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解析】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咸祥中学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本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朱夏杰审题人:刘叶晶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啮噬(shì)牛虻(máng)一刹那(chà)浑水摸鱼(hún)B.熟稔(rěn)腼腆(tiǎn)木栅栏(cè)不容置喙(huì)C.皈依(guī)模棱(léng)闷葫芦(mèn)顺蔓摸瓜(wàn)D.趿拉(tā)悠邈(miǎo)斧凿痕(záo)新冠病毒(guàn)【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识记能力。分别考查对形近音同(或音异)、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的汉字读音的辨识。注意“多音读次音,形声莫套读,方言要纠错”的原则。A项,虻——méng;B项,栅——zhà;D项,冠——guān。故选C。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人无信不立,一诺千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朋友交往当坚守一个信字,即使是赴汤蹈火也要实现自己的诺言。B.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蛋糕,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离别时泪眼婆娑的一句叮咛。C.这批影视作品紧扣时代脉膊,彰显民族精神,在题材上高屋建瓴,在创作上独具匠心,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不落巢臼,处处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D.最令人焦灼的莫过于腐败的大肆蔓延,时刻都在消蚀着社会公正的根基,蚕食着人的良知,使人陷进对是非善恶的无休止的冷漠和麻木之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识记能力。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A项,斤—金;C项,膊—搏,巢—窠;D项,消—销。故选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没有人不渴望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它不可琢磨,却又似乎无处不在。不同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B.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1月1日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向受飓风“桑迪”影响的数百万灾民表示慰问,如有需要,联合国将随时准备为灾后重建鼎力相助。C.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D.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想。【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和词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和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A项,琢磨:思考;考虑。句中应该用“捉摸”。捉摸:猜测,预料;揣测。多用于否定式。B项,鼎力相助: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敬词。这里应用谦辞。C项,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此处对象是“幻象”,用于句中不当。故选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设计要求充分体现亚运会“和谐、激情”的理念。B.不少研究鲁迅先生的资料表明:鲁迅先生越到晚年,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的思想就越来越更加明确,更加坚定。C.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将控制房价列为重点关注的民生议题,社会上甚至有人说,能否调控房价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验。D.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醒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A项,句式杂糅,“大多是青年”和“以青年为主”杂糅,去掉一个。B项,“越来越更加”成分赘余,删去“更加”。D项,成分残缺,在“保护家园”后加“的意识”。故选C。5.你的朋友约你一同去看电影,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下面四种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A.很不凑巧,今晚有事,不能与你同去看电影,你另约他人吧!B.谢谢你的好意!不过这部电影我已看过了,你自己去看吧!C.很对不起!今晚我有点事情要办一下,改换明天吧!D.听说电影很不错,只可惜我有点事不能与你共赏了,谢谢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别。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这是你的朋友约你一同去看电影,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你该如何回答更为得体。A项,“很不凑巧,今晚有事”不够委婉,而且“你另约他人吧!”拒绝语气较为生硬。B项,“你自己去看吧!”,有种拒人千里之感C项,“很对不起!今晚我有点事情要办一下,改换明天吧!”也不妥帖,电影票可能有时间期限,而且让对方等待,也不礼貌。D项,“听说电影很不错,只可惜我有点事不能与你共赏了,谢谢你”,这样的表达委婉得体,谦逊有度。故选D。6.根据寓言意思,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与画波浪线句内容相呼应且句式相近。一只饿狼路经一户人家,听到有小孩的哭声,接着又听见一个老太婆的声音:“再哭,就把你扔出去喂狼。”狼心中大喜,便蹲在墙角等待,谁知直到天黑也不见小孩被扔出来。这时,狼又听到老太婆说:“宝贝快睡吧,别怕,狼如果来了,咱们就把它杀掉煮了吃。”狼大吃一惊,吓得一溜烟跑回了家。它心有余悸地对同伴说:“老太婆说话不算数,幸亏我跑得快,才捡回一条命。”生活中,我们既不要因他人随口说说的允诺而心怀幻想,也不要,而要学会自己思考,做出判断。【答案】因别人没有由来的恐吓而失魂落魄。【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句式跟前一句相近,内容要针对狼无端被吓跑作评述,意思接近即可。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近日,全国首款以孔子以及《论语》为主题的福利彩票,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发行。这套名为“中华名人──孔子”的彩票,票面选取了三幅作于明清时期的孔子画像,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用作奖符,对应不同级别的奖金,如一等奖奖符为“礼之用,和为贵”,中奖者可领取30万元的奖金;最低第八级能够拿10元奖金,奖符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彩票发行一个星期以来,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万元,表现明显好于其他同类别的即开型彩票。中心最初设计彩票的理念其实十分简单,希望在销售彩票募集公益金的同时宣传儒家文化,但不少人认为发行“孔子彩票”与弘扬儒家学说和孔子思想没有任何关联,这是借文化之名行敛财之举。你对孔子彩票的发行持何种态度?请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不少于100字。【答案】①我赞同孔子彩票的发行。首先有利于宣传儒家文化,在彩票上印孔子画像和《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及其言论,甚至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孔子彩票借用文化主题的影响力来扩大福彩公益金的募集能力。在满足彩民购彩心理的同时,引导彩民关注社会困难群体。这恰恰符合孔子“仁者爱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仁爱精神。②我反对孔子彩票的发行。首先福利彩票之于广大民众而言,博彩的乐趣可能才是第一位的,购买彩票的普通群众对儒家文化并不是很了解。通过这些奖符让他们学习孔子思想,有点缘木求鱼。其次孔子彩票的发行亵渎孔子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虽然孔子也主张言传身教、有教无类,“寓教于彩”“寓教于赌”,已经歪曲了儒家文化的本意,逾越了儒家学说以及文化传播的底线。请注意,孔子不是一个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上述材料中发行中华名人孔子彩票一事,你持何种态度?请将你的观点写成一篇新闻短评,要求观点鲜明,说服力强,然后明确新闻短评的写法,最后结合所给材料进行拟写。此类试题一般按照如下步骤操作:准确简洁概括新闻的中心事件,然后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分析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实质,另外注意字数限制,不要离限制的字数太远,离得太远,意味着说的过于简单,或者要点不全,点评不充分,不到位。就本次材料来看,材料中心事件是发行“中华名人孔子”彩票,对于该事件,考生可以支持,肯定其做法,那么应该指出这一做法的创新性,指出这一做法的目的以及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意义;也可以反对,指出这种做法的弊端,如这种行为,充分暴露了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大视野、责任感,急功近利,只顾追求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忘记自身该具有的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也忘记了自身该承担的道德规范与社会责任。【点睛】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尝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改变的时代改变自己俞敏洪触屏技术是诺基亚第一个发现的,比苹果早很多,但为什么智能没从诺基亚出来?因为这与原来的团队基因相抵抗,当整个团队熟悉原有运作系统,并且可以靠原来那一套拿着很多钱过得很舒服时,你让他们改变非常难。改变有两点:第一,让人重新动脑子。动脑子不是想吃什么饭,穿什么衣,而是变革自己和变革自己做的事情,新的做法,革自己的命,试问,有多少人在重新动脑子?人的惯性思维是非常严重的。第二,就算意识到重新动脑子后,行为上能不能改变?这也不太容易。就算个人行为能改过来,当你还有一个团队时,你能不能把团队思维改过来,这依然是件难事。整体的改革必须靠绝大多数人接受才能够成功。在改变的过程中,你可能失去了很多机会,眼看着一批批新生代把你超过去。诺基亚就是这样被超过去的,苹果将来也会这样。所以我现在做好了准备,宁可在改革的路上死掉,也不愿死在原来成功的基因里。这个世界不断在变,但有些东西你不能变。做一件事时,你必须要考虑是否热爱这件事。我从来没有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就只是为了赚钱,最后还能够做得特别成功的。你做的事情一定要从心底认可,有信念的人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不太会轻易放弃。商业背后是一切人类愿意接受的原则,不要一想到商业,就想到互相欺诈、互相骗钱,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更多的是创造价值。只有中国创业家、企业家越来越多,中国社会才能真正转型。我建议大家有几个心态:第一,不要怕生生死死,做任何事情只要命不丢就行了,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是赤裸裸的,你怕什么?第二,缺什么东西就去要,就像看见喜欢的女孩就去追,追不上是你运气不够,但是不追一辈子后悔。当年,我最不起眼的学生跟我要资源,第一次时,我不回信。可到第五次时,我必须回信,要不然良心过不去。这个世界上95%的事情,只要有勇气和胆量,加上“死不要脸”的韧劲就能成功。第三,紧跟时代,否则不管你做的事情多么牛,多么好,都有可能失败。比如开书店很有理想,但书店都没有办法经营下去了,没有跟上这个时代对于新商业模式和新需求的呼应,跟不上只能退出历史。我现在最担心我跟不上时代,但是我一直在努力。最后,变革自己,不要指望任何人,也不能指望任何人,天下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能挽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选自新浪网俞敏洪的博客,有删改)8.关于“改变自己”的论述,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触屏技术之所以没有从诺基亚出来,原因主要在于它缺少一种改变自己的勇气。B.改变自己必须是重新动脑子革自己的命,在作者看来,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因为人有严重的惯性思维,很少人能够主动改变自己。C.就算个人有勇气去改变自己,也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在一个团队里,成不成功主要取决于改革能否被绝大多数人接受。D.这个世界不断在变,喜欢的事不一定跟得上时代,唯有与时俱进,才有可能保持不败,所以做一件事,不要太在意这件事是否是自己热爱的事。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失去很多机会,一批批新生代很有可能会把我们超越过去,但是如果不改革,我们只会死在原来成功的基因里。B.虽然我们处在一个改变的时代,但有些东西并不能轻易改变,比如说信念。C.人们想到商业,就会想到尔虞我诈,其实这些都是落后的想法。现代社会商业只会创造价值,而创业家、企业家能够促使中国社会转型。D.变革自己,不能依靠任何人,能拯救自己的,只有我们自己。【答案】8.D9.C【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关于‘改变自己’的论述,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D项,“不要太在意这件事是否是自己热爱的事”错,文中强调“你做的事情一定要从心底认可”。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现代社会商业只会创造价值”太绝对,文中是说“不要一想到商业,就想到互相欺诈、互相骗钱,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更多的是创造价值”,也就是说也会有互相欺诈、互相骗钱,但但更多的是创造价值。故选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周伟⑴“有——废书旧报纸——烂铜烂铁——么——”⑵很多人回过头,循声望去,只见一担大箩筐在游动。再一看,中间有个人,两只大箩筐一前一后,人太矮小,就被挡住了。定睛再看,那人穿一身洗得灰白的中山装,中山装上衣的口袋里还插着锃亮的两支钢笔。于是,大家又怪怪地看一眼,摇摇头,走了。⑶他不管,仍旧天天挑着一担大箩筐,走街串巷,置身在城市的生活边缘,一路不停地吆喝着——⑷有一天,我和他打了照面。他咧着嘴唇笑,眼眯成了一条缝。他看着我空空的双手,眼睛又绕过我的身子,移到我身后。我身后,一个拖板车的高大个,帮我拖着满满一车的书。⑸他说,你搬家呀?就一路上再也无话,但他总是在不远处不紧不慢地跟着我。我听得清他的脚步声,我更知道他跟着我的意思。每回看他,他总是咧着嘴笑。然后,埋下脸去。⑹进了屋,我就不停地翻东找西。旧报纸、五花八门的杂志、硬纸盒、啤酒瓶、塑料罐……一股脑儿,能找的都找了出来,堆在他面前。他就咧着嘴唇笑,笑得眼眯成了一条缝。他手不停地忙,熟练有序——折、叠、码、齐、捆,然后,过秤,付钱。钱货两清了,才小心翼翼地拿进箩筐。⑺他挑起箩筐要走时,又回过头来说:“我姓耿。”然后,咧着嘴唇笑。看我心不在焉,他又放下箩筐,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一笔一画地写着,边写边说:“耿,耳朵旁生个火字,是明亮、光明的意思。”我见他这般认真,便念了一句古诗:“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他愣怔了一下,有些茫然,然后看着我咧嘴一笑,说:“还是您有学问。”他慢慢地收起钢笔,突然又抬起头看我,没由头地咧嘴笑说:“我的大女儿宝珠,在北京大学读书呢。”说完,脸上飘满抑制不住的得意。⑻我看出他的小心思,也替他高兴,说:“难怪你天天收破烂劲头十足呢。”他又有些不好意思了,说:“你可是老有学问呢,她哪当得你哟?你把写给我,我告诉宝珠,让她好好跟你学出息,也出一本一本砖头厚的书,光耀门庭……”⑼我知道耿老爹嘴上这么说着,其实女儿在他心里如宝贝珍珠一般,骄傲着呢。走远了,他又转过身来,我看见他咧着嘴唇笑,眼睛眯成一条缝。⑽难为了这个耿老爹,家住郊区,离城二十多里路,天蒙蒙亮就进城,天黑才往家赶。每一个大白天,他都是整天到处转悠,不停歇,像一尾鱼,游动在生活的海洋。⑾每回,和耿老爹碰到一起,我只要一说到“废品”二字时,他总要及时地纠正,说:“不是废品,是破烂!我们收破烂的,破烂就是宝贝,就像你们读书人把旧书当宝贝一般。”他还说,人也一样,只要有想头,就不会成为废品。说废品时,耿老爹了无精神;说破烂时,却一脸灿烂。⑿耿老爹是个认真的人。他的大女儿果然不久就和我联系上了,隔三差五问我一些书里的东西,有时也说起他这个收破烂的老爹,有几次很心痛的样子。我就告诉她:“你莫担心,你老爹很阳光,很充实,很幸福。”⒀后来,我和耿老爹成了朋友。每逢节庆日,他总要上门来,要我为他家写对联。他家的对联,都是他自己先掏出钢笔一笔一画慢腾腾地写就,我再按照他写下来的书写。他的对联多为“普天同庆,大地皆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劳动致富人添喜,勤俭持家春增色”,算不得新鲜,也算不得不好。⒁然而,耿老爹的大女儿和我的联系却慢慢地少了。再看耿老爹,一根扁担横在两只大箩筐上,有几次见他孤独地蹲在两只大箩筐中间,蔫蔫的……再后来,耿老爹从县城里消失了。有人说,宝珠生了一场大病走了,耿老爹人整个儿垮了。也有人说,耿老爹后来去了另外一个城市收破烂,他的二女儿在那个城市的重点高中寄宿上学。⒂如今在我生活的县城里,收废品的个个都骑着小三轮,“突突突”在城市中穿行,扩音机里一路传出标准的普通话。每每看着他们,我就想起了耿老爹,想起他挑着一担大箩筐在城市里游走,想起他和他的女儿,还有他上衣口袋里锃亮锃亮的两支钢笔。(2016年《人民日报》)10.简析第⑺段中加点词语所体现的人物心理。①愣怔:______________②慢慢:______________11.赏析第⑹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12.文中多次写耿老爹“咧着嘴笑”,有何用意?13.有人建议把本文标题“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改为“遇见”,你觉得哪一个更合适?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0.(1).愣怔:①发呆,表明他对我随口吟出与他的姓相关的诗句感到惊讶与崇敬;②对诗句内涵疑惑不解。(2).慢慢:①表明他本想展示一下自己,却在有学问的“我”面前略显尴尬,不好意思并加以掩饰;②表现出他对钢笔的珍视、爱惜。11.①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若答细节或白描也可),“眼眯成了一条缝,嘴咧成了一线天”的神态,写出老耿的高兴、快乐和憨厚;“折、叠、码、齐、捆”的一系列动作,写出了老耿动作的熟练有序、干脆利落。②运用许多短句,节奏短促、鲜明有力,逼真传神地表现了老耿收破烂时的形象和情景,忙而不乱,令人如临其境,读起来也朗朗上口。③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嘴咧成了一线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耿的乐呵、开心与淳朴。12.①多次写“咧着嘴笑”,运用反复手法(或前后照应),有力地表现了他乐观、开朗、憨厚、淳朴的形象。②与下文女儿宝珠生病走了,老耿惨遭沉重打击以至于蔫蔫的垮了似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他的不幸。③老耿的微笑已在我的记忆里定格,印象鲜明而深刻,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心态乐观、崇尚知识的老朋友老耿的想念,对底层劳动者的赞美与同情。13.“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更合适。理由:(1)结构形式上:①题目点明中心内容(主要人物与事件),全文都是围绕奋斗目标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来写的。②钢笔与破烂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③题目与开头、结尾呼应,结构完整严谨。④运用对比,将钢笔与破烂这两个不协调的事物统一于老耿身上,看似矛盾,实则新奇,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即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内容主旨上:⑤“钢笔”象征(或借代)精神或文化层面;“破烂”象征(或借代)物质层面,即安身立命的艰难。⑥“破烂”是宝贝而不是“废品”,人只要有想头就不会成为废品,这表达了耿老爹对人生的朴素认识。用钢笔写春联,寄托了对他美好生活的期盼。⑦突出了人物形象。尽管收破烂,地位卑微,但是那钢笔体现了他对知识的崇敬,对文化的珍爱。⑧突出了主题。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是城市变迁中的一个缩影,也传达了作者的追忆与怜惜的情怀。【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2)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根据“看我心不在焉,他又放下箩筐,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一笔一画地写着,边写边说:‘耿,耳朵旁生个火字,是明亮、光明的意思。’我见他这般认真,便念了一句古诗:‘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他愣怔了一下,有些茫然,然后看着我咧嘴一笑,说:‘还是您有学问’”可以看出,“有些茫然”耿老爹对我随口念出带有“耿”字的诗句的迷惑不解,“还是您有学问”写出耿老爹对我随口念出带有“耿”字的诗句的惊讶与崇敬。根据“他慢慢地收起钢笔,突然又抬起头看我,没由头地咧嘴笑说:‘我大女儿宝珠,在北京大学读书呢。’说完,脸上飘满抑制不住的得意”可以看出,耿老爹给我解释“耿”字的意思,意在展示自己有学问,不想“我”随口可以念出相关诗句,因而感觉尴尬,“慢慢收起”这一动作一方面写出他掩饰自己的尴尬,一方面“慢慢”写出耿老爹珍视这支钢笔,对钢笔很爱护。【11题详解】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指出手法,分析句子。(4)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眯”“咧”“笑”是神态描写,作者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耿老爹“眼眯成了一条缝,嘴咧成了一线天”,生动地写出耿老爹内心的高兴与为人的淳朴;“折、叠、码、齐、捆”是典型的动作描写,作者将一系列动词连续运用,写出了老耿收破烂时动作熟练有序、干脆利落。“手不停地忙,熟练有序”“过秤,付钱”等短句的使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并且写出耿老爹收破烂时虽然忙碌,但是并不慌乱。【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回答。内容上回答思考的角度:概括主要内容,突出对象(形象)特征,表达情感,揭示、升华主题。结构上回答思考的角度:思考考查的句、段与题目、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关系。“他咧着嘴唇笑”分别在第4、5、6、7、9段等多次、反复出现,突出强调了收破烂的耿老爹的乐观、开朗、淳朴。前文的笑与第14段“再看耿老爹,一根扁担横在两只大箩筐上,有几次见他孤独地蹲在两只大箩筐中间,蔫蔫的……再后来,耿老爹从县城里消失了。有人说,宝珠生了一场大病走了,耿老爹人整个儿垮了”形成对比,突出了耿老爹这种小人物的不幸。“每每看着他们,我就想起了耿老爹,想起他挑着一担大箩筐在城市里游走,想起他和他的女儿,还有他上衣口袋里锃亮锃亮的两支钢笔”写出“我”对耿老爹的想念,写出了作者对象耿老爹一样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的乐观、淳朴等精神的赞美。【13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标题作用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把握小说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概括起来有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和效果五个方面。本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果认为“遇见”更合理,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我”遇见耿老爹是全文的主要情节;“遇见”之后二人发生的故事,和“我”眼中的耿老爹的形象突出了小说的主旨等。如果认为“耿老爹的钢笔与‘破烂’”更合适,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情节上:首尾呼应,是全文线索,点明文章事件等;主旨上:突出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主题等。【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更依赖于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④主静,爱好和平。⑤中庸、稳重。⑥一统性。⑦知足。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可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定的探究思考。实质上就是第1点的延伸,“不同角度”就是“有创意的解读”,更是一种“个性化阅读”。特别强调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所谓的“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不是“为所欲为”“信口开河”,是依据文本而合理推断。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妄心【明】江盈科见卵求夜,庄周以为早计,及观恒人之情,更有早计于庄周者。一市人贫甚,朝不谋夕。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须十年,家当乃就。”因与妻计曰:“我持此卵,借邻人伏鸡乳之,待彼雏成,就中取一雌者,归而生卵,一月可得十五鸡;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堪易十金。我以十金易五牸,牸复生牸,三年可得二十五牛;牸所生者,又复生牸,三年可得百五十牛,堪易三百金矣。吾持此金举责,三年间,半千金可得也;就中以三之二市田宅,以三之一市僮仆,买小妻。我乃与尔优游以终余年,不亦快乎?”妻闻欲买小妻,怫然大怒,以手击卵碎之,曰:“毋留祸种!”夫怒,挞其妻。乃质于官,曰:“立败我家者,此恶妇也,请诛之!”官司问:“家何在?败何状?”其人历数自鸡卵起,至小妻止。官司曰:“尔家当尚未说完。”其人曰:“完矣。”官曰:“尔小妻生子读书,登科出仕,取富贵,独不入算耶?如许大家当,坏于恶妇一拳,真可诛!”命烹之。妻号曰:“夫所言皆未然事,奈何见烹?”官司曰:“你夫言买妾,亦未然事,奈何见妒?”妇曰:“固然,第除祸欲早耳。”官司笑而释之。噫!兹人之计利,贪心也;其妻之毁卵,妒心也:总之皆妄心也。知其为妄,泊然无嗜,颓然无起,即见在者,且属诸幻,况未来乎?嘻!世之妄意早计,希图非望者,独一算鸡卵之人乎?【注释】①伏鸡:正在孵卵的鸡。②牸(zì):母牛。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借邻人伏鸡乳之乳:孵化 B.吾持此金举责责:责任C.夫怒,挞其妻挞:毒打 D.第除祸欲早耳第:只是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因与妻计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我乃与尔优游以终余年乃使人复葺南阁子C.败何状开国何茫然D.且属诸幻臣死且不避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某“市人”毫不考虑客观条件地计算自己的财产——一个鸡蛋以几何级数式地增加,正如庄子曾批评的“见卵求夜”者一样急于求成。B.文中的“官司”是一个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秉公执法的官员,在接到“市人”的申诉之后,深为丈夫偌大家产毁于妻子一拳而痛心,准备严厉惩治妻子。C.文章写的丈夫的贪心和妻子的妒心,都属于“妄心”,行文语言流畅,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颇具小说之制。D.江盈科用这一笑话不仅讥笑“算鸡卵之人”,更是要劝诫世人不要心存非份之想,最好淡泊无欲。作者的机智深刻,发人深思。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夫所言皆未然事,奈何见烹?(2)世之妄意早计,希图非望者,独一算鸡卵之人乎?18.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选自《孟子·滕文公下》)【答案】14.B15.C16.B17.(1)我丈夫所说的都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就要烹死我啊?(2)世界上那些妄想早早打算,希望得到非份(的东西)的人,难道仅仅是这个算计鸡蛋的人吗!18.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解析】选文为文言短篇小说,情节引人入胜,寓意令人深思。第1题从文言通假的角度考查学生文言阅读的水平;第2小题考查常用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四个虚词为考查高频虚词;翻译句子较为简单。断句采用独立小文段考查的形式,故事性强,难度较小。整体命题规范,难度不大。【参考译文】看到鸡蛋就想公鸡能打鸣报时,庄子认为这是过早打算了;等到看到一般人的情况,更有比庄子所讲的打算早的人。在市场上有一个特别贫穷的人,吃过早饭不知道晚饭还有没有。有一天偶然拣到了一个鸡蛋,特别高兴得去告诉他的妻子说:“我们有家当了!”妻子问他在哪里,这人拿着鸡蛋给妻子看,说:“这就是,只是需要十年之后,我们就完备家当了。”然后就与妻子计划说:“我拿着这个鸡蛋,去管邻居借一只鸡,抚养它。等到这鸡的雏长大了,我们在里面取一只母鸡。拿回来生蛋,一个月可以获得15只鸡。两年之内,鸡长大了又生小鸡,可以得到三百只鸡,能够换来十个金子。然后拿金子买5头母牛,母牛又生母牛,三年可得到25头牛,母牛生的牛,又再生母牛,三年之中可以换三百个金子了。我拿着金子放债,三年之中可得500金。拿其中的三分之二买田地和宅院,剩下的三分之一买仆人和小妾,我与你就非常可以清闲地过剩下的日子,那是多快乐的一件事啊!”他的妻子听他说要买小妾,博然大怒,用手把鸡蛋打碎了,说:“不能留下祸种。”这人非常愤怒的鞭打了妻子一顿,然后带到衙门见官,说:“败坏我的家产的人,就是这个混蛋妇人,请官吏判她死罪。”官吏问他家财在哪里,破败成什么样了。这人于是从鸡蛋讲起,讲到买小妾为止。官吏听完说道:“你的家当还没有说完。”那个说:“说完了。”“你的小老婆又生下儿子,儿子读书,考中功名出去做官,取得荣华富贵,难道不计算进去了吗?这么多家当竟然被这妇人一拳打毁了,真是可恶,该杀啊!”于是下令烹死妇人。这妇人号叫着说:“我丈夫所说的都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就要烹死我啊?”官吏说:“你丈夫说要买小妾也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你为什么要嫉妒呢?”妇人说:“话虽然这样说,但是祛除祸患要趁早啊!”官吏闻言大笑着释放了她。啊,这个的算计利益是贪心,他的妻子打碎鸡蛋是忌妒心。总之,都是虚妄之心。知道它是虚妄的,就淡泊对待不要奢望,安然寂静不动心,就是眼前看得见的,尚且属于虚幻,更何况未来呢!啊!世界上那些妄想早早打算,希望得到非份(财产)的人,难道仅仅是这个算鸡蛋的人吗!【14题详解】“责”通“债”,“举责”意放贷。【15题详解】疑问代词,什么样/副词,多么;A于是,就;B就,才;D尚且。【16题详解】官司风趣幽默,以戏谑的口吻揭示了丈夫的贪心,对妻子的“过错”一笑了之。【17题详解】翻译时首先要回到语境中,联系上下文把整体句意弄懂,然后再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把握赋分点。如第一句翻译时要注意“未然”“奈何”“见”这几个关键词,“奈何”为固定结构,“见”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第二句要注意“早计”“独”的准确解释。【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善于抓住句中关键词,如句中“之”“虽”“也”“矣”这几重点虚词就是关键点。(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9.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0.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试作简要分析。【答案】19.第一首呈现了一个悠然漫步、陶醉于春天美景的郊游者(隐逸者)形象。第二首呈现了一个年老体弱、倚杖漫步、在秋风(秋寒)中感叹韶华已逝(老之将至)的老者形象。20.拟人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表示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迷醉情态,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陶醉与赞美。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管闲事”,染红了秋叶,染白了头发,吹走了时光,撩起种种愁绪,写出了诗人对老之将至的伤感之情。【解析】【19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翻译判断什么形象,解题步骤为:本诗(词)刻画了一位(形容词)的(职业、身份)形象+结合诗句分析。第一首诗重在环境描写,描写了一幅景色优美的春景,再抓住关键词“烂醉”就可以分析出诗中形象了;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幅秋景,抓住关键词“倚杖”“白人头”

来分析人物形象即可。第一首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到的春日景色。漫步于郊原田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视野旷极,心神俱爽。以清新悠雅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营造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和悠然沉醉的心态,一位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秋风萧瑟中“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呈现了一个年老体弱、倚杖漫步、在秋风(秋寒)中感叹韶华已逝(老之将至)的老者形象。【20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本题题干明确了“修辞”手法,要求简要分析“作者的内心情感”。此题中,周诗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为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为野草花的鲜艳芬芳所吸引,以至沉醉花丛,流连不去。诗人对春日野景陶醉无穷,抒发了自己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管闲事”,染红了秋叶,染白了头发,吹走了时光,撩起种种愁绪,诗人此处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让衰凉之感直达读者心灵深处,仿佛读者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在秋风中不禁洒泪。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点睛】比较阅读一般涉及形式、内容以及主题,解读时应该结合诗人、背景、诗作,抓住关键点进行答题。解答感情类试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鉴赏:(1)相信许多人都有过春日野步的经历。漫步于郊原田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视野旷极,心神俱爽。我们不妨来看看诗人是怎样表达他此时的感受的。春天的麦田是如草地般的绿色,东风吹过,麦田里一阵翠浪软软向远方飘去。稻田里的肥水滋养着新生的青蛙,让它们尽情欢叫。告别稻田,诗人又来到了一片野地,看到一对蝴蝶飞舞,它们忽高忽低,好像喝醉了酒一样,在醇美的东风中,留恋于野草香花,安逸自然。此诗的妙处在最后两句。本来蝴蝶舞姿蹁跹,应十分清醒才是,可诗人偏偏认定它们的舞蹈是喝醉酒导致的。推其情理,诗人漫步田野,目遇翠麦,耳听新蛙,时感东风拂体,早就恨不得醉倒在这暖暖的春风里了。诗人将这种情感外施于物,一口断定蝴蝶是喝醉了,并因此而“羡”,更显得诗人对春日野景陶醉无穷。“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所以说,诗的前两句是情感的缘起,后两句是情感的抒发,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清新悠雅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抒发了自己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2)“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此诗开头一句就点出了深秋季节:时序更迭,秋气渐凛,料峭的霜风,阵阵中人,已使夹衣也难以御寒,必须换上木棉重裘了。枫叶红了的时候本不甚寒,正是“已凉天气未寒时”,但老人气血衰竭,已非此不可。江南深秋,棉袄也足可应付,但诗人已换上更为保暖的木棉重裘,可见其畏寒之极。其中,一个“催”字下得很有分量,言下有紧迫性,写出了光阴如箭,抛人无情的主观感受,实为三、四两句张本。接着的第二句通过几个短语,形象地刻画出主人公的龙钟老态,点出了题旨。“倚杖”并非“拖筇”,“近游”也非“远足”,脚力不济而只能就近盘桓散心的情形不言而喻。寥寥七字,把人物的情态和活动范围交待得十分清楚,一个在秋风中踽踽独行的伛偻老者的形象跃然纸上。与第一句共同勾勒出的形象是:在早寒的秋风中,诗人拄着拐杖,顶着峭寒,乘兴出游。在“峭寒”中,诗人的心情是旷达的、舒缓的,但难免有瑟索感。“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由前两句的蓄势可知此处的怨悱绝非强说闲愁的调侃之词。秋风似一个守约的君子,年年如期而至,“管闲事”、煞风景”般地非要把枫叶吹红、青发染白不可,“红他枫叶”尚不足恨,因为第二年还可重发返青,“白人头”却是无从再黑了。本来秋风没有感情,也不好管闲事,枫叶之红、青丝之白,都与秋风没半点关系,诗人发此怪怨,实属无理。但越是无理,越是有情,诗人自入秋以来,一直不堪寒冷,再加上年事已高,感伤之情就从没断过,此刻他看到瑟瑟作响的红叶,一腔悲怀再也把持不住,便冲秋风抱怨道:“最是秋风管闲事。”这里的秋风,实际上已经超出它本身的含义,成为了整个秋天、甚至永远无情地流逝着的时间的代表,正是无情的岁月逼红了枫叶,也催老了诗人。在此,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尽管仍不忘幽默,出语诙谐,色彩对比鲜明,又用与秋风对话的语气将秋风拟人化,说得轻松俏皮,显得活泼而特别有生气,流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却也从中透出一种浓重的悲秋情调,蓄意悖理的手法让哀凉之感直达读者心灵深处,使人读而黯然。其中,末句采用“句中对”的形式。“红”与“白”的对照,使人感到衰飒之中犹不失清丽。此处,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让哀凉之感直达读者心灵深处,仿佛读者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在秋风中不禁洒泪。诗意或脱胎于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但二者意境是有所不同的:蒋词写春景,伤春未免无聊;此诗写秋意,悲秋更觉沉挚。(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①,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上》)【注】①权:权变。21.第一则和第二则材料都体现___________的教育方法。2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儒家中庸之道的理解。【答案】21.因材施教22.儒家中庸思想的其中一个内涵就是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材料一中孔子根据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性格采取或劝阻或鼓励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做事不要过分退缩也不要一味冒进,体现了中庸本质。材料二中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才智水平传授相应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也是中庸思想的体现。上述两则材料都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事例。材料三中孟子指出,如果只知道死板地坚持“执中”,没有变通,那就不是执中,而是“执一”了。坚持一点反而废弃了其余很多方面,具有片面性,会对真正的中庸之道有损害,不符合儒家的中庸思想。【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翻译文段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勾画出体现教育方法的语句;最后再根据分析,选择词语进行概括。材料一中,子路和冉有都向孔子提出“闻斯行诸”的问题,即“得到真理就马上干专起来吗?”但孔子的答案竟完全相反,引起公西华的疑问。孔子回答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冉求平日做事过分谨慎,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要压压他。这是典型的因材施教、因人而教的范例。材料二中,孔子认为应根据弟子们不同的资质分别授予不同层次和方面学问的做法。孔子的这个思想,在教育学上便叫作因材施教。【2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评价人物思想主张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翻译并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结合体现思想主张的关键语句及知识积累,对其思想主张进行揣摩、理解;最后组织语言进行分析评价。整体感知内容可知,前两则材料主要是写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材料一是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答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材料二则直接以理论形式阐述根据弟子们不同的资质,要分别授予不同层次和方面的学问。两则材料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材料三写的是孟子的主张,孟子认为“执中”要懂得变通,懂得变通才符合中庸之道,不懂变通的“执一”具有片面性。结合以上分析整理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道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孔子说:“中等以上资质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而中等以下资质的人,不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主张中道便差不多了。但是坚持中道缺乏变通,就是执着于一点。厌恶执着于一点的人,是因为它损害大道,抓住一点就不管其他了。(四)古诗文默写。(8分)2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小题)(1)__________。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___________,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4)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5)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报任安书》)【答案】(1).昨夜西风凋碧树(2).欲寄彩笺兼尺素(3).沧海月明珠有泪(4).蓝田日暖玉生烟(5).又闻子规啼夜月(6).愁空山(7).发愤忘食(8).乐以忘忧(9).屈原放逐(10).乃赋《离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直接默写,考生需要根据上下句提示回顾诗句,写出正确句子。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凋、笺、沧、愤、放逐。【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一味地怀疑,你的世界将变成灰色。有人说:一味地相信,你的人生就只能匍匐。对以上两种说法,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观点明确,以议论为主。③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信任与怀疑的辩证法

作为一个生于中国,长于中国,最后也将死于中国的普通人,自然希望自己生活于其中的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也希望自己的思想与行动能够使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在此意义上,我愿意选择相信;然而,如苏格拉底所言,“没有经过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作为一个思想者,无论身处什么时代,我更愿意选择怀疑,在当下的中国尤其如此。怀疑一切固然很累,但相信一切则很可怕。信任是一种降低人际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成本的社会机制,固然是可欲的,但无数的历史事实却已经证明了盲目地信任带来的往往是巨大的社会灾难。年轻人的活力固然值得羡慕,然而,最怕看到青年因盲信而产生的狂热这在某种社会语境里虽然可以是一种建设性的力量,但在更多情况下,却是一种巨大的破坏性力量,尤其在咱中国,后者的可能性往往更大。怀疑意味着“重估一切价值”,是人类批判性地介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精神生命和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力量之源。有怀疑,方有追问和探索;有不懈的追问和探索,方有创造、有彻悟、有人类文明的进步。相信和怀疑都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而当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缺少的则恰恰是这两种力量,以至于既不能有效地相信,也做不到合理地怀疑他们所有的往往只不过是盲信或拒绝相信一切罢了。信任危机并非理性地怀疑的产物——恰恰相反,它是盲信的亲生子女。盲信者在最终发现自己原来一直生活在欺骗之中,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不相信一切。怀疑者则不然,他质疑、他追问、他探究,经过省察和考证,他有选择地相信所遭遇到的一切正是这种怀疑、追问和探究的行动,增加了大大小小的骗子手的犯罪成本,有效地抑制了各种形式的欺骗行为,最终产生的社会效果恰恰是各种值得信任的人和事的增多,而不是普遍弥漫的社会信任危机。如梁任公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总之,作为中国社会的希望所在,广大青少年公民要有选择地相信,更要理性地怀疑——唯有如此,才是救治当下笼罩着中国的信任危机,建设和重建可欲的道德契约与人际和谐之不二法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审题:抓住材料中“一味地怀疑,一味地信任”两句话,这两句话有一个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