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19/31/wKhkFmZbmSqAGNiEAAHVibSAjXU729.jpg)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19/31/wKhkFmZbmSqAGNiEAAHVibSAjXU7292.jpg)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19/31/wKhkFmZbmSqAGNiEAAHVibSAjXU7293.jpg)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19/31/wKhkFmZbmSqAGNiEAAHVibSAjXU7294.jpg)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19/31/wKhkFmZbmSqAGNiEAAHVibSAjXU72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
模拟试题
一、基累与运用(31分)
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10分)
丕仅阅逶能增加初识和技能」还能生富A的精界。通过阅读经典,你可以和智者交谈,
与伟人对话。读刘湛秋《雨的四季》,你能从四季雨景中感受到自然的风—(yun);读莫怀戚
《散步》,你能从日常—(sud)事中体察亲情的温馨;读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你能从荒诳
情节中()人性的真伪……刚开始,你可以尝试广泛阅读,(只求懂得大概,不求
深刻了解)o接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读书方法,比如根据兴趣和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
取精读或跳读。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4分)
®温萼②荒磔③风y»n④sud事
(2)填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辨析B.辨别C.分辩
(3)把括号里加横线的句子替换成一个成语。(2分)
(4)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作修改。(2分)
2.默写。(10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诫子书》)
(2),不亦君子乎?(《论语》)
(3)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4),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河流大野犹嫌束,0(谭嗣同《潼关》)
(6),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课文中常有彰显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的金句。①(填作者)在《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一诗中,用“②,③”表达了自己虽年迈,但仍想
守卫边疆的报国之愿。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用呼吁大家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④,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常见的谦辞有“犬子”“鄙人”“寒舍”等;敬辞有“惠
赠”“垂询”“高见”等。
B.中国传统节日有特定的习俗。据此可知,“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樱桃桑棋与菖
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是写端午节。
C.农历十二月八日是腊八节。为了感受节日气氛,小文早餐吃了腊八粥。奶奶告诉她过了腊八就
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D.小文把自己的作文交给老师批改时说:“学生拙作,请您拜读!”老师给小文面批指导后,小文
又说:“感谢先生不吝赐教!”
4.下列句子中有关语法修辞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担心”“想念”“出现”“应当”等词语的词性,都是动词。
B.“凌乱”“强壮”“清脆”“笔直”等词语的词性,都是形容词。
C.“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句中的加点词是贬义词。
D.“那只猫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这个句子采用了比喻修
辞手法。
5.学校开展以“文学部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4分)
(1)【活动一:写结论】下图是某网站发布的初中生阅读笔记占比的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可以
得出什么结论?(写一条即可)(2分)
阅读笔记有偶尔有没有
占比5%10%85%
(2)【活动二:写句子】(2分)请把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使句子构成排比句。
文学是美妙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①;②O
二、阅读与理解(52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完成6-7题。(6分)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
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6.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2分)
7.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4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2题。(13分)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
【乙】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
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
参杀人!”其母惧投杼①逾②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释]①杼(zhti):织布用的梭子。②逾:越过。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或其家穿井_________(2)国人道之
(3)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4)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值也
9.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一处。(2分)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10.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一人又告之日
A.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列子・杞人忧天》)
B.有闻而传之者(《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
C.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言语》)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其母尚织自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两文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共同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回答13-16题。(共13分)
材料一
①如果你在路边、休息处看到一个人手指连动笑得合不拢嘴,那大概就是在刷小视频了。不
自觉地深陷其中,番然之间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小时.
②抖音为什么会火?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消遣和感官刺激的需求。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
判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这样写道:“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
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信仰、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
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节选自网络文字《抖音,正在毁掉年轻一代人?》,有删改)
材料二
①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
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②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
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
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③……
④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
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
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节选自语文教材《植树的牧羊人》,有删节)
材料三
越过枯燥才能获得愉悦
①对枯燥的忍耐力,可能是一个优秀的人最深沉的素质,也是与平庸者最大的分野。生活在
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被“精彩”惯坏了,越来越失去忍耐枯燥、在枯燥中学习的能
力。人们热爱爆梗、段子、笑点、包袱的感官刺激,习惯被消耗自己时间的娱乐文化所“喂养”,
难以越过枯燥门槛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②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的性质,需要理性的主体忍受一定程度的枯
燥,投入深度注意力。枯燥是一个门槛,是为不学无术者、浮躁者、消遣者设置的障碍,越过这
个门槛者,才能慢慢获得愉悦。精彩,是在孤独静观、克服枯燥后“先逖后场”,习得新知,解开
困惑。
③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一气呵成者,很少是一开始就有写作冲动的,而是在克服
最初那30分钟的枯燥过程后酝酿出来的。阅读也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读一本好书是需要资
格的,要有耐心让自己慢下来,坐得住冷板凳,去获得这个阅读资格,而不是看一两页就轻易扔
一边。再深奥难读的书,克服了前30页的阅读痛苦、坚持一段时间,就慢慢读进去了。创新创造,
也不是脑袋一拍灵机一动,新点子就来了,那是重复实验、头脑风暴、文献输入、失败沮丧,爬
起来继续干的产物。
④看看那些能成就人滋养人,在哪里都能受到推崇的好品质,大多与忍受枯燥相关。延迟满
足、专注、自律,核心都是对枯燥的克服。勤奋、刻苦、坚毅、节制、谨慎、惜时、慎独、忍耐、
适应,从这些品质中都能看到对枯燥的超越,接受和越过枯燥,才能养成这些让人受益终身的好
品质。(作者曹林,有删改)
13.结合文本,解释材料三中加点词“先涩后畅”的意思。(2分)
14.材料一中的“娱乐”和材料三中的“愉悦”是一回事吗?请简要分析。(4分)
15.揣摩材料二“我”用“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这句话来评价牧羊人的用意。(2分)
16.材料三第③段用了一组事实论据来证明观点,其实,材料二的故事也可以概括为材料三的一个
事实论据。请你提炼材料二的内容,填在下面的空格上。(5分)
要在荒山上造出一片绿洲也需要(1分),那不是
(2分),而是(2分)。
(四)阅读曹学林的《“鱼在水”》,完成17-20题。(20分)
①“鱼在水”本名叫于在水,是我的一位小学启蒙老师.
②于在水这个名字很特别,有说是出自于《诗经》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有说是“于”
与“鱼,,谐音,鱼在水中,可谓得其所哉!不是有个成语叫“如鱼得水”么?也有的说是,小时候取
名时先生说他五行缺水,故用“水”字来补。总之,这名字用现在的话说,叫有文化。
③于在水确实有文化。他是我们村最早的高中生;在村里的耕读小学刚创办时就被安排做教
师,后来还被任命为校长。在祖祖辈辈都没有一个人识字的村人眼里,能做教师、校长的人就是“圣
人“,孔夫子不就叫“孔圣人”吗?
④于在水个子不高,又长得瘦,但却很精干,说话有点女人声,尖利而响亮。他不但会教学,
而且能写,笔头快。村里要写个汇报材料什么的,找到他,一个晚上就能完成,让领导很满意。
他还会画画、写毛笔字,学校的山墙上有一块黑板报,被他画得图文并茂,吸引了许多村民和过
路行人停下观看。每年春节前,大队搞文娱宣传队,他集编、导、演于一身,不少节目在公社和
县里都得了奖,为大队争得了很多荣誉。大家都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大队党支部就把他发展
为党员,提拔为支委,还把他作为支部副书记的人选进行培养。村里的人遇见他,没有谁不恭恭
敬敬叫一声“于校长”的。那段时间,于在水真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⑤我在村里的耕读小学读书时,于在水做我的老师。他既教我们语文,又教我们算术,还教
我们音乐、美术、体育、自然等课程。上课的时候,于老师那矮小的个子在教室前跳来跳去,像
演戏一般。记得于老师教我们唱“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这首歌,于老师唱一句,我们跟
在后面学一句,有人故意把它唱成“鱼一在一水呀,瓜一在一秧”,于老师听出歌词不对,反复纠
正,待到明白过来是有人在故意捣蛋时,气得把歌本往讲台上“啪”地一摔。有时于老师正在上课,
忽然一只麻雀从外面飞进来,或者一只老鼠在屋顶窜过,教室里就会产生一阵骚动,一些调皮的
孩子甚至会爬到桌子上大惊小怪地叫唤。这时的于老师就会停止讲课,用教鞭敲敲黑板,做出严
肃的样子。非到忍无可忍,于老师决不打人。
⑥大概在我读初二年级时,于在水被调到离我们村十几里远的一所完小去做校长。这次调动
对他是一种破格重用,更是一次脱胎换骨。果然,于在水担任那所完小校长没几年,就转为了国
家正式教师,农村户口转成了国家户口,吃粮由原来靠生产队分,变成了拿粮本儿到粮管所买。
他这条“鱼”终于跳了龙门!
⑦多年以后,我师范毕业,也走上了教师岗位。不过这时,我的小学启蒙老师于在水早已不
做校长了,连教师也不做了。听说是因为领导能力差,教学水平低,实在弄不下去了自己辞的职。
完小不同于耕读小学,那里面是藏龙卧虎啊。做了几年校长,于在水被弄得心力交瘁,变成了一
条“涸辙之鱼”。辞去校长职务后,于在水就到校办厂跑外勤。那时校办厂正红火,教师转行办厂
的不少,国家发的工资照拿,还能多一块奖金、业务费,不少人都争着去。
⑧我在做了几年教师后,调离了学校,不久又到县城工作,此后与于在水老师就断了联系。
也不知他在校办厂情况如何.我曾认为,于老师做一个小学校长应该是“如鱼得水”的,现在才悟到:
鱼也有自己牛活的水域,不是每条鱼都能游向大海啊!
⑨有一次,父亲从乡下来城里看我,喝酒聊天时谈到于在水。父亲告诉我,于在水现在不得
过身了!办厂被人骗了十几万,天天有人上门要债,每天都东躲西藏的不敢见人呢!临走时,父
亲还叮嘱我,要是他来向你借钱可千万不能借,借给他可就有去无回啦!
⑩于在水并没有来向我借钱,不过有一次回老家时,我却在村口遇见了他。只见他又矮又瘦
又累,脸上胡子拉脩的,五十多岁的人,好像六七十岁一样,完全是一个猥琐的农村小老头。看
不出一点年轻时的精明、干练,看不到一点曾经做过教师、校长的那种“有文化”的影子。我正想
问候几句,他却跟我说正要找我,准备办个剧团。我说,剧团可不同于文娱宣传队啊,演员从哪
儿来?而且难管理,赚钱也不易。他笺羊,并不分辩什么,只是叫我帮忙。我答应下来。但此后
他又并未再找我,可能是改变主意了,我也就未再过问.
⑪大约是在08年5月初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老家的同学打来的,他告诉我,于在水
出事了。
⑫我忙问:出了什么事?
⑬同学说,于在水伪造中央文件,私刻公章,以举办奥运会名义,到企业去拉赞助,涉嫌诈
骗,公安局可能要抓呢!
⑭我吃了一惊,半晌说不出话来——
⑮于在水,他……他……他真是脑子进了水啊!
17.作者善于巧借成语或俗语来对于在水的事迹进行评价,请在通读全篇的基础上完成下面的表格。
(4分)
评价事件
如鱼得水___________①__________
__________②从耕读小学转到完小做校长,成为国家正式
教师
涸辙之鱼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脑子进水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第⑧段划线句子是什么含义?(2分)
(2)分析第⑩段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
19.第⑩段中于在水“笑笑”,没有分辩,那么他有哪些话没有说出来呢?请模拟于在水的口吻把他
没有说出的话写出来。(6分)
20.批评家福斯特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两类: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你认为于在水是哪一类人物?
为什么?请结合相关情节做阐述。(5分)
小贴士:扁平人物的性格简单、静止,圆形人物性格复杂且变化发展。
(五)阅读名著《西游记》选段,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
“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问:“那方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
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
师徒们正自胡谈乱讲,只听得有人叫道:“大圣不须烦恼,且来吃些斋饭再议。”四众回看时,
见一老人,身披飘风整,头顶偃月冠,手持龙头杖,足踏铁黝靴,后带着一个雕嘴鱼腮鬼,鬼头
上顶着一个铜盆,盆内有些蒸饼糕糜,黄粮米饭,在于西路下躬身道:“我本是火焰山土地,知大
圣保护圣僧,不能前进,特献一斋。”行者道:“吃斋小可,这火光几时灭得,让我师父过去?”土
地道:“要灭火光,须求罗刹女借芭蕉扇。”行者去路旁抬起扇子道:“这不是?那火光越扇越着,
何也?”土地看了,笑道:“此扇不是真的,被他哄了。“行者道:“如何方得真的?”那土地又控背
躬身,徽徽笑道:“若还要借真蕉扇,须是寻求人力手。”
21.(1)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请结合选段
划线句分析。(3分)
(2)选段中土地提到的“大力王”,跟孙悟空有交情,也有过节,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概括他们的
“交情”与“过节”。(2分)
22.有网友认为,人走向成熟的过程,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只有翻山越岭,不断修行,
才能修成正果。“《西游记》里有四座山,翻过才是人生。”请根据提示,在相应的位置补充恰当
的内容。(3分)
走出花果山,被压五百年,【乙】最后一座山,
告别舒适圈。皆因太轻狂。修炼成正果。
23.小文同学阅读名著整理了不少心得感悟,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悟空在车迟国斗法时自评:“就把我锁在铁柱子上,我也要上下爬踏,莫想坐得住。”《西游记》
好几个回目中称悟空为“心猿”,与他活泼好动、不受控制的性格有关。
B.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童年梦幻般的色彩,百草园里的“蟋蟀”“油蛉”“桑甚”等都是欢乐童年
的见证。
C.《西游记》让我明白:团队成员可以个性鲜明,也免不了偶有争执,但必须有同一个“西天”,
才能取得最终的“功德圆满”。
D.《五猖会》中父亲命令“我”背完书才能去看会,让“我”无奈和厌烦,可见鲁迅小时候天真好玩,
长大后才明白当年父亲望子成龙的苦心,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与愧疚。
三、作文(60分)
24.请以“这朴素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语文模拟试题答案
I.(1)①xin②dan③韵④琐(2)B(3)不求甚解(4)将“不仅”与“阅读”调换位置。
2.(1)险躁则不能治性(2)人不知而不愠(3)便引诗情到碧霄(4)何当共剪西窗烛(5)
山入潼关不解平(6)回乐烽前沙似雪(7)①陆游②僵卧孤村不自哀
③尚思为国成轮台④一个纯粹的人
3.D(2分)4.D(2分)
5.(1)示例:85%的初中生没有写阅读笔记的习惯。(结论符合图表即可)
(2)示例:①文学是甘甜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②文学是美丽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
③文学是浩瀚的大海,让人心胸开阔④文学是巍峨的高山,让人心生叹服。
6.(2分)网,网罗的意思,丝丝小雨被编成了网,想要网住春天,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或想象
的写作手法),生动、新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7.(4分)①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
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②世态炎凉的感叹。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
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8.①待,等到②讲述③和④相信,信任(4分)
10.B惧/投杼逾墙而走(2分)10.B(2分)
11.他的母亲还是可以泰然自若地织布。(2分)
12.两文都告诉我们听到传言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弄清真相;不可轻信流言。甲文中的传言者
把丁氏(挖井以后)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传成了从井里挖到一个人。乙文的曾母一开始是信任儿
子的,但在多次听到“曾子杀人”的传言后,没有调查清楚传言中的“曾子”只是与儿子同名的人,
就以为儿子杀了人害怕被牵连获罪而扔下织布机翻墙逃跑了。(3分)
13.先要忍受枯燥,然后才能习得新知,解开困惑,获得愉悦。(2分,意对即可)
14.材料一中的“娱乐”是以消遣或者感官刺激为追求,(2分)材料三中的“愉悦”是在克服枯燥之
后获得新知,解开困惑,收获创造成果的精神享受,必须以自律和忍耐为基础。(2分)
15.(1)表明牧羊人所做的事业非常艰难。(2)赞美牧羊人身上所具备的坚毅和无私的美好品质。
(3)传达出作者对牧羊人最崇高的敬意。(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16.例:要在荒山上造出一片绿洲也需要忍耐(或忍受枯燥).(1分)那不是凭着一股热情和冲动,
挖几个洞,埋下几颗种子就可以做到的;(2分)而是要用几十年的时间,与孤独和忍耐为伴,
经历反复的栽种、补种、养护,才能完成的事业。(2分)
17.①担任耕读小学校长,充分发挥专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环境安全部员工入股分红合同(环安股)3篇
- 2024至2030年中国提花窗帘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捷变式邻频调制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扎染灯芯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工地租用车辆标准合同
- 2024年农民工权益保护劳动合同模板3篇
- 2024至2030年中国喇叭深汤碗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发热体护膝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教育午托机构租赁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度知识产权许可合同管理制度分析2篇
- 连读与不完全爆破规则
- QC输电线路新型防鸟害装置的研制
- 工业管道颜色及标识要求
- 标准公差及基本偏差表
- GB∕T 34015.3-2021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梯次利用 第3部分:梯次利用要求
- 邀请函模板14
- 电厂保洁技术方案
- 【小课题结题报告】《创设“生活化”情境 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 劳动赔偿协议书
- (精选)复旦大学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 (精选)质量合理化建议100条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