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河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河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河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河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感恩土豆董祖斌老家一带,每家每户、每顿每餐都会吃土豆,做饭都会将土豆与苞谷面、大米混着做“洋芋饭”。因此每户人家做饭之前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标志性劳动,就是刮土豆皮。有苦中作乐的老乡看见乡邻在刮土豆皮,开玩笑道:“又在杀鱼(洋芋)?”高山之上,水塘都少,鱼自然是稀罕之物,村民如此自嘲,瞬间,日子变得烂漫和充满希望,我仿佛在炊烟中,看见无数张笑脸在温暖那时寂寞、清贫的山村。土豆在乡村每一个主妇的手中变得风味不同,盐多酱少、辣重姜轻,留下各式各样的对家的牵挂与记忆、留恋与思念,无论是打工求学还是工作远在天涯,游子永远记得桌上那一盘母亲炒的土豆片的味道。我的母亲制作土豆食品也有绝招,炕土豆、炒土豆丝、煽土豆片、四季豆煮土豆、苞谷面与土豆、大米与土豆做成的饭,都堪称一绝。尤其是切土豆丝,她可以一边和客人说着话,一边刀锋不停。切出来的土豆丝泡在清水中,比粉条还细,柔韧如丝,炒出来味道可口,几乎是全家人争箸之物。而奇怪的是,我们一家人吃土豆却还喜欢刚刚煮熟、呼之为“夹生洋芋”的那种,父亲尤擅此道,估计我们就是受了他的影响。无论是烧土豆还是煮土豆,几乎从夹生开始,只有母亲因为牙齿不好,需要吃煮烂的,可是往往等不到煮烂,我们就已经一卷而空了。无独有偶,后来我工作了,即使是在火锅店吃饭,发现和我一样喜欢吃这种“夹生洋芋”的人也不在少数,那种口感、咀嚼的愉悦等的确有其独特体会。我小时候放牛,对土豆也心存感恩。牛是喜欢“偷嘴”的动物,田边地头种植的作物可能比杂草味道要好一些,于是,牛总是趁我们不注意就跑进田地“偷嘴”。那可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为牛嘴一动,捞走的可是那一棵作物的“年成”,田地的主人家会闹,会给大人告状,很多时候遇到较真的人,还得秋后“赔付”,大人生气,自然会对我们放牛的孩子“棍棒加身”。因此,每次放牛在玉米田、稻谷田、小麦田、蔬菜田等位置,我们都得时刻警惕,只有在土豆田边,我们才最省事,因为我们发现,牛居然不吃土豆苗!这算是无形中土豆给我们的一份“帮助”!当然,也因为这个,土豆苗也不能作为猪草,猪也不吃,土豆这种“个性”倒是让它地下的果实更加珍贵!似乎有种倔强在这里面!大集体年代,粮食有些紧张,多以苞谷面为主,土豆是家家户户的好食品。几个大的哥哥放学后都会跟着父母去队里参加劳动,挣工分。经常听母亲讲一个故事,说三哥某一次参加劳动,蹲在大人队伍里捡拾土豆,看着地里一层金黄的土豆,笑成了一朵花。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却被母亲和一帮干活的姐们看着,也开心高兴。三哥胖乎乎的圆脸对着圆溜溜的土豆,构成一幅劳动,收获、希望、吉祥的最美画面,就像杨柳青的年画。我的记忆中,小时候还是有很多饥饿的桥段的。记得一个下午,我们姐弟几人放学跑回家里,饥肠辘辘地四处寻找吃的,自然一无所获。却突然发现我们家火炕边周围有一圈烧土豆的皮。后来才得知,当天,社员们吃午饭,没有做饭,每人发一个大土豆,就在我家火塘上烧熟了当作午饭。由于土豆个大,要烧熟必须把表面烧得有些炭化才行。而炭化后,剥开的时候会带着一些熟的土豆下来,大人觉得土豆皮带着烧糊的一部分,于是丢掉了;我们却在火塘边发现这些尚有“内容”的土豆皮,望着里面一层白白的土豆,动了心思。几双小手纷纷开始捡拾那些厚的、大的土豆剥皮,稍微把外面黑色炭化的部分剔掉一些,忙不迭地喂进嘴里。这样居然还觉得比较幸运,算是过了一回“土豆瘾”,又填饱了肚子。那些年,到了腊月份,几乎家家户户都不会再有土豆吃,所以,那顿土豆皮至今觉得回味悠长。只是,那天晚上被父母一顿训斥,吓得不敢再作声。许多年过去了,我们在城市里谋生奔波又已经二三十年,离开土地似乎有了些时日,土豆虽然还是出现在每餐的饭桌上,可不完全是老家的那个味道了。这些土豆据说有的来自东北,个大得不敢相信,就是不太可口。老家土地里长出的土豆,母亲在柴灶上炒出的味道几乎寻不见了,我们的手也因为不再拿牛粪变得脆弱和苍白。而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一辈居然连土豆苗和大蒜苗也不能一下子分辨出来,内心慢慢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一种对土地、对土豆的淳朴记忆与情感似乎正在城市的水泥钢筋中逐渐被蚕食殆尽。很多时候,看革命战争片子,看那些革命志士在艰苦卓绝的年代拿着一个土豆啃着,眼睛里的光芒与希望却闪亮不减;现在又看见随着货车四处打工的人群,在矮小的工棚或简陋的栖居地用一口锅炒着土豆,忽然之间就对这种镜头产生莫名的感动。每一个执着的生命,都是一个土豆,平凡而实在,绵延着生命与历史,也续写着文化与一个民族的血脉。长在田野,埋在土里,融在血中。感恩土豆,让我获得土壤般的质感,铸成我的血肉也铸成我的品性,依恋且深埋于大地。(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母亲炒的土豆片”不仅有着独特的味道,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使得在外游子念念不忘,难以割舍。B“我”爱吃“夹生洋芋”可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因为早年粮食不足,土豆往往未熟透便被一抢而空。C.于“我”而言,土豆不仅能满足“我”饮食上的需求,更是“我”情感记忆和文化认同的独特载体。D.因为现在的孩子一直生活在城市之中,没有农村生活的经验,难以分辨出土豆苗,“我”对此感到失落与愤怒。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列举“我”的母亲所做的土豆食品,通过食品种类的铺排更容易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厨艺之高超。B在描写“牛不吃土豆苗”的情节时,连用多个感叹号来展示“我”对于发现这一现象的激动,情感溢于言表。C.文章善用对比,将城市与乡村、过去与现在的土豆不断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了土豆的独特意义和价值。D.文章结尾对土豆的感恩中,以小见大,暗示了“我”对现代化进程中失去的传统生活方式的批判和担忧。8.作者在描写“我们姐弟吃土豆”这一情节时,生动形象,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5分)9.文章最后一段说:“感恩土豆,让我获得土壤般的质感,铸成我的血肉也铸成我的品性,依恋且深埋于大地。”综观全文,土豆在文中具有什么意义?(6分)6.D(“失落与愤怒”错误,“我”只是对这一现象感到可惜和失落,并没有愤怒)7.D(文章结尾并没有暗示作者对现代化进程中失去的传统生活方式的批判和担忧。感恩土豆更多是表达作者对土豆的深厚感情和对农村生活的眷恋,而不是对现代化进程的批判,这属于过度解读)8.①采用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饥饿时争抢土豆皮的情景;②巧妙地穿插了孩子们的心理活动,使得情节更加生动有趣;③对土豆的颜色等细节进行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土豆的吸引力。(每点1分,答出三点5分)9.①(土豆)是“我”与家庭,故乡的情感纽带;②代表着乡村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在城市中生活的“我”通过对土豆的怀念表达了乡愁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③也表达了土豆对“我”品性和生命的滋养作用;④传递了对朴素、简单生活的珍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河北省邯郸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一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无言者师陀正午,炮火和轰炸发过一阵脾气,静下来了。①远处,房屋好像玩物,都在干燥沸腾的大气中闪动,有着很远的间隔,有的还在燃烧。太阳无光,似有几分无聊,寂寞地照着田野。“喂喂!”有人压低嗓子打电话。草里忽然露出一个头来,问道:“魏连德完账了吗?”“完了吧。”魏连德觉得很沉,连同身体下的地面一并落下。“魏连德,你喝水不喝?”魏连德很渴,可是说不出话。前面的景物吸引了他。田野、树木,村庄,挨着鞭的畜牲、挠拨着的母鸡、蹒跚的小猪……他的老婆在剥绿豆;坐在旁边的小女,望着吃她砍来青草的山羊。“爸爸上火线打仗,为什么要我们出钱?”她诧异地向妈妈张大了眼睛。②“不知道!”魏连德的老婆呵斥着她,小孩子不该用问题难为长者。魏连德回到了家。“看你瘦的呀!”和魏连德往常从田地里回来一样,她并不惊讶。“在火线上三天了……三天没有吃饭,没有人送,连水都弄不到。”“他们按户要钱,说要打仗,养活你的!”魏连德很生气。打仗是不错,要说养活他,那可全胡说。这时一大群他熟识的人来了。立在最前面的是保长,一个剃得很光的红红的脸的男子。“他要牵我的牛!”中间一个浓眉毛的农民愤忿地说。“要牵我的牛,要我怎样耕种呀!”一个老头在背后咕噜道:“我缴不出钱,他要我出四分利息,‘母猪的利息’……”“他把我的鸡笼都抢走了……”一个女人低声诉苦。虽是要听也无从听起,众人纷纷嚷着,当保长回过头去愤怒地望着他们的时候,可又一声都不出了。“喂,”保长转过来问魏连德的老婆道,“你们的甲长已经向我报告过了,他说你不出钱!”“我为什么出钱,我的男人在火线上拼着命!”她低着头说,像我们熟识的许多乡下女人一样:狭隘的、易怒的,虽是等待着灾殃似的低头。一阵急骤的冰雹早在酝酿,一瞬间后,可真要爆发了。“我穷得没饭吃,我的男人在火线上,我还得出钱;可是你们——你们却在家里享福,在后面发财!”“谁呀?”保长的嘴唇动弹起来,接着是连喘息都能清楚听见的片刻静寂。那些在后面包围着保长的农民,又怯懦地、早已被吓坏似的嗡嗡低声议论着。“财主;财主家的儿子……”“对呀,对呀,他们留在家里做什么呢?难道他们比别人做儿子的要好些吗?”“财主的儿子是念书的!”保长露了牙的模样像狼。他冷冷地望着那些陡然沉默下来的农民。“你们——你们是什么?”那正在吃草的山羊吃了一惊,“什么”?仿佛也这样问了,一面向众人眨着眼。魏连德的小女跪在地上,用小小的手臂搅住羊的脖颈。“不要理他,乖乖吃你的草!”魏连德很想奔上去狠狠地给保长一顿拳脚;可惜保长并不把他放在眼里,根本就没看见他一样。“你的钱准备好了没有?”“我没有!”保长碰了钉子,就不再声响,实际他也的确怕会弄出什么乱子。和穷鬼们争吵有什么好处呢?在众人不说话的一瞬,他直扑魏连德的女孩,什么也不说,拉住拴羊的缰绳就走。“哦,哦,我的……”魏连德的小女一看见自己的羊没有了,向空中扬起胳膊,嚷着嚷着就倒在草堆上哭起来,他的老婆大声吼道:“强盗,强盗,青天白日他可敢抢劫啊!”魏连德一面直奔保长,后面的庄稼人一片呐喊。保长跑得很快,直把后面的山羊拖得踉踉跄跄一路上翻着跟斗,魏连德比起保长是衰弱的,任怎样都赶他不上。“你连家都不要了,尽是为人家跑路!”保长太太远远地就埋怨保长。保长不理,一口气冲进去,关起门来。魏连德不能够进去。他躲到窗户下面,听保长气咻咻地喘着说,“你懂什么!刚才我带回来一笼小鸡,这又是一只羊;冬至来了,把羊宰了吃饺子。”“我才不吃羊肉饺子!地里草都长满了,还挨人家在背后骂。你是一个混蛋!”“你才是混蛋!”保长生气地说,“要吃小鸡,你就得当保长;要当保长,你就先得使财主们欢喜;要使财主们欢喜,你就得得罪那些穷种,骂算得了什么,损着什么了吗?”大概是真害怕会被剁成饺子馅,山羊忽然间东冲西撞地在屋子里跑起来。接着是什么东西被弄翻了,女人尖了嗓子叫着,男人咒骂着。“当人家拼命的时候,你们在后面啃老百姓的骨头……”魏连德咕噜着,正要打进去,不料背后有人嘻嘻地笑道:“他不知道的还多着哩!”③回头一看,是一个又肥又大的家伙:也剃着光光的脸,但并不红,而是像水浸过的馒头一样的白。魏连德还没有听清后面说了什么,就有人拖住了他的腿。“你要写家信吗,伙计?”魏连德不要写信,他的老婆和小女都在家里等着他打胜了回去,难道他忍心向他们报告他的死吗?然而这样的话他没有说出,他流出了最后的眼泪。④飞机嗡嗡地在空中盘旋;机关枪生气地在远处咯咯地笑着;炮弹呜呜地翻起泥土。一个在前线服务的童子军向魏连德致了敬礼。“他已经光荣地死了,愿他平安。”“死得光荣……”一个掩埋队的人低声应着。1937年10月上海(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写抗战初期的农村生活状况,表现百姓困境。魏连德的老婆穷得没饭吃,百姓的牛、鸡、羊等最后薄产都被强征强抢。B.魏连德被“田野、树木、村庄,挨着鞭的畜牲、挠拨着的母鸡、蹒跚的小猪”吸引,小说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其回到家乡时心情的沉重。C.保长“拉住拴羊的缰绳就走”,可见其无赖霸道;“魏连德比起保长是衰弱的”,采用对比手法突出保长的蛮横无理。D.小说的一些情节具有明显的魔幻荒诞的意味,如魏连德与妻子对话、山羊吃惊发问、害怕被剁成馅而乱跑等情节。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通过描写房屋,展示了战地的硝烟弥漫,使小说蒙上紧张压抑的气氛。B.句子②通过语言描写,以魏连德的老婆呵斥孩子的话表现其此刻内心的烦躁。C.句子③中“又肥又大”“光光的脸”,寥寥几笔,生动地写出了保长的贪婪与狡诈。D.句子④选取“飞机”“机关枪”“炮弹”这此事物,描写出了战争的惨烈。8.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小说以“无言者”为题的意图。(5分)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一个关键词:冲突。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6.B(这里是想象,不是写实;魏连德的心情是放松的而不是沉重。)7.C(这里的人物不是保长。)8.①概括了以魏连德为代表的无法诉说自己悲苦遭遇的农民士兵的形象。②他们在战场为国牺牲,家人却在乡村受到欺压,表达作者的同情。③作者为农民士兵代言,传达他们对家乡亲人的惦念、不舍,肯定他们为国默默牺牲的价值。④揭示现实残酷,表达作者的悲哀和无奈,引发对战时农村问题的思考。(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5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9.①小说呈现了不同层面的“冲突”;②前线战场断水断粮、抗战者出生入死,需要支援,后方农村地主阶层以收钱抗战为口实压榨百姓;③不同人物之间,如地主、保长与农民、魏连德、魏连德的妻女之间存在冲突,保长与保长的妻子之间也存在冲突;④人物内心也存在冲突:如农民愤怒不满财主和保长欺压,却又懦弱不敢反抗。保长为谋私利甘愿为财主效力,无赖凶残,却害怕“出乱子”。(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河北省沧州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忧乐行聂鑫森红果果真的很后悔。她怎么能再去烦扰顾忧乐老师呢?走出大学校门,她参加了工作,一转眼就几个月了。顾老师年近花甲,瘦高个,瘦削脸,戴着一副深度眼镜,在心理学系专开一门课——社会心理学。红果果最喜欢听顾老师的课,他的课不但讲得妙趣横生,声音也浑厚、沉着。她上课认真,下课了还会去请教有关问题,成绩自然是名列前茅,顾老师很欣赏这个既刻苦又有悟性的学生。顾老师曾问红果果,是否愿意读他的研究生,读了硕士再读博士?红果果眼睛湿了,说:“愿意。”然后叹了口气,又说:“我家在农村,爹妈身体不好,还有正读书的弟弟妹妹。我得赶快去工作,什么工作都行,只要能养活自己和帮助家里。老师,辜负您的好意了。”顾老师说:“人世都道读书好,贫家首思吃饭难。我理解。不过,我建议你优先考虑能广泛接触社会的工作,再在业余多读书,别丢弃了自己的专业。”红果果答道:“谢谢老师教诲。”湘楚市是一座古城,这些年发展很快。老城区依傍湘江,从南到北早形成格局,然后陆续在江上建起几座大桥,形成一片宽阔的新区。地方大了,道路多了,与之配套的公交车线路自然与日俱增。公交车公司张榜招聘司机和售票员,每月工资近三千元。红果果心想自己可以先去应聘售票员,这个工作让自己既有时间去学习,也能广泛接触社会且待遇还不错,便立即去应聘,被录用后分配到44路的一辆公交车上。当她用手机向顾老师汇报时,顾老师说:“好!你可以接触不同的人群,了解他们不同的心理趋向,增长见识。休息日,到我家来,让师母给你做好吃的。”44路,起点在城南,终点在城北,全长十来公里,沿途有十多个停靠站。共有八台车跑这条线路,两班人马轮换,人歇车不歇。早晨六点至下午二点是一个班,下午二点至晚上十点是另一个班。红果果售票的这台车,还有一个和她同时应聘上岗的司机尹勇,是部队退伍的汽车兵,三十多岁,长得粗黑健壮。得闲时,他喜欢谈在部队开车的奇闻,高山险岭窄路,多少次死里逃生,就没害怕过!红果果很佩服他。这条线路有几个站上车下车的人比较多:伤科医院、肿瘤医院、养老中心,还有终点站殡仪馆。红果果发现这个城市,居然有这么多的伤残者、重病者、衰老者、悲痛者!他们或头上、手臂上、腿上缠着渗出血痕和药味的白绷带,或拄着木拐、坐着轮椅,或拎着装CT片的牛皮纸袋,或戴着化疗后的假发,或手臂上套着黑袖章,或压低声音呻吟。陪同他们和搀扶他们的亲戚朋友,满脸皆是酸楚和无奈。一晃三个月过去了。司机尹勇的话越来越少了。有一天在终点站的休息室,他突然对红果果说:“难怪新来的司机和售票员,都安排跑44路,天天接触伤、残、病、死,压抑得难受。”“你当过兵,还怕这个?”“一时的惊恐我当然可以不惧不怂。但要长期面对惊恐,一日又一日,难!我老婆说我脸相都变了,让我赶快辞职。”红果果认真看了看尹勇的脸色:白里透出淡青;再看他坐着的模样:体形僵直。她想起顾老师曾讲过,长期面对惊恐的环境,心理和情绪的恐惧必须得到合适的释放和抚慰,使之消泯。但她摇摇头,说:“你和先前一样,没变!”心里却嘀咕:“你变了。我也一样。”红果果认为工作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必须坚守下去,但也忍不住把尹勇和她的感受告诉了顾老师,得到的答复是:“你别着急,这是个好课题!”到了星期天,轮到红果果休息,顾老师打电话叫她去吃午饭,顾师母特意做了几道可口的菜,还热了一小壶黄酒。师母说:“果果,你瘦了,工作累吗?”“师母,卖车票,不累。”“我也是教心理学的,你的脸色告诉我,情绪中积存着许多不安的因子呵。”顾老师忙说:“来,喝口温好的黄酒,然后你多吃菜,古人说‘酒能增豪气’!”“谢谢老师和师母!”“果果,接你电话后,我去贵公司找来一份市区线路图,好好地研究了一番。”“让老师操心了。”“有条77路公交线,从老城区始发,过湘江一桥去江对岸的新城区,沿途停靠点有市妇幼保健院、天台幼儿园、白鹤小学、体育馆等八个站。你去坐过吗?”“没有。”红果果低声回答。“我和你师母去坐过好几次。司机和售票员称‘77’为‘喜喜’。你们的‘44’,我也去坐过,是你不当班时。”“怎么叫‘喜喜’呢,老师?”“这几个站上下的人也多:腆着大肚子的孕妇,期待新生命的诞生,满脸喜气洋洋;抱着新生儿的年轻人或是老辈子,听着清亮的啼哭声,笑得特别开心;幼儿园的孩子、小学生娃娃和家长牵着手,不停地说着有趣的话;还有运动员,满身透出力量和朝气,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充满希望!我们两个老人,忽然觉得心情很阳光,不知老之将至。”“怪不得老师说这是个好课题。”“这个课题是你——红果果首先发现的,我不能据为己有。饭后,我们陪你去坐77路公交车,来回多坐几次,实地感受一下。让你在44路车上积压的悲凉,得到舒散和蜕变,重获快乐。也许你可以写出一篇论文。”“好!”红果果笑了,笑得流下了眼泪。……公交车公司忽然在大会上宣布:跑44路车的员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与跑77路车的员工互换。此后,依前例,再互换下去。总经理还特意表扬了红果果,说她身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却乐意当售票员,品德高尚,还能着眼全局,关爱同事,通过调研,向公司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她还将写一篇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论文,让我们翘首以待!尹勇对坐在身边的红果果小声说:“谢谢你。要不我只能辞职去另谋生计了。”“是顾忧乐老师启悟了我。他深知我的忧乐、老百姓的忧乐。”“对呀。对!”(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果果听从顾老师的建议——从事公交车售票员一职,从业期间她的心理发生很大变化,但一直坚守着。B.湘楚市44路公交线上有伤科医院、肿瘤医院、养老中心等站点,这使得红果果帮助了不少老弱病残之人。C.红果果受顾老师和师母的启发,发现了44路与77路公交线蕴含着社会心理学课题并想到为此撰写论文。D.小说结尾通过“公交车公司忽然在大会上宣布”和总经理的话,侧面表现了红果果在岗位上的用心付出。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从红果果很后悔写起,设置悬念,然后再叙写红果果参加工作之前的事情,布局十分巧妙。B.小说详细描述了湘楚市的发展,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引出下文公交车招聘司机与售票员的情节。C.小说标题颇有意味,既指44路和77路两条公交线路带来的“忧”与“乐”,也指关心百姓忧乐的情怀。D.文中44路公交车上的情景与77路公交车上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湘楚市令人“忧乐”的两面,8.小说中公交车司机尹勇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有人评价聂鑫森的小小说善于赞扬人性中的善,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6.D(A项,“红果果听从顾老师的建议——从事公交车售票员一职”错,顾老师没有建议红果果从事公交车售票员,只是让她优先考虑能广泛接触社会的工作。B项,“这使得红果果帮助了不少老弱病残之人”错,文中没有提及红果果帮助老弱病残之人。C项,“发现了44路与77路公交线蕴含着社会心理学课题并想到为此撰写论文”错,是顾老师提示红果果写一篇论文,不是红果果想到的。)7.B(“小说详细描述了湘楚市的发展”错,文中对湘楚市的发展只是简略概括,没有进行详细描述。)8.①衬托主要人物。当过兵的尹勇难以长期忍受44路公交车上压抑的氛围和令人惊恐的场景,动了辞职的念头,而红果果却要“坚守下去”,突显了红果果的坚强。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尹勇的话引起了红果果的共鸣,引发了红果果求助老师等情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9.①顾老师指点红果果择业并启发她找到论文课题,帮助其发展,体现了顾老师的善良,关爱学生。②红果果面对尹勇的话,故意说尹勇没变,实则是安慰尹勇,体现了红果果关爱同事。③红果果为担起家庭的重担,毅然选择毕业就业,体现了红果果懂事、富有责任心,关爱家人。④尹勇与红果果每天面对44路公交车上的惨象,感觉很压抑,体现了二人具有悲悯情怀。(每点2分,任答三点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拿大李永生瘦小枯干、弯腰驼背的满三爷站在佟东家面前时,就又把腰杆儿向上挺了一下。刚才,站在佟家漆黑的大门前,他便有意把佝偻的腰努力挺了挺,还把右手攥成拳头,轻轻敲几下后脊梁,这似乎触动了他背上什么机关,他矮小的身材便高了一些,身体也直溜了一些。这时他咳嗽一声清清嗓子,一只干枯的鸡爪似的手抓住门环,力度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地啪啪叩几下。门房打开门,见是一位干巴老头儿,看穿戴打扮,像是乡下人,可那神态却并不胆怯,反而还有那么点儿气宇轩昂的劲头。门房有点儿捉摸不透,请来了管家,管家问明眼前的小老头儿是主人的亲戚后,便叫他立等,返身去禀报东家。东家佟大喜淡淡说声:“哟,他来了?”绕过花砖影壁墙,佟老爷挺着腰杆儿随着管家走。佟家真是气派,迎面高脊瓦房,院中青砖铺地、游廊环绕。满三爷环视四周,那腰杆儿就要不由自主地弯下去,这时却见佟家主人佟大喜正从堂屋踱出来。满三爷忙把腰又挺一挺。佟大喜出堂屋门,朝满三爷拱拱手,说声:“哟,老姑父,来了!”不等他回话,就拐向挂在廊柱上的几笼鸟,嘴巴噘起来啾啾地逗那只画眉。满三爷只当是佟大喜是专门迎接他,会马上客客气气把他让进堂屋,谁知佟大喜竟是这样不咸不淡,就有些尴尬。不过满三爷很快调整了自己的神态,不紧不慢地跟过去,眼睛也望着那几笼鸟,似是自言自语又似跟佟大喜说话:“鸟是好鸟,就是话少!”说完背起了手,歪着脖子看丝瓜架上的丝瓜花,还用手指轻轻弹一下花瓣儿。“请吧,老姑父——”佟东家开口了。自己先踱回堂屋。满三爷把眼光从一朵丝瓜花移向另一朵,又抬起脑袋望望天,这才不紧不慢地跟了进去。满三爷的确是佟东家的老姑父!这位老姑父,有个秀才功名,在县衙里当了几天差,后来清朝完蛋了,他回到家却是百无一用,做生意怕有辱他读书人的斯文,庄稼活儿又懒得做,日子越过越穷。老姑也只能跟着他吃糠咽菜。本事没有,却驴倒架子不倒,话说上联,办事拿大,年轻时如此,如今腰弯背驼,仍觉高人一等,见谁都吊着个脸子。佟大喜心里挺看不上这位老姑父。满三爷知道自己不招他这个内侄待见,也就极少来走动。今儿来,是实在绕不开了,有事相求。可得有个求人的态度啊!你那一副老腰早就弯成了虾米,今儿来低头求人,却还昂首挺胸的。佟东家知道他是故意拿大,能不气吗。茶端上来,满三爷和他没话说,他也不急着说话,就那么噗噗吹着茶叶沫子喝茶。好歹也要备壶酒,摆几个菜,气归气,这亲戚可是实打实的。佟东家就想戏耍戏耍这位老姑父,在他面前自己也说回上联。“吃吧。”他用筷子挑了块肥肥的五花肉夹到满三爷盘子里,“这块肥。老姑父整天也是大鱼大肉的吧!”“非也,常啖鱼肉,肠胃岂能受得了?该食素则食素。”老姑父又把那块肥五花肉夹回了盘子,挑了块小些瘦些的夹过来。“老姑父喝酒,洞藏二十年‘三坡老烧’。”“嗯,还行!”他嘬一口,咂摸一下,“酒尚好,温一下就更好了!”佟东家心里那股气就滚滚上来了。“我记得老姑父的腰早就弯了,背也驼了,今儿个咋又挺起来了?硬挺着不累?”这话硬戳戳捅人肺管子。“何来硬挺?船到桥头自然直。”回答得也是巧妙。几个回合下来,老姑父完胜。佟大喜能服?满三爷被安置在跨院厢房住。满三爷被管家送进屋,管家一走,腰杆儿忽然一下子就变回了虾米,身子一软,倒身侧卧到床上,后脊梁火辣辣地疼。这时候的佟东家用舌头舔破后窗户纸,正一只眼往里瞄着捂着嘴笑呢。第二天,满三爷重新挺起了腰杆儿,而且,开口求人了。满三爷眼睛并不直视佟大喜,那语气也是不卑不亢,倒不像求人办事,更像是谈互利互惠的买卖呢。“贤侄啊,你三表弟大婚在即,我一时手头紧巴,先从你这里拆兑一百个大洋,利息你定。”“好说,我的亲表弟,那还不好说!”佟东家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如此痛快,一定令满三爷始料不及。此时的佟东家偷觑着老姑父,等待他脸上现出某种吃惊或者感激的表情。可满三爷竟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只是淡淡地说声“如此甚好”,还慢悠悠地探过身子拍了拍佟大喜的肩膀。佟东家呵呵一笑,喊过管家:“走,咱去给老姑父取钱去!”管家意味深长地脆脆答应一声:“好嘞——”佟大喜和管家带满三爷来到香堂,里面黑咕隆咚的,管家点着蜡烛,搬开一座佛像,露出一扇上了锁的暗门。管家掏出钥匙,打开门。满三爷借助烛光望去,见是一条向下倾斜的半人高的地道。管家指着说:“过了这条地道,东家的银钱在库里藏着,任老姑父拿。”“我等着,你去取吧,我是外人,怎么能进别人家的金库。”“哎,老姑父怎么是外人呢,您是我的亲姑父。”佟东家说话了。满三爷低头伸着脖子望了望,就想弯腰前行,但他似乎又悟出了什么-大喜这小子,这是让我俯首称臣呢!又一想,既然我这腰杆儿挺起来了,怎么还能弯下去。满三爷忽然说:“管家,给我找个小板凳。”管家不解。“找去!”佟大喜想看看这个老姑父想干啥。管家颠颠地跑着拿来一个小板凳。满三爷把小板凳放到地上,面对洞口坐上去,腰杆儿依旧挺着,一只手从裤裆拉住板凳,脖子朝前探一下,屁股欠一下,向前拉一下,呱嗒呱嗒进洞了……满三爷揣着大洋,被管家送出了门。满三爷回头对管家一笑,说:“人走下坡路,就得低三下四?”说着,冷不丁拍一下管家的虾米腰,管家下意识地把腰杆儿挺了一下。满三爷搭上一句:“我睡觉那间屋子后窗户纸,被猫舌头舔破了。黑夜风大,该糊上了!”(有删改)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满三爷上门来,在门人禀报和二人相见时,佟大喜都“哟”了一声,前者是略感意外的回应,后者是不冷不热地招呼。B.满三爷是来借钱的,却多次“有意把佝偻的腰”努力“挺起来”,行为虽滑稽,却坚定表达了“就算走下坡路,也不低三下四”的想法。C.满三爷为了“读书人的斯文”不愿意经商,也不愿意做庄稼活,即便落到了要开口求人的田地仍不肯放下斯文。D.满三爷开口借钱,佟大喜立即就答应了,并非顾及二人的亲戚情分,而是带有进一步戏耍老姑父的心思。13.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描写满三爷在佟家门前清嗓、“抓住门环”“力度不大不小”地敲门等动作行为,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复杂的心理。B.“酒尚好”“大婚在即”等文言味的语言,在佟大喜口语化、市井味的表达衬托下,凸显了满三爷的迂腐和虚荣。C.明明是“干巴老头儿”“乡下人”的形象,却有“气宇轩昂的劲头”,对比手法的运用,立即就让人物饱满鲜活起来。D.文中丝瓜花这一物象,“说上联”“拿大”等方言俗语,“鸡爪似的手”“虾米腰”等比喻,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14.本文是如何将满三爷“拿大”的做派描写得富有喜剧性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12.D(“并非顾及二人的亲戚情分”说法太绝对,还是有顾及亲戚情分的因素。)13.B(“迂腐和虚荣”言之过重。)14.①细节描写:描写满三爷硬挺腰板、坐小板凳进洞的滑稽动作,描写满三爷面对佟大喜的戏谑时或一本正经、或狡黠对答的语言,描写满三爷故作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的神态。②对比:描写满三爷在人前和人后的不同表现来凸显喜剧效果,或:描写满三爷窘迫的处境和硬气的表现来凸显喜剧效果,(6分,一点3分)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半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唐以前的古代文学中,以忧患感为基调的作品是很多的。这些作品大致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所体现的主要是对于自己及亲友的命运而引起的忧患感,如宋玉《九辩》。第二类则是内涵更为深广的忧世之作,例如《诗经》中的《载驰·正月》。这后一种倾向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优秀的传统之一,其代表人物是屈原。屈原的作品,无一例外地蒙着一层浓重的忧患情调。关于《离骚》诚如司马迁所云,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关于《九章》,从首章《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到末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忧患之感与《离骚》完全相同。屈赋对读者的强烈感染力主要来自它所蕴涵的忧患感,这种忧患感当然包含着诗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美人迟暮”的惆怅,但是更重要的则是诗人对于国家、人民的命运的危机感:“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那么,在屈原的时代,楚国是不是已经发发可危了呢?据史书记载,它当时还是一个“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强国。在屈原生前,楚国虽然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几次失利,但并未溯于灭亡的危险。屈原作品中那种仿佛大难已经迫于眉睫的气氛,与其说是反映了当时楚国的实际形势,倒不如说是反映了诗(心中基于对现实的预感而产生的忧患意识,而这种预感和忧患意识正来源于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强烈的责任感。屈原曾经被楚怀王委以重任,但是他不久就受到一连串的诬陷、疏远、放逐。在那个辩士四处奔走、朝秦暮楚的时代,屈原却情愿在“乃猿秋之所居”的流放地行吟泽畔,仍然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毅精神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时时刻刻把国家、人民的命运放在心上,仍然强烈地感到自己对于国家、人民的责任:“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與之败绩!”甚至当他要想以身殉国时,仍念念不忘国家的政治,并以古代的贤臣作为自己的榜样:“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虽然屈原的忧世预言与历史的实际进程相符合的程度不一致,但是,他怀着对国家、人民的命运的巨大关切,具有对于现实生活的深邃的洞察力,因而能够极其敏锐地觉察到当时政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隐患。这种对于历史演变的深刻预感和忧患感是难以为常人所理解的,所以屈原的忠谏始终不被楚王采纳。这样,他在当时就处于一种非常孤独的境地。屈原反复悲叹:“国无人莫我知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深沉的孤独感主要是由于拳拳忠忱和侃侃说言不为朝廷所接受。只有对国家、人民的命运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的事业、理想的正义性怀有强烈的自信心,才能产生足以抗拒这种孤独感的精神力量。(摘编自程千帆莫砺锋《忧患感和责任感》)材料二:《离骚》全诗可分为三段:正文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乱》曰”是全诗的尾声与总结。从“帝高阳之苗裔兮”至“岂余心之可惩”为前半部分,是写“骚”,写“忧”,写诗人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斗争、矛盾、幽愤和痛苦。在前半部分中,诗人抒写着“灵修浩荡”“皇舆败绩”“众女谣诼”“芳泽杂糅”的政治乱象,又强烈地感受到“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人生忧愁。政治斗争的严重挫败,现实与理想的悬殊背离,给屈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深巨的忧愤。他抑止不住满腔的愤懑,反复诉说着自己无比失望、孤独、幽怨、狐疑的情绪,重重的忧郁、怨望、苦闷、彷徨,重重地压在心头。前半部分的基本内容和感情基调,就是一个“骚”字,就是司马迁所说的“忧愁幽思”。那么,出路在哪里?诗人将如何“离”开这无边的“忧”愁?于是,便进入了后半部的描写。从“女婆之婵媛兮”至“蜷局顾而不行”为后半部分。诗人紧承前半之“骚”之“忧”而写“离”写为“离”开忧愁、解脱痛苦“上下求索”的不懈奋斗,写为实现“美政”理想而“求帝”“求女”的幻想经历。当黑白颊倒、是非不分的现实世界“无路可走”之时,矢志不渝的诗人将他不屈的目光、深邃的思绪,投向了幻想的天际。诗人不顾“女婆”的劝说,否定明哲保身的逃避,而满怀虔诚的期冀,踏上上下求索的征程。但是“求帝”“求女”的不遇,不仅宣告了实现“美政”理想的无望,同时也宣告了“离骚”的失败。欲“离骚”而“骚”难“离”,忧患犹在,痛苦依然。接下去,诗人又幻想着向灵氛、巫咸求助,灵氛、巫咸劝诗人去国远游,而诗人准备离去之时,远远地望见了故国的大地,“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自己根本无法离开生长于斯的旧乡故土!一篇《离骚》之诗,本为“离骚”而设。却历尽千回百折,数经心力交瘁,仍然是“骚”而未“离”,“忧”而未“解”。长达二千五百言的正文已经结束了,但此时的主人公,“骚”仍未“离”,茫茫环宇,何处是归程?“《乱》曰”部分总结全诗,点明主题:“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是终极意义上的“离骚”,是全部恍然、痛苦的最高形式的解脱。“《乱》曰”五句呼应诗题,点明了全诗“离骚”的基本线索:“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是“骚”,“又何怀乎故都”是“离”:“既莫足与为美政兮”是“骚”,“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是“离”。既不能去,又不能忍,这样就把矛盾推向高峰,“死”的问题便被尖锐地提出来了。《乱》的“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最终表明要追随殷代贤臣彭咸而投水而死。“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是终极意义上的“离骚”,是全部忧怨、痛苦的最高形式的解脱。(摘编自何新文彭安湘《离去现实忧患、解脱生命痛苦》)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虽然宋玉《九辩》和屈原《离骚》都抒发了忧患之感,但在内涵上,后者的忧患感更为深广。B.屈原的忧患感是其所有作品的主基调,不仅是遭受谗言、猜忌的痛苦,更是对楚国命运的担忧。C.《离骚》的前半部分主要写“愁”,刻画了楚国的种种政治乱象,流露出自我强烈的人生忧愁。D.在“《乱》曰”部分,屈原在极度矛盾之下提出“离”忧的解决办法——效法殷代贤臣彭咸,投水而死。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屈原对国家和人民的强烈责任感催生了他的忧患感,而他的预感和担忧与历史进程却并不一致。B.屈原因不被理解而孤独,但他不惧怕孤独,因为他的责任感和自信心给予了他强大的精神力量。C.“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上下求索着自我拯救之路,这是《离骚》后半部分的主旨。D.材料二将“离骚”的“离”理解为“远离”之意,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离骚》内容主旨的论述。6.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一观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A.班固《离骚序》评屈原“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B.洪兴祖《楚辞补注》“屈原虽被放逐,又徘徊而不去楚,其意是生不得力争强谏,死犹冀其感。”C.朱熹《楚辞集注》“托为此行,周流上下,而卒返于楚焉:亦仁之至,而义至尽也。”D.毛泽东评:“屈原……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7.材料一认为屈原具有忧患感和责任感,而材料二认为屈原《离骚》是在寻求“离去现实忧患”,两则材料的观点是否相互冲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节选)冯至①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时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②其次就是鼠麴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长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有谁要认识这小草的意义吗?我愿意指给他看: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麴从杂草中露出头来。这时我正从城里来,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这使我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像是这个少女,抱着自己的朴质,春秋佳日,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③雨季是山上最热闹的时代,天天早晨我们都醒在一片山歌里。那是些从五六里外趁早上山来采菌子的人。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我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人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这是一种热闹,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眼前的世界。这景象,在七十年前也不会两样。这些彩茵,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④这中间,高高耸立起来那植物界里最高的树木,有加利树。有时在月夜里,月光把被微风摇摆的叶子镀成银色,我们望着它每瞬间都在生长,仿佛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周围,甚至全山都带着生长起来。望久了,自己的灵魂有些担当不起,感到悚然,好像对着一个崇高的严峻的圣者,你若不随着他走,就得和他离开,中间不容有妥协。——但是,这种树本来是异乡的,移植到这里来并不久,那个山村恐怕不会梦想到它,正如一个人不会想到他死后的坟旁要栽什么树木。⑤秋后,树林显出萧疏。刚过黄昏,野狗便四出寻食,有时远远在山沟里,有时近到墙外,做出种种求群求食的嗥叫的声音。更加上夜夜常起的狂风,好像要把一切都给刮走。这时有如身在荒原,所有精神方面所体验的,物质方面所获得的,都失却了功用。使人想到海上的飓风,寒带的雪潮,自己一点也不能做主。风声稍息,是野狗的嗥声,野狗声音刚过去,松林里又起了涛浪。这风夜中的嗥声对于当时的那个村落,一定也是一种威胁——尤其是对于无眠的老人,夜半惊醒的儿童和抚慰病儿的寡妇。⑥在比较平静的夜里,野狗的野性似乎也被夜的温柔驯服了不少。代替野狗的是麂子的嘶声。这温良而机警的兽,自然要时时躲避野狗,但是逃不开人的诡计。月色朦胧的夜半,有一二猎夫,会效仿麂子的嘶声,往往登高一呼,麂子便成群地走来。……据说,前些年,在人迹罕到的树丛里还往往有一只鹿出现。不知是这里曾经有过一个繁盛的鹿群,最后只剩下了一只,还是根本是从外边偶然走来而迷失在这里不能回去呢?反正这是近乎传说了。这美丽的兽,如果我们在庄严的松林里散步,它不期然地在我们对面出现,我们真会像是传说中的圣人一般,在它的两角之间看见了幻境。⑦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1942年,写于昆明。(有删改)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③段写彩菌,从视觉入手,通过具体物象的排比,让色彩鲜明可感,画面层次感强。B.第④段写有加利树,表现它崇高、严峻、神圣、向上的特点,突出它对人灵魂的启迪。C.第⑤段写树林,实写“野狗”声,虚写“飓风”“雪潮”,突出环境带来的威胁感。D.第⑥段写麂子,写它躲开了被温柔夜色驯服的野狗来和人类斗争,赞美它的温良机警。9.关于选文第②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鼠魏草象征生命的谦虚、纯洁与坚强,作者借此表达人应该持有的态度:生命不需要张扬。B.小草、少女如同消逝的村庄,静默地存在和消失,意味着自然不会让任何生命都留下印记。C.鼠麹草、村女、羊群呈现出的恬静之美,生动地传递了山村之静让人回归生命之静的体悟。D.本段以个体与整体、微小与伟大、不变与变化等相对概念,启发人们思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10.结合选文,理解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6分)4.B【解析】B.“屈原的忧患感是其所有作品的主基调”夸大程度,材料一只说“屈原的作品,无一例外地蒙着一层浓重的忧患情调”。5.C【解析】C.“屈原上下求索着自我拯救之路,这是《离骚》后半部分的主旨”错,根据材料二“诗人紧承前半之‘骚’之‘忧’而写‘离’,写为‘离’开忧愁、解脱痛苦‘上下求索’的不懈奋斗,写为实现‘美政’理想而‘求帝’‘求女’的幻想经历”,可知屈原求索“离忧”之路、实现“美政”之路,并非“自我拯救之路”。6.A【解析】材料一认为屈原对国家、人民的命运充满忧患感和责任感。BCD都提到屈原对国家的责任感。A只是评价屈原的文才,与材料一观点最不相符。7.不冲突,材料一的忧患感是指屈原觉察到当时政治、社会中各种形式的隐患而产生的忧虑,其责任感是指屈原时时关心国家、人民,认为自己对国家、人民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材料二中的“忧患”是指屈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