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训练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有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训练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有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训练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有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训练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有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训练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训练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有答案)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莫能陷也:没有东西能刺破它。

B.于物无不陷也:任何东西没有被它刺破的。

C.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

D.不可同世而立: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二、填空题

2.伯牙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锺子期死后,伯牙以为“___”,终身不复鼓琴。(填写文中原句)

3.按原文填空。

(1)伯牙鼓琴,。方鼓琴而,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蜀中有杜处士,,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4.选择合适的诗词名句填空。(只填序号)

①沙场秋点兵②何日遣冯唐③然后君子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⑤会挽雕弓如满月⑥为人谋而不忠乎⑦任重而道远⑧梦回吹角连营⑨文质彬彬⑩五十弦翻塞外声

(1)吾日三省乎吾身。??传不习乎?

(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4)持节云中,。,西北望,射天狼。

(5)醉里挑灯看剑,。八百里分麾下炙,。。

三、语言表达

5.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例: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

(2)日子一天天过去,他还能再等到撞死的免子吗他等来的会是什么

四、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约不可失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注解〗①魏文侯:战国是魏国国君。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罢:停止,取消。

6.解释下列加点词。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

7.下面与“公将焉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河伯之观海B.择其善者而从之

C.炎帝之小女D.吾欲之南海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9.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屠大窘窘:惭愧B.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C.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D.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人不知而不愠

B.两狼之并驱如故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以刀劈狼首非淡泊无以明志

D.其一犬坐于前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屠户杀狼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恶、狡诈的本性。

B.故事的情节围绕屠户与狼展开,可以依次概括为: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第③段“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他的机智。

D.最后一段作者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说明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自相矛盾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用什么盾它都能戳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13.从选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吹牛——牢固——

14.楚国人夸自己的盾坚固时,强调了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夸自己的矛锐利时,强调了什么盾它都能戳穿。这是通过()描写来表现出来的。

A.动作B.语言C.心理

15.面对围观的人提出的问题,楚国人张口结舌的原因是()

A.他的矛能把盾戳穿,但他不能说自己的盾不坚固。

B.他的矛不能戳穿盾,但他不能说自己的矛不锐利。

C.他说的话前后抵触,不一致。

1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不能随意夸赞一件东西。

B.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

C.要熟悉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物。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材料二]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三]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17.默背课文,按课文内容补充[材料一、二]中空缺的句子。

18.有同学很难区分“予"和“矛”这两个字,请你从字形、字义、组词等方面帮忙解读。[参考材料]予,指事.象两手相与之形。本义:授予;给予。

19.联系上下文,写出材料中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_________

②不可同世而立。___

儿答曰:“孔雀岂非夫子家禽?”这句话与[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比较,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德行第一"言语第二”“政事第三"文学第四”,这是《世说新语》的前四个篇目。读[材料一、三]后,写出编者将这两则故事编入“言语"篇的理由。

六、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___。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2.把原文补充完整。

23.本文是我国代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写的。

24.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漫浪:岂:亦:

25.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的重要,这是因为:“_________”

26.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守株待兔》课内阅读。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2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

2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0.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七、语段阅读

31.阅读.感悟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少女:故:

(2)翻译: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我们要学习精卫的什么精神:

文言文阅读

《螳螂捕蝉》(节选)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2.解释字义。患:

33.联系上下文,解释两处“其”具体所指的是:①②

34.选文中提到的“此三者"是、、。

35.读了这篇短文,我懂得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答案】(1)钟子期听之;志在太山;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汤汤乎若流水;终身不复鼓琴

(2)好书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4.【答案】(1)⑥;④

(2)⑨;③

(3)⑦

(4)②;⑤

(5)⑧;①;⑩

5.【答案】(1)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啦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2)他不可能再等到撞死的兔子了,等来的可能是庄稼枯死,田地荒芜。

【答案】6.约定;下雨

7.D

8.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这次打猎的活动。

9.守信

【答案】10.A

11.A

12.B

【答案】13.夸口;坚固

14.B

15.C

16.B

【答案】17.聪慧;诣其父;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18.“矛”是象形。金文字形,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本义:长矛;下面的“撇”,像是矛的长缨;予,指事.象两手相与之形。本义:授予;给予。

19.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不可能同时存在;

20.“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与孔君平“此是君家果。”句式一致,写出了杨氏子的机智敏捷而又谦逊内敛,““孔雀岂非夫子家禽?"这句用反问来回答,则显得没有礼貌,对客人不够尊敬。

21.“杨氏子”的故事,赞美了杨氏子才思敏捷、对答如流的故事,是人物“言语表达能力"出色的典范,所以入选。材料三中“徐孺子”对月亮的解读,恰当运用人的眼睛进行举例说明,说明了徐孺子的才思敏捷。

【答案】22.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最急

23.宋;朱熹

24.随意。难道。也。

25.心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6.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其中最重要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