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文件清单(2022)序号名称发布日期生效日期最新修订/发布//实施日期发布单位文件编号备注一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12-042004-03-142018-3-11/2018-3-1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订)2017-11-042017-11-052018-12-29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8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订)2011-06-302011-09-012018-8-31/2019-1-1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4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10-282009-05-012019-04-23全国大会常委会主席令第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08-292009-01-012018-12-26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2017-06-272018-01-012018-01-01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8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2007-12-292008-05-012011-4-22/2011-5-1全国大会常委会主席令第4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12-292008-05-01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8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订)2016-07-022016-07-022018-12-26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4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06-292008-01-012012-12-28/2013-7-1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2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2016-11-072016-11-07即将发布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5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1997-3-12018-12-29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3-11-242004-07-012019-04-23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7-04-282004-08-282018-10-26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2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07-022016-09-012018-12-29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08-312014-12-01即将修订全国大会常委会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2-04-032001-10-272009-08-27全国大会常委会主席令第5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08-292016-01-012018-12-26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3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0-07-082000-07-082018-12-29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17-11-042017-11-05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8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999-08-302000-01-112017-12-27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2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03-151999-10-01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4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11-011998-03-012011-04-22全国大会常委会主席令第9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1997-03-012018-12-29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2014-4-242015-01-01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11-042018-01-012017-11-4/2018-1-1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7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04-121987-01-012009-08-27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3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修订)2017-3-12017-3-12017-12-27/2017-12-28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8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7-51995-1-12018-12-29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3-06-292014-01-01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12-10-262013-1-1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6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05-08-282005-12-012018-12-26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4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07-022016-07-02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4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5-04-242015-04-242018-12-29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02-192012-07-012012-2-29/2012-7-1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5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08-302007-11-10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6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06-282003-10-01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5-04-242015-04-242018-12-29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7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11-042017-11-05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8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11-042017-11-05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8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17-11-042017-11-05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8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7-11-042018-01-01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7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订)2016-07-022016-09-01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4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修订)2016-07-022016-07-02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1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0-252011-03-012010-12-25/2011-3-1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39号二行政法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2018-12-052019-04-01国务院国务院令第708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12-072013-12-072013-12-07国务院国务院令第645号工伤保险条例2010-12-202011-01-012011-01-01国务院国务院令第586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2009-02-252011-01-012011-01-01国务院国务院令第551号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08-012008-10-012008-10-01国务院国务院令第530号公共机构节能条例2017-03-012017-03-01国务院国务院令第53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办法2008-09-182008-09-18国务院国务院令第535号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7-12-142008-01-01国务院国务院令第514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04-92007-06-01国务院国务院令第493号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04-04-312004-05-01国务院国务院令第405号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14-07-292014-07-29国务院国务院令第653号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2004-09-272004-12-01国务院国务院令第42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03-202000-03-201废止国务院国务院令第284号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01-302000-01-302019-04-23国务院国务院令第279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08-012017-10-01国务院国务院令第682号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2010-4-82010-06-01国务院国务院令第573号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4-212001-4-21国务院国务院令第30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12-31987-12-3国务院国发〔1987〕10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04-4-302004-5-12017-10-07国务院国务院令第40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16-12-62016-12-62019-3-2/2019-3-18国务院国务院令第666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01-242009-5-1国务院国务院令第549号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2012-4-282012-4-28国务院国务院令(第619号)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002-10-012002-12-01国务院国务院令第364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4-302002-5-12国务院国务院令352号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2011-6-152011-9-1国务院国务院令第599号三部门规章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管理办法2018-06-192019-05-01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部1号应急管理部关于实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源长责任制的通知2018-09-212018-09-21应急管理部应急(2018)89号应急管理部关于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的通知2018-09-042018-09-04应急管理部应急(2018)74号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2006-09-022006-9-22011-12-26劳动部卫妇发(1993)第11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2010-12-312011-01-01劳动部劳部发[1996]423号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2010-08-012010-09-01建设部劳部发〔1994〕498号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010-05-242010-07-01建设部建设部令第143号职业病分类和目录2013-12-232013-12-23国家质监总局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2016-06-032016-07-012019-02-28国家卫计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号令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11-172015-11-17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卫疾控发〔2015〕92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2012-07-062012-11-01废止国家质监总局安监总局第76号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2009-01-162009-03-01卫生部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作条例2015-03-192015-06-01中华全国总工会总工发[2001]16号基层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2016-06-212016-08-01中华全国总工会总工发[2001]16号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工作条例2007-12-282008-02-01中华全国总工会总工发[2001]16号工伤认定办法2010-12-312010-12-31劳动社会保障部人力保障部令第8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06-212016-08-01国家环保部环保部令第39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2006-12-252007-03-01环保部环境保护部令第16号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2-272015-05-01环保部等十部委十部委2015年5号火灾事故调查规定2012-12-072016-06-01公安部公安部令第121号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4-10-252005-01-01公安部公安部令第61号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1990-03-221990-03-22公安部公安部令第6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7-09-012007-09-01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全国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管理制度2001-10-192002-05-01国家环保总局环监字第087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2001-06-012001-06-01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境保护局令14号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2001-11-052001-11-05废止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9第246号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1998-12-201989-01-01建设部建设部令第01号防雷减灾管理办法2013-5-312013-6-01国家气象局中国气象局第24号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_2004-12-272015-3-1国家电力监管委电监会28号令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15-2-172015-3-1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21号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2015-03-262015-05-01国家安监总局发改委令第21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修订)2010-12-222010-12-22国家环保总局环保总局令第13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6-6-32016-07-01国家安监总局安监督总局令第88号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6-12-262016-12-26环境保护部2016年第82号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2000-03-062000-03-06国家经贸委国经贸安[2000]189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9-01-162009-03-01环境保护部环保部令第5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15-04-092015-06-01环境保护部环保部令第33号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1996-01-051996-01-05建设部公安部建设部公安部令第49号五地方法规及文件山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11-10-252011-12-01山东省人民政府省政府令第288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2016-05-272016-06-07山东省人民政府省政府令第260号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2009-08-112009-11-01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山东省消防条例2011-01-142011-03-01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00-10-262000-10-26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号山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2006-08-282006-08-28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山东省节约用水办法2011-12-272012-01-10山东省人民政府省政府令第160号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12-12-292013-03-01山东省人民政府省政府令第234号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17-01-182017-05-01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2003-01-012003-01-012018-1-23/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2005-12-232006-04-01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山东省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办法2004-04-222004-07-01山东省人民政府省政府令第174号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6-07-222016-11-01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十届公告1号关于印发《山东省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2015-07-172015-07-17山东省建设厅鲁建办字〔2015〕18号山东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2011-09-202011-10-101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1922-2011山东省水土保持条例2014-05-302014-10-01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2013-05-242013-09-01山东省质监局DB37/2376-2013五国家标准规范职业安全卫生术语2008-12-152009-10-01国家质监总局GB/T15236-200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2005-07-152005-10-01建设部GB50140-200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2016-04-152016-12-01住房和建设部GB50150-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2006-08-302006-11-01国家质监总局GB/T14285-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5-02-022015-10-01住房和建设部GB50189-201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1986-05-311987-02-01国家标准局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1986-08-221987-05-01国家标准局GB6721-1986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2014-09-032015-01-01人力和保障部GB/T16180-2014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2006-06-222006-12-01国家质监总局GB12158-2006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2011-07-262012-06-01国家质监总局GB50055-201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危害因素2019-08-272020-04-0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GBZ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危害因素2007-04-122007-11-01国家卫生部GBZ2.2--200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010-01-222010-10-01国家卫生部GBZ1--2010危险货物品名表2012-05-112012-12-01国家质监总局GB12268-2012机动车运行技术条件2012-05-112012-09-01国家质监总局GB7258-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06-292016-01-01国家质监总局GB3095-20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996-04-121997-01-01国家环境保护局GB16297-199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008-08-192008-10-01环境保护部GB12348-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008-08-192008-10-01环境保护部GB3096-2008地下水质量标准1993-01-021994-10-01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4848-199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002-04-022002-06-01国家环保总局GB3838-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2002-01-042002-10-01国家环保总局GB1495-200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所控制标准2001-01-022013-06-08环境保护部GB18599-2001/XG1-2013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2015-09-112016-08-01国家质监总局GB/T31962-2015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2001-01-022013-06-08环境保护部GB18597-2001/XG1-2013安全色2008-12-112009-10-01建设部GB2893-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2008-03-142009-10-01国家安监总局GB2894-200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2003-06-032003-12-01卫生部GBZ158-2003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2002-04-082002-06-01卫生部GBZ41-2002用电安全导则2008-4-242008-12-01国家质监总局GB/T13869-2008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2002-04-082002-06-01卫生部GBZ41-2002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2016-12-302017-07-01国家质监总局GB/T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016-12-302017-07-01国家质监总局GB/T19000-201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2016-10-132017-05-01国家质监总局GB/T24001-201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2020-03-062020-03-06国家质监总局GB/T45001-2020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2/292016/1/1GB3095-20122声环境质量标准7/30/201810/1/2008GB3096-20083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2015/9/112016/8/1GB/T31962-2015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996/10/41998/1/1GB8978-1996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996/4/121997/1/1GB16297-1996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008/8/192008/10/1GB12348-20087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4/7/12014/7/1GB30770-2014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2013/6/82013/6/8GB18599-20019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2013/6/82013/6/8GB18597-200110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2001/11/122002/1/1GB18483-200111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2010/10/222010/11/1GB44/815-201012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2/6/272012/10/1GB28665-201213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12/6/272012/10/1GB13456-201214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996/3/71997/1/1GB9078-199615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4/4/282016/7/1GB13271-20141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2019-08-272020-04-01GBZ2.1-20191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2007.4.122007.11.01GBZ2.2-20071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2012/12/1GBZ/T229.4-2012
1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2010/4/122010/11/1GBZ/T229.2-20102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2010/3/102010/10/1GBZ/T229.1-2010
21工业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2010/3/102010/10/1GBZ/T229.3-2010
22工作场所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2008/7/82008/12/30GBZ/T210.1-2008
23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2008/7/82008/12/30GBZ/T210.2-2008
2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3部分2008/7/82008/12/30GBZ/T210.3-2008
25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2007/4/122007/11/1GBZ/T189.10-2007
26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
2013/6/82013/10/1AQ/T
8008
—20132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14/5/142014/10/1GBZ188-201428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2006/11/22007/5/7GB/T16180-200629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2002/4/52002/4/5劳社部发〔2002〕8号30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2014-10-12014-10-1GBZ188-20143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2003/12/12003/12/1GBZ158-200332印刷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2012/3/212012/9/1AQ4225-201233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2007/8/132008/2/1GBZ/T195-200734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2013/5/92014/2/1GB/T29510-201335危险货物品名表2012/5/112012/12/1GB12268-201236用电安全导则2008/4/242008/12/1GB/T13869-200837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1995/6/121996/2/1国家技监督局38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1995/7/261996/2/1GB15603-199539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规范2013/3/1AQ/T9008-20124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06/9/202006/11/1AQ/T9002-200641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2007/4/122007/11/1GBZT205-200742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1999/11/232000/6/1GB10827-199943消防安全标志2015/9/12015/9/1GB13495.1-201544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规范2013/7/152013/7/15AQ3047—201345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2014/7/242015/6/1GB30871-20144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2017/4/12017/4/1GB/T33000-20164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2018/11/192019/3/1GB18218-2018四、其他(通知、细则、办法等)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06/2/26国务院2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5/2/32015/2/3国务院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1/8国务院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2015/4/162015/6/5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5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12/19/20142015/1/1环保部令第31号6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2013/2/27环保部7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2012/7/12012/8/1国家安监局令53号8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办法2012/2/12012/4/1环保部9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2011/4/182011/5/1环保部10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备案管理办法2010/1/282010/3/1环保部11环境行政处罚办法2009/12/302010/3/112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规程(试行)2009/12/17环保部13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2014/12/312015/3/1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4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12/19/20142015/1/1环保部令第28号15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12/19/20142015/3/1环保部令第32号16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2015/5/4建设部17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2003/2/28国家计委/财政部/环保总局/经贸委18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2013/2/192013/4/10卫生部令第91号19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2012/6/292012/6/29安监总安健〔2012〕89号20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2012/4/272012/6/1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21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2012/4/272012/6/1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2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2012/4/272012/6/1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8号2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2/4/272012/7/1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0号24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规定(2011年修订版)2011/7/202011/7/20卫生部卫监督发〔2011〕63号25卫生部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2011/5/122011/5/12卫生部26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11/3/102011/5/1卫生部令第80号27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2010/1/222010/8/1卫生部GBZ/T225-201028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2009/3/112009/5/1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29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2005/10/132005/10/13安监总规划字[2005]149号30工伤认定办法2003/9/232004/1/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7号3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2002/3/282002/5/1卫生部令
第21号32职业病分类和目录2013/12/23国卫疾控发〔2013〕48号33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1999/12/241999/12/24卫生部34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1997/10/291997/10/29卫监发〔1997〕第60号35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要求2013/6/82013/10/1AQ/T
3043—20133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2007/7/122007/7/1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号37重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办法2010/9/22010/9/2国务院安委〔2010〕6号38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2009/6/182009/7/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3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6/4/152016/7/1安监总局88号令40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2009/4/292009/4/29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41火灾事故调查规定修正案2008/2/142008/3/18公安部令第100号4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2007/12/282008/2/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4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4/92007/6/1国务院令第493号44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和重大未遂伤亡事故信息处置办法(试行)2006/7/22006/7/2安监总调度﹝2006﹞126号45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06/1/222006/1/22国务院4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1/82006/1/8国务院47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2010/12/312011/1/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9号48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2014/11/132014/11/1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49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6/12016/8/1国家发改委50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2014/8/112014/8/15安监局第68号51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2015/2/282015/2/28安监总厅安健(2015)016号5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2015/5/292015/7/1安监总局令第80号53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2017/3/30国办发〔2017〕26号54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2016/12/272017/3/1部令第43号55《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及七个附件2017/3/92017/5/1安监总厅安健〔2017〕37号56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2010/12/142015/4/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6号公布57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年版)2017/5/11公安部58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2017/9/1环保部公告2017年第43号59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2017/7/282017/7/28部令第45号6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6/292017/9/1部令第44号6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修改)3728840534环保总局6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6/292017/9/1环境保护部63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2017/4/252017/6/1环境保护部64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09/6/152009/9/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3号公布65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2018/7/162019/1/1生态环境部令部令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前后对照表(条文中红色黑体字部分是对原法条文所作的修改或者补充内容,黄色阴影部分为删除内容)2002版2014修正版2020修正案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第三条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第三条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第三条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安全发展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防范各类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第七条
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第七条
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第七条
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第八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第八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划应当与城乡规划相衔接。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第八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规划应当与城乡规划相衔接。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等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以及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等功能区应当明确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执法人员,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按照授权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第九条
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第九条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统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第九条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应急管理应急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应急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督应急管理部门和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统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第十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依法及时制定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适时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第十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依法及时制定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适时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第十条
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依法及时制定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适时修订。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统筹提出安全生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计划,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起草、审查、实施和监督执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立项、编号、对外通报批准并发布。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国家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和社会团体制定并实施严于安全生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第十二条有关协会组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章程,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培训等服务,发挥自律作用,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第十二条
有关协会组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章程,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培训等服务,发挥自律作用,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第十二条
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服务。第十三条
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前款规定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第十三条
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前款规定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第十三条
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第十四条
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第十四条
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第十四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第十五条
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十六条
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十六条
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责任:(一)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二)组织制定并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五)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中据实列支。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后制定。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中据实列支。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应急管理部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后制定。第十九条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前款规定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第二十一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二十一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三)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五)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六)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七)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三)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五)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六)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七)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在主要负责人授权范围内负有安全生产技术决策和指挥权。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恪尽职守,依法履行职责。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告知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恪尽职守,依法履行职责。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告知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考核不得收费。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考核不得收费。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注册安全工程师按专业分类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考核不得收费。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注册安全工程师按专业分类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生产经营单位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学校应当协助生产经营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生产经营单位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学校应当协助生产经营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第二十五条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第二十九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第二十九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审查部门及其负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第三十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审查部门及其负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第三十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审查部门及其负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矿山建设项目的范围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确定。第二十七条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验收部门及其验收人员对验收结果负责。第三十一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应当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单位验收活动和验收结果的监督核查。第三十一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应当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单位验收活动和验收结果的监督核查进行抽查。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第二十九条
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第三十三条
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第三十三条
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第三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以及涉及人身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和矿山井下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具有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
第三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以及涉及人身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和矿山井下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具有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
第三十一条
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第三十五条
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具体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法律、行政法规对目录的制定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布具体目录,对前款规定以外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予以淘汰。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第三十五条
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具体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法律、行政法规对目录的制定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布具体目录,对前款规定以外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予以淘汰。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审批并实施监督管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第三十六条
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审批并实施监督管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第三十六条
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审批并实施监督管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第三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第三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第三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并按要求提供有关信息。第三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设计服务外包年度服务合同
- 川北医学院《数学科学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大学数学(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计算数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铁路装卸合同范本
-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线性代数(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高等代数方法(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数学A(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数值计算与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企业与生产运作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07-07-01 洗衣师 劳社厅发20081号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 含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
-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2025届数学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六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六套)
-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 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
-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 电和磁整章思维导图
- (正式版)SH∕T 3541-2024 石油化工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
- 动物疫病传染病防控培训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