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高三下册历史模拟试题(一模)附答案_第1页
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高三下册历史模拟试题(一模)附答案_第2页
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高三下册历史模拟试题(一模)附答案_第3页
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高三下册历史模拟试题(一模)附答案_第4页
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高三下册历史模拟试题(一模)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高三下学期历史模拟试题(一模)一、选择题1.孔子强调君子以行为重,“敏于事而慎于言”,二程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材料表明儒家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B.注重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力行思想C.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秩序D.重视人的价值有利于思想解放2.南朝时察举制仍然发挥一定的作用,而且察举制的中心环节转移到中央考试上,地方长官举荐吏员的权力变成了搜罗文人以应试的责任,自由投考的色彩日益浓厚,这表明A.察举制自上而下选拔人才B.九品中正制占主导地位C.南朝时科举制开始萌芽D.南朝时科举制正式形成3.“由于唐朝设置了专门管理手工业的机构,如工部、少府旒、将作监等,直接控制大量的工匠,建立了各种手工业作坊,因而对于皇室、朝廷、百官以至贵族们所需的服饰、车辇、器物、珍玩以至武器等,都各有生产的手工业部门。”这反映出当时A.官营手工业日益商品化B.官营手工业的效率提高C.手工业者人身控制放松D.政府加强对手工业管理4.阅读明清时期巡抚、总督官制沿革简表时间督抚设置沿革概略永乐十九年河南水灾,百姓流亡,右都御史王彰巡行河南发放仓米赈济,同年,为安抚军民,朝廷还派多名廷臣巡抚天下,“暂遗即还”。宣德年间(1426—1435)宣德初,命胡概巡抚苏、松、两浙。其后数年,江西、河南诸省依次专设巡抚官。一般说来,“往来远抚”,与布政司合署办公。嘉靖年间(1522—1566)总督、巡抚发展成为凌驾于三司之上的常设机构,三司只是名义上法定的省级机构,但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清代前期总督从一品,“掌厘治军民,综制文人,摹举官受,修饬封疆”,总管一省或二三省的地方最高军政大员。巡抚从二品,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下列选项中对巡抚总督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A.强化了地方的自主性独立性 B.导致官僚体系膨胀效率低下C.有利于完善地方的治理机制 D.有利于明清统治疆域的扩大5.甲午战后,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作者想要说的是A.国际关系中主要是依靠国家的实力B.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C.日本的“铁拳”比中国的正义更实际D.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6.《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7.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A.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B.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C.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D.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8.下表据许涤新、吴承明编写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相关内容编制,它反映了近代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变化情况。项目1894年1914年1920年1936年(包括东北)1948年资本总额(亿元)1.2217.8825.7999.9165.50中国资本所占比重55.53%42.84%48.44%42.77%88.79%其中官僚资本比重39.14%26.76%25.96%22.27%64.13%注:本表“产业资本”主要统计的是工业资本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对其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政府的政策推动了1894、1914、1936三年资本总额快速上涨B.中国资本总额最高峰出现在1936年与外资相比优势不明显C.“实业救国”思潮有力促进了民间资本在本国资本中占据优势D.外国输华资本的下降、时局的动荡导致1948年资本总额下跌9.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1957年的工业产值计划中,生产资料工业占38%,消费资料工业占62%。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生产资料工业的增长速度仍然要高于消费资料工业的增长速度,要求1962年生产资料工业和消费资料工业各占50%左右。据此可知,“一五”“二五”期间的经济建设计划A.存在着冒进倾向 B.深受苏联政府影响C.注重工业结构调整 D.着重轻工业的发展10.下表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成就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时间成就1978年中日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邓小平访日1978年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8年钱其琛外长访问苏联20世纪80年代中国同一系列拉美、非洲、西亚及南太平洋国家建交A.促进了新型区域合作的发展 B.摒弃了的影响C.适应了国内现代化建设要求 D.开启了多边外交的尝试11.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A.法庭判决仅凭情感而非依据证据B.民主法庭制度已经名存实亡C.职业律师开始出现于法庭中D.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12.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这些现象反映出A.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B.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C.商品输出成为殖民扩张的手段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13.英国重商主义者前期主张实行低工资,但在重商主义后期(即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高工资已经是重商主义的主流思想,他们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主要条件是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其逐渐成为“世界工厂”B.海上霸主地位的逐步确立使其占据贸易优势C.圈地运动的进行有利于英国扩大国内市场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有利于政局稳定14.20世纪20年代,苏联为了扩大在农村的政治影响,创新性地运用了宣传画的手段。由艺术家创作的新型工人和农民形象的宣传画进入到每一个村庄,以新的偶像替代了过去农村常见的信仰偶像。这表明A.宣传画形式适合农民认知特点 B.宣传画是苏联主要的宣传手段C.新经济政策在农村的影响扩大 D.工农苏维埃政权由此得以确立15.下图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对图表中数据变化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B.二战后各国间的关税贸易壁垒彻底消除C.“新经济”的出现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元明鼎革,社会生产遭受巨大破坏,流民成为明代突出的社会问题。宣德年间,吏部奏请原先设有巡抚侍郎的河南、山东、山西、湖广、浙江、江西各府州县额外增设抚民官和佐贰一员,以辅助各级官吏安置流民,勘实户口,登记钱粮。正统年间边患日益加深,流民迭起,政府遂强化抚民官的权力,招抚流民垦荒置业,恢复生产。流民浪潮暂时平息后,朝廷下诏称“抚民官于民无益有损”“悉令回还吏部”。土木之变后,大量中原流民南逃,流民起义席卷四省。明廷重兵平定后认为“虏寇不过边境之患。流民则为心腹之疾”,遂将抚民官的设置区域由北方五省逐渐转移到荆襄地区,并进一步扩展到沿海沿边和边疆民族地区。万历后期至明亡之前,明廷派遣总督、巡抚执掌地方,基本取代抚民官的角色。——摘编自朱绍祖《明代抚民官的设置及其兴废原因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流民问题的成因及抚民官设置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明代抚民官设置现象。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家族是中华民族的社群单位,兼具着政治和社会双重意义。中国古代家族中,父亲是主宰,可以决定家庭成员的任何安排,具有家庭的处罚权,甚至有对家庭其他成员的人身处分权和生命处分权以及经济权力、法律权力和信仰权力等,其中经济权是父权的保障性力量。中国的族权十分重视对祖先的尊重和崇拜,家族的绵延和宗族的延续都是以对祖先的崇拜为核心,甚至可以说,家族的存在亦无非为了祖先的崇拜。在这种情形之下,无疑的家长权因家族祭司的身份而更加神圣化,更加强大坚韧。——摘编自叶书瑞《家族主义对唐代法律及司法制度的影响》材料二中国古老的家族在18世纪以来的三百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从古代的宗法性的祠堂族长制,向现代社会社团方向变革。1928年四川长寿县李姓设立“长寿李氏同宗自治会”,宣称自治精神是建设团体的出发点。这些事实表明一些开化的民众已经初步接受了进化和自治的新思想。1931年江西萍乡泉溪村刘氏修谱,主事人在《凡例》中说:“自治主义,首先家族法约不敢私议,家规自当明订。”——摘编自冯尔康《十八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族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家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50年2月,新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边倒”就此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的最核心方针。——摘编自曹冰《“一边倒”政策是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最优化选择》材料二

1970—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部分西方国家:加拿大、比利时(1970年);奥地利、冰岛、比利时(1971年);英国、荷兰、西德、澳大利亚、新西兰(1972年);西班牙(1973年)。材料三

毫无疑问,中国对待多边外交的基本准则,一方面,应当与我国既定的总体外交思路保持一致,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以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划线,广泛结交但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然而,另一方面,必须明白,多边外交毕竟不同于我们已经习惯的双边外交,前者在国际上得到公认的一些观念与做法,都要求中国在具体实践中有所选择,不可能只有得没有失,只享受权利和好处而不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可以肯定,这一过程不排除要放弃一些旧的做法和利益,大胆尝试一些新的思想及措施。——王逸舟《新世纪的中国与多边外交》(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发展多边外交的基本原则,并分析中国实行多边外交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国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一览表政府对外政策主要内容杰斐逊政府(1801—1809年)孤立主义“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事务”,最大限度地保护美国在本土的一切利益,完善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麦金莱政府(1897—1901年)合伙主义与欧洲国家合伙控制亚洲落后国家,针对中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威尔逊政府(1913—1921年)国际主义积极推行通过结盟和建立国际制度实现多边国际合作,提出著名的“十四点计划”。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遏制战略“要按美国的构想来改造世界”,遏制苏联,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苏、反共的广泛联盟。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政策。尼克松政府(1969—1977年)尼克松主义全球战略收缩,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利用中国制约苏联。——摘编自雷兴长《论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一、选择题1.B2.C2C3.D4.C5.D6.A7.D8.D9.B10.C11.D12.B13.B14.A15.A二、非选择题16.(1)成因:改朝换代引发的社会动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灾荒的影响;农民起义的冲击;土地兼并的加剧,特点:因事而设,兴废无常,未成定制;职能逐渐强化和转变;设置区域日益扩大。(2)设置抚民官是明廷处理流民问题的应对之策,一方面起到了安抚流民、减轻民困、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边疆地区开发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充分的准备和全周全的考虑,抚民官的地位不稳定,兴废无常,职务重叠。造成权责不明,徒增负担,没有达到施政者的预期效果。17.(1)特点:家国一体;父权(族权)专制;祖先崇拜;神化父权。(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