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考地理试卷分析_第1页
2011中考地理试卷分析_第2页
2011中考地理试卷分析_第3页
2011中考地理试卷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中考地理试卷分析地理中考是对初中三年地理教学的总结,是检验和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尺,同时也是高中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现将2011中考地理试卷作如下分析:试卷特色1、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试题整合相关中考内容,将多个考点集于一题进行考察,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如选择题第1题,将中国季风分界线、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人口密度分界线和中国民族分布界线等知识综合起来进行考查。选择题第5题对等高线的考查,既要认真读题目中的文字材料,认真审题,又要仔细观察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状况以及图中的指向标等信息,还要联系中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进行分析判读。选择题第10题用西北地区的局部区域图考查了西北的农业状况,相关山脉的分界意义以及中国热量带和降水量的分布情况。2、富有生活气息和文学色彩试题联系生活,设置情境,突出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地理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强调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吻合《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如:选择题第3题,设置元旦看房的生活情境,要求学生抓住“元旦”这一时间,对应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和该天赣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物影的长度来考查,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此时看房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体会到地理原来和生活是如此紧密联系,可以指导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有的试题将枯燥的地理知识以灵活化,生动化,文学化的方式进行考查,使试题鲜活起来。如:选择题第10题西北地区由东向西的景观变化用诗句的方式进行考查,别出心裁,既富有文学色彩,又具有生活气息,拉近了地理与学生的距离,地理与语文的距离,地理与生活的距离。使地理成为桥梁,联系多种元素。试题在运用语言上更亲切,让学生在做题时感到舒心、愉快,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更能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试题充分体现人文关怀。3、凸显学科特色,步步紧联地图纵览全卷,除了选择题第6和第14小题外,其他各题都出示了对应的地图进行考查。全卷用图有10幅之多,强调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在地图中的定位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对地图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思考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相应的考点都以地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一个“图”字尽显学科特色,囊括全卷。重视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空间规律、相互联系、发展变化和形成过程等内容;充分利用地图语言来呈现试题内容,使试题充分体现地理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重视考查学生的地理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内容4、联系时政热点,拓展学生视野,体现地理学科的时效性“时时有地理,处处有地理”这是试卷发出的一个朴素的声音。试卷联系近期中国热点事件设置,彰显时效性。如:综合题第16题联系今年5月份长江中下游出现的60年罕见的旱情这一热点事件,考查相应的省区,湖泊,商品粮基地和铁路线等知识;第17题联系当前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设题,考查西亚的矿产资源。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学生今后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师今后的教学有很好的提示和导向作用。5、强调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地理素养探究题是今年中考新设置的题型,分值5分,占全卷分值的12.5%。旨在考查学生发现,思考,探索,分析能力。试卷第19题分析春节期间哈尔滨和广州景象差异的原因,乌苏里江和帕米尔高原景象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现象区追究原因,从表面去探索本质,再用已知的知识去检验地理现象,从而发现逻辑联系,构建知识间的因果联系。第20题比较青藏地区河谷农业和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各自不同的制约因素强调的是区域差异的比较能力,而后又要学生分析两地发展农业的共同优势又突出区域联系的发现能力,这一题与高中地理中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节相照应,起铺垫作用。二、成绩统计及数据分析(综合题部分)题号16题17题18题19-20题综合题总分686525平均分3.44.73.4314.5得分率%56.752.256.76058各题分值分布状况16题得分1分2分3分分4分5分6分占比值%14131315232317题得分1分2分3分分4分5分6分7分8分占比值%81088111728418题得分1分2分3分分4分5分6分占比值%12101220251019-20题得分1分2分3分分4分5分占比值%1015182025三、答题情况分析1、识图定位能力差,地图落实不到位第16题中国的省级行政区,中国的铁路线,第17题板块的名称和范围,波斯湾局部图的识别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失分较重。另外,最后一题探究题,无图考图,有些学生对中国的经度和纬度范围没有概念,印象模糊,出现西经和寒带,南温带之说。2、对气候等难点知识掌握不好试卷中几处涉及到气候之处,学生均失分较严重,或表述不明,或理解不清。如16题中赣州的气候类型写成温带季风气候,18题中季风气候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及其影响范围,有的同学仅写成南方地区;18题中美国西部及中部的的气候差异以及的美国的常见的气象灾害失分较大。3、审题不清,分析判断能力差学生做题逻辑不严,思维混乱。主要表现在:审题不清,难以破题;简单罗列;只言片语,难以自圆。如探究题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多有偏差,不能准确把握题意,在答案的组织上逻辑混乱,理论与材料的结合体现不出来,,表达不够明确,评卷教师看后感觉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新疆的绿洲农业和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的制约因素,学生抓不准关键词由果到因分析。、错别字多,答题用语不规范的问题较突出因为写错字,用语用词不规范而失分的比例较大。主要易出错的字词有“鄱阳湖”,“赣州”,“江淮平原”,“漂移”,“脐橙”等,表述上把山脉的走向和河流的流向混为一谈。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地理课堂地理课堂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不是呆板的,而是鲜活生动的,地理教师应多收集课堂内外的课程资源,整合多方资料,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理解,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教学中少一些灌输多一些引导,正确的处理好课文,地图,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2、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在地理新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读图、指图、填图、运用地图等方式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读图。不仅要知道铁路干线,而且要在地图上准确定位。也就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抓基础教学的同时,重点放在地图的研究和练习上。经验得出,没有哪一节地理课堂可以离开地图,不用地图。离开了地图的地理课堂是抽象的地理课堂,枯燥的地理课堂,艰涩的地理课堂,必然也是失败的地理课堂。教师必须每节课准备好相应的地图进行教学,或实物图,或教学挂图,或电子地图,或练习纸图,或手绘图,或板图。只有学生常见地图,常读地图,常析地图,才能熟能生巧,再现地图。3、教师应规范自己的教学用语学生的错别字,表述不清,词不达意,不用专业术语等现象,很大责任应归咎于教师自身的言行。教师平时上课养成多用专业术语,语言表示清晰,逻辑性强,学生自然就会受到熏陶,潜移默化中养成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