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雅安等九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诊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西施[唐]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宰嚭①[宋]王安石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注】①宰嚭:即太宰嚭,本名伯嚭,吴王夫差时任太宰,故称太宰嚭。他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不顾国家安危,内残忠臣,外通敌国,使吴国在吴越争雄中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丧失有利时机,逐渐走向衰败。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诗和王诗都是咏史诗,两者吟咏的历史人物不同,但都是为了给西施正名。B.两首诗都对历史人物做出了评价,王诗还显示了诗人作为政治家的治国思考。C.罗诗“何苦”和王诗“何能”分别增强了两首诗的情感表达,两者看法一致。D.罗诗用问句作结,留有余味;王诗用“但愿”来表达希望,语言简洁、明了。15.两首诗都否定西施是亡国祸水,但给出的理由各不相同,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4.A15.①罗诗是站在家国兴亡自有其时的角度,运用假设推理,如果是西施倾覆吴国,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灭亡又能怪罪谁,从而否定西施误国的观点;②王诗首先提出关系国家安危的是谋臣,而不是身份卑贱的女子,然后由此指出,只要诛杀了误国的宰嚭,是不用愁宫里有西施的。【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A.“但都是为了给西施正名”错误,借两个不同的历史人物,表达诗人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的否定。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罗诗:“家国兴亡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从而否定西施误国的观点;王诗:“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指出关系国家安危的是谋臣,而不是身份卑贱的女子;“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是说只要诛杀了误国的宰嚭,是不用愁宫里有西施的。四川省德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①万里西风②,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③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④客魂消,城头角。【注】①吴潜,南宋词人,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贬为福建安抚使。此词是他前往福建道经豫章(今江西南昌)时所作。②万里西风:传说王勃往道南昌,水神以风助之,一夕行四百余里。③木末,树梢。④断送,逗引。14.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中“云涨”“涛作”,写出了洪州山高云涌、洪流浩荡之景,也烘托出诗人登高望远的空蒙、悲旷之感。B.“何处征帆木末去”中的“征帆木末”,写出了水程之远,又写出了片帆在日暮时分在树梢隐没的情景。一个“去”字,写出了一种远行的动态。C.“秋渐紧”中“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秋意凄凉之感,而城头号角之声的融入,使得这种萧条悲凉的色彩更加浓郁。D.“愁难着”一句想象奇特,以固态状愁,既给人以形之大又给人以质之重的感觉,同时也使作者的情感表达更加沉挚委婉,令人回味不已。15.滕王阁因王勃而名扬天下,后人登临滕王阁留下的作品多有王勃的痕迹。你觉得吴潜的这首词中,有哪些地方有可能受到了王勃的影响。【答案】14.D15.①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当年的登临联结,写出了登临高阁时的兴致。②诗人临风嗟叹与当年王勃所见情景相象,写出了当时居高临下凭栏四望的感觉,表现词人心潮的激荡。【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情感表达更加沉挚委婉”错误,应为更加深厚直接。“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自己岁月无多,天下虽大,无奈奸臣当道,哪里是自己的容身之所,乾坤之大却安放不住、也安放不下他的“愁”。这里直接写“愁”,更加直接。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三句,“万里”用得极有气势,“吹”极为生动,写出了登临高阁时的兴致。这里引用了王勃的故事,表现了作者的兴致,还自然地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当年联结了起来。“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三句,“槛外”写出了当时居高临下凭栏四望的感觉。“云涨”“涛作”,景象当时壮观,可以想见词人心潮的激荡。“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这是写登高远望时所看到的景象,征帆像行驶在树梢上,野鸟有时落在沙边。“有时”,二字极为传神。“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中“暮雨”说明其伫望之久。正当游目骋怀、沉入遐思时,雨雾扑帘而来,真是“珠帘暮卷西山雨”,与王勃当年所见情景如此相象,也不禁临风嗟叹了。四川省凉山州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①辛弃疾声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与愿违。山草②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何人可觅安心法?有客来观杜德机③。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注释:①此诗作于镇江知府任上。②山草:小草。《世说新语·排调篇》: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安:“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及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按:药之根名“远志”,埋于土中为“处”,即谓隐居;药之叶名“小草”,长于土上为“出”,即谓出仕。③杜德机:用典,谓关闭了生机。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藏与愿违”,写尽诗人的英雄不遇之苦,前两句是全词抒情的总纲。B.作者说自己由旧日“山草”而成为今日“远志”,自嘲自痛之情,十分明显。C.“何人”二句写自己的心思徘徊难安,以简省的笔墨表达丰富的意思。D.本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点是灵活用典,开阔和提升了词的空间及意境。15.词的结尾两句意蕴深远,请简要分析。【答案】14.B15.结韵呼应题面,借清江白鸥的自由飞翔,表明自己向往自由自在生活即归隐生活。然而“却笑”一语,却表明了他眼前还不能够如白鸥自在飞翔的遗憾。向往自由与不能安心于无为的矛盾,是他在镇江知府任上难以主动解决的,必须等待外力的推动,这个矛盾才能被化解。【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自己由旧日‘山草’而成为今日‘远志’”的说法错误,原句“山草旧曾呼远志”的意思:山草曾经叫做远志。由注释②可知,“远志”意为“隐居”,“山草”意为“出仕”,此诗作于镇江知府任上,因此诗人要表达的是:自己由旧日“远志”而成为今日“山草”。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语句意蕴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题干要求简要分析结尾两句的意蕴深远特点。结尾两句“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中“使君”是诗人自称,从注释①可知诗人在镇江(京口)知府任上。这两句是自嘲之语,大意是:我辛弃疾虽为镇江一知府,但哪里有白鸥在万顷的江面上飞翔的惬意和自由呀,这就点明了题旨,诗人是登临所见所感。从内容来看,彼时的他心中是矛盾困惑的,一方面渴望朝廷重用,并采纳自己的抗金的建议,以光复中原,然而南宋统治者苟安江南一隅,自己也只是在镇江知府任上,不能实现自己的宏图“远志”。另一方面,自己想归隐,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现实是自己连像白鸥那样自由自在翔弋都是不可能的。简言之,诗人尾句在内容上表达了空有远大抱负,而壮志难酬的境地,想过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又不得不听从朝廷任命的彷徨、矛盾心情。一个“笑”字,是自嘲之语,笑自己境遇的尴尬,笑自己无能为力改变现状的苦闷,笑自己在仕隐之间两难抉择的矛盾心情,内心渴望的是朝廷有朝一日能明白他的赤胆忠心,采纳的建议,从而改变时局。四川省宜宾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献金陵牧薛大夫白马诗王曾【宋】白马披丝练一团,今朝被绊欲行难。雪中放去唯留迹,月下牵来只见鞍。赂北长鸣天外远,临风斜坠耳边寒。自知毛骨还应异,更请王良①子细看。①王良,指赵简子的御者,世称“伯乐”。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白马披丝练一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白马毛色洁白如丝,体态丰盈饱满的特点。B.颔联进一步烘托白马之神骏,即使在雪地中奔跑也只能看到其蹄印,月光下归来时只能见到映衬着月光的马鞍。C.颈联首句描述白马长嘶之声响彻云霄,仿佛直达天际:“临风斜坠耳边寒”主要表现其孤苦的姿态和凄凉的心境。D.全诗托物言志,从视、听的角度对白马展开形神兼备的刻画,寄寓了作者对于现实和实现个人价值的丰富感受。15.结合文言材料(一)中王曾的生平,分析这首诗歌的情感内涵。(6分)14.C(“临风斜坠耳边寒”运用反衬的手法,主要刻画其临风独立的姿态和凌寒不惧的傲骨。“孤苦的姿态和凄凉的心境”与前文表达远大志向的的嘶鸣与后文的自信皆不符。)15.(1)王曾才华卓越,品格高尚。诗中“披丝练一团”突出白马的神俊,“长鸣天外远”突出白马远大的志向,诗人托物言志,寄寓高洁的品格和远大的追求。(2)王曾多次被排挤,仕途受挫。诗中“今朝被绊欲行难”表现了诗人被贬官外放的郁闷落寞。(3)王曾多次被贬,希望能得到重用。诗的尾联,以马喻己,以“伯乐”借指金陵牧薛大夫,表达希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期许。(答对1点2分,答对任意3点满分,有其他言之成理答案可酌情给分)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日出入行(节选)李白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①所舍安在哉?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②,安得与之久徘徊?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③?万物兴歇皆自然。【注释】①六龙:指太阳。中国神话传说中,日神所乘之车每日由六龙拉着从东到西行驶。②元气:这里指自然、天地宇宙。③四运:即四季。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海落下,如同人在徘徊一样,“徘徊”两字形象生动。B.“安在”“安得”展现出诗人的质疑探索精神,表明诗人对太阳的永恒性产生了怀疑。C.“谁挥鞭策驱四运”用“谁”发问引发读者深思,《沁园春·长沙》中有类似的写法。D.诗人认为,草木不会因繁荣凋落而感谢或怨恨自然,万物的兴盛衰败都是自然规律。16.李白的诗作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特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答案】15.B16.①诗中运用“太阳”这样宏伟的自然形象,增强了作品神秘性,使诗歌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②运用奇特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将神话传说与草谢木落等自然现象结合,时空大开大合,充满浪漫主义美学气韵;③句式参差多变,抒情自由奔放,具有浪漫主义特征。【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表明诗人对太阳的永恒性产生了怀疑”错误。古代神话中,日神所乘之车每日由六龙拉着从东到西行驶,然而李白却认为,太阳每天从东升起,“历天”而西落,这是其本身的规律,而不是什么“神”在指挥、操纵。“六龙所舍安在”运用反问,否认了六龙存在的可能性;“安得与之久徘徊”是表达太阳运行,终古不息;但人非元气,是不能够与之同升共落的。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赏析能力。本诗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它具体表现在:首先,诗歌取材,采用“六龙驭日”的神话故事,增强作品神秘性,运用“太阳”这样宏伟的自然形象,想象和夸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