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案号:正在报建设部备案之中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镇道路排雨水设计规范
发布 2018-04-01
施行 本规范是根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
2015
年浙江省建筑节能及相关工程2015)
制定的。本规范共
7
章,主要技术内容有: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设计计算;5管渠和附属设施;6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7
泵站。
501
310005)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1、主编单位: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2、参编单位: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杭州市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杭州市运河集团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伟业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3、主要起草人:余建民
毛译军
陈安东
邵福彪
何卫华
袁翔
刘静
李村
徐云肖
冯一军朱彤
温军燕
沈建明
王庶
吴为义
陈高青
张国伟
潘亚成
吴淼邓文全
王伟栋
厉建成4、主要审查人:颜兵
赵宇宏
周鑫根
周文鸿
郭英
周松国
.................................................................................................................
…………………
……………………
浙江省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表
雨水管和其他管道或设施的最小净距
……………………Contents1
General
Principle………………...(1)2
Symbol………………..……..……….....…..(2)
…………………..…….………(2)2.2Symbol……………….…..….(3)3
Basic
Regulations
………..………...………..……………4
Design
Calculation………….……...…………4.1Amount
of
Rainfall………..…4.2
alculation………..………...…..(7)4.3
of
Facility…………(9)5
Drainage
Pipes
Ancillary
……………..…….(5.1
General
Regulation5.2
Pipe………..………...……5.3
...(12)5.4
3)5.5
Outlet………..………...……5.6
Outlet………..………...…..(14)5.7
Channels………..………...……………….(15)5.8
...(16)5.9
facilities………..………...……(16)6Anaglyphic
Drainage……………………..…(18)6.1
General
Regulation…………..………...………….……6.2
Drainage
of
Bridge
Deck………..……….6.3
Drainage
of
Down
Channel………..……7
Pumping
………………...……………(20)7.1
General
Regulation…………..………...………………7.2
Basin………..………...……….(20)7.3
Design
of
Station………..………….(20)7.4
Outlet
Facilities………..………...………..(21)7.5
Monitoring
System………..…AppendixA:
City
Rainstorm
of
Zhejiang……(23)Appendix
B:Minimum
Distance
from
Rainwater
Pipelines
Other
Pipelines
………..……………….……………(27)Appendix
C
:Soil
Permeability
of
Strata…………………..(28)Appendix
D:
Properties
of
Grass
Ditch
and
Sunken
Green
Plants……………
Clause
Explanation………..………...Attached:
Clause
description………..………...1
总
则1.0.1
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我省新建、扩建、改建的城镇道路排雨水工程设计。1.0.3
城镇道路排雨水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道路排雨水工程
of
收集、输送和排放道路路面及周边区域雨水的工程。2.1.2
道路排雨水系统
system
of
road
收集、输送和处置雨水的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2.1.3
道路排雨水设施
of
road
道路排雨水工程中的管渠、附属构筑物、设备等的统称。2.1.4
暴雨强度
或
•hm表示。2.1.5
降雨历时
of
降雨过程中的任意连续时段。2.1.6
汇水面积
area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2.1.7
重现期
在一定长的统计期间内,等于或大于某统计对象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2.1.8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
recurrence
for
storm
sewer
design用于进行雨水管渠设计的暴雨重现期。2.1.9
低影响开发
low
development观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面源污染以减少对环境的冲击。2.1.10
透水路面
能使雨水通过空隙率较高、渗水性能良好的道路结构层路面。2.1.11
下凹绿地
sunken
space是一种低于周边地面,可滞留、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2.1.12
调蓄池
storage
是一种将雨水径流峰值的流量暂存其内的收集设施。2.1.13
径流系数
一定汇水面积内地面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2.1.14
土壤渗透系数
of
soil
permeability单位水力坡度下水在土壤中的渗透速度。2.1.15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capture
of
annual
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2.2
符号2.2.1
设计流量t——降雨历时;t——地面集水时间;t——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q——设计暴雨强度;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Qs雨水设计流量。2.2.2
水力计算——管渠设计流量;v——流速;Ah——水流深度;I——水力坡降;n——粗糙系数;R水力半径。2.2.3
下凹绿地的有效贮水容积Va有效存贮容积;——下凹绿地面积;h——下凹深度。2.2.4
雨水调蓄池α——脱过系数;f(α)
——
α的函数式;W——池前管涵的设计流量
Q
与相应集流时间τ的乘积;Q——调蓄池上游设计流量;b、n——地方参数;τ——管涵在进入调蓄池前的断面汇流历时。V调蓄池有效容积;D调蓄量;F——汇水面积;ψ——径流系数;β——安全系数;t——排空时间;V调蓄池有效容积;Q´——下游排水管道或设施的受纳能力;η——排放效率。2.2.5
透水设施Vp设计渗透量;t——渗透时间;K——土壤渗透系数;J——水力坡度;As——有效渗透面积。3
基本规定3.0.1
城镇道路排雨水工程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的原则。3.0.2
城镇道路排雨水工程设计应考虑城镇河道排涝能力,当河道排涝能力不足时,应采取大型地下排水管道、地下蓄水池或深层排水隧道等措施。3.0.3
污水管道和雨污合流管道不得接入道路雨水管渠。3.0.4
城镇道路排雨水工程设计宜同步设计低影响开发设施。3.0.5
GB50223
3.0.6
城镇道路排雨水工程设计应考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管理要求。3.0.7
设计前,需要调查收集的资料应包括:1
地形、地质、水文及气象等自然条件资料。2
城镇规划资料。3
道路、地下管线及其它市政设施资料。4
周边人文文化、历史古迹等资料。4
设计计算4.1
雨水量计算4.1.1
城镇道路雨水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当汇水面积超过
2km时,宜考虑降雨在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管网汇流过程,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雨水设计流量。Qs=qΨF (式
4.1.1)式中:
Qs——雨水设计流量();q设计暴雨强度(s·hm)];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4.1.2
径流系数应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的规定取值。4.1.3
当不满足时,应采用渗透和调蓄等措施。4.1.4
设计暴雨强度,应按下式计算:(式
4.1.4)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hm)];t降雨历时();P——设计重现期(年);A,C,b,n——地方参数,按本规范附录
A
取值。4.1.5
按表
的规定取值,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人口密集、内涝易发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宜采用规定的上限。2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不同的设计重现期。2-33-55-1030-502-32-55-1020-302-32-53-52-33-52-32-33-510-202-33-5表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年表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年)
4.1.6
雨水管渠设计时,降雨历时应按下式计算:t
=
t
+
t (式
4.1.6)式中:t——降雨历时();t地面集水时间(),一般取
5~15
,其中车行道宜取
5
;t——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4.2
水力计算4.2.1
雨水管渠的流量,应按下式计算:Q
A式中:
——设计流量(m/s);
——过水断面面积(m);
——流速()。
(式
4.2.1)0.0120.0130.0090.0130.0140.0150.0170.0200.0253000.0032000.0104.2.2
恒定流条件下雨水管渠的流速,应按下式计算:
1n
R2/3
I1/2
(式
4.2.2)式中:
——流速();R
——水力半径(m);I
——水力坡降;
——粗糙系数。4.2.3
雨水管渠的粗糙系数,宜按表
取值。表
雨水管渠粗糙系数4.2.4
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速,宜满足下列规定:表
雨水管渠粗糙系数4.2.4
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速,宜满足下列规定:2
非金属管道最大流速为
;3
管道在满流时最小流速为
0.75
;4
渠道最小流速为
。4.2.5
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与相应最小设计坡度,宜按表
取值。表
最小管径与相应最小设计坡度
0.0024.2.6
表
最小管径与相应最小设计坡度
0.002求。4.3
低影响开发设施计算4.3.1
下凹绿地的有效贮水容积宜按下式计算:h· (式
4.3.1)h式中:
Va有效存贮容积(m);——下凹绿地面积(hm);h——下凹深度(mm)。4.3.2
用于削减雨水管道峰值流量的雨水调蓄池,其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V
f
(a)W(m
)
)1.10)a1.10)a
n0.2nn
0.65
b
0.5
0.215
(式4.3.2-2)W=Qτ(m) )式中:V——雨水调蓄池容积(m);α——脱过系数,调蓄池下游设计流量和上游设计流量之比;f(α)
——
α的函数式;W——池前管涵的设计流量
Q
与相应集流时间τ的乘积;Q——调蓄池上游设计流量(m);b、n——地方参数;τ(t)管涵在进入调蓄池前的断面汇流历时
。4.3.3
用于排雨水系统径流污染控制的雨水调蓄池,其有效容积可按下式计算:V=10DFψβ
)式中:
V调蓄池有效容积(m);D——调蓄量(),按降雨量计,可取
;F——汇水面积(hm);ψ径流系数;β——安全系数,可取
;4.3.4
雨水调蓄池的排空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式
4.3.4)式中:t——排空时间(hV调蓄池有效容积(m);Q´——下游排水管道或设施的受纳能力(m);η——排放效率,一般可取
0.3~0.9。4.3.5
植草沟的转输雨水设计流量,可按式4.1.1计算。105.管渠和附属设施5.1
一般规定5.1.1
管渠排水设计宜采用重力流方式,当无法采用重力流或采用重力流不经济时,可采用压力流。5.1.2
施工条件以及养护等因素,并应满足道路两侧区块雨水管的连接要求。5.1.3
管渠断面形状应根据设计流量、埋设深度、工程环境条件,同时结合施工、制管技术水平和经济、养护要求综合考虑,并宜优先选用成品管道或渠道。管渠应便于维修和养护。5.1.4
附属设施由雨水口、检查井、跌水井、出水口和调蓄池等组成,其设计应与管渠同步设计。5.1.5
城镇道路排雨水设施的地基承载力应经计算确定,如遇湿陷性土、软土和厚层填土等特殊土层,应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的规定,进行必要的地基处理。5.1.6
管渠与其他管道或设施的水平和垂直最小净距,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B
的要求。5.1.7
管渠和附属设施设计应综合考虑洪水对其的影响。5.2
管
道5.2.1
管道宜分为干管、支管和连接管三种类型。5.2.2
干管敷设宜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宜设在快车道以外。5.2.3
D400。5.2.4
不同管径的管道在检查井内的连接,宜采用管顶平接。5.2.5
检查井与雨水口、雨水口与雨水口之间的连接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设计流量应为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计算流量的
倍~3
25m;2
其最小坡度不应小于
1%、最小管径不宜小于
200mm。5.2.6
300mm时,可不受此限制。5.2.7
管道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玻璃钢夹砂管、塑料管和其它符合要求的管材。20050080010005070901205.2.8
管材的选用应根据工程条件、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回填材料压实度等计算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的等级不宜小于Ⅱ级;2
玻璃钢夹砂管环刚度不宜小于
(N/m);3
塑料排水管环刚度等级不宜小于
SN8。5.2.9
管道接口形式应根据管道材质和地质条件确定。当管道穿过粉砂、细砂层并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或在地震设防烈度
7
度以上设防区时,必须采用柔性连接。5.2.10
管道基础应采取加固措施。
采用砂护管基础。5.2.12
合下列规定:1
车行道下不宜小于
0.7m;2
人行道下不宜小于
0.6m;3
绿化带下不宜小于
0.5m;4
遇特殊情况浅埋时,管道应采取方包等保护措施。5.3
检
查
井5.3.1
检查井的位置应设置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和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直线管段的检查井最大间距宜按表
5.3.1
的规定取值。表
5.3.1
表
5.3.1
检查井最大间距5.3.3
检查井各部位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21
井口与井筒内径不宜小于φ,井筒高度不宜小于
400mm;2
检修室高度在管道埋深许可时宜为
1.8m;3
检查井流槽顶可与小管
0.5
倍管径处相平,流槽顶部宽度宜满足检修要求;4
于大管管径;5
在排水管道每隔适当距离的检查井内和泵站前一检查井内,宜设置沉泥槽,深度宜为0.
3m~0.5m。5.3.4
设置在快车道(主车道)内的检查井应采取防沉降措施。5.3.5
10cm~15cm。5.3.6
接入检查井的支管管径大于
300mm
时,支管数不宜超过
3
条;检查井与管渠接口处,应采取措施防止不均匀沉降;与塑料管道连接时应采用柔性接口。5.3.7
抗冲击和冲刷能力的措施,井盖宜采取排气措施。5.3.8
10cm
内应设防坠落安全网。5.3.9
车行道上的检查井的井盖应符合《检查井盖》GB/T23858
的有关规定,其承载力不应小于
。5.3.10
检查井井盖安装接合面应采取防跳盖措施。5.4
跌水井5.4.1
管道跌水水头为
1.0~2.0m
2.0m
管道转弯处不宜设置跌水井。5.4.2
跌水井的进水管管径≤200mm6m;管径为~
4m
时,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及跌水方式应按水力计算确定。135.5
雨水口5.5.1
定。5.5.2
雨水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雨水口布置间距宜为
~40m,雨水口串联不宜超过
3
座;2
应设在路面汇水点、截水点、人行横道线上游和道路两侧街坊出入口上游,不应设在沿街建筑物门口、分水点处及其它地下管线上部;3
道路纵坡大于
2.0其雨水口的数量或面积应适当增加;4
港湾式公交站、交叉口渠化展宽段的雨水口应加密布置。5.5.3
车行道内的平箅式雨水口其承载力应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钢纤维混凝土水箅盖》JC/T948
CJT3012
5.5.4
雨水口各部位尺寸应满足收水和维护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1
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
1m;2
为便于清掏养护,落底深度宜为
0.3m~0.5m;3
平箅式雨水口的箅面应紧贴侧石设置,其箅面标高应比周围路面低
3cm~5cm,立箅式雨水口进水处路面标高应比周围路面低
5cm;4
5
雨水口可采用成品。5.6
出水口5.6.1
出水口位置、形式和出口的水流速度,应根据受纳水体的的流量、水位变化幅度、水流方向、水质要求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5.6.2
出水口应采取防冲刷、消能、加固等措施。出水口水流方向与河道水流方向交角不应小于
5.6.3
出水口底标高宜位于受纳水体的常水位之上。5.6.4
当出水口排水受水体顶托,且地面标高较低出现倒灌时,应设置防倒灌或强排设施。5.6.5
出水口处宜设置截污格栅或初期弃流、旋流沉砂等设施。141.62.03.04.04.05.6.6
有条件的区域出水口前宜采用生态塘、人工湿地、沉淀池等径流污染控制设施。5.7
渠
道5.7.1
当管道埋设深度或出水口标高受限制的道路排雨水工程,可采用渠道排水。5.7.2
渠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渠道的底宽不宜小于
;2
渠道底面纵坡设置应满足最小设计流速
的要求。5.7.3
渠道最大设计流速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水流深度为
0.4m~1.0m
时,流速不得超过表
5.7.3
的规定;表
5.7.3
渠道最大设计流速2
当水流深度在
0.4m~1.0m
表
5.7.3
渠道最大设计流速h<0.4m1.0<<2.0
≥2.0
5.7.4
渠道和管道连接处应设挡土墙等衔接设施。渠道接入管道前应设置格栅。5.7.5
明渠转弯处,其中心线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设计水面宽度的
5
倍;盖板渠和铺砌明渠可采用不小于设计水面宽度的
155.8
调蓄池5.8.1
规划红线宽度大于
的新建道路工程,宜设置雨水调蓄池。雨水调蓄池包括削峰调蓄池、控制径流污染调蓄池和贮存调蓄池等。5.8.2
雨水调蓄池的位置应根据调蓄目的、排水体制、管网布置、溢流管下游水位高程和周围环境等综合考虑后确定。5.8.3
雨水调蓄池进水方式宜采用溢流堰式或底部流槽式,并应设置排泥设施。5.8.4
雨水调蓄池可采用重力排空或压力排空。排空时间应按式
4.3.4
计算并符合下列规定:1
削峰调蓄池设计排空时间不宜超过
12h,并将雨水排入下游雨水管渠;2
管道;当下游污水系统不能满足其放空要求时,该调蓄池应设置出水处理装置。5.8.5
雨水调蓄池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
进水口前应设置沉砂池和漂浮物拦截设施;2
顶部应设检修人孔,并采取封闭措施;3
池内构造应设置清洗、排气和除臭等附属设施;4
宜设溢流设施,溢流雨水宜为重力排除。5.8.6
控制径流污染的道路排雨水系统,应分散设置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弃流条件允许时,可就近排入绿地;下游接管条件允许时,可排入污水系统。5.9
渗透设施5.9.1
人行道、绿道等慢行系统宜采用透水路面,车行道在条件成熟地区宜采用透水路面。5.9.2
透水路面应满足道路结构强度的要求,并具有透水、防滑等功能。5.9.3
透水路面的结构设计,应根据不同路面材料分别符合下列规定:1
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符合《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
的规定。2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符合《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
的规定。3
透水砖路面应符合《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
的规定。5.9.4
道路绿化带的下凹绿地宜低于周边路面
5cm~25cm,植物应选择耐旱、耐淹品种。16
50mm250mm0.5m2.0m100m50mm150mm3:10.2~0.30.3%~5%5.9.5
设有下凹绿地的人行道横坡,应坡向下凹绿地。5.9.6
下凹绿地宜设置纵向排水渗沟,并应每隔
40m~80m
设置横向排水管排入雨水管渠。5.9.7
下凹绿地应设置溢流雨水口,并与雨水管渠相衔接,其设置间距应根据计算确定。5.9.8
植草沟的相关设计参数可按表
选用。表
植草沟部分设计参数取值推荐表表
植草沟部分设计参数取值推荐表
5%
30m100m
5.9.10
植草沟断面宜采用抛物线形、三角形或梯形三种。5.9.11
道路沿线设置植草沟的,应符合下列规定:1
植草沟的种植土壤厚度不应小于
30cm;2
植草沟中心线距离建筑物基础不应小于
3m;3
每段植草沟长度不宜大于
100m,服务汇水面积不宜大于
1400m;4
植草沟内植物宜选用耐淹耐旱类灌木及草花类植物。176.立体交叉道路排水6.1
一般规定6.1.1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应符合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6.1.2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应排除汇水区域的地面径流水和影响道路功能的地下渗水。6.1.3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形式应根据规划、水文地质条件及立交形式等工程特点确定,宜采用重力流、调蓄、泵站及其组合。6.1.4
立体交叉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按表
4.1.5
的规定选取;2
地面集水时间应根据道路坡长、坡度和路面粗糙度等计算确定,宜为
~;3
径流系数宜为
0.8~1.0;4
宜采取设置调蓄池等综合措施达到设计重现期。6.2
高架桥面排水6.2.1
桥面排水系统包括雨水口、排水立管及地面接收井等设施。6.2.2
雨水口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桥面低点应设置雨水口;2
当桥面纵坡为
0.5%~2%的坡段,雨水口间距不宜大于
3
道路与匝道连接处应增加雨水口数量。6.2.3
桥面雨水口应采用独立排水立管将雨水引至地面接收井或地面雨水渗透设施。186.3
下穿通道排水6.3.1
下穿通道应设独立的排水系统,出口必须可靠。6.3.2
下穿通道引道两端应采取措施,控制汇水面积,防止坡底积水。6.3.3
坡底路段低于地下水位时,应采取控制地下水的进入措施,并采取必要的排除地下渗水措施。6.3.4
下穿式立体交叉道路的地面径流,具备自流条件的,可采用自流排除,不具备自流条件的,应设泵站排除。197.
泵
站7.1
一般规定7.1.1
不具备自流条件的下穿通道和地势偏低的道路,应设置泵站排水。7.1.2
泵站宜按远期规模设计,水泵机组可按近期规模配置。7.1.3
泵站应采用自灌式类型。7.1.4
泵站的设计流量宜为进水管设计流量。当下穿通道埋设盲管时,其渗流水量应单独计算。7.1.5
排水泵站供电应按二级负荷设计,特别重要地区的泵站,应按一级负荷设计。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备用动力设施。7.2
集水池7.2.1
前池宜采用正向进水方式,并应保证水流顺畅、流速均匀。7.2.2
集水池与前池宜设计成连体。7.2.3
集水池的容积,应根据设计流量、水泵能力和水泵工作情况等因素确定,并符合以下规定:1
集水池最小有效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
30s
的出水量;2
和超警戒水位报警装置。7.2.4
雨水流入集水池前应设置格栅;池内宜设清淤及冲洗设施。7.3
泵房设计7.3.1
泵房宜设计为单独的建筑物。7.3.2
水泵扬程应根据设计流量时的集水池水位与受纳水体平均水位差和水泵管路系统的水头损失确定。207.3.3
水泵选用及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
水泵应设置备用泵,并宜选用同一型号;2
水泵布置宜采用单行排列;3
水泵最大使用频率应在水泵高效区运行。7.3.4
水泵吸水管设计流速宜为
~,出水管流速宜为
~。7.3.5 泵房宜采用湿室型。7.3.6
主要机组的布置和通道宽度,应满足机电设备安装、运行和操作的要求,并符合以下规定:1
水泵机组基础间的净距不宜小于
1.0m。2
水泵机组基座,应按水泵要求配置,并应高出地坪
0.1m
以上。3
机组突出部分与墙壁的净距不宜小于
1.2m。4
主要通道宽度不宜小于
1.5m。7.3.7
泵房各层层高,应根据水泵机组、电气设备、起吊装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等因素确定。7.3.8
3t重量大于
3t,宜选用电动单梁或双梁起重机。7.3.9
潜水泵上方吊装孔盖板可视环境需要采取密封措施。7.4
出水设施7.4.1
当
2
2
台以上水泵合用一根出水管时,每台水泵出水管上均应设置闸阀,并在闸阀和水泵之间设置止回阀。出水管末端宜设防倒流装置,其上方宜考虑设置起吊设施。7.4.2
出水压力井的盖板必须密封,所受压力由计算确定;出水压力井必须设透气筒,筒高和断面根据计算确定。7.4.3
泵站出水口位置应避让水中构筑物。217.5
自动监测系统7.5.1
泵站应按下列内容设置运行自动监测控制装置:1
泵站进出水(排雨水)流量;2
重要干管受纳水体的水位变化;3
集水池水位。7.5.2
泵站宜设置遥测、遥讯、遥控系统。7.5.3
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宜对监控系统的控制层、监控层和管理层做出合理的配置设计,实现信息收集、处理、控制、管理和安全保护功能。22=2aP
232481959-2006P
212361965-2006P
214451962-2006
194341962-1995
202451961-200611.176i
0.734(t184451959-200699.38085.038lgPi
(t32.196)256431964-2006P
227421965-2006P
233361966-2006107.0047.683lg
Pi
0.613(t
6.536)209391961-2006
241451962-200612
248461958-200613
262481957-200614P
229361958-1996附录
A
浙江省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表T
1nT
附录
A
浙江省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表T
1nT
1n(T
1)T
注:1
i
为暴雨强度;p
为设计降雨重现期(at
为降雨历时()。 11 1e式中:T为年多个样法推求公式的重现期;T为年大值法推求公式的重现期。采用年多个样法推求的暴雨强度公式,且重现期
T=
1.45a
时,其暴雨强度值相当于采用年最大值法推求的暴雨强度公式,且重现期
T=2a
时的暴雨强度值。计算表明,只有
T>10a
时,两者暴雨强度值才比较接近。3
本表公式中数值分别为
A,AC,b
和
n。23=2a15P
243421965-200616
219491958-200617P
228441963-200618
260491957-200619P
233491958-200620
236371970-200621
265501957-200622
237381957-200623
227431964-200624
212321963-200625P
222461961-200626
210451962-200627
217431964-200628
243351957-200629
230401967-200630P
229431963-200631P
213441961-200632
225461957-200624=2a33P
0.811213451962-20063412.87412.888lgPi
0.761(t9.867)501957-20063536.345i
0.945(t235381957-20063648.544i
(t22.695)215451961-20063739.14029.385lgPi
0.920(t
28.589)225481958-200638P
204421965-200639
197451962-200640P
202411966-2006417.8826.583lg
Pi
0.662(t5.129)195481958-2006426.7454.729
lgPi
0.585(t
6.725)200431961-20064311.7697.930
lgPi
0.728(t
11.175)193481957-200644P
220481956-20064550.79838.801lg
Pi
(t25.736)206221980-200446
199461961-2006478.7265.235lgPi
0.625(t
7.605)216481958-20064822.119Pi
(t491957-2006499.5925.520
lgPi
0.667(t
8.387)202471958-20065026.02622.363lgPi
(t203451957-2006514.5893.926
lgPi
0.516(t
6.650)177431964-20065223.35918.114
lgPi
0.848(t
20.151)210301958-200625=2a53P
221421965-200654
249451962-200655
249461957-2006年最大值56
216501957-200657
209471957-200658
255511956-200659P
235441963-200660
226391963-200661
204371957-199362
204351971-200663P
224501957-200664P
189401964-200665
202461957-200666P
195401964-200667
205381969-200660
201491957-200669
209441957-200626
1.050.5
0.5
0.251.0
0.5
0.15
1.510kV50.152.5附录
B
附录
B
表列数字除注明者外,水平净距均指外壁净距,垂直净距系指下面管道的外顶与上面管道基础底间
27
/m
-6
-61.16×10
0.10-0.25
-6
-62.89×10
0.25-0.50
-6
-55.79×10
0.50-1.00
0.10.25
75-5
-51.16×10
1.00-5.00
0.10.25
75-5
-45.79×10
5.00-10.02
0.250.50
50-4
-41.16×10
10.02-24.97
0.501.00
50-4
-42.89×10
24.97-50.03
1.002.00
50-4
-35.79×10
50.03-100.22
-4
-38.68×10
75.00-150.34-3
-31.16×10
100.22-199.58
-3
-32.31×10
199.58-500.26-3
-25.79×10
500.26-1002.24附录
C 各种地层土壤渗透系数(资料性附录)28
CortaderiaselloanalaColocasiaantiquorumCanna
Canna
Cperusalternifolius1011Mariscuscyperinus12Ophiopogonjaponicus13
japonica14Cynodondactylon(Linn)pers附录
D
2915Salix
rosthornii16Salix
babylonica17Pterocaryastenoptera18My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19Glyptostrobuspensilis20enore21Taxodiumdistichum22Pinuselliottii23
cornutaFortunei24
cornuta屋顶绿化、植被缓冲带252627Hibiscus
28Nerium
oleander0.5m0.5m30本规范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 执行。31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条文说明32
4.1
雨水量计算4.2
水力计算4.3
低影响开发设施计算
5.1
一般规定5.2
5.3
检查井5.4
跌水井5.5
雨水口5.6
出水口5.7
5.8
调蓄池5.9
渗透设施
6.1
一般规定6.2
高架桥面排水6.3
下穿通道排水...................
…………7.1
一般规定7.2
集水池7.3
泵房设计7.4
出水设施7.5
自动监测系统331
总则1.0.1
本条阐述了本规范的编制目的。近年来,我省不少城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运营中坚持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城镇道路工程项目中不断创新方式、加强举措,打造出一些具有吸水、方规范,规范了我省的城镇道路排雨水工程设计技术要求。1.0.2
城市广场、工业区、停车场等排雨水工程设计。1.0.3
阐明了本规范在实际应用中与其他标准、规范之间的关系与衔接原则。2
术语和符号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CJJ169规范》GB50788
GBJ125
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相关术语。别给出了相应的推荐性英文。3
基本规定3.0.1
本条按照生态优先、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构建高效完善的城产生活秩序。3.0.2
通常城市道路在外河防洪堤保护范围之内,市政雨水管道排出口多排入城市景观内河型地下排水管道、地下蓄水池或深层排水隧道等措施作为补充。3.0.3
本条依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
的规定,提出了与道路雨水管道相接的周边地块的排水系统应采用雨水与污水分流制,以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343.0.4
低影响开发(
Impact
,)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
Design,)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
Impact
Urban
Design
,)。其核心是维持场实现开发后水文特征接近于开发前的目标。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体”功能。收集国家标准《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
的规定,地下干管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
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根据措施削减峰值、延缓峰值时间。其组合系统。管道,并最终进入河道等水体。同时,不透水铺装面积的增加导致雨水径流总量不断增加,35然水文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3.0.5
本条要求道路排雨水设施应进行抗震设计,以避免在遭遇地震时发生严重次生灾害。抗震设计应符合《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
中的相关规定。3.0.6
本条阐明城市雨水排放,应建立完善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综合运用现场探测、在线监测等信息化、智能化方法,做好普查数据的采集、管理与质量控制。364
设计计算4.1
雨水量计算4.1.1
4.1.1)扩大应该修正推理公式的精确度。《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提出:当汇水面积超过2km时,雨水设计流量宜采用数学模型进行确定。对系统的平面布置、管径和标高等参数进行核实,并运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校正。4.1.2-4.1.3
应以开发建设后径流排放量接近开发建设前自然地貌时的径流排放量为标准。为源头控制,
0.7
施。综合径流系数高于
的地区指实施道路汇水区域内的地区。4.1.4
A,C,b
和
n
A2008】89
4.1.5
本条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选用范围。中心城区由各地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道路排雨水工程设计重现期可根据地方规定相应调整,地方标准不得低于本规范标准。4.1.6
本条规定雨水管渠降雨历时的计算公式。当采取雨水渗透和调蓄等措施时,地面集雨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大。4.2
水力计算4.2.1
本条规定雨水管渠流量的计算公式。4.2.2
本条规定排水管渠流速的水力计算公式。排水管渠的水力计算根据流态可以分为恒定管渠流速计算应根据具体数学模型确定。37管道内实际流速和排水能力与计算不符的情况,影响雨水排放。4.2.3
本条规定雨水管渠的粗糙系数。4.2.4
本条规定雨水管渠最大设计流速。4.2.5
本条规定在不同条件下管道的最小管径和相应的最小设计坡度。常用管径的最小设计坡度,可按设计充满度下不淤流速控制,当管道坡度不能满足不淤流速要求时,应有防淤、清淤措施。通常管径的最小设计坡度见《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4.2.6
规定管道在坡度变陡处管径变化的处理原则。4.3
低影响开发计算4.3.1
关于下凹绿地的有效贮水容积计算的规定。绿地标高宜低于周围地面适当深度,形成关键是调整好绿地与周边道路和雨水口的高程关系。4.3.2
关于雨水调蓄池用于削减峰值流量时容积计算的规定。雨水调蓄池用于削减峰值流量用于高峰流量入池调蓄,低流量时脱过。4.3.4
关于雨水调蓄池最小排空时间的规定。调蓄池的排空方式包括重力排空和水泵压力排排空相结合的方式,以降低能耗。设计中应合理确定排空水泵启动的设计水位,避免在重力排空的后半段排空流速过小,影响调蓄池的排空时间。
(4.3.4)
取
0.3~0.9。算得调蓄池排空时间后,应对调蓄池的使用效率进行复核,如不能满足要求,应重新考虑排空方式,缩短排空时间。385
管渠和附属设施5.1
一般规定5.1.1
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理,以重力流(无动力)排水是最经济、最合理的。5.1.2-5.1.3
影响。总而言之,管渠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因素,确保设计成果经济、合理。5.1.4
关于雨水管渠附属设施的规定。雨水管道系统除管道本身需要建设外,其由许多附属下雨水工程作为道路主体工程的附属工程,为避免二次开挖造成浪费,应一并建设。5.1.5
关于雨水管渠地基承载力的规定。管渠及附属构筑物应在稳定、坚固的地基上修建,施》(
5
页
100KN/m,参
13
页
5.3.1
80KN/mGB50332GB50007过更改管材或进行地基处理来满足要求。依据省建设厅于
2016
年
策研究》的有关验收成果表明:(1)检查井基底土压力分布存在不均匀现象,沟槽开挖深度越深,基底土压力越大,井底板下局部基底土压力值明显超出标准图集中的规定。(2)基底土压力增量最大值均出现在土压力增量越大,即车辆交变荷载对基础底面的影响也越大。(3)检查井埋置越深,侧向土束增强;离开井的方向土压力在减小,即土体对井的约束减弱。建议:(1)埋深超过
4m
120
kPa。(2)施39时,应采取补强等处理措施,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3)考虑在机动车道范围内,应采用分离式检查井盖座、模块式调节圈井筒与预制混凝土井体的组合。(4)检查井的基座尺寸在
1.8m
的间距要求。检查井四周应采用中粗砂、石粉或粒径不大于
的碎石等易于压实的、水稳性好的材料进行回填。依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
中
5.4.6
条的规定,当遇有特殊土层时,分析评价还应给出针对各种土层的处理方法建议,进行设计时可参考该建议进行专项设计。5.1.6
规定排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等相互间位置的要求。雨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据其管线类型、数量、高程、可敷设管线的位置大小等因素综合确定。附录
B
参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5.1.7
位+水力坡降损失之和,水力坡降根据设计重现期对应的流量计算,当不满足要求时建议抬空设备的储备,并要求泵站在洪水期有专人巡查或数字化实时监控及管理。5.2
管道5.2.1
明确道路下雨水管道的分类。其中,干管为输送雨水的主要管道;支管为预留周边区域雨水接入的管道;连接管为检查井与雨水口、雨水口与雨水口之间的连接管道。5.2.2
于维护检修及提高行车舒适性,管道尽量排布在外车道以外的人行道或绿化带内。5.2.3
1240过小,且不小于
D400。5.2.4
保上下游管段水量一致性,否则会造成管道投资浪费较大,且减小管道应有的排水能力。5.2.5
量,且长度小于一定值以便疏通。5.2.6
顺流设计。当有跌水时,水流减小的势能转化为动能,能继续保证管道的流速及流量。5.2.7
针对工程上普遍使用的管材及市场上提供管材的类别,特提出了工程设计里普遍采用材。5.2.8
塑料等化学管材由于制造原材料的质量把控比较困难,尤其是大管径,其强度及刚度管环刚度不宜小于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GB/T21238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5.2.9
用有补偿功能的柔性接口以保证管道内封闭空间的连续性。5.2.10~
关于管道基础的规定。管道基础地基承载力应该能承受沟槽范围动+其加固处理以满足要求。5.2.12
本条文是关于城市道路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不宜小于
0.7m土深度不宜小于
0.6m
50cm
50cm
50~80cm
50cm
415.3
检查井5.3.1
关于检查井间距的规定。为了便于养护,本条文规定了管道在部分位置需设置检查井以便维修。根据国内排水设计、管理部门的意见以及调查资料,考虑管渠养护工具的发展,
120m
大,排水设施标准的提高,有些城镇出现口径大于
2000mm
的排水管渠。此类管渠内的净查井最大间距可不受此表
5.3.1
规定的限制,大城市干道上的大直径直线管段,检查井最大间距可按养护机械的要求确定,检查井最大间距大于表
5.3.1
数据的管段应设置冲洗设施。5.3.2
为防止渗漏、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建设进度,在条件许可时,检查井宜采用钢筋混凝JGJ1
及相关国集的规定。5.3.3
规定检查井设计的具体要求。根据管理单位的反映,在设计检查井时尚应注意以下问题:1
衣等保暖衣服,故本条规定井筒直径大于等于
700mm
为宜。2
检查井内检修井室高度是根据一般工人可直立操作而规定的。3
为获得较好的水流条件,井内宜设置流槽,且流槽高度应高于最小管径一般流量液面
0.5
0.15m~0.20m,随着管径、井深增加,宽度还需加大。4
为使水流顺畅,特规定管道转弯半径与大管直径的关系,目的是使水流轴线半径不宜过小。5
的管道,距离可适当缩短。5.3.4
考虑到城市道路车载普遍较大,荷载重,针对井盖容易下沉影响行车舒适度情况,井42理大同小异,盖板形式如下简图:防沉降预制盖板安装图自调试防沉降井盖安装图5.3.5
从行车舒适度和养护角度出发,要求井盖顶标高与路面和绿带的关系不同,本条规定具体数值以规范设计,遇特殊情况可酌情增减。5.3.6
关于接入检查井支管数等方面的规定。支管指接户管等小管径管道。检查井接入管径大于
以上的支管过多,维护管理工人会操作不便,故予以规定。管径小于
300mm错位而影响结构安全。5.3.7
关于管道坡度变化时检查井的设施规定。高流速水流意味着高能量的释放,管道构筑物应有抵消高能量的措施,设置流槽是较经济、简单合理的方式,确保管道系统运行安全。5.3.8
出于安全考虑,井内应设置爬梯等逃生设施,也应该在前期预防上采取措施,如设置43性和结构安全性两方面来考虑。按照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条文说明
4.4.7A条,防坠网承重不小于
,网覆盖面积比不小于
75%。5.3.9
从维养和结构稳定两方面来对井盖做出规定:各种材质的井盖强度应满足使用要求,城市道路主车道井盖承受车载的能力规定不小于
D400
级以确保行车安全。5.3.10
轮轨迹,防止跳盖。5.4
跌水井5.4.1
1.0m
一般在跌水水头大于
2.0m
上海未用过跌水井;浙江除杭嘉湖平原外,山区城镇较多,部分道路与河道水面高差较大,排出口或特殊部位需设置跌水。据此,本条作了较灵活的规定。5.4.2
本条规定了跌水井的跌水水头高度和跌水方式。跌水管径大小代表来水所能产生的能放其能量,跌水水头和跌水方式应综合运用以达到管道安全的目的。5.5
雨水口5.5.1
情况和经验确定适宜的雨水口形式。汇水面积等因素综合考虑。雨水口流量计算公式为:Q=qψF;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q——雨水暴雨强度(·haψ——径流系数
0.9);F——汇水面积(ha);P——设计重现期,取
1
4420353050设计降雨历时中
t=t+t,t为地面集水时间,对于雨水口来说,为横向最大宽度处雨水漫流至街沟的时间:t=L/V式中:L——一个雨水口汇水范围内路面最远点中心至横向街沟的距离;V——一个雨水口汇水范围内路面最远点到横向街沟的流速。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当地面坡度小于
0.005
V=0.15
~,当地面坡度为0.005~
V=0.3
~;t tt为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为纵向汇流至雨水口的时间:t t式中:L——为最远点街沟至雨水口的距离;V——为最远点街沟至雨水口的流速;按照曼宁公式计算。一般来说,市政道路路面汇水时间小于
。雨水口的泄水能力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
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5.5.2
本条文规定雨水口的布置间距和位置等。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雨水口,或采用带侧边进水的联合式雨水口和道路横坡。2
路面低洼点与变坡点应设置雨水口,易积水路段的雨水口宜适当加大泄水能力,有时相结合,是城市道路路面水最重要的收集方式。3
横坡,雨水流入雨水口少,故沿途可少设或不设雨水口。坡段较短(一般在
300m
以内)时,45往往在道路低点处集中收水,较为经济合理。4
港湾式公交站、交叉口渠化展宽段内往往是车载最大处,并且车轮对路面会产生较大的扭矩,对路面的破坏性大,相应的对雨水口的破坏性也较大,故需对其进行加固处理。GB50014
施、能收集路面水的排水设施。5.5.3
钢纤维井箅盖承载能力等要求参见《钢纤维混凝土水箅盖》JC/T948;球墨铸铁井箅盖采用重型,承载能力等要求参见《铸铁检查井盖》CJT3012。5.5.4
通过行车舒适度、日常维护方面对安装提出要求。口位置在侧石脚最合理,且箅面应低于周边路面以利收水。化预制均比较容易实现。5.6
出水口5.6.1
规定管渠出水口设计应考虑的因素。排水出水口的设计要求是:1
对航运、给水等水体原有的各种用途无不良影响。2
能使排水迅速与水体混合,不妨碍景观和影响环境。3
岸滩稳定,河床变化不大,结构安全,施工方便。重要水产资源基地,还应取得相关部门同意。5.6.2
46虑消能措施。5.6.3
计重现期一致,保证通畅。5.6.4
现象。应根据地区的重要性和积水造成的后果,设置防倒灌或泵站等强排措施。5.6.5
出水口设置截污格栅应考虑格栅栅条间隙、栅条宽度、栏污量等对格栅断面进行计算。若要去除初期径流污染,则应考虑设置初期弃流、设置旋流沉砂等措施。5.6.6
若出水口处地形地貌适合,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可因地制宜采取生态塘、人工湿地、沉淀池等径流污染控制设施。5.7
渠道5.7.1
规定渠道的应用条件。5.7.2
规定渠道设计参数。渠道底纵坡一般随道路纵坡,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中规定最小纵坡为
0.3%,故渠道底最小纵坡不宜小于
0.3%,一般能满足最小流速要求,但部分现状道路纵坡小于
时,渠底坡度应根据最小流速校核。5.7.3
规定渠道的最大设计流速。5.7.4
规定渠道和管道连接处的衔接措施。5.7.5
本条规定是为了保证渠道内水流有良好的水力条件。5.8
调蓄池5.8.1
关于雨水调蓄池设置的规定。浙政办发〔2014〕
号文件《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调蓄功能的景观水池、低洼水塘;道路红线宽度超过
60
米的道路两侧、学校操场、行洪河
2
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按照每公顷建设用地不小于
立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蓄水设施。削峰调蓄设施应与城市内河有效连接,形成完整的排涝体系。47用调蓄池储存雨水,储存的雨水净化后也可综合利用。5.8.2
关于雨水调蓄池位置的规定。本条文要求根据管网布置、下游水位高程和周围环境等等、降低建设费用。可结合停车场、运动场、公园等建设调蓄池。5.8.3
溢流堰式称为离线式并联式,其进水管较高,管顶一般与池内最高水位持平;出水管游干管的通过能力时,池内水位才下降。5.8.4
行处理后外排入下游雨水管道或河道,处理方法宜采用沉淀、过滤等措施。5.8.5
本条规定了雨水调蓄池具体的措施构造。5.8.6
多点设置,才能保证截流的是初期雨水。5.9
渗透设施5.9.1
透水路面在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目前一般应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轻交通道路、等路面工程。随着透水路面材料研发的进一步深入,它的应用前景会更加宽广。5.9.2
功能对路面结构的影响。5.9.3
对不同透水路面做出具体规定:481
依据《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
的规定,透水沥青路面适用于新建、扩建、设封层,雨水通过沥青表面层内部水平横向排出。其主要功能是排除路面积水、降低噪声、沥青中下面层排到邻近排水设施的这种类型。面储水功能,减少地面径流量,减轻暴雨时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等功能。和生态条件,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系统负担的各类新建、改建道路,宜选用Ⅱ型;路基土渗透系数大于或等于
7×10
的小区道路和中、轻型荷载道路,可选用Ⅲ型。胀能力,则应当设置砂垫层。2
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透水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CJJ/T135
碎石的配合比设计和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的规定透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透水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自我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 2024年合成胶粘剂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私人损害赔偿自愿协议
- 高校食品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
-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思路探究
- 2024年商业楼宇化粪池建造协议范例
- 2024年加工区租赁协议
- 2024年度工程地质勘察协议范本
- 2024届安徽省安大附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测试数学试题
- 弹簧压力、拉力计算
- 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
- 敏感节点维稳工作应急预案
- 情景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 2022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完整哦)
- 《脑出血》PPT课件(完整版)
-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牙齿》ppt课件
- T∕CSCB 0005-2021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
- 国家级灯具检验报告路灯
- 温室大棚、花卉苗圃采暖项目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