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JBT 14682-2024 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技术规范_第1页
(正式版)JBT 14682-2024 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技术规范_第2页
(正式版)JBT 14682-2024 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技术规范_第3页
(正式版)JBT 14682-2024 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技术规范_第4页
(正式版)JBT 14682-2024 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CCS29.160.30K24JBSpecificationforservomotorsfo2024-03-29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IJB/T14682—2024前言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基本要求 35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36检验规则 7交付准备 参考文献 2图2电动机基本外形 4表1电动机安装尺寸符号 4表2电动机基本尺寸及公差 5表3电动机圆跳动 5表4引出线抗弯曲试验条件 6表5绝缘电阻试验条件 7表6绝缘介电试验条件 7表7温升 9表8振动 表9冲击 表10电动机传导干扰限值 表11电动机辐射干扰限值 表12寿命试验条件 表13检验项目和顺序 JB/T14682—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微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联宜电机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松工业软件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宁波菲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安浦鸣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中特科技工业(青岛)有限公司、济南科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瑞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帅、张健、宋吉来、张传甲、王霖、陈飞龙、康鹏、韩光鲜、李学强、王金春、林金理。本文件为首次发布。1JB/T14682—2024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的总体要求和技术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和交付准备。本文件适用于机座号40(含)~320(含)多关节机器人用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制造,其他类似用途的伺服电动机的制造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755—2019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2423.5—2019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10—2019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4824—2019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射频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T4942—2021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分级GB/T5226.1—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7345—2008控制电机基本技术要求GB/T10068—2020轴中心高为56mm及以上电机的机械振动振动的测量、评定及限值GB/T10069.1—2006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第1部分: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GB/T30549—2014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JB/T10490—2016小功率电动机机械振动振动测量方法、评定和限值3术语和定义GB/T2900.26—2008、GB/T12643—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2643—2013的某些术语和定义。3.1多关节机器人multi-joint(articulated)robot关节手臂机器人articulatedarmrobot关节机械手臂articulatedmanipulator2JB/T14682—2024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关节,可对每个关节独立或协同控制。3.2工作区operatingarea电动机的工作区域。注:工作区包括连续工作区和短时工作区。在电动机不超过规定值即称为连续工作区(见图1)。连续工作区指由电动机的发热、受离心力影响的机械强度、换向及电动机电气极限工作条件限制的范围。超过连续工作区即在连续工作区之外,电动机短期运行额定功率PN、额定转速nN与额定转矩TN的关系为:PN=。TP——最大堵转转矩;T3.3额定功率ratedpower在连续工作区内,电动机的最大连续输出功率。3.4额定转速ratedspeed在连续工作区内,电动机在额定转矩下运行时的允许的最高转速。3.53JB/T14682—2024额定转矩ratedtorque在连续工作区内,电动机输出额定功率时对应于额定转速下的转矩。3.6齿槽转矩coggingtorque电机绕组开路时,电机回转一周内,由于电枢铁芯开槽,有趋于最小磁阻位置的倾向而产生的周期性力矩。3.7最高允许转速maximumpermissionspeed在保证电气绝缘介电强度和机械强度条件下,电动机最大设计转速。3.8反电动势常数backEMFconstant在规定条件下,电动机绕组开路时,单位转速在电枢绕组中所产生的线感应电动势有效值。3.9电气时间常数electricaltimeconstant在阶跃输入电压和规定条件下,堵转电动机使绕组电流达到其最终值的63.2%所需的时间。3.10机械时间常数mechanicaltimeconstant伺服电动机在空载和额定励磁条件下,加以阶跃的额定控制信号,转速从零上升到空载转速的63.2%时所需的时间。4基本要求4.1基本外形结构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以下简称“电动机”)外形的基本安装型式为端面止口带凸缘型式。电动机的基本轴伸型式为带键槽的圆柱形轴伸。4.2冷却方式电动机冷却方式为封闭自冷或封闭强冷方式。4.3工作制电动机的工作制应符合GB/T755—2019的规定,非连续工作的电动机制造厂商应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并进行标识。电动机制造厂商应对电动机工作条件和使用环境温度作出规定。5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4JB/T14682—20245.1外观5.1.1技术要求电动机表面不应有锈蚀、碰伤、划痕,涂覆层不应剥落,紧固件连接应牢固,引出线或接线端应完整无损,颜色和标志应正确、牢固,铭牌的字迹和内容应清晰无误,且不能脱落。5.1.2试验方法目检电动机外观。5.2基本外形及安装尺寸5.2.1基本外形5.2.1.1技术要求电动机基本外形及安装尺寸符号见图2,安装尺寸符号及基本尺寸公差见表1、表2。图2电动机基本外形表1电动机安装尺寸符号DNLBLACADBELAMRS5JB/T14682—2024LT表2电动机基本尺寸及公差单位为毫米NSLT0-0.021+0.3000-0.0254+0.3000-0.0304+0.3600-0.0304+0.3600-0.0354+0.3600-0.0354+0.3600-0.0354+0.3600-0.0354+0.4300-0.0354+0.4300-0.0464+0.4300-0.0464+0.4300-0.0524+0.4305.2.1.2试验方法电动机置于常温条件下,使其达到稳定非工作温度后,用符合精度要求的量具检查电动机的基本外形及安装尺寸。5.2.2圆跳动5.2.2.1技术要求电动机轴伸径向圆跳动、凸缘止口对电动机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凸缘安装面对电动机轴线的端面跳动应符合表3规定。表3电动机圆跳动单位为毫米>80~180>180~240>240~3206JB/T14682—20245.2.2.2试验方法5.2.2.2.1轴伸径向圆跳动把电动机牢固地轴向水平安装,千分表的测量头置于轴伸面上离轴伸端面距离约为轴伸长度的1/2处,缓慢地转动电动机转轴,在一周内测取最大差值。5.2.2.2.2凸缘止口对电动机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固定电动机转轴,将千分表测量头置于定子安装配合圆面上,转动电动机定子,测取千分表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5.2.2.3凸缘安装端面对电动机轴线的端面跳动固定电动机转轴,将千分表测量头置于定子安装配合圆面上,转动电动机定子,在端面均匀测量三个圆周的跳动,取其最大值。5.3引出线或接线端5.3.1引出线标记及强度5.3.1.1技术要求电动机引出线应有明显标识,或由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除另有规定外,100W及以下功率的电动机引出线,每根引出线应能承受4.5N的拉力,100W以上功率的电动机引出线,每根引出线应能承受9.0N的拉力。试验后,引出线不应断开,绝缘层和线芯不应损坏。5.3.1.2试验方法电动机每根引出线应能承受规定拉力历时1min。试验时,电动机应放置在结构上允许的任意位置,以使夹紧装置能受到拉力的作用。试验后引出线被夹持部位与卡紧装置不应有相对位移的现象。5.3.2接线端标记及强度5.3.2.1技术要求电动机采用引出线端子接线时,引出线端子接线板的接线位置上均应有相应的标志。接线端的结构尺寸、牢固程度应符合GB/T7345—2008中5.3的规定。5.3.2.2试验方法检查接线端的结构和标记,按GB/T7345—2008中5.3的规定进行试验。5.3.3引出线抗弯曲次数5.3.3.1技术要求引出线抗弯曲次数应符合表4的规定,或由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表4引出线抗弯曲试验7JB/T14682—2024次/min万次5.3.3.2试验方法引出线样品线长1.1m,将导线固定在U型反复弯折试验机内,调整弯曲半径,行程设置范围为(0~900)mm,试验装置按表4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往复运动,引出线不应发生断裂或短路,绝缘表层不应出现龟裂、破损及其它异常现象。5.4安全5.4.1绝缘电阻5.4.1.1技术要求电动机绝缘电阻值要求如下:a)电动机在正常试验条件及极限低温试验条件下,各绕组对机壳及各绕组之间的绝缘电阻值不应b)电动机在相应的高温条件下,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0MΩ;c)电动机在交变湿热试验后(试验结束放置2h后),其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MΩ;d)绝缘电阻试验条件见表5。表5绝缘电阻试验条件单位为伏特>24~115>1155.4.1.2试验方法按5.4.1.1的要求选择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电动机各独立绕组对机壳、电动机各绕组间及制动器对电动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值。5.4.2绝缘介电强度5.4.2.1技术要求电动机各绕组对机壳之间、制动器对机壳应能承受表6规定的绝缘介电强度试验,试验时应无绝缘击穿、飞弧、闪络现象,绝缘介电强度试验时间为1min,且绕组漏电流有效值应符合表6的规定。当进行批量生产常规试验时可用1s试验来代替,但试验电压值为规定值的120%。表6绝缘介电试验条件VVs8JB/T14682—2024>24~36>36~115>115~250>2501000+2UN5.4.2.2试验方法试验用高压电源,其频率为50Hz,电源波形近似于正弦波。电源功率和输出阻抗应能保证在各种负载下,均无明显的波形失真和显著的电压变化。电动机按表6的规定施加试验电压,试验电压的有效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5电压值应从不超过试验全电压值的一半开始,然后均匀地或以每步不超过全电压值的5%逐步增至全值,电压从半值增至全值的时间不应小于10s,并在全值上维持1min。整个试验过程中电压峰值不应超过规定有效值的1.5倍,监视故障指示器,以判定电动机有无击穿放电,并监视漏电流值,必要时记录漏电流值。除另有规定外,允许在安装后开始运行前再进行一次额外试验,其试验电压值不应超过上述规定值的80%。5.4.3保护联结(保护接地)5.4.3.1技术要求按GB/T5226.1—2019中8.2的规定,电动机机壳及所有可导电部分与保护联结装置之间应具有牢固、可靠及良好的电气连接,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接插件的金属壳应连接到保护联结装置上;b)保护联结电路只有在通电导线全部断开之后再断开;c)保护联结电路连续性的重新建立应在所有通电导线重新接通之前;d)保护联结线截面积S保护应至少具有与同规格电动机相线的截面积S相线;e)保护联结电路的连续性即保护接地电阻≤0.1Ω。5.4.3.2试验方法目检电动机保护联结及其装置,使用保护联结连续性测试仪进行测量。5.5性能5.5.1定子绕组线电阻5.5.1.1技术要求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直流线电阻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5.5.1.2试验方法电动机在常温条件下保持3h以上,用直流电桥或能保证测量精度的测试仪器测量,折算到20℃的定子绕组线电阻。5.5.2定子绕组线电感5.5.2.1技术要求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线电感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9JB/T14682—20245.5.2.2试验方法在电动机定子绕组两端加以1kHz、1V的正弦交流电,缓慢地转动转子,用电感测试仪测量定子绕组的线电感,记录转子转动一圈的线电感曲线。5.5.3防护等级5.5.3.1技术要求电动机应具有良好的外壳防护,且不低于GB/T4942—2021规定的IP65防护等级。5.5.3.2试验方法按GB/T4942—2021的第8章~第10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5.5.4噪声5.5.4.1技术要求电动机的声功率级噪声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5.5.4.2试验方法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下空载运行,按GB/T10069.1—2006中第5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5.5.5旋转方向5.5.5.1技术要求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应为双向可逆旋转,按规定的接线标识:即U相、V相、W相接线,从安装配合面的电动机传动轴轴伸端面视之,电动机传动轴的逆时针旋转方向规定为电动机旋转的正方向。5.5.5.2试验方法按5.5.5.1的要求接线并通电,伺服驱动单元给定指令为正时,从安装配合面的电动机传动轴轴伸端面视之电动机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旋转。5.5.6温升5.5.6.1技术要求电动机的温升不应大于表7规定值。表7温升KBFHNJB/T14682—20245.5.6.2试验方法电动机的温升试验采用电阻法。将受试电动机固定在标准试验支架上并和驱动单元组成伺服装置,试验环境不受外界辐射和气流影响。电动机的安装面应尽可能远离热传导表面和通风装置以及其他附加的降温装置。受试电动机在室温下放置并达到不通电时的稳定温度,测取冷态时定子绕组电阻R1,并记下此时的室温t1,然后在额定功率点运行至稳定工作温度,测取定子绕组电阻R2,并记下此时的室温t2。在额定功率点的最高温升值按公式(1)计算:式中:θ——电动机的温升,单位为开尔文(K);R2——热试验结束温度为t2时的定子绕组电阻,单位为欧姆(Ω);R1——温度为t1(冷态)时的定子绕组电阻,单位为欧姆(Ω);t1——测量绕组(冷态)初始电阻R1时的温度(室温),单位为摄氏度(℃);t2——温升试验结束时的温度(室温),单位为摄氏度(℃);M——温度常数,铜绕组为235,铝绕组为225。电动机停止运行后如不超过30s,测得绕组电阻读数直接作为温升计算值的数据。5.5.7反电动势常数5.5.7.1技术要求反电动势常数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5.5.7.2试验方法在环境温度20℃时,将被试电动机拖动至规定转速ntest(r/min)。绕组开路条件下,用电压表或示波器测量该电动机的线感应电动势EL(V)的有效值或相感应电动势EP(V)的有效值。其中反电动势常数Ke用公式(2)计算:式中∶Ke——反电动势常数,单位为伏特每弧度每秒(V/(rad/s));EL——线感应电动势,单位为伏特(V);ntest——电动机测试转速,单位为转每分钟(r/min)。相反电动势常数KeP用公式(3)计算:式中∶KeP——相反电动势常数,单位为伏特每弧度每秒(V/(rad/s));JB/T14682—2024EP——相感应电动势,单位为伏特(V)。5.5.8制动器保持转矩5.5.8.1技术要求电动机装配有制动器时,电动机制动器动作状态下保持转矩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5.5.8.2试验方法电动机断电,制动器动作,用标准砝码和测试盘施加反向转矩至电动机输出轴,增加转矩直至输出轴开始连续旋转前的最大转矩并记录这个值。5.5.9齿槽转矩5.5.9.1技术要求电动机齿槽转矩应小于额定转矩的3%。5.5.9.2试验方法电动机绕组不通电,采用合适精度的扭矩测试仪器,以(1±0.1)r/min转速拖动电动机转子匀速旋转一圈,记录转矩数值最大值Ttmax和最小值Ttmin,齿槽转矩按照公式(4)计算:Tt式中:Tt——齿槽转矩,单位为牛•米(N.m);Ttmax——1r/min转速匀速拖动一圈的转矩最大值,单位为牛•米(N.m);Ttmin——1r/min转速匀速拖动一圈的转矩最小值,单位为牛•米(N.m)。5.5.10电气时间常数5.5.10.1技术要求电动机电气时间常数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5.5.10.2试验方法根据测量的电阻、电感值按照公式(5)计算电气时间常数:式中∶Te——电气时间常数,单位为毫秒(ms);LL——绕组线电感,单位为毫亨(mH);RL——绕组线电阻,单位为欧姆(Ω)。5.5.11机械时间常数5.5.11.1技术要求JB/T14682—2024电动机机械时间常数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5.5.11.2试验方法电动机应处于空载运行状态并施加阶跃性质的阶跃电压。机械时间常数工程上常常利用电动机转子的转动惯量J和绕组相电阻RP以及电动机相反电动势常数KeP、转矩常数Kt按照公式(6)计算:式中∶Tm——机械时间常数,单位为秒(s);J——转子转动惯量,单位为千克平方米(Kg·m²);RP——绕组相电阻,单位为欧姆(Ω);Kt——转矩常数,单位为牛•米每安(N.m/A);KeP——相反电动势常数,单位为伏特每弧度每秒(V/(rad/s))。5.5.12工作区5.5.12.1技术要求电动机的工作区由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5.5.12.2试验方法将受试电动机固定在标准试验支架上与驱动单元组成伺服装置,试验环境不受外界辐射和气流影连续工作区试验在n0、nN、nmax三点进行。其中n0为零速,即电动机堵转;在上述三点施加对应的最大负载转矩,电动机温升应符合5.5.6.1的规定。短时工作区试验按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短时工作时间和短时允许的过载倍数在转速n0和nmax运行,电动机的温升应符合5.5.6.1的规定。5.5.13转矩波动系数5.5.13.1技术要求电动机转矩波动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电动机在10%最高允许转速值的转矩波动系数推荐按下列值规定:1%、3%、5%、7%。5.5.13.2试验方法在稳定工作温度下,将受试电动机固定在标准试验支架上与驱动单元组成伺服装置,使电动机稳定运行在10%最高允许转速值这一点,对电动机施加连续工作区中规定的该转速下允许的最大转矩,用转矩仪(或测功机)或类似测试设备连续测量并记录一转中电动机的输出转矩,找到最大转矩Tfmax和最小转矩Tfmin,按照公式(7)计算电动机的转矩波动系数:式中∶JB/T14682—2024Kf——转矩波动系数;Tfmax——最大转矩,单位为牛•米(N.m);Tfmin——最小转矩,单位为牛•米(N.m)。5.6环境适应性5.6.1低温5.6.1.1技术要求当有要求时,电动机应能在-10℃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极限低温下工作。试验后立即测量绝缘电阻。5.6.1.2试验方法试验条件与试验仪器按以下规定:——试验温度:-10℃±3℃;——试验空气湿度:绝对湿度不超过20g/m3水汽(相当于35℃时50%的相对湿度——试验持续时间:4h±1h。从温度箱内温度达到稳定后对试品通电开始计算;——低温试验箱:对于有强迫空气循环的温度箱,循环风速度应尽可能低(尽可能不大于0.5m/s对于无强迫空气循环的温度箱,容积与电动机体积比大于3:1。试验程序按以下步骤进行:a)将电动机在室温下放入同处于室温的温度箱内并处于准备通电状态;b)将温度箱温度逐步升至试验温度,注意箱内温度变化率不大于1℃/min(不大于5min的平均值)并没有凝露产生;c)当温度箱内温度达到稳定后(一般不小于30min),并保持箱内温度恒定,然后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下空载运行即连续4h±0.5h的通电运行,运行期间电动机应能正常工作。5.6.2高温5.6.2.1技术要求当有要求时,电动机应能在55℃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极限高温下工作。试验后立即测量绝缘电阻。5.6.2.2试验方法试验条件与试验仪器按以下规定:——试验温度:55℃±2℃;——试验空气湿度:绝对湿度不超过20g/m3水汽(相当于35℃时50%的相对湿度——试验持续时间:48h±1h。从温度箱内温度达到稳定后对试品通电开始计算;——试验用温度箱:对于有强迫空气循环的温度箱,循环风速度应尽可能低(尽可能不大于0.5m/s);对于无强迫空气循环的温度箱,容积与电动机体积比大于3:1。试验程序按以下步骤进行:a)将电动机在室温下放入同处于室温的温度箱内并处于准备通电状态;b)将温度箱温度逐步升至试验温度,注意箱内温度变化率不大于1℃/min(不大于5min时间的平均值);c)当温度箱内温度达到稳定后(一般不小于30min),并保持箱内温度恒定,然后电动机在额定JB/T14682—2024转速下空载运行即连续48h±1h的通电运行,运行期间电动机应能正常工作。5.6.3机械自振动5.6.3.1技术要求机座号≥60的电动机机械自振动应符合GB/T10068—2020中振动等级“A”的规定;机座号<60的电动机的机械自振动应符合JB/T10490—2016中振动等级“A”的规定。5.6.3.2试验方法将受试电动机水平置于试验台上进行试验,机座号≥60的电动机的机械自振动按GB/T10068—2020中第4章~第9章的规定;机座号<60的电动机的机械自振动按JB/T10490—2016的规定。5.6.4振动5.6.4.1技术要求电动机应能承受表8规定的定振幅振动试验,试验后进行外观检查,不应有紧固件松动和零部件变形、损坏等现象。通电后电动机应能正常工作。表8振动>130~3205.6.4.2试验方法电动机牢固地固定在试验支架上,支架固定在试验台面上,按GB/T2423.10—2019中的扫频试验法进行振动试验及耐久试验。按表8规定方向进行,每轴振动120min。试验期间的监测项目和方法、机械负载大小及是否通电试验等,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5.6.5冲击5.6.5.1技术要求电动机的冲击应能承受表9规定的冲击试验。试验后检查电动机结构及外观,不应有紧固件松动和零部件变形、损坏等现象。最后对电动机通电空载运行,电动机应能正常工作。表9冲击>130~3205.6.5.2试验方法将电动机不通电固定在试验台上,按GB/T2423.5—2019的试验Ea规定进行试验。JB/T14682—2024试验仪器及参数按以下规定:——冲击试验台;——冲击脉冲波形:半正弦脉冲。试验条件按以下规定:——冲击加速度:300×(1±10%)m/s²;——持续时间:18ms±1ms;5.6.6恒定湿热5.6.6.1技术要求电动机应能承受温度55℃±2℃,相对湿度(91~96)%,历时4d的恒定湿热试验。试验后立即测量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电动机应无明显的外表质量变坏及影响正常工作的锈蚀现象。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12h后通电,电动机应能正常工作。5.6.6.2试验方法按GB/T2423.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5.7电磁兼容性(EMC)5.7.1技术要求当有要求时,电动机应满足电磁兼容规定的发射干扰限值要求。电动机的电磁发射干扰包括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其干扰限值分别见表10、表11。表10电动机传导干扰限值--表11电动机辐射干扰限值5.7.2试验方法配置与受试电动机相匹配的专用驱动单元组成伺服装置,按GB4824—2019的规定进行电动机的传导干扰试验。配置与受试电动机相匹配的专用驱动单元组成伺服装置,按GB4824—2019的规定进行电动机的辐射干扰试验。5.8寿命JB/T14682—20245.8.1技术要求电动机寿命试验应能承受5000h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试验后检测电动机的工作区nN-TN点性能,其值应符合5.5的规定。5.8.2试验方法电动机安装在试验支架上,可在模拟整机运行的负载条件,或者当模拟实验条件不具备时,额定负载按表12规定的条件进行寿命试验,在轴伸每一种安装位置,电动机正反方向旋转的时间各为50%。表12寿命试验条件5.9质量5.9.1技术要求电动机质量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5.9.2试验方法用精度不低于1%的衡器称取。5.10试验条件5.10.1正常试验的大气条件所有试验如无特殊规定,电动机均应在下列环境气候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强:86kPa~106kPa。5.10.2仲裁试验的大气条件如因气候条件对试验结果有争议时,电动机则以下列条件的试验结果为裁定产品的依据:——环境温度20±1)℃;——相对湿度:63%~67%;——大气压强:86kPa~106kPa。5.10.3基准的大气条件作为计算依据的基准条件如下:——环境温度:20℃;——相对湿度:65%;——大气压强:101.3kPa。5.10.4试验用的交流伺服驱动单元试验采用与电动机相适应的交流伺服驱动单元,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JB/T14682—20245.10.5测量设备及仪器试验测量时,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及仪器应选择以下精度(准确度):a)电气测量设备及仪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0.5级(兆欧表除外);b)三相功率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1.0级;c)互感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0.2级;d)数字式转速测量仪准确度不应低于0.1%±1个字;e)频率测量仪的准确度不应低于0.1级;f)转矩测量仪(含测功机和传感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0.5级;g)测力计的准确度不应低于1.0级;h)温度计的误差在±1℃以内。选择仪表时,应使测量值位于20%~95%仪表量程范围内。在用两瓦特表测量三相功率时,应使受测的电压及电流值分别不低于瓦特表的电压量程及电流量程试验时,各仪表读数同时读取。在测量三相电压或三相电流时,应取三相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实际值。5.10.6试验电动机的安装如无特殊规定,试验电动机应轴向水平安装在标准试验支架上,试验支架尺寸应符合GB/T30549—2014附录A的规定。6检验规则6.1检验分类检验分为:a)鉴定检验;b)质量一致性检验。6.2鉴定检验6.2.1鉴定检验时机和条件当有要求时,鉴定检验应在国家认可的实验室按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进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鉴定检验:a)新产品设计确认前;b)已鉴定产品设计或工艺变更时;c)已鉴定产品关键原材料、元器件变更时;d)产品制造场所改变时。6.2.2样机数量从能代表相应生产阶段的产品中抽取6台,其中4台作为试验样机,2台作为存放对比用。特殊情况下样机抽取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6.2.3检验程序JB/T14682—2024鉴定检验项目、基本顺序和样机编号按表13规定进行。6.2.4检验结果的评定6.2.4.1合格鉴定检验用样机的全部项目检验符合要求,则鉴定检验合格。表13检验项目和顺序14√-24√-34√-44√-52-√64√-74√-84√-94√-4√-2-√2-√4√-2-√4-√4-√4-√4-√4-√4-√4-√JB/T14682—2024-√-√-√表13(续)-√-√-√-√-√-√6.2.4.2不合格只要有一台样机的任一项检验不符合要求,并且不属于6.2.4.3和6.2.4.4的情况,则验收检验不合格。6.2.4.3偶然失效当鉴定部门确定某一项不合格时,允许用新的同等数量的样机代替,并补做已经做过的项目。然后继续试验,若再有一台样机的任何一个项目不合格,则验收检验不合格。6.2.4.4性能降低样机经环境试验后,允许出现不影响其使用的性能降低,性能降低的允许值由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6.2.4.5环境试验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