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主角(节选)

①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提了眉,包了大头,穿了行头。不知道他性别的人,还

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

②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没戏演的十多年里,

他的裤子晾在院子,大家都笑话:不知哪是裤长,哪是裤腰呢。因为裤长才二尺九,而

腰围是三尺三。直到要演《鬼怨》《杀生》,他的腰围猛减到了二尺五以下。彩排的时候,

他发现,穿上李慧娘的衣裳,小肚子有点不好看,就又用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直减到

现在二尺二的腰身,而皮肤就塌陷了。所以在化妆时,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不起

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的老观众了。

③今天观众特别多,连过路道都占满了人,都在说,十多年前在五福戏楼演了三个

月《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了。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傲着,这么多年过去

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是深深记着师父的。

④在一声长长的鬼的叹息中,她师父出场了。

⑤师父穿着一身白衣服,披着一件长长的白斗篷,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人间。他在哀

怨,在痛斥,在诉说,在寻找。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师父与李慧娘之间的界限,也不知,

他是他,还是她。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飘飘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别、

年龄的隔膜,将一个充满了仇恨与爱怜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地可悲、可怜

了。

⑥就在慧娘面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起身子时,苟老师

是用了一个“卧鱼”动作。苟老师平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在易青娥心里

数到一百一十下时,他撑不住,全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尽管

如此,剧场里还是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⑦《杀生》是比《鬼怨》难度更大的一折戏。“秦腔吹火”就是这一折戏的灵魂,

也是秦腔这门艺术的绝活。

⑧苟老师说过一句话:

⑨“秦腔吹火,那个苦就不是人能干的事。那是鬼吹火,只有鬼才能拿动的活儿。

不蜕几层皮,你休想吹好。”的确,松香一旦点着,变成明火,立马就会产生浓烈的烟

雾。吹几十口火下来,无论什么地方,都会变得相互看不清脸面。一趟火吹下来,苟老

师不仅嗓子密实了,眼睛睁不开了,而且呼吸也会极度困难起来。易青娥每练一次,都

是要从房中跑出去,透好半天气,才能再回来吹的。

⑩易青娥明显感到,师父今晚的气力有些不够用了。但他一直控制得很好O她知道,

第1页共59页

他是要把最好的力道,用在最后那三十六口“连珠火”上的。她按师父的要求,在侧台

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口火吹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

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那一晚,她觉得她比平常任何时候学的东西都要多。并且更具有

茅塞顿开、点石成金的效用。也就在师父一步步将《杀生》推向高潮时,她似乎也完成

了一次演戏的启蒙。她甚至突然觉得,自己是能成一个好演员,成一个大演员了。

⑩冬于,师父开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个三十六口“连珠火”。师父依然控

制着气力,一口,两口,三口,四口……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直到“连珠火”将贾府

变成一片火海。

颔虐而天地澄净,红梅绽开。

⑬乐队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大镒、吊擦全用上了,可观众的掌声还

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涌上了舞台。就在台上贾府人于火海中挣扎时,苟老师被人搀扶下

来了。他已经使完了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奄奄一息了。他浑身颤抖着在呼唤:

⑮“青娥,青娥……”

⑯“师父,师父,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易青娥紧紧抓着师父的手。

⑰苟老师抖抖索索地摸着她的手说:

⑱“娃,娃,……师父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要,要自己磨……自己

拌。记住比例……”

1.第⑨段加点短语“蜕几层皮”在文中的意思是

2.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精心化妆准备演出TT表演《杀生》成功吹火T_

3.对第②段中插叙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交代苟老师为这一次演戏努力减肥的过程。

B.表现苟老师的敬业,为故事结尾埋下伏笔。

C.彰显苟老师“要对得起观众”的职业道德。

D.说明皮肤塌陷之由,呼应开头化妆的情节。

4.分析第⑬R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5.标题“主角”在文中指的是老艺人苟存忠,为什么文章还要多处描写易青娥的言行

与心理活动?请简要分析。

二最美的化学反应

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第2页共59页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

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

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只见他端着一杯棕

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

“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

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一”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矶粉末,

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矶里的亚铁离

子……”

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

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

好。

⑪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

了!”

⑫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脸室里做各

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⑬“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J另一个同学说。

⑭“我还是最喜欢化学。”秋明说。

⑮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去了

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

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硼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

⑰不久,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迁到了外地。再后来,我又去了遥远的他乡

读大学,人生的轨迹离秋明越来越远,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⑱;殳有想到,时隔十五年,我竟然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秋明。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

分!

第3页共59页

⑲⅛时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胖了,额头上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但眉眼

间还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⑳那是一档业余组魔术选拔赛节目,秋明和搭档笑眯眯地上场,自报家门后,台下

两位评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

㉑随后评委问了秋明一个和赛事完全不相关的话题。

㉒“你的个人资料上,有项内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经获得过省里的道德模范

奖,这些年资助了许多孤残儿童读书,你能讲讲这件事吗?”

㉓“是这样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读高中的时候,我因家庭贫困失去了读书的

机会。17岁时到广州打工,扫过厕所,做过零工,干过电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没有文

化的痛苦,也对渴盼读书的心情有着深切的感受。前些年,我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

经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资助一

些孩子读书,帮他们圆梦。”

㉔“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呢?”另一个评委问。

㉕“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㉖看到这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为秋明经历的这些磨难而难过,

也为他没有实现想而感到遗憾!好在,在锲而不舍的奋斗下,秋明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

成功。如今,他把这成功化成了点点滴滴的关爱,给予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㉗秋明真是好样的!

㉘我忽然想,这难道不是秋明做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吗?在他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

上,他播下勤奋、执着、坚持和善良的种子,努力在岁月里耕耘,终于在贫瘠的土地上

绽放出了丰硕、美丽的花朵。

㉙我好想立即告诉秋明,这是一场多么美好的化学反应!

6.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主人公秋明的人生经历。

初中时,喜欢化学,常给同学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T高中时,

T前些年,T现在,

参加业余组魔术选拔赛。

7.选文中多次写到了秋明的笑。请结合语境,分析文中两处划线句中的“笑”分别表

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①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②“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8.第④一⑭段细致地描写了秋明给我们演示化学实验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第4页共59页

9.请结合选文,说说小说题目“最美的化学反应”的含意。

10.小说通过初中同学“我”来讲述秋明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三锁链

①清晨的鸟市上,总有几个起得比鸡还早的爱鸟人,拎了各自的笼儿和架子,到茶

馆里来聚头遛鸟。

②这天,鸟贩子林红嘴提前来了,照说他每月初一、十五各来一次,大家都已习惯

了他的节奏,如今冷不丁突然冒了出来,显然是出了什么新鲜事。

③上一次他打破节奏跑来,已是三年前的事。那一次,他带了一只长着两个脑袋的

猫头鹰,8000元卖给陈九爷,九爷买下来乐了不到两天,猫头鹰就让猫给吃了,气得老

头一口气没上得来,当场挂了。经过这件事,人们对林红嘴的突然到来,竟莫名有了一

些警惕,生怕他又掏出什么不祥之物。

④林红嘴哪知众人心思,从三轮摩托上取下一个口袋,撑开罩子,里面是一个方笼,

林红嘴打开方笼,拎出一个架子,上面兀自立着一只鹦鹉。那鹦鹉绿色的羽毛,侧光之

处显出蓝青之色,红红的嘴唇,宛如衔了一枚玛瑙做成的哨,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

⑤通常,这个时候是该打招呼了。那明星范儿的鹦鹉显然是知道套路的,清脆地喊

出一句:“哈罗,古得摸铃!”

⑥众人顿时哄笑了起来,说话的鸟儿见过不少,张嘴就来英语的,稀罕。于是大家

来了兴致,搜肠刮肚地把记忆中剩得不多的英语单词翻出来,用来逗鹦鹉。有的甚至把

从电视里学的“八格牙路”都用上了,那鹦鹉居然能接口来句“米西米西”,看来这家

伙也是看了不少抗日神剧。

⑦林红嘴笑道:“别说你来日语,就是法语、意大利语、泰语、葡萄牙语,它都会

几句。人家可是轮船、火车、飞机都坐遍了才来的!”众人又惊叹了一番。

⑧不出两分钟,又有人品咂出鹦鹉的奇异之处:“你看你看,这玩意儿居然没有拴

链子!”

⑨大伙儿一看,果然见那鹦鹉裸着双脚,自在地站在架子上。看着它健硕的翅膀,

大伙儿开始质疑林红嘴,说:“你不会是养了一只母鹦鹉在家里,然后拿这只漂亮鸟儿

四处卖钱,卖完它,又让它自己飞回去吧?”

⑩林红嘴大呼冤枉,说:“这鸟儿的最大卖点,就是不拴链子,打死不飞!不信可

第5页共59页

以打赌!”

听打赌,众人都来了兴致。赌局说定,三小时之内,众人只要不碰鸟儿和架子,

无论用什么办法,让鹦鹉飞离站架,即为赢,反之则输。赌资IoOO元,交由中间人保

管,谁赢归谁。

⑫?义方的IOOO元很快凑齐。众人又觉三小时太短,改为五小时,并取尽鹦鹉架上

的食物和水。对于这些刁钻要求,林红嘴只撇嘴一笑,通通都答应下来。

⑬鹦鹉挂上树枝,人们开始想招。先是击掌、敲锣、放炮仗之类的武攻,后是扔花

生、玉米、瓜子在地上的文逗,还有人学猫叫,或干脆主张去找一只胖猫来实施心理战

术,甚至还有人主张去找一只漂亮的母鹦鹉过来演美人计……但那只鹦鹉却都不理会,

依旧只是自顾自稳稳地站在支架上,或单脚或双脚,死死扣住那根木棍不放。

⑭B寸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众人想尽办法,却似用竹刀砍石头,没有半分进展。

颜也们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在赌局进行到4小时45分的时候,鹦鹉几次将空

空如也的食盒和水盒磕得当当直响,显然是饥了、渴了。众人看到获胜的希望,紧急行

动起来,在它目光所见的地方,又是倒水又是撒玉米和瓜子,鹦鹉的小眼变得更加鲜亮,

它收翅下蹲,一副随时弹射起飞的架势。

⑯众人屏住呼吸,等它大翅一扇,腾空而起...但最终,它还是没有如众人期望的

那样,脱爪展翅,飞向食物。

⑰“时间到!”公证人一声断喝,宣布赌局结束。林红嘴连本带利收下2000元钱,

得意地开始收拾鹦鹉,给它加水和食物。

⑱有人不甘地说:“你是不是给它爪子上涂了胶水?”

⑲林红嘴得意地说:“既然赢了你们的钱,不妨让你们长长见识。这鸟儿叫墨西哥

鹦鹉,驯养它可是有窍门的,从小就让它站在木棍上,随时抽掉木棍,让它摔在地上,

摔得它不敢放手,直到它翅膀长硬了,也不敢松手,所以,它绝不会放手去飞。听说有

人买过一只,一次出差忘了给它喂水,几天后回来,鸟儿已饥渴而死,但桌上水食都是

齐全的,离它不足五米。别的鸟锁链是拴在腿上,这鸟的锁链却是拴在心上,虽然看不

见,却十分牢实。大伙儿不要往外说去,我还指着往外去打赌,挣几个稀饭钱呢!”

㉔那天之后,鸟市上少了两个早起的人,一个是司法局副局长老吴,他终于辞掉抱

怨已久的工作,当律师去了;另一个是久不升职的技术员小陈,据说是创业开公司去了。

(获第十七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一等奖)

(小说•情节梳理)

11.“锁链”的秘密串起故事的起伏脉络。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情节。

第6页共59页

1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对于这些刁钻要求,林红嘴只学修一等,通通都答应下来。(从描写角度品析加点

词的表达作用)

②但那只鹦鹉却都不理会,依旧只是自顾自稳稳地站在支架上,或单脚或双脚,手

丝扣住那根木棍不放。(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3.这篇小说在叙述故事的手法上很有特点,请结合内容作简析。提示:可从叙述方式、

行文构思、叙事视南等方面思考,写出两点即可。

14.请参考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以“锁链”为题的创作寓意。

《锁链》通过表现市井人物的生活,讲述人生寓言,具有传奇性和劝世思想,结局

发人深省。

(第十七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授奖词)

小说的好处,一向就是市井巷语,或用微言大义,或以通俗讲法,表明作家的立场

以及对生活的理解。

(文艺评论家江冰)

四一生都在成长

①我妈是68岁时拿到驾照的。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

多年轻人都考不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了,有必要吗?"我妈有点

迟疑,但仍然很坚持,下定决心要学。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

难的,于是我态度一改,变作支持。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终于把驾照拿到了手。

第7页共59页

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

②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我姥姥和姥爷就离了婚,一直以来,我

妈和我姥姥一起生活。我妈说,她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了啥啥”,

人家都有个爸,她没有。她18岁被招工,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混

浊,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后来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知识

分子,同样来自贫穷之家,家庭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妈每个月的退休金

只有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

③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

我妈全年无休地照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

她常有一种愉悦感。是的,我用了“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愉

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儿充实感。

④我妈不觉得此生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⑤虽然我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

订了很多文学期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妈开始

跟我一块儿看徐舒、张爱玲、三毛等人的作品。她最喜欢徐舒那种不疾不徐的叙事方式,

一度对张爱玲也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

下投稿,居然也屡有作品发表。

⑥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打印机刚流行时,我们家也置办了一台,一则

为我爸写稿方便,二来时不时兜揽一些为其他单位打印的活儿,也算是家庭副业。开始

主要是我爸操作,后来我妈看着手痒,一边做家务一边背诵起五笔字根“王旁青头兼五

一”,三五天后居然能见字拆字,让费了好大劲儿才学会五笔打字的我爸佩服不已。

⑦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让我给她买了平板电脑。从没有学过

拼音的她,就成天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使用各种

表情包更是不在话下。

⑧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想到吸取有效信息;连看

韩剧,她都注意吸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韩国人的理念是“生命不在于长

短,只要活得好”。她学习了,化为己用,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

⑨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我妈的乐趣来自学习本身,结

果并不重要,她先行一步地发现了学习过程的愉悦。这种愉悦感无须依凭,自给自足,

不看别人脸色,也不用跟谁比较。因这日复一日对实现自我超越的愉悦感,即使周围慌

乱不堪,她依然能够自洽。

⑩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

第8页共59页

一生碌碌无为,但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

她的了不起之处。

(选自《读者》2022年11期,有删改)

15.阅读第①段至第⑦段,梳理文章中能体现''我妈”成长的具体事例。

“我妈”68岁时拿到驾照T“我妈”喜欢看书,也学着写稿投稿T①

T②O

16.选文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试分析其作用。

17.结合语境,从修辞的南度赏析下面句子。

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

18.请从材料详略安排的南度分析第⑧段在全文叙述中所起的作用。

19.文章以“一生都在成长”为标题,有何妙处?

五痛叔出行

①病叔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

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②本来痛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

究!年前,石头来送年货,鼓励他说:“病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

诺打空转身,我封个大红包赔你!"石头说这话时紧盯着痛叔,一双眼睛闪闪发亮。灶

台上那封满地红的万字鞭,正在烘着去潮气,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按照老祖宗留下的

规矩,新年出行,鞭炮一定要炸响,万万不可炸哑。

③打开门,一股冷风扑面而来,病叔打了个寒颤。他炸响鞭炮,不曾想到鞭炮炸了

一小段就停住了,浦叔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也没有心思再点燃鞭炮。但是已经开了门,

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④病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绰中有两具黑影立在路中间。这么早谁会站在寒

风中等他?走近一端详: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死沉。估摸着是石头弄的,“柴财”

谐音,愿他今年发财,过上好日子。

⑤病叔一直走背字。小时得过小儿麻痹,一只脚长,一只脚短;近年养猪猪瘟,养

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因此他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经常

第9页共59页

叹气说:“命里只有八角米,无论如何不满升。咸鱼翻身?想都别想!反正现在政策好,

干脆等着吃低保。”

⑥石头是个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他

却从城里回到了村里。看到痛叔没起色,他总想帮一把。他三番五次来劝痛叔:穷不能

穷志气,输不能输信心。可石头说破天,病叔也不为所动。

⑦这两捆哑巴柴棍,就是石头说的宝贝?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谑他来吹北风,

就这宝贝?黑暗中痛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一声。

⑧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风架着病叔继续前行。

再往前走是山塘,更是个大风口。走在山塘的堤坝上,果然风更大,呜呜地叫。路旁,

风中干硬的树枝,毫无情面地死劲抽打他。抽得他跌跌撞撞,一路歪斜,样子十分狼狈。

⑨突然,眼前一道白光,刺亮。定睛一看,树枝下,一条大鱼,摇头摆尾,活蹦乱

跳。顿时病叔只觉得血往上涌,心咚咚咚地跳到嗓子眼上,他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手

忙脚乱中抱住这条大鱼就往家跑。病叔一路狂奔,大声喊道:“我抓到大鱼了!年年有余!

年年有余!”

⑩病叔高一脚低一脚地刚跑到屋场坪里,还没进屋,朦胧中就见石头匆匆追来。老

远就冲他道喜:“恭喜痛叔!贺喜痛叔!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好兆头!”话音没落,就

拉着病叔与鱼来了个新年自拍,还贴着痛叔耳根意味深长地说:“这鱼哟,市面上稀早

得很!”

⑪彤云密布的天空终于绽开道缝,泻下一线亮光。痛叔这才看清楚是条金丝鲤,翕

动的腮帮上还系有一截被扯断的细线...

⑫这时天已放亮,静谧的山村里,出行的鞭炮声渐次响起。痛叔又点燃了剩下的鞭

炮,眼泪再也忍不住滑落了下来。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原文有删改)

20.(1)从全文看,第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

路旁,风中干硬的树枝,毫无情面地死劲抽打他。

(3)联系全文,分析“出行”的含义。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第②段中,石头来送年货,鼓励病叔新年第一个出行的话语与表现,为后文

石头帮助病叔抓到金丝鲤求好兆头埋下了伏笔。

第10页共59页

B.文章结尾病叔“眼泪再也忍不住滑落了下来”的原因主要是他悔恨自己一直走背

字,一蹶不振,自暴自弃,从而给别人带来了那么多的麻炀。

C.小说中,石头是一个心系家乡、愿意帮助别人、心地善良的农村基层干部膨象。

D.小说主要是从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让人物刻画更为形象生动。

E.本文通过石头帮助痛叔的故事,所反映的扶贫方面的内容,对我们具有一定的现

实意义。

六特殊顾客

①我和老郭是邻居。他经营馄饨馆,我把持一家画斋。闲暇,我会到隔壁找他下象

棋。他常常来者不拒。老郭脾气好,馄饨馆的面积虽然说不上大,一天也未必挣得几个

钱,但忙碌的老郭每天脸上都挂着笑。

②他的妻子负责给他打下手,两人清闲时偶尔也会到我的画斋来。这幅画叹句高超,

那幅字赞句绝妙,有时看我交易金额居五位数以上,也会露出羡慕的神色,却也只是咂

咂嘴。

③那天我到他的馄饨馆,发现靠墙的位置新摆了一张特制的小桌。我正想向他们夫

妻打探个究竟,赶巧从门外闪进一位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老郭微笑着把他请到

那张小桌前。老人起始不解,后来听老郭耳语几句,满意地笑了。

④正是中午吃饭高峰期,我发现有几位顾客看到这场景,下意识地摇头,等到把肚

子填饱了,复杂着一张脸结账,然后快速走人。如果我猜得没错,我相信他们不会再光

顾馄饨馆了。

⑤老郭夫妻似乎并不在意,虽然看得出他们也想找解释的机会。我悄悄拉过老郭问

他,老人是不是乞丐?老郭点头。我说你让他在这儿吃饭,还专腾一张饭桌,不怕砸了

你好端端的生意?

⑥老郭笑着说,人都有难的时候,他碍不着谁。

⑦我轻轻捶他,可你这做的是生意啊!要靠它糊口,怎么能感情用事呢?

⑧老郭继续笑着说,我知道。

⑨我对他依然表示不可理解。

⑩那位老人吃完馄饨,从怀里掏出几枚硬币,掷地有声地拍在饭桌上。然后,老人

慢悠悠往外走,老郭在身后微笑着相送,同时以极快的速度把钱揣进兜里。我无心再与

他下棋,追问他到底怎么回事。老郭却什么都不说,继续招呼顾客,脸上还是春风怡人。

⑪隔天下午,我找了个空闲再去。我心情不错,因为刚出手两件仿制的山水画。我

问他,老人是不是天天来?

第11页共59页

⑫老郭说,他好像特别爱吃馄饨。

⑬我说,你这就是犯糊涂!

⑭老郭又摇头。我好几年没回家乡了,看见他就会想起我父亲。再说,吃一碗馄饨

怎么了?他又不是不给钱!他来很多次了。第一次来时,有人提过意见。可你猜那老人

怎么着?他把硬币很响地拍在桌上,说我不差钱!你看,这样待见他,可能是伤到他的

自尊了。

@我被老郭说笑了,自尊,和一个乞丐谈自尊?

⑯老郭拧起眉毛说,人怎么会没有自尊呢?每个人都有啊!那是做人的前提。

⑰他告诉我,那之后,他想出一个主意。就是从邻居那儿要来一张小方桌,只可供

一个人坐。平时桌上放些东西,老人来了专腾给他吃饭用。

⑱我还是难以接受,但我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从那之后我倒留意起老人来。老人

每次来就只吃一碗馄饨。每次结账时,都把硬币拍得很响亮,似乎想证明自己真的不差

钱。老郭呢,依然好迎好送,收钱速度也快。

⑲我没想到有一天,会有更大的发现。我发现老人用的钱其实不全是硬币。

天老郭很忙。他没来得及收起的硬币让我着实看了个真切。那些硬币不过是游

戏币而已!并且有几枚还是什么日本钱币和零角散币。我惊诧莫名,想着知道真相的老

郭是不是疯了?

㉑老郭脸有些微红,说,他不是乞讨嘛,他不是眼睛看不见嘛!也就是块儿八毛的

事,不碍事的。我这店小是小了点儿,可不会因为他每天吃一碗馄饨,就给吃空了……

㉒我的震惊程度不小,回到自己的画斋,发了好一会儿呆。然后,我巡视墙壁上的

那些字画。良久,我对妻子说,把那些仿画撤下来吧。现在就撤!

㉓妻子喳大了眼睛,表情复杂。我没解释,抬脚又到隔壁找老郭下棋去了。

21.(1)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这位“特殊顾客”的特殊之处。

(2)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①请分别说说第④段“复杂着一张脸结账”、第(23)段“表情复杂”中“复杂”这个

词的内涵。

②文章第①段颇具匠心,请加以品析。

(3)小说用较少的笔墨塑造了乞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下面选项对“乞丐老人”在

文中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紧扣标题“特殊顾客”,推动情节发展,连缀着文中的老郭和“我”。

B.用乞丐老人得到尊重、自尊得到维护,来衬托老郭的真诚和热情。

第12页共59页

C.由乞丐老人这个主要人物引出“我”和老郭对金钱的看法和做生意原则的不同,

为“我”的改变做铺垫。

D.揭示本文主题:生意人应该心怀善意,具有以真诚为本、正确对待金钱的态度。

(4)郑振铎的《猫》和本篇小说都是从“我”的视角叙述,请分析以“我”为叙述

视角的相同作用及“我”在两篇文章中所起作用的不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十七岁的远行

①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当时我十七岁。站台上,全家人给我送行。我面前是一个大

旅行包,还有一个硕大的行囊,用背包带捆得很紧,里面是我的衣物和一床新被子。

②我妈站在一旁,又递过来一个书包,装得鼓鼓囊囊的。天气很热,我一面示意他

们回去,一面把装满食物的书包递还给我妈,说:“北京什么吃的都有,用不着这些。”

③事实上,我妈的担心,从我填报高考志愿时就开始了。我想读北京的学校,这让

她隐隐感到不安。“为什么不报考南方的学校呢?"她总是轻声嘟噎,“听说北京的粮食

供应里,还有四分之一的杂粮呢。”母亲是中学教师,对学生说的是艰苦奋斗、建设“四

化”的大道理,但回到自己家里,她还是希望儿子能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④每次看到孩子们吃耙耙时,流露出对食物的渴望,我妈都会特别得意,并为她是

一个“南方人”而深深自豪。南方富庶,北方贫瘠,这是我妈的逻辑。

⑤当然,这并没有影响一个十七岁的高中毕业生的选择。这一年的九月,我到了北

京,在崭新的环境里开始了大学生活。

⑥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便开始感到哪里不对,刨除想家的因素,最主要的就

是食欲不振。按说,北京广播学院的食堂在北京高校里算做得不错的,我和同学也偶尔

凑份子“进城”去吃北京的馆子,但这些都没有办法平复我对家中食物的思念。

⑦一个人只有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到了完全陌生的地方,才会理解,所谓的

故乡不仅仅意味着熟悉的人群和熟悉的景物,熟悉的味觉习惯显然也是故乡重要的组成

部分。

⑧在北京读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的肠胃一直在闹情绪,直到我寒假回到家,报复

性地吃喝了一整天,世界才逐渐安静下来。

⑨等再次踏上去往北京的列车,我的包里已经塞满各种故乡的食物:烧鸡、酥糖、

腊鹅,还有我妈特地装的糯米耙耙。

第13页共59页

⑩大学同宿舍有一个维吾尔族同学,看到我挂在床头网兜里的杷耙,几次欲言又止。

后来,他终于说:“这个东西,我听说是大油做的……”其实,外婆家的耙杷是纯素的,

除了米,没有添加任何别的东西。不过为了维护我们的友谊,我决定改变每天消灭一块

耙耙的节奏。

⑪⅞别的同学分享吧,一来舍不得,二来别人也很难理解其中的美妙。那天晚上,

我买了点大白菜,和着方便面的调料,煮了一饭盆汤,把剩下的五块杷杷全部放进去,

并且全部吃完,撑得我直翻白眼。

⑫至今想来,十七岁那年的离家,是我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与此

同时,我开始主动尝试和接纳更加丰富的食物,要知道在读大学之前,我甚至不能吃辣

才叔O

⑬假如没有十七岁的远行,我现在是否也会像我妈一样,成为一个口味界线非常清

晰的人呢?我真的说不准。

旗来,我成了一名纪录片导演,这一职业需要我不停地与人打交道,而食物恰好

是人与人交流最便捷的媒介。为此,我不得不带着好奇心,品味各种匪夷所思的吃食,

瀚渐地,我变成了一个“世界胃”,可以出国十几天不吃一顿中餐,心安理得地享用几

乎所有的当地食物。

⑮更难得的是,它身上富集的信息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非常强烈的生活气息。

即便是同一种食物,在地球不同的地方出现,它既会有同一性,又会有差异性;有时异

曲同工,有时又大相径庭。

⑯所以,我总结说,吃百家饭,行千里路,等同于读万卷书。

⑰物与其所在地区气质的某种勾连,以及食物自身流变的秘密一直深深地吸引着

我。

⑱就拿耙耙来说,这种稻米制品,通过不同的加工手段,居然能演变出那么多美食:

粉、圆、粽、糕、糕、丸、糟、糜、堆……游走在故乡和世界之间,寻找风味,寻找人

和食物之间的关联,这一切,都始于我十七岁那年的远行。

(选自《读者》2019年第19期,有删改)

22.(1)请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第⑫®两段横线处,第⑫½

应填,第⑮段应填O

A它让我切实感受到一个叫故乡的东西,不仅从心理层面,也从生理的层面。

B我开始从餐桌上发现,食物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慰藉肠胃的物质。

(2)第⑭段说“我变成了一个世界胃”,请简要分析“我”变成“世界胃"的原因。

(3)第■殳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第14页共59页

(4)揣摩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品析其表达效果。

就拿杷杷来说,这种稻米制品,通过不同的加工手段,居然能演变出那么多美食:

粉、圆、粽、糕、椽、丸、糟、糜、...

(5)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简要分析。

八长腿的玫瑰

①三十五岁,他玩够了,终于要成家了,第二天便要迎娶新娘。亲人朋友们正在帮

着他准备婚礼,满屋的欢声笑语。忙中出乱,朋友告诉他,用来装点洞房的玫瑰,明明

已经送来了,现在却遍寻不见,真是急人,想必是哪个亲朋家调皮的孩子,悄悄拿了去,

只好差人再去买。

②突然,姐姐慌里慌张地跑过来:“爸不见了!”他拨开人,急匆匆各屋子里找一圈,

不见,登圆了眼,冲着姐姐大声吼叫:“说了别叫他来,别叫他来,你非让他来,来了,

你可好好看着啊!要是爸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③父亲是老来得子,四十来岁才有了他,如今七十多岁的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

今天,非要闹着到新房。他怕人多:父亲去了添乱,可姐姐央求,说儿子娶媳妇了,父

亲想凑凑热闹,亲身感受一下,应该满足他的愿望,父亲去了,她负责好好看着。哪知

父亲还是跑丢了。

④大家只好分头去找,这么大一个城市,要想找一个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正当

大家急得焦头烂额时,他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的女人告诉他,有个穿紫红色衬衣的老

头正在她们医院。他的心“咯喳”一下,坏了,难道出了事儿?“我爸,他,他怎么了?”

他有些语无伦次,女人说:“你别急,他没什么事儿,你过来接他吧!”

⑤等他们赶到医院,父亲正坐在一张病床上,手里抱着一大束玫瑰,那正是下午送

来,装点洞房的那束玫瑰花,旁边的小护士在他的面前,轻声轻语地和他说着话,见他

们来,小护士松了一口气“你们可来了,这个大爷坐了好半天了,也不肯走,后来我们

感觉他脑子有些问题,在他口袋里找出了这个电话,就打了过去。”他拉父亲走,父亲

摆摆手,满脸笑着,指指怀里那一束玫瑰,说:“别急,等会儿,等你妈回来,送给你

妈,再走!”他这才意识到,这个房间,是两年前妈妈病重时住过的,父亲坐的,正是

妈妈曾经躺的那张病床。

⑥他想起,那时,女友过生日啦,情人节啦,他都会买玫瑰送女友,母亲知道了,

第15页共59页

满眼的美慕,说现在的年轻人真好啊,这么好看的花儿,放屋子里,香多少天啊!他总

是逗笑:“让我爸也给你买。”回头就对爸说:“爸,给我妈买捧花送送呗!”爸爸总是讪

笑着,从鼻子里“哼”一声:“还送花儿?送个狗尾巴草吧!傻老太太哪配得上花儿!”

母亲也笑:“妈这辈子,是没人给送花儿咯!”

⑦看爸满含微笑,紧握着玫瑰,固执地坐在病床上,他的泪湿了眼眶,走到爸的身

边,说“爸,我知道妈在哪儿,我们给她送去!”父亲欣然跟他走了。他径直将车开到

母亲的墓地。车上,姐和朋友拦他:“还是不去了吧,大喜的日子!”“不,一定要去,

这束花早就应该送给妈!”

⑧母亲的墓前,父亲把花儿小心翼翼地放在墓碑下,从口袋里掏出手绢,仔细地擦

母亲的相片,父亲满脸的微笑,边擦,嘴里边絮叨着:“傻老婆子呀,我给你送花儿来

了,你可得好好看,啊!”“放心吧,没花钱,钱攒着,给咱儿子娶媳妇!”

⑨那一刻,他的泪流了满脸,一转身,正遇上父亲微笑的脸,却看见,父亲眼里闪

着晶莹的光,墓碑上的妈妈,满脸微笑,似在看着父亲,也似在看着花,

⑩那一刻,他知道,父亲一生没有送过花儿给母亲,那情义却比玫瑰花香更绵长。

(SM刻,他懂得,这束长了腿的玫瑰,告诉了他,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凡俗的日子

里,靠什么坚持一份无声的誓言。

23.(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析第⑧段划线词语的作用。

(4)文章结尾说“在漫长的

岁月里,在凡俗的日子里,靠什么坚持一份无声的誓言请谈谈“什么”的含义。

(5)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装点洞房的玫瑰,参加婚礼的父亲不见了巧设悬念,吸引读者。

B.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写父亲由“固执”到“欣然表现了父亲对母亲的一往情

深。

C.“放心吧,没花钱,钱攒着,给咱儿子娶媳妇!”这句话交代了父亲以前没有给母

亲送玫瑰花的原因,也体现了父亲的爱子情深。

D.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

(6)分析标题“长腿的玫瑰”的妙处。

第16页共59页

九童年随之而去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

那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

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

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

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碗!”

“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那饭碗,越窑假(注:同“碗”)。”

“你放在哪里?”

“枕头边!”

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

到了我手上。

“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盥是独一无二。

“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取一

一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

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

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杜鹃花,山里叫“映山红”,是红的多,也有白的,开得正盛。摘一朵,吮吸,

有蜜汁沁舌——我就这样动作着。

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人们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

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

黛绿的螺狮,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口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鹃坞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

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投,棉纸湿了破了,

第17页共59页

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欲乃,碧波像大匹软用殳,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

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

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袅娜,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

来。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

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脱手,碗飞掉了!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段梗的小荷叶,浮着,氽(注:方言,漂浮的意思)

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我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我告诉了她。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

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

假,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时,那浮氽的盥,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24.(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情节忘然AB失然

我的心理变化不妥协懊悔CD

(2)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①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②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段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3)从全文看,第②自然段记叙的顺序是什么?请分析其作用。

(4)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28段“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这句话

的理解。

第18页共59页

十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①秋天到了,东北的街头小巷有两样东西格外多,一是密密麻麻的"花大姐”,在墙

上埋头织着一张巨大的花也,在阳光的余温里苟活;二是卖白菜萝卜和土豆的人,精气

神儿倍儿足,吆喝声此起彼伏,把日子搅合出许多热闹的光景来。

②因为可以选择,所以每次买白菜我都要进行一番比较,挑品相好的、个头大的、

硬实的,这样的白菜心儿抱得紧,好吃,也放得住,可以吃得时间久一些。我会趁着卖

菜人不注意的当口,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至少可以掉几块钱的秤。

③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

④也有例外,有一对卖白菜的中年夫妇就着吧着蹲守在角落里,男人低头抽着闷烟,

女人也不吆喝。两个人又黑又瘦、无精打采的,看不到一点儿生气。问其缘由,是不允

许他们在卖菜的地段卖菜。城里的禁区太多,条条框框也多,他们就像晕头转向的羊,

不知道哪里可以站立,哪里可以坐下。一颗热切的心被泼了冷水,就像饱满的白菜没来

得及收割,早早就遇了霜寒。

⑤我劝着他们,“看,你们家的白菜多好,每一颗白菜心儿都抱得那么紧。一会儿就

能卖完。”

⑥许是受了我的鼓励,那蹲着的男人站了起来,掐灭手上的烟,直了直腰。

⑦我注意到那个女人,自始至终没离开那些白菜半步,时不时地给它们盖盖被子,

好像照顾着自己的婴儿,怕它们着了凉似的。这样的举动很让人不理解,天气还没冷到

那种程度,即便是很冷,白菜们也不至于那么娇贵,它们差不多是蔬菜里最朴实的一种

了。

⑧但是那一刻,我理解了。

⑨前几天刚刚看到一则简短的新闻:一个骑三轮车卖白菜的妇人被一辆轿车撞飞数

米,落地后爬起来淡定地捡菜。这个短新闻的重点在于“淡定”二字,这出乎很多人的

预料,因为在生命还没有确保无虞的情况下,一颗白菜竟然还受到如此“重视”!

⑩那么多的不解,是因为我们没有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⑪廉价的白菜,别说一车,就是几十车也比不得她狠狠地索要一笔赔偿吧。可是她

的生活里,一直以来就只有白菜,她常年卖白菜,靠这个营生养活了自己和家人,所以,

在她的生命里,白菜这个再平凡不过的事物是和她相依为命的。

⑫人不懂一颗白菜的重要性,而对于她来说,白菜对她是有恩情的。

⑨攵割白菜的季节,精神饱满的白菜最早被运走,赶个好价钱。最后剩下的白菜,

第19页共59页

人们称之为“扒拉棵子”。没抱成心儿,单薄得像没长成的少女,畸瘦、平胸,没有一

点女人的神采。它们中有一些被主人收回家放到大缸里腌了酸菜,另外一些实在不入眼

的,只好在大地里度过寒冬了,等待着牛羊们来啃噬。可是不久之后,剧情就发生了变

化,城里人喜欢上了冻白菜的口味,把冻白菜用开水焯一下,炸点儿肉末酱,蘸着吃,

味道极好。这下,大地上楚楚可怜的'‘剩女”们又一次得到了大批量待嫁的好机遇,纷

纷走进城里人温暖的厨房。

⑭隼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衍生息。被栽种、

被收获或者被冷落,一茬又一茬。

⑮隼微的人没有见过巨款,没有坐过飞机和高铁,他们眼里,更多的是零钱,靠着

一颗颗白菜,他们的零钱也可以攒成很多张大额钞票,但转眼就汇去了很远的另外的城

市,那里的冬天不冷,四季常青,那是他们的孩子上学的地方。

⑯我决定过冬的白菜都在这儿买了。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

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我知道,于我,那只是可以让我少付几块钱的白菜帮儿,可

是对于那卖白菜的人,那掉落的白菜帮儿是会喊疼的。

25.(1)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我”买白菜的行为有哪些变化?

(2)第⑨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

(4)理解第领殳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衍生息。被栽种、

被收获或者被冷落,一茬又一茬。

(5)本文以“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为题有何用意?

第20页共59页

答案解析

一主角(节选)

①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提了眉,包了大头,穿了行头。不知道他性别的人,还

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

②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没戏演的十多年里,

他的裤子晾在院子,大家都笑话:不知哪是裤长,哪是裤腰呢。因为裤长才二尺九,而

腰围是三尺三。直到要演《鬼怨》《杀生》,他的腰围猛减到了二尺五以下。彩排的时候,

他发现,穿上李慧娘的衣裳,小肚子有点不好看,就又用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直减到

现在二尺二的腰身,而皮肤就塌陷了。所以在化妆时,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不起

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的老观众了。

③今天观众特别多,连过路道都占满了人,都在说,十多年前在五福戏楼演了三个

月《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了。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傲着,这么多年过去

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是深深记着师父的。

④在一声长长的鬼的叹息中,她师父出场了。

⑤师父穿着一身白衣服,披着一件长长的白斗篷,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人间。他在哀

怨,在痛斥,在诉说,在寻找。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师父与李慧娘之间的界限,也不知,

他是他,还是她。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飘飘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别、

年龄的隔膜,将一个充满了仇恨与爱怜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地可悲、可怜

了。

⑥就在慧娘面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起身子时,苟老师

是用了一个“卧鱼”动作。苟老师平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在易青娥心里

数到一百一十下时,他撑不住,全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尽管

如此,剧场里还是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