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原道篇_第1页
文心雕龙原道篇_第2页
文心雕龙原道篇_第3页
文心雕龙原道篇_第4页
文心雕龙原道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心雕龙原道篇材料王秋佳刘浏PPT孙妍徐勤梅主讲人姜唯“文之为德地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开篇提“文德”“道之文”“自然之道”A.文德包括“道之文”,此“德”亦指属性:韩愈《原道》里讲的“足乎己天待于外之为德”,即本身所具有的属性。B.“德”包括“自然之道”。自然之道指心生言立文明出于自然,也指文的功用问:刘勰讲“文之谓德”,为何从行文、声文、情文的属性讲起?为何又要结合礼乐教化的功用来讲?

答:与其文论有关,刘勰的文论主要讲骈文,讲骈文就要讲究对偶、声律、辞藻、情理

讲行文的形和色骈文的对偶辞藻对应讲声文骈文的讲究声律讲情文骈文的讲情理出于自然出于自然效果:提高骈文的地位从德为属性德层面上讲,行文,声文,情文的写作要求是其本身所应该具备的,即文之属性。符合要求,则可创作出优秀的骈文,也可纠正当时文风浮糜讹烂了。针对此项问题,刘勰又提出文的功用

“文之为德”也指文在礼乐教化上的功用,这跟《征圣》、《宗经》结合起来。

《征圣》提出“政化贵文”、“事迹贵文”、“修身贵文”,这样的文章就有了充实的内容。

《宗经》提出“体有六义”,既是写作的要求,又纠正当时文风。“文之为德”既和情文联系要求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又和《征圣》和《宗经》结合,提出情深义正。《论语.宪问》:“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易.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有德者的话是从肺腑中流出的,是表达真实感情的,是修辞立诚的。刘勰的“文之为德”在这方面的发挥:

《诸子》中,他首先提出立德,其次立言,又提出名德,接着讲文章,要与立德结合。文德与气结合《神思》:“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此处讲的思理与创作构思有关。这种构思,靠精神和外物的接触,知识由内心主宰,志和气掌握着内心的关键。理和气密切结合,事了照正义办,就是徳,写作时发挥这种正义,就是文德。

——周振甫《文心雕龙》论文德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三期《文心雕龙.原道》篇的几个问题“文德有三”:“文之为德地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两句连文设问,不当分读分注。《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此“文德”指“文教”“文治”的意思。《尚书.大禹漠》:“文命敷于四海”,《集传》以为此文命亦即《禹贡》:“暨声教于四海”的“声教”。可见当时“文德”一词本指“治化”。刘勰的“文之为德”:实际是相对于“道”为本体来说的“用”,亦即道德性能功用(如所举的能生养覆载万物)。周汝昌的观点“文必在纬军国”辨析

———谈《文心雕龙·程器》“文德说”得失

刘晟

2000年1月

第18卷第1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实际上,刘勰的“文德说”尽管在反驳“文人无行”论上是有力的,但就其理论本身而言,则明显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该说对规范文人的德行,鼓励文人积极投身现实的政治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