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体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 课件 第一章 融合媒介产品的基础知识_第1页
跨媒体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 课件 第一章 融合媒介产品的基础知识_第2页
跨媒体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 课件 第一章 融合媒介产品的基础知识_第3页
跨媒体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 课件 第一章 融合媒介产品的基础知识_第4页
跨媒体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 课件 第一章 融合媒介产品的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媒体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21世纪新媒体专业系列第1章融合媒介产品的基础知识学习指导

在学习跨媒体新闻传播的起点上,需要理解媒介融合为传统的媒体工作带来的性质变化。如果说新闻工作者一直都是以作品作为成果目标的话,那么在媒介融合的新环境下,作品诉求虽然仍有部分保留,但总体而言,大众媒介的生产目标越来越倾向于产品属性的发掘。从作品到产品的根本属性变化,首先源于各种媒介技术的创新,这些创新打破了传统媒介的界限,任何一种传统媒体类型,都不得不采用相似甚至、相同的新媒体技术来生产内容、提供服务,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盛行预示着:未来10年所有媒体机构的竞争平台将越来越集中于个人移动终端平台。而在移动终端平台上,包括在其他所有的计算机平台上,传统媒体机构的差异性几乎消失了,视频、音频、文字、图片、Flash等成为任何一家媒体生产内容时都可以拥有的形式。

第1章融合媒介产品的基础知识学习指导

这一巨大的变化迫使任何一家媒体将之前需要自己提供内容的读者、观众,从角色上转换为需要自己主动去争取的产品用户。同时,社会经济及文化潮流的发展与进步引发社会人群的持续分化,并由此延伸到市场的“碎片化”和受众的“碎片化”,媒体发展不仅迅速从大众时代过渡到分众时代,媒介受众也由以往的单向阅听人的角色转变为需要为其量身定制娱乐、资讯服务的用户。媒介机构与产品用户之间的互动更加直接而即时,传媒产业必须以更灵活多变的信息、娱乐、服务等多种元素来留住其产品用户,发展更多的用户,满足其用户的需求。上述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产品”的开发、设计、推广与应用成为大众媒体机构的核心生产环节。各种媒介形式融合的产品渐渐变成了主流。创造、发掘、迎合新环境下的用户需求,是融合媒介产品生产的基本环节第一节融合媒介产品的形式第二节第三节融合媒介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流程融合媒介产品的推广与营销01媒体自产的融合产品02媒体与相关产业结合生产的融合产品媒体与用户交互生成的融产品一、融合媒介产品的形式媒体自产的融合产品媒体与用户交互生成的融合产品03媒体自产的融合产品(一)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媒体自产产品这类产品主要是指基于现在最普及的互联网平台,利用网页构架,形成与传统媒体产品或实时同步或平行发展的融合媒介产品形式。这类融合媒介产品的实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典型的有:1、综合性报道专题门户网站、新闻单位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典型的有新华网、凤凰新闻等,这些网站基本都是新闻媒体的主要网络传播渠道或者是综合门户网站的专属新闻频道。这类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媒体自产产品的实现形式主要是对媒体既有稿件的重新组合和排布,将各种不同形式的稿件按照报道需要排布到一起,大多按照主题进行排布,通过各个侧面和各种媒介表现形式,整合各方意见、加入调查评论等互动环节,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报道。这也是它的一个明显优势。通过同时使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更加有逻辑的整合归纳,媒体在互联网平台上生产出来的媒介融合产品提升了报道的深度,同时也更加可以调动读者的感情,如在对于乔布斯去世的专题报道中,凤凰网整合使用了各家媒体的新闻和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报道其主要的实现方式分为两种:(1)互动性质的图片、视频报道。在一个新闻专题中,视觉报道为核心媒介,通过Flash、新网页技术整合传统的文字、音频和社交互动进行融合报道。一般都以打包的形式展示摄影作品与视频采访,并加入旁白、现场声及背景音乐,再以文字背景叙述和在线互动作为补充,以达到影像叙事的效果。影像互动报道往往具有较强的现场感和情绪感染力,媒介之间的整合度高,但是制作起来相对复杂耗时。(2)视觉化的数据。视觉化的数据又称为数据可视化,主要指通过图表、图解、图形、表格、地图、动画、视频等视觉化工具来传递新闻数据及信息。信息制图的核心媒介是图形和图表,它具有将信息化繁为简的能力,汲取了网页专题的非线性特点及影像互动报道的视觉化表达方式,尤其善于整合表达数字和地理信息。在新跨媒体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闻信息过载的今天,高度精练的信息制图有望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融合报道形式。3.以网页为基质的产品试用除了使用网页进行媒体信息的发布和整合外,还有一种使用互联网作为平台推广产品的方式,比如,《南方人物周刊》的网站在其平台上提供该杂志的试读版,以此作为其主要产品《南方人物周刊》的用户发展手段。在这样的平台上,用户会增加对杂志的阅读兴趣,也能比较迅速地了解杂志的风格和定位,使得用户的定位更准确,用户固定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二)基于移动终端开发的应用程序

这类产品的产生,和现在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各大通讯社、媒体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纷纷发布适应各种平台的新闻类产品App。同样是结合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方式的多媒体报道发布端,但这类App除了兼具网络平台的多种媒体整合报道的优势外,更加注重在社交和互动上的设计,通过加入多种分享途径和互动途径来加强用户的使用黏性。在重视线上功能的同时,这类App客户端也都会注意在没有网络的时候该如何被使用,比如,网易的App客户端就会在联网时自动下载一些缺省默认的新闻,这样用户在断网的时候依旧可以使用客户端浏览新闻媒体与相关产业结合生产的融合产品(一)媒体定制的终端产品

媒体研究App类型的新媒体产品时,需要充分考虑承载App的硬件平台的要求和特性,因此会产生过多的限制和技术难关,势必阻碍媒体发展。通过与电子产品公司的合作,媒体生产出符合自身融合媒介产品的新型硬件,满足了用户以及自身的需求,同时也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媒介融合产品形式。这是媒体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在新形势下不断突破创新的典型例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通过研发新硬件弥补了以前平板电脑不能收听电台节目的弊端,并利用新的硬件平台将原本单一的广播新闻体系大大扩展,形成了一个以广播为主、综合利用其他各种媒介形式进行报道,同时提供及时方便的公共服务信息的融合媒介格局,并以此在媒介融合的潮流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媒体积极开发更加适合自身的终端的同时,各个电子生产商也开始对媒体终端类型的电子产品产生浓厚兴趣,除了媒体自己定制的终端产品之外,一些原本不被期待成为移动终端的日用电子产品,也渐渐地被生产商融入了社交或者媒体元素,成为一种新型的终端。(二)新型终端化的电子产品

在媒体积极探索使用定制硬件进行报道新格局建设的同时,众多的电器生产厂商也开始积极使用一些新技术,把媒体因素引进其中,通过加入资讯、社交等媒体,实现产品的创新,迎合时代需要,许多原先不被期待称为媒体终端的电子产品现在也逐渐成为社交、信息发布的多媒体终端。数码相机生产行业走在了这个趋势的前面,索尼、佳能等知名的数码相机生产厂商已经开始在探索用途单一的相机终端如何变成新型的媒体终端了。媒体与用户交互生产的融合产品

这类融合产品主要是一种信息整理的服务,社交媒体现在逐渐成为媒体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用户在社交网络中自生产和分享海量的资讯,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除了做到生产新闻资讯之外,还承担了资讯整理收集的工作,通过对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资讯进行分类整合,产生一种新型的融合媒介产品形式。与此同时,受众自生产的资讯内容也可以成为媒体的线索或者资源,直接提供给其他用户。这种媒体与用户交互生产和使用的融合媒介产品也渐渐开始普及。这些应用或者服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个性化。用户可通过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了解关注的内容并呈现由这类讯息组成的杂志,还可以将比较喜欢的网站或新闻源添加在其中。(2)贴近性。提供本地新闻和天气。这类App通过和社交网络等的连接,可以提供本地综合新闻和天气。小结

综上所述,根据媒体的参与程度和产出产品本身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新型融合媒介产品可大致分为媒体自产的融合产品、媒体与相关产业结合生产的融合产品、媒体与用户交互生成的融合产品三种。从内容上看,前两者是使用媒体自有资源,第三种是使用了用户自产信息与原有资源结合。从形式上看,媒体自产的融合产品和媒体与用户交互生成的融合产品大多是软件形式,而媒体与相关产业结合生成的产品则是某种新型的适合媒体资讯的硬件终端。媒体参与的程度以媒体自产的融合产品为最高,完全由媒体自主生产;其次是媒体与相关产业结合生产的融合产品,因为媒体只是在平台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它依旧主导着信息来源和使用方式;媒体与用户交互生成的融合产品是媒体参与程度较低的一种,从产品的信息源已经由原本的媒体主导变为了由媒体与用户共同决定。使用这样的角度来进行归纳、总结,应该能对新型融合媒介产品的形式有比较全面的了解。01个体产品设计0203产品结构规划媒体与用户交互生成的融合产品二、融合媒介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流程个体产品设计(一)内容选择与编辑

产品的生产必须有内容,在媒介融合的条件下,新媒体产品生产使用的内容早已不是原来在单一媒介情况下使用的内容,使用单纯的文字、图片或者流媒体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一个“产品”的需求。面对新媒体环境,编辑人员仅有原先的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新媒体的产品特性要求编辑人员在工作中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新媒体产品的内容编辑,不仅有别于传统报刊书籍的编辑,在很多具体环节当中也从本质上不同于几年前还是新鲜职业的网络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编辑工作大致分为粘贴—加工—组织—解读(即对新闻事件或其中某些环节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深度的剖析,释疑解惑)四个层次

粘贴加工解读组织与之前的方式相比,信息的选择需要更多元、更有趣,不能只是一味地将自己看到的信息都简单转载,而是需要一个“过滤网”,在读者接受到信息之前,就提前做出选择和判断,将读者作为“产品客户”进行考虑,以尽量减少读者接受垃圾信息作为选择信息的标准。新媒体的内容在使用上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邓瑜认为,新媒体的内容并不是以量取胜,而是要针对不同新媒体形态设计有爆发点的精品。新媒体产品的内容编辑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普通的内容编辑工作,它包含的内容更丰富,除了一般性的整理信息之外,还要考虑到新媒体产品的整体特点以及产品的投放环境等,整个产品的策划、推广,甚至是一类产品的运营都和产品的内容编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二)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简称UI)是新媒体产品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实现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设计优势在产品竞争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优势的实现和意识都是长期性的,而非短期行为。它意味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让客户了解,但是一旦形成此种心理上的优势,它就会在很长的时间内存在,会将易用的心理暗示代入整个产品的后续开发甚至整个品牌中去。一个标准的用户界面设计过程应该包括以下的几个环节:1.分析阶段分析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用户场景模拟、竞品分析(聆听用户心声)三部分2.设计阶段新媒体产品的设计分为场景设计、事件设计和对象设计三个方面。3.配合阶段UI设计师在交出产品设计图时,要更多地配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针对在开发、测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协调后改进自己的设计。4.验证阶段产品出来后,UI设计师须对产品的效果进行验证,看产品与当初设计产品时的想法是否一致,是否可用,用户是否接受,与需求是否一致。UI设计师是将产品需求用图片展现给用户最直接的经手人。UI设计的核心就是用户,使自己的设计提高用户的使用快感并使用户的使用黏性得到提高。《纽约时报》作为世界媒体的龙头,其开发的移动终端App就是一个典型的优秀UI设计。下面具体介绍几个具体设置细节:1、改进、继承传统印刷行业完美的栅格法则栅格法则是传统报刊发展至今的宝贵财富。《纽约时报》在版式上继承了栅格法则的精髓,在横竖屏切换过程中,内容都能做到完美适配,分栏不固定,排版风格现代而精良。2.随处可见的信息互动设计为了适应iPad的新功能和新表现,在UI设计中强调体现信息互动设计是《纽约时报》App的另外一个特点。正是因为看到了用户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受众,而是信息的再创造和再传播者,为了给用户提供这方面的便利,《纽约时报》的App界面中,任何一个在杂志中看到的信息都可以通过Email发送、分享给Twitter等(三)用户体验测试

用户体验测试被广泛地定义为可用性测试,目前进行用户体验测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判定产品是否能让用户快速地接受和使用,或验证产品是否会不符合用户的习惯,甚至让用户对产品产生抗拒。假使我们不必说明使用方法,用户就能流畅地进行操作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对操作习惯产生过多的抱怨,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系统的交互、设计是合理的,反之,我们就需要考虑做出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传统的可用性测试需要一系列的试验策划、邀请试验人员、筹备试验器材等,通常需要大量时间和财力的支持,而互联网产品的特性决定它的产出速度必须快,才有机会赢得市场。那么,按照常规的方式,即先进行漫长的用户调研再产出产品似乎有点龟速和不合时宜了。产品产出后如何得到用户的真实反馈才是重点。常见的可用性测试方法有很多,从昂贵的眼球仪、热点跟踪到廉价的方法都有,但是近期在众多的可用性测试中,流行起了一种新型的方法,这种方法以其低成本小规模和高速高效的特性成为用户体验测试的新趋势,传统的可用性测试新型的简易可用性测试每次测试的用户数量通常需要8个或者更多用户,因为建立测试的花费很高。仅3~4个用户。招募方式尽量接近目标用户。仔细选择,几乎任何会上网的人都可以参与测试。测试地点一个可用性实验室,其中包括一间带有单向玻璃的观察室。任何办公室或会议室。主导测试一位有经验的可用性测试专家。任何相对有耐心的人。提前计划需要提前几个星期制订测试计划,预定可用性实验室,并预留招募时间。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测试,稍微提前做一些计划即可。准备工作起草、讨论并修订测试草表。决定你要展示什么,比如低保真或高保真原型DEMO。两种可用性测试对比表传统的可用性测试新型的简易可用性测试测试目标/时间除非预算充足,否则只能在网站快完成的时候做一次测试。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小规模测试。成本5000~10000元,用于租用实验室和招募人员。内部人员没有成本。后续工作一周之后,产生一份20页的报告,然后开发团队讨论决定怎样修改开发团队(和有兴趣的涉众)进行总结。两种可用性测试对比表(四)技术设计

新媒体产品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开发。业界资深人士有一个共识:虽然内容生产者并不需要自己去开发技术或编写程序,但懂得技术原理,能够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去做设计,会让产品本身更具竞争力。香港星岛新闻集团下属的《头条日报》洞察到了这一奇迹。为了占领年轻读者市场,在香港还没有开始销售iPhone的情况下,《头条日报》就开始积极开发App,蓄意占领香港新闻信息App的处女地。在实践中,《头条日报》意识到,读者对媒体开发的App要求越来越高。相对而言,读者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除了对内容的要求外,读者对App的下载速度要求甚高,3~5秒就已是一个容忍的极限。比如,《头条日报》在开发iPadApp的时候,发现揭页版文档达80兆,将直接影响读者对该App的偏爱度。因此,其技术团队想出了一个“预下载”的功能。读者只需预设下载时间,如清晨5点钟读者仍在梦中,App便在家中wifi的网络环境中自动下载,给读者带来便利。这一基于技术发掘的服务功能设计,为该报社的App产品推广打开了局面。产品结构规划(一)建立一个信息整合平台以应对各种形式的媒体产品生产

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各个媒体都开始了自身产品结构的调整和重组,通过各种形式来迎合时代的需要,推出各类产品,如专题网站、媒体App、新增视频服务等,来进行全媒体的营销。整个媒体行业已经开始了产品结构规划的大变革,这种新的结构变化可以大致分为如下两种:

传统的新闻生产环节非常复杂,每种不同的新闻产品都需要有各自独立的生产采编环节.这样的生产方式不仅使得媒体机构中人员职务混乱,结构冗余,还会拉长新闻产品生产的周期,这对以时效性为重的新闻产品来说是最危险的,因为环节多,信息经过一次次的删改编辑,真实性也会有所降低。更重要的是,因为不能使用原始信息,所生产的产品大多都是报纸的电子版,不能使用最适合传播渠道的素材进行产品的生产,这样的全媒体生产基本毫无意义。而现在比较流行的方式,是建立一个信息库,将整个生产由原来的按照产品划分改变为按照采编发的环节划分,这样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整个生产过程也更加专业。记者采访时不会考虑其他因素,将所有有价值的素材全部保留,编辑根据所发布的平台渠道的不同,在素材库中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编辑生产,从而产生出有不同内容层次的媒体产品,真正适应传统平台和新平台不同的特性。(二)分化原有的产品板块成为独立的新媒体产品

另外一种大型媒体划分产品结构的方式不同于上述集合型的方式,它采用分化的方式,将原有的内容拆分,进行再加工,成为更专业、更深入的新媒体产品,这种类型的新媒体产品主要应用在资讯类型比较繁杂的媒体中,在杂志社、通讯社中比较常见。通过这样的分化再加工,杂志中本来就已经方便快捷的信息提供变得更加人性化、生活化,这就远比单纯的平台移植要好得多,不仅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黏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将新产品和原有产品分化开来,使媒体机构的未来发展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01产品细分和市场设计0203盈利模式构建/收费方式探索产品推广渠道三、融合媒介产品的推广与营销产品细分和市场设计产品细分

产品的生产是针对用户的,所以生产时所注重的部分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以输出为主要考虑变成了现在以如何使用户更好地接受使用为主要目标。这就使得融合媒介产品的生产必须进行生产前的产品细分和市场设计。产品细分可以理解为,在生产自己的融合媒介产品前,先要从生产者的角度考虑,要生产出多少种、怎么样的媒体产品。这个环节使得媒体生产出的产品更加精细、分类更多,也更加专业。与原先一个产品涵盖了所有的信息不同,现在的媒体生产出的是一个个富含不同信息,以不同形式呈现的产品团。市场设计

市场设计可以理解为,媒体生产机构在设计和生产以及后期的营销和产业规划时所进行的市场规划和调查,在传统的媒体生产中也有体现,只是重要程度完全不同。在传统的媒体生产中,只需要对媒体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大致的受众定位就基本完成了所有的市场相关工作,而现在的环境则要求媒体对市场的重视程度要大大提高才能真正进行有效的传播、促使媒体发展。媒体给谁生产什么样的内容、整体的发展方向、信息生产的目标都和用户的选择有关,也就是和市场息息相关,因此市场设计和规划成为融合媒介新闻产品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内的豆瓣网,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豆瓣网形成了以“豆瓣说”和豆瓣“音、影、书”为代表的两大部分,从原来社交和兴趣混杂不分的情形发展成了如今社交和兴趣板块完全互相独立的情况。这也是将产品按照市场进行分化重组的一种表现,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给人们看他们想看的东西”,为了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媒体生产方要不断细分、重组其产品,并且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投放。盈利模式构建/收费方式探索

新型的媒体产品更加注重“产品”这个特性,这就决定了它和以往的媒体产品有很多方面的区别,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体现在盈利模式上。要了解商业的盈利模式,我们需要先把商业模式中包含的各种元素先定义出来。其中包含企业、个人、支付金钱、提供产品或服务、时间等。而运用这些基本元素,就可以组合变化出各式各样的商业模式。具体的分类情况如下。(一)单纯销售模式这是最单纯的模式———开发者制作App,透过AppStore或Market销售给使用者。在这种模式中,重点是让单价×销售量所得的销售额极大化(二)软件内嵌付费获利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使用免费提供的资讯保住那些对媒体品牌抱有信任的用户群体,也能获得一些稳定的长期的用户付费收入,对于新环境下的媒体生产商来说,这样的长期依赖且可以进行付费订阅的用户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小额、多次,需要用户为零散内容进行付费的支付模式也被称为微付费。例如,《读者》杂志就是使用内嵌的方式进行付费(三)组合式销售模式

组合式销售模式,是前面提到的单纯销售模式的延伸,是借由其中一两项特别便宜的产品吸引用户上门,再顺势同时卖其他的产品给用户,这就像是现实生活中大卖场通常会有所谓的特价商品吸引消费者到卖场消费,同时有机会销售其他商品给消费者以提高营业额。而在App的领域,这种组合销售中的某一个App的价格甚至可以是0,也依旧可以通过已经销售出去的某个应用,给全体厂商带去受益。(四)贩卖广告获利广告收入是媒体产品必不可少的获利渠道,但较之以前,现在的媒体产品中广告获利方式更加灵活,这都要归功于互联网环境下媒体资讯向产品转型的趋势,产品在其发布前就已经进行了精准的用户定位,再辅之以互联网便捷的用户资料获取,广告的投放效率大大提高。媒体生产商因为在生产前进行了详细的产品细分和市场设计,其产品可以覆盖的用户群体也更加多样,这也使以前媒体只能进行大面积的一般商品的广告投放得到了改变,媒体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的、分类精准的用户群,从而大大拓宽了广告的投放范围,通过广告获得的收益也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五)与其他行业合作营利融合媒介产品大多依托新型终端进行传播,在本章的开头部分也已经介绍了各种不同的产品形式,这些根植于终端的产品本身就可以为媒体带去相应的利润,媒体作为信息的提供者,不仅满足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用户,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行业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提供着他们需要的信息。融合媒介产品的生产商在生产一部分新闻类产品的同时,也会将其产品分化,成为某些领域的较为细化、专业的独特信息,以此与其他行业合作进行生产销售,从中获得利润。(六)定制终端获利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融合媒介产品的发展趋势,在第1节中也已经有所介绍了,媒体不再满足于只提供软件的服务,由于现有终端的种种限制或者洽谈不便,有些媒体已经开始生产更加适合自己产品的终端硬件产品,这个现象在我国尤其明显,上文中已经提到的北京广播公司推出的1039新媒体机,新华社推出的资讯类平板电脑等都是例子。在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况,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书店Amazon也在平板电脑风行全球的时候推出了自己的电子阅读器AmazonKindle。(七)其他盈利模式媒体在如今的环境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报道机构,通过使用新的技术、新的平台,与各个行业进行沟通,还可以产生几种与原来不同的盈利方式,例如,传统的通讯社,通过协议的形式,作为各种应用产品的内容提供商获利;或者媒体利用新型的LBS(位置服务)形成一个具有地域特色和固定用户的平台,并通过提供这个更加精准的平台来获利。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融合媒介产品的盈利模式会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关注相关信息,积极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环境中求得生存。融合媒介的新闻产品在获利方面和传统的新闻产品相比有很大的改变,在本质上也稍有变化,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和游戏、软件等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的产品,其在推广营销上也和原来有所不同,原来它作为单纯的新闻产品,基本不需要进行推广和营销的考虑,而如今,在其转化成为一种信息服务产品的情况下,营销和推广便显得必不可少了。三、产品推广渠道

用户群体对于媒体产品生产商来说是根本中的根本,为了使产品被认可、接受,就必须适当地推广自己的产品,在用户中培养口碑和品牌,融合媒介产品已经不再简单是新闻资讯了,而是需要在竞争中寻求生存和进步的一种资讯服务。由于本书主要探讨的是融合媒介产品,而非产品的营销,所以在这个部分着重探讨融合媒介新闻产品(长期服务型)的推广渠道和新闻媒体在推广产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必须将推广途径深入用户的生活,在传统媒体还占有很大发声权的时候,通过大众传媒的引导和影响,使得新型的媒体产品能开始被人们接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行业间不应该呈现敌对的关系,而是应该相互融通帮助,促进彼此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国内几家大型的通讯社和电视台都做得很好,比如,新华社和新兴的网络电视台PPTV合作,一边利用新华社的口碑和大量的新闻资讯,一边利用PPTV在年轻一代中积攒的用户群和方便健全的网络视频传播渠道建立了新华网络电视台。

然而不管使用哪种表现形式的产品推广,媒体都需要注意和传统产品推广不同的部分,即分众、精准、个性、交互、口碑、长尾6个特点。1.分众

它本质上是一种对受众的细分化,即将全体受众根据其特征制定区隔,分成子组群,并向不同组群有针对性、有区别地传递不同信息。经过消费者洞察,对受众恰当的细分带来了精确和更高效的传播,这根本区别于“统治”传统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2.精准它指的是广告投放的精确性,就是让目标受众看到合适的广告,这就相当于对症下药,因为无关的受众对于广告主而言没有价值,这一部分被浪费的花费越少越好;而目标受众接触到的无关广告属于噪音,受众不厌其烦、不胜其扰,广告效果不但达不到,甚至适得其反。因此,“精准”用低花费带来了传播的实效,可以让广告主的ROI(投资回报率)最大化。3.个性它指的是新媒体广告创意和表现形式的个性化,推陈出新,别具一格,这无疑是与当前崇尚自由、标榜个性的多元化时代特点相符合的。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息,影响他人的快感;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内容良莠不齐的弊端,为管理带来困难,也为受众的信息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交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