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396-2022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程_第1页
DB45∕T 396-2022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程_第2页
DB45∕T 396-2022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程_第3页
DB45∕T 396-2022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程_第4页
DB45∕T 396-2022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ICS 93.010 CCS P 10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 3962022 代 替 DB45/ 3962007 膨胀土地区 建筑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uildings in expansive soil regions 2022-01-26 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2022-02-28 实施 DB45/T 3962022 目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及符号1 4 总则3 5 勘察4 6 设计7 7 施工19 8 维护与管理20 附录 A(规范性) 膨胀土土工试验项目21

2、 附录 B(规范性) 膨胀土工程特性指标室内试验22 附录 C(规范性) 现场浸水载荷试验30 附录 D(资料性) 膨胀土承载力特征值32 附录 E(规范性) 本文件用词说明33 I DB45/T 396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45/T 3962007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与DB45/T 3962007 相比,除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部分强制性条文修改为推荐性条文(见 4.1、5.1.1、5.3.1、6.1.1、6.2.8、6.4.1,见2007 年版的 4.

3、1、5.1.1、5.3.1、6.1.1、6.2.8、6.4.1); 更改了膨胀土的分类,取消膨胀土 A 类中的A1 亚类、A2 亚类,B 类中的 B1 亚类、B2 亚类、C 类中的 C1 亚类、C2 亚类,分别统称为类 A 类、B 类及C 类(见 5.1.2,见 2007 年版的 5.1.2); 更改了自由膨胀率界限值,取消膨胀土 A1 亚类、A2 亚类、B1 亚类、B2 亚类、C1 亚类、C2 亚类 的自由膨胀率界限值,只对 A 类、B 类及 C 类自由膨胀率的界限值进行界定(见 5.1.4,见2007 年版的 5.1.4); 更改了膨胀土地基胀缩等级划分(见 5.3.2,见 2007 年版

4、的 5.3.2)。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华蓝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大学、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华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南宁市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中化明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柳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贺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基础勘察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云科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广西三同工程勘察检测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建大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西昇龙工程勘察设计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卢玉南、陆韦春、邓江、王兰荪、黄绍铿、彭达天、欧孝夺、周东、阳成、李爱军、钱伟文、高涛

5、、丁红萍、庞春茂、姜广占、李新、宋德承、米德才、叶琼瑶、唐正辉、 左述明、宋展佗、罗志翔、陈柏旭、廖子龙、董建明、蓝会宾、谭晓军、韦少典、覃震林、苏燕奕、 钟未礼、莫孙庆、夏志永、刘永红、臧东亮、李子登、韦信锋、阮经院、阮学柱、王献明、林树荣、 苟巧妮、颜平、阮成清。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7 年首次发布为 DB45/T 3962007;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45/T 3962022 DB45/T 3962022 PAGE 1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程 1 范 围 本文件规定了膨胀土地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勘察、设计、施工、维护与管理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

6、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膨胀土地区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其他工程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112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及符号 下列术语和定义及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3.1 术语和定义 3.1.1 膨胀土 expansive soil 土中黏粒成分主

7、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的黏性土。3.1.2 大气影响深度 climate influenced layer 在自然气候作用下,由降水、蒸发、地温等因素引起土的胀缩变形的有效深度。3.1.3 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 climate influenced markedly layer 大气影响特别显著的深度。3.1.4 地 裂 ground fissure 因膨胀土失水收缩而产生的地面裂缝。裂缝深度大于或等于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的地裂称严重地裂, 小于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的地裂称一般地裂。 3.1.5 自由膨胀率 free swelling ratio 人工制备的

8、烘干土样粉末,在水中增加的体积与原体积的比。3.1.6 膨胀率 swelling ratio 在一定压力下,浸水膨胀稳定后,土样增加的高度与原高度之比。3.1.7 相对膨胀率 relative swelling ratio 在一定压力下,浸水膨胀稳定后,土样增加的高度与压缩稳定后的高度之比。3.1.8 (竖向)线缩率 linear shrinkage ratio 在失水收缩稳定后,土样减少的高度与原高度之比。3.1.9 收缩系数 coefficient of Shrinkage 原状土在直线收缩阶段,含水量减少1时的竖向线缩率。3.1.10 胀缩总率 total of swelling-Shr

9、inkage ratio 在50 kPa压力下的相对膨胀率与线缩率之和。3.1.11 缩 限 shrinkage limit 饱和黏性土的含水率因干燥体积减少至不再变化时的界限含水率。3.1.12 胀 限 swelling limit 在一定压力下,浸水膨胀稳定后土样的含水率。3.2 符 号 Ap:桩端面积。a :基础外边缘至坡肩水平距离、膨胀率的压力折减系数。 b:基础底面宽度、膨胀率的压力指数。d:基础埋置深度。 da:大气影响深度。 dp:三类场地基础最小埋深。 dr: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 dmin:基础最小埋深。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G0:承台和土的自重。 2 DB45/T 3

10、962022 DB45/T 3962022 PAGE 3 PAGE 4 h:设计斜坡高度。h0:土样的原始高度。 h1:土样压缩稳定后的高度。 la:桩锚固长度。 p: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po:基础底面处平均附加压力。 Pe:土的膨胀力。 qpa: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桩端端阻力特征值)。 qsa:桩周土的摩擦力特征值(桩侧阻力特征值)。 Ses:地基土的(竖向)胀缩变形量。 Se:地基土的膨胀变形量。 SH:地基土沿水平方向的收缩变形量(即地基土沿水平方向相当大气影响深度的长度之总收缩变形量)。 Ss:地基土的收缩变形量。 Up:桩身周长。 Ve:在大气影响急剧层内桩侧土的胀切力。 :土的天

11、然含水率。p:土的塑限含水率。 s:土的缩限含水率。 z:土的胀限含水率。 Zn:地基胀缩变形量计算深度。 s:地基土的收缩系数。 ef:土的自由膨胀率。 e0:压力为零时的膨胀率。 ep: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土的膨胀率。 xep: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土的相对膨胀率。 s:土的(竖向)线缩率。 H:土的横向线缩率。 xs:土的胀缩总率。 e:计算膨胀变形量的经验系数。 s:计算收缩变形量的经验系数。 w:土的湿度系数。 4 总 则 在膨胀土地区进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时,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做到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护环境,根据膨胀性岩土工程特点,制定本文件。膨胀土地

12、区房屋 建筑和市政基础工程设施的勘察、设计、施工、维护与管理,除应遵守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 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采用本文件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 GB 50009 的规定;基础计算应符合 GB 50007 的规定,当基础处于腐蚀性环境或温度影响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 勘 察 膨胀土的分类和判别 膨胀土的判别应在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特征、建(构)筑物破坏特征、判别指标等综合 判别。 根据成因类型,膨胀土主要分为三大类: A 类:新近系、古近系湖相半成岩的泥岩、粉砂质泥岩及其风化物; B 类: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残坡积黏土; C 类:第四系河流

13、冲积黏土。 膨胀土常具有下列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特征: 土颗粒细腻,有滑感。在自然条件下呈坚硬或硬塑状态,裂隙发育,常见光滑面和擦痕, 有的裂隙中充填着灰白、灰绿色黏土; 多分布于二级和二级以上阶地或山前、盆地边缘的丘陵地带。地形平缓,无明显自然陡坎; 常出现浅层滑坡和地裂。新开挖坑(槽)壁易发生坍塌等; 膨胀土地基上未设防治措施的低层砌体结构建筑物墙体常发生开裂,裂缝均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低层较多层严重; 建筑物开裂多发生在雨季及旱季,裂缝宽度随季节变化。5.1.4 各类膨胀土的判别指标界限值见表 1。 表1 各类膨胀土判别指标界限值 膨胀土类型 岩性特征 自由膨胀率ef 膨胀土初判 A 泥岩、

14、粉砂质泥岩及其风化物 34 是 B 碳酸盐岩风化形成的残坡积黏土 30 是 C 第四系河流冲积黏土 25 是 注: 满足上表指标的同时胀缩总率算术平均值大于等于1.0者定为膨胀土。 岩土工程勘察基本要求 膨胀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宜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及详细勘察三个阶段。对膨胀土变形造成损坏的建筑物进行评估或维修时,宜进行病害处治专项勘察。场地面积 不大且地质条件简单或已有建筑经验的地区,可简化勘察阶段,但应满足详细勘察阶段的技术要求。5.2.2 膨胀土地区的取土孔,不应采用送水钻进或振动、冲击钻进,土样应保持天然结构和天然湿度, 施钻完毕应及时回填封孔。 室内试验

15、除符合现行勘察规范外,尚应进行自由膨胀率、一定压力下膨胀率、土的收缩试验和膨 胀压力试验,试验项目及要求参照附录A 和附录 B 执行。必要时,可进行颗粒分析、化学分析和黏土矿物鉴定试验。 勘察场地根据地形地貌、地下水、土层结构、膨胀土均匀程度及不良地质作用分为三类: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类场地: 地形坡度大于5; 高差大于5 m以上的边坡或沟谷; 地下水局部分布,埋深不一,变化大; DB45/T 3962022 DB45/T 3962022 PAGE 7 PAGE 6 膨胀土和非膨胀土互层多、透镜体多;土层厚度、产状、埋深、土质(尤其胀缩性)变化 大; 浅层滑坡、崩塌多。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6、为二类场地: 地形坡度25; 沟谷、边坡、陡坎高差小于5 m; 地下水局部分布,但埋藏较深(地表8 m以下); 膨胀土和非膨胀土互层较少,透镜体较少。土层厚度和土质变化(尤其胀缩性)变化较大 。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类场地: 地形坡度小于2; 无沟谷、陡坎、边坡,或位于常有水浸润的低洼地带; 地下水位浅,水位稳定; 地层单一,厚度和土质(尤其胀缩性)变化小。 大气影响深度,应根据各地区土的深层变形观测或含水量观测资料确定;无此资料时,可根据表2 确定。 表2 大气影响深度及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 膨胀土胀缩等级 场地类别 大气影响深度da m 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dr m 强胀缩土 一、二 8 3.0

17、3.6 三 6 2.02.7 中等胀缩土 一、二 7 2.02.7 三 6 1.21.5 弱胀缩土 一、二 6 1.52.0 三 5 1.21.5 注1:表中大气影响深度内,有稳定地下水位时,则以稳定水位以上2 m处埋深作为大气影响深度。 注2:膨胀土胀缩等级根据表3确定。当膨胀土地基不均匀时,土的胀缩性等级可按土层的厚度加权平均值确定,其计算深度:A类型膨胀土取8 m,B类型膨胀土取6 m。 可行性研究勘察,除符合 GB 50021 外,尚应以工程地质调查为主,配合少量钻探或坑探,深度4 m 5 m,了解地层分布和特征,并采取有代表性的原状土样,测定自由膨胀率、胀缩总率,初步判定场地内膨胀土

18、的分布及膨胀土的胀缩等级,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建设的可行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5.2.7 工程地质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收集当地气象及水文资料; 收集当地建筑经验,并对场地附近已有建筑物进行调查,分析其完好或损坏的原因; 收集当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初步查明膨胀土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和岩性特征; 调查场地地形地貌形态,划分地貌单元; 调查场地内地裂、滑坡、冲沟、岩溶和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并初步圈定其范围; 调查地表水排泄积聚情况,地下水类型,水位变化幅度; 初步预估拟建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初步勘察阶段除符合现行勘察规范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确定膨胀土的成因类型,初步查

19、明膨胀土分布的规律和胀缩等级; 根据地形地貌,对场地进行分类; 勘探点宜结合地貌单元和微地貌形态布置,勘探点网格间距不应大于 50 m100 m。在大气影响深度范围内,基岩面起伏较大、地下水变化较大、岩溶土洞发育和岩性差异较大等地段,应缩小勘探点间距; 勘探点深度,除应满足现行勘察规范外,尚应超过大气影响深度;控制性勘探点宜占勘探点总数的 1/41/3,且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 取原状土的勘探点应根据地貌单元、膨胀土胀缩性和拟建建筑物的类别合理布置,其数量宜为勘探点总数的 1/31/2。取土深度从地面下 1 m 开始,在大气影响深度内每隔 1 m取样1 个,该深度以下取样间距可适当加

20、大,主要土层进行胀缩性试验的土样不少于 6 件。 详细勘察阶段除符合现行勘察规范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确定建筑物场地膨胀土的胀缩性等级和建筑地基的胀缩等级,为膨胀土地基、基础设计处理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勘探点深度除应满足基础埋深和附加应力的影响深度外,尚应超过大气影响深度。取土勘探点不应少于全部勘探点的 1/2,在每栋主要建筑物下不应少于 3 个取土勘探点。在大气影响深度内每隔 1 m 取样1 个,该深度以下取样间距可适当加大; 重要的和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场地,宜进行现场浸水载荷试验、剪切试验或旁压试验。5.2.10 当基坑或基槽开挖后,岩土条件与勘察资料不符或发现应查明的异常情况时,应进行施

21、工勘察; 在工程施工期间,当地基土、边坡体、地下水等对建筑或施工安全有较大不利影响时,应进行监测,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进行补充分析评价。 5.2.11 维修勘察任务是查明与建筑物破坏有关的岩土工程原因,为维修处理提供设计依据,并对建筑物的维护与使用提出建议。 土的胀缩性和膨胀土地基评价 膨胀土胀缩等级的划分,应在其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按胀缩总率和相对膨胀率的大小进行划分,土的胀缩性等级按表3 确定。 表3 膨胀土的胀缩性等级划分 胀缩总率xs 50kPa压力下的相对膨胀率xep50 0.00.7 0.7 4.5 中等胀缩土 强胀缩土 2.54.5 中等胀缩土 中等胀缩土 1.02.5 弱胀缩土

22、弱胀缩土 注: 对某层膨胀土的胀缩等级评价时,指标值应为同一建筑物同一土质单元的算术平均值xs、xep50。 膨胀土地基评价,应根据地基的膨胀、收缩变形对低层砌体结构房屋的影响程度进行。膨胀土地基胀缩等级可按表4 分为三级。 表4 膨胀土地基胀缩等级 地基土的(竖向)胀缩变形量Ses mm 膨胀土地基胀缩等级级别 Ses15 非膨胀土地基 15Ses35 35Ses70 Ses 70 地基土的(竖向)胀缩变形量应按公式(1)、(2)和公式(7)计算,式中膨胀率采用土层自重压力,从地面以下 0.5 m 起算,e 取 0.6,s 取 1.0。 6 设 计 一般规定 设计前应收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建

23、(构)筑物使用要求说明书等设计资料。 膨胀土地基的设计,应符合 GB 50007 的规定,其地基承载力计算,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位于三类场地上的建筑物地基,按变形控制设计; 位于一、二类场地上的建筑物地基,除按变形控制设计外,尚应验算地基的稳定性。6.1.3 凡符合下列情况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物,应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就进行变形观测,竣工后,移交使用单位继续观测。其观测方法应按现行规范执行: 级膨胀土地基上的建筑物; 一、二类场地且为坡地场地上的主要建筑物; 高压、易燃或易爆管道支架或有特殊要求的路面、轨道等。6.2 地基计算 膨胀土地基胀缩变形量,可按下列三种情况分别计算: 当

24、地基土层的天然含水量小于缩限时,或地面有覆盖且无蒸发可能时,以及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经常有水浸湿的地基,可按膨胀变形量计算; 当地基土层的天然含水量大于胀限时,或直接受高温作用的地基,可按收缩变形量计算; 其它情况下可按胀缩变形量计算。 6.2.2 地基土的膨胀变形量,应按式(1)计算: = ()(1) 式中: 地基土的膨胀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计算膨胀变形量的经验系数,宜根据当地经验确定,若无可依据当地经验时,可采用0.6; 经修正后在压力Pi下的膨胀率(以小数计),当 时,取 = ) = (5) 式中: 、 地表下1 m处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以小数表示); 、 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

25、天然含水量和缩限(以小数表示); 土的湿度系数,可按表5采用; 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深度(按地面以下0.5 m起算),单位为米(m); 计算深度,可取大气影响深度,单位为米(m)。 注1:在地表下4 m土层内,存在不透水基岩时,可假定含水量变化值为常数。注2:在计算深度内有稳定地下水位时,可计算至水位以上2 m。 表5 部分地区土的湿度系数w 地区 土的湿度系数w 地区 土的湿度系数w 地区 土的湿度系数w 南宁 0.70 崇左 0.64 河池 0.86 邕宁 0.70 隆安 0.67 融水 0.85 武鸣 0.72 宁明 0.63 柳城 0.82 来宾 0.77 田阳 0.67 柳州 0.8

26、0 贵港 0.77 百色 0.67 武宣 0.76 扶绥 0.66 田东 0.69 桂平 0.73 凭祥 0.63 上思 0.63 平南 0.70 大新 0.65 巴马 0.75 北流 0.67 桂林 0.80 6.2.4.2 曲线法适用于在大气影响深度范围内无稳定地下水位的场地。曲线法按式(6)计算: = ( ) (6) 上式应满足 的条件。式中: 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塑限(以小数表示); 第i层土的计算厚度,单位为米(m); 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孔隙比; 基础底面下第i-1层土底面深度(按地面以下0.5米起算),单位为米(m); 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底面深度(按地面以下0.5米起算),单位为

27、米(m); exp() 以自然常数e2.71828为底的指数函数,即e(); 其余符号同前。 地基的胀缩变形量分竖向胀缩变形量和水平收缩变形量: a) 地基土(竖向)胀缩变形量 Ses,应按式(7)计算: = + (7) b) 地基水平收缩变形量 SH 计算,可按式(8)计算: = (8) 式中: 地基土沿水平方向相当大气影响深度的长度之总收缩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竖向)收缩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水平胀缩变形量与垂直胀缩变形量的比值,可通过室内收缩试验确定。6.2.6 地基的承载力,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对可能遭到长期浸水的荷载较大的建筑物地基,尤其在类膨胀土地基,可采用现场浸

28、水载荷试验确定,载荷试验方法可按附录C 的要求进行; 采用饱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确定抗剪强度时,可按 GB 50007 中有关规定计算承载力; 一般膨胀土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可按附录 E 的表列数据采用。6.2.7 基础底面压力的确定,应符合式(9)和(10)要求: 在轴心荷载作用下: P f(9) 在偏心荷载作用下: P 1.2f(10) 式中: P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单位为千帕(kPa); f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单位为千帕(kPa); fa=fak+m(d-1.0),其中fak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按6.2.6条的规定确定;m为基础底面以上土

29、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d为基础埋深,单位为米(m); P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单位为千帕(kPa)。6.2.8 地基土的胀缩计算变形量,应符合式(11)要求: S(11) 式中: 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及采用其他处理措施后的地基变形量计算值,单位为毫米(mm); S建筑物的地基胀缩变形容许值,单位为毫米(mm),可按表6采用。 表6 建筑物的地基胀缩变形容许值 结构类型 相对变形 胀缩变形量mm 种类 数值 无构造柱砌体结构 局部倾斜 0.001 15 有构造柱的砌体结构 局部倾斜 0.001 5 30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相邻柱基 变形差变形差变形差

30、0.001 L 0.000 5 L 0.003 L 30 20 40 1.框架结构无填充墙时 2.框架结构有填充墙时 3.当基础不均匀升降时不产生附加应力的结构。 注: 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 DB45/T 3962022 DB45/T 3962022 PAGE 15 PAGE 16 6.2.9 位于坡地场地上的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验算。验算稳定性时,应考虑建筑物和堆料的荷载,抗剪强度应为土体沿滑动面的抗剪强度,安全系数取 1.3。 土质均匀且无节理面时按圆弧滑动法验算; 土层较薄,土层与岩层间存在软弱层时,取软弱层面为滑动面进行验算; 层状构造的膨胀土,且层面与坡面为

31、同向倾斜时,验算层面的稳定性。 6.3 总平面设计 场址选择 应优先选择地形平缓、地势较低等一面临坡的场地,或选择坡脚、坡顶宽大场地,宜避开未经整理的坡脊、坡腰、冲沟等多面临坡的场地。 应避开稳定性差的、岩层倾向与山坡的坡向一致的场地,当基岩面或其附近又有滞水现象时,应防止产生浅层滑坡。 应避开地下溶沟、溶槽发育、地下水变化剧烈的地段或严重地裂地段。 整理场地 对坡脊、冲沟等多面临坡的场地,可采取平整土方,砌挡土墙或护坡等措施,使之变成一面临坡的场地后使用。 对坡地,应平整成阶梯状,阶高 1 m 左右,并配合采用多阶低挡土墙,其最低一道挡土墙应置于胀缩性弱或无胀缩性的土层上。 挡土墙背须填松散

32、砂砾层,砂层上部需有黏土封顶,以防渗水。挡土墙面泄水孔须保持通畅。 膨胀土地区容易产生浅层滑坡和崩塌,平整场地施工宜先卸掉坡上的土,或同时卸除坡上、坡下的土。若平整场地造成膨胀土外露,宜采用非膨胀土“包盖”。 沿陡坎边缘、树林边缘、红黏土地区的水塘、河沟及溶槽发育的地段寻找到的地裂缝,需标注于总平面设计图上,供单体建筑布置用。 建筑场地不宜用未经改性的膨胀土回填。 单体建筑布置 建筑物不应跨胀缩性相差较大土层,不宜跨地裂带、不宜建在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大的地方。在无法避免时,须采取设置沉降缝或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变形能力等措施。 建筑物宜布置于膨胀土层厚薄均匀,地形坡度小的地段。 当建筑物需布置在河

33、沟旁边时,建筑物边缘距河边不应小于 10 m。 建筑物四周 5 m 之内的地形、绿化、覆盖等环境条件宜一致。 室内回填土应采用非膨胀土或经改性的膨胀土。 建筑四周设散水,不应采用明沟排水。 道路设计(只适用于厂区或建筑小区内部的道路) 车行道路面做法:在级膨胀土地基上的道路面层铺 2.5 cm 厚沥青砂,中层铺 15 cm 厚碎石,下层铺 15 cm 厚三合土;级膨胀土地基上道路路面为上铺 C20 混凝土厚 10 cm,下层铺毛石并用粗砂找平厚 20 cm,每隔 4 m 设一道分格缝并灌隔水柔性材料。路面两侧路肩宽度宜为 1.5 m。 人行道路面宜采用预制混凝土块铺设,下垫砂厚 10 cm。

34、给排水设计 场地的天然排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场地的雨水、生产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等管沟应统筹安排。 各种大小排水沟宜浅而宽,不宜深而窄,坡度不小于 0.5。 大型给排水管沟应设在场区边缘;室外排水管沟应远离建筑物(不小于 6 m);所有水沟设盖板。 闸阀井不应有渗漏水现象。 建筑物室外不应设独立供水点。 主管道应采用柔性接头。 独立水池、水塔、独立泵房等供排水设施应远离生活、生产区。 景观园林设计 应种根浅、覆盖面积大的花草、攀藤植物及生长慢的树;不可种根深、生长快的树,尤其是高大阔叶树。 树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不小于成年树高的 1.0 倍为宜;花草、攀藤植物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不受限制。 建筑结构设

35、防原则 膨胀土地基上的建(构)筑物,首选延性好、对地基变形适应能力强、材料强度高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次是木结构、砌体结构,避免砖木结构。 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结构设防标准除了与地基胀缩等级有关,尚与建筑结构类型有关。根据结构对地基变形适应能力的大小,结构类型可分为甲、乙、丙三类: 甲类:多、高层钢筋砼(钢)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直径不大于 5 m 的钢筋砼水池、水塔、烟囱; 乙类:单层钢筋砼(钢)框架、排架、配筋砌体、层数大于 4 的无筋砌体结构; 丙类:层数小于等于 4 的无筋砌体结构,直径大于 5 m 的水池、砖砌水塔。6.4.3 建(构)筑物的设防措施应根据地基胀缩等级、结构形式,按

36、表 7 选用。 表7 不同地基胀缩等级的各类结构的设防措施 地基胀缩等级 建(构)筑物的结构类型 甲类 乙类 丙类 第 6.6.1.3 条 第 6.6.1.3 条;第 6.5.2 条;第 6.5.3 条 第 6.6.1.3 条;表 9;第 6.5.2条 第 6.6.1.3 条 上部结构设计 基本要求 当采用砌体结构时,应做到平面规整,避免凹凸,竖向均匀连续,同一结构单元高矮一致;同一结构单元长度不宜超过 30 m。 砌体结构的单层平房宜合并成多层楼房;外廊宜处理成悬挑的形式。 不宜采用空斗墙、无砂砼、中型砼空心砌块等对地基变形敏感的砌体结构。 不应采用对地基变形比较敏感的拱、壳结构形式。 砌体

37、结构设防措施 砌体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优先采用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平面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建筑竖向连续; 不应采用白灰砂浆砌筑,应采用石灰水泥混合砂浆、水泥砂浆砌筑,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5; 楼梯间不宜设在建筑端部; 建筑平面拐角部位不宜开门窗洞,尽端墙的有效宽度不小于 1.0 m; 不同类型的承重结构不宜用于同一结构单元; 同一建筑地基的胀缩性相差较大时,应设沉降缝分成两个独立的结构单元,缝宽度按GB 50007、GB 50011 要求执行; 砌体结构房屋在下列部位应设置构造柱; 房屋的外墙拐角,楼(电)梯间四角,内、外墙交接处,开间大于等于 4.2 m 的房间纵、横

38、墙交接处,隔开间横墙与内纵墙交接处; 错层部位的纵、横墙交接处; 构造柱截面同墙厚,竖筋不少于 414,箍筋6200; 构造柱与墙之间设 26500 左右的锚拉筋,或4 点焊钢筋网片(500 左右)拉结;锚拉筋入柱 200 mm,入墙 1 000 mm,点焊钢筋网片须贯穿芯柱后锚入墙 1000 mm。与构造柱相接处墙体砌成马牙槎,先砌墙后浇柱; 砼空心小砌块房屋可用芯柱代替构造柱,插筋不小于 112,灌孔砼强度等级不低于 Cb20。 芯柱除转角处集中布置成型型外,宜均匀布置,间距不大于 2 m。芯柱截面不宜小于120 mm120 mm; 构造柱和芯柱均应伸入室外地面下 500 mm,并与基础圈

39、梁相连接; 砌体结构圈梁的设置: 外墙和内纵墙在屋盖和每层楼盖设置圈梁,内横墙于每层楼盖下隔开间设置圈梁,但间距不宜大于7 m,在屋盖处沿所有横墙设置圈梁; 宜采用现浇钢筋砼圈梁,圈梁和楼板设于同一标高,并尽量与门窗过梁浇成整体,如图2所 示,圈梁在每个结构单元兜通闭合,遇洞口可用搭接措施; 图2 圈梁搭接示意图 圈梁与构造柱形成闭合骨架,其连接构造按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执行; 圈梁截面高度300 mm左右,宽度同墙厚,上、下各配不小于314纵筋,箍筋6200。 维护结构 框架结构采用非黏土砖、砌块充填墙时,充填墙与框架柱间作柔性拉结,设锚拉筋或钢筋网片 锚拉。 钢筋砼单层厂房的维护结构宜采用外

40、贴式,并与柱有可靠拉结;厂房端部应设屋架,不应采用 山墙承重。墙顶应设钢筋砼压顶梁。 地基基础设计 膨胀土地基处理方法 换土:在高温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下,基础既不能直接与膨胀土接触而又不能设空气隔热层时,可用天然三合土等材料均匀换土,换土厚度由计算定,若上部荷载较大,而换土厚度又很厚时,则应分层碾压后再做载荷试验,以达到地基设计要求为限。 砂垫层:在条形基础、独立柱基的基底垫砂;在挡土墙、地沟、地坑等的侧壁填砂;坡地上的基础底不应垫砂。砂垫层做法:选料为中粗砂;厚度不小于 0.3 m;垫层宽度应大于基底宽度;含水量控制在 9左右;夯填度(夯实后的砂石垫层厚度与虚铺厚度的比值)不应大于 0.9。

41、地基的防水保湿:结合露天仓库、人行道、车道、散水等设施,在生产、生活建筑的室外搞小区覆盖,减少地面水向地基渗透或地基水分向大气蒸发;建筑四周设散水,不设明沟,设散水时其宽度与地基的胀缩等级有关,其最小宽度可按表8 确定。散水做法见图 3。 面层垫层室外地面8图3 一般散水示意图表8 散水最小宽度及做法 地基胀缩等级 散水宽度Lmin m 面层厚 mm 面层混凝土强度 碎石垫层厚 mm 2.0 100 C20 120 1.5 80 C15 100 1.0 60 C15 80 注1:散水坡度取35。伸缩缝间距不大于4 m,缝内填嵌防水密封胶。 注2:使用年限短的临时建筑、简易建筑,其散水可用3:7

42、灰土厚100 mm或非膨胀黏土覆盖,宽度1.0 m。注3:散水的外缘应超出基槽300 mm。 注4:散水与外墙交接缝处理同伸缩缝。 通过土质改良改变膨胀土的膨胀性,从根本上减弱或消除膨胀土的胀缩性。 基础设计 基础埋深和基础类型的选择与地基的胀缩等级有关,同时还与本文件 6.4.2 条所划分的结构类型有关,丙类结构可按表 9 和表 10 确定。 DB45/T 3962022 DB45/T 3962022 表9 丙类结构基础类型及基础最小埋深 地基胀缩等级 基础类型 基础最小埋深dmin m 桩(墩)基 桩基6 m,墩基4 m 圈梁条基垫砂(0.4 m0.5 m 厚) 2砂垫层厚 条基垫砂(0.

43、3 m 厚) 常规砂垫层 注1:dpmin为三类场地基础最小埋深,见表10。 注2:采用筏板基础时,应做好基础周边隔水措施;当基底为强膨胀土时,基底应有隔水措施。 p表10 三类场地基础最小埋深 d 地区 dp(m) 地区 dp(m) 地区 dp(m) 南宁 1.5 崇左 2.0 河池 1.2 邕宁 1.5 隆安 1.6 融水 1.2 武鸣 1.5 宁明 2.0 柳城 1.2 来宾 1.2 田阳 1.5 柳州 1.2 贵港 1.2 百色 1.5 武宣 1.2 扶绥 1.6 田东 1.4 桂平 1.2 凭祥 1.4 上思 2.0 平南 1.2 大新 1.4 巴马 1.5 北流 1.2 桩基宜采用

44、灌注桩型,桩尖应锚固于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以下土层中。最小桩长应按式(12)计算。 = + (12) 式中: 最小桩长,单位为米(m); 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单位为米(m),由表2确定; 桩锚固在相对稳定层内长度,单位为米(m)。锚固长度应满足下列条件: 膨胀变形按式(13)计算时: (13) 收缩变形按式(14)计算时: (14) 按胀缩变形计算时,计算长度应取式(13)和式(14)中的较大值,且不应小于4倍桩径及1倍扩大端的直径,最小长度应大于1.5 m。 式中: 在大气影响急剧层内桩侧土的胀切力,单位为千牛(kN)。宜由现场浸水桩基试验确定,试 桩数不少3根,取最大值,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

45、 15 DB45/T 3962022 DB45/T 3962022 PAGE 20 PAGE 19 对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最不利工况下作用于桩顶竖向力,包括承台和承台上土的自重,单位为千牛(kN); 桩身周长,单位为米(m); 桩侧土的抗拔系数,应由试验或当地经验确定;当无此资料时,可按JGJ 94的规定取值; 2 桩端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 桩周土的摩擦力特征值,单位为千帕(kPa); 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单位为千帕(kPa)。 基础梁或承台梁须用钢筋混凝土现捣连续梁,当它与底层圈梁重复时则应合并,梁底不应置于具有胀缩性的土层上,梁截面及配筋由计算定,但不宜小于圈梁的截面及配筋。

46、 对烟囱、窑、炉等高温构筑物应主要考虑干缩影响,并根据可能产生的变形危害程度,采取适当的隔热措施。在锅炉、烟囱、加热炉等局部热源的下部,须设流动空气隔热层,其传至地面下 1.2 m处的温度应小于等于 21 。对冷库等低温建筑物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分向基底土转移引起膨胀。 坡地 建筑场地符合地形坡度大于等于 5,或地形坡度小于 5且同一建筑物范围内局部地形高差大于 1m 的场地,建筑物应按坡地建筑物进行设计。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计算方法应符合本文件第 6.2.9 条: 坡肩地带有外加荷载; 场地基岩埋置深度小于大气影响急剧深度,上覆土层与岩层间有软弱层,取软弱层面为滑 动面进行

47、验算; 岩层倾向与土坡方向一致,且岩层倾角小于土坡坡角时,验算接触面的稳定性; 其它不利于边坡稳定性的情况; 对不稳定边坡,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当地经验采取下列措施: 设置支挡,根据计算的滑体推力和滑动面或软弱结构面的位置,可采用一级或多级挡土墙 、挡土桩或其它措施,各种措施,宜作多方案比较。挡土墙基础或挡土桩下端均应置于滑动面或软弱结构面以下,并应不小于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且基础底不应垫砂; 排水措施,应设置排水沟防止地面水体浸入坡体。必要时,尚应采取防渗措施。对裂缝应进行灌浆处理; 设置护坡,可根据当地经验在坡面干砌或浆砌片石、设置支挡盲沟或种植草皮等。6.7.3 挡土墙的设

48、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墙背滤水层,厚度不小于 300 mm,回填材料为碎石、砂卵石。滤水层以外宜选用非膨胀土回填,并分层夯实; 墙身应设置泄水孔,中距 4 m 左右,坡度大于或等于 5,墙背孔口下应设混凝土隔水层, 厚度不小于 0.2 m; 墙顶和墙脚应设置散水,宽度宜与墙高同,但不小于 2 m; 每隔 10 m 左右和转角部位应设变形缝; 挡土墙高度不宜大于 3 m; 符合上述规定的挡土墙,其主动土压力可采用楔体试算法确定。计算时不考虑土的水平膨胀力,破裂面上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饱和快剪强度。 散水3m砂砾石滤水层泄水孔隔水层厚200mm散水图4 挡土墙示意图 保湿挡土墙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9、 本文件第 6.7.3 条挡土墙设计规定; 在挡土墙墙背与滤水层之间增设防水层,可选用防水涂料、油毡、沥青、橡胶卷材或其它防水材料; 变形缝须用高分子卷材或止水带隔绝水分转移通道。泄水孔采用管材预埋。 保湿挡土墙墙背地面坡度小于 5的场地,可认为已具有平坦场地条件,可按平坦场地设计,但基础外缘或边桩距墙背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墙高。 不设防水层的挡土墙不应作为保湿挡土墙。 单面坡场地采用基础埋深作为主要防治措施,基础最小埋深应按式(15)计算: = + (15) 式中: 单面坡场地基础最小埋深,单位为米(m); 三类场地基础最小埋深,单位为米(m); 单面坡场地基础埋深增值,可按式(16)计算:

50、d = (16) 式中: 由坡肩起算的坡肩地带宽度,单位为米(m),可由下式计算确定,当计算值大于10 m时,取 10 m。 = cot 5 cot(17) 式中: 坡高,单位为米(m); 基础外缘至坡肩的距离,单位为米(m),其值应大于或等于(h2); 坡度,单位为度()。 )坡肩地带坡顶地带10m坡肩5h坡脚地带坡脚(b)图5 坡地上基础埋深计算示意图 单面坡场地采用灌注桩作为主要防治措施时,桩长应大于或等于坡地基础最小埋深加 2 m。桩距坡肩应大于或等于坡高加 2 m。缺乏经验地区,应先治坡,使其具有三类场地条件后,再按本文件第 6.5.2条的规定设计桩基础。 多面坡场地,须采用平整场地

51、、设置保湿挡土墙等措施,使场地具有单面坡或平整场地条件后,方可按本章有关规定,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 按膨胀土地基设计的多层砖混结构建筑应每层设置楼层圈梁和构造柱。 管道 给水进口管和排水出口管,宜敷设在钢筋混凝土套管或管沟中。 地下管道及附属构筑物(如管沟、检查井、检漏井等)的地基,宜设置厚 150 mm 改良土垫层,管道宜敷设在砂垫层上。 检漏井应设置在管沟末端和管沟沿线分段检查处,并防止地面水流入。井内应设置深度不小于300 mm 的集水坑,并应使积水能及时发现和排除。 地下管道或管沟穿过建筑物的基础或墙时,应设有预留洞。洞与管沟或管道间的上下净空,均不应小于 100 mm。管道与洞孔间的

52、缝隙,应采用不透水的柔性材料填塞。 对高压、易燃、易爆管道及其支架基础的设计,应考虑地基土不均匀胀缩变形所造成的危害,并根据使用要求,采取适当措施。 7 施 工 一般规定 在膨胀土地区的施工工程,应有专门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人员应熟悉膨胀土的一般知识和有关工程地质资料。若发现实际土层分布与资料不符时,应及时与勘察、设计单位联系。 基础施工前应完成场地平整、挡土墙、护坡、防洪沟及排水沟等工程,使排水通畅,边坡稳定。 临时生活设施、水池、淋灰池、洗料场、混凝土预制构件场、搅拌站及防洪沟等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 10 m。 做好施工场地排水,防止施工用水流入基坑(槽)。施工用水管网不应渗漏。

53、施工时,尽量不要破坏场地的天然地貌,砍树时应清除残根,并用改良后的膨胀土或非膨胀土回填。 隐蔽工程如基础、地下室、地沟、地坑、地下管道、挡土墙等,应做好施工记录存档。 地基和基础施工 地基基础工程宜避开雨季施工。开挖基坑(槽)发生地裂、局部上层滞水或土层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处理后,方能继续施工。 基础施工宜采用分段快速作业法,施工过程中不应使基坑(槽)暴晒或泡水;雨季施工应采取防水措施。 基坑(槽)或边坡开挖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坑壁(边坡)支护、喷浆、锚固等方法,防止坑(槽)壁或边坡坍塌;如不能及时护面,应预留 30 cm50 cm 的保护(岩)土层。基坑(槽)挖土接近基底设计标高时,宜在其

54、上预留 20 cm50 cm 土层,待下一工序开始前继续挖除。 应在基坑周围设置有效的截排水措施,防止雨水及施工用水流入对基坑造成不利影响。 砂垫层:切忌出现振动析水现象或灌水操作。质量控制应符合 6.6.1.2 条。 灌注桩成孔后,应将孔底清淤干净,并应及时浇灌混凝土。 回填土:隐蔽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回填土;回填土时不应灌水操作,基槽回填土宜选用非膨胀土或改良后的膨胀土。 建(构)筑物的施工 钢筋混凝土基础梁和圈梁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预制构件:不应用膨胀土做土模。 现浇楼盖、屋盖或其它构件:其模板不宜支在地面上,采用架空法支模较好;构造柱应用相邻砖墙做模板以保证相互结合。 散水施工前应先夯

55、实基土,如基土为回填土应检查回填土质量,不符合要求时,需重新处理。伸缩缝内的防水材料应填密实,并略高于散水,或做成脊背形。 屋面施工完毕,应及时安装天沟、水落管,并与排水系统及时连通;水落管应避开散水的伸缩缝。 水沟、水池、检查井等给排水系统的隐蔽部分施工,应保证砌筑砂浆饱满,混凝土浇捣密实,防水层厚薄均匀,杜绝一切渗漏现象。 水池、水塔等的溢水装置:安装好后,应试验,确保发挥作用,并应与排水管沟连通。 8 维护与管理 维护管理一般规定 使用单位应保存有勘察、设计、施工的全部原始资料,并应实施维护管理工作,建立维护管理档案。 建立定期观测记录的技术挡案,做好定期观测记录的资料分析工作。 针对资

56、料分析结果,按照规定要求及时采取相应维修措施。 维护与检修 发现房屋损坏,应及时会同原设计单位,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结合建筑周围环境和使用维护等情况进行分析,查明损坏原因。若勘察资料不足,应及时补做勘察工作。 发现有以下裂缝时,应及时进行修复:外纵墙窗台上是否有沿墙纵向的水平裂缝;外墙转角处或内外墙交接处是否有倒八字裂缝;外横墙是否有十字交叉裂缝;外柱脚往上约 0.5 m 处或外柱头往下约0.2 m 处是否有环状裂缝;观察门窗顶及窗台是否有斜裂缝。 检查给排水管沟有无渗漏现象。如发现渗漏,应及时维修。 定期检查散水、明沟是否有开裂翘曲扭曲现象,发现开裂等现象时,应及时修复。 检查是否有改变建

57、筑环境条件的现象,包括树的种植生长,附近局部挖填土方、扩建房屋、局部水源的增减等。 地基的防水保湿: 建筑明沟打掉、无散水或散水已坏者需补建或修建保湿帷幕; 保湿帷幕由防水材料、改良土和散水组成。帷幕深度应大于或等于基础最小埋深。散水宽度部位应覆盖帷幕,如图 6 所示; 帷幕施工应与散水施工配合进行。帷幕土沟外侧壁须修理平整,散水的垫层顶面应找平压光。 图6 保湿帷幕构造示意图(单位:mm) 箍梁:可加强建筑的整体刚度;在墙体开裂的部位,在-0.020 m 标高以下,沿墙边设箍梁一道并形成平面封闭状。梁面平-0.020 m,截面 240 mm240 mm。梁两侧配筋各 316,箍筋6200;在

58、外墙开裂而又无内墙的大房间等部位,需沿轴线设箍梁拉通两侧外墙的箍梁,梁一侧设地垄墙,此墙与外墙砌结。 抬高室外地坪:可起到加深基础加强地基的防水保湿作用。具体做法是沿开裂外墙边回填土,尽量提高回填高度,回填宽度不小于 2 m,然后按 2往外找坡,上面在按散水做法打混凝土覆盖。 DB45/T 3962022 DB45/T 3962022 PAGE 23 PAGE 24 附 录 A (规范性) 膨胀土土工试验项目各勘察阶段膨胀土土工试验项目应符合表A.1的规定。 表A.1 膨胀土土工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项目和提供参数 可行性研究 初步勘察 详细勘察 维修勘察 指标 代号 1 天然含水量 2 天然重

59、度 3 土颗粒比重 G 4 孔隙比 e 5 液限 L 6 塑限 P 7 自由膨胀率 ef 8 缩限 S - 9 胀限 Z - 10 50 kPa 压力下相对膨胀率 xe50 11 线缩率 S 12 胀缩总率 XS 13 压力为零时的膨胀率 e0 - 14 膨胀率的压力折减系数 a - 15 膨胀率的压力指数 b - 16 膨胀压力 PP - 17 横向线缩率 H - 18 收缩系数 S - 19 体缩率 V - 20 横竖线缩率比值 - 21 黏聚力 c - + + + 22 内摩擦角 - + + + 注1:1.“”表示应提交的项目指标。 注2:“”表示视需要而定的项目指标。 注3:“-”表示

60、不需提交的项目指标。 附 录 B (规范性) 膨胀土工程特性指标室内试验 B.1 自由膨胀率试验B.1.1 试验原理 本试验用于判定黏性土在无结构力影响下的膨胀潜势,为判别膨胀土提供指标。B.1.2 仪器设备 B.1.2.1 玻璃量筒:容积为 50 mL,最小刻度为 1 mL,容积和刻度应经过校正。B.1.2.2 量土杯:容积 10 mL,内径 20 mm。 无颈漏斗:上口直径 50 mm60 mm,下口直径 4 mm5 mm。 搅拌器:由直杆和带孔圆盘构成,圆盘直径小于量筒直径约 2 mm,盘上孔径约 2 mm。B.1.2.5 天平:称量 200 g,感量 0.01 g。 B.1.2.6 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