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部分学校2023-2024
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中很早就出现了这虚实相结合的手法。例如近年出土
的晚周帛画凤夔人物、汉石刻人物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阎立
本《步辇图》、宋李公鳞《免胄图》、元颜辉《钟城出猎图》、明徐渭《驴
背吟诗》,这些赫赫名迹都是很好的例子。我们见到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
出地、集中地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正像中国舞台上的
表演一样。(汉画上正有不不舞蹈和戏剧表演。)
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笆重光在他的一篇《画
筌》(这是有中国绘画美学的一部杰作)里说得很好,而这段论画面空间
的话,也正适用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
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
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段话扼要地说出中国画处理空间的方法,叫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
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是有独创性的,我们愈来愈见到
它的优越性。这种艺术表演方式又是和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相通的,甚至
也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中国舞台上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仅用少量
的道具桌椅等)。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
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
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
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
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
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个"真
境逼”是在现实主义的意义里的,不是自然主义里所谓逼真。这是艺术所启
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真""神""美"在这里是
一■体。
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无须借助于实
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
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
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
-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
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我最近看到故宫陈列齐白石画
册里的一幅画,画一枯枝横出,站立一鸟,别无所有,但用笔的神妙,令
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片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
中国传统的艺术很早就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民族
的独特的现实主义的表达形式,使真和美、内容和形式高度地统一起来。
反映这艺术发展的美学思想是独创的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结合艺术的实
践来深入地理解和汲取,为我们从新的生活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提供借鉴
和营养资料。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材料二:
在中国的艺术理论中,"虚"与"实"是一对极为重要且内涵复杂的范畴,关乎
古代的绘画、书法、小说、诗词、戏曲等艺术表现形式。这一思想可以上
溯至先秦道家、儒家理论,而历朝历代的文艺评论家对此皆有不同的解读
和推进。宗白华先生十分重视这一对范畴,并称其为“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
问题”。而在《美学散步》一书中,更以《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中国艺
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等专文着力阐述。今就宗先生及前人之论,对"虚实之
辨”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的脉络加以梳理,并对启发思考之处加以论述,
以为读书之得。
首先,宗先生将虚实问题上升到哲学宇宙观的高度,讨论其在中国思想史
上的源头。一派为孔孟,一派为老庄;老庄认为"虚比真实更真实,是一切
真实的原因。没有虚空存在,万物就不能生长,就没有生命的活跃”,而孔
孟则以"充实之谓美",并且"不停留于实,而是要从实到虚,发展到神妙的
意境"。虽分两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也就
是《易经》上的阴阳结合”。正如宗先生所说,虚和实作为相互依存的两面,
不可舍此取彼。这种思路在魏晋玄学中便已得到阐述,王弼等人在维持贵"无”
的基本思路的同时,亦有条件地肯定了"有"的相对意义。在《老子指略》中,
他谈到:”然则,四象不形,则大象无以畅;五音不声,则大音无以至。四
象形而物无所主焉,则大象畅矣;五音声而心无所适焉,则大音至矣。"没
有具体四象作为物之主,则大道之象亦不能显现。这就引连至艺术的创作
如何体现虚实结合的问题。
其次,若要讨论艺术创作如何虚实结合,则先应明确虚实何谓。具体以书
画艺术而言,宗先生引用清代画家方士庶《天慵庵随笔》中的话来说明:“山
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
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
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
影之妙。”
宗先生引述此语,实则是为了说明,外在的山水是"实",而引起画家主观生
命情调和想象的是"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实",而"心源"
则是"虚"。此说已颇明晰,然而我们仍可以切近绘画实践,在其中将"虚"与
"实”的含义揭出数层。每一层次都对应于不同的创作阶段,而层层都彰显了
虚实相生的必要性。
(摘编自刘子琪《由宗白华〈美学散步〉论中国艺术中的"虚"与"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舞台上的表演和传统的绘画艺术相似,善于删略背景,集中表现人
物的行动姿态。
B.中国画里处理空间的方法与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相通,
都充满诗的意境。
C.在现实主义的意义里,“真境逼”不是再现场景,而是留出空虚让人物
去充分表现剧情。
D.宗先生引用清代画家方士庶《天慵庵随笔》的话来说明书画艺术中“虚
实何谓”的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艺术理论中,“虚”和“实”是一对重要概念,关乎古代所有的艺
术表现形式。
B.将“虚”和“实”作为互相依存的两面,这一研究思路,在中国思想史
上一直都存在。
C.依据宗先生观点,解决了“虚”“实”问题,就可以解决中国美学思想
的核心问题。
D.在宗先生看来,不论是老庄还是孔孟,都将虚实问题上升到哲学宇宙观
的高度。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宗白华虚实观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建筑用朱红作为屋身的主要颜色,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装饰梁架、
斗拱等,体现了中国建筑用色大胆的特点。
B.油画《父亲》借枯黑干瘦且布满皱纹的脸、深陷的眼睛、仅剩一颗门牙
的嘴,展现了作者既歌颂又同情的复杂情感。
C.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内容上是写景,这景中却
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
D.电影《红高粱》中色彩饱满、随风狂舞的野高粱象征着人性的舒展与释
放,在耀眼的光辉中显得庄严而富有诗意。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宋徽宗出题考绘画,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有一幅画只画了一个老和
尚在山脚下的小溪边挑水。宋徽宗拍案叫绝:“此画当取第一!”请结合
材料观点分析宋徽宗为何评此画为第一。(6分)
(二)现代文阅读n(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故乡的炊烟
周成新
炊烟是一根绳子,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
清晨,炊烟是起床的号角。我用它唤醒了整个村子。放水,烧火,下面条。
临走时,我轻推父母的房门,告诉他们,我走了,锅里的面半掩着,起床
后可不要忘了再热下。随后,父母起床了,邻居起床了,整个村子全都醒
了。
中午,炊烟是回家的小憩。走在放学路上,我远远就能看见自家的炊烟。
一阵一阵地突突直冒,袅袅升起。饭菜香吊起了我的食欲,紧接着便是一
顿最美好的畅想。饱餐之后,大家又开始"各奔东西",忙里忙外。
傍晚,炊烟是劳累的归宿。我漫不经心走在回家的路上,田坡上、码头边、
小路旁,乡亲们收起锄头、钉耙、扁担,一个个全都拖着疲惫回到家中。
放下农具、放下书包,换下衣服,拾掇零碎。然后,一家人围在桌前,踏
实地吃着,美美地聊着。不怕时间,不怕催促,有时很早,有时深夜。最
后上床睡个安稳。
风中的炊烟是个姑娘,一位、两位,一群、两群,相约着,簇拥着,腾空
而跃,妖姨,地舞弄身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无论走到哪,
你都能看到她的美。她从不害羞,从不遮脸,只要你愿意,何时何处都能
见着她的舞。
雨中的炊烟是个勇士,柔弱中带着刚强,柔嫩中带着坚硬。他用微笑去接
纳无情的每一次,敞开自己的宽容和大度。拥雨入怀,化作薄雾,将整个
村子罩住。最后,在空中徘徊,飘入空中,形成一处醉美的仙境。
雪中的炊烟是位母亲。寒冷裹不住她的热情,积雪挡不住她的柔嫩。她的
爱一点一点地从灶膛升起,冲出烟囱,冲破屋顶。积雪再厚也把持不住内
心的感动,慢慢地一点一滴开始融化,最终化作泪水顺着屋檐快速流淌。
很快,整个屋顶又恢复了往日。
乡下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很长很长、凸出屋顶的或方或圆的烟囱。为
了应对下雨,有的还会用瓦片、砖头或是铁皮斗笠半遮着。
农村的孩子放学或放假都要烧饭,尤其是放假。几个小伙伴玩在一起,功
课在一起,烧饭也在一起。灶膛里的火越旺,炊烟就越大。大家常喜欢一
边烧火,一边急跑到屋外去看炊烟。大家相互约定,比比谁家的烟冒得多、
冒得长、冒得久。谁冒得早,谁就勤快。谁冒得久,谁家的饭菜就多。谁
冒得浓,谁添加的柴火就多。炊烟结束后,大家又聚在一起玩耍。等待父
母回来吃饭。小学至初中阶段,我曾很长一段时间在家烧饭。炊烟成了我
的伙伴。每次看到它,我总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
不同的柴火烧出的烟也不同。白的、灰的、青的,甚至还有黑的。稀饭、
米饭、面条,炒菜、馒头、熬汤。不同的伙食,不同的柴火,不同的炊烟。
离家上学之后,我见炊烟的机会少了。只有在放假畤候,我才能与它相伴。
再后来,工作了,我再也难以见它。只有在每次回家的时候,我才能看见
它,看见灶膛边坐着的父母或是祖母。
如今,家里的灶膛还在,可是祖母没了,炊烟没了。每次回家,我都要登
上二楼的阳台。看自家的烟囱,邻居的烟囱,甚至全村的烟囱。烟囱一个
个巍然耸立,可怎么也却冒不出烟来。我知道,有时它仅是一个摆设,只
有在腊月或是红白喜事的时候,它才会自豪地高昂头颅,仰天长啸。而那
时,我却也很难见它。
长期在外,我一直都很庆幸我所生长的那个小村还在。小村里的民房还在,
厨房还在,烟囱还在。虽然偶尔难见几次炊烟,但我却还是十分开心。因
为,只要它在。我对故乡就会有种思念。而这种思念,则更是无时无刻、
无处不在。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化用了余光中的诗句''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
亲在那头”,巧妙点题,并引发了下文对故乡的情思、。
B.文章写清晨、中午、傍晚的炊烟,记录了农村一天的生活,表现出农家
生活的忙碌、温馨而安稳,表达了“我”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C.文中写“我”和小伙伴们放假的时候帮助家里烧饭以及比炊烟的内容,
既表现了“我”对炊烟的喜爱,又表现了农村孩子生活的单调、乏味。
D.文章写雨中的炊烟像个勇士,柔弱中带着刚强,柔嫩中带着坚硬,宽容
大度,表现了炊烟包含的坚强的精神内涵。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将炊烟比喻成绳子,既写出了炊烟的样子,又将抽象的感觉
化作形象的画面,让炊烟承载了丰富情感。
B.文章第五段将风中的炊烟比喻成姑娘,妖烧、大方,形象地表现了炊烟
给人带来的视觉上的美感。
C.文章第七段落将雪中的炊烟比喻成母亲,热情,用爱融化冰冷的积雪,
形象地表现了炊烟给人带来的爱的温暖。
D.文章写到祖母没了,家里的炊烟没了,村子里的炊烟也没了。这与前文
写灶膛边坐着父母或祖母,比谁家的烟冒得多,形成对比,表达了物是人
非之感。
8、文章的叙述线索是炊烟,设置这一线索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9、请结合文本,分析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
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僮;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
咏而归
B.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
咏而归
C.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
咏而归
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
咏而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千乘之国:指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时期指大诸侯国。
B.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C.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D.冠者:成年人。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言志”为线索,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各自的人生志向。
B.子路轻率,冉有谦虚,公西华礼让,曾皙高雅,给人印象深刻。
C.文段运用典故,内涵丰富;语言富丽华美,耐人寻味。
D.文章通过简洁的对话、细腻的神情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
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馍。
14、结合原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分析孔子的形象。(3分)
(二)古诗词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环,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
典范。
B.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有初登的喜悦,又抒发早年抱负未能实现的
感情。
C.颈联借助孤舟,写出了诗人自身遭遇和处境的孤苦,所幸还有一叶孤舟
陪伴。
D.尾联诗人倚窗远望万里关山,想到国家兵荒马乱,不禁涕泗滂沱,声泪
俱下。
16、“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一联中“诉”和“浮”有何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7、根据要求默写句子。
(1)《阿房宫赋》中_”两句,运用倒
置式的暗喻,以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曲贴切又形象。
(2)《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
(3)至今商女,
(4)原来娓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读着董华先生《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这本书,我就会钢筋水泥般的城市,
逃离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
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地走着,穿过
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
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
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五光十色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
静。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袅娜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
纵横交错的河流。童年的生活虽然,但是充满了乐趣。那时的孩子
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
流转。
所以,我时常感恩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
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
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让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故
乡是不可复制的,因为童年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早已成为我们
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忘却漫无目的贫苦触手可及
B.遗忘漫无目的清贫垂手而得
C.忘却漫不经心清贫触手可及
D.遗忘漫不经心贫苦垂手而得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童年是不可复制的,因为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早已成
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
B.童年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早已成
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
C.故乡是不可复制的,因为童年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早已成为
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
D.故乡是不可复制的,但是童年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永无止境,早已成
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帆船远去,夕阳西下,映照着袅娜
缠绕的炊烟,稀疏矮小的草房子,河流纵横交错。”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
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的效果更好?(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月亮之所以为诗人所钟情,是因为在天体中,①-它有新残朔望,它有
上弦下弦,它有盈亏圆缺。满月如盘,弯月如弓。浪漫多姿的月亮,
(),古代描写月亮的诗词数不胜数。
出于对月亮的喜爱,人们②_,比如玉兔、玉盘、素娥、冰轮、玉蟾、蟾
蛛、婵娟、玉桂、玉镜等等。李白有一首《古朗月行》,就是将月亮称作
白玉盘的。
中秋节的起源③。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祭月是古代我国一些她方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
是古老的"祭月节",后演变成了以"家庭团圆"为主题的祭祀仪式。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在诗人的眼里,引起诗人多少多情的思绪!月亮总是最为钟情的题材
B.在诗人的眼里,月亮总是最为钟情的题材,引起诗人多少多情的思绪
C.引起诗人多少多情的思绪!月亮总是最为钟情的题材,在诗人的眼里
D.引起诗人多少多情的思绪!在诗人的眼里,月亮总是最为钟情的题材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
四、作文(60分)
23、请你以“的暑假”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时请先把
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字,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B“都充满诗的意境”错误。
2、CA项,“关乎古代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说法太绝对。B项,“在
中国思想史上一直都存在"错误。D项,依原文主语是宗白华不是老庄和孔
孟。
3、A
4、①首先指出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很早就掌握了虚实相生手法;②然后由
中国绘画中的“虚实相生”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虚实结合问题,并用
举例论证的方式加以阐释;③最后指出中国传统的虚实艺术为我们从新的
生活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提供借鉴和营养资料。
(每点1分,答对三点给4分。)
5、(6分)①外在的山水为实,引起人们想象的是虚,虚和实互相依存;
(围绕“虚”与“实”答出中国画空间处理艺术也可,如“实景清而空景
现”。)②老和尚在山脚下挑水是实,这能够启发欣赏者联想到藏在深山
中的古寺是虚,虚实相生;③用一个和尚点出'‘藏"字,不画古寺而古寺
自在画中,构思独到,所以此画当为第一。
(二)现代文阅读n(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6、C“又表现了农村孩子生活的单调、乏味”错误,应是快乐和喜悦。
7、D“村子里的炊烟也没了”不符合文意,应是“村子里的炊烟少了”。
8、(4分)作用:①以“炊烟”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我”关于故
乡的记忆集中呈现出来。②以“炊烟”为线索,体现了农村的生活状况及
其变化,便于表达思念故乡的主旨。(每点2分)
9、(6分)①呼应开篇,强调故乡的炊烟总能引发“我”对故乡的思念。
②拓展题意,表明乡情是人类最柔软的情感,故乡的一草一木总能引发乡
思。③升华主旨,表明乡情跨越时空,普遍存在。(意思即可,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文言文阅读(20分)
10、B11、A12、C
13、(8分)(1)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2)有一
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有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菁离婚后子女抚养权争议调解合同样本202篇
- 2024版医疗器械抵押借款合同范文解读3篇
- 2024年度上海体育场馆改造工程合同
- 2024年度充电桩设备安装、运营与维护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商铺场地租赁合同范本:含无人机航拍服务租赁协议3篇
- 2024年度白酒产品售后服务与质量保证合同3篇
- 2024年度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工资模板及绩效考核合同3篇
- 2024版个人贷款保险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物流行业碳排放管理合同3篇
- 2024外墙漆购销与施工过程环保监测及治理合同3篇
- 企业EHS风险管理基础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东理工大学
-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 小学数学试卷模板
- 全国运动员代表资格协议书
- 制氢操作规程6篇
- 关于友情的英语ppt
- 2023全国日语高考答题卡word版
- 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章实数3.4实数的运算 全国一等奖
- GB/T 8488-2001耐酸砖
- GB/T 4213-2008气动调节阀
- GB/T 23703.2-2010知识管理第2部分:术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