之一二而已,
要是停止不动,那就毫无胜算可言了。朝中大臣有的认为我军可能被打败,这种估计是毫无
根据的,因为他们没有参与决策,功劳和成绩都与他们无关,他们还都羞于承认曾经讲过错
答案第5页,共10页
话,因而这次又故意说不行。从前西汉宣帝评论赵充国的表书时,经过反复比较之后,批评
了那些参与评议的人,而评议者都行礼做了检讨,这是为了堵住反对者之口。从入秋以来,
攻吴的大好形势已经存在。假若现在停下来,孙皓害怕被伐而被迫定计,或许迁都武昌,加
固江南城防工事,远离居民,分兵防守,则城池不易被攻破,野外也没有物资可以掠夺,如
果吴国把大船集中于夏口,则明年的攻吴计划便要化为泡影了。”当时晋武帝和张华正在下
棋,适逢杜预的表书也刚刚送到。张华推开棋盘拱手说:“陛下英明伟大又通达武事,国家
殷富,兵力强大,吴王孙皓过于暴虐,迫害贤人,应当立刻出兵进行讨伐,不费多大代价就
可以打败他。”晋武帝同意了。杜预立刻把兵力集中在江陵,派周旨、伍巢等率领一支奇袭
部队,于夜晚乘船出发,偷袭乐乡,他又设置许多旗帜,并在巴山放火,到处攻占重要地区,
从心理上瓦解敌人斗志,在战斗中俘虏了吴都督孙歆。长江上游已被平定,于是从湘江以南
到交、广二州,以及吴国其他州郡,都闻风投降,杜预在这些地方散发并张贴以晋武帝名义
颁布的安民告示,做好安抚工作。这时召集将领开会,有人说:“敌国已有百年根基,不易
一举击灭。如今正是暑天,山洪到来,传染病也将蔓延,应当等到来年冬季,再大举进攻。”
杜预说:“过去东周时候燕国的乐毅凭借济西一战,吞并了强大的齐国。目前我国军队所取
得的胜利,已使敌人震慑,现在好像用利刀劈竹,等到劈破几节,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不用
再使多大劲了。”当即向部下讲明对策,大军直趋秣陵,所过城邑,未遇任何抵抗,很快便
平定了吴国孙皓。
材料二:
咸宁二年冬十月,任命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羊祜上疏请求伐吴,晋武帝很赞同羊祜的意
见。但当时朝廷大臣正在担忧秦州、凉州地区的胡人动乱,羊祜又上表说:“平定吴国后,
胡人动乱自然就平息了,现在应当迅速完成平定吴国的伟大功业。”朝中有很多人不同意羊
祜的意见,羊祜叹息说:“世上不如意的事情,十分中常占七八分。上天赐给的东西不去取,
这岂不是让经历此事的人因为失去时机而感到遗憾吗!”只有度支尚书杜预和中书令张华与
晋武帝的意见相合,赞同羊祜的建议。
14.A15.①“且”字强调雾露稠密,还和颔联“已”“渐”相互映照,浓化了情境。
②虚字使全诗情感通畅。从“已”字和“渐”字上可以体会到诗人奔赴前线的急切心情,表达了
诗人笃定报国忠心,视死如归的雄心。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描写细致逼真”错误。前三联是描述“东流道中”的景物,简练地叙写了山、树、住户、冬
答案第6页,共10页
青、野蜂、养麦、山雀等,并没有细致的描绘。
故选Ao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诗人善于用虚字勾连烘托,使之前后关照,而又承转自然,不着痕迹。次句的“且”字除强调
雾露稠密,久不消散这一山区特有的景象外,还和第三句的“已”、第四句的“渐”相互映照,
起了浓化情境、突出题旨的作用。
诗的第一联写出发时的景象和早起赶路,第二联他们一行骑着马经过了两个驿站,道边的人
家才陆续地打开竹门,这时雾气终于消散了。从“己”字和“渐”字上可以体会到诗人奔赴前线
的急切心情,这与百姓日常生活的缓慢节奏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忠心效国,视死如归的雄
心壮志。
1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瞬、宴、晏、疑、畔、近。
17.①一帆风顺②玩世不恭③留有余地18.化抽象为具象,用拟人手法生动表明真
理的包容性,以此强调真理无需外表的包装,是朴实无华的,是亲民的。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此处和“命运多舛”为反义词,指人生顺遂,可填“一帆风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
没有阻碍。
②语境指表面和实事有出入,则极其严肃的人往往貌似“不严肃”,可填“玩世不恭”。玩世不
恭:指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
③结合前文“肯宽容”,可知此处指即使是敌手,也要给对方余地,可填“留有余地”。留有余
地:说话办事不走极端,留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
1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以“板起面孔”形容真理,赋予其人的特点,用了拟人修辞,化抽象为具象,形象生动,启人
思考,生动表明越是真理,越平易近人,越具有包容性,而不需要外在的装饰和矫饰,以此
强调真理是朴实无华的,是亲民的。
19.C20.B21.①他的生命将意外地终结
答案第7页,共10页
②这样的死才有价值
③也已随之不复存在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划波浪线处的破折号作用是用于注释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活动的保安工作探讨计划
- 基于项目的美术教学计划
- 西南医科大学《灾害卫生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交通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日语二外》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01月11141工程经济与管理期末试题答案
- 西昌学院《规划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大学《网页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大学《近代物理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探究暖宝宝的发热原理说课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 2024全球体育行业调研报告(第八期)-渐入佳境
- 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综合管理类A类)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 换热站维保合同范例
- 急诊与灾难医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普陀区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 2024年新款消防灭火器购销协议
- 深圳大学《计算机网络与应用》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职业培训师教学技能手册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然语言处理》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临沂大学《信息可视化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