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册高二语文新教材备课 过秦论(教案)_第1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册高二语文新教材备课 过秦论(教案)_第2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册高二语文新教材备课 过秦论(教案)_第3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册高二语文新教材备课 过秦论(教案)_第4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册高二语文新教材备课 过秦论(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秦波》教案

【教材定位】

《过秦论》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第一篇课文。历史上

有一些朝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如秦朝,如五代之后唐,其速亡的历史教训令

后人感叹不已,常引以为鉴。这一课的两篇课文,分别对秦朝和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进行

总结,得出了各自的结论。阅读课文时,注意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

观点及写作意图。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体会本文铺陈历史,形成对比和反差,水到渠

成地得出结论的特点,感受其一气贯注,气势充沛,铺张扬厉的文风。

【素养目标】

1.了解贾谊以及《新书》的相关知识,了解秦灭亡的历史。

2.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划分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

3.体会文章极力铺张渲染的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4.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的论证技巧,明白文章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秦,究竟为何从大一统的盛世急速走向了灭亡,一直是史学家、政治家们关注和研究

的重点。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对其追本溯源的一篇文章《过秦论》。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

郡守吴公推荐,21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因遭群臣忌恨,被贬

为长沙王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33岁忧

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政论和辞赋两类。政论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

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服鸟赋》最著名。

2.了解《新书》

《新书》是汉贾谊撰政论。十卷。原本五十八篇,今佚其三篇。多取《汉书》谊本传

之文割裂章段,颠倒次序,加以标题。疑旧本残缺,好事者取本传所载,离析其文而为今

本。然亦有为《汉书》所不载者。其书《制不定》《连语》及《礼》等篇中,有关于黄帝、

炎帝、纣、周武王等传说。

3.相关背景

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影响,社会经济

遭受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

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

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

西汉文帝时代,虽然社会经济有所好转,但潜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当时,权贵豪门大量

侵吞农民土地,使农民破产流亡,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针

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

息。

4.解题

①过,名词用作动词,指出……的过失。

②秦,秦朝。

③论,是文体的一种,属议论文。

5.了解文体

“论”是文体的一种,属议论文。论是论述,即发表自己的主张,阐明事物的道理,其目

的主要在于立。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如《过秦论》《六国论》

等。

三、初读感悟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峭函(xido)膏般(yU)合丛(zOng)逡巡(qUn)

遗鲸(zii)漂穆(Ki)鞭等(chi)潘篱(fan)

戳首(qian)察名城(hui)锋箪(di)户脯(ybu)

效弩(jing)乐隶(m6ng)锄修(y6u)棘泠(qin)

长专杀(sha)万乘(shGng)作难(nGn)度长粼大(xi6)

(二)初读课文。

【思考1】通读课文,概括段意

明确第1段:秦国势力的崛起。

第2段:秦国势力的进一步发展。

第3段:秦王统一天下。

第4段: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

第5段: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四、文本研究

【思考1】研读第一自然段

活动一:解释下列词语或句子

秦孝公据靖函之凰(险固的地势),拥雍州之地,君臣凰(牢固地)守以题(窥视)周室,有

摩(像席子一样)卷天下,包(像包裹一样)举宇内,零(像口袋一样)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

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多(从事)耕织,修守战之垦(器械),外连衡而斗(使……

争斗)诸侯。于是秦人举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而取西河之外。

活动二:问题探究

L秦始皇时期,奋六世之余烈,秦孝公为秦统一打下了哪些基础?

明确①地利一据靖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②人和一君臣固守(君臣齐心),商鞅佐之(任用商鞅等人)

③秦孝公的野心一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统天下。

④政通一基本国策(内立法度,务耕织,修:整治、修理,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实行“仁政”

⑤成果一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本文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

明确材料是为论点服务的。本文的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的攻夺天下正

是从秦孝公开始的。这一点,首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已经说明了,孝公在摄政之初仍是

固守秦地,对周室只是暗中窥伺,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

虽然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人和”(君臣固守)的条件。

【思考2】研读第二自然段

活动一:解释下列词语或句子

孝公既尊(同“殁”,死),惠文、武、昭襄蒙(继承)故业,口(沿袭)遗策,南取汉中,

西举(攻取)巴、蜀,东割净腆(肥沃)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期(使……

变弱)秦,不黑(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招纳)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祖与(互相援助)

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宽厚而爱人,尊嬖(贤人)而重士,约从序(使……离散)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

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扈(这一类人)为之谋,齐明、

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使(这一类人)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

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Z俭(这一类人)制(统领、统率)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

之众,叩(攻打)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迎接)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丢失)

矢遵(丢失)壁(箭头)之裴(损失),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

余力而制其弊(弱点),追亡(逃走的人)逐北[溃败(的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田(趁

着)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

浅,国家无事。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本段总写叙述了五位秦国国君的情况,前三位皇帝怎样统治国家,效果如何?它的强大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明确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一一蒙故业,因遗策一一实行“仁政”,地域版图不断扩大,

秦国实力又强,引起各诸侯的恐惧,他们开始想策略抵抗秦国。

2.六国诸侯攻秦的策略是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综合实力如何?在和秦国的较量中结果如

何?

明确

策略具体表现实力

政策约从离衡、离间秦国营垒九国会盟,联合

人才不惜代价,招贤纳士,尊贤重人才济济(战国“四君子”,战略决

士策家、外交家、军事家)

实力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地广、师众

结果: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从散约败,争割地赂秦,强国请服,弱国

入朝,秦毫不费力,使诸侯皆困,秦胜九国败。

3.着这么多的笔墨写诸侯的实力,其用意何在?

明确笔起波澜,秦国走向强大的路上总得有一些更强大的陪衬,而九国之师不堪一击,

更加突出了秦国之更强。秦的领土日益扩大引起诸侯恐惧,从实力上说,秦国弱,九国强;

从结果上说,极力渲染诸侯声势,突出秦人困诸侯之易,以诸侯失败反衬秦在走向强大之路

上无可抵挡,为后文与陈涉力量对比作铺垫,照应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思考3】研读第三自然段

活动一: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

及至始皇,奋(振兴)六世之余烈(功业),派(举起)长第(马鞭子)而御(驾驭、统治)宇内,

吞二周而亡(使……灭亡)诸侯,瞋(登上)至粤(至高无上的地位,指帝位)而期(控制)方合

(天地四方),执敲扑而鞭笥(奴役)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把……作为)桂林、

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率(托付)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到(使……退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仇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

百家之言(言论,这里指著作),以尊(使……变愚蠢)季苜(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零(毁坏)名

理(高大的城墙),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镐,铸以为金人十二,以期(使……

变弱)天下之民。然后眠(踏)华为城,国(凭借)河为池(护城河),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停(可靠的)臣精(精锐)卒陈利兵而隼他(盘诘查问)。天下已

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坚固的城池)千里,子孙啻手(称帝称王)万世之业也。

活动二:问题探究

L“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一义重出

有何作用?

明确四句亦只一意,极言始皇之强,非一辞而足也。

2.本段中哪句反映秦始皇的统治方式?请用原话回答。

明确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一一中心句

3.秦始皇统治天下采取了哪些措施?业绩如何?

明确

措施特点业绩

对外军事(南扩大版图,收百越之君;北武力吞二周而亡诸侯,履

筑长城守边境防匈奴)至尊而制六合,威振

对内政治、文化、刑法、地理形势(愚民、暴政四海。

弱民、防民即以民为敌)

【思考4】研读第四自然段

活动一: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

始皇既没(同"殁”,死),余威震于年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然陈涉拿(用

瓮做)版(窗户)缠(用草绳系)根(门扇开关的枢轴)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

及中△(平常的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躅里(置身,参与)勺团(军队)

之间,而便型(兴起),陷(田野)之中,率疲弊之卒,将(率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

兵,用(举)竿为旗,天下石(像云一样)集州(像回声一样)应,羸(担负)粮而量(同“影”,

像影子一样)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本段是如何描写陈涉的队伍力量之弱小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描写:①领袖出身卑微:一瓮牖绳枢之子,迁徙之徒;

②领袖才能之劣: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③举事之急:一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④兵力之弱疲弊之卒,数百之众;

⑤装备之差: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目的:①说明强秦并不是毁于强大的外部力量,而是统治者自身出现了重大问题,即“仁义不

施”,陈涉不费吹灰之力就“亡秦族矣”。②与前三段形成鲜明对比:秦国面对强大的列国联

盟,能以弱胜强统一天下;面对弱小的陈涉,反被击而溃。原因何在?令人深思。为文章进一步

分析和最后提出中心论点做了充分而必要的准备。

【思考5】研读第五自然段

活动一:解释下列词语或句子

且夫天下非分弱(变小变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芳(和本来一样)也。陈涉之位,

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穆棘矜,非领(锋利)于钩戟长钱

也;谪戍之众,非西(匹敌,相当)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方法),非及回

町(先前)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便(假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量)长颦

(衡量)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加净(相提并论)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蒙(造成,获得)不

黍(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之势,序(安置使有序)八州而期(使……朝见)同列,百有

(同“又”)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靖函为宫;一夫作承(起事)而《鹿(古代天子的宗庙)

黎,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本段是如何将陈涉与九国之师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的能力部队的素质和装备等方面,将九国之师与陈涉作对

比,均不可“同年而语”。

作用:在突出秦亡的原因不在山河,不在陈涉,只能从秦自身去分析,使文章很自然地转入对

秦末揭示答案蓄势。

2.对于秦朝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贾谊认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请谈谈你对

这一观点的认识。

明确观点一:我认为贾谊的这一观点是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角度出发的,但因为这

一主张与反对暴政相联系,所以符合当时人民的要求,加上作者充分肯定了商鞅变法,主张

儒法并用,所以他的主张是带有进步性的。

观点二: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揭露、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的残暴罪行,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他还看不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却要求封建统治阶级真正施行仁义,消除阶级矛盾,达到

长治久安的目的,这是不可能的。

【思考6】厘清层次,把握叙议关系

1.全文共5段,哪几段是叙述?哪几段是议论?

明确前4段叙述,写秦王朝的兴亡,前3段写兴,第4段写亡;最后1段是议论,指出秦王

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思考7】赏析文章的表达技巧

1.“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

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

好吗?

明确不好。①文段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

视眈眈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②这样写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

本,与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为之埋下了伏笔。③这样写增加了行

文的气势,又使叙述生动形象。

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

对比内容对比作用

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后亡

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宏伟、角度清

的对比

晰。主客观形势不同,强弱、盛衰、难易

秦与六国的对比

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有

秦与陈涉的对比

力地突出了中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陈涉与九国之师的对比(出身地位、军队装

备、军队素质、指挥作战能力等的对比)

【思考8]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从文中你还能读出

秦朝灭亡的其他原因吗?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明确观点一:滥用武力是主因。秦朝在统一过程中,依靠自身的武力,大肆征伐;在统一天

下之后,又北征匈奴,南征百越。久战力竭,顾外而不顾内,是其灭亡主因。

观点二:滥用民力是主因。秦朝在统一天下之后,筑长城,建阿房,修骊宫,劳民而伤财,百姓

得不到休养生息,农业得不到大力发展,这是主要原因。

观点三:骄傲自大是主因。秦朝在统一天下之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

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骄傲自大使其失去天下。

【思考9】拓展阅读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

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尊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与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

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荀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将之荆,先之以再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

出昼,犹日:“王其庶儿召我。”君子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

为不豫?”孟子日:“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

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

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不于箪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

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

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

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娥以吊屈原,萦好郁闷,超然"有远举之志。

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赤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

今称符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

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②之操,一不见

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战!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超然:超然远去的样子。②狷介:性情正直,洁身自好,不与人苟合。

问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了作者的观点: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施展自己

的才能。

B.第三段作者用孔子、孟子的事例意在说明像他们这样努力勤勉、自爱其身,还不能得

到重用,那才可以说是没有遗憾。

C.作者在文中批评贾谊不善于静待时变,自我摧残,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

见识不足,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D.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贾谊的事例告诫我们,像贾谊一类的人必然会因不合时

宜而陷入困境,我们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

明确D

解析: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目的有两点:从君主的角度来看,如果得到了像

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他们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

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从贾谊的角度来看,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

五、技法点拨一品味“铺陈”的特点

【技法指引】铺陈,用来强调.就是诗经中的“赋”,汉儒云:“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

教善恶。”直书其事,反复叙说,明明一句话可以说完,反而反复去说。

【文本分析】本文讲窕铺排渲染,例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

内”等四个短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六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很

有气势。行文多用骈偶,朗朗上口。它的骈偶不同于后来的骈体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形

式,而是非常灵活,有时字数不完全相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有时骈

语包含在散句之中,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如此

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

【迁移运用】

请以“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为话题,运用“赋”的手法写一段或儿段文字,要求语言优

美,200字左右。

明确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用性课程。从结绳记事到出现文字,蕴

藏着形象;从清丽脱俗的诗词到柔美飘逸的散文,蕴藏着灵动;从论证严密的论文到情节曲折

的小说,蕴臧着灵魂。品味语文,就像细品一杯香茗,温馨的气息沁人心脾;品味语文,就像荷

叶上刚沁出的一滴露水,生命的气息传遍全身。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涤荡着人性的灵魂。

让我们走进语文,去品味人性的至纯,去感受人性的高洁,去感受人性的华美……

六、明晰主旨

本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

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I,意在借古讽今,目

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与民休息,以稳固西汉王朝的统治。

七、拓展阅读

大风悲歌

湘水悠悠,一叶扁舟,承载着一个忧郁的青年男子。船舷划开的水波,勾起了他对屈

原的怀想,两行清泪溅起了湘水朵朵涟漪。这是西汉的天空,无论如何,汉朝的天空下,

容不得一个才华出众的青年在长安城里栖身。

这青年就是贾谊。贾谊是汉代难得的青年才俊,他博学多识,才华横溢,二十出头便

入长安,被文帝召为博士。贾谊才思敏捷,聪慧过人,每次文帝将诏书交由博士们商议,

未及大家发言,贾谊的滔滔宏论就让大家无言以对。

西汉初,朝中大臣大多是靠打仗封赐官职,个个行伍出身,文化水平低下。文帝是在

众大臣铲除诸吕集团阴谋后拥立为代王的。文帝虽然对那些大臣们主张的“无为而治”不

满意,但思谋着自己今天地位的来源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

就在这个时候,贾谊出现了。犹如鸡群中的一只丹顶鹤,大江中的一叶孤帆,贾谊也

实在耀目得与众不同,因此,贾谊深得文帝称许,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让那些老博士

们脸面无光。起初,大家还能容忍,渐渐地,有人就开始排挤他了,尤其是周勃、灌婴等

老重臣对贾谊极为不满。周勃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是周亚夫的父亲,他甚至贬低贾谊,

说是洛阳人年纪轻轻,读了一点书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还想专权!本来汉文帝欲擢升贾

谊为公卿大夫,也只好改做长沙王的太傅了。长沙地界蛮荒地湿,盗匪横行。说是去任太

傅,其实和被贬官没有二致。所以,在去任途中,船过湘水,自然联想到了屈原遭贬被放

逐湘水,最终抱石自沉汩罗江的情形,难免伤心落泪。

说实在的,文帝对贾谊的才略是十分赏识的,当时的许多律令改革,都采纳了贾谊的

建议。但他是众大臣和同姓诸侯王拥戴起来的,要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文帝不

可能为了贾谊而贸然得罪这两大集团,只好将贾谊改任长沙王的太傅。这也是文帝采取的

一个不得已的折中办法,既封了大臣们的口,也不至于留任朝中给自己惹来麻烦。

贾谊的悲剧既有现实的一面,也有他自身的缺失。也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