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学校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培训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1页
纳税人学校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培训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2页
纳税人学校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培训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3页
纳税人学校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培训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4页
纳税人学校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培训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税人学校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培训11/95企业所得税热点问题解析22/95专题一:企业所得税部分

又到汇算清缴时。每年1月1日到5月31日,是税法要求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因其包括面广、政策性强、实务操作复杂而备受征纳双方关注。汇算清缴工作中,企业要对上年度发生企业所得税业务进行“回头看”,“把脉问诊”会计处理与税法要求差异部分,并进行纳税调整,如实准确填报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其附件,并对其真实性担负法律责任。税务机关则要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做好汇算清缴辅导工作,帮助纳税人了解新税收政策要求,做到准确如实申报。33/95专题一:企业所得税部分

我们将从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收入类和扣除类两个大方面,讲解经常包括热点问题,希望能为大家汇算清缴工作提供一些帮助。44/95专题一:企业所得税部分

收入类一、满足收入条件与收入确认时间(一)与会计准则相比,税法不考虑企业经营风险,强制性。国税函〔〕875号文件第一条(一)项1.商品销售协议已经签署,企业已将商品全部权相关主要风险和酬劳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对已售出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全部权相联络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已发生或将发生销售方成本能够可靠地核实。55/95会计准则第四条要求: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能给予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全部权上主要风险和酬劳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全部权相联络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已发生或将发生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66/95在销售商品收入确实认方面,会计准则有5个条件,而税法只有4个条件,税法不考虑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税法不考虑企业经营风险,收入确实认含有强制性。比如,A企业于年12月10日向某企业发出商品一批,已向某企业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商品成本80万元。并于12月12日办妥托收手续。12月31日得知某企业因为法律诉讼问题,银行账户已被法院冻结,企业无法收到该项货款。(1)会计做账:年企业因无法收到货款,不确认收入。借:发出商品800000

贷:库存商品800000借:应收账款——应收增值税17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077/95(2)年所得税处理会计上未确认收入,但按税法要求应确认收入100万元,同时应确认成本80万元,故应调增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3)最终企业最终收不到钱怎么办?以坏账损失名义扣除,属于时间性差异。符合财税〔〕57号文件第四条,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认无法收回应收、预付款项,能够作为坏账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88/95国家税务总局公告年第25号第二十三条企业逾期三年以上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能够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题汇报。(不需要审批)思索:假如以后收不到钱了,向税务部门报坏账损失金额是多少?

99/95企业会计上应确认损失应该是97万元,即17万元增值税和80万元产品成本。财税〔〕57号第十条:“十、企业因存货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不得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能够与存货损失一起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但向税务部门报财产损失应该是117万元,因为20万元已经作为销售利润征了所得税。在以前年度已征完税,现在应该允许作损失扣除,就是作调减处理,不需要另作分录,但假如作了递延所得税应转回。1010/95(二)没有发货,提前开具增值税发票是否确认收入?问:客户给我们企业250万预付款,让我们开具增值税发票,不过我们没有发货。我们已经就此笔业务确认了销项税,不过按照会计准则这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故此我们没有确认收入。不过当地税务机关非要我们确认收入,请问当地税务机关说法是否正确?这种说法是否有税法依据?起源总局网站增值税:依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九要求(一)项企业所得税:国税函〔〕875号第一条(二)项第2小点1111/95依据上述要求,销售商品假如提前开具发票,开具发票当日即为确认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按要求缴纳增值税。但企业所得税上要求销售商品时需同时满足国税函〔〕875号文第一条(一)要求条件,采取预收款方式,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所以,该企业采取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先开具发票,即使商品未发出,但按要求要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处理上不需要确认收入。1212/95(三)

房地产企业确认收入时会计和税法差异会计确认收入条件:1.商品房实物移交手续2.取得了买方付款证实;税法:特殊要求:1、前:国税发〔〕31号文件第二条(二)项要求,开发产品完工后,开发企业应依据收入性质和销售方式,按照收入确认标准,合理地将预售收入确认为实际销售收入2、后:国税发31号文第六条企业经过正式签署《房地产销售协议》或《房地产预售协议》所取得收入,应确认为销售收入实现。(注意:不是确认全部收入,还要看收入方式)如银行按揭方式分两次确认,充分考虑经济利益流入;1313/95(一)新旧政策不一样点:1、国税发〔〕31号文件要求,符合完工产品条件,才能确认收入2、国税发〔〕31号文件,将会计上“预收账款”提前确认为收入。也就是说,从企业所得税角度,不再存在“预收帐款”概念,只要签署了《销售协议》、《预售协议》并收取款项,不论产品是否完工,全部确认为收入。注意:按照新政策要求,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收入”是不一样于“会计收入”。预收账款属于税法收入。(二)思索:这一要求带来直接后果是什么?1、新31,税法不存在预收帐款问题。税法都叫销售收入。会计有收入必定要有成本配比,税法只有收入,没有成本配比怎么办?1414/95收入在完工前取得时,按预计毛利率征税;收入在完工后取得时,按实际毛利率征税。这是理念重大改变,这一条能够说是整个新31号文基础。(见09年31号文第九条)2、预售房收入能否作为业务招待费和广告费计提基数?房地产企业预售房按照预计毛利率计算预计毛利额并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期间费用以及与此相关税金和附加允许在税前扣除。预售房收入可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和广告费支出基数,但在会计处理时,将预售房收入转为销售收入年度,不能够重复计算业务招待费和广告费支出基数。(不一样于06年31号文第五条(二)项10点)1515/95(四)商业折扣及现金折扣怎样进行税务处理国税函〔〕875号第一条(五)项1、商业折扣--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价格上给予价格扣除属于商业折扣,商品销售包括商业折扣,应该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思索:这段话你发觉了什么重大改变?事后折扣,不可能在同一张发票上。1616/95原来要求:国税函〔1997〕472号“不在一张发票注明,不得在税前列支。”提醒:别和营业税要求混同了《新营业税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怎样处理,均不得从营业额中扣除。”1717/952、现金折扣--国税函〔〕875号第一条(五)项第二款现金折扣发生在销售之后,属于融资性质理财行为。在计算增值税时,折扣也不能从销售额中扣除。所以在确认收入方面,所得税与增值税相一致。但计算所得税时,应纳税所得额随扣除财务费用而降低,缩小了所得税税基。提醒:抵扣依据问题:现金折扣是没有专用发票,而且也不能开出收据(因为没有收到钱),所以只能依据当初签署协议、详细收款时间、以及企业内部自制审批单据作为依据了。(真实性)1818/95二、何时确认租金收入?国税函〔〕79号第一条(一)解析1、本条对《实施条例》了解,实际上是对19条实质性改变。由收付实现制变为可选择权责发生制比如:年A企业租赁房屋给B企业,租赁期3年,每年租金100万元,年一次收取了3年租金300万。会计处理:年确认100万租金收入。企业所得税处理:能够有两种选择:(1)本文下发后,依据权责发生制标准,企业能够在年纳税申报时,确认100万租金收入,这么税法同会计就没有差异了。1919/95(2)仍依据十九条要求,选择收付实现制,确认300万租金收入,这时税法同会计就存在差异了,企业应在年纳税申报时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00万元。、两个年度应该调增100万元。那么,企业租金到底是选择收付实现制还是权责发生制呢?注意:租金只有企业所得税处理能够选择收付实现制还是权责发生制,营业税和房产税则没有选择权,都是收付实现制。

2、跨期后收取租金要求未发生改变,所以在租金问题上仍有可能出现税收同会计差异。比如:年签署租赁协议,租赁期3年,年一次性收取租金300万元。2020/95会计处理:、、年每年确认收入100万元,而税法在年一次性确认收入,年、年每年纳税调减100万元,而年,做纳税调增200万元。税法之所以这么要求,是出于纳税必要资金标准。因为、年没有实际收到租金,假如要求按照权责发生制纳税,企业缺乏纳税必要资金,所以纳税义务确定在依据协议要求收到租金年。所以,当前租金收入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表达了“权责发生制”+“纳税必要资金标准”。2121/95(二)关于开票问题。营业税同企业所得税冲突与协调。1、例1中提前收取租金因为营业税年就要确认收入,所以发票已开具。而企业所得税,即使开具了发票,依然不需要确认收入。2、对于承租方,即使第一年取得了全额发票,不过不能一次性扣除费用,而是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47条要求,分期摊销。3、假如是第三年收取租金,即使第一年没有收到发票,依然能够税前扣除。这也是权责发生制表达。2222/95思索: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出于纳税必要资金标准考量,都要求按照协议要求收取款项时间,确定纳税义务时间。而79号文件对提前收取租金政策做了改变,那么利息、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如此呢?依然坚持按照协议要求时间确定。2323/95三、何时确认债务重组收入

国税函〔〕79号第二条“企业发生债务重组,应在债务重组协议或协议生效时确认收入实现。”解析:债务重组业务往往有一个过程,到底是按照债务重组股东大会同意时间,还是按照协议生效时间,过去并不明确。本文件明确了债务重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何出台这个要求?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要求,含有现实意义。1、年3月1日之前发生债务重组所得计入资本公积,不纳税。(国税函〔〕1号文件。)2、年3月1日至年12月31日依据总局《债务重组企业所得税管理方法》(总局六号令)债务重组所得要求缴税。2424/953、年1月1日以后,

59号文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要求:企业发生债权转股权业务,对债务清偿和股权投资两项业务暂不确认相关债务清偿所得或损失,即债转股债务重组所得不用缴税。其它不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债务重组所得均要求缴税年3月1日以前,年3月1日至年12月31日,年1月1日以后,三个阶段有三种税收待遇,所以确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就显得非常主要。2525/95四、怎样确认股权转让所得及计算问题国税函〔〕79号第三条解读:1、明确了转让股权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转让股权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2、关于股权转让所得不得扣除留存收益,本文件属于明确该问题。比如:某企业股权投资成本为500万元,在被投资企业有300万元留存收益份额,该企业将股权转让,转让价格为1000万元。股权转让所得为多少?按照本文件,股权转让所得应该为1000万-500万=500(万元),即使留存收益300万元在企业属于税后收益,不过不能在所得额中扣减。2626/953、政策沿革。(1)内资企业国税发〔〕118号文件第二条(一)项要求,股权转让所得不允许扣除留存收益。(2)为了防止重复征税,国税函〔〕390号文件第二条要求,持股95%以上、全资子企业、企业清算三种情况下股权转让所得能够扣除留存收益。(3)《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1条第2款要求,企业清算时,股东分得剩下资产,能够扣减留存收益。(4)年以后,国税函〔〕79号文件普通股权交易中,留存收益不允许扣减。2727/95五、怎样了解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改变主要文件:总局公告年第40号、总局公告年第11号、国税函〔〕118号(已作废);解读40号公告:主要有以下要注意几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九条2828/95以前国税函〔〕118号文件基本要求是:政策性搬迁收入准予搬迁或处置收入扣除固定资产重置或改良支出、技术改造支出和职员安置支出后余额,再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且新购置固定资产依然能够计提折旧在税前扣除。重置固定资产,首先能够抵扣搬迁处置收入,另首先还能够继续计提折旧,这种政策带有“免税收入”优惠原因,优惠力度很大,不过也引发了很多所谓“税收策划”,侵蚀了税基。2929/9540号公告,重新设置了政策性搬迁政策,其最大改变是取消了重置固定资产能够在搬迁收入中扣除要求。(第十四条)比如,按照118号文件要求,A企业年度被拆除厂房账面剩下价值900万元,取得搬迁赔偿收入1000万元,五年内重置950万元固定资产,则就1000—950=50万元余额纳税,950万元元购进固定资产,成本或折旧允许在税前扣除。这么,企业重置资产就存在税前重复扣除问题。由此,40号公告明确,企业发生购置资产支出,不得从搬迁收入中扣除,但可按其计税成本计算折旧或摊销在税前扣除。A企业搬迁赔偿收入1000万元必须全额纳税。这1000万元什么时候纳税呢?(第十六、十七、十九条)3030/9540号公告主要从三个方面设置优惠政策:一是,处理搬迁期间收入与损失年度不均衡,采取最多5年时间统算方法纳税。二是,搬迁期以前亏损、搬迁期间亏损及搬迁完成时亏损处理问题。(第十八条、第二十一条)三是,采取土地置换方式,能够按照原土地加上相关税费确认新土地入账价值。(第十三条)3131/95比如:土地历史成本为1亿元,贮备中心收储购置价格为5亿元,采取了在郊区置换一块价值5亿元土地方式进行土地置换。此时如按普通税法原理,企业在土地被收储时,应按公允价值确认4亿元所得,同时按照5亿元确认置换土地入账价值,未来进行摊销。40号公告采取了不确认4亿元所得,同时置换土地按照原土地历史成本1亿元作为入账价值做法,企业得到了税款递延利益。3232/95六、企业收到财政返还怎样确定为不征税收入什么是不征收收入?1、《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

2、财税〔〕151号财税〔〕87号财税〔〕70号总局公告〔〕15号第七条)3、财税〔〕87号文件已经到期,延期到了财税〔〕70号,适用时间段为年1月1日以后。两文件是对财税〔〕151号文件补充,是政策松绑。两个文件合起来对不征税收入做了界定。3333/95解析:界定部门降低了门槛。依据财税〔〕151号文件要求,必须是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要求并经国务院同意财政性资金,而财税()87号文件及财税〔〕70号对专题财政性资金界定部门降低了门槛,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改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它部门,也就是说县级以上科技、农业部门等拨付财政性专题用途资金部门,只要有明确要求资金专题用途和管理方法,企业就能够据以列入不征税收入。3434/95比如:某企业来合肥投资建设一五星级酒店,当地政府给予优惠条件是全部土地款3000万元20%返还给该企业。年该企业收到土地返还款600万元,合肥市政府文件指明该企业用于自己开发土地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该资金有专题用途等。思索:税务检验时会注意什么?(《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款)。

借:无形资产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每个月借:管理费用5(3000/50/12)

贷:无形资产5

应该(3000-600)/50/12=4

每个月调增5-4=1万免税收入对应成本呢?(国税函〔〕79号第六条3535/95七、持有国债期间未兑付应计利息收入是否能够免税(总局公告〔〕36号)当前我国国债分为记账式、不记名式、凭证式三类,允许流通为记账式和不记名式两种;记账式国债和不记名式国债在到期日之前转让国债取得收入中,包含了国债转让所得和未到期兑付应计利息两个部分,36号公告要求关键含义在于国债持有期间未兑付利息收入允许作为免税收入。3636/95比如:年1月1日,A企业以1000万元在沪市购置了10万手XX记账式国债(每手面值为100元,共计面值1000万元),期限两年,按年付息,票面利率为5%。年7月1日,该企业将购置国债转让给B,取得转让价款1100万元。1、A企业购置国债成本确实定。不考虑相关税费情况下,国债投资成本为1000万元。2、A企业持有期间国债利息收入认定。国债利息收入=1000万×5%×1/2=25万元,该项利息收入免税。3、A企业国债转让所得确实定。国债投资转让所得=1100-25-1000=75万元。3737/95检验时应注意:1、发觉部分企业将购置美国国债实现国债利息作为免税国债利息收入自行免税。错误!《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82条要求2、关于36号公告执行时间,第36号公告执行日期为年1月1日,所以对于企业在年度、年度、年度发生国债投资业务,不能按36号公告要求执行,而应按各局明确口径执行。3、其它债券转让利息收入仍应按协议要求应付利息之日确认利息收入确认时点。3838/95八、融资性售后回租涉税处理1、什么是融资性售后回租?总局公告年第13号详细流程:设备制造企业先将设备销售给采购设备方(即融资性售后回租设备承租方),然后,承租方再与融资租赁企业签署融资性售后回租,并将款项打给设备制造方,设备制造方开具增值税发票给承租方2、融资性售后回租方式中承租方出售资产是否包括增值税和营业税?依据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相关要求,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不属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3939/953、融资性售后回租承租人将出售资产是否要确认应税收入,是否要缴所得税?依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收入确定要求,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人出售资产行为,不确认为销售收入。4、对融资性租赁资产是以承租方支付租金还是以计提折旧在所得税前抵扣?对融资性租赁资产,仍按承租人出售前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计提折旧。租赁期间,承租人支付属于融资利息部分,作为企业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4040/95例:年1月1日,甲企业将一条程控生产线按260万价格销售给乙融资租赁企业。该生产线年1月1日账面原值为240万,全新设备未计提折旧。同时,签署了一份租赁合合将该设备融资性租回,条款符合融资性租赁要求。租赁期限为3年,每年末需支付租金100万。(1)年1月1日出售固定资产,结转出售固定资产成本借:固定资产清理240万贷:固定资产240万(2)年1月1日,向乙企业出售程控生产线借:银行存款260万贷:固定资产清理240万递延收益20万借:递延收益贷:制造费用—折旧费(出售差价在以后冲折旧费)4141/95九、企业取得返还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是否应纳入企业收入?依据(财税〔〕151号)和财税〔〕87号要求,企业取得返还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手续费未作为不征税收入,应计入企业收入总额计征企业所得税。4242/95扣除类总标准:《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了解:普通而言(不包含特殊情况),一项费用得以税前扣除,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1、符合权责发生制标准:属于当期费用2、是实际发生支出:已现金支付或已形成企业到期债务3、取得正当凭证:征税范围内应取得发票,但发票开具方若因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未到而暂不能开具发票,可暂允许凭协议扣除,但最终必须取得发票,不然要调整。4343/95十、工资薪金及福利费几个问题思索(一)怎样定义工资薪金与职员福利费(国税函年第3号)1、“合理”工资薪金支出文件第一条进行了定义,2、职员福利费列支内容文件第三条进行了列举4444/95比如:某国有企业年当年度实际发生工资薪金总额为500万元,上级部门核定工资总额为510万元,实际发生福利费65万元。检验中发觉在工资薪金中列支职员防暑降温费50万元。有没有问题?怎样调整?问题很大:实际发生工资薪金总额为500-50=450,三项经费计提基数降低,实际发生福利费增加,65+50=115,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为115-450*0.14=52万元4545/95职员福利费与原来内资企业所得税主要改变在于税务管理重点从“计算扣除”转为了“发生”,年以前税务机关不监控支出用途,费用发生不发生都能够计算扣除,年底可能有未用完余额。而新所得税法则要求加强用途管理,强调在指定范围内“发生”,不然不得扣除。(二)为职员支付旅游费能否作为职员福利费列支?总局网站:年09月24日问:我企业组织企业职员外出旅游,支付旅游费能否作为职员福利费列支?4646/95答:依据国税函〔〕3号文件第三条关于职员福利费扣除问题要求,上述企业发生旅游费支出,不能作为职员福利费列支。(三)企业支付给季节工、暂时工等相关费用怎样扣除?是否计入工资薪金总额?(总局公告第15号第一条)以前,企业发生工资薪金类支出与劳务费用怎样区分,有两种观点,一个认为只有与企业签署了《劳动协议》,其发生支出才能作为工资薪4747/95金支出,不然需要劳务发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且不能作为福利费、职员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基数;第二种观点认为,只要实质上属于“任职受雇”,其发生费用就能够作为工资薪金支出,是否签署《劳动协议》只能作为判断劳务费还是工资薪金原因之一,而不能完全绝对化。15号公告显然采取了第二种观点,对常见以上五种情形,按照实质重于形式标准允许其作为工资薪金类支出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4848/95(四)企业代替职员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款能否税前扣除?1、年以前政策:国税函〔〕715号文件第三条要求: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2、年以后,总局公告年第28号第四条“雇主为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款,应属于个人工资薪金一部分。凡单独作为企业管理费列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不得税前扣除。”4949/95(五)车改后企业发放用车补助能否计入工资薪金总额?1、年以前政策:(国税函〔〕305号)计入企事业单位工资总额。2、年以后政策(1)国税函年第3号文第三条(二)项(2)《(财企〔〕242号)第二条怎么办?一个是计入福利费,一个是计入工资总额。总局回复:——计入企业福利费5050/95十二、业务招待费检验值得重视(一)合理界定业务招待费范围。实践中,业务招待费支付范围通常界定为餐饮、香烟、水果、食品、正常娱乐活动等产生费用支出。详细范围包含:因生产经营需要而宴请或工作餐开支、赠予纪念品开支、发生景点参观费及其它费用开支和发生业务关系人员差旅费开支。普通来讲,外购礼品用于赠予,应作为业务招待费(当然假如外购礼品上面有企业标示等宣传资料能够看做是业务宣传费)。5151/95(二)准确计算业务招待费计算基数。业务招待费计算基数包含:一是纳税人依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以及依据税收要求确认视同销售收入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计算基数,营业外收入不包含在内。(看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二是股权投资企业分得股息、红利以及股权转让收入。(国税函〔〕79号)第八条要求三是查补收入能够作为计提业务招待费基数。总局公告年第20号第一条查补收入能够填补以前年度亏损。总局年公告第29号深入对查增应纳税所得额填报给予明确。5252/95依据公告要求,查补收入属于“主营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视同销售收入”中一个,在补充申报时候必定会填到“销售(营业)收入累计”里,自然地作为计提业务招待费基数。既然税收上已经确认收入了,那么就应该能够作为扣除基数进行税收处理。(三)准确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一、创办(筹建)期间业务招待费处理。总局公告年第15号国税函〔〕98号)第九条要求新税法中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久待摊费用,企业能够在开始经营之日当年一次性扣除,也能够按照新税法相关长久待摊费用处理要求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5353/95二是生产经营期间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确实定。税法要求,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相关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出当年销售(营业)收入5‰。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当年销售(营业)收入×5‰。(做好纳税调整。孰小标准,60%和5‰取其小。)(四)应注意事项。一是业务招待费要与会议费相区分。纳税人发生与其经营活动相关会议费,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证实资料,应能够提供证实其真实性正当凭证,不然不得在税前扣除。国税发〔〕84号文)第五十二条要求对我们税收管理仍有现实意义,“会议费证实材料应包含: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标、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5454/95二是业务招待费要与业务宣传费区分。外购礼品用于赠予应作为业务招待费,但假如礼品和赠品是纳税人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对企业形象、产品有标识及宣传作用,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同时,要严格区分给客户回扣、贿赂等非法支出,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职员福利、职员奖励、企业销售产品而产生佣金和支付给个人劳务支出,这些费用均不能作为业务招待费支出。三是业务招待费要与误餐费区分。误餐费是企业职员因工作无法回企业食堂或者家中进餐而得到赔偿;而招待费是对外拓展业务时发生吃、喝、用、玩费用,它消费主体是企业以外个人,而不是本企业员工。5555/95十三、包括借款费用几个问题(一)向自然人借款利息支出能否税前列支1、在国税函〔〕777号文件出台之前,各地执行标准不一。2、国税函〔〕777号文件明确符合条件能够列支。3、本市要求:在本市主管地税机关开具发票,能够列支。5656/95(二)怎样确定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总局年34号公告第一条年以前政策:1、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包含基准利率加浮动利率。早在年,总局就曾经以国税函〔〕1114号文件形式批复四川省地税局,明确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包含基准利率加浮动利率。不过,人民银行在年公布银发〔〕251号文件要求,自年10月29日开始,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不再实施上浮限制,所以是否包含浮动利率变得不再确定。2、34号公告出台前各省对“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了解不一,急需统一。上海市、江苏省、河北国税、天津市、河北地税等地执行标准5757/953、34号公告要求基本上将贷款利息放宽到全部“实际支付利息”。“利率参考标准”包含了“信托企业、财务企业”等金融机构,只要企业支付利息不离谱,基本上就能够按照“实际支付利息”扣除了。当然34号公告要求,也同时预防了“高利贷”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可能性,制订比较科学有效。思索:向非金融企业借款利息支出税前扣除需要什么凭证?1、借款协议;2、首次支付利息凭证;3、本省任何一家金融企业提供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情况说明;4、发票,(1)企业:代开发票(2)个人:代开发票,代扣个人所得税。25.5.%税5858/95(三)企业为投资借款发生借款费用,计入长久股权投资成本,还是作为财务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年15号公告第二条对照总局15号公告及条例第三十七条,我们能够看到为投资发生借款费用,未纳入资本化范围。所以为投资借款发生借款费用应该计入财务费用扣除。企便函〔〕33号第一条(五)项文件要求,为投资发生利息应该资本化,不过该文件并不是正式税收文件,只是内部便函,且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37条有抵触,所以不应执行。5959/95(四)股东出资未到位,对外借款利息怎样列支?1、国税函〔〕312号要求2、详细计算不得扣除利息,计算公式为:企业每一计算期不得扣除借款利息=该期间借款利息额×该期间未缴足注册资本额÷该期间借款额。企业一个年度内不得扣除借款利息总额为该年度内每一计算期不得扣除借款利息额之和。我们来举个例子,更直观说明这份文件:6060/95例:股东A、B于年1月1日共同出资成立乙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股东A、B认缴出资分别为40万元和60万元。乙企业章程要求,A首次出资20万元,B首次出资30万元,余额均在年12月31日前缴足。年12月31日,A准期缴纳出资,B未能缴纳约定30万元资本金,直到年12月31日,B才补缴了30万元出资款。因生产经营需要,乙企业于年3月1日向关联方M企业借款100万元,约定月利率10‰,期限一年,乙企业当年度无其它借款。年实际支付给M企业10个月利息10万元(100×10‰×10)。同期同类金融企业贷款利率7‰。要求:计算乙企业税前不得扣除借款利息。6161/95采取计算公式计算:①乙企业自借款之日至当年末10个月内,账面实收资本与借款余额保持不变,即确认只有一个计算期。②计算因股东B出资未到位原因影响,借款利息不得扣除部分=∑(每一计算期借款利息额×该期间未缴足注册资本额÷该期间借款额)=〔(100×10‰×10)×30÷100〕×1=3(万元)。分析:这3万元,其实就是未到位资本金30万元10个月利息(30×10×10‰);100万元借款中其余70万元因利率超限制利息不得扣除部分也不能忽略。6262/95③因向非金融企业借款利率超限利息不得扣除部分=∑{〔(对应计算期内全部借款额-对应计算期内未交足资本额)×实际支付利率〕×(1-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企业实际执行利率)}={〔(100-30)×10‰×10〕×(1-7‰÷10‰)}×1=2.1(万元)。则乙企业年度不得扣除利息总额=①+②=3+2.1=5.1(万元)。本例也能够用分析法简略解答。100万元借款中,对应资本金未出资到位30万元产生利息,不允许抵扣。其余70万元借款中只对同期同类金融企业贷款利率7‰计算出利息部分允许扣除,70×7‰×10=4.9(万元),那么不允许扣除利息=10-4.9=5.1(万元)。6363/95十四、关于企业发放给员工衣饰费用能否税前列支?总局年34号公告第二条34号公告则回避了“福利费”还是“劳保”之争,而是依据《条例》27条将工装定性为“合理支出”允许扣除,消弭了争议。由企业统一制作,统一着装。思索:企业为职员发放工装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6464/95十五、关于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改扩建怎样进行税务处理?总局年34号公告第四条1、推倒重置。34号公告下发前,对于推倒重置固定资产有两种了解。比如,房屋价款1000万,提取了折旧600万元,剩下净值400万元。第一个了解:将剩下价值400万元作为新建固定资产(或开发产品)成本;第二种了解,将400万元净值作为“营业外支出”一次性处理。而34号公告支持了第一个观点。2、提升功效,增加面积。假如企业对房屋建筑物提升功效,增加面积,文件要求标准上重新计算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年限,而假如尚可使用年限低于税法要求最低年限,能够按照尚可使用年限计提折旧。6565/95这么要求其实并不明确。比如,某房屋账面原值1000万元,折旧年限20年,已经计提了12年折旧,计提折旧600万元。该企业对该房屋花费300万元,增加了部分面积。此时要求重新按照20年计提折旧,显然对企业不利,而假如企业以“尚可使用年限不超出20年”,而实际上不动产实际使用年限原来就是超出20年,也不一定能被税务机关所接收。所以本条款未必对企业有利。3、关于装修。34号公告“提升功效,增加面积”,我认为并不包含装修支出,而对装修支出到底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各省要求也不尽相同。我们认为:不超出资产原值50%,可费用化。6666/95十六、投资企业撤回或降低投资怎样进行税务处理总局年34号公告第五条(一)企业长久股权投资降低三种模式。1、转让股权。依据国税函〔〕79号文件第三条要求,转让价款不得减去其对应被投资企业累积未分配利润和累积盈余公积份额。2、被投资企业清算,企业股权消亡。依据《条例》第11条及财税〔〕60号文件要求,被投资企业清算时,允许在剩下资产中扣减其对应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3、减资分配。34号公告前税法没有明确要求是否能够扣减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而34号公告明确比照企业清算。6767/95(二)举例说明。比如,A企业年以1000万元注册M企业,占M企业30%股份,年1月年经股东会决议,同意A企业抽回其投资,A企业分得现金2500万元。截止年年底,M企业共有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3000万元,按照A企业注册资本百分比计算,A企业应该享受900万元。所以,A企业股权撤资所得=2500-1000-900=600(万元)(三)扣除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金额只能按照注册资本百分比,不能按照企业章程约定分红百分比。(四)扣减累积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份额,不考虑该留存收益是否缴纳过企业所得税。6868/95(五)假如撤资分回资产是非货币性资产,必须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得。比如,A企业投资M企业,投资成本为1000万元,占M企业30%股份。截止撤资时,M企业累积留存收益为3000万元,其中A企业按照注册资本份额享受900万元。A企业撤资时分得一栋物业,账面价值为万元,评定市价为2500万元。此时,首先M企业要对分得物业部分做视同销售处理,确认利润500万元,然后再按照34号公告处理,计算以下:第一步,确认销售所得500万元,同时增加利润500万元。A企业享受3500万×30%=1050(万元)第二步,确认撤资所得。2500-1000-1050=450(万元)而错误做法是:-1000-900=100(万元)6969/95十七、关于企业提供有效凭证时间问题总局年34号公告第六条了解:第一,必须要有有效凭证才能够税前扣除,这一条从严。第二、有效凭证能够在下一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取得。对于期间费用在年度汇算清缴时必须取得有效凭证,并未有任何争议,而暂估成本是否必须要在汇算清缴期前取得,各省有争议。34号公告明确不论成本项目,还是费用项目必须在汇算清缴时补充有效凭证,统一了政策。这是总局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在汇算清缴结束前取得有效凭证能够税前扣。不过在实际执行中仍会碰到困难:7070/95例1:年购入原材料价值3000万元,该企业采取加权平均法计价,购入原材料有1000万元到汇算清缴时仍未取得发票,该年度消耗该项原材料万元,利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其中还有300万元在“在产品”、“300万元”在“库存商品”,1400万元已经计入了“销售成本”。那么当年调增所得额话,到底按照多少调增呢?1000万元没有票成本又有多少进入了“销售成本”呢?方法1:直接纳税调增1000万元。方法2:因为有发票材料万元超出了计入销售成本1400万元,认为入销售成本,都是有发票材料,所以不用调增。7171/95方法3:按照加权平均方法,调增1400万×30%调增。终究哪种方式,总局未做深入说明。例2:总局强调是汇算清缴结束前取得,假如在汇算清缴结束后取得有效凭证,该怎么处理?年发生了一笔费用100万元,截止年5月31日之前,仍未取得发票,年企业对该笔费用做了纳税调整处理。年8月该企业取得了100万发票,那么这100万元应该怎样处理呢?7272/95方案1:追溯调整至年,申请退或抵税25万元。该方案优点是完全符合“权责发生制”基本理论,缺点是程序繁杂,退税不易。方案2:直接扣除在年,在年1月-5月31号之前在企业所得税前做纳税调减处理。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不符合“权责发生制”。方案1,符合权责发生制标准。也符合总局现行政策精神,年15号公告第六条。7373/9534号公告尤其说明:第七条本条款非常主要,也非常有意思。34号公告很好表达了《立法法》第84条精神,即对纳税人有利文件能够允许追溯调整,而对纳税人不利条款,不能追溯。34号公告要求,追溯调整纳税调减,兼顾了企业税收利益与便于操作两个方面,非常合理。比如,年M企业支付利息1000万元,按照基准利率在税前扣除,纳税调增了400万元,而依据34号公告要求,该1000万元利息能够全额扣除,不过并不追溯调整退税,而是在年汇算清缴纳税调减。7474/95十八、企业以前年度发生应扣未扣支出怎样进行税务处理?追补确认期限为何定为5年?总局年15号公告第六条企业因为出现应在当期扣除而未扣除税费,从而多缴了税款,以后年度发觉后应该准予追补确认退还,但依据权责发生制标准,不得改变税费扣除所属年度,应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了解:1、《征管法》第五十一条要求。7575/952、对于追补确认期确实定依据《征管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要求依据权利和义务对等标准,能够将追补确认期限确定为5年。另外,依据总局公告年25号第六条要求,企业以前年度未扣除资产损失也能够追补确认,其追补确认期限也不得超出5年。未扣除税费与未扣除资产损失性质相同,所以,两项政策应该保持一致,追补确认期限均不得超出5年。7676/95十九、高危行业提取安全费用是否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总局年26号公告(一)政策回顾:财政部几个文件:财建〔〕第119号、财企〔〕第478号)年之前,除了煤炭企业提取维简费在税前列支有法可依之外(《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字〔1994〕3号)第三十一条要求),以及《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方法》第七条要求,“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列支。”不过在税法并没有明确高危行业预提安全生产费怎样在税前列支。7777/95年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款要求但维简费和安全生产费新税法下怎样处理一直没有明确政策要求。部分地方主管税务机关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政策,但这些政策执行口径不一,有是实际发生时据实扣除,有却是按标准预提时即可扣除。如新疆地方税务局新地税发〔〕69号)要求,不得直接在所得税前扣除;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冀地税函〔〕4号则要求,对高危行业企业按要求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允许在税前扣除。7878/95我们省呢?(皖安监综〔〕147号)但该政策对是否税前列支也没明确,见第四条:提取安全费用企业相关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按照税法相关要求执行。依然不明确,为何?(二)26号公告首次统一执行口径26号公告第一条要求这一要求是新税法执行后,国家税务总局首次对维简费与安全生产费税前扣除问题给予明确政策要求。7979/95(三)对已预提安全生产费怎样计算调整?例:某化工企业税前计提安全费用记入“专题贮备”科目,至年4月底结余9857302.13元,年度5-12月份用于安全方面支出9550027.82元,年度5-12月份税前计提安全费用10029545.86元,怎样进行调整?依据总局年第26号公告第二条要求,该企业税前计提安全费用记入“专题贮备”科目,年4月底结余未使用完之前,5-12月份税前计提安全费用,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029545.86元;8080/95二十、私车公用费用怎样处理?私车公用,如存在租赁(签租赁协议),且取得租赁发票,租金、汽油费等相关费用可在企业税前列支。出租方需依据财产租赁收入缴纳增值税(营改增)(小规模纳税人税率:3%)及其附加税费、个人所得税(税率:20%)、印花税(税率:0.1%)等。承租方应缴纳印花税(税率:0.1%)。如不属租赁(包含无偿提供企业使用),则相关费用不予税前列支。8181/95其它类二十一、查增应纳税所得额是否可依填补以前年度亏损?总局年第20号公告政策回顾:国税发〔1997〕191号文件第一条要求理。”例:年亏损100万,年所得额50万,年7月税务检验发觉少计所得额40万,年所得额100万,假如依照191号文,则年查补企业所得税10万,税前可填补亏损为100-50=50万元,年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12.5万元.。两年累计纳税22.5万。而依据20号公告,年不需要纳税,税前可填补亏损100-50-40=10万元,年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22.5万。8282/95纳税总额是一致,既然纳税总额是一致,191号文出发点则是从保障税收收入着眼,而20号公告出发点则是维护纳税人正当权益。表达了税收以人为本理念。8383/95税收政策:国税函〔〕79号第七条

思索1:对企业是否有利?比如:某企业筹建期创办费为1000万元,筹建期历时3年,年开始生产经营,假如-年创办费都作为当年亏损处理,因为年才有收入,意味着亏损填补期少了3年。而按照国税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