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23分)
1.(2023七上·莱西月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啄食(zuó)感慨(kài)贪婪(lán)诀别(jué)
B.烂漫(màn)姊妹(zǐ)倜(tì)傥尴尬(gà)
C.憔悴(cuì)静谧(bì)酝酿(liàng)干涩(sè)
D.贮(zhù)蓄盔甲(kuī)吝(lìng)啬抖擞(shǒu)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啄食(zuó)——(zhuó)感慨(kài)——(kǎi)
B:正确
C:静谧(bì)——(mì)酝酿(liàng)——(niàng)
D:吝(lìng)啬——(lìn)抖擞(shǒu)——(sǒu)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2.(2023七上·莱西月考)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奠基拖沓茏罩群蚁排衙
B.生疏响午震悚大庭广众
C.简陋修葺涉足风餐露宿
D.闲暇猥琐鲁莽警报叠起
【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茏罩——笼罩
B:响午——晌午
C:正确
D:警报叠起——警报迭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
3.(2023七上·莱西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不久前,俄罗斯南部城市伏尔加格勒接连发生了两起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事件。
B.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小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了。
C.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出色,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D.封建思想在旧社会人们的脑海里是根深蒂固的。
【答案】C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骇人听闻,指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使用正确
B白驹过隙,指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使用正确
C不可救药,原义是病很重,不能抢救治疗。后也比喻人或事情已经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多含贬义。使用错误
D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张冠李戴、望文生义、重复赘余、自相矛盾、褒贬误用、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对象出错等等。
4.(2023七上·莱西月考)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A.中考和高考都提出了对字迹工整、书写清楚的试卷酌情加分。
修改:在句末加上“的要求"。
B.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和前提。
修改:将“保障”和“前提"互换位置。
C.联邦调查局为打开恐怖分子的手机密码,向专业黑客支付了大量酬金。
修改:将“打开”改成“翻译。
D.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修改:将“能否"删掉。
【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C:搭配不当,应该是破译手机密码,把“打开”改为“破译"。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病句常见错误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分类不当、两面对一面。
5.(2023七上·莱西月考)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分三甲出榜,考中者成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B.“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宏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副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C.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指代家乡,丝竹指代音乐,桃李指代学生,婵娟指代月亮,须眉指代男子,巾帼指代女子。
D.中国书法有篆、隶、草、楷、行五种主要书体。篆书风格古朴,笔画繁复;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行书结构简省,纵任狂放;楷书笔画平直,规矩端正﹔草书书写快捷,潇洒飘逸。
【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诗歌对联;借代;科举;书法
【解析】【分析】D:错误。行书:书写快捷,潇洒飘逸。草书:结构简省,纵任狂放。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6.(2023七上·莱西月考)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十二章》)
(2),不亦君子乎?(《十二章》)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峨眉山月歌》)
(4),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5)《观沧海》中,写远眺大海,看到山岛耸立、点缀海面的壮观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答案】(1)思而不学则殆
(2)人不知而不愠
(3)思君不见下渝州
(4)枯藤老树昏鸦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殆、愠、州、藤、鸦、澹澹、竦峙"等字。
故答案为:(1)思而不学则殆
(2)人不知而不愠
(3)思君不见下渝州
(4)枯藤老树昏鸦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点评】(1)(2)(3)(4)(5)这五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1)(2)(3)(4)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5)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7.(2023七上·莱西月考)七年级(1)班举行“我的语文生活”主题活动,现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把自己勤奋读书的感受或经验写成对联,以鞭策自己,激励别人。请从下列选项中为所给上联选出对应的下联。
A.无益身心事莫为B.立志读尽人间书
C.白首方悔读书迟D.甘面壁读十年书
①苏轼:发愤识遍天下字,。
②孙中山:愿乘风破万里浪,。
【答案】B;D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对联注意格式要求。①苏轼对联开头两个字是动词,下联开头两个字也要是动词,对应B。②孙中山上联第五个字“万"是数词,下联第五个字也要是数词,对应D。
故答案为:B;D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注意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和谐(上下联平仄相反或者平仄交替);结构相衬(语法结构一致);节奏相应(停顿的地方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相关)。注意上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一二声。
8.(2023七上·莱西月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为此,市第一中学七年级准备举行一次集体课外读书活动。
请你写一句含比喻修辞的格言作为此次课外读书活动的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黑德斯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写出一句即可)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含比喻修辞的格言,如:书籍乃世人积累智慧之长明灯。——寇第斯
故答案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黑德斯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写出一句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拟定宣传语。宣传语要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字不要多要精简,语言通顺即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含比喻修辞的格言作为标语,日常注意积累。
二、阅读(47分)
9.(2023七上·莱西月考)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江南逢李龟年》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
B.《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抒发了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D.谭嗣同的《潼关》诗中的山与水充满动感与活力,全诗洋溢着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观沧海;江南逢李龟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解析】【分析】A:后两句直抒胸臆,错误。应该是间接抒情。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课内知识点注意掌握。选择题注意在古诗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023七上·莱西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次"是停宿的意思。诗人于春夏之交,泊船北固山下。
B.开头两句中,“客路”“行舟"二词,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C.三、四两句写所见景色,江水与两岸齐平,风正帆悬,意境开阔。
D.最后两句,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引起读者对诗人情感的关注。
11.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蕴含的哲理。
【答案】10.A
11.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而生。(或推陈出新,生生不息。)(意近即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思乡怀人;次北固山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古诗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古诗哲理分析。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动词、意象等,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哲理。
【译文】
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10.A:春夏之交,错误。是冬末春初。
故答案为:A。
11.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而生;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故答案为: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而生。(或推陈出新,生生不息。)(意近即可)
(2023七上·莱西月考)名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先生们,我能够说法语、英语、德语和拉丁语。我本可以在我们初次见面的时候就跟你们交谈的;但是,我想先认识认识你们,然后再考虑考虑。你们用四种语言讲的故事,内容绝对相似,使我确信了你们的身份。”
……
“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的十分之七的表面,大海呼出的气息纯净、健康。大海广阔无垠,人在这里不会孤独,因为他感觉得到周围涌动着的生命。大海只是一种超自然而又神奇的生命载体,它只是运动,是爱,像你们的一位诗人说的,是无垠的生命。实际上,教授先生,大自然的三界都展现在这里:矿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动物界在这里更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有四个植虫群,有三个纲的节肢动物,有五个纲的软体动物,有三个纲的脊椎动物,即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成群的鱼。鱼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总数为一万三千多种,其中在淡水中出现的只有十分之一。大海是大自然的一座宝库。可以说,地球上先有的是大海,地球自大海始,谁又敢说它不会最终归于海洋呢!"
(选自《海底两万里》)
12.请结合尼摩船长的话,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13.《海底两万里》与《西游记》在写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请从想象手法或故事情节的角度,结合两部作品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2.会说多国语言,常识渊博;处事谨慎;热爱大海。
13.《西游记》和《海底两万里》的创作都借助了新颖、奇特的想象。如《西游记》中钻天入地、可呼风唤雨、来去无踪的孙悟空和《海底两万里》中海底森林狩猎、人鲨大战、南极圈突破大冰盖情节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艺术特色;《西游记》;《海底两万里》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读懂名著内容,掌握名著情节。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名著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2)本题考查名著对比阅读。读懂题目要求,掌握名著内容,找到有关想象的句子,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想象的运用即可。
12.找到对应句分析形象特点即可。
我能够说法语、英语、德语和拉丁语。尼摩船长会说多国语言,常识渊博。
我本可以在我们初次见面的时候就跟你们交谈的;但是,我想先认识认识你们,然后再考虑考虑。尼摩船长处事谨慎。
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的十分之七的表面,大海呼出的气息纯净、健康。尼摩船长热爱大海。
故答案为:会说多国语言,常识渊博;处事谨慎;热爱大海。
13.《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诡异的想象,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在这里,环境是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仙地佛境、险山恶水;书中的角色多是身奇貌异,似人似怪,如孙悟空神通广大,变幻莫测;而故事则是上天入地,翻江倒海,斩妖除怪,祭宝斗法。《海底两万里》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神奇的永不枯竭的大海不仅提供吃的,还提供穿的和用的:贝壳类的足丝织成的衣服,海洋植物提取出来的香水,柔和的大藻叶铺成的床,鲸须做成的笔,就连抽的雪茄烟也是由含有丰富的尼古丁的海带制成的。在尼摩船长的引领下,进行海底狩猎,参观克雷斯波岛海底森林,采集印度洋的珍珠,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等种种险象环生的情节,他提出了开发深海的可能性,鼓励人们去探索深邃的海底世界。
故答案为:《西游记》和《海底两万里》的创作都借助了新颖、奇特的想象。如《西游记》中钻天入地、可呼风唤雨、来去无踪的孙悟空和《海底两万里》中海底森林狩猎、人鲨大战、南极圈突破大冰盖情节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2023七上·莱西月考)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天使也会变魔鬼
①引种外来植物,丰富本地物种,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②美国引种葛藤便是其中一例。葛藤是一种伏地蔓生或攀援它物的豆科多年生植物,其祖籍在中国。它不但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而且因其茎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是畜、禽的良好饲料;也可作为轻纺工业以及造纸业的原料;葛根、葛种还有医疗价值。1930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因而葛藤被誉为“大地的医生"。到了50年代中期,全美繁衍葛藤7000万株以上,真是谁人不夸葛藤好!
③然而,乐极生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项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面对这个“绿怪",亚拉巴马州宣布葛藤为“非法移民”,然而其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④在我国,最有名的生物入侵事件是从花园中“逃”出来的水生观赏植物水葫芦。水葫芦原产南美洲,有着紫色美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形斑块,中央点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实在惹人怜爱。不过最吸引人的是它杯状的绿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物能够漂浮在水面。可是,正是这种看似纤弱、婀娜的水草,曾一统美丽的云南滇池,使人们不得不花巨资予以铲除。水葫芦长长的根扎入水中泥土下,可通过根块迅速而大量地繁殖,一旦侵入到湖泊、河流、水道、水塘等淡水水域,只要条件适合,即以势不可当之势覆盖整个水面。它挡住了阳光,吸尽了营养,使水中其他植物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完全失去平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在国外和国内,水葫芦都被认定为目前最令人头痛的水草,也是让人类为控制其数量花钱最多的植物之一。
⑤高山、大海和沙漠过去曾是阻止物种扩散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贸易、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物种正在跨越屏障做环球“旅行",只要条件适宜,这些物种就有可能大规模扩张,抢夺“殖民地”。有科学家认为,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化学污染是惰性的,不会再生和繁殖,而且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但是当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甚至对本地物种的生存构成长久的威胁。地球上大多数的湖泊和江河系统、大多数沿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岛屿甚至南极都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
⑥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环境中没有与它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使它成为“入侵者"而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大生态环境。
⑦生物入侵是自然向人类敲响的又一警钟;在种树、种花成为新时尚的今天,我们在引进外地或国外物种的时候,务须慎重,谨防“生物入侵”造成的严重后果,那将是又一个难以收拾的环境残局!
1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外来生物常会造成“生物入侵",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B.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是因为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
C.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因此外来物种的引入势必会破坏这个生态系统。
D.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地球上的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问题的困扰。
15.比较【甲】【乙】两个句子,哪个句子的说明效果更好?试作分析。
【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顷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
【乙】葛藤不断生长,对当地其他植物的生长形成了重大威胁。70年代,葛藤覆盖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的大量土地,成为了公害。
16.本文列举葛藤和水葫芦这两个例子的好处是什么?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一些国家引进互花米草的行为作出评价。
材料一:互花米草隶属禾本科、米草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适宜生活于潮间带。由于互花米草秸秆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因此,20世纪初许多国家为了保滩护堤、促淤造陆,先后加以引进。
材料二:互花米草在湖滩湿地环境中有超强的繁殖力,会威胁到海滨湿地土著物种。
【答案】14.C
15.【甲】句效果好。
①【甲】句形象地写出了葛藤疯狂生长的过程,“吃光"“占领”等词语更进一步说明了葛藤已经失去原来的作用,对其他植物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②【甲】句中的“283万公顷"这个数值科学准确,同时这么大的数据又给人很大的冲击力,即有力地表现了葛藤的巨大危害。
③【乙】句比较直白,缺少生动性,没有这样的效果。
16.举国内外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的普遍性,更加引起人们对生物入侵的警惕,更充分地说明了生物入侵的危害。引进需谨慎。
17.互花米草因为自身特点被某些国家引进,用来保滩护堤、促淤造陆。本意是好的。但是不要忘了它同时具有超强的繁殖力,会威胁到海滨湿地土著物种,造成生物入侵,可能破坏生态平衡。所以不能盲目引进。
【知识点】见解表述;把握作者的见解;事理性说明文;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举例子;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句子表达效果。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
(3)本题考查举例的作用。注意例子出处,找到对应句,联系上下文语境,分析引进葛藤和水葫芦的好处和危害是什么,举例的目的就是为了强调引进要注意。
(4)本题考查评价。读懂链接材料即本文内容,理解题目深意,在材料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引进互花米草的好处及危害,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4.C:势必会破坏这个生态系统。错误。第六段: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环境中没有与它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使它成为“入侵者”而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大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C
15.【甲】吃光、占领,用词精准,写了葛藤疯狂生长的过程,对其他植物的生长造成极大危害,已成为公害了。283万公顷,数字,准确科学,给人极大的震撼,突出葛藤疯狂生长成为公害了。
【乙】语句比较直白,没有生动的语言描述,没有【甲】句效果好。
故答案为:【甲】句效果好。
①【甲】句形象地写出了葛藤疯狂生长的过程,“吃光"“占领”等词语更进一步说明了葛藤已经失去原来的作用,对其他植物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②【甲】句中的“283万公顷"这个数值科学准确,同时这么大的数据又给人很大的冲击力,即有力地表现了葛藤的巨大危害。
③【乙】句比较直白,缺少生动性,没有这样的效果。
16.③然而,乐极生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项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④在我国,最有名的生物入侵事件是从花园中“逃"出来的水生观赏植物水葫芦。......在国外和国内,水葫芦都被认定为目前最令人头痛的水草,也是让人类为控制其数量花钱最多的植物之一。
举了国内水葫芦和国外葛藤的例子,说明了生物入侵具有普遍性,让读者增强对生物入侵的关注度,强调生物入侵的危害,强调引进要谨慎。
故答案为:举国内外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的普遍性,更加引起人们对生物入侵的警惕,更充分地说明了生物入侵的危害。引进需谨慎。
17.【材料一】20世纪初许多国家为了保滩护堤、促淤造陆,先后加以引进。可见引进互花米草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要注意互花米草的危害性。【材料二】互花米草在湖滩湿地环境中有超强的繁殖力,会威胁到海滨湿地土著物种。不能盲目引进,一定要注意。
故答案为:互花米草因为自身特点被某些国家引进,用来保滩护堤、促淤造陆。本意是好的。但是不要忘了它同时具有超强的繁殖力,会威胁到海滨湿地土著物种,造成生物入侵,可能破坏生态平衡。所以不能盲目引进。
(2023七上·莱西月考)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8.阅读选文③—段,概括“芙蓉鸟事件"的发展过程及“我”心理和情感的变化。
情节A鸟被咬死C“我"知真相
情感担心B愤愤D
19.第三只猫被冤枉咬死了芙蓉鸟,前文中已经埋下了伏笔,请找出相应语句。
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21.联系全文说说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18.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19.①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②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20.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因为冤枉第三只猫而深深地悔恨和遗憾。
21.总结全文,照应上文。表现了“我”永久不养猫的态度坚决,表达了“我"因为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内心深深的自责和悔恨之情。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猫;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比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前文的伏笔即可。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作用包括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就是写了什么内容。结构上,就是开头、中间、结尾句的作用。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结尾:点题、前后照应,总结全文。
18.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即可。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我打猫。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自责自己冤枉了猫,很是后悔难过。
故答案为:猫常望鸟;愤怒;“我"惩戒猫;难过(自责/悔恨)
19.在前文找到猫喜欢看着鸟,以及大家并不是很喜欢这只猫的句子即可。因为大家并不是很喜欢这猫,且猫还经常看鸟,所以鸟出事了大家就觉得是这猫干的。
第一段: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第三段: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第五段: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故答案为:①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②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20.刺我的良心的针,比喻。生动的写出了我因为冤枉这只猫之后很是后悔难过。
故答案为: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因为冤枉第三只猫而深深地悔恨和遗憾。
21.内容上写了我决心以后再也不养猫了,写了我因为冤枉这只猫之后很是后悔难过与自责。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照应前文。
故答案为:总结全文,照应上文。表现了“我"永久不养猫的态度坚决,表达了“我”因为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内心深深的自责和悔恨之情。
三、作文(50分)
22.(2023七上·莱西月考)点赞,网络用语,表示“赞同"“喜爱”。我们可以为咱家乡的大云山、佘湖山、贺绿汀故居、昭阳公园等景区点赞;也可以为《红楼梦》《三国演义》《文化苦旅》《草房子》等经典名著点赞;还可以为你感恩的人、感动的事点赞……
请以“我为点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将作文写在答题纸上。②字数在600左右。③不要出现具体的班级或师生姓名。
【答案】【参考例文】
我为祖国点赞
万里晴空,山河壮丽,红旗飘扬,这是你的模样;英姿勃发,从容坚定,这是你的军人的模样;砥志研思,孜孜不倦,白首穷经,这是你的科研工作者的模样;风华正茂,团结友爱,锲而不舍,这是你的学子的模样;你的模样千变万化,祖国啊,我为你点赞!
祖国,我为你的大好河山点赞!13亿人口遍布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个人都能领略到你那山川的秀美。
祖国,我为你那些有责任担当的人点赞!3月31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在灭火人员中,有27名消防队员和三名护林员壮烈牺牲。人人都知道森林火灾有多可怕,那可是火追着人跑啊,根本跑不及的。但消防队员们却都义无反顾地冲向危险,就是为了守护人民的安全。看过几名消防队员微博微信的人都知道他们的日子有多苦。看见他们照片中笑得露出一口白牙,我心里无半点开心,只有无限的酸涩,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小伙子啊,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军人、消防员、警察、保安等等这些穿制服的人为了生活走上各自的岗位,又为了人民安全而奋不顾生,有了你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如此美好,我为你们点赞!
祖国,我为你那些刻苦钻研的人们点赞!“中国天眼”FAST一经登场便引来世界的注目。它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这个项目在1994年首次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构思提出,于2016年9月落成启用,历时22年,“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人。莫基人南仁东70岁高龄参与科研工程,几十年如一日默默钻研,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望远镜的梦想。那些像南仁东老人一样坚守在科研岗位上的人们,我为你们点赞!
祖国曾是贫弱的,而在今天,一个强大的国家屹立在世界东方。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中国强。”现在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唯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考上大学,考上大学也不仅仅是为了以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是为了祖国的强大贡献我们的才华和智慧。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我为......点赞,为什么为这个点赞,因为这个事物/人对你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对你意义重大。写作时要围绕这点,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为百姓点赞,全民一心抗疫;为祖国点赞,以民为本;为村民点赞,爱护家园从自身做起。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这次洪水的爆发,村民们没有四下逃窜,而是自发收拾可用的水泥黄沙等前去堵水,共同作业,守护自己的家园,值得点赞,他们虽然是普通的村民,但是身上折射出伟大的光辉,我为他们点赞。
第四,结构。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我为妈妈点赞。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半命题作文写作能力。要求根据材料给到的导语去补足题目,确定立意。立意通常来讲可以分为几大主题,比如读书(读书对我的影响)、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对我的影响)、成长(什么激励了我努力成长),围绕立意选择合适的素材,最好是自身经历过的或者是熟知的材料。不要临时去编,平时要准备好几类常用的素材,到写作文时好套用。可以是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手法。初中以记叙文为主,注意写人一定要有描写,不要凑字数,注意首尾呼应,点题,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字数要求在600~650即可。
1/1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23分)
1.(2023七上·莱西月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啄食(zuó)感慨(kài)贪婪(lán)诀别(jué)
B.烂漫(màn)姊妹(zǐ)倜(tì)傥尴尬(gà)
C.憔悴(cuì)静谧(bì)酝酿(liàng)干涩(sè)
D.贮(zhù)蓄盔甲(kuī)吝(lìng)啬抖擞(shǒu)
2.(2023七上·莱西月考)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奠基拖沓茏罩群蚁排衙
B.生疏响午震悚大庭广众
C.简陋修葺涉足风餐露宿
D.闲暇猥琐鲁莽警报叠起
3.(2023七上·莱西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不久前,俄罗斯南部城市伏尔加格勒接连发生了两起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事件。
B.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小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了。
C.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出色,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D.封建思想在旧社会人们的脑海里是根深蒂固的。
4.(2023七上·莱西月考)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A.中考和高考都提出了对字迹工整、书写清楚的试卷酌情加分。
修改:在句末加上“的要求"。
B.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和前提。
修改:将“保障”和“前提"互换位置。
C.联邦调查局为打开恐怖分子的手机密码,向专业黑客支付了大量酬金。
修改:将“打开”改成“翻译。
D.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修改:将“能否"删掉。
5.(2023七上·莱西月考)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分三甲出榜,考中者成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B.“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宏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副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C.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指代家乡,丝竹指代音乐,桃李指代学生,婵娟指代月亮,须眉指代男子,巾帼指代女子。
D.中国书法有篆、隶、草、楷、行五种主要书体。篆书风格古朴,笔画繁复;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行书结构简省,纵任狂放;楷书笔画平直,规矩端正﹔草书书写快捷,潇洒飘逸。
6.(2023七上·莱西月考)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十二章》)
(2),不亦君子乎?(《十二章》)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峨眉山月歌》)
(4),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5)《观沧海》中,写远眺大海,看到山岛耸立、点缀海面的壮观景象的诗句是:“,"。
7.(2023七上·莱西月考)七年级(1)班举行“我的语文生活”主题活动,现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把自己勤奋读书的感受或经验写成对联,以鞭策自己,激励别人。请从下列选项中为所给上联选出对应的下联。
A.无益身心事莫为B.立志读尽人间书
C.白首方悔读书迟D.甘面壁读十年书
①苏轼:发愤识遍天下字,。
②孙中山:愿乘风破万里浪,。
8.(2023七上·莱西月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为此,市第一中学七年级准备举行一次集体课外读书活动。
请你写一句含比喻修辞的格言作为此次课外读书活动的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7分)
9.(2023七上·莱西月考)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江南逢李龟年》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
B.《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抒发了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D.谭嗣同的《潼关》诗中的山与水充满动感与活力,全诗洋溢着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2023七上·莱西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次”是停宿的意思。诗人于春夏之交,泊船北固山下。
B.开头两句中,“客路"“行舟”二词,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C.三、四两句写所见景色,江水与两岸齐平,风正帆悬,意境开阔。
D.最后两句,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引起读者对诗人情感的关注。
11.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蕴含的哲理。
(2023七上·莱西月考)名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先生们,我能够说法语、英语、德语和拉丁语。我本可以在我们初次见面的时候就跟你们交谈的;但是,我想先认识认识你们,然后再考虑考虑。你们用四种语言讲的故事,内容绝对相似,使我确信了你们的身份。”
……
“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的十分之七的表面,大海呼出的气息纯净、健康。大海广阔无垠,人在这里不会孤独,因为他感觉得到周围涌动着的生命。大海只是一种超自然而又神奇的生命载体,它只是运动,是爱,像你们的一位诗人说的,是无垠的生命。实际上,教授先生,大自然的三界都展现在这里:矿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动物界在这里更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有四个植虫群,有三个纲的节肢动物,有五个纲的软体动物,有三个纲的脊椎动物,即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成群的鱼。鱼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总数为一万三千多种,其中在淡水中出现的只有十分之一。大海是大自然的一座宝库。可以说,地球上先有的是大海,地球自大海始,谁又敢说它不会最终归于海洋呢!"
(选自《海底两万里》)
12.请结合尼摩船长的话,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13.《海底两万里》与《西游记》在写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请从想象手法或故事情节的角度,结合两部作品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023七上·莱西月考)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天使也会变魔鬼
①引种外来植物,丰富本地物种,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②美国引种葛藤便是其中一例。葛藤是一种伏地蔓生或攀援它物的豆科多年生植物,其祖籍在中国。它不但是贫瘠地区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而且因其茎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是畜、禽的良好饲料;也可作为轻纺工业以及造纸业的原料;葛根、葛种还有医疗价值。1930年美国引种葛藤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因而葛藤被誉为“大地的医生"。到了50年代中期,全美繁衍葛藤7000万株以上,真是谁人不夸葛藤好!
③然而,乐极生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项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面对这个“绿怪",亚拉巴马州宣布葛藤为“非法移民”,然而其结果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④在我国,最有名的生物入侵事件是从花园中“逃”出来的水生观赏植物水葫芦。水葫芦原产南美洲,有着紫色美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形斑块,中央点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实在惹人怜爱。不过最吸引人的是它杯状的绿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物能够漂浮在水面。可是,正是这种看似纤弱、婀娜的水草,曾一统美丽的云南滇池,使人们不得不花巨资予以铲除。水葫芦长长的根扎入水中泥土下,可通过根块迅速而大量地繁殖,一旦侵入到湖泊、河流、水道、水塘等淡水水域,只要条件适合,即以势不可当之势覆盖整个水面。它挡住了阳光,吸尽了营养,使水中其他植物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完全失去平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在国外和国内,水葫芦都被认定为目前最令人头痛的水草,也是让人类为控制其数量花钱最多的植物之一。
⑤高山、大海和沙漠过去曾是阻止物种扩散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贸易、旅游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物种正在跨越屏障做环球“旅行",只要条件适宜,这些物种就有可能大规模扩张,抢夺“殖民地”。有科学家认为,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化学污染是惰性的,不会再生和繁殖,而且会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但是当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甚至对本地物种的生存构成长久的威胁。地球上大多数的湖泊和江河系统、大多数沿海地区、几乎所有的岛屿甚至南极都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
⑥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环境中没有与它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使它成为“入侵者"而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大生态环境。
⑦生物入侵是自然向人类敲响的又一警钟;在种树、种花成为新时尚的今天,我们在引进外地或国外物种的时候,务须慎重,谨防“生物入侵”造成的严重后果,那将是又一个难以收拾的环境残局!
1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外来生物常会造成“生物入侵",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B.生物污染比化学污染的影响更甚是因为外来物种入侵以后就会扎根繁殖和不断扩张。
C.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因此外来物种的引入势必会破坏这个生态系统。
D.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地球上的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受到外来物种的入侵问题的困扰。
15.比较【甲】【乙】两个句子,哪个句子的说明效果更好?试作分析。
【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长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吃”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283万公顷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
【乙】葛藤不断生长,对当地其他植物的生长形成了重大威胁。70年代,葛藤覆盖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州的大量土地,成为了公害。
16.本文列举葛藤和水葫芦这两个例子的好处是什么?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对一些国家引进互花米草的行为作出评价。
材料一:互花米草隶属禾本科、米草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适宜生活于潮间带。由于互花米草秸秆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因此,20世纪初许多国家为了保滩护堤、促淤造陆,先后加以引进。
材料二:互花米草在湖滩湿地环境中有超强的繁殖力,会威胁到海滨湿地土著物种。
(2023七上·莱西月考)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8.阅读选文③—段,概括“芙蓉鸟事件”的发展过程及“我"心理和情感的变化。
情节A鸟被咬死C“我”知真相
情感担心B愤愤D
19.第三只猫被冤枉咬死了芙蓉鸟,前文中已经埋下了伏笔,请找出相应语句。
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21.联系全文说说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三、作文(50分)
22.(2023七上·莱西月考)点赞,网络用语,表示“赞同”“喜爱"。我们可以为咱家乡的大云山、佘湖山、贺绿汀故居、昭阳公园等景区点赞;也可以为《红楼梦》《三国演义》《文化苦旅》《草房子》等经典名著点赞;还可以为你感恩的人、感动的事点赞……
请以“我为点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将作文写在答题纸上。②字数在600左右。③不要出现具体的班级或师生姓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啄食(zuó)——(zhuó)感慨(kài)——(kǎi)
B:正确
C:静谧(bì)——(mì)酝酿(liàng)——(niàng)
D:吝(lìng)啬——(lìn)抖擞(shǒu)——(sǒu)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2.【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茏罩——笼罩
B:响午——晌午
C:正确
D:警报叠起——警报迭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
3.【答案】C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骇人听闻,指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使用正确
B白驹过隙,指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使用正确
C不可救药,原义是病很重,不能抢救治疗。后也比喻人或事情已经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多含贬义。使用错误
D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张冠李戴、望文生义、重复赘余、自相矛盾、褒贬误用、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对象出错等等。
4.【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C:搭配不当,应该是破译手机密码,把“打开"改为“破译”。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病句常见错误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分类不当、两面对一面。
5.【答案】D
【知识点】其他常识;诗歌对联;借代;科举;书法
【解析】【分析】D:错误。行书:书写快捷,潇洒飘逸。草书:结构简省,纵任狂放。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6.【答案】(1)思而不学则殆
(2)人不知而不愠
(3)思君不见下渝州
(4)枯藤老树昏鸦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殆、愠、州、藤、鸦、澹澹、竦峙”等字。
故答案为:(1)思而不学则殆
(2)人不知而不愠
(3)思君不见下渝州
(4)枯藤老树昏鸦
(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点评】(1)(2)(3)(4)(5)这五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1)(2)(3)(4)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5)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7.【答案】B;D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对联注意格式要求。①苏轼对联开头两个字是动词,下联开头两个字也要是动词,对应B。②孙中山上联第五个字“万"是数词,下联第五个字也要是数词,对应D。
故答案为:B;D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注意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当;平仄和谐(上下联平仄相反或者平仄交替);结构相衬(语法结构一致);节奏相应(停顿的地方一致);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相关)。注意上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读音一二声。
8.【答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黑德斯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写出一句即可)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含比喻修辞的格言,如:书籍乃世人积累智慧之长明灯。——寇第斯
故答案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黑德斯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写出一句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拟定宣传语。宣传语要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字不要多要精简,语言通顺即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含比喻修辞的格言作为标语,日常注意积累。
9.【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观沧海;江南逢李龟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解析】【分析】A:后两句直抒胸臆,错误。应该是间接抒情。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课内知识点注意掌握。选择题注意在古诗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答案】10.A
11.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而生。(或推陈出新,生生不息。)(意近即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曲作品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思乡怀人;次北固山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古诗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古诗哲理分析。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句表达含义,抓住诗句中的情感词、动词、意象等,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诗哲理。
【译文】
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10.A:春夏之交,错误。是冬末春初。
故答案为:A。
11.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而生;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故答案为: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而生。(或推陈出新,生生不息。)(意近即可)
【答案】12.会说多国语言,常识渊博;处事谨慎;热爱大海。
13.《西游记》和《海底两万里》的创作都借助了新颖、奇特的想象。如《西游记》中钻天入地、可呼风唤雨、来去无踪的孙悟空和《海底两万里》中海底森林狩猎、人鲨大战、南极圈突破大冰盖情节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艺术特色;《西游记》;《海底两万里》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读懂名著内容,掌握名著情节。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名著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2)本题考查名著对比阅读。读懂题目要求,掌握名著内容,找到有关想象的句子,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想象的运用即可。
12.找到对应句分析形象特点即可。
我能够说法语、英语、德语和拉丁语。尼摩船长会说多国语言,常识渊博。
我本可以在我们初次见面的时候就跟你们交谈的;但是,我想先认识认识你们,然后再考虑考虑。尼摩船长处事谨慎。
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的十分之七的表面,大海呼出的气息纯净、健康。尼摩船长热爱大海。
故答案为:会说多国语言,常识渊博;处事谨慎;热爱大海。
13.《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诡异的想象,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在这里,环境是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仙地佛境、险山恶水;书中的角色多是身奇貌异,似人似怪,如孙悟空神通广大,变幻莫测;而故事则是上天入地,翻江倒海,斩妖除怪,祭宝斗法。《海底两万里》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神奇的永不枯竭的大海不仅提供吃的,还提供穿的和用的:贝壳类的足丝织成的衣服,海洋植物提取出来的香水,柔和的大藻叶铺成的床,鲸须做成的笔,就连抽的雪茄烟也是由含有丰富的尼古丁的海带制成的。在尼摩船长的引领下,进行海底狩猎,参观克雷斯波岛海底森林,采集印度洋的珍珠,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等种种险象环生的情节,他提出了开发深海的可能性,鼓励人们去探索深邃的海底世界。
故答案为:《西游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份第二季度数据资产质押借款保证合同安全审计附件
- 2019-2025年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基础知识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
- 2025租房合同模板CC
- 2025家居定制家具购销合同范本模板
- 2025冰箱供货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外合作经营合同示范文本
- 2025房屋买卖居间合同范本
- 2025建筑外墙涂料施工及景观绿化不锈钢围栏工程合同
- 养牛入股合同样本
- 机构职能体系 司法责任制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选择题】专项复习训练真题100题(附答案解析)
- H3C新员工文化培训报到指引(201607期)
- 《功和机械能》 单元作业设计
- 《辅酶q10》教学讲解课件
- 第十章痰液检查课件
- 《融媒体实务》教学课件(全)
- 牛津译林版六年级下册英语期中检测试卷+答案
- 重庆农艺师考试(种植业卷)
- 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认识洗衣机》
- 单层厂房课程设计-金属结构车间双跨等高厂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